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書法國展為什麼比較好

書法國展為什麼比較好

發布時間:2022-10-21 04:02:05

⑴ 書法國展作品一般寫什麼內容比較好

對於書法國展作品來說,一般寫什麼內容也是根據自己喜好來的,畢竟每一個人的想法不同。如果是以我個人的觀點,覺得寫那些比較有代表性的古詩,或者是寫一些比較有意境的東西以及寫一些比較勵志方面的應該是比較好的。

還有現在任何一位想參加書法展的朋友,只要符合辦展方的徵稿要求,都是可以進行投稿的。但是對於這種自由投稿的方式,卻緣起第四次全國書法篆刻展。也就是說在第四節之前並不是誰想投書法搞就能投的,基本上是處於內部選擇的程序。然而現如今已經處在開放狀態了。

⑵ 一般參加國展書法,應注意什麼

注意幾個方面:
1、國展的水平相對較高,你選擇參展的作品一定要自己最滿意的;
2、寄作品時嚴格按照徵稿通知辦,留下郵寄的相關憑證;
3、如果通知有聯系人和電話,寄出後跟聯系人確認一下。

⑶ 一些官方舉辦的書法賽事有何意義

一些官方舉辦的書法賽事的意義:

1、活躍企業文化氛圍。

2、提升企業文化品位。

3、增進企業職工素質。

4、增強企業員工凝聚力。

5、增加企業集體榮譽感。

簡介

每一個時代都有實用書法的典型方式,從甲骨的刻字到鍾鼎的鑄字,從秦漢的刻石、簡帛到北魏的碑刻與兩晉的手札、明清以後的巨幛,直到今天展賽中的大尺幅展廳作品,這些形式並沒有發展的脈絡,但卻與實用有著密切的關聯。

各種展賽有著不同的目的,書協主辦的算是活動,中書協的冠名國展是要向主辦方收取主辦費的,這些費用少則幾十萬,多則上百萬,十數年下來中書協的資金不但解決了,好像還有不少積蓄。

地方的書協也有不少的活動,這些活動要拉贊助,加上參加者的參賽費,雖然沒有什麼大的進項,也不至於虧本。

⑷ 參加書法用什麼紙好國展

上好宣紙,因為國展很講究作品效果。

⑸ 國展書法作品為什麼要手工托

更安全且美觀。
書法國展,是書法屆的盛事,每年都匯集高手、名家,還有新秀,如何准備每年的國展?眾多書法愛好者一定在思考如何創作,怎麼才能寫出好的作品入展。事實上,這些年的展覽越來越注重作品的形式感。也就是說,大家已經開始發覺,作品的形式在展覽的評審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好的作品形式感是往往決定評審中的「生死時刻」的。

⑹ 書法國展中優秀獎好還是一等獎好

必然是一等獎好的。優秀獎類似於鼓勵的獎項。

⑺ 11屆國展書法作品欣賞

“國展”特指由中國書協主辦(第一屆例外)的全國規模最大、水平最高、最具普遍性及影響力的展覽。自1980年全國首屆書法展以來,“國展”成為當代書法活動的重要內容。三十多年來“國展”推動了書法事業的蓬勃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下面我帶給大家的是11屆國展 書法作品欣賞 ,希望你們喜歡。

11屆國展書法作品欣賞

11屆國展書法作品欣賞1

11屆國展書法作品欣賞2

11屆國展書法作品欣賞3

11屆國展書法作品欣賞4

11屆國展書法作品欣賞5

在當代中國書壇,“國展”特指由中國書協主辦(第一屆例外)的全國規模最大、水平最高、最具普遍性及影響力的展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國展”是當代書法發展的縮影。由此,扼要回顧“國展”的發展歷程對於正確把握當代中國書法藝術的走向及其特點無疑具有現實意義。

“國展”之路 激情與理思交融

當代中國書壇的“國展”得益於改革開放的催生,而“國展”的不斷向前推進,本身也是改革精神的具體體現。從1980年5月在遼寧沈陽問世的全國第一屆書法篆刻展覽至今,已歷經30餘個春秋。其間伴隨著政治、經濟、 文化 、社會的大發展和改革開放的時代步伐,當代書法發生了驚人的變化。僅從創作而言,無論是審美風尚,還是創作主體的構成,無論是對傳統經典的把握,還是對創新求變的理解,也無論是展覽組織、徵稿的方式還是評審、評獎的機制等都有歷史性的突破。

1980年5月,全國第一屆書法篆刻展覽在遼寧省沈陽市開幕,展覽由北京書學研究會、上海書畫出版社等13家單位聯合發起舉辦,其時中國書協尚未成立。本次展覽之時,人們普遍心靈處於極度空虛,對文化、對傳統藝術懷有極大渴望。這次展覽展出了許多已故書法名家的翰墨,如郭沫若、沈尹默、齊燕銘、葉恭綽、潘伯鷹、白蕉、胡小石、高二適、潘天壽、張宗祥等先生的作品。其他參展作者明顯分為兩類,一類為老書法家和年高德重的社會名人,他們功力深厚,代表了其時書壇的創作高度。另一類為中年作者和少量青年作者,由於功力不逮前輩,作品未臻佳境,不少僅停留在以臨摹古人為能事的水平上。

1984年9月,在中國美術館開幕的全國第二屆書法篆刻展覽是中國書協成立之後舉辦的第一次全國性大型書展。與第一屆相似,老書家依然風采照人,構成展覽的中堅力量,舒同、趙朴初、啟功、林散之、沙孟海、蕭嫻、費新我、王蘧常、秦咢生、謝瑞階等皆有作品參展。並專辟“老同志作品室”,一些老畫家、老幹部等皆有作品展示,如孫墨佛、李一氓、許德珩、胡厥文、楚圖南、黃苗子、賴少其、李可染等。老一輩精湛的書藝和深厚的學養為中青年作者提供了學習的良機。總體而言,第一、二屆“國展”以老書家為主體,書風沿續了清末民國書法的脈絡,顯得平和持重。

從1987年的全國第三屆書法篆刻展覽起,“國展”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和境界。其顯著的標志就是:一大批思想活躍的優秀中青年書家脫穎而出,新人不斷涌現,地域書風漸露端倪,書法的形式美和“展廳效應”越來越受到青睞,評審機製得以不斷完善,每一屆“國展”呈現鮮明的特色。第三屆“國展”評審中提倡既要有深厚扎實的傳統功力,又要有個人風格的新意之作,因而入選的作品大多呈現出傳統內蘊與創新求變的結合。同時本屆展覽改變以往混合展出的做法,而採用按地區陳列的方式,使觀眾明顯感受到地域書風的特色與魅力。河南的雄強、江浙的靈秀、遼寧的精巧、四川的多姿……以上述省份為代表的中青年書家群嶄露頭角標志著書壇群體競爭的勢頭開始形成。第四屆“國展”貢獻給當代書壇最突出的有兩點:一是允許作者可以自由投稿;二是首次進行書法評獎,設立全國獎。這兩項改革極大地調動了書法家的創造性和參與熱情。第五屆“國展”由於評委會組成方式的變化,最終選出的作者中青年占據主力。本屆參展作品大幅作品明顯增多,反映出作者因追求“展廳效應”而擴大作品空間的強烈意願。有意思的是,同在1995年舉辦的第六屆全國中青展中,獲獎作者除施恩波、劉新德二人在本屆“國展”中同時獲獎外,其餘皆名落孫山。這反映出“國展”與“中青展”在評審導向和評審方式上的差異。書壇普遍認為“中青展”強調創新、探索,而“國展”更強調傳承與功力,“中青展”走了一條更個性化的道路,而“國展”顯然更趨於理性、平和。第七、八、九屆“國展”,伴隨著當代書法的推進,書風漸趨多樣,書法作品的形式不斷翻新。順應這種潮流,“國展”評審機制和組織形式的改革力度也得到進一步加大。第八屆開始實行分書體評選,評委的產生也更多地吸取來自書壇各方面的意見。至第九屆,評委數更是達到空前的53人,評審按照分設的篆刻、篆書、隸書、楷書、行草和論文6個組獨立進行,參加評選的評委都是相關領域的代表性人物,這便確保了評選的專業權威性。

伴隨著“國展”及當代書法創作的復興,書壇圍繞“國展”及書法在當代社會生活中的生存狀態、未來命運的思考一刻也未停止過:關於書法美學、關於書家學者化、關於回歸傳統、關於現代派書法、關於書法主義、關於新古典主義、關於流行書風、關於代表作、關於學院派書法、關於藝術書法、關於得意之作……這些思考凝聚著當代人對書法的認識,也見證著這個時代書法的變遷。

“國展”之思輝煌與挑戰共存

以“國展”為代表的當代中國書法展覽挾波瀾壯闊之勢推動當代書法的發展,盡管人們可以列舉出當代中國書法諸多領域的輝煌成果,但“國展”的影響力和受追捧程度卻是他者無法企及的。近30年的“書法熱”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以“國展”為風向標的,“國展”的潮起潮落直接牽動著書壇的風雲變幻。無疑,“國展”的成功舉辦和綿延不斷自然與廣大書法人的熱情參與、傾力支持分不開,同時也得益於“國展”在審美導向上的正確把握:一、對傳統、經典的尊重;二、對創造、個性的尊重。前者是書法的立身之本,尊重傳統和經典,就是尊重書法藝術本身;後者是書法發展的動力,尊重創造和個性就是對藝術發展規律的尊重。值得 總結 的是,“國展”在對上述問題的把握上沒有孤立、片面地理解,而是持辯證的態度,體現了“國展”寬容而深刻的審美追求。正因此,人們在“國展”中看到多種風格、多種流派、多種形式等既相互激盪又和諧共存的局面。

然而,在輝煌的另一面,“國展”和當代書法一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其一,上世紀初以來,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掀起和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對千百年來處在相對封閉穩定狀態的傳統書法產生致命的沖擊,毛筆的實用功能逐漸喪失。至上世紀後半葉,電腦時代的到來更使書法完全變為一種純粹的藝術。

其二,上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國門的打開,對外交流劇增,日本的現代派書法、歐美的現代藝術與思潮的不斷湧入對中國本土的傳統書法產生強烈影響。書法的視覺化、美術化傾向日益加劇,甚至出現在創作中脫離文字內容、淡化“書寫性”的現象。

其三,隨著書法學科化、專業化建設的推動,當代高等書法 教育 由此發生一個明顯的轉變:從修養的學問立場走向專業立場,其直接結果就是當代高等教育過多地將書法視作一個純技術層面,如較多地關注書法藝術的筆法、形態、構成,而對與傳統書法息息相關的精神內涵較少關注。

其四,當代書法創作進入到以展覽為中心的時代後,“展廳效應”成為創作者朝思暮想的尤物,而“國展”富有誘惑力的競爭平台更使成千上萬的書法人樂此不疲。在這種近乎狂熱的追逐中,創作者最關心的是自己的作品能否入展、獲獎,一夜成名。於是,“展廳效應”的負面影響凸現出來,“形式至上”的標榜,“製作”傾向的加劇乃至“丑書”的風行,無不顯露出當代展覽文化所導致的偏激、浮躁、功利的心態。許多人稱書法的“國展”就像奧運會,各省(市)為了金牌和排名,各顯神通。於是乎,我們在各種專業媒體上看到了連篇累牘有關“國展”沖刺班、強化班、培訓班的信息;在“國展”開幕式現場可看到萬人趕集、摩肩接踵的驚人一幕;在布置得密密匝匝的展廳里看到了五顏六色、七拼八湊的當代書法新時尚,甚至看到了東倒西歪、支離變形又近乎如出一轍的風氣……關於展覽之弊端,近有論者一針見血地指出:當代書法展覽已泛濫成災,以書法的名義踐踏書法。

毫無疑問,當代中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伴隨著社會生活的變革,書法藝術也發生著深刻的變化。一方面,以“國展”為中心的全國性書法活動把書法從書齋推向社會,從個體推向集群,展覽已成為書法聯系廣大書法 愛好 者最主要、最直接的形式,原本的藝術個體行為或沙龍式雅集活動轉變為藝術公眾行為,“展廳效應”已直接導致書法審美觀、價值觀的轉變。另一方面,經過近20年“書法熱”的洗禮,當代書法逐漸走向成熟,藝術自身的發展規律也要求書法積極應對,與時俱變。當代書法藝術的進一步發展和提升必須尊重藝術規律,以人為本,把作為書法創造主體的書法家和作為群體的各級書法協會、各類書法社團的創造力最大限度地解放出來。當代書法創作及活動的組織理應有更開闊的視野與思路,有更高遠的目標與追求,有更切實可行的 措施 與載體。強調個性化、多樣化、學術化、精品化就成了當代書法創作與活動的必然選擇。

⑻ 論述國展獲獎入展書法作品的審美變化特點

書壇最顯著的表現就是二王書風在國展中的創作數量驚人的多。第七八九界國展應該說都是如此吧,但這也無可厚非。當書法在著力追求長槍大戟式的所謂霸悍風格時,那種大漢雄風式的誇張風格的弊病就很快突顯了出來:火氣有餘,筋骨內虛。這也許就是二王書風再次風靡書壇原因,有人定位說那是一種書法風格的「回歸」。從本質上說,這種風格追求的轉變是從先前追求書法作品的外在氣勢而轉向後來追求書法作品的內在的筋骨,這可以說是上個世紀末到本世紀初對書法藝術內涵認識上的一個顯著的進步。上世紀八十年代成名書家的風格多數都是「霸悍」式的,且「已經完全被定型」,所以他們通常都很難在風格上有所轉變,他們在審美上通常也不能接受糜弱的二王來徹底的洗禮一下自己,其實他們已經是讓歷史所套牢了。
    然而二王風靡書壇久了,厭倦之情也就自然而生出。不是嗎?多數學習者易得二王糜弱,卻難得其性情。那種「風規自遠」式的風格追求對於我們這個總喜歡格式化陳式化的民族導致的結果就是追求線條的整齊劃一,用一樣粗細的線條來克服糜弱的毛病。他們把書法的字體肢解為「線條」,其結果就是使字法的整體性散失殆盡,東倒西歪的結構使書法作品了無中正之氣,真性情完全散失。這就是二王書風的當代追求結果,很多人都無法逃避。
    書法脫離了中國傳統哲學的支撐,這也是二王書風在當代所面臨的挑戰。很多人都喜歡把中國書法與中國的傳統哲學掛鉤,這對於很多人已經是一種格式和習慣,不管是否真正懂得中國的傳統哲學。把中國哲學表面化,留在嘴上卻是極簡單的一件事。
   「氣息醇厚,一以貫之」這是二王書法在媚的外表下所蘊含的內在精華,人們每每以此來衡量一件二王系書風的書法作品。多數人都不能達到,原因是「修身」不夠,是對中國傳統哲學的理解形式化造成的。有人也許會說,用這一特點來審視任何作品都可以啊?當然這無可厚非。二王的「媚」人所共知,而善學者當能得其厚這才是最重要的。「一以貫之」是針對一些學習者為法所拘為形所抑而下的葯。要做到這一點同樣要氣厚心寬才可以達到,這一點也是非「修身」無以致之的。所以我提出「書法脫離了中國傳統哲學的支撐,這也是二王書風在當代面對的挑戰」這種觀點。
    那麼面對二王書風在在當代的糜弱表現,到底該開出什麼樣的葯方呢?我覺得開出的這個葯方,也許就應該是今年十屆國展行草書獲獎作品應該具有這樣特點。下面談一下我對今年十屆國展行草書獲獎作品應該具備的這幾個特點的個人看法。
   一,        書法作品要是真性情真才情的流露。
以往國展的獲獎作品讓人感覺千人一面,好像只是在玩弄技術。造成這一現象的本質原因就是作品的書寫不是是真性情真才情的流露;是打造出來的,打造的痕跡明顯,風格格式化明顯。假如作品是真性情真才情流露出來的,那這樣的作者創作出來的會因時因地而各不相同,可以說是「點畫信手煩推求」。我無意否認書風需要「打造」,假如因為打造而損失真性情真才情的流露,我看還是要好好忖度的。
    二,        書法作品作品要氣厚靈動。
靈動與氣厚是一組矛盾,多數書家的書法作品靈動了就缺乏氣息醇厚,氣息醇厚了就缺乏內蘊的靈動,這組矛盾非修身有道無以致之。古代書家在這一點上做的最好的我認為就是蘇東坡。提到蘇東坡我就想起清代有個書論家叫王澍的,他評論蘇東坡有句話是這樣說的:「無古人清迥拔俗之趣,在宋賢中故當小劣耳。」有這樣的看法,我覺得也就無怪此位書論家字寫的庸俗了。為何他會有這種觀點,就是因為其人只見東坡氣厚不見東坡靈動。不識東坡書法,不可知什麼樣的人才叫文人,個中意味不可與俗人語。氣厚是拉開此次國展獲獎作品與前幾屆獲獎作品的距離的制勝法寶。
    三,        在章法上不主故常,因紙因時因地自由而為,不留雕鑿痕跡。這些年很多書法作者都在為做章法傷透了腦筋,其實這是舍本求末,這是為展而戰的體現,這也不是真藝術家應該作為的。故意做拙不拙,故意做巧不巧,散失本我是當代書法的弊病,是對中國傳統哲學在書法藝術領域錯誤解讀的充分體現。
    總起來說,我認為蘇軾書風在當代到了該重新認真解讀的時候了,他應該重新讓我們認識到真性情在書法藝術中有多麼重要;他應該重新讓我們認識到氣厚神閑的本質精神內蘊;他應該讓我們重新認識到什麼是不主故常,什麼是不為法所拘;他應該讓我們重新認識到文人的本質情懷。希望網友提出批評並發表高

⑼ 書畫展覽究竟有何意義

書畫展覽具有哪些重大意義?

書畫展覽意義非凡。
中國書畫藝術具有悠久的歷史,
它不僅傳承著華夏文明,
是中華民
族文化的重要載體,
也是人們交流思想、
傳遞信息的工具。從美學角度而言,它是孕育和發
展一個人的文化素質和道德修養的起點,
書畫藝術也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書畫不論
作為實用藝術還是欣賞藝術,
它都備受社會各階層人士的喜愛。
下面山東雙年展的工作人員
就書畫展覽有哪些重大意義進行講解。

字畫交易

水只有不停地流動才會新鮮。
貨幣只有進入流通,
才能產生利潤。
藝術作品
只有進入展覽大廳才會被人認識,價值才能體現。
當今,
不管從哪一個角度上看,
舉辦一次
書畫展覽總是一件好事。而由中國美術家協會或美協與某些地方聯合主辦的大型展事活動,

5
年一次的全國美展、三年展、國際雙年展、提名展、年度大展和學術邀請展等等,具有
更大的現實意義。

具體來說,書畫展覽具有以下幾點意義:

國畫

第一,書畫為群眾服務,
為社會服務。
大量觀眾進入展廳,
使群眾的業餘生活不
再單調枯燥。在一些大城市幾乎是月月有展覽,周周有文化,
看展成了一部分人的必需。而
文化藝術品在給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時,卻是在社會服務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第二,
擴大書畫家之間的交流,
為提高文化藝術水平提供了最大的便捷。
書畫藝術者交
流的渠道很多,
而畫家本人在展廳看展覽就是對自己的一個提高,
他可以看到很多畫家的創
作水平,從中學習到長處,吸取營養,豐富自己。

油畫

第三,為收藏家和收藏愛好者搭建一個鑒別、
收藏的平台。
一個大展,
展出幾十
名甚至幾百名畫家的作品,誰的作品好,誰的品位不高,收藏誰的,不收藏誰的一目瞭然,
這個思考的過程也是一個品評、鑒賞的過程,為日後收藏作了充分准備。

第四,
書畫展覽是文化藝術事業進步和發展的動力源。
任何一項事業,
沒有活動就沒有
活力,
展覽就是活動,所以沒有展覽就沒有動力源。同時我們必須看到,許多青年學生甚至
小學生在看了展覽後,
留下了一輩子的印象,
其中也不泛立志而成為大家甚至大師級的人才。
20
世紀大師級的畫家幾乎都是從小受到藝術的熏陶而成長起來的。

作為一名藝術工作者和愛好者,
我們有責任,
有義務立足行業特點,發揮自身優勢、支
持貼近實際,培訓骨幹,作品輔導等活動,送書畫藝術到農村到社區,到校園、到廠礦,從
我做起,積極倡導,實踐具有時代牲的「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精神,為書畫藝術的普
及和發展,為滿足更多群眾「求知、求樂、求健」精神文化貢獻一份力量,把藝術奉獻給人
民。
會展城,讓會展搭建更簡單

閱讀全文

與書法國展為什麼比較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0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8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