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法國行政區劃
法國現行行政區劃中分為大區、省和市鎮(大區轄省,省轄市鎮),本土分為13個大區、96個省,海外也有5個省及大區、8個海外集體及領地,其中有2個具有特殊地位的地方行政區——科西嘉和新喀里多尼亞。法國全國共有36568個市鎮,其中人口不足3500人的有3.4萬個,人口超過3萬人市有231個,人口超過10萬的市有37個。法國行政區劃是對法國地理的行政和機構劃分。
法國本土
13個大區
Région
大區是最大的行政劃分區,由大區議會(conseil régional)管理。大區議會每六年由直接普選產生,議會參與經濟和社會領域的大多數事務的管理和財政撥款。每一個大區還有一位大區主席(préfet de région),由政府提名,他的任務為負責該行政區域的政權,例如統籌公共安全事務等。科西嘉地方行政區域的地位較特殊,跟一個大區相當,但擁有更多權力。
奧弗涅-羅訥-阿爾卑斯大區(奧弗涅+羅訥-阿爾卑斯)、勃艮第-弗朗什-孔泰大區(勃艮第+弗朗什-孔泰)、布列塔尼大區、中央-盧瓦爾河谷大區、科西嘉大區、法蘭西島大區、上法蘭西大區(北部-加來海峽+皮卡第)、大東部大區(香檳-阿登+洛林+阿爾薩斯)、諾曼底大區(下諾曼底+上諾曼底)、新阿基坦大區(阿基坦+利穆贊+普瓦圖-夏朗德)、奧克西塔尼大區(南部-比利牛斯+朗格多克-魯西永)、盧瓦爾河地區大區、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大區。
96個省
Département
省是比大區低一級別的行政區域,每個大區包括數個省。跟大區相似,省由每六年直接普選產生的省議會(conseil général)管理和對其經濟和社會領域的事務進行財政撥款。各省是在1790年法國大革命中建立,標准之一是所有的公民能夠在一天內到達專區政府所在地。省的職責范圍經常與大區重疊。同大區相似,每個省有一個省長(préfet)管理行政事務。
安、埃納、阿列、上普羅旺斯阿爾卑斯、上阿爾卑斯、海濱阿爾卑斯、阿爾代什、阿登、阿列日、奧布、奧德、阿韋龍、羅訥河口、卡爾瓦多斯、康塔勒、夏朗德、海濱夏朗德、謝爾、科雷茲、上科西嘉、南科西嘉、科多爾、北海濱、克勒茲、多爾多涅、杜、德羅姆、厄爾、厄爾-盧瓦爾、菲尼斯泰爾、加爾、上加隆、熱爾、紀龍德、埃羅、伊勒-維萊納、安德爾、安德爾-盧瓦爾、伊澤爾、汝拉、朗德、盧瓦爾-謝爾、盧瓦爾、上盧瓦爾、盧瓦爾-大西洋、盧瓦德、洛特、洛特-加隆、洛澤爾、曼恩-盧瓦爾、芒什、馬恩、上馬恩、馬耶納、默爾特-摩澤爾、默茲、莫爾比昂、摩澤爾、涅夫勒、北部、瓦茲、奧恩、加來海峽、多姆山、大西洋-比利牛斯、上比利牛斯、東比利牛斯、下萊茵、上萊茵、羅訥、上索恩、索恩-盧瓦爾、薩爾特、薩瓦、上薩瓦、巴黎、海濱塞納、塞納-馬恩、伊夫林、德塞夫勒、索姆、塔恩、塔恩-加隆、瓦爾、沃克呂茲、旺代、維埃納、上維埃納、孚日、約訥、貝爾福、埃索納、上塞納、塞納-聖但尼、瓦勒德馬恩、瓦勒德瓦茲。
329個區
Arrondissement
每個法國省份又分割為數個區,駐有專區區長(sous-préfet),職責是輔佐省長的事務。
4055個選區
Canton
每個區再劃分為選區,選區的角色實質上是提供一個選舉基層網:在地方選舉中,每個選區推選一名成員代表該區參與省議會。在城市區帶,一個市鎮通常涵蓋幾個選區;而在鄉村地區,一個選區通常由一些小鎮組成。因此主要行政部門一般集中於選區政府所在地。
36568個市鎮
Commune
市鎮在大多數情況下是最小的行政劃分區,對應一個鄉村或者城市。即使一大市鎮涵蓋了數個選區,也只屬於一個省的區(arrondissement départemental)。市鎮由選舉產生的市議會(conseil municipal)治理,後者由市長(maire)主管。他們的許可權不一,擁有自己的財政預算。
人口最多的三個市鎮(巴黎、馬賽、里昂)又劃分為45個市區(arrondissement municipal),相當於附屬市鎮(sous-commune),擁有(市區的)區長(maire)和區議會(conseil municipal d'arrondissement)。
某些市鎮也同時涵蓋數個居民點、村莊或鎮(bourg):這些鎮通常源於極少有人居住的居民點、或是地處過於偏僻而無法安置自治行政管理機構,因而歸於鄰近的市鎮,同時也可能來源於人口遷移計劃,例如有一些「新城」被建立在一個或數個市鎮區塊上,或是基於山區中的車站而建。
法國的96個省
5個海外省及大區
Département et Région d'Outre-mer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依據法國1946年3月19日頒布的法令,即《海外省法》,一些前殖民地成為了法國的海外省,如法屬蓋亞那等,被正式納入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領土范圍,遵循法國的法律法規,其行政首腦由法國內務部任命。另外,與法國本土省份不同,海外省仍可以保留這些地區的特殊性。1958年制定的《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憲法》第73條明確規定:由於海外省的獨特身份,上述地區可以擁有適合自身發展需求的司法體系和行政構成。
瓜德魯普
馬提尼克
法屬蓋亞那
留尼旺
馬約特
8個海外集體及領地
Collectivités et Territoires d』Outre-Mer
有些海外屬地並未成為法國的海外省,如新喀里多尼亞、法屬波利尼西亞等。它們不僅擁有獨特的身份地位,亦擁有自己的制度法規。《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憲法》第74條明確規定,這些地區實行高度自治,在遵循法國本土法律法規的同時,亦可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並運行適合本地區發展的行政權力機構,及維持其運行而必備的法律法規。
海外集體(Collectivité d'outre-mer)
聖皮埃爾和密克隆
聖巴泰勒米
法屬聖馬丁
瓦利斯和富圖納
法屬波利尼西亞
特殊集體(Collectivitésui generis)
新喀里多尼亞
海外領地(Territoire d'outre-mer)
法屬南部和南極領地
無建制
克利珀頓島
城市:巴黎(Paris),是法蘭西共和國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法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商業中心,世界五個國際大都市之一(其餘四個分別為紐約、倫敦、東京、香港),並被GaWC評為Alpha+級世界一線城市。巴黎建都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它不僅是法國,也是西歐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2024奧運舉辦地。
巴黎位於法國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橫跨塞納河兩岸,廣義的巴黎有小巴黎和大巴黎之分。小巴黎指大環城公路以內的巴黎城市內,面積105.4平方公里,人口224萬;大巴黎包括城區周圍的上塞納省、瓦勒德馬恩省、塞納-聖但尼省、伊夫林省、瓦勒德瓦茲省、塞納-馬恩省和埃松省七個省,共同組成巴黎大區,這片地區在古代就已經被稱作「法蘭西島」(ile-de-france),都會區人口約為1100萬,占據全國人口的六分之一。
馬賽:馬賽(Marseille),市區人口僅次於巴黎和里昂的法國第三大城市和最大海港,城市人口約87萬(2013年)。大都會區人口約為189萬(2013年),位於巴黎和里昂之後。該市三面被石灰岩山丘所環抱,景色秀麗,氣候宜人。馬賽東南瀕地中海,水深港闊,無急流險灘,萬噸級輪可暢通無阻;西部有羅納河及平坦河谷與北歐聯系,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全港由馬賽、拉韋拉、福斯和羅納聖路易四大港區組成,年貨運量1億噸,為法國對外貿易最大門戶。
主要的旅行景點有伊夫島、賈爾德聖母院、馬賽美術館、馬賽舊港、歐洲和地中海文明博物館。馬賽為地中海氣候,全年氣候基本都比較宜人,但12月-1月會比較寒冷,有的地方還會出現霜凍。
2019年12月26日,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強榜單第168名。
Ⅱ 大區的法國大區
大區(法語:Région)是法國的第一級行政劃分,下分為省。法國共有26個大區,其中22個位於法國本土(其中科西嘉地位較特殊,稱為「地方行政區域」collectivité territoriale),其餘4個則位於海外。 法國是一個單一制國家,大區並不是一個法律或規章意義上的自治體。不過,它從政府接受一部分國家稅收,擁有相應的預算,他的職責就是將這些資源分配使用到不同的領域。
大區最主要的功用是建設和財政上支持法國的高級中學。除了這個法律職責之外,它的預算還參與到社會各個領域中,如基礎設施、教育、公共交通、科學研究、企業援助等。在法國,一直以來對於是否授予大區以法律自治權存在著激烈的爭議;也有提議將省委員會取消,而將它們並入大區委員會,並將省作為大區的附屬行政級別。不過目前並無後文。 在1789年法國大革命之前,法蘭西王國曾經在封建領地的基礎上分為各個行省,其中不少大小大致相當於現在的大區。1789年,這些行省被撤銷,取而代之為83個省。
1917年8月25日發布了一份由大區理論所啟發的商業部行政通告,隨後於1919年4月5日,部門簽發了法令,設立一些「區域經濟聯合體」,亦稱「克雷芒(大)區」(région Clémentel),其中第一個是東部區域(南希),它包含了現在的洛林和香檳。這些「經濟區」在自願的前提下,於法國本土集合了各個商會,它們能夠自由地依附於自己所選的區域,也可以自由地變更選擇,因此最初設計的17個大區很快就成為了21個。
1919年9月,旅遊事業聯合會基於這個模式構造了19個「旅遊區域」,劃分主要基於地理、民族、歷史和旅遊的標准,並不限於各省的界限。
伴隨著這些運動,最早在1915年,隨後於1920年(Hennessy法案)和1921年(Charles Rebel法案,Millerand-Marraud-Doumer法律草案)分別提出了行政權力下放的議案,也包括了建立大區憲法和成立大區議會的想法。但這些項目都沒有付諸實施。
自第一次世界大戰始,交通的發展、城市構造的轉變以及區域理念的強化促使更多的人思考成立比省更大級別的行政區劃的可能性。諷刺的是,這個第三共和國的想法在某種程度上於維希政府治下實現過,當時貝當元帥簽署了1941年4月19日法,將一些省重新組織成了(法國歷史上的)行省。這種組織形式在1945年貝當政權倒台後就廢止了。
戴高樂將軍於1944年1月10日發布命令,著手解放後領土的行政組織。他建立了一些行政區域,但在1946年他交還權力之後被放棄。
第四共和國治下的領土布置同樣考慮到建立超越省級的行政組織。1956年10月28日頒布了一項法令,規定了22個「計劃中的大區」,其界限由計劃的行政總專員讓·韋爾若(Jean Vergeot)劃定。這些大區僅為行政公器,不作它用。盡管他們的劃定完全基於技術上的考量,但還是在很多區域與舊行省吻合。
1964年,大區的區長們在「區域行為的界限」框架下被任命。1969年,一項旨在擴大大區許可權的公決的失敗導致了戴高樂從共和國總統任上的退位。這次拒絕或許解釋了為何創建大區委員會的1972年7月5日法律頒布的時候,對於大區的許可權施加了如此多的限制,賦予如此少的權力。然而它們被正式命名為了「大區」(région),這個稱謂為後來的1982年《權力下放法案》所用。
1982年3月2日法律規定了大區委員會的選舉為在省的范圍內,以六年為任期(可延長)的直接普選。第一次選舉於1986年3月16日舉行。大區成為了和省及市鎮同一個框架下的行政區域。
最後,法國政府於2004年3月推出一項備受爭議的計劃,旨在將一部分非教育領域的成員轉移至大區一級。反對意見指出,大區並不具有和這一功能相匹配的預算,並且這樣的措施會加劇區域間的不平等。
目前的區域劃分是源於1950年的法國行政區域整合,及更早的一些計劃。它一直處於爭論之中。比如對於盧瓦爾亞特蘭大省,一直有很強烈的呼聲將其並入布列塔尼大區;將歷史上的諾曼底省拆分為兩個大區(上諾曼底和下諾曼底)也同樣具有疑義,不少人鼓吹將它們合並。 22個位於法國本土的大區:
1. 阿爾薩斯
2. 阿基坦
3. 奧弗涅
4. 下諾曼底
5. 勃艮第
6. 布列塔尼
7. 中部
8. 香檳-阿登
9. 科西嘉
10. 弗朗什孔泰
11. 上諾曼底
12. 法蘭西島
13. 朗格多克-魯西永
14. 利穆贊
15. 洛林
16. 中比利牛斯
17. 北部加來海峽
18. 盧瓦爾
19. 皮卡第
20. 普瓦圖-夏朗德
21. 普羅旺斯藍岸
22. 羅納-阿爾卑斯 科西嘉的地位為「地方行政區域」,與其餘各大區不同
4個海外大區(每一個也同時是一個海外省):
瓜德羅普
法屬蓋亞那
馬提尼克
留尼汪
Ⅲ 法國有幾個大區
法國的行政區劃分為大區、省和市鎮。省下設專區和縣,但不是行政區域。縣是司法和選舉單位。法本土共劃為21個大區和科西嘉地方行政區,其下又分為96省,36568個市鎮。法國海外擁有5個具有與歐洲本土同等地位的海外大區,同時又是5個海外省(即1個海外大區轄有1個海外省)。21個大區:阿爾薩斯、阿基坦、奧弗涅、勃艮第、布列塔尼、中部、香檳-阿登、弗朗什-孔泰、法蘭西島、朗克多克-魯西永、利穆贊、洛林、南部-比利牛斯、北部-加萊海峽、下諾曼底、上諾曼底、盧瓦爾、皮卡第、普瓦圖-夏朗德、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羅訥-阿爾卑斯。
1個地方行政區:科西嘉。
5個海外大區(海外省):瓜德魯普、馬提尼克、法屬蓋亞那、留尼汪、馬約特。
2個海外地區:瓦利斯和富圖納群島、法屬南方和南極洲領地(行政長官駐留尼汪)。
2個海外行政區:法屬聖馬丁、聖巴泰勒米。
1個海外省級行政區:聖皮埃爾和密克隆。
1個海外屬國:法屬波利尼西亞。
1個特殊行政區:新喀里多尼亞。
1個無建制島嶼:克利珀頓島。就這么多希望你能喜歡
Ⅳ 法國行政區劃是什麼
法國行政區劃,分為大區、省和市鎮。
法國本土劃為13個大區、96個省,海外劃為5個海外省及大區、8個海外集體及領地,其中有2個具有特殊地位的地方行政區——科西嘉和新喀里多尼亞。
法國全國共有36568個市鎮,其中人口不足3500人的有3.4萬個,人口超過3萬人市有231個,人口超過10萬的市有37個。自2016年1月1日起,原22個大區整合為13個。
13個大區
大區(Région)是最大的行政劃分區,由大區議會(conseil régional)管理。大區議會每六年由直接普選產生,議會參與經濟和社會領域的大多數事務的管理和財政撥款。
每一個大區還有一位大區主席(préfet de région),由政府提名,他的任務為負責該行政區域的政權,例如統籌公共安全事務等。科西嘉地方行政區域的地位較特殊,跟一個大區相當,但擁有更多權力。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法國行政區
Ⅳ 法國行政區劃
劃分為大區,省和市鎮。
省下設專區和縣,但不是行政區域。縣是司法和選舉單位。法本土共劃為13個大區,其下又分為96省,5個海外省(即1個海外大區轄有1個海外省),4個海外領地和2個具有特殊地位的行政區。全國共有36679個市鎮。
法國的首都為巴黎,是法國第一大城市及歐洲第二大城市,位於法國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橫跨塞納河兩岸。歷史悠久,從法蘭克王國起一直為法國的行政中心,是世界四大國際化都市之一。
Ⅵ 請問法國這個國家的區域分布是怎樣的
法國的行政區劃分為大區、省和市鎮。省下設專區和縣,但不是行政區域。縣是司法和選舉單位。法本土共劃為22個大區,其下又分為96省,4個海外省(即1個海外大區轄有1個海外省)、4個海外領地和2個具有特殊地位的行政區。全國共有366679個市鎮。其中人口不足3500人的有3.4萬個,人口超過3萬人市有231個,人口超過10萬的市有37個。
20個大區阿爾薩斯、阿基坦、奧弗涅、勃艮第、布列塔尼、中部、香檳-阿登、弗朗什-孔泰、法蘭西島、朗克多克-魯西永、利穆贊、洛林、南部-比利牛斯、北部-加萊海峽、下諾曼底、上諾曼底、盧瓦爾、皮卡第、普瓦圖-夏朗德、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羅訥-阿爾卑斯2個具有特殊地位的地方行政區科西嘉、新喀里多尼亞4個海外大區(海外省)瓜德魯普、馬提尼克、法屬蓋亞那、留尼汪2個海外地區瓦利斯和富圖納群島、法屬南方和南極洲領地(行政長官駐留尼汪)2個海外行政區法屬聖馬丁、聖巴泰勒米1個海外省級行政區聖皮埃爾和密克隆1個海外屬國法屬波利尼西亞1個無建制島嶼克利珀頓島中新網2014年11月21日電據《歐洲時報》報道,法國國民議會19日晚,經過激烈辯論之後,通過了行政區劃改革議案,將22個大區合並為13個新的超級大區。辯論期間,人民運動聯盟議員曾激烈反對香檳-阿登地區與洛林地區合並。據報道,議員經過6個小時的激辯之後才通過了《地方行政組織改革法》草案的第一條。其宗旨是從2016年起把法國本土22個大區的數目減為13個。
Ⅶ 法國行政區劃是什麼樣的
法國行政區劃,分為大區、省和市鎮。法國本土劃為13個大區、96個省,海外劃為5個海外省及大區、8個海外集體及領地,其中有2個具有特殊地位的地方行政區——科西嘉和新喀里多尼亞。
法國全國共有36568個市鎮,其中人口不足3500人的有3.4萬個,人口超過3萬人市有231個,人口超過10萬的市有37個。自2016年1月1日起,原22個大區整合為13個。
法國面積為55萬平方公里(不含海外領地)。 邊境線總長度為5695公里,其中海岸線為2700公里,陸地線為2800公里,內河線為195公里。位於歐洲西部,與比利時、盧森堡、瑞士、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西北隔拉芒什海峽與英國相望,瀕臨北海、英吉利海峽、大西洋和地中海四大海域,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
法國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平原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主要山脈有阿爾卑斯山脈、比利牛斯山脈、汝拉山脈等。法意邊境的勃朗峰海拔4810米,為歐洲第二高峰;主要河流有盧瓦爾河(1010公里)、羅訥河(812公里)、塞納河(776公里)。
Ⅷ 跪求法國各大區名稱及其首府
分為大區、省和市鎮。省下設專區和縣,但不是行政區域。縣是司法和選舉單位。法本土共劃為22個大區、96省、4個海外省、4個海外領地、4個具有特殊地位的地方行政區。全國共有36565個市鎮,其中人口不足2500人的有3.4萬個,人口超過3萬人市有231個,人口超過10萬的市有37個。 22個大區是:阿爾薩斯、阿基坦、奧維爾涅、布爾高涅、布列塔尼、中部地區、香檳-阿登、科西嘉、弗朗什-貢岱、巴黎大區、朗克多克-魯西翁、利姆贊、洛林、南比利牛斯、北加萊海峽、下諾曼底、上諾曼底、盧瓦爾地區、皮卡爾迪、布瓦圖-夏朗德、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羅訥-阿爾卑斯。 4個海外省是:瓜德魯普、馬提尼克、法屬蓋亞那、留尼汪。 4個海外領地是:法屬波利尼西亞、新喀里多尼亞、瓦利斯群島和富圖納群島、法屬南半球和南極領地(該領地的行政長官駐地——在法國海外省留尼汪島)。 2個地方行政區是:馬約特島、聖皮埃爾島和密克隆島。
Ⅸ 法國行政區劃是什麼
法國行政區劃是為大區、省和市鎮三級。法國全稱法蘭西共和國,法國為歐洲國土面積第三大、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國土面積為672834平方公里,2016年,法國將本土現有22個大區合並為13個。5個海外大區、4個海外領地。
法國的作用
法國是一個單一制國家,大區並不是一個法律或規章意義上的自治體。不過,它從政府接受一部分國家稅收,擁有相應的預算,他的職責就是將這些資源分配使用到不同的領域。
大區最主要的功用是建設和財政上支持法國的高級中學。除了這個法律職責之外,它的預算還參與到社會各個領域中,如基礎設施、教育、公共交通、科學研究、企業援助等。在法國,一直以來對於是否授予大區以法律自治權存在著激烈的爭議,也有提議將省委員會取消,而將它們並入大區委員會,並將省作為大區的附屬行政級別。
Ⅹ 法國行政區劃
法國的行政區劃是5級:大區、省、區、縣、市鎮,比中國還要多一級。法國最低級(基礎)的行政區劃是市鎮,數量是3.65萬個,中國最低的行政區劃是鄉鎮(含街道),數量也是不到4萬,因此中法兩國基礎行政區劃的數量相似。
法國共有13個大區。法國的大區有議會,但是不能完全替代下一級——省級的功能,只有部分財權。其中科西嘉大區比較特殊,稱之為科西嘉領土集體,權力比其他大區大一些。
簡介:
法國(本土)共有96個省,省的權力比較大,並且有省長管理行政事務。法國平均一大區也就是關系7個多省。按照行政區劃的對標,法國的省、中國地級市可以視為類似的一級,法國一個省的平均人口大約是70萬人,中國平均一個地級市的平均人口是400多萬。
法國共有322個省轄區,法國的區數量僅僅是省的3倍,平均一個省管3個區。由於法國的省與區的數量非常接近,因此區可以視為(副省),法國平均每個省轄區的人口是20多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