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二戰中戰敗投降的法國,為什麼會被這么多人嘲笑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號稱歐洲陸軍第一強國的法國,二戰中在德國的凌厲攻勢下,僅堅守一個多月就宣布投降被亡國了,作者居然還認為二戰法國的投降很明智的,真是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這難道就是法國自認為明知的投降,其實只不過是他們為自己戰敗投降找借口罷了,是為了挽回自己僅有「尊嚴和和臉面」的借口。
㈡ 二戰時期是法國為什麼光速投降了
法國二戰快速投降有很大原因是法國人心理因素:一戰的傷疤剛剛好,但是還沒忘了疼,一戰時法國人英勇頑強的抵抗德軍,造成了人口不到5000萬的法國,軍人死傷超過400百萬,平民損失一百多萬,也有一說軍民損失超過七百多萬的!而且還有法國北方的工業重省被打的稀巴爛!好傢伙就這一戰法國被打瘸了,人口屬於「斷層」式損失,這是其一!
㈢ 怎樣理解二戰中法國的投降
很合理的表現。一戰法國損失慘重,戰後國內厭戰情緒嚴重,嚴重到寧願亡國也不打仗的地步,當然這是只說說。結果後來法德開戰法軍一個月就被打敗,這個時候貝當出來繼任,接管了政府,不要覺得貝當是慫包,凡爾登戰役就是他指揮的。貝當很清楚法德軍隊的實力差距,法國差的不是裝備,而是思想,法國將軍們的思維還停留在一戰,打仗就是靠步兵沖,挖戰壕修鐵絲網,所以法軍沒有與德軍一戰的實力,而且一個月全線潰敗,軍心民心已經降到最低點,再打下去對挽救法國沒有任何希望,只會徒增傷亡,所以這個時候貝當做出投降的決定也是萬般無奈。事實也證明抵抗是沒多大用的,法國共產黨當時不投降,有二十多萬游擊隊一直跟德國打,但是並沒什麼卵用,德國後期打蘇聯在法國的守軍都沒多少了他們也沒有取得什麼像樣的進展,最後還是靠英美登陸才解放了法國。
㈣ 二戰法國為什麼要投降
從軍事上來說,法國面臨幾乎無力挽救的危局。法國投降前,比、荷、盧全部投降,英軍通過敦刻爾克行動撤回本土,100萬聯軍頓時作壁上觀,外援已無。法軍傷亡、被俘210萬人,主力部隊損耗殆盡。至投降時,法國北部、中部一帶均淪陷,本土戰略縱深狹小,在本土已失去抵抗可能。
從國際關繫上來說,一是法國本土四面是敵,德、意向法宣戰,西親軸心,不排除背刺可能。二是在法軍主力被消滅後,盟軍在陸、空軍上完全無法與軸心國抗衡。同盟國此時基本由英聯邦成員國、法國、歐洲其他被侵略的國家組成,英國本土正規軍僅十幾個師,靠著敦刻爾克撤回去的30萬續命,為防範登陸都不得不組建百萬民兵;英聯邦成員國陸軍實力一般、且遠水難解近渴;其他成員國要不投降要不流亡,都GAME OVER了。且慈父蘇、燈塔美均無意參戰,彼時同盟國在歐洲大陸大勢去矣。
從再動員可能性上說,一是法國人力缺乏,戰爭初期法國已動員了1/3的20-45歲適役男子,無潛力可挖;二是陸空一體聯合作戰、機械化閃電戰等新型戰術,全面領先於法軍,主要將領甘末林、魏剛等接連戰敗,無人出面主持危局,部隊內失敗主義情緒蔓延、高層戰爭信心已失;三是法國主要工業區被佔領,裝備物資匱乏;四是民眾厭戰情緒嚴重。
從領導階層來講,一是內閣和議會抵抗派和投降派對立嚴重,在悲觀情緒的影響下投降派勢大,總理雷諾無法獲得議會信任而辭職,投降派的貝當老帥上台;二是法國本身戰爭意願不強,法國是基於英、法對波蘭的獨立保障被破壞而被迫參戰的,本身缺乏明確的戰爭目標(所以才出現奇怪的西線靜坐戰)。
從出路來講,本土抵抗計劃破產後,法國政府前途已無。①流亡英國;②流亡北非;③實現英法合並(丘吉爾也是腦洞大)。似乎都不是什麼好路子。特別是在戰爭中英法兩國裂痕加深,憑什麼留著法國人的血為英國人在前面做擋箭牌。從國際形勢看,法西斯勢力在30年代風生水起,儼然已成為一種潮流,加入軸心大家庭也未必不是一種出路?
從綜合實力來看,從二戰始,戰爭不光是軍人的戰爭,是總體戰、無限制戰,是綜合國力的比拼。法國受一戰勝利、經濟危機等多重影響,法國的經濟實力、戰爭潛力、資源儲備、動員能力在戰爭前夕已遠落後於德國。
總體來看,主要原因是軍事上的潰敗的太快,而臃腫官僚的政府無法做出及時有效的反應,國民和領導層又嚴重缺乏戰爭動機、信心和支持度,本身縱深、國力又不足以支撐持續抵抗。
㈤ 我認為法國二戰投降是很明智的,為什麼這么多人嘲笑法國呢
這種「內行話」,法國人都沒臉說出口。
㈥ 我認為法國二戰投降是很明智的,為什麼這么多人嘲笑法國
法國在二戰投降的決定站在當時的角度的確是非常明智的,那些嘲笑法國的人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痛。
在抵抗毫無意義的情況下,對一個國家也好,一支軍隊也罷,投降是可以理解的。
為什麼說法國的抵抗毫無意義?說到法國投降,很多人都會以蘇聯的堅決抵抗為例子,來襯托蘇聯人的頑強和法國的懦弱,他們由此得出結論說:
而且法國人對於德國納粹沒有那麼反感,反倒是對左派有著深深的恐懼。
當時法國有這樣一句口號:'寧要希特勒,不要勃魯姆(當時法國左翼政治勢力的總統候選人)',由此可以看出,法國覺得左派比納粹還可怕。
因此當時法國有部分人是主張跟德國妥協的,政府當時向德國投降代表了法國民意。
事實上,投降讓法國受益匪淺,符合法國的國家利益。
㈦ 為什麼第二次世界大戰法國快速投降,它到底怎麼了
二戰爆發前的法國,擁有現代化技術和理念的320萬軍隊,超過整個德國國防軍的320萬人的軍隊,號稱世界第一陸軍,但是就是一個這么強悍的國家,德國法西斯還沒發力高盧雄雞就倒下了,其中的原因你很難想像的到。
對於迅速戰敗亡國的原因,有人可能會說,這是法國戰略上的失誤,他們死守馬奇諾防線,等著德國人來打,而德國的裝甲坦克出其不意的走了號稱魔鬼森林的阿登山區,打了個法國措手不及。還有人會說,法國不比蘇聯國土面積大,有著戰略縱深,有大後方。德法戰爭中,德國只要越過馬奇諾進入法國後就是一望無際的西歐平原,這簡直就是德國閃電戰的演練場,德國坦克僅需半天就可以到達巴黎。
但是盡管這樣也不至於一個多月就亡國投降了,說好的世界第一陸軍強國呢,真是令人恨鐵不成鋼!但是從結果推原因,法國人在二戰中早就默默的下著一盤大棋。不信,請您往下面看。
這里是二戰主要國家人員傷亡情況:
蘇聯2700萬(傷亡累計6000萬)
中國1800萬(傷亡累計3500萬)
德國680萬(軍人470萬,其中在蘇德戰場死亡350萬)
日本234萬(軍人185萬,其中在中國戰場死亡45萬,在太平洋戰場死亡129萬,另有8.3萬被蘇聯紅軍擊斃)
英國及其他不列顛國家45萬
美國40萬(全部是軍人)
波蘭630萬(基本上都是平民,其中300萬是猶太人)
南斯拉夫,170萬
法國81萬(36萬平民)
義大利16萬
看了這個你是不是有點明白了呢?法國迅速投降減少了國內戰亂,減少了人員傷亡和經濟破壞,在幾個大國中,法國的傷亡都可以說是最小的。法國的投降既保存自己的實力,也徹底的拉英國下水了,讓英國直面德國的攻擊。投降、反法西斯兩邊下注了,不管誰贏了,反正法蘭西立於不敗之地。最終法國以最小的代價換來了最豐碩的果實,雖然投降亡國但是戰後就立刻復國並且成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戰後法國經濟復甦也較快,因為戰爭破壞小,延續著戰前的發展,成為當今世界上少有的工業體系完備的國家,同時又徹底反超英國成為世界第五經濟強國。
試想,如果法國硬拼到底是不是另外一種局面呢?是非對錯,留與後人評說。
㈧ 二戰法國為什麼會走投降這條路
正面邏輯是,法國軍事上已經撐不下去了;反面邏輯是,投降也沒那麼不可接受。戰爭爆發時,聯軍的兵力構成大概是這樣的:荷蘭10個師(加上後勤空軍啥的大約40萬官兵),英國遠征軍(BEF)12個師(大約30萬官兵),比利時22個師(大約65萬官兵)。法軍全軍共117個師,其中在本土的104個(其他的在北非、西非、敘利亞、印支),地面作戰部隊大概224萬(全軍領取口糧人員610萬,對一個4000萬人口的國家來說已經動員到了極限)。除了防備義大利、在訓練中的師以及一些預備隊,一線大概72個師——其中18個在北線,18個在阿登方向,整個馬奇諾防線上則部署了多達36個師。而對面的德軍共135個師,其中一線93個(北線29個師對付60個聯軍師,中線45個師對法軍的18個師,南線19個師牽制了36個法軍師)。到敦刻爾克結束的1940.6.4,荷蘭和比利時都已經投降,英軍兩個師(12、23)被殲滅,剩下的部隊裝備全部喪失,短時間內已經不可能再投入作戰(多說一句,德棍喜歡說俘虜了66萬人的基輔口袋是軍事史上最大的包圍圈,蘇棍則拿包圍了86萬人的布拉格來洗地。其實最大的包圍圈是黃色方案形成的北法包圍圈,包圍了多達130萬以上的英法比聯軍——當然面向海洋一側是個開口)。而法軍到此時陣亡了大約5萬人(確數好像是49784),總損失了30萬,看起來不多。但北線的18個師一半損失掉了,一半打亂了編制、喪失了裝備撤往英國,短時間內同樣沒有戰鬥力;中線的18個師,連通德軍一路掃盪的各軍區的後勤、機關人員,一部被殲滅、剩下的大部分則陷入了潰散狀態,丟失了裝備,喪失了抵抗意志,驚慌失措地四處奔逃,短時間內同樣無法恢復戰鬥力。這些潰散和喪失裝備的部隊包括法國最精銳裝甲部隊:三個輕機械化師(DLM)和四個預備裝甲師(DCR)。所以,到「紅色方案」發動時,法軍只能以不足70個師來應對德軍壓上來的135個師,當然沒有勝算。當然有人會問,法軍不是有幾百萬人員嗎?怎麼不動員起來?因為歐洲戰場的軍事邏輯不是東亞的步槍兵邏輯,抓個幾千壯丁配幾個軍官就叫做一個「師」。一群烏合之眾無法在短時間內得到需要的軍士、參謀、炮兵、工程設備、輜重車輛而成為一個合格的作戰師,而拿不合格的部隊去「消耗」德軍其實也毫無意義,因為法國人口只有德國的一半,消耗的只能是自己。從反面來講,投降對法國人也不是那麼不可接受。從政治上講,法國不算是完全投降,而是附帶了保留條件:法國艦隊、法屬北非殖民地不用於對英作戰全法國除了阿爾薩斯-洛林,民政事務基本一直由法國人自理;在42年11月之前地中海沿岸部分則是劃出來的「中立區」,貝當還有個獨立王國。
㈨ 有人說二戰時法國擁有強大陸軍,卻為何迅速投降呢
二戰初期,法國人對避免戰爭持非常消極的態度。從1935年希特勒擴軍,到1936年德國人出兵萊茵蘭,再到吞並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法國保持沉默,英國忍著。1939年德國進攻波蘭,英法向德國宣戰,英法只宣戰不打。很明顯,英法還沒有準備好與德國開戰。
法國
法蘭西共和國,簡稱“法國”,是一個半總統制共和國,本土在西歐,海外領土包括南美和南太平洋的部分地區。
總結:德國入侵波蘭的時候,英法那飛機坦克啥的還得從畫圖紙開始,然後還要徵兵,修軍營,然後訓練,到1939年,法國總共才57個步兵師,這夠幹嘛的?歸根結底,沒准備好,准備好了他就直接在1939年東進夾擊德國了。
㈩ 有人說二戰時法國擁有強大陸軍,卻為何迅速投降呢
二戰爆發時候的法國不管啥軍都不咋地,包括陸軍也不強。迅速投降這有多方面的原因,狗子就隨便梳理一些~
首先法國人在二戰時期對戰爭的態度是消極的,畢竟一戰主戰場就在自己地盤上打,也付出了130萬人的代價,真的打怕了。而且一戰的塹壕戰表現出了防禦戰的巨大優勢,所以法國人在一戰之後主流的作戰思路就是防禦戰。所以也不惜花費巨大代價修築了馬奇諾防線。
這種狂風暴雨一樣的打法讓本身就很消極的法國人提不起一點反抗的念頭,甚至感覺被按在地上摩擦還有點小舒服
所以說,法國人的迅速投降和法國人本身的文化理念,消極的軍事建設態度,陳舊的戰術和武器裝備都有關,法國人在開戰前壓根就沒做好戰爭的准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