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柏林的歷史沿革
柏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2世紀末。她是由施普雷河畔北岸的柏林和博物館島現今所在地的集居區組成的。這兩個集居區在13世紀就已經存在了,1237年10月28日Coelln被首次提出。1307年人們將這兩部分合並在一起,由此誕生了柏林。這一天也就是柏林的誕生日。
經過多年的動盪不安,選帝侯Friedrich II於1451年將波茨坦和柏林兩座城市宣布為其治下之國都。此後,接連不斷的自然災害、瘟疫和戰爭一直阻礙著柏林的發展。直到Friedrich Wilhelm的統治時期(1640 - 1688),柏林的各個方面才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柏林被改建為城市要塞,首次建成了最具普魯士典型風格的建築,即現存 「菩提樹下大街」兩旁的宏偉建築群。
1701年選帝侯Friedrich III 在普魯士自封為Friedrich I 國王,柏林自然而然被選為首府。如雨後春筍般的建成了很多著名的建築物。在Friedrich Wilhelm I. (der Soldatenkönig) 和 Friedrich II. (Der Große) 的統治下,柏林(1740 - 1786)發展成了普魯士的一座工業城市。
1806至1808年是拿破崙統治著這座城市;在萊比錫大會戰勝利後,拿破崙又把他擄走的、原本矗立於勃蘭登堡門上的勝利戰車雕像送回。在隨後的十年間,這里出現了由Schinkel設計,具有古典風格、宏偉壯麗的建築群和由Lenné設計的富有藝術風格的公園。
19世紀中期以來,柏林不但在經濟上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而且人口也呈急遽上升的趨勢。 二戰後期
由於盟軍的空襲和蘇聯紅軍的進攻,柏林市遭到毀滅性的破壞。1943年11月22日,英國皇家空軍派出764架轟炸機,展開大規模轟炸柏林的「柏林戰役」,炸毀了東起蒂爾加滕和夏洛滕堡、西至斯潘道和西門子施塔特的整片區域。從1943年11月到1944年2月,「柏林戰役」一共對柏林發起13次大規模空襲,其中9次的轟炸規模在500架以上,摧毀了柏林1/4的市區,市郊和市區內的150多座電氣、軍火、通訊設備和軸承工廠,炸死1萬多人,並使150萬人無家可歸。市區90%的建築被摧毀,樹木全部被砍光,水電系統也遭到破壞。
1945年4月16日,蘇聯紅軍調集了22000門大炮和白俄羅斯方面軍等10個集團軍,開始對柏林的總攻。5月1日蘇聯紅軍的旗幟插上了勃蘭登堡門和國會大廈。5月8日德國投降。
冷戰時期
隨著盟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勝利,不僅僅德國,而柏林也按照戰前柏林的行政區界線被分成兩個部分——由蘇聯控制的東柏林(范圍包括戰前23區中的12個區),以及由美國、英國、與法國控制的西柏林。柏林變成了蘇美冷戰的聚集點。1948年為了反對盟國在德國西部實行的貨幣改革,以及迫使盟軍退出柏林,蘇聯對柏林展開了長達半年的封鎖。盟國通過柏林空運挫敗了蘇聯的企圖。
1953年6月17日,東柏林工人展開了抗議生活水平下降而舉行起義,起義不久即被蘇聯軍隊鎮壓下去。
1958年11月10日,赫魯曉夫宣稱四大國對柏林的佔領已經過時,要求美英法從西柏林撤軍,並稱6個月之內西柏林應當成為蘇軍可以自由進出的「自由城市」。
從1945年到1961年間,每年約有數十萬民主德國公民通過柏林逃往聯邦德國,使民主德國蒙受巨大損失。
由於大量東德居民通過不設防的柏林分界線湧入西柏林和西德, 1961年8月13日,東德建起了柏林牆。10月25日,美國坦克開到弗里德里希大街南部的查理檢查哨,試圖進入東柏林,與90米開外的蘇軍坦克對峙了16個小時。此後柏林成為東西方意識形態交鋒的最前沿。
由於存在種種歷史問題和制度上的缺陷,1989年,東歐國家民眾掀起了對社會主義和共產黨政權的總抗議。1989年11月9日深夜,東德被迫宣布開放柏林牆。
1990年6月13日,民德政府開始拆除全部柏林牆。
1990年10月3日,德國重新統一,柏林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活動。柏林牆被拆除。
1991年,德國議會投票決定在2000年之前將首都從波恩遷回柏林。此後柏林展開了大規模的重建工作。在國會大廈北面修建了新的國會和總理府。以前是柏林牆腳下布滿地雷的警戒地帶的波茨坦廣場重新成為柏林的商業中心。德國已經恢復了其在歐洲的文化和經濟中心地位。
Ⅱ 柏林是什麼
柏林是德國最窮城市和最小城市,柏林不是金融中心和經濟中心,柏林不如法蘭克福,法蘭克福是金融中心和經濟中心,是最大城市和最富城市。
Ⅲ 求柏林巴黎的面積和人口,謝謝
.....世界名城柏林位於德國東北部,面積883平方公里,人口330多萬,是德國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
柏林始建於1237年,1871年成為德意志帝國首都。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蘇、美、英、法4國分區佔領柏林,1948年被分為東、西兩部分。1961年開始修建柏林牆將東西柏林隔開,1989年底柏林牆被推倒。1990年10月,德國重新統一,並規定正式合並的柏林成為統一後的德國首都。1991年6月,德國聯邦議會決定將聯邦議會和政府所在地從波恩遷往柏林。
....法國首都巴黎是世界上十大名城之一。
它位於法國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城跨塞納河兩岸。巴黎有小巴黎、大巴黎之分。小巴黎指大環城公路以內的巴黎城市內,面積105平方米公里,人口200多萬;大巴黎包括城區周圍的七個省,面積達12000平方公里,人口約1000萬,幾乎佔全國人口的五分之一。是法國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都市之一。
巴黎建都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而城市自身的歷史已有2000多年。人們漫遊這座城市,所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它既保留著許多聞名世界的歷史遺跡,又有許多宏偉壯麗的現代化建築,有「花都」之美稱。
巴黎是法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在文化設施方面,巴黎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用電子計算機控制的現代藝術文化中心——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還擁有許多世界聞名的歷史遺跡和藝術建築。像埃菲爾鐵塔、巴黎聖母院、協和廣場、盧浮宮、凡爾賽宮等更是讓人留連忘返。經濟生活方面,重建和改建了古老的商業中心區,如興建了210米高,58層的蒙馬納斯摩天大廈。新建和擴建了巴黎四周的衛星城市,使市民有了比較寬敞和舒適的居住環境。
Ⅳ 柏林代表著什麼,
柏林是德國城市,柏林不是德國首都和德國最大城市,德國首都和德國最大城市是法蘭克福。
Ⅳ 「柏林」的讀音是什麼
【拼音】:bó lín
【解釋】: 德國首都和最大城市。人口348萬(1993年)。有電器、電子、精密儀器等工業。扼東、西歐和南、北歐交通要沖,重要的國際交通樞紐。城市建築宏偉,古典宮殿式建築與現代化建築群交相輝映。市郊多森林、湖泊。旅遊業發達。
【組詞】:1、柏林會議 bólín huì yì
1884年11月在柏林召開的帝國主義列強瓜分剛果的會議。德、英、法、俄、美、比、奧匈、葡等十四國參加。次年2月簽訂協定,將剛果河以東地區劃為比利時殖民地,以西地區劃為法國殖民地;並承認各國在剛果盆地貿易自由和剛果河及尼日河航行自由的權利。
2、柏林牆:柏林牆的建立是二戰以後德國分裂和冷戰的重要標志性建築。1989年11月9日,屹立了28年的柏林牆倒塌,1990年兩德重歸統一。
Ⅵ 柏林的別稱是什麼
國名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簡稱 德國
英文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國名釋義 「人民的國家」
別稱 ----
首都 柏林 Berlin
國花 矢車菊
果樹 愛支棟
國鳥 白鸛
面積 35.7萬平方公里
人口 8164萬人
語言 德語
民族 日耳曼族
宗教 基督教新教、天主教
貨幣 德國馬克
國慶節 10-3
時差 比北京時間晚7小時
與中國建交 1972-10-11 0:00:00
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
名勝 勃蘭登堡門、柏林牆遺址、科隆大教堂、古城紐倫堡、采琪蓮霍夫宮、歐洲夏都巴登-巴登、貝多芬紀念館、博登湖等。
行政區劃 德國行政區劃分為聯邦、州、地區三級,共有16個州,14808個地區。各州的名稱是:巴登-符騰堡、巴伐利亞、柏林、勃蘭登堡、不來梅、漢堡、黑森、梅克倫堡-前波莫瑞、下薩克森、北萊茵-威斯特法倫、萊茵蘭-法耳茨、薩爾、薩克森、薩克森-安哈特、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和圖林根。其中柏林、不來梅和漢堡是市州。
簡史 公元962年建立德意志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1871年建立統一的德意志帝國。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戰。1919年建立魏瑪共和國。1939年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被美、英、法、蘇四國佔領。1949年5月23日西部頒布《基本法》,建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同年10月7日東部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國正式加入聯邦德國,德國實現統一。
工業 採煤、鋼鐵、機械、化工、石油加工、電子、電器、汽車、造船、儀器儀表、紡織、印刷等。
農業
礦產
國旗 1848年革命時,以黑紅、黃三色旗作為統一的德國的國旗,後多次改制。1949年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成立,仍以三色旗為國旗
國徽 1950年制定的德國國徽也是歷史的產物。其圖案為一枚土黃 色盾徽上繪一隻風格獨特的黑色雄鷹,鷹的喙、爪均為紅色。這一 圖案最早出自於十二世紀的霍亨京倫家族,該家族曾統治普魯士, 後來成為德國皇室。以雄鷹入圖,早在九世紀就已經出現。據說,該圖案是由法蘭克國王查理一世的軍隊從羅馬帝國傳人德國的。
國歌 《德國之歌》歌詞:爭取統一、獨立和主權,為我祖國輸肝膽!爭取統一、獨立和主權,這是幸福的根和源幸福光輝照亮祖國,繁榮富強永向前!
Ⅶ 柏林指的是什麼代表什麼
二戰期間,柏林指德國,代表納、粹執政高層。
Ⅷ 求關於柏林的歷史介紹
柏林是一座很古老的城市。這里最初是易北河東北的一片沼澤地,有西斯拉夫人部落的兩個聚落點,名字分別是柏林(Berlin)和科恩(Cölln)。
直到12世紀,日耳曼人驅逐定居在這里的斯拉夫人後,才在施普雷河畔建立兩個村鎮,並且沿用其斯拉夫名字。柏林在1237年建成,位於施普雷河東岸,是商人的聚居區,科恩位於施普雷河西岸,是漁村。
1307年,柏林和科恩合成為一市,名字定為柏林,在阿斯坎尼家族的統治下成為重要的商業中心。14世紀,柏林加入波羅的海和北歐的重要商業同盟——漢薩同盟。但是此時的柏林只是神聖羅馬帝國邊疆的一個荒蠻城鎮。
1411年,來自德國西南地區的霍亨索倫家族的腓特烈出任邊境總督(Markgraf),平定該地區的戰亂,並成為勃蘭登堡選帝侯。從1415年起,柏林成為勃蘭登堡選帝侯的首府。1640年到1688年,腓特烈·威廉(大選帝侯)大幅強化中央集權,建立絕對君主制政體。
1688年其子腓特烈一世繼位後,開創柏林在文化和藝術上的繁榮,他興建夏洛滕堡宮、軍械庫、教堂和波茨坦離宮,為柏林贏得「施普雷河畔的雅典」的美譽。
1701年,選帝侯腓特烈一世加冕為普魯士國王,柏林成為普魯士王國的首都。從18世紀的腓特烈·威廉一世和腓特烈大帝開始,柏林在中世紀的老城區西部修建大量的巴洛克式和洛可可式建築,組成被稱為腓特烈城(柏林)(Friedrichstadt)的新城區。
從19世紀初開始,柏林再次進行大規模擴建。1810年,柏林洪堡大學成立。從1837年起,普魯士開始工業化進程,在柏林建立起西門子等工廠。1848年革命時,柏林也發生起義。
1862年,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麥為首相。1871年,柏林成為德意志帝國的首都。1894年,建築師瓦洛特建造國會大廈。
到20世紀初,柏林已經在工業、經濟和城市建設上達到倫敦、紐約和巴黎的水準,成為又一個世界性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成為德國總理。同年2月27日發生國會縱火案。1936年在柏林舉辦第16屆奧運會,納粹德國將其作為展示自己的櫥窗。1938年的水晶之夜事件中,柏林發生打砸搶猶太人財產的事件。
1948年為了反對盟國在德國西部實行的貨幣改革,以及迫使盟軍退出柏林,蘇聯對柏林展開長達半年的封鎖。盟國通過柏林空運挫敗蘇聯的企圖。
1953年6月17日,東柏林工人展開抗議生活水平下降而舉行抗議,抗議不久即被蘇聯軍隊鎮壓下去。1958年11月10日,赫魯曉夫宣稱四大國對柏林的佔領已經過時,要求美英法從西柏林撤軍,並稱6個月之內西柏林應當成為蘇軍可以自由進出的「自由城市」。
1991年,德國議會投票決定在2000年之前將首都從波恩遷回柏林。此後柏林展開大規模的重建工作。在國會大廈北面修建新的國會和總理府。以前是柏林牆腳下布滿地雷的警戒地帶的波茨坦廣場重新成為柏林的商業中心。德國已經恢復其在歐洲的文化和經濟中心地位。
(8)法國柏林是什麼擴展閱讀:
柏林市處於德國東北部的低地平原上。平均海拔在70米以下。地層屬於沙質,施普雷河和大量湖泊、運河點綴其間,為柏林提供豐富的地下水,同時也使柏林地區森林茂盛。
按照柯本氣候分類法,柏林是溫帶/濕潤氣候。來自北大西洋的暖濕氣團使其冬季氣候比較溫暖。夏季則涼爽宜人,全年雨量分配較平均,冬季降水稍多。
柏林達雷姆(位於施特格利茨-策倫多夫區)的年平均溫度是9.7°C(49.5°F),而年平均降水量為571毫米(22.5 英寸)。
Ⅸ 柏林是哪個國家的
柏林是德國首都,也是德國最大的城市,現有居民約340萬人。柏林位於德國東北部,四面被勃蘭登堡州環繞,施普雷河和哈弗爾河流經該市。柏林也是德國十六個聯邦州之一,和漢堡、不來梅同為德國僅有的三個城市州份。
柏林是歐盟區內人口第3多的城市(歐盟區人口最多的都市是法國的巴黎,其次是英國的倫敦)以及城市面積第8大的城市。它是柏林-勃蘭登堡都會區的中心,有來自超過190個國家的5百萬人口。地理上位於歐洲平原,受溫帶季節性氣候影響。城市周圍三分之一的土地由森林、公園、花園、河流和湖泊組成。據有關統數據統計,柏林總人口共有3,405,259人。
(9)法國柏林是什麼擴展閱讀
柏林原來分為23個區。2001年1月,柏林實施行政改革,把23個區合並為12個區(Bezirke)。每一個區再細分成為分區(Stadtteile),代表著傳統的都市化地方。在行政改革以後,地方政府之間的重組仍然不斷。現時,整個柏林的12區合共有96個地方政府,而每個地方政府亦再由數個街道(Kiez)組成。州議會有141個議席。現時由德國社會民主黨和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組成大聯合政府。
柏林的工業主要集中在東部,大多是東德時期遺留下來的企業。主要工業部門有機械加工、食品、日用消費品生產。德國政府對東柏林的企業採取政府撥款、低息貸款、稅收優惠等政策。西柏林是一個消費城市,長期依賴來自西德的大規模投資。統一後的柏林立足於發展為商業、金融和服務業為主,輔以手工製造業和食品等輕工業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