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謝朓樓位於哪裡

法國謝朓樓位於哪裡

發布時間:2022-10-25 00:55:53

1. 跟著古詩詞去旅行,25首寫風景名勝的詩詞,值得一讀

詩人的筆下,風光無限。

西湖是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泰山是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赤壁是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揚州是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

你想不想去看看?重溫25首寫風景名勝的詩詞,這個夏日,開始雲 旅遊 吧!



廬山:又名匡山,中國名山之一。位於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陽湖盆地,在廬山區境內,聳立於鄱陽湖、長江之濱。


《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黃鶴樓,三國吳黃武二年修建。為古代名樓,舊址在湖北武昌黃鶴磯上,俯見大江,面對大江彼岸的龜山。位於現湖北省武漢市。


《黃鶴樓》

唐·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洞庭湖,古稱雲夢、九江和重湖,處於長江中游荊江南岸,洞庭湖之名,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


《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岳陽樓位於湖南省岳陽市,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美譽,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江西南昌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


《登岳陽樓》

唐·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白帝城位於重慶市奉節縣白帝鎮,地處長江三峽(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白帝城,東至湖北宜昌南津關)西端入口。


《早發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烏衣巷:位於南京秦淮河之南。三國時期吳國曾設軍營於此,為禁軍駐地。由於當時禁軍身著黑色軍服,所以此地俗語稱烏衣巷。東晉時,王導、謝安兩大家族,都居住在烏衣巷,人稱其子弟為「烏衣郎」。


《烏衣巷》

唐·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西湖位於浙江省杭州市,湖面面積為6.38平方千米。西湖南、西、北三面環山,有斷橋、雷峰塔、錢王祠、凈慈寺、蘇小小墓等景點。


《飲湖上初晴後雨》

宋·蘇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寒山寺位於蘇州市姑蘇區,始建於南朝蕭梁代天監年間,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貞觀年間,當時的名僧寒山、希遷兩位高僧創建寒山寺。 歷史 上寒山寺曾是中國十大名寺之一。


《楓橋夜泊》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赤壁:此指黃州赤壁,一名「赤鼻磯」,在今湖北黃岡西。而三國古戰場的赤壁,文化界認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縣西北。


《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滕王閣,江南三大名樓之一,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始建於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詩人王勃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後世。


《滕王閣詩》

唐·王勃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泰山,為五嶽之一,位於山東省中部,泰山被古人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武侯祠,位於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始建於章武三年(223年),原是紀念諸葛亮的專祠,亦稱孔明廟、諸葛祠、丞相祠等,後合並為君臣合祀祠廟。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嵩山位於河南省西部,地處登封市西北部,西鄰古都洛陽,東臨古都鄭州,屬伏牛山系。嵩山曾有30多位皇帝、150多位著名文人所親臨。《詩經》有 「嵩高惟岳,峻極於天」 的名句。


《歸嵩山作》

唐·王維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峨眉山位於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有兩山峰相對,望之如蛾眉,故名。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從山麓到山頂,沿途飛瀑流泉,景色清幽,自古就有「峨眉天下秀」之譽。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天門山:位於今安徽省當塗縣西南長江兩岸,東為東梁山(又稱博望山),西為西梁山(又稱梁山)。兩山隔江對峙,形同天設的門戶,天門由此得名。


《望天門山》

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鸛雀樓,又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雀棲其上而得名,位於山西省永濟市。始建於北周,由於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周圍風景秀麗,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以王之渙《登鸛雀樓》最負盛名。


《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荊門山在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西北、長江南岸,荊門山地處荊門江南、虎牙江北,上合下開,酷似大門,故稱荊門。


《渡荊門送別》

唐·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二十四橋,又稱為廿四橋,位於江蘇省揚州市,清李斗《揚州畫舫錄》卷十五:「廿四橋即吳家磚橋,一名紅葯橋,在熙春台後,……揚州鼓吹詞序雲,是橋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簫於此,故名。」


《寄揚州韓綽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華山,古稱「西嶽」,雅稱「太華山」,為五嶽之一,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華陰市,在省會西安以東120千米處。南接秦嶺,北瞰黃渭,自古以來就有「奇險天下第一山」的說法。


《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

唐代:許渾


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

殘雲歸太華,疏雨過中條。

樹色隨山迥,河聲入海遙。

帝鄉明日到,猶自夢漁樵。


隆中,位於湖北省襄陽市,距襄陽城西約20里西山環拱之中(襄城區、南漳縣、谷城縣)三區縣交界處隆中風景名勝區內。


《過隆中》

唐·崔道融


玄德蒼黃起卧龍,鼎分天下一言中。

可憐蜀國關張後,不見商量徐庶功。



謝朓樓,位於安徽省宣城市。南北朝時,謝朓擔任宣城太守,在郡城之北的陵陽山修建一樓,稱「高齋」。唐代時,為紀念謝朓,因而重建此樓,以其在郡署之北,改稱北望樓,或作北樓。人稱謝朓樓、謝公樓。


《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

唐代: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鹿門山,在湖北省襄陽市。現為鹿門寺國家森林公園。


《夜歸鹿門山歌》

唐·孟浩然


山寺鍾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岩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



衡山,又名南嶽、為中國「五嶽」之一,位於中國湖南省中部偏東南部,據戰國時期《甘石星經》記載,因其位於 星座 二十八宿的軫星之翼,「變應璣衡」,「銓德鈞物」,猶如衡器,可稱天地,故名衡山。


《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

唐·韓愈


五嶽祭秩皆三公,四方環鎮嵩當中。

火維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專其雄。

噴雲泄霧藏半腹,雖有絕頂誰能窮?

我來正逢秋雨節,陰氣晦昧無清風。

潛心默禱若有應,豈非正直能感通!

須臾靜掃眾峰出,仰見突兀撐青空。

紫蓋連延接天柱,石廩騰擲堆祝融。

森然魄動下馬拜,松柏一徑趨靈宮。

粉牆丹柱動光彩,鬼物圖畫填青紅。

升階傴僂薦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廟令老人識神意,睢盱偵伺能鞠躬。

手持杯珓導我擲,雲此最吉余難同。

竄逐蠻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長終。

侯王將相望久絕,神縱欲福難為功。

夜投佛寺上高閣,星月掩映雲朣朦。

猿鳴鍾動不知曙,杲杲寒日生於東。



樂游原位於西安市東南,漢宣帝時,這里被稱為樂游苑。一次,漢宣帝偕許皇後出遊至此,迷戀於絢麗的風光,以至於「樂不思歸」。後來在此處建有樂游廟,樂游原就以廟得名。


《登樂游原》

唐代: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原名西北樓,登臨可以俯瞰長江,遙望江北,在潤州(今江蘇省鎮江市)西北。一說此處指黔陽(今湖南黔城)芙蓉樓。


《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祖國的大好河山,原來都藏在詩詞中。

盛夏無事,就讀讀這些詩詞,跟著詩詞去旅行吧!

2. 謝朓樓古詩文名句

有關謝脁樓的詩句古代詩人寫過不少

  1. 《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2.《秋登宣城謝脁北樓》李白

江城如畫里,山晚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3.《謝公亭·蓋謝脁范雲之所游》李白

謝公離別處,風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鳴秋。

今古一相接,長歌懷舊游。


以下是對於謝脁樓的一些簡述:

謝脁樓位於宣城市區中心,是一座文化名樓。它不僅是宣城的地方標志,而且也是中國傳統詩歌文學的一處標志。

南齊建武二年(495)夏,有個出身顯族、年屆30的詩人,逆水乘舟,緩緩抵宣。他是已經給蕭姓的王侯們當了十餘年幕僚的謝脁。雖然曾得到了隨王、竟陵王的賞識,還做過明帝的掌中書詔誥,但建康宮廷多變的政治風浪,已使謝眺「疲策倦人世」了;江南的青山秀水,正遂「斂性就幽蓬」、「聊恣山泉」的願望。


謝的文筆托依對應於宣城的景色,產生出一幅幅蕭疏淡遠、平和寧靜、搖曳出塵的寫意水墨圖卷:「天際識歸舟,雲中辨江樹」、「日出眾鳥散,山螟孤猿吟」、「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余雪映青山,寒霧開白日」、「暖暖江村見,離離海樹出」、「望山白雲里,望水平原夕」……

「玄暉詩變有唐風」。謝脁在文學史上有「繼漢開唐之功」。杜甫稱:「詩接謝宣城」、「謝脁每篇堪諷味」。狂傲的李白也「一生低首謝宣城」。沈約稱謝眺「調與金石諧,思逐風雲上」、「二百年無此作也」。謝脁的融情入景山水詩風,直接影響王維、孟浩然等唐代山水詩人。謝眺在中國詩歌史上有特殊的貢獻與地位。

詩風一覽:

唐初,宣城人為懷念謝朓樓,於「高齋」舊址,新建一樓,因樓位於郡治之北,取名「北樓」,又因該樓建成時,敬亭山已經揚名,登樓可眺望敬亭山,故又稱為「北望樓」。唐代李白曾多次來宣城,登此樓憑吊,賦詩抒懷。《秋季登宣城謝月兆北樓》詩膾炙人口,千古傳唱。詩曰:「江城如畫里,山晚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由於李白之詩廣為傳頌,故該樓又被稱為「謝公樓」、「謝朓樓」。此後在樓的周圍建有條風、清署、迎春、觀風、雙溪、懷謝等亭閣。歷代文人名士慕名而來,登樓觀賞者絡繹不絕,賦詩題詠者難以計數。

唐代白居易曾隨長兄白幼文寓居宣城並作有《窗中列遠岫》一詩,抒發登此樓的觀感。該詩被當時的宣歙觀察使所知,大為贊賞,並舉薦其赴京應試,得中為第四名進士,從而步入仕途。直至他晚年還作有《寄題郡齋》詩曰:「……無復新詩題壁上,虛教遠岫列窗間。再喜宣城章句動,飛觴遙賀敬亭山。」

唐咸通末年(874年),御史中丞兼宣州刺史獨孤霖將北樓改建,因其地勢高且險,崖疊如嶂,故題名「疊嶂樓」,並作記以志。明嘉靖年間知府方逢時重修,並復名「高齋樓」,也作題記。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知府許廷式重新修葺,並說:「疊嶂之名以地命也,謝公之稱以人傳也。北樓為古今所共知,而人而地並在其中矣。」遂題名曰:「古北樓」。清光緒初,知府魯一員,重修一新。修整後的北樓分上下兩層,上圓下方,全木結構,頂蓋琉璃瓦,四邊飛檐翹角。上層題額曰「疊嶂樓」,圍以木欄桿,下層題為「謝朓樓」,四方置屏風門。樓基周圍有歷代詩文碑刻和修樓碑記。

謝脁在郡治之北的陵陽峰上自建一室,取名高齋,作為理事起居之所。史志記載:謝脁「視事高齋,吟嘯自若,而郡亦治」。唐初高齋改建為樓,取名北樓,後又稱北望樓、謝公樓、謝跳樓。咸通末年,御史中丞兼宣州刺史獨孤霖將北樓改建為疊蟑樓,得名的原因是其所在之處地勢既高且險,崖疊如蟑。明嘉靖年間,知府方逢時重修,復名高齋。清康熙四十年(1701),知府許廷試重修,題名為古北樓。光緒初年(1875),知府魯一貞又重修,他將上層命名疊蟑樓,下層命名謝朓樓。

高陵自可脁,況復更層樓。登斯樓也,城郭皆在掌中,山川盡人心目,但見山川交錯、阡陌縱橫、煙霞變幻、雲樹生輝,北望敬亭崛起於川原之中,東送兩水婉轉於白雲之間。歷代文人墨客紛紛然慕名而來,並且賦詩無數。錄於志書上的北樓詩文有130多篇,這其中包括李白、白居易、杜牧、梅堯臣、文天祥、貢師泰、施閏章、梅文鼎等著名詩人的上品佳作。李白的兩篇名作就產生於此:「江城如畫里,山晚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長空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3. 江南的四大著名樓是哪四個

江南四大名樓分別為:

1、江西南昌的滕王閣

滕王閣,江南三大名樓之一,位於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始建於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詩人王勃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流芳後世。

唐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唐高祖李淵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嬰被封於山東滕州,為滕王。他於滕州築一閣樓名曰「滕王閣」(已被毀)。唐顯慶四年(公元659年),滕王李元嬰調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因其思念故地滕州,修築了著名的「滕王閣」。滕王閣因王勃的《滕王閣序》為後人熟知,成為永恆的經典。

(3)法國謝朓樓位於哪裡擴展閱讀

滕王閣——王勃一字值千金:

《滕王閣序》無人不知。可很少有人知道,序詩中有一處留白,也留下了一段美好傳說。傳說王勃在滕王閣上寫完《滕王閣序》之後,便告辭走了。閻都督一邊讀一邊贊嘆,但他看到最後幾句時,不禁驚詫起來: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自流。原來,王勃故意空下一字走了。

閻都督和宇文鈞、吳子章等眾多名士,均不解其意。有人說,應該填「水」字,但顯得太直白了;有人說,應該填個「獨」字,又覺得太一般了。大家想來想去,總覺得找不到合適的字。於是,閻都督便派人趕往會館,恭請王勃返閣填字。

使者受命來到會館,卻被王勃的書童擋住了。書童對使者說:「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都督海涵。」使者將原話帶回後,閻都督暗自思量:人才難得,理應禮賢下士。於是帶著紋銀,前往會館求教。王勃見都督前來,拱手笑道:「何勞都督下問,不才早已將字留在寶閣了。」

大家疑惑不解,連聲追問:「才子墨寶,留於何處?」王勃大笑說:「空者,空也。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留。」此時,眾人才恍然大悟,齊聲稱贊。

黃鶴樓——一座詩情畫意的閣樓,還曾俯瞰歷史風雲,飽經戰爭煙火,傳唱著許多血與火的故事:

清末,「戊戌變法」領袖康有為登臨黃鶴樓,曾用「百戰山川扼勢雄」的詩句來概括此地險要形勢,描述黃鶴樓曾見證身經百戰、碧血芳草的歷史側面。早在黃鶴樓誕生之前,三國時,孫權在蛇山上築構城池。此後,歷代均以武昌作為重要的水陸軍事基地。

南宋初民族英雄岳飛曾鎮守黃鶴樓下的鄂州(今武昌)達七年之久。他一生最光輝的業績—北伐,都以此為基地。第一次北伐,擊潰了金人傀儡偽齊軍數十萬,收復了河南、湖北大片失地,以赫赫戰功被晉封為武昌郡開國侯。

一日,岳飛登臨黃鶴樓俯瞰滾滾東去的長江,遙望煙霧迷濛的北方,為收復中原的壯志難酬而慷慨高歌,揮毫題寫了《登黃鶴樓有感·調寄滿江紅》:「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游,騎黃鶴。」

參考鏈接:網路-江南四大名樓

參考鏈接: 人民網-滕王閣留下的那些動人傳說

參考鏈接:人民網-黃鶴樓復建30年首次維修 揭秘其經歷的血與火的故事



4. 謝朓的介紹

謝朓(tiǎo)1(464-499),字玄暉,漢族,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南朝齊傑出的山水詩人,出身高門士族,與「大謝」謝靈運同族,世稱「小謝」。19歲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參軍。永明五年(487),與竟陵王蕭子良西邸之游,初任其功曹、文學,為「竟陵八友」之一。永明九年(491),隨隨王蕭子隆至荊州,十一年還京,為驃騎咨議、領記室。建武二年(495),出為宣城太守。兩年後,復返京為中書郎。之後,又出為南東海太守,尋遷尚書吏部郎,又稱謝宣城、謝吏部。東昏侯永元元年(499)遭始安王蕭遙光誣陷,死獄中,時年36歲。曾與沈約等共創「永明體」。今存詩二百餘首,多描寫自然景物,間亦直抒懷抱,詩風清新秀麗,圓美流轉,善於發端,時有佳句;又平仄協調,對偶工整,開啟唐代律絕之先河。謝朓所建宣城謝朓樓為江南四大名樓之一。

5. 歷史上有名的謝朓樓位於哪個省

1、謝朓樓,是中國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的一座著名樓閣。南北朝時,門閥名士,陳郡謝氏的謝朓擔任宣城太守,在郡城之北的陵陽山修建一樓,稱「高齋」。《宣城縣志》記載:謝朓「視事高齋,吟嘯自若,而郡亦治」。
2、唐代時,為紀念謝朓,因而重建此樓,以其在郡署之北,改稱北望樓,或作北樓。人稱謝朓樓、謝公樓。大詩人李白路過謝朓樓時,寫作了《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詩,並在詩中稱贊謝朓「中間小謝又清發」。從此謝朓樓知名天下。
3、唐咸通十五年(874年),宣州刺史獨孤霖改建此樓,改稱疊嶂樓。明嘉靖時寧國府知府方逢時重修,復稱高齋樓。清康熙時,知府許廷式重修,稱古北樓。光緒時,知府魯一員再次重修,題二匾額,一曰疊嶂樓,另曰謝朓樓。

6. 謝朓樓位於哪個省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宣州基本為現在安徽省宣城市

7. 江南四大名樓是哪些有關詩和作者。。。

真誠的友情如冬天裡的一股暖流,使寒日充滿溫馨。

8. 謝朓,還是謝眺﹖

是謝朓。謝脁(464—499年),字玄暉,漢族,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南朝蕭齊文學家。南朝齊傑出的山水詩人。建武二年(495),出為宣城太守。兩年後,復返京為中書郎。之後,又出為南東海太守,尋遷尚書吏部郎,又稱謝宣城、謝吏部。時年36歲。

少有文才,《南齊書》本傳稱他「少好學,有美名,文章清麗」。先後做過豫章王蕭嶷太尉行參軍、隨王蕭子隆的文學,又是竟陵王蕭子良的八友之一。

曾與沈約等共創「永明體」。今存詩二百餘首,多描寫自然景物,間亦直抒懷抱,詩風清新秀麗,圓美流轉,善於發端,時有佳句;又平仄協調,對偶工整,開啟唐代律絕之先河。

(8)法國謝朓樓位於哪裡擴展閱讀

謝朓詩風,以清新、清麗、清俊見稱,用字細膩而妍麗工巧。部分詩歌摹仿謝靈運,如《游山》、《游敬亭山》,都是鋪排羅列景物。《游山》一詩以游山的由來和動機起筆,大致依山與水而作對,以理悟作結。

謝朓亦常描寫自軒窗或案頭所見的景物,所寫山水風景多與都邑建築物相連,詩中風景出現具畫意的平遠構圖,頗具遠近層次,如《冬日晚郡事隙》。

謝朓詩語調搖曳從容,常用疊字,如「漠漠輕雲晚,颯颯高樹林」,使語調紆緩婉轉。其山水詩善於將自己移入景中,注入感情。景象變化撩動他敏感的心靈,心境變化與風景同步,因一霎風雨、一群飛鳥、一團悄然散盡的霧氣,心中波瀾頓起。

謝朓作詩時特別注重聲律。謝朓現存作品中,有三份一是八句詩,八句中的中間四句,往往由對仗構成,而且平仄工整,與後來的近體詩相近,超越了六朝詩的范圍,具備了唐詩風格。

9. 歷史上有名的謝眺樓位於什麼省李白曾經登臨賦詩寫下了秋登宣城謝眺北樓等著名

謝朓樓,是中國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的一座著名樓閣。

南北朝時,門閥名士,陳郡謝氏的謝朓擔任宣城太守,在郡城之北的陵陽山修建一樓,稱「高齋」。《宣城縣志》記載:謝朓「視事高齋,吟嘯自若,而郡亦治」。

唐代時,為紀念謝朓,因而重建此樓,以其在郡署之北,改稱北望樓,或作北樓。人稱謝朓樓、謝公樓。大詩人李白路過謝朓樓時,寫作了《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詩,並在詩中稱贊謝朓「中間小謝又清發」。從此謝朓樓知名天下。

唐咸通十五年(874年),宣州刺史獨孤霖改建此樓,改稱疊嶂樓。明嘉靖時寧國府知府方逢時重修,復稱高齋樓。清康熙時,知府許廷式重修,稱古北樓。光緒時,知府魯一員再次重修,題二匾額,一曰疊嶂樓,另曰謝朓樓。

謝朓樓

10. 謝朓樓還是謝眺樓

是月字旁的朓。謝朓樓(江南四大名樓之一) 謝脁樓位於宣城市區中心,是一座文化名樓。它不僅是宣城的地方標志,而且也是中國傳統詩歌文學的一處標志。 南齊建武二年(495)夏,有個出身顯族、年屆30的詩人,逆水乘舟,緩緩抵宣。他服已經給蕭姓的王侯們當了十餘年幕僚的謝脁。雖然曾得到了隨王、竟陵王的賞識,還做過明帝的掌中書詔誥,但建康宮廷多變的政治風浪,已使謝眺「疲策倦人世」了;江南的青山秀水,正遂「斂性就幽蓬」、「聊恣山泉」的願望。

閱讀全文

與法國謝朓樓位於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9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5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8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9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5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9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