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法國第戎這個城市怎麼樣
第戎是法國東部城市之一,勃墾第的首府和科多爾省的省會,也是該大區內人口數量最多的城市,離巴黎東南大約290公里。第戎歷史悠久,其城市建於羅馬時期,中世紀時為勃墾第王國的首府,現市內留有大量的歷史文化。總的來說這個城市是一個生活節奏非常慢,也是一個很適合旅遊的城市,那麼第戎這個城市到底如何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如果你以後出國旅遊的話,我會建議你去一次這個魅力的城市,去感受一下他的浪漫和美好。
⑵ 巴黎埃菲爾鐵塔的歷史意義及由來
巴黎埃菲爾鐵塔的由來及歷史意義:
埃菲爾鐵塔於1889年建成,是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埃菲爾鐵塔得名於設計它的著名建築師、結構工程師古斯塔夫·埃菲爾,全部由施耐德鐵器建造。
埃菲爾鐵塔高300米,天線高24米,總高324米,鐵塔是由很多分散的鋼鐵構件組成的——看起來就像一堆模型的組件。
鋼鐵構件有18038個,重達10000噸,施工時共鑽孔700萬個,使用1.2萬個金屬部件,用鉚釘250萬個。除了四個腳是用鋼筋水泥之外,全身都用鋼鐵構成,共用去熟鐵7300噸。
塔分三樓,分別在離地面57.6米、115.7米和276.1米處,其中一、二樓設有餐廳,第三樓建有觀景台,從塔座到塔頂共有1711級階梯。
埃菲爾鐵塔是世界著名建築、法國文化象徵之一、巴黎城市地標之一、巴黎最高建築物。被法國人愛稱為鐵娘子。
(2)法國第戎市市政府建於多少年擴展閱讀:
埃菲爾鐵塔得名於設計它的橋梁工程師居斯塔夫•埃菲爾。鐵塔設計新穎獨特,是世界建築史上的技術傑作,因而成為法國巴黎的一個重要景點和突出標志。代表著偉大的鋼鐵結構師埃菲爾對其妻子忠貞不渝的愛,總高300米,是當時全法國所有有名的建築物的總高度。
如巴黎聖母院,巴黎歌劇院,七月紀念柱等。832年的冬天,古斯塔夫•埃菲爾降生在法國東部的第戎城裡,他從小就對建築構造很感興趣,那時候並沒有積木之類的玩具,小埃菲爾便用泥巴和小木棍搭建橋梁或建築物。12歲那年,古斯塔夫•埃菲爾踏進學校的大門。
12歲正是頑劣、淘氣的年齡,在他家的院子里,經常可以看到一個滿身泥污的小男孩興致勃勃地不停忙碌著,院子里擺滿了一個個樣式奇特的建築物。埃菲爾把所有精力都用在了他感興趣的建築構造上,對學習完全不用心。但學習是一件需要日積月累的事情,付出多少才能收獲多少。
中學畢業時,他與自己夢想中的理工大學失之交臂,這對夢想成為一名工程師的埃菲爾來說,是一個嚴重的打擊,他沮喪、灰心和難過,甚至想過去母親的煤棧幫忙。如果他的生命中沒有遇到一個名叫瑪格麗的女孩子的話,可能這個世界上便會多一名煤棧老闆,而不是一名著名的建築工程師。
瑪格麗是一個美麗而倔強的姑娘,有著一雙清澈的眼睛,古斯塔夫•埃菲爾深愛著這位姑娘。在他最沮喪的時候,她握著他的手說埃菲爾,不要放棄,我相信你一定能夠成為一名建築工程設計師,一定能設計出聞名於世的建築。而且我要聽你在那座建築上對我說你愛我。
望著瑪格麗清澈而倔強的眼神,埃菲爾重重地點了點頭。愛情和夢想激勵著埃菲爾,他選擇了復讀。這一次古斯塔夫•埃菲爾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訓,無論是酷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他總是堅持通宵達旦讀書學習。
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二年古斯塔夫•埃菲爾憑著優異的成績考上法國縱合技術學院求學,隨後又轉到工藝技術學校,並以良好的成績拿到畢業證書。
在埃菲爾24歲那一年,他接到了生平第一個工程——加隆河鐵道橋工程,在工程設計中,他大膽地運用了高壓空氣來驅動橋墩的技術,他的大膽設計使工程獲得巨大的成功。
⑶ 美因茨的歷史
1921年在市區發現的古跡證明早在兩萬到兩萬五千年前的最後一次冰川時期這里就已經有過一個獵人的營地了。
市區內最早的居民點是凱爾特人設立的。在前一千年後半葉凱爾特人是萊茵河畔最主要的居民。前52年高盧戰爭中羅馬人來到今天的萊茵河並在這里設立了一個兵營。這個兵營的名字叫Mogontiacum,這個名字來自於凱爾特人的一個名為Mogon的神(近似於希臘神話中的阿波羅)。過去一直認為這個兵營是前38年設立的,研究認為這個兵營(也就是說美因茨市)是在尼祿·克勞狄烏斯·德魯蘇斯領導下於前13年或前12年建立的。此後500年中美因茨始終是一個羅馬城市,從89年開始它是上日耳曼省的省會。 阿達爾貝特一世是第一個向美因茨市民授予特權的大主教,其中包括美因茨市民免稅和只能受美因茨法庭審判的權利。但1160年大主教阿諾爾德·馮·塞冷霍芬被刺殺後這些特權又被剝奪了。此外腓特烈一世皇帝下令拆除美因茨的城牆。但此後不久美因茨就重獲青睞了。1184年腓特烈一世在美因茨慶祝他的兒子的成年禮(佩劍),據當時的史官記載是中世紀最大的慶祝。1188年腓特烈一世再訪美因茨並從這里出發參加第三次十字軍東征。
1212年大主教齊格費里德二世在美因茨大教堂加冕霍亨斯陶芬王朝最重要的皇帝腓特烈二世為德國國王。1235年腓特烈二世重返美因茨召開帝國大會,8月15日大會頒布了《美因茨國家治安》。
1240年代中霍亨斯陶芬王朝與其對手之間的斗爭不斷升級,美因茨市民利用這個機會從雙方獲得了許多好處。1244年大主教齊格費里德三世為了換得市民的支持向美因茨授予了廣泛的特權,從此大主教只在名譽上是美因茨的主宰,實際上城市由一個24人組成的城市議會統治。這些特權中還包括美因茨市民除在保護城市外不必為大主教提供軍事支助的權利。從這個時候開始美因茨實際上成為了一座自由城市。
自由城市
齊格費里德授予美因茨自由權的證書
齊格費里德授予美因茨自由權的證書
到1462年為止美因茨是一座自由城市,這段時期可以看作是美因茨城市史的高峰期了。美因茨市民的影響遠遠超出了其城市范圍。1254年以美因茨為首組成的萊茵城市聯盟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在城市聯盟和國家治安的保護下市內的商業和手工業大發展,美因茨成為德國的一個經濟中心。
從1328年開始美因茨市民開始與大主教之間發生沖突。在美因茨主教席之爭中市民支持皇帝和教宗所反對的大主教迪特爾·馮·依森堡。1462年迪特爾的競爭者阿道夫二世攻入城內,他剝奪了所有授予美因茨的特權,結束了美因茨的自由城市時期。美因茨逐漸演化為一個貴族都市,城市及其市民的政治地位漸漸消失了。
選帝侯駐地
阿道夫二世臨死前偏偏推薦與他爭美因茨的大主教位的迪特爾為其繼承人。1477年迪特爾創立了阿道夫二世就已經計劃的大學。
1517年開始的宗教改革一開始在美因茨進展順利。1450年約翰內斯·谷登堡發明的活字印刷術使得改革的宣傳文普及迅速。美因茨的大主教和樞機阿爾布雷希特本人對改革思想不排斥。但最後改革還是無法在美因茨立足。大教堂的議會兩次以極小的多數選舉了天主教的大主教。到1802年為止除駐兵外在美因茨沒有新教社團。
從17世紀初開始美因茨逐漸被改造為一個要塞,到20世紀為止這個要塞裝置是城市發展的一個主要障礙。而且這個要塞也沒有能夠阻止在三十年戰爭中瑞典軍隊不經作戰就佔領了美因茨。1647年約翰·菲力普·馮·匈保成為大主教,他在結束三十年戰爭的過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戰後他的政策使得美因茨很快克服了戰爭帶來的破壞。
在此後的巴洛克時代中在市內建造了許多豪華的建築,許多這些建築今天依然保存。在大主教埃默里希·約瑟夫·馮·布賴德巴赫的執政期間(1763年至1774年)啟蒙運動進入了「貴族城市」的政治階層。舊制度的結束
啟蒙運動在法國最終導致了法國大革命的爆發。美因茨大主教兼選帝侯腓特烈·卡爾·約瑟夫·馮·埃爾塔爾支持神聖羅馬帝國對革命家採取強硬措施。但1792年在法國大革命戰爭中革命軍佔領了萊茵河以西的地區,包括美因茨,大主教埃爾塔爾逃離美因茨。1793年在佔領者的組織下美因茨進行德國第一次自由選舉。這個美因茨共和國今天被看作是德國第一個民主政權。但7月普魯士軍隊就包圍了美因茨並對城市進行炮擊。法軍撤離美因茨。美因茨共和國就短短地結束了。
1797年法軍再次佔領美因茨。貴族紛紛逃離美因茨,這座城市漸漸變成一座市民城市了。1803年在雷根堡的帝國代表大會上決定取消宗教貴族領地。美因茨成為法國的當納斯山省的省會。選帝侯-大主教的時代徹底結束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止了剛剛開始的經濟發展。戰後美因茨再度被法國佔領。它完全錯過了20年代的文化和藝術的發展。1930年法國撤軍後美因茨將周邊的一些小村吸收為市區。城市面積翻倍。1938年美因茨成為不隸屬於其他縣的城市。
納粹主義一開始無法在美因茨立足。1933年1月30日納粹黨在德國上台時在市內參加反對示威的人比慶祝的人多。但很快情況就變了。市內約3000人的猶太人社群幾乎全部被運走屠殺。第二次世界大戰初美因茨沒有受損。1942年城市第一次遭嚴重的空襲。最嚴重的空襲是1945年2月27日,城市幾乎被完全摧毀。但戰爭結束時城市80%被毀。
戰後美因茨又被法國佔領。萊茵河成為法佔區和美佔區的邊界,萊茵河東岸的本來屬美因茨的市區因此被交付威斯巴登代管。黑森州和萊茵蘭-普法爾茨最終使得這個割離成為定論。1946年美因茨大學重新建立(第一個大學於1798年被關閉)。美因茨成為新成立的萊茵蘭-普法爾茨的首府。1962年美因茨正式慶祝建城2000周年。
市徽
美因茨的市徽的背景色是紅色的,前方有兩個銀色的、由六條輻條組成的輪子,輪子由一個斜放的銀色的十字聯在一起。市色是紅色和白色。
本來美因茨的市徽上是城市的護衛人聖馬丁。1300年城市的市章上第一次同時使用聖馬丁像與輪子(關於這個輪子的來源請參考美因茨輪)。美因茨大主教兼美因茨選帝侯借用這個輪子的圖案作為他的領地的徽章。為了與大主教領地區分開來美因茨市引入了兩個輪子的市徽。從16世紀開始兩個輪子不再是正上下排列,而是斜著排列。美因茨屬法國期間這個市徽被禁止,新的市長徽章上顯示的是自由女神的像。1804年拿破崙加冕後市章上又添加了法國的皇帝鷹的形象。1811年6月13日美因茨輪又被允許使用,兩個輪子上面又添加了一個橫杠和三個代表拿破崙王朝的蜜蜂,但本來白色的底成了紅色,本來紅色的輪成了白色。從1835年到1915年市徽上還有一個特別的圖案來表示該市是一個聯州要塞。從1915年6月12日開始美因茨開始使用今天的市徽。
宗教
上百年來美因茨是神聖羅馬帝國最高的(天主教)貴族的駐地,在宗教上這一直影響到今天。最早可能在2世紀就已經有一個早期基督教的社團。343年美因茨主教第一次被證實。780年或782年美因茨被提升為大主教駐地。第一位美因茨大主教是盧留斯,他於754年被指定為聖波尼法爵的繼承人。美因茨因此成為阿爾卑斯山脈以北最大的教省的中心。從13世紀開始由七位選帝侯來選舉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制度正式建立,美因茨大主教是這七位選帝侯之首。
美因茨的猶太社團的來源無法完全證實。他們是隨羅馬人來到美因茨的理論受許多人贊成,但至今未能找到任何證明。最早提及美因茨的猶太社群的文獻來自10世紀,一個拉比的法學鑒證中提及一個大的社群。美因茨可能由於其貿易地位而吸引了這么多猶太人。今天的猶太墓地上還能夠找到11世紀的墓碑。十字軍東征時期和鼠疫時期這個社群多次被迫害。1933年以前美因茨的猶太社群有3000人,1946年只剩下了59人。1997年它有203人,只佔整個市居民數的0.1%。
美因茨不是宗教改革的中心。雖然大主教阿爾布雷希特不反對新教的主意,但同時他依靠販賣贖罪卷的收入,而這正是路德特別批評的。1552年施馬爾卡爾登戰爭波及美因茨,這是美因茨第一次正式與新教接觸。三十年戰爭中美因茨被信教的瑞典軍隊佔領,但新教始終無法在美因茨立足。三十年戰爭還未結束瑞典軍隊就不得不退出美因茨,此後天主教又占上風。新教徒在市內不準獲得市民權。
1715年美因茨有一個小的信義宗團體。從18世紀後半葉開始越來越多的新教徒移入。他們不但被容忍,而且受啟蒙運動影響的大主教埃默里希·約瑟夫·馮·布賴德巴赫任命新教徒為軍官和宮廷官員。在腓特烈·卡爾·約瑟夫·馮·埃爾塔爾的統治期他們也對教育有影響。但他們未獲得自己的教堂。直到1802年他們才成立了第一個新教教會。美因茨作為聯州要塞也有普魯士(新教)士兵駐扎。通過城市和經濟的發展新教教會在市內也發展迅速:1849年市內有27633天主教徒和5037信教徒,1901年市內有49408天主教徒和31151新教徒。1930年市內有78500天主教徒和48500新教徒。今天兩個教會的教徒數目約相等。
1803年美因茨教省被撤銷,1821年重建,其地盤與當時的黑森-達姆施塔特大公國差不多。美因茨的新教教會今天受黑森和拿騷的新教教會領導。此外還有其它基督教的教會。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隨移民的注入在美因茨也出現了伊斯蘭教和其它宗教的組織。
名稱的變遷
美因茨和威斯巴登的衛星圖,美因茨位於萊茵河的左下方,右上方為威斯巴登,上方為陶努斯山。
歷史上美因茨的名稱多次更改,直到18世紀才有一個統一的書寫方法。這與拉丁語的變遷有關。美因茨最早的名稱是Mogontiacum。中世紀阿爾卑斯山以北的地區的拉丁語趨於將過去長的詞越來越縮短,6世紀美因茨的名稱演變為Moguntia或Magantia。7世紀的寫法是Mogancia、Magancia urbis或Maguntia,8世紀為Magontia。11世紀美因茨的名字又恢復到Moguntiacum或Moguntie。這些時常的變化的主要原因是當時的人在寫名字時主要按他們說出來的音來寫,而沒有正式的,規劃化的書寫方法。12世紀的文獻將美因茨稱為Magonta、Maguntia、Magontie和Maguntiam。在一張阿拉伯地圖上它被稱為maiansa。從13或14世紀到15世紀在拉丁文的文獻中美因茨被從Meginze演化為Menze,而德語文獻則稱之為Meynce、Meintz、Maentze和Meintze。這個演化的原因是因為德語與拉丁語在發音之間的不同。德語比較喜歡將第一個音發為重音,而後面的音節則漸漸被省略掉了。
15世紀首次出現了Maintz的寫法,但當時更多的是Menz、Mentze、Meintz或Meyntz。巴洛克時期比較偏愛使用ai的寫法,因此最後這種寫法普及了。到18世紀這個寫法基本上已經確定,不再被更改。唯有1799年在法國佔領時期城市被改名為Mayence。
市容介紹
老城區里櫻桃園的桁架式建築
老城區里櫻桃園的桁架式建築
美因茨的市中心和一些相鄰的市區今天有大城市的風格,而另一些偏遠一些的市區則依然保留著它們村莊的結構。市中心裡還保留著一些過去的城市結構的元素。尤其在老城區里還保留著中世紀狹窄、彎曲的胡同。這里也還保留著過去的桁架式建築。新城區是在20世紀初建立的,當時它幾乎使得整個市區面積擴大了一倍。一些當時的建築還保存至今。
從萊茵河看美因茨的市容人們可以看到完全不同時期的建築物:現代的市政府大樓和希爾頓飯店與巴洛克、文藝復興時期的法庭(今天州政府)、條頓騎士團大廈(今天州議會)和選帝侯宮並列。
二戰中受毀很大的市中心裡只有少數重要的建築被重建,其中包括許多席勒廣場周圍的巴洛克式的貴族宮殿。除此之外在老建築幾乎都被新建築代替了。由於美因茨的重建起步比較晚,這些建築大多是1960年代的建築風格。當時就有許多城市規劃者批評這種重建風格,至今為止這個批評未斷。市周圍的許多居民區也是60年代的風格。
19世紀和20世紀除新教的基督教堂和要塞的殘存之外沒有留下什麼重要的建築。今天市內可以看到的那個時候的建築幾乎都是住房,有時在一層樓帶有店鋪。羅曼時期、哥特時期、文藝復興時期和巴洛克則在美因茨留下了許多例子。
羅曼時代和哥特時代
聖斯蒂芬教堂是美因茨最大的哥特式教堂
聖斯蒂芬教堂是美因茨最大的哥特式教堂
到今天為止美因茨依然保留了許多羅曼時期和哥特時期的建築。這些建築至今是市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最重要的羅曼時期建築是美因茨大教堂,它是975年到1009年之間建成的。由於在使用當天這座教堂里就發生火災,1081年和1137年又發生火災,它每次火災後被不斷擴大。整個羅曼時期里各位大主教和皇帝都不斷修建這座大教堂。哥特時期開始後大教堂上又添加了哥特式建築的因素。
大教堂以西的聖約翰尼斯教堂建在主教的老的大教堂之上,在今天的大教堂建成前自己也曾是大教堂。它從910年開始使用,是典型的卡洛林王朝末期的建築。由於改造和二戰的破壞它多次被改建。它與大教堂和1793年被毀的,位於大教堂東的聖母教堂一起組成過去大主教的行宮。
8世紀和9世紀最大和最重要的教堂是聖阿爾班教堂。它在中世紀盛期就已經成為廢墟了,沒有保存下來。
聖斯蒂芬教堂與大教堂是同時建成的,但很快原來的教堂就被一座新的、哥特式的教堂取代了。今天它是市內最大的哥特式教堂。市內還有一些哥特式的教堂,其中聖克里斯多夫在二戰中被毀,今天其廢墟是市內的戰爭紀念碑。
文藝復興
老法庭(前方)和條頓騎士團大廈,背景是選帝侯宮
老法庭(前方)和條頓騎士團大廈,背景是選帝侯宮
美因茨最重要的文藝復興時代的建築是選帝侯宮,它是所謂的「德國文藝復興」後期的代表建築。其它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有今天的古登堡博物館和法語研究所。「市場噴泉」是德國最豪華的文藝復興式的噴泉。另一座文藝復興和巴洛克過渡時期的建築是1615年建造的老大學主樓。數百年中它是美因茨最高的民用建築。
巴洛克和洛可可
巴洛克時期市內大興土木,許多建築流傳至今。直到今天它們依然是市容的一部分。在老城區里有不少當時貴族的宮殿。有些教堂也是巴洛克式的,不過許多又被毀了。今天尚存的著名的有奧古斯丁教堂和洛克克式的聖彼得教堂。
要塞建築
美因茨的老城牆還有部分遺留下來。萊茵河畔的「木門」和「鐵塔」是中世紀的城門。19世紀萊茵河畔加固後它們失去了城門的作用。俯視老城區的要塞指揮官宮和堡壘是巴洛克時期的建築。老城區南的馬拉克夫碉堡和在戰爭中沒有被破壞的「糧庫」是19世紀的建築。
美因茨市中心的建築非常雜,各種風格比肩繼踵。政治家利用戰爭的破壞在1960年代對整個城市的布局(街道和其它基礎設施)進行了改造。
城市發展
羅馬人的兵營位於今天市中心的西部一個小山上,很快其附近就有平民定居下來了。兵營需要手工業者、商人來保證兵營的正常運行。這些平民一開始散居在兵營四周。它們是美因茨市的開始。羅馬時期後基督教是美因茨最主要的勢力。這段時間里城市主要在萊茵河與過去的兵營之間的地方發展。美因茨依其政治和地理位置的優勢同時也是萊茵河和美因河上重要的貿易點。所有在萊茵河上通過美因茨的船隻必須在這里將它們的貨物卸下來、清點和重新裝船。這為美因茨帶來了許多財富。
由於要塞的限制美因茨很長時間無法擴大。要塞外不準建造永久性的建築,因為要塞需要有空地對進攻的敵軍射擊,而要塞內的建築面積有限。直到1870年和1871年普法戰爭結束後梅斯取代美因茨成為聯州要塞後要塞裝置才逐漸被拆除,城市才得以向外發展。
隨著歷史的變遷和城市的擴大美因茨將許多周邊的村莊合並到市區內。二戰後美因茨將萊茵河東岸的市區割讓給黑森州,但1969年它從周邊合並了許多村鎮補償了這個損失。1962年建立的萊爾新貝格則是一個全新的市區。
合並村鎮
以下是合並入美因茨的周邊村鎮的列表:
合並事件 村鎮名 面積(公頃)
13世紀 塞冷多夫(Selenhofen) ?
1805年5月23日 查爾巴赫(Zahlbach) ?
1907年4月1日 蒙巴赫 608
1908年4月1日 卡斯泰爾(Kastel)和阿明娜堡(Amöneburg) 1 1.332
1913年1月1日 科斯特海姆(Kostheim) 1 953
1930年1月1日 布萊程海姆 1.343
1930年1月1日 威森瑙 390
1930年1月1日 比蕭夫斯海姆(Bischofsheim) 2 930
1930年1月1日 金斯海姆-古斯塔夫堡(Ginsheim-Gustavsburg) 2 1.477
1938年4月1日 貢程海姆 1.058
1969年6月8日 德賴斯、埃伯斯海姆、芬騰、黑希茨海姆、勞本海姆、馬利恩州 4.778
1 從1945年9月交付威斯巴登管理
2 從1945年9月起屬格洛斯-格勞縣
居民數量
由於要塞的限制市民數量長期也得不到發展。到要塞時期結束為止市內的人數從未超過過三萬人。1850年代中開始市內所有的空地(包括此前無法造房子的地方,如山坡上)也被開拓,以及1880年代河岸被加固才使市內的建築地面增高,這樣才使得居民數有所增加。這個時期最重要的是城牆向北擴展,在原來城市北部開拓了新城區。相對於周邊其它城市如威斯巴登等美因茨的人口增長可以說是不足其道。要塞被拆除後人口才得到增長。1908年美因茨人口達到十萬,在德國算大城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人口又減少到7.6萬。直到1960年代中美因茨的人口才恢復到戰前的水平。今天市內有19.2萬居民。
政治行政
政治
從2002年起美因茨在德國聯州議會中有三個議員,社民黨、基民聯和自民黨各一名。
行政級別
美因茨市是萊茵蘭-普伐爾茨州的一個不律屬於縣的城市。市長由市民直接選舉。
市議會
2004年6月13日的市議會選舉結果是:
基民聯 社民黨 綠黨 自民黨 共和黨生態黨 一共
姐妹城市
以下城市是美因茨的姐妹城市:
* 英國英國沃特福特,自1956年起
* 法國 法國第戎,自1957年起
* 法國 法國隆尚,從1966年起與市區勞本海姆
* 克羅埃西亞 克羅埃西亞薩格勒布,自1967年起
* 義大利義大利羅登納克,自1977年起與市區芬藤
* 西班牙西班牙巴倫西亞,自1978年起
* 以色列以色列海法自1981年起
* 德國 德國圖林根州埃爾福特,自1988年起
* 美國美國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自1994年起
從1984年起美因茨與亞塞拜然巴庫結為友好城市。
經濟和基礎設施交通
聯州高速公路60號從東向西通過美因茨市區,向北分出聯州高速公路643號連接威斯巴登,向南伸出聯州高速公路63號通向凱撒斯勞滕。此外聯州公路9號和40號通過市區。在芬騰有一個全年可以使用的小機場,其鋪柏油的跑道長1000米(國際民航組織號碼為EDFZ)。
市內交通由三條有軌電車和21條市汽車公司的汽車線解決。此外還有一些鄰近鎮的長途汽車通向美因茨。美因茨的市汽車公司與威斯巴登的市汽車公司組成一個聯盟。美因茨市汽車公司的日運客量約為15萬人次。
通過跨城市地區性鐵路系統美因茨與萊茵-美因都市地區的其它城市相連。整個都市地區的票價都是統一的。同時美因茨也與其西部的縣、鎮(不屬於都市地區)組成了一個統一的運輸聯盟。
美因茨的港口面積約30公頃,2003年由約2200條船在這里停泊,共裝卸130萬噸貨物。
德國快速列車ICE列車通過美因茨,向北快車開往科隆,向東通過法蘭克福國際機場一直開往慕尼黑,向南通過曼海姆、卡爾斯魯厄與瑞士城市相接。地方性的列車開向法蘭克福或西部的內地。沿萊茵河通過美因茨的鐵路也是德國的一條重要的貨物運輸線。
美因茨市內有五座橫跨萊茵河的橋梁:兩座高速公路橋,兩座鐵路橋和一座公路橋,這座公路橋就位於愷撒建造的第一座萊茵河橋(已毀)的附近。向下游下一座萊茵河橋位於科布倫茨附近,向上游下一座萊茵河橋位於沃爾姆斯左右。
工業
美因茨最大的工業企業是肖特集團,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光學玻璃廠。其它小型工業一般位於環繞市區的工業區內。
媒體
美因茨是德國第二電視台的總部和德國西南廣播電台在萊茵蘭-普伐爾茨的總部。市內還有一個對州廣播的私人廣播電台。市內發表兩份地區性的報紙:《匯報》和《美因茨萊茵報》。
科教
* 美因茨約翰內斯·古登堡大學於1946年5月15日開創,是萊茵蘭-普伐爾茨最大的大學,其醫學系是萊茵蘭-普伐爾茨唯一的醫學系。
* 美因茨專科學校是1971年成立的,其學科有建築工程、藝術、建築、地理信息學、社會教育、經濟等。
* 天主教社會工作、社會教育和實踐神學專科學校是1971年由美因茨、富爾達、斯派爾、特里爾和科隆主教區成立的。
* 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學研究所
* 馬克斯-普朗克多聚體研究所
* 科學和文學院
* 美因茨民間大學
文化和名勝劇院
美因茨有多個劇團:
* 國家劇院,1829年到1833年成立,到1989年為止稱市劇院。
* 法蘭克福院,本來是一個啤酒店,19世紀初開始稱之為一個慶祝場所,1842年美因茨第一次狂歡節在此慶祝。1848年革命期間民主派人士在此聚會准備選舉國家議會。從1851年到1871年這里多次舉行天主教的集會。1944年這里成為一個電影院,1972年美因茨將它買下。1991年改造為一個「文化中心」。
* 美因茨室內劇團
* 美因茨「下院」劇團
樂團和合唱團
* 美因茨大教堂合唱團是1866年成立的。合唱團由男童聲和男聲組成,有160多個成員。主要作用是協助美因茨大教堂內的神事。
* 聖馬丁合唱團是1987年成立的混合合唱團,除協助神事外還舉行音樂會。
* 美因茨室內樂團
* 美因茨巴赫合唱團
* 約翰尼斯合唱團
* 美因茨銅管樂團,於1967年成立
博物館
* 古登堡博物館
* 中萊茵地區博物館
* 古船博物館
* 美因茨自然歷史博物館
* 羅馬-日耳曼中央博物館
* 羅馬艾西斯和大地女神神廟
* 城市歷史博物館
* 美因茨狂歡節博物館
文學
* 美因茨文學辦公室
* 美因茨城市作家
建築名勝
建築物、廣場和其它名勝
市內重要名勝
教堂 民用建築 廣場和其它
聖馬丁和聖斯蒂芬大教堂 選帝侯宮 席勒廣場
聖斯蒂芬教堂 條頓騎士團大廈 (heute Landtag) 櫻桃園
聖昆丁教堂 新法庭大廈 (heute Staatskanzlei) 羅馬石
奧古斯丁教堂 埃爾塔府 銅山香檳酒廠
聖彼得教堂 奧斯坦府 城市公園
聖伊格納茲教堂 巴森海姆府 萊能貝格森林
基督教堂 堡壘 美因茨沙漠自然保護區
聖約翰內斯教堂 達爾貝格府 萊茵河畔的火鳥
安東尼小教堂 鐵塔 羅馬劇場(發掘地)
聖衣會教堂 木塔 聖克里斯多夫教堂廢墟(戰爭紀念碑)
俱樂部和迪斯科
美因茨的俱樂部和迪斯科不僅在周末開門,周三許多俱樂部免費入場。許多外來的人(尤其從西部的內地)光顧美因茨的俱樂部和迪斯科。當地的有線電視台報道周末的活動。
定期活動
* 一月/二月:狂歡節
* 二月:頒發德國小藝術獎
* 五月/六月:開耳音樂節
* 五月/六月:新城區街道節
* 六月:約翰內斯節
* 七月:舊城區節
* 七月-八月:滑板夜
* 八月/九月:美因茨葡萄酒節
* 十一月:美因茨圖書博覽會
* 十二月:聖誕市場
體育協會
* 美因茨體操協會,於1817年成立,是德國第二久的尚存的體操協會
* 美因茨05第一足球與體育俱樂部
* 德國登山協會美因茨分會
* 美因茨劃船協會,1878年成立
* 古登堡馬拉松賽
* 美因茨郵政體育協會,1927年成立
* 美因茨國際象棋節
參考資料
* Städtebuch Rheinland-Pfalz und Saarland,第三卷,屬於《Deutsches Städtebuch. Handbuch städtischer Geschichte》的一部分,是由德國城市聯會的城市歷史委員會組織編輯的關於所有德國城市歷史的書籍,編輯為 Erich Keyser,斯圖加特,1964年
* Mainz - Die Geschichte der Stadt,編輯為 Franz Dumont, Ferdinand Scherf, Friedrich Schütz,第2版,出版商:Verlag Philipp von Zabern,美因茨,1999年, ISBN 3-8053-2000-0
* Kleine Mainzer Stadtgeschichte, Peter C. Hartmann, 雷根堡,2005年, ISBN 978-3-7917-1970-2
* Das Bistum Mainz, Friedhelm Jürgensmeier, 出版商:Knecht Verlag,法蘭克福,1988年, ISBN 3-782-00570-8
* Das Bürgerhaus in Mainz (= Das deutsche Bürgerhaus XVIII), Ernst Stephan; Wasmuth, 圖賓根,1974年 ISBN 3-8030-0020-3 (ISBN是1982年再版時的)
* Wenn Steine reden könnten - Mainzer Gebäude und ihre Geschichten; 編輯為 Günther Gillessen,出版商:Verlag Philipp von Zabern; 美因茨,1991年, ISBN 3-8053-1206-7
* Mainz : Persönlichkeiten der Stadtgeschichte; Wolfgang Balzer; 出版商:Verlag Kügler, 因格海姆,1985年-1993年
o 第一卷:Mainzer Ehrenbürger, Mainzer Kirchenfürsten, militärische Persönlichkeiten, Mainzer Bürgermeister, ISBN 3-924124-01-9
o 第二卷:Personen des religiösen Lebens, Personen des politischen Lebens, Personen des allgemein kulturellen Lebens, Wissenschaftler, Literaten, Künstler, Musiker, ISBN 3-924124-03-9
o 第三卷:Geschäftsleute, epochale Wegbereiter, Baumeister, Fastnachter, Sonderlinge, Originale, ISBN 3-924124-05-1
* Die Mainzer Stadtteile; Claus Wolf; 出版商:Emons Verlag, 2004年, ISBN 3897053616
* Die Neustadt gestern und heute; 125年美因茨城市擴建紀念; 編輯:Hedwig Brüchert; 美因茨社會歷史協會出版的協會刊物的特刊,美因茨,1997年
* Vierteljahreshefte für Kultur, Politik, Wirtschaft, Geschichte; 編輯:美因茨市; 出版商:Verlag Krach 1981年—,季刊, ISSN 0720-5945
* Die Liebe zur Freiheit ruft uns an den Rhein - Aufklärung, Reform und Revolution in Mainz; Jörg Schweigard, 出版商:Casimir Katz Verlag Gernsbach, 2005年, ISBN 3-925825-89-4
⑷ 喜歡玩拼圖的人是基於什麼樣的心理
拼圖理論(英語:Puzzle theory)是由 心理學效應總結出來的理論,由心理統計學學者Yunhao WU(吳雲昊)在ESC Dijon(法國第戎高等商學院)首次提出。拼圖理論表明人們總是對他人提供的事實或信息抱有懷疑的心態,但如果這一事實或信息變成零散的碎片化信息,並由他人主動發現並 主動拼湊,那麼人們就會相信這一事實或 信息是真實的,因為人們總會相信由自己親自探索並總結出來的結論。
拼圖理論的四個觀點:
1.信息的被動傳播優於主動傳播。
2.引導他人主動探索這一信息總是優於你主動告訴他人這一信息。
3.即便你的消息是真實的,但當你非常主動去告知別人的時候,總有大部分人會報以懷疑。
4.即便消息是虛假的,當零散的虛假消息被他人主動探索並主動拼湊後,他人也會對這一消息深信不疑。
理論由來
Yunhao WU在法國第戎商學院(ESC Dijon)進行了一次關於信息傳播與心錨植入的研究課題並進行了為期20天統計樣本為400人的調查實驗。對於樣本A組(200人)進行了直接的信息說明,直接告知他們第戎市政府將會拆除近400年的政府辦公大樓,而結果95%的樣本人員選擇了不相信這條信息,只有5%的樣本人員相信了這一消息。對於樣本B組(200人全部選自於ESC Dijon內的學生與教職工),在告知信息前20天內於學校的校報、宣傳欄與網站中發布關於「第戎市政府大樓存在嚴重建築安全隱患」、「法國巴黎第五大學建築系教授訪問第戎進行建築安全調研」、「第戎市政府或加大對危樓古樓改造的經濟預算」、「法國保護古建築協會不滿古樓重建」等消息。並將此消息分散在20天內無聲地發布出去。20天後對樣本B組進行信息說明,其中70%的樣本人員選擇了相信,而這部分人中的30%聲稱自己早已知道了這一消息並添油加醋地添加了額外的不實消息,另外30%的人選擇不相信這一消息。實驗結果說明人們是非常相信自己探索出來的環境信息而對外來的主動信息始終保持警覺和懷疑。
命名由來
拼圖理論的命名來源於信誠愛慕第三方挽回平台吳雲昊早年寫的一篇寓言:在一片森林之中,你在前面走,手裡捧著一盒拼圖。拼圖盒子很大,盒子裂了,盒子里的拼圖從盒子里的裂縫慢慢一片一片掉出來。跟在你後面的人一定很好奇吧,也許他不會撿第一塊拼圖,也許他不會撿第二塊拼圖,但這是一場人性的游戲。這是一場好奇心的博弈。當他撿起一塊拼圖的時候,那便是輸的開始。也許他撿起第一塊拼圖的時候會想著還給你,但當他看到拼圖上的秘密呢?一張、兩張、三張。他不由自主地不斷把拼圖撿起來,他不由自主地不斷把拼圖拼起來,他不由自主地興奮著,他不由自主地強忍著,他終於拼出了一整套拼圖。他嘴角不由自主地往上翹了翹,露出笑容。此時的他徹底掉入了圈套。他沉醉在拼圖的秘密中,殊不知這僅僅是布局者在他腦海中植入的心錨。他完全相信了拼圖里的一切,這就是人的劣根性,過度相信自己一手建立起來的東西。
主要應用
拼圖理論在犯罪心理學中的應用
拼圖理論常被用於犯罪心理學的研究。犯罪分子在了解警方的偵查取證手段後,刻意地製造出一系列的蛛絲馬跡,引導警方進行錯誤的偵查。在新時代信息傳播速度極快,犯罪分子常在小說或影視作品中學習到各種反偵查技巧。而拼圖理論的研究為警方偵破犯罪分子的反偵查手段提供了理論支持。如何識別偽裝的拼圖,如何不被錯誤的信息與證據鏈誤導成為犯罪心理學實務的一門重要分支學科。
拼圖理論在社交學中的應用
同時拼圖理論亦被廣泛應用於社交學中。要改變一個人對自己的看法或者說服對方相信一個事實往往是很難的。但當所有的改變或事實並不是經過語言傳遞,而是將零散的信息放置在對方恰好可以發現的位置。那麼當接收到這一系列零散的消息後,人的潛意識就會將這一系列信息進行組合和認知,並深深相信信息或事實的真實性。因此如果你希望成功地影響一個人,那麼不用試圖用說服的方法去改變他,而是零散地撒下拼圖,讓其自發地探索拼圖並被自己拼湊出來的拼圖影響。同樣的,拼圖理論亦適用於對青少年的教育,在叛逆時期的少年難以接受父母或師長的教育,在這個時候合理利用拼圖的環境配置,可以成功改變青少年的價值觀。
拼圖理論在公共管理學中的應用
公共管理者在進行公共政策的推行時,除了加大宣傳力度外,更加要注重多方面的環境配置,使群眾自發性地去認可這一公共政策,吳雲昊認為拼圖理論是公共管理學與心理學跨學科研究的一次跨越。公共管理的核心不單只是出台有效的政策,對於長遠的可持續性發展而言,為首的應該是讓市民認可並發自內心地支持政策。而拼圖理論的多樣化信息布局可以使市民的價值觀得到統一的引導,使得推行公共政策的不單是管理者,而正正是政策接受者本身。
拼圖理論在兩性心理學中的應用
戀人或夫妻在相處之初多會因為好奇而互相探索,也會因為好奇而產生愛慕與需求。但隨著相處時間增長,二人就會互相感到乏味或無趣,並將對方的印象固定在某一定格。拼圖理論在兩性情感中的應用倡導情侶或夫妻應該時常撒下好奇的拼圖,促進互相探索與互相改觀,這樣才可以維持持續的愛情。在分手挽回研究中,情侶分手或夫妻婚姻破裂後,總會給對方留下一個負面的心錨,失戀者或失婚者總想將自己改變後的一面展現給對方,但對方由於抗拒的心理,他們並不願意嘗試去觀察挽回者的新狀態或是不相信挽回者真的改變了。而拼圖理論正正可以消除戀人之間的負面心錨,幫助其重建嶄新的美好形象。
⑸ 第戎是一個怎樣的城市
第戎(法語:Dijon),法國東部城市,勃艮第運河河港,科多爾省的省會、勃艮第大區首府。。在巴黎東南270公里。人口149,867(1999);大第戎地區人口240,000。城建於羅馬時代。工業有機械、鐵路器材、化學、食品、皮革、塑料等。重要鐵路樞紐。設有大學。有十三世紀興建的大教堂,還有美術博物館等。第戎是在巴黎和里昂之間的第一個工業中心。第戎大學有25000學生和1600研究人員。
名勝古跡
第戎位於勃艮第地區葡萄酒鄉而為富蔗之地,保留了許多舊時貴族的豪華宮殿和遺跡,以古堡著稱全國,人與人之間既友善又活潑,那裡的氣氛會把你深深迷戀,市內幾座博物館有眾多意識品及宗教聖物,值得細細觀賞。第戎現為勃垠第首府,從巴黎搭乘TGV只需1個小時左右的時間,車站距離市中心很近,加上主要觀光點十分集中,跟著地圖按圖索驥即可,相當適合從事一天的徒步之旅。
第戎首屈一指的教堂建築——第戎聖母院(Notre-Dame)位於第戎市中心,繼承了羅馬藝術時期的建築風格,當初興建時就位於第戎主要商業區,受空間所限,這個聖母院是整個勃艮第地區最小的哥特式教堂。將近18公尺高的教堂中殿,以及技巧性的應用飛扶牆設計,讓聖母院在有限面積下,仍舊得以展現庄嚴的宗教氣氛,同時維持穩固平衡的建築本體。聖母院正面裝飾有怪獸出水口、敲擊報時鍾,教堂內著名的「Black Virgin」雕像,是為了紀念第戎在1513年突破瑞士圍城所建立。同時對於大多數的第戎人民而言,第戎聖母院是一座最具親和力的教堂建築,在這近幾個世紀以來,聖母院一直是第戎人民主要的精神、心靈的撫慰。
特產
說起第戎,其主要特產是蝸牛菜和芥末。中世紀時期,第戎的宮殿常舉辦大行宴會,但現在已無法知道當時的餐桌上是否也上過蝸牛菜。不過有確切記載的是14世紀勃艮第公爵在一次宴會上用掉了320升芥末。第戎芥末其特殊風味是由高級的芥末子,加上當地葡萄酒於未成熟葡萄發酵所調制而成,通常由顆粒狀和糊狀兩種。1747年就成立Grey Poupon 芥末店久有盛名,想在以moutande maille 之名經營,顧客絡繹不絕,店家特別推薦含有葡萄酒Au Vin Blanc,只要15F。除了芥末以外,用來裝芥末的陶瓷瓶也可以當成藝術品收藏。
同時,第戎也是法國知名的酒鄉,不只擁有舉世聞名的葡萄酒、更加引人入勝的是鄉土佳餚的美食吸引力,因此熱愛美酒美食之旅的人,絕對不能錯過此紅酒區。而市區內歷代勃根第公爵所遺留下來壯麗的建築、世紀的豪宅,也為這個城市平添了許多故事。在歷經許多戰亂、重整、以及不斷發展下,其古城風味的依舊風采迷人、優雅的建 、佳餚美酒,以至繪畫美術等豐富的文化資源,將第戎當地的人文及環境創造出獨樹一格的生活藝術及品味,使得今日第戎古城在法國的地位千古不下。
起源
第戎的起源可以上溯到維克斯時期(公元前6世紀)。隨著加佩王朝的崛起,第戎成為勃艮第首府。14世紀時,加佩王朝之後是瓦洛阿王朝。他們當中有3位出生於第戎:無畏王讓,菲立普·勒蓬,夏爾·台美雷爾。《西部大公爵》的影響從勃艮第蔓延到荷蘭。
旅遊
第戎以它完美的建築、雕塑和歷史首先是藝術之城,勃艮第公爵勢力強大。走進12世紀的古代城牆,人們發現了建築遺產的精華,公爵府,人們可以看到守衛菲立普·勒哈迪和他的兒子無畏王讓的陵墓的衛士廳,菲立普·勒蓬設立了金羊毛勛章的小教堂,還有國家宮。
美術館,以它的豐富使人想起勃艮第諸公爵的興盛時期,那時他們的影響允許在第戎發展非常重要的藝術生活:早期的弗拉芒作品,當代藝術。
還可以參觀聖-貝尼尼大教堂,它建在紀約姆·德·沃爾皮阿諾—受聖馬約爾·德·克魯尼的派遣--獻給聖徒貝尼尼的第一個建築的廢墟上。(羅馬式地下室和11世紀的柱頭)。
參觀勃艮第哥特式傳統的聖母院(時鍾上敲鍾的小人兒,就是說他每個小時都跳出來敲鍾,是從比利時城市德·庫爾特萊搶來的),聖-米歇爾大教堂(文藝復興風格),尚摩爾的查爾特勒修道院廢墟,有著名的轆轤井,在精神病醫院里,還有克勞斯·斯呂特爾的雕刻作品。
還可以看看馬尼安博物館和它收藏的弗拉芒和義大利繪畫。自然史博物館,1836年建館,收藏地質學和古生物學展品,還有10 000種貝殼和昆蟲。一個有3500個品種的植物園。最後還要參觀勃艮第生活狀況博物館,建在從前的貝爾納丁修道院中。
沿著弗日街散步,牆壁上有很精巧的雕刻,弗朗索瓦-魯德廣場,貓頭鷹大街,這種貓頭鷹雕刻在聖母院的一個扶垛上,人們說,通過撫摸它們,可以完成許願(特別是應驗這些許願)。沃蓋旅館(始於17世紀)。女像柱宮,第戎最美麗的建築的正面牆壁,位於肖德隆奈里街28號。它是17世紀建築的好榜樣。
在科龍貝爾公園的綠蔭中散散步,在拉雷城堡中的公園、或在從貢貝到塞爾邦的公園散步,佔地326公頃,是法國面積最大的市郊公園之一。阿爾西廣場,在市中心,人們在這里可以欣賞著名的蓬蓬熊復製品。基爾湖是第戎風光的一部分;周圍有30公頃綠蔭,喜歡體育運動的人常來光顧此地。
⑹ 法國的首都是什麼
巴黎,法蘭西共和國的首都,歷史文化名城,世界最繁華的大都市之一,素有「世界花都」之稱。
巴黎位於法國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它橫跨塞納河兩岸,市區面積105平方公里,包括巴黎市及其周圍7個省的大巴黎區,總面積達1.2萬平方公里。巴黎市人口230多萬,大巴黎地區人口約1007多萬,是法國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都市之一。今天的巴黎不僅是法國,也是西歐的一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巴黎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作為法國的首都亦有800年之久,是一座古老的都城。最初它只是塞納河中的一座小島,島上只有高盧族巴黎西部落的村落,在此以捕魚為生,巴黎由此得名。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小村落不斷向塞納河兩岸發展。12世紀,卡佩王朝在此建都,從此巴黎逐漸發展成為一座大城市。歷史上,巴黎為法國歷代王朝的都城,是歷屆資產階級共和國的首都,也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發源地。1789年7月14日,巴黎百姓攻破巴士底監獄的大門,從而開始了法國資產階級民主大革命,後來,這一天便成了法國的國慶日。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階級舉行了震撼世界的武裝起義,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市區東部拉雪茲神父墓地的巴黎公社牆,就是公社社員們最後進行防衛戰而壯烈犧牲的地方。每年5月7日,法國的勞動人民紛紛到這里悼念巴黎公社的烈士們。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巴黎被德國法西斯佔領。1945年8月25日解放。今天,法國政府的許多行政機關、黨派團體,以及省級行政機構依然設在這里,一些重要的國際組織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婦女理事會、國際刑警組織、國際能源機構、巴黎統籌委員會、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際交流發展計劃、國際法制計量組織等都設在巴黎。
巴黎的工業生產總值約佔全國的1/4;巴黎的工人數量約佔全國的1/5。汽車工業居全國首位,全國最大的雷諾汽車公司,就位於巴黎西南郊塞納河河曲地區。雪鐵龍和西姆卡汽車製造公司也設在巴黎,這三大公司的職工人數佔全國汽車工業職工人數的3/5,產量佔全國汽車產量的2/3。電氣和電子工業的產量佔全國的60%。化學工業的產量佔全國的30%。在輕工業中巴黎有傳統的服裝、化妝品、裝飾品和時髦傢具等,這些產品都享有世界聲譽。巴黎香水馳譽全球,有「夢幻工業」之稱,被法國人視為國寶。在世界市場成千上萬種香水中,最受歡迎的非巴黎香水莫屬。
巴黎的金融、證券、保險業十分繁榮。法國最大的國營商業銀行——巴黎國民銀行即設在巴黎。這里還有法國的金融中心,世界重要金融市場之一的巴黎金融市場,包括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外匯市場和黃金市場。每天有價值達天文數字的資金、證券在這里流動。
巴黎的商業興隆,商業總額約佔全國商業額數的1/3。各種大型市場、百貨商店、時裝店、飯店、餐館、咖啡館及其它服務機構遍布全城。歐洲最大的商場——四季商場就坐落在巴黎的拉德芳斯區。著名的巴黎國際博覽會創立於1904年,在愛麗舍田園大街上修建了漂亮的展覽館。1937年增建現代化的特羅卡德羅展覽館,形成一個可供常年開放的「博覽會城」。目前每年舉行時裝、機床、食品、化妝品等專業博覽會幾十次。另在布爾歇國際機場舉行國際航空展覽會,展出各型飛機200多架,成為世界最大飛機市場之一。由於博覽會終年不斷,每年額外吸引外國商人和遊客50多萬人,增加收入3億多美元。
巴黎是法國的交通樞紐,每天客流量達1300萬人次。全國的陸路交通都向巴黎集中,形成一個輻射式的交通網。巴黎市內現有7個火車站,既可以通往比利時、盧森堡、義大利和瑞士,也可以直達德國和西班牙。巴黎還是個國際航空中心,有5個機場,可飛往世界主要城市。巴黎還是歐洲最大的內河港,承擔農產品及建材、燃料等工業品的運輸。從東到西橫貫全市的深層高速地鐵與地面密如蛛網的公路、鐵路聯成一體,構成一個完整的交通體系。
長期以來,法國人民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法蘭西文化,巴黎成為法國文化、教育的中心。創建於17世紀中葉的法蘭西學士院以及其它四大科學院都設在巴黎,巴黎還有許多學術機構、博物館、劇院等。巴黎集中了全國43%的技術人員和60~70%研究人員。有建於1253年的巴黎大學等許多高等院校,文化影響波及全國各地。在巴黎,各種形式文化藝術活動常盛不衰,在市內許多廣場都能見到青年學生和市民自發組織的小型音樂會。
巴黎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留下了許多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光輝足跡。馬克思、列寧曾經旅居巴黎。中國的許多老一輩革命家在20年代到巴黎勤工儉學,探求革命真理。巴黎南部義大利廣場附近的戈德弗魯瓦街,有一座三層樓房,20年代,周恩來曾經在這里居住過。1979年10月,法國政府為了紀念周恩來,在他的舊居掛上了大理石紀念脾,紀念牌上端鑲嵌著周恩來的半身銅像,銅像下面,鐫刻著6行金字,凡到巴黎的中國人,都渴望親眼看看周恩來的故居。
巴黎有街道6500條,總長1300多公里,其中最迷人的大街要算愛麗舍田園大街。該街貫穿市中心,與星形廣場相連,12條林蔭大道從廣場輻射出去,匯連巴黎的千街萬巷。廣場中央矗立著高48.8米、長45.5米、寬22米的凱旋門,牆面雕滿歷史名家圖畫,其中以「馬賽曲」組雕的場面最大。拱門內鐫刻著跟隨拿破崙征戰的386名將軍的名字,拱門下是無名烈士墓,長明燈終年不滅。
拉德芳斯區薈萃著各種造型、各種色彩的建築,行家認為,這里堪稱城市建築史上的一座豐碑,是現代化上乘建築的「露天博物館」。8座30層、20座40層的摩天大樓均為玻璃結構,無論在陽光下,還是在夜幕的燈光中,總是閃閃發光,燦爛奪目。名為「方舟」的辦公大樓是漢字的「回」字形,兩側及上部均為房間,中間透空,被稱作新「凱旋門」。
拉德芳斯衛星城在法國乃至世界經濟活動中都佔有一定地位,衛星城的200萬平方米的辦公樓租給了各行各業的600多家公司,10多萬職工在這里上班。法國20家大企業中的10家,世界前100家大企業中的11家在這里設有辦事機構。
塞納河右岸東部為工人、職員住宅區。西部是巴黎最繁華的商業和高級住宅區,環境優美,街道寬闊,許多大銀行、大公司、交易所、超級市場均設在這里。
塞納河左岸的拉丁區為著名的文化區,這里有建於中世紀的巴黎大學、國立圖書館等文化科學機構,也有近年來新建的高等院校。城北的蒙馬特區則為普通市民、勞動者的居住區,這里街道較狹窄,住房多半是舊式建築。
巴黎的標志——埃菲爾鐵塔,像一個鋼鐵巨人高高地聳立在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畔,這座鐵塔是為慶祝法國大革命100周年而建造的,以其設計師居斯塔夫·埃菲爾命名。埃菲爾鐵塔同巴黎不可分割的聯系在一起,它是巴黎的象徵,是法國人民的驕傲。鐵塔周圍的市中心區為行政區,法國國家機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及外國使館均設於此,名勝古跡也十分密集。
位於凱旋門前寬敞的愛麗舍田園大街上的愛麗舍宮,歷來是法蘭西共和國總統府所在地,它正好是在這條大街圓形交叉路口的東北方,與「大宮」(巴黎的藝術展覽館)隔街相望。愛麗舍宮始建於18世紀初,1718年落成。原是舉行舞會的活動場所,後舉辦過幾次大型博覽會,也曾用作外國首腦訪法時的宮邸。自1873年起作為法國總統府,至今經歷了20位總統。
盧浮宮是一座藝術寶庫,集中了世界文化藝術之精華。它位於塞納河右岸,始建於1190年,原是菲利浦親王的城堡,18世紀被查爾斯五世改為王宮。1793年法國大革命中,正式改為國立藝術博物館。到目前為止,盧浮宮共珍藏繪畫、雕塑等各種藝術品20多萬件,它以收藏豐富的古典繪畫和雕刻而聞名於世。盧浮宮原是規模宏大的宮殿建築群,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最珍貴的建築之一。
提起巴黎聖母院,許多人都不禁會聯想起雨果的同名小說。19世紀初,雨果小說的發表,引起了人們的興趣,並立即決定對當時已經頹敗的聖母院加以重修。
⑺ 法國有哪些十大城市
以下為法國主要的十大城市:
1、巴黎
戛納(Cannes)位於法國南部港灣城市尼斯附近,是地中海沿岸風光明媚的休閑小鎮。和法國其他城市一樣,戛納最好的旅遊季節是在 6-10月 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之一的戛納國際電影節每年五月中旬在此舉辦。
戛納小城依偎在青山腳下,瀕臨地中海之濱,里維拉海灣把臨海的幾個小城鎮環鎖了起來,占據了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5千米長的沙灘,四時不謝之花,漫步城中,白色的樓房、蔚藍的大海,以及一排排高大翠綠的棕櫚樹相互映襯,構成一幅美麗的自然風光。「精巧、典雅、迷人」是大多數人對戛納的評價。
法蘭西共和國(法語:République française,英語:French Republic),簡稱「法國」(France),是一個本土位於西歐的半總統共和制國家,海外領土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區。
法國為歐洲國土面積第三大、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東與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義大利接壤,南與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本土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大致呈六邊形,三面臨水,南臨地中海,西瀕大西洋,西北隔英吉利海峽與英國相望,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
法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其國民擁有較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社會保障制度,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也是歐盟和北約創始會員國、申根公約和八國集團成員國,和歐洲大陸主要的政治實體之一。
⑻ 誰有法國的資料
國名: 法蘭西共和國 (The Republic of France,La Republique Francaise)
國慶日:7月14日(1880年議會立法確認攻克巴士底獄日為國慶節以紀念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 法國歡度國慶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旗面由三個平行且相等的豎長方形構成,從左至右分別為藍、白、紅三色。法國國旗的來歷有多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巴黎國民自衛隊就以藍、白、紅三色旗為隊旗。白色居中,代表國王,象徵國王的神聖地位;紅、藍兩色分列兩邊,代表巴黎市民;同時這三色又象徵法國王室和巴黎資產階級聯盟。三色旗曾是法國大革命的象徵,據說三色分別代表自由、平等、博愛。
國徽:法國沒有正式國徽,但傳統上採用大革命時期的紋章作為國家的標志。紋章為橢圓形,上繪有大革命時期流行的標志之一——束棒,這是古羅馬高級執法官用的權標,是權威的象徵。束棒兩側飾有橄欖枝和橡樹枝葉,其間纏繞的飾帶上用法文寫著「自由、平等、博愛」。整個圖案由帶有古羅馬軍團勛章的綬帶環飾。
國歌:《馬賽曲》
國花:鳶尾花
國鳥:公雞
國石:珍珠
自然地理:面積為551602平方公里。位於歐洲西部,與比利時、盧森堡、瑞士、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西北隔拉芒什海峽與英國相望,瀕臨北海、英吉利海峽、大西洋和地中海四大海域,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平原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主要山脈有阿爾卑斯山脈、比利牛斯山脈、汝拉山脈等。法意邊境的勃朗峰海拔4810米,為歐洲最高峰。河流主要有盧瓦爾河(1010公里)、羅訥河(812公里)、塞納河(776公里)。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邊境線總長度為5695公里,其中海岸線為2700公里,陸地線為2800公里,內河線為195公里。西部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南部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中部和東部屬大陸性氣候。平均降水量從西北往東南由600毫米遞增至1000毫米以上。
人口: 6140萬(2003年1月),包括400萬外國僑民,其中150萬人來自歐盟各國。通用法語。居民中90%的人信奉天主教,另有約400萬穆斯林及少數新教、猶太教、佛教、東正教徒。
首都:巴黎(Paris) ,市區人口217萬。
行政區劃:分為大區、省和市鎮。省下設專區和縣,但不是行政區域。縣是司法和選舉單位。法本土共劃為22個大區、96個省、4個海外省、4個海外領地、2個具有特殊地位的地方行政區。全國共有36565個市鎮,其中人口不足3500人的有3.4萬個,人口超過3萬人市有231個,人口超過10萬的市有37個。22個大區是:阿爾薩斯、阿基坦、奧維爾涅、布爾高涅、布列塔尼、中部地區、香檳-阿登、科西嘉、弗朗什-貢岱、巴黎大區、朗克多克-魯西翁、利姆贊、洛林、南比利牛斯、北加萊海峽、下諾曼底、上諾曼底、盧瓦爾地區、皮卡爾迪、布瓦圖-夏朗德、普洛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羅訥-阿爾貝斯。4個海外省是:瓜德魯普、馬提尼克、法屬蓋亞那、留尼旺。4個海外領地是:法屬波利尼西亞、新喀里多尼亞、瓦利斯群島和富圖納群島、法屬南半球和南極領地。2個地方行政區是:馬約特島、聖皮埃爾島和密克隆島。
國家的誕生
法國的歷史是長期以來人民的點滴勞動匯集而成的。法蘭西眾多的獨特之處正是其文化的體現。二千年來各個朝代和他們的文明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印證,最後才形成了今天的現代法國。
史前時期
大約一百萬年前,從歐亞大陸遷移來的人類一直來到最後的邊界——大西洋邊。從此定居下來。薩比安人則最早在公元前四萬年到八千年開始出現在這里。許多考古遺跡證明了在法國這片土地上史前就有人類文明存在。
高盧時期
約公元前1200年到前800年,凱爾特人離開他們在西里西亞的家鄉,向萊茵河和大西洋之間的這一地區開始入侵。這塊土地當時居住著90個不同的部落,被稱作高盧人。高盧人在農業和十分發達的手工業基礎上建立了他們的文明。他們發明了收割機、木桶、四輪馬車和鐵劍。
很快羅馬帝國也注意到了這片土地。公元前50年,朱利葉斯·凱撒大帝來到這里,征服了這一地區。高盧-羅馬文明定都於里昂,統治了相當長時間,形成了今日法國的最初藍圖。正是這一時期法語開始形成,許多大城市已經有了雛形,道路網也從此初現端倪。
法蘭克王國
從五世紀起,來自東方的漢斯、汪達爾、阿拉曼斯、維斯高特、奧斯特洛
高特和法蘭克人先後入侵該地區,高盧-羅馬人為了抵禦入侵而和法蘭克部落聯合了起來。他們的基地設在巴黎附近地區,也就是令天被稱作法蘭西島的地方,這股力量慢慢征服了全國。
法蘭克王朝的梅羅文家族和卡洛林家族統治從五世紀延續到十世紀。這一時期,高盧一羅馬文化和日耳曼文化逐漸融合。
法蘭西王國
在公元768年到814年查理曼大帝統治時期,他建立了許多學校,促進文化繁榮並召集了許多學者在身邊。他的工國劃分為郡,郡長(世俗政權)和主教(宗教權威)共同管轄。米斯統領則負責執行帝國法律。
987年,雨果·卡佩,法蘭西島領主,加冕成為國王,而法蘭克人的土地(被稱作法蘭斯)成為法蘭西王國。新建立的法蘭西王朝想把宗主權施及整個統治領域內。
從11世紀至15世紀,先後有18任國王不斷地向封建領主們施加權威,王國得以擴大(吞並了布列塔尼和勃艮第),並奪取了一些英國的領土,例如阿基坦和諾曼底。這幾個世紀中突出的特點是宗教熱情高漲,文化、經濟和城市也得到極大發展。這一時期開始出現了資產者,他們形成了社會中一個新的階級。城市也變成了行政單位。
從1226年到1270年間統治法國的國王路易十一十分重視司法,曾經親自在萬森的一棵橡樹下主持審判。他一生中建造了許多醫院和教堂,參加了兩次十字軍東征,成為君王中的典範。他後來被尊稱為聖路易。
從16世紀到18世紀,十位國王致力於加強國家的權力以及其行政。在抵禦東方和南方的敵人入侵的戰斗中,他們逐漸建立了國家的自然邊界。這其間有三位政治人物尤其值得提起:
-亨利四世結束了國內的天主教與清教徒的宗教戰爭,把西班牙入侵者逐出了國境。這樣,他鞏固了國家的統一。此外他還曾試圖改善貧苦的法國農民的不幸處境。
-黎塞留,路易十三的宰相。他領導法國抵抗住了奧地利的軍事干涉,通過削弱貴族和清教徒的力量加強了主權。他還下令成立了索邦大學並促成了法蘭西學院的建立。
-科爾貝,路易十四的首席大臣。他曾嘗試統一全國的法制,以及通過建立大製造業和國際貿易公司來促進革新。他曾寄希望於法國的殖民地加拿大和路易斯安那。
幾次歷史變遷
1789年的大革命
1789年的國民會議變成了憲政會議。封建權力被廢除、公布了人權宣言,建立了議會君主制。
1792年由於外國勢力的干涉、君主出逃等事件,君主制被廢除,第一共和國宣告成立。自此至1795年,包括羅伯斯庇爾在內的革命者們同時與國外(普魯士、奧地利、英國、西班牙)和國內(旺代)的反革命勢力作著斗爭。在政治生活中,革命者們採納了孟德斯鳩和盧梭提出的原則(三權分立原則和人民主權原則)。
從1799年至1804年,第一執政拿破崙.波拿巴將軍領導著法國政府,他統治期間建立了一個強大的集權制資產階級國家、現代化的行政管理體制和法典(其民法典至令仍然有效)。政府還建立了高中教育體制並改革了大學教育。
拿破崙帝國
1804年拿破崙加冕稱帝,他在到1815年的12年統治期間力圖建立一個龐大的歐洲帝國。10年間,法國軍隊在整個歐洲大陸不斷與一些強大的聯盟較量。曾有一個時期法國疆域急劇擴大。只是到了1815年它的邊界才回到1789年的狀態。
俄羅斯戰役中法國軍隊的慘重傷亡導致了拿破崙的下台和被放逐。他後來曾再次統治法國,但僅一百天後,他就因為滑鐵盧戰役失敗而再次退位。
君主制復辟
1815至1830年間的兩任國王都想要在復辟的舊君主制下維持革命和拿破崙帝國期間的一些進步措施。法蘭西王國的殖民帝國在北非繼續擴張。
法國的最後一任國王:路易斯-菲力浦被加以封號「法國人之王」。1830至1848年間出現了貿易商業資產階級,工業革命開始,社會主義和聯邦主義運動也開始興起。經濟危機和社會動盪最終將法國引向了 1848年大革命,導致了君主制的最後崩潰。
第二共和國和第二帝國
普選制、新聞自由和對勞動者階層起義的恐懼給了拿破崙一世的侄子路易·拿破崙·波拿巴一個機會當上了法國總統。在經過一段獨裁式的總統統治時期後,路易拿破崙通過公民投票和政變方式當上了皇帝,號稱拿破崙三世。他的政府倡導激進的經濟改革政策,推行大量目的在於重建國家資本的重要經濟計劃。第二帝國以工業擴張為其特徵。就在政府向議會制政體變化之時,法德戰爭爆發了(1870年)。法國在蘇丹的失敗導致了第二帝國的覆滅。
第三共和國
1871年成立了共和國並建立了國防政府。法國戰敗,在與德國簽訂的和約中法國割讓了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省。同年發生了著名的巴黎公社起義,但起義被血腥地鎮壓了。
共和國的議會制政體在1871年至1914年間建立了有關公共自由的一系列重大法律,證明了其本身的價值。儒勒法里總理(186年至1885年在任)對言論自由、集會自由和新聞自由的確立發揮了重大影響,他對非教會的免費義務小學教育制度的建立也有重大貢獻。
法國在亞洲和非洲的殖民地繼續擴張,但與此同時社會動盪和宗教與學校之間的紛爭(政教分離)動搖著社會統治。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使法國失去了十分之一的勞動力。1917年12月是戰爭的轉折點,喬治·克雷孟梭帶領法國及協約國一起取得了勝利,德國戰敗。阿爾薩斯和洛林重歸法國。
在戰後重建不久,法國就象世界上其他國家一樣被1929年大危機嚴重打擊。廣泛的罷工和左翼聯盟給法國帶來了1936年的人民陣線政府,這屆政府在國家計劃中設定了建立基本社會法律的義務。
在法國的四周,納粹主義、義大利法西斯主義以及西班牙內戰都預示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來臨。
隨著著名的所謂「奇怪戰爭」的結束,1940年法國宣布了休戰,法國成為德軍佔領區。法國經濟處於不穩定中。整個國家分為兩部分:一方面是與佔領國合作的維希政府,另一方是以倫敦為基地的「自由法國」流亡政府及抵抗運動。經過五年的戰爭,法國在1944年被盟軍解放。
第四共和國
1940年6月18日夏爾·戴高樂發表了廣播講話後,被公認為法國抵抗運動的領袖和象徵。他在1944年至1946年間任政府首腦,建立了法國社會保障體系並給予婦女選舉權。可是,由於議會制政體不能清楚地提供政治方向而導致了政府改組,第四共和國被動搖了。1945年至1958年的這段時期法國一直忙於重建國家發展經濟。不斷尖銳化的非殖民化問題(印度支那和阿爾及利亞戰爭)意味著虛弱行政權的結束。
第五共和國
1958年,夏爾·戴高樂將軍重登歷史舞台。他設計並建立了加強行政權的第五共和國體制。即建立了人民普選總統制。法國從此走向一個現代化發展和經濟持續增長時期。1968年5月的學生運動和社會騷亂反映了年輕一代的不安情緒、社會的缺乏秩序以及國家的過度集權,戴高樂將軍因此被迫辭職。然而右翼政府仍把持著政權。喬治·蓬皮杜任總統直至1974年去世。他的繼任者瓦雷里·吉斯卡爾·德斯坦任滿了七年,但在1981年被第五共和國第一位左翼總統弗朗索瓦·密特朗擊敗。密特朗1988年競選連任成功。不過總的來說,這一時期的法國政壇的特點就是左翼和右翼政府輪流執政。
統一的歐洲市場開始建立
1993年12月1日,歐洲聯盟在歐洲經濟共同體的基礎上誕生。
雅克·希拉克當選為共和國總統
1995年5月,雅克·希拉克當選為共和國總統 。1997年4月21日國民議會被解散。5月25日和6月1日,進行提前選舉。地方選舉則在3月已經進行。這一選舉的結果產生了左翼和右翼的「並存」。
一個現代化的國家
在過去的數三十年裡,法國建立了一套穩定的制度。在1958年戴高樂將軍任總統期間通過全民公決方式確立的第五共和國憲法保證了政治體制的良好運作。法國是統一的、民主的、世俗的社會主義共和制國家。其公民不論出身,種族或宗教信信仰,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現代法國民主制度是1789年法國大革命留下的遺產。其原則以1791年人權與公民權利宣言為基礎,今天已經成為憲法的引言部分。
法國的銘言是「自由、平等、博愛」。
法國國旗是三色豎條組成的三色旗:藍、白、紅。
法國國歌是馬賽曲。
法國國慶是7月14日,1789年攻佔巴士底獄的日子。
國家制度
行政權
共和國總統是國家元首,以普選制選舉產生,任期七年。總統頒布法律並有權提出議案要求國家公民投票表決。他還有權在與總理,國民議會議長和參議院議長談話後宣布解散國民議會。
總統任命總理,並任命由總理提名的政府成員。
政府應答復國民議會的質詢。
立法權
議會由兩院組成:國民議會,由五年一次普選產生;參議院,議員任期九年,每三年改選其中的三分之一席位。
議會投票表決決定法律的通過與否,批准國際條約以及行使由共和國總統授以憲法修改權。
司法權
司法機構獨立於行政權和立法權。
473個初審法院和186個大審法院負責執行法律。上訴法院有35個。終審法院負責判斷法律是否被正確地執行。刑事犯罪由法官和陪審團組成的重罪法院審理。
在行政司法領域有行政法院和國家最高行政法院。審計法院負責審核公共開支情況。
憲法規定的其他組織
-憲法委員會:委員會成員由共和國總統、國民議會議長和參議院議長分別任命。憲法委員會的職能是監督選舉和審查法律的合憲性。
-經濟和社會委員會:其成員是各種不同社會階層(工會、商人、各種協會)的代表或政府指定的具特定資格者。在議案、法令或有關計劃具有經濟和社會性質時,要咨詢經濟和社會委員會的意見。
-最高行政法院:行政方面的最高權威。政府在起草議案和實施法令前必須征詢其意見。
-最高司法官委員會:由司法官和特定資格者組成。委員會由共和國總統和司法部長分別任主席和副主席。由它對高級司法官的任命提名,同時也負責司法官的紀律處分。
-共和國司法法院:以前被稱作高等司法法院,由十五名法官組成,他們或是議會成員(12名是國民議會議員),或是司法官(3人)。法院負責審理政府成員所做的、被認為是有刑事犯罪性質的職務行為。任何個人一旦認為自己被政府成員的犯罪或違法行為所損害,就可以向一個專門申訴委員會起訴。
行政管理
大區
法國被分成21個大區以及科西嘉島。大區由地區委員會管理,委員會主席及其成員通過普選產生。 省
法國大陸有96個省,此外還有四個海外省:瓜特羅普島、馬堤尼克島、留尼旺島和南美的法屬蓋亞那,海外領地還有玻利尼西亞、新卡勒陀利亞、馬約特島、聖皮埃爾和馬可隆、瓦利斯和富圖納群島、特爾·阿特里、科格倫群島,克羅塞和聖保羅島。
省由總委員會管理,其主席和成員通過普選產生。省長是中央政府派到地方的代表。省被分為區(包括海外省在內共339個),小區(3,995個)和市(36,560個)。
市政
市政管理由市長在市政委員會協助下負責,市政委員會成員通過普選產生。
競爭性的經濟體制
1945—1961
盡管法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她在戰爭結束時面臨著巨大的經濟困難:人口只有四千萬(與1900年相同),工業生產總值只有戰前的一半。原材料極度缺乏,通貨空前膨脹。
首要的三個經濟計劃是重建基礎工業,促進生產和准備國際經濟競爭。
1962-1975
這段時期,在國家的督促下經濟得到了驚人的持續發展,達到了預期計計劃。這一時期法國的經濟增長率創下了空前記錄(年增長率達5-6%),帶來了充分就業、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增長和工資水平的迅速提高。
接下來的經濟計劃把重點轉向了地區經濟發展,投資政策和社會組織(改革社會保險體系建立全民退休金)。
1976年以來
三次連續的石油危機(197、1979、1980)和持續的世界經濟動盪使法國這二十年來一直強調經濟的結構調整和現代化,從而導致了高失業率(20年來減少了三百萬以上的工作機會)。
政府開支緊縮以及強調減少能耗,發展競爭力強的工業、研究和職業培訓賦予法國以新的活力,使其能面對國際競爭的挑戰、歐洲一體化和下個年的來臨。
高度多樣化的經濟體制
法國經濟涵蓋了所有重要的經濟部門:農業(世界第三、歐洲第一大出口國),工業(世界第四、歐洲第二),漁業(歐洲捕撈量第四)。
法國出口貿易名列世界第五,有五家法國公司躋身世界百強。
農業
法國農業是一個現代機械化,高生產率的生產部門。法國的農業生產面積占歐盟總面積的近三分之一,農產品占歐盟產量的23%,其中一半是畜產品(肉、奶、乳酪),其餘的是穀物、糖和加工業。
工業
法國工業既包括大量正在重組和自動化的傳統工業部門(鋼鐵、冶金、機械、汽車和紡織工業),也包括一些新的發展中技術工業(食品加工、精密化學、航空航天工業和新型材料)。
法國工業生產在原材料和能源上主要依賴於進口,只有電力是個例外。25%的電力來自於本國的核電廠。
服務業
服務部門(對集體和個人消費者)正在國民經濟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主要的服務部門,如交通、電子通訊、郵政、電力和水在本領域都配備了先進技術(微型電話、高速列車和地鐵系統更是享有國際聲譽)。法國的旅遊業名列歐洲第一,對維持國際收支平衡有重大意義。事實上,法國在這個「無形出口工業」中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
法國如何看待自己
從大小、人口和國民生產總值上看法國都算不上是個「超級大國「。但法國依然佔有很重要的位置。由於高科技企業的蓬勃發展,她是世界重要經濟強國之一,在出口方面排名世界第四或第五位。她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擁有否決權,也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常任國之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位於巴黎。
從另一些角度來看法國也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拉丁國家之一(到2000年全世界六個人中就有一個是拉丁人後裔)。
-法語國家之一。法語人口在全球共有一億零五百萬。在美洲和非洲的某些地區,法語已經被使用了幾百年。
-歐洲國家之一。法國和中歐及東歐的許多國家有著良好的政治、貿易和文化交往。在1990—1991年蘇聯的政治變化後這些國家變得越來越強大。更重要的是,法國的未來與西歐聯盟的其他十五個成員國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由於歐洲理事會和歐洲議會(普選產生)的建立,法國人民積極地參與到歐洲政治生活之中去了。
附錄1:法國經濟數據
GDP:78Y,610億法郎
人均GDP:134,656法郎
出口值:18,860億法郎
工業企業:196,600家
農業/食品企業:72,000家
GDP增長率:2.3%(到1996年)
1996年總增長值:農業5.5%;工業和能源25.2%;服務業56.4%
現有就業人口:25,590,000
附錄2:法國的特點
盡管法國在地理上和種族上都是多樣化的,國家仍有強烈的凝聚力和濃厚的文化個性。法國人民對他們的歷史和文化個性有強烈認同感。
現代法國的基本理念是保衛人權和自由、民主、統一。這些理念已經得到了普遍的認同。
附錄3:法國的外國人
外國移民在過去四十年中對法國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繁榮作出很大貢獻。但由於現前的經濟危機,移民潮已被官方停止。現在法國有大約不到四百萬的外國人(自1995年來占人口總數的6.5%)。自1990年來外國人所佔比例大致未變。
參考資料:http://www.elitefrance.com/french%20culture/history/french%20culture%20history_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