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簡介
法蘭西國王路易十四(1638—1715),史稱路易大帝。他親政55年(1661—1715),是法國專制制度極盛時期,在他的統治下,法國一度統治歐洲,伏爾泰曾把這個時期稱為「路易十四的世紀」。
路易十四是法國歷史上著名的國王,他被稱為太陽國王。他登基時只有5歲,在盧浮宮做了72年的國王――法國歷史上最長的...
為什麼法國國王路易十四被人稱為舞蹈中的「太陽王」? 路易十四非常熱愛舞蹈藝術。他從少年起就每天接受舞蹈訓練,長達20年之久。他13歲起便在芭蕾舞劇《卡珊德拉假面舞會》中擔任角色,32歲時他連續在26部大型芭蕾舞劇中擔任主角。
路易十四的真名就叫路易,他被世人尊稱為路易十四,路易十四1643年即位,時年5歲,其母攝政,是法國君主專制統治的第六位君主,1661年首相馬扎然去世,23歲的路易十四開始了長達55年之久的親政,事物巨細均集權於自己手中,宣稱國王就是一切,高喊:」朕即國家」.於1715年去世 。
法國自查理大帝算起,立國一千二百多年,其君主制時代共歷六朝,即加洛林王朝,卡佩王朝,瓦盧瓦王朝,昂古萊姆王朝,波旁王朝,拿破崙王朝。法國歷代帝王中,名叫路易的最多,共有十八個國王名叫路易。
路易十四是波旁王朝的第三位國王。他也被稱為太陽王(Roi Soleil)。他在位72年,是世界上執政時間最長的君主之一,他執政下的法國國勢達到極盛。不過,在他晚年,由於連年打仗,過度揮霍,君主專制制度也開始盛極而衰了。
『貳』 被稱為太陽王的是哪位法國國王
被稱為太陽王的是路易十四。
路易十四(法語:Louis XIV;1638年9月5日-1715年9月1日),全名路易·迪厄多內·波旁(Louis-Dieudonne),自號太陽王(法語:le Roi Soleil),是波旁王朝的法國國王和納瓦拉國王。在位長達72年110天,是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之一,也是有確切記錄在世界歷史中在位最久的主權國家君主。
軼事典故
路易十四是個矮子,身高大約154cm,所以他對自己的身高十分不滿,覺得自己的地位和身高並不匹配,於是他叫做鞋工匠再給他做鞋的時候在腳跟處墊上厚跟,形成了現代意義上第一個高跟鞋。
但實際上,最開始高跟鞋的出現,是因為路易十四宮廷里的宮女經常在夜晚偷偷翻出宮牆參加舞會,為了禁錮這些不守規矩的女子,路易十四讓工匠設計一種可以讓宮女行動不便的鞋子。鞋匠於是將宮女的鞋跟加高,踩踏地板時會發出嘎吱聲,來引起人們警覺,制止宮女偷跑的行為。
沒想到幾個月之後,這些宮女便習慣了高跟鞋,並學會了如何穿著高跟鞋跳舞,也發現高跟鞋對拉伸腿型的好處。她們穿著這些鞋子繼續出逃,參加貴族們的舞會,最終使得高跟鞋在上流中風行。路易十四本人得知真相後,也開始穿起了高跟鞋,只是他的鞋底是象徵國王尊榮的紅色。這在凡爾賽宮內的畫作上,也可以清晰得見。
『叄』 法國歷代君王及國王
波旁王朝(1589-1848)
1. 亨利四世(1589-1610)
又一位偉大的國王,在繼位之初,為了獲得國內天主教民眾的支持,於1593年毅然再次宣布改宗,改信天主教。不久順利進入巴黎,得到了大多數法國人的支持。1596年,亨利四世擊敗天主教派領袖馬延公爵,摧毀了天主教聯盟,結束了內斗。1598年,將西班牙干涉軍逐出法國,同年頒布南特敕令,給予新教徒相當大的自主權,結束了宗教戰爭。1609年,亨利四世與英國、荷蘭、義大利結盟,准備再次與西班牙開戰,但一年後被刺身死。幼子路易繼位。
2. 路易十三(1610-1643)
初期由其母瑪利亞攝政,1614年親政。後與其母發生矛盾,放逐其母,引起了內戰,直到1620年母子二人方停戰和好。1621年,路易十三的親信律因病死,瑪利亞及其親信黎塞留掌握了大權。黎塞留勵精圖治,努力加強王權。1628年,攻陷了新教徒最後一個堡壘拉羅舍爾,自此法國新教徒不再擁有軍事力量。1630年,黎塞留挫敗了太後瑪利亞企圖推翻他的陰謀,迫使太後及反對派首領逃往國外。後黎塞留使法國加入歐洲的三十年戰爭,反對世仇哈布斯堡家族。但他沒能等到戰爭結束就於1642年病死,其任首相18年,發展工商業,打擊割據力量,貢獻很大。馬薩林繼黎塞留為首相,繼續推行黎塞18年,發展工商業,打擊割據力量,貢獻很大。馬薩林繼黎塞留為首相,繼續推行黎塞留的政策。1643年,路易十三繼黎塞留之後死去,幼子路易繼位。
3. 路易十四(1643-1715)
歐洲著名帝王,號「太陽王」,是法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王。繼位後因年幼,由其母安娜攝政。法國繼續參與三十年戰爭,並多有勝利。1648年,戰爭結束,法國獲得了阿爾薩斯、凡爾登等大片土地。同年,不滿首相馬薩林統治的巴黎法官發動了第一次投石黨運動,但不久即與王室妥協。1651年,發生了以大貴族為首的第二次投石黨運動,其領袖是三十年戰爭中的名將孔代親王。最終迫使安娜罷免馬薩林。但在後來的權力角逐中,孔代喪失了民心,被迫於年逃出巴黎,投靠西班牙,馬薩林東山再起。隨後,孔代率西班牙軍攻入法國,戰爭持續到1655年,最後法西議和,孔代得到赦免,返回法國。1661年,馬薩林死,路易十四親政,任命柯貝爾為財政大臣,推行重商政策。後法國與荷蘭、西班牙、帝國發生了多次戰爭,法軍屢戰屢勝,獲地甚多。1685年,路易十四撤銷南特敕令,迫使很多新教徒逃離法國。1686年,帝國、西班牙、荷蘭、瑞典等國組織大聯盟共同反法,戰爭持續了十一年之久,法軍雖佔有優勢,但在戰後簽訂的和約中獲益甚少。1700年,西班牙國王病死,遺命其外孫即路易十四之孫菲利浦繼位,引起了各國的極大不滿,戰事再起,英國加入反法聯盟,西班牙則支持法國。但由於缺乏良將,法西軍屢敗,西班牙在尼德蘭和義大利的領地喪失殆盡,法國在海外的殖民地很多也被英國奪走。1713年雙方達成和約,菲利浦成為西班牙國王,但承諾法西永不合並,自此波旁家族進入了西班牙王室。但西班牙在義大利的領地落入了哈布斯堡家族之手。1715年,路易十四病死,其孫路易繼位。
4. 路易十五(1715-1774)
初期由其叔奧爾良公爵攝政。1717年,為解決財政困難,任用蘇格蘭冒險家約翰建立銀行、公司多家,約翰的金融業曾輝煌一時,但終於三年後失敗,使很多中小市民傾家當產。1726年路易十五親政,先後參加了波蘭王位繼承戰爭、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七年戰爭,但均遭失敗,造成國庫空虛,民不聊生,法國在海外的殖民地也全部為英國奪走。1768年,從熱那亞購入科西嘉島。1774年死後由其孫路易繼位,此時的法國已是危機四伏。
5. 路易十六(1774-1793)
繼位時法國財政問題十分嚴重,所以立刻著手解決,但連續撤換了多位財政大臣,都無法解決問題。又於1778年加入美國獨立戰爭,耗費了大量經費。1789年,被迫召開三級會議,以尋求解決財政問題的辦法。 但資產階級提出的條件無法為國王接受,路易十六試圖逮捕其首領人物,但遭到失敗。巴黎人民隨即發動起義,建立了共和國。1791年,路易十六試圖逃出法國,但遭到失敗。1792年,巴黎人民再次起義,攻下杜伊勒里宮,國王被囚禁。1793年,路易十六被推上斷頭台。其正在獄中太子路易被流亡的保皇黨人擁立為國王。
6. 路易十七(1793-1793)
並沒有繼位就死在了監獄里。路易十六逃亡在外的弟弟普羅旺斯伯爵路易遂成為王位繼承人。
7. 路易十八(1814-1824)
被反法聯盟擁立復辟,1823年派兵入侵西班牙,幫助同是波旁家族的西班牙國王復位。1824年病死,其弟查理繼位。
8. 查理十世(1824-1830)
極端反動,1825年頒布賠償法,要求賠償法國貴族在大革命時期的損失,引起全國上下極大不滿。1827年又解散國民自衛軍。1830年頒布敕令五條,妄圖進一步加強專制,巴黎人民隨之發動起義,查理十世下台。其侄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利浦繼任為攝政王。
9. 路易·菲利浦(1830-1848)
比較傾向資產階級,也有一定能力。1832年佔領了安特衛普,1845年,在非洲又侵佔了多處殖民地。1847年,全歐爆發了經濟危機,法國國內也矛盾激化。1848年,巴黎人民推翻了七月王朝,路易·菲利浦逃亡國外。波旁王朝徹底滅亡,共計259年。
波旁王朝在法國的統治結束了,但西班牙的王室仍然屬於波旁家族,並一直延續至今,這恐怕是當初路易十四沒有想到的。
『肆』 法國歷代皇帝
波旁王朝(1589-1848)
1. 亨利四世(1589-1610)
又一位偉大的國王,在繼位之初,為了獲得國內天主教民眾的支持,於1593年毅然再次宣布改宗,改信天主教。不久順利進入巴黎,得到了大多數法國人的支持。1596年,亨利四世擊敗天主教派領袖馬延公爵,摧毀了天主教聯盟,結束了內斗。1598年,將西班牙干涉軍逐出法國,同年頒布南特敕令,給予新教徒相當大的自主權,結束了宗教戰爭。1609年,亨利四世與英國、荷蘭、義大利結盟,准備再次與西班牙開戰,但一年後被刺身死。幼子路易繼位。
2. 路易十三(1610-1643)
初期由其母瑪利亞攝政,1614年親政。後與其母發生矛盾,放逐其母,引起了內戰,直到1620年母子二人方停戰和好。1621年,路易十三的親信律因病死,瑪利亞及其親信黎塞留掌握了大權。黎塞留勵精圖治,努力加強王權。1628年,攻陷了新教徒最後一個堡壘拉羅舍爾,自此法國新教徒不再擁有軍事力量。1630年,黎塞留挫敗了太後瑪利亞企圖推翻他的陰謀,迫使太後及反對派首領逃往國外。後黎塞留使法國加入歐洲的三十年戰爭,反對世仇哈布斯堡家族。但他沒能等到戰爭結束就於1642年病死,其任首相18年,發展工商業,打擊割據力量,貢獻很大。馬薩林繼黎塞留為首相,繼續推行黎塞18年,發展工商業,打擊割據力量,貢獻很大。馬薩林繼黎塞留為首相,繼續推行黎塞留的政策。1643年,路易十三繼黎塞留之後死去,幼子路易繼位。
3. 路易十四(1643-1715)
歐洲著名帝王,號「太陽王」,是法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王。繼位後因年幼,由其母安娜攝政。法國繼續參與三十年戰爭,並多有勝利。1648年,戰爭結束,法國獲得了阿爾薩斯、凡爾登等大片土地。同年,不滿首相馬薩林統治的巴黎法官發動了第一次投石黨運動,但不久即與王室妥協。1651年,發生了以大貴族為首的第二次投石黨運動,其領袖是三十年戰爭中的名將孔代親王。最終迫使安娜罷免馬薩林。但在後來的權力角逐中,孔代喪失了民心,被迫於年逃出巴黎,投靠西班牙,馬薩林東山再起。隨後,孔代率西班牙軍攻入法國,戰爭持續到1655年,最後法西議和,孔代得到赦免,返回法國。1661年,馬薩林死,路易十四親政,任命柯貝爾為財政大臣,推行重商政策。後法國與荷蘭、西班牙、帝國發生了多次戰爭,法軍屢戰屢勝,獲地甚多。1685年,路易十四撤銷南特敕令,迫使很多新教徒逃離法國。1686年,帝國、西班牙、荷蘭、瑞典等國組織大聯盟共同反法,戰爭持續了十一年之久,法軍雖佔有優勢,但在戰後簽訂的和約中獲益甚少。1700年,西班牙國王病死,遺命其外孫即路易十四之孫菲利浦繼位,引起了各國的極大不滿,戰事再起,英國加入反法聯盟,西班牙則支持法國。但由於缺乏良將,法西軍屢敗,西班牙在尼德蘭和義大利的領地喪失殆盡,法國在海外的殖民地很多也被英國奪走。1713年雙方達成和約,菲利浦成為西班牙國王,但承諾法西永不合並,自此波旁家族進入了西班牙王室。但西班牙在義大利的領地落入了哈布斯堡家族之手。1715年,路易十四病死,其孫路易繼位。
4. 路易十五(1715-1774)
初期由其叔奧爾良公爵攝政。1717年,為解決財政困難,任用蘇格蘭冒險家約翰建立銀行、公司多家,約翰的金融業曾輝煌一時,但終於三年後失敗,使很多中小市民傾家當產。1726年路易十五親政,先後參加了波蘭王位繼承戰爭、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七年戰爭,但均遭失敗,造成國庫空虛,民不聊生,法國在海外的殖民地也全部為英國奪走。1768年,從熱那亞購入科西嘉島。1774年死後由其孫路易繼位,此時的法國已是危機四伏。
5. 路易十六(1774-1793)
繼位時法國財政問題十分嚴重,所以立刻著手解決,但連續撤換了多位財政大臣,都無法解決問題。又於1778年加入美國獨立戰爭,耗費了大量經費。1789年,被迫召開三級會議,以尋求解決財政問題的辦法。 但資產階級提出的條件無法為國王接受,路易十六試圖逮捕其首領人物,但遭到失敗。巴黎人民隨即發動起義,建立了共和國。1791年,路易十六試圖逃出法國,但遭到失敗。1792年,巴黎人民再次起義,攻下杜伊勒里宮,國王被囚禁。1793年,路易十六被推上斷頭台。其正在獄中太子路易被流亡的保皇黨人擁立為國王。
6. 路易十七(1793-1793)
並沒有繼位就死在了監獄里。路易十六逃亡在外的弟弟普羅旺斯伯爵路易遂成為王位繼承人。
7. 路易十八(1814-1824)
被反法聯盟擁立復辟,1823年派兵入侵西班牙,幫助同是波旁家族的西班牙國王復位。1824年病死,其弟查理繼位。
8. 查理十世(1824-1830)
極端反動,1825年頒布賠償法,要求賠償法國貴族在大革命時期的損失,引起全國上下極大不滿。1827年又解散國民自衛軍。1830年頒布敕令五條,妄圖進一步加強專制,巴黎人民隨之發動起義,查理十世下台。其侄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利浦繼任為攝政王。
9. 路易·菲利浦(1830-1848)
比較傾向資產階級,也有一定能力。1832年佔領了安特衛普,1845年,在非洲又侵佔了多處殖民地。1847年,全歐爆發了經濟危機,法國國內也矛盾激化。1848年,巴黎人民推翻了七月王朝,路易·菲利浦逃亡國外。波旁王朝徹底滅亡,共計259年。
波旁王朝在法國的統治結束了,但西班牙的王室仍然屬於波旁家族,並一直延續至今,這恐怕是當初路易十四沒有想到的。
『伍』 太陽王是哪位法國國王
太陽王(路易十四綽號)一般指路易十四(法國波旁王朝國王)。路易十四(法語:Louis XIV;1638年9月5日-1715年9月1日),全名路易·迪厄多內·波旁(Louis-Dieudonne),自號太陽王(法語:le Roi Soleil),是波旁王朝的法國國王和納瓦拉國王。在位長達72年110天,是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之一,也是有確切記錄在世界歷史中在位最久的主權國家君主。
加強皇權
路易十四執政的五十四年中(1661年-1715年),把國王的權力發展到了頂峰。在政治上他崇尚王權至上,「朕即國家」,路易十四把所有的權力都集中在自己手中。
並且用「君權神授」來為王權至上製造理論依據。絕對王權統治,其典型如君權神授,是一種政治策略,是唯一能夠將法國從破壞性的地方割據、高官腐敗以及君主無能三大難題當中拯救出來。
路易十四對貴族實行高壓政策,取消巴黎高等法院對國王敕令的指摘權,拒絕召開王國三級會議。
『陸』 法國的國王是誰
法國目前已是民主制的共和國,早已沒有君主制度了,所以沒有國王,只有總統。
法國歷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帝是路易十四——72年!他同時也是在位時間最長的世界紀錄保持者。(第二名是康熙,第三名是乾隆。)
最為現代人所知的當然是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拿破崙了,這個曾把歐洲踩在腳下的小個子巨人。
『柒』 最有名的法國皇帝是誰呢
路易十四
(1638年9月5日—1715年9月1日):自號太陽王(法語:le Roi Soleil,英語:the Sun King),是法國波旁王朝著名的國王,納瓦拉國王,巴塞羅那伯爵,1643年5月14日— 1715年9月1日在位。是法王路易十三的長子,出生於法國聖日耳曼昂萊,王弟奧爾良公爵菲利普則於1640年出生。他的母親奧地利的安娜攝政,直到1661年紅衣主教馬扎然死後他才真正開始親政。他的執政期是歐洲君主專制的典型和榜樣。
拿破崙·波拿巴
(1769年-1821年):法國政治家和軍事家,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1808年-1814年)。生於科西嘉島阿雅克修城。畢業於巴黎軍事學院,曾任炮兵少尉、少校。1793年在土倫戰役中立下戰功,被破格提為准將。督政府時期率軍進攻義大利(1796年)和埃及(1798年)。1799年11月發動政變,成立執政府。1804年稱帝。1812年對俄戰爭潰敗,帝國瓦解。1815年在滑鐵盧戰敗。被流放到大西洋中聖赫勒拿島。
『捌』 關於法國的歷代皇帝
法國稱皇帝只有波拿巴(即拿破崙),後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的總統拿破崙三世稱皇帝。
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原名拿破崙·布宛納,人稱奇跡創造者。拿破崙·波拿巴法國近代資產階級軍事家、政治家、數學家。法蘭西共和國第一執政(1799-1804),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1804-1814)(1815),義大利國王,萊茵聯邦保護人,瑞士聯邦仲裁者。
波旁王朝(Bourbon,House of 1589~1792,1814~1830) 波旁(bang 四聲,去聲,通「傍」)王朝 (法語:Maison de Bourbon)是一個在歐洲歷史上曾斷斷續續地統治納瓦拉(1555-1848)、法國(1589-1848)、西班牙(1700至今)、那不勒斯與西西里(1734-1816)、盧森堡(1964年至今)等國和義大利若干公國的跨國王朝。由於其父系祖先為卡佩王室成員,因此亦被某些人稱為卡佩王朝波旁分支。 值得一提的是,波旁王室的近代成員都以保守著稱,因此在美式英語中,波旁一詞成為對極端保守主義者的稱呼。
國是法國大革命期間建立的法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1792年9月22日,新選出的議會即國民公會開幕。國民公會通過廢除君主制的議案,宣布成立法蘭西共和國--歷史上稱為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經代表工商業資產階級利益的吉倫特派掌權和雅各賓派的專政。熱月政變後,又相繼有熱月黨人、督政府和執政府時期。1804年5月為拿破崙建立的「法蘭西第一帝國」所代替。
法蘭西第一帝國疆土
法蘭西第一帝國(1804~1814) First Empire of France 法國拿破崙一世統治時期的資產階級軍事專制國家。1804年5月18日,《共和十二年憲法》頒布,宣布法國為法蘭西帝國,拿破崙為帝國皇帝,稱拿破崙一世。這就是歷史上的法蘭西第一帝國。
法國大革命期間不健全的政府制度,造就了拿破崙這個法蘭西人民的皇帝。但法國和拿破崙的霸業並不能維持很久。1814年,拿破崙倒台,在反法聯軍和法國國內拿破崙軍中的新貴的奉迎下,流亡英國的普羅旺斯伯爵返國即位為法王路易十八。在軍隊和資產階級的壓力下,路易十八被迫接受一部傾向自由主義的憲法。 但好景不長,拿破崙於1815年3月殺回巴黎,重建帝國,立百日王朝,路易十八落荒而逃。在滑鐵盧戰役過後,路易十八得以復位。而他和他的弟弟查理十世一直致力維護保王黨在國會的勢力。而一些在法國大革命期間的政策,亦因被認為傾向於自由主義而被兩人廢除。這些舉動令波旁王朝漸失民心,最終導致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的爆發。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簡稱第二共和,是1848年11月4日到1852年12月2日間統治法國的共和政體。1848年法國二月革命爆發。二月革命成功後,七月王朝崩潰,資產階級取得政權,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共和國,後被法蘭西第二帝國取代。在歷史上,第二共和是存在時間最短的政體。它是最後一個經暴力革命建立的政權,期間男性公民的普選權首次得到確認,奴隸制度也被正式完全廢除。
法蘭西第二帝國於1852年12月2日建立,1870年9月4日廢除。1866年面積擴展到550,986 km²。1860年代,普魯士的崛起令法國深感不安,最後兩國因1870年的7月危機釀成戰爭,國民議會被人入侵,共和派代表萊昂•甘必大在巴黎大會堂宣布帝國滅亡,成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皇後歐仁尼逃離杜伊勒里宮,到達英國,正式結束了被廢除的帝國。國號法蘭西帝國。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總統路易·拿破崙·波拿巴於1851年12月2日發動政變。翌年1月14日頒布憲法,加強總統權力,削弱議會的立法權。1852年11月 7日,元老院頒布法令建議恢復帝制。隨即舉行公民投票,絕大多數表示贊成。12月2日宣布恢復帝國,波拿巴為法蘭西人皇帝,稱拿破崙三世。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法語:La Troisième République)是在1870年至1940年統治法國的共和政府。共和國採用議會民主模式並在1870年9月4日成立.共和國在第二帝國因普法戰爭的失敗而倒台、巴黎公社被成功鎮壓後而建立。一直到1940年時,因為納粹德國入侵法國而垮台。第三共和雖然從未被認為能長期執政,但意外地她正是法國第一個長久而穩定的共和國,並贏得法國人對共和政體的支持。
『玖』 太陽王是哪位法國國王
太陽王是路易十四,全名路易·迪厄多內·波旁,自號太陽王,是波旁王朝的法國國王和納瓦拉國王。在位長達72年3月18天,是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之一,也是有確切記錄在歐洲歷史中在位最久的獨立主權君主。
路易十四登基之初,由他的母親奧地利的安娜攝政,直到1661年法國宰相紅衣主教馬扎然死後他才真正開始親政。在他執政期間,法國發動了三次重大的戰爭:遺產戰爭、法荷戰爭和大同盟戰爭,和兩次小規模的沖突,使他在1680年開始成為西歐霸主;後兩場大戰對上荷-英-奧的三強聯盟,大同盟戰爭因雙方厭戰而和解,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最後由法國王孫繼承王位,但戰爭負擔使他親手締造的偉大形象和超高民氣在晚年喪失殆盡。
『拾』 法國國王的歷屆國王
查理曼,法蘭克王國 查理一世(查理曼大帝) 768-814 (領土包擴法國 德國和義大利北部中)
法蘭克王國 路易一世 840-843
西法蘭克王國 查理二世(禿頭查理)843-877(法國的雛形,國王出生在德國法蘭克福)
路易二世(口吃者)877-879
路易三世 879-882
卡洛曼 879-884
神聖羅馬帝國 查理三世(胖子查理) 884-887
羅貝爾(卡佩)王朝 倭德 888-898
加洛林王朝 查理三世(糊塗王) 893或898-923
羅貝爾(卡佩)王朝 羅貝爾一世 922-923
魯道夫 923~936
加洛林王朝路易四世(海外歸來者) 936~954
洛泰爾 954~986
路易五世 986~987 於格一世(卡佩) 987~996
羅貝爾二世 996~1031
亨利一世 1031~1060
腓力一世 1060~1068
路易六世 1068~1137
路易七世 1137~1180
腓力二世 1180~1223
路易八世 1223~1226
路易九世(聖路易) 1226~1270
腓力三世 1270~1285
腓力四世 1285~1314
路易十世 1314~1316
約翰一世 1316
腓力五世 1316~1322
查理四世 1322~1328 腓力六世 1328~1350 (開始百年戰爭)
約翰二世 1350~1364 (被英國黑太子俘虜)
查理五世 1364~1380
查理六世 1380~1422
查理七世 1422~1461
路易十一世1461~1483
查理八世 1483~1498
瓦盧瓦王朝奧爾良旁支
路易十二世 1498~1515
昂古萊姆旁支 弗朗西斯一世 1515~1547 (被哈布斯堡的查理五世俘虜,後釋放)
亨利二世 1547~1559
弗朗西斯二世 1559~1560
查理九世 1560~1574
亨利三世 1574~1589 亨利四世 1589`1610
路易十三世 1610~1643
路易十四世 1643-1715
路易十五世 1715~1774
路易十六世 1754~1792
路易(十七世) 1793~1795 第一共和 國民公會 1792-1795
五人執政團時期 1795-1799
執政官政府 1799-1804
第一帝國(皇帝) 拿破崙一世 1804-1814,1815(困死在聖赫勒拿島)
拿破崙(二世) 1815 路易十八世 1814~1824
查理十世 1824~1830
奧爾良王朝 路易-腓力 1830~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