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隻獅子在巴黎怎麼樣
第一站 Paris-Gare de Lyon 巴黎里昂車站(法語:Paris-Gare de Lyon)是法國國鐵(SNCF)在巴黎的七大列車始發站之一,位於巴黎市區東偏南的十二區。包含了多種鐵路運輸服務和城市軌道交通服務,如巴黎地鐵,區域快鐵(RER),遠郊鐵路(Transilien),省際列車(TER),TGV等。里昂車站是巴黎通往法國東南各城市的鐵路網起點,比如馬賽、里昂等城市,同時也是開通法國首條TGV線路的車站。就旅客人數而言(每年約有8300萬人次),眼下里昂車站是巴黎第三繁忙的鐵路車站[1]。 里昂車站於1849年8月12日建成,當時只是叫做「里昂月台」(L'embarcadère de Lyon),並且只有一座木製站屋。1855年,第二代站屋落成,這時才定名為里昂車站,並且作為巴黎-里昂-地中海鐵路公司(Compagnie des chemins de fer de Paris à Lyon et à la Méditerranée)鐵路網的起點。當時,為了防止附近塞納河洪水泛濫的威脅,車站的地基比周邊高處6~8米。當時車站長220米,寬42米,只有5條路軌,路軌上方是一個大門廊。1871年巴黎公社時期,車站局部被火焚毀,後來依照原樣進行了修復。 1900年為迎接巴黎世博會,里昂車站又進行了一次重建,工程由圖盧茲工程師馬里尤斯61圖杜瓦爾(Marius Toudoire)負責,新車站的軌道新增到13條,並且車站門面上建成了一個64米高的鍾塔,同時車站也建成了地下通道通往新落成的巴黎地鐵。 此後,直到1970年代,里昂車站一直都沒有什麼大變化。1970年代中葉修建RER時,車站門面朝向貝西路(rue de Bercy)和貝西大廳被拆毀,並且深挖了兩層地下月台,供RER A線和東南路網遠郊車(後來整合入RER D線)使用。1981年,地面月台新增了5條軌道供新開通的TGV使用,並且安裝了必要的設備。1984年12月28日,里昂車站成為法國歷史文物之一。1988年6月27日,地下遠郊車月台發生一起慘重的列車相撞事故,造成56人死亡,57人受傷。1998年,最新的地鐵14號線開通,方便乘客來往於巴黎兩大火車站——里昂車站和聖拉扎爾車站(Gare de Paris-Saint-Lazare)之間。 里昂車站一層大廳內坐落著一間餐廳——藍色列車餐廳(Le Train Bleu),該餐廳於1972年9月28日成為法國歷史文物之一。不少電影都曾在那裡取景。 第二站 Café de Flore 王爾德對紀德說:「你去告訴老闆,別再收我們的錢了。我會讓這家咖啡館名聲大震。」老闆自然沒理他們。王爾德去世,花神咖啡館果真成了巴黎見報率最高的一家,因為他在死前出版的回憶錄結尾,特意註明是在花神咖啡館寫的。 咖啡館創立於1887年,法國第三共和時期,以古羅馬女神Flore為名,店內自然也是處處花團錦簇、綠意盎然。由舒適的長椅,鏡牆、桃花心木護壁組成溫馨柔和的畫面。這里是沙特與西蒙波娃經常聯袂出現的咖啡館,當然也深受其它藝文界人士的喜愛。二樓為英國式裝飾,簡朴且幽靜,是獨思的好地方。 打從20世紀初,「花神」就與現代文學難舍難分,它曾經是文化人交換政見與消息的地方,也是薩特、加繆醞釀出「存在主義」的啟蒙地,薩特與波伏瓦,經常聯袂在此與友人會面,一起高唱存在主義,因此也深受其他藝文界人士的喜愛。記得《盛年》寫道:「Cafe de Flore有著在別處找不到的特點——它的專有的意識形態。這一小批每天必至的常客既非放盪不羈者,也非完全的資產階級分子,而主要是電影戲劇界的人。他們靠不確定的收入,現掙現吃;或者靠未來的發跡生活。」超現實主義( Surrealism ) 於1917 年在此誕生,創始人Andre Breton 常駐足於此、 法國詩人Apollinaire 則在館中的一張圓桌上為」 超現實」 訂名。而《情人》的作者杜拉斯,對「花神」也是情有獨鍾。「花神」也是徐志摩筆下的題材,他的散文寫到與巴黎人一起**在咖啡館里,沉溺在濃濃的咖啡香中,文採的靈感更豐富。 招牌咖啡(Cafe Express Flore)有撲鼻的杏仁果香,並附上一杯冰水。唯一缺點就是,因為該店名聲大噪,使得咖啡索價不菲,平均一杯咖啡約要4歐元。 地址: 172 Boulevard St. Germain 相關電影 相關音樂 相關書 相關網址 第三站 Ch09telet 夏特雷車站(Ch09telet)是巴黎地鐵1、4、7、11和14號線的換乘站,位於巴黎第一區和巴黎第四區的交界處。是巴黎最繁忙的地下鐵路車站之一。 夏特雷車站分為南北兩部分。在南部,7號線月台位於約瑟夫河邊街地底,11號線位於維多利亞街地底。在北部,1號線位於里沃利路地底,4號線位於大堂路地底,14號線在里沃利路和大堂路之間地底,呈對角線狀。兩部分通過一個長的滾梯通道相連,並且還與區域快鐵大站夏特雷-大堂站通過另一個滾梯通道相通。從最南邊的7號線月台到北邊的夏特雷-大堂站月台要走大約750米的路程。 除11號線設置了一島一側混合式月台之外,經過該車站的每條地鐵線均有兩個側式月台,但僅有14號線月台安裝月台閘門。 [編輯]年表 1900年8月6日,夏特雷車站隨地鐵1號線開通而啟用。 1908年4月21日,4號線月台啟用。 1926年4月16日,7號線月台啟用。 1934年4月15日,連接1, 4, 7號線月台的滾梯通道啟用。 1935年4月28日,11號線月台啟用。 1977年12月9日,連接夏特雷-大堂站的通道隨著區域快鐵的通車而啟用。 1998年10月15日,14號線月台啟用。 第四站 Le pont des Arts 藝術橋(Passerelle des Arts)是巴黎塞納河上的一座人行橋,連接法蘭西學會和盧浮宮中央廣場(cour carrée)(第一帝國時稱為「藝術宮」)。 1802到1804年,在今天藝術橋的位置上修建了一座9拱金屬人行橋,這是巴黎第一座金屬橋梁,這一創新是由於拿破崙一世仿效了英格蘭的設計。工程師路易-亞歷山大 de Cessart和雅克狄龍構想,在兩岸設計了花園,設有花草樹木和長凳。 1976年,橋梁與道路督察報告該橋存在問題,指出兩次世界大戰的空襲以及船隻的碰撞對該橋造成了破壞。1977年該橋封閉,1979年,遭受駁船撞擊,坍塌了60米。 現有的橋梁修建於1981-1984年,採用Louis Arretche的計劃,他決定將拱的數目從9個減少到7個,保留了舊橋的外觀,但是對結構進行改造。1984年6月27日,巴黎市長希拉克為改建的橋梁揭幕。 該橋有時充當藝術展覽的地點,今天是畫家和攝影師的露天工作室,在夏天也往往是野餐的地點。 相關電影: 第五站 Centre Georges Pompidou 蓬皮杜中心(Centre Georges Pompidou)全名為蓬皮杜國家藝術和文化中心(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 Georges-Pompidou),是一棟座落於法國首都巴黎第四區的復合建築,位於蒙特吉爾街(rue Montorgueil)、瑪萊區及雷阿爾區(Les Halles)附近,蓬皮杜中心也是一棟高科技建築。 蓬皮杜中心內部包括公共資訊圖書館(Bibliothèque Publique d'Information)、法國國立現代藝術美術館(Musée National d'Art Moderne)與聲學、音樂研究和協作學院(Institut de Recherche et Coordination Acoustique/Musique)。 建造緣由 在1969年時,法國總統喬治·蓬皮杜(Georges Pompidou)為了紀念帶領法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擊退希特勒的戴高樂總統,於是倡議興建一座現代藝術博物館。經過國際競圖,最後從600多個參與競圖的團隊選出一個做為興建的建築造形風格。但是因為喬治·蓬皮杜於1974年因癌症逝世,所以建築於1977年1月31日完工啟用後(當時總統為瓦勒里·季斯卡·德斯坦)就命名為蓬皮杜中心來紀念他。蓬皮杜中心自從1977年開幕以來已經有超過1億5,000萬人次參觀。 建築特色 蓬皮杜中心是由義大利建築師設計倫佐皮亞諾、英國建築師夫婦理查·羅傑斯及蘇·羅傑斯(Su Rogers)、弗蘭奇尼(Gianfranco Franchini)、英國結構工程師埃德蒙·哈波爾德 (Edmund Happold)及愛爾蘭結構工程師彼得·萊斯(Peter Rice)。為了選出蓬皮杜中心的設計,當時舉辦建築設計比賽,並將結果公布於1971年。蓬皮杜中心完工後,引起法國社會大眾諸多爭議,由於它與巴黎的傳統風格建築完全相反,造成許多巴黎市民無法接受,但也有藝文人士大力支持,有人則稱它是「市中心的煉油廠」。 理查·羅傑斯後來贏得2007年的普利策獎,當時《紐約時報》在報道中指出,設計蓬皮杜中心「將建築世界變成上下顛倒」、「羅傑斯先生在1977年完成了高科技且反傳統風格的蓬皮杜中心而贏得了聲譽,尤其是蓬皮杜中心骨架外露並擁有鮮艷的管線機械繫統」。 所有功能結構要素的建設最初是都採用不同顏色來區別:綠色的管道是水管、藍色管道則控制空調,電子線路則封裝在黃色管線中,而自動扶梯及維護安全的設施(例如滅火器)則採用紅色。然而最近的調查顯示部分顏色的編碼已經被移除,許多結構只是簡單的漆成白色。 相關網站: http://www.cnac-gp.fr/ http://www.centrepompidou.fr/home30ans/index.html 相關視頻: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dW0v1Ifl-qg/ 第六站 Musée Louvre 盧浮宮(法語:Musée Louvre)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邊,原是法國的王宮,現在是盧浮宮博物館,擁有的藝術收藏達3.5萬件,包括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及古代東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臘羅馬等7個門類。 盧浮宮始建於12世紀末,由法王腓力二世(「奧古斯都」)下令修建,最初是用作防禦的城堡,邊長約90米,四周有城壕,其面積大致相當於今盧浮宮最東端院落的四分之一。當時的盧浮宮堡並不是法國國王的居所,而是被用來存放王室財寶和武器。 14世紀,法王查理五世覺得盧浮宮堡比位於塞納河當中的城島(西岱島)的王宮更適合居住,於是搬遷至此。在他之後的法國國王再度搬出盧浮宮,直至1546年,弗朗索瓦一世才成為居住在盧浮宮的第二位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命令建築師皮埃爾·勒柯(Pierre Lescot)按照文藝復興風格對其加以改建,於1546年至1559年修建了今日盧浮宮建築群最東端的卡利庭院(Cour Carree)。擴建工程一直持續到亨利二世登基。亨利二世去世後,王太後卡特琳·德·美第奇集中力量修建杜伊勒里宮及杜伊勒里花園,對盧浮宮的擴建工作再度停止。 波旁王朝開始後,亨利四世和路易十三修建了連接盧浮宮與杜伊勒里宮的大長廊,又稱「花廊」(Pavillion de Flore)。路易十四時期曾令建築師比洛(Claude Prrrault)和勒沃(Louis le Vau)對盧浮宮的東立面按照法國文藝復興風格(法國古典主義風格)加以改建,改建工作從1624年持續到1654年。 1682年法國宮廷移往凡爾賽宮後,盧浮宮的擴建再度終止。路易十四曾計劃放棄盧浮宮,並將其拆除,但後來改變了主意,讓法蘭西學院、紋章院、繪畫和雕塑學院、以及科學院搬入盧浮宮的空房,此外還有一些學者和藝術家被國王邀請住在盧浮宮的一層和大長廊的二樓。1750年法王路易十五正式提出了拆除盧浮宮的計劃。但由於宮廷開支過大,缺乏足夠的金錢來僱傭拆除盧浮宮所需的工人,該宮殿得以倖存。 1789年10月6日,巴黎的民婦集群前往凡爾賽宮,將法王路易十六挾至巴黎城內,安置於杜伊勒里宮,該時期對盧浮宮進行了簡單的清理打掃工作。法國大革命期間,盧浮宮被改為博物館對公眾開放。拿破崙即位後,開始了對盧浮宮的大規模擴建,建造了面向里沃利林蔭路的北翼建築,並在圍合起來的巨大廣場中修建了卡魯索凱旋門,作為杜伊勒里宮的正門。拿破崙三世時期修建了黎塞留庭院和德農庭院,完成了盧浮宮建築群。 1871年5月,巴黎公社面臨失敗時,曾在杜伊勒里宮和盧浮宮內舉火,試圖將其燒毀(當時公社決定燒毀的還有巴黎市政廳、王宮(Palais Royal)等標志性建築)。杜伊勒里宮被完全焚毀,盧浮宮的花廊和馬爾贊長廊被部分焚毀,但主體建築倖免。第三共和國時期拆除了杜伊勒里宮廢墟,形成了盧浮宮今日的格局。 博物館 法國國王對藝術品的收集始於弗朗索瓦一世時期,弗朗索瓦一世曾從義大利購買了包括油畫蒙娜麗莎在內的大量藝術品。至路易十四時期,法國王室已經收集了約2000幅油畫、150多座雕刻、700多張素描、以及其他大量美術作品。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時期繼續從義大利、佛蘭德斯和西班牙購入藝術作品。法國大革命期間的1793年8月10日,共和政府決定將收歸國有的王室收藏集中於盧浮宮,並將其作為博物館向公眾開放,命名為「中央藝術博物館」。11月8日,博物館正式開放,展出了587件藝術品。此後共和政府又用從教堂、貴族和地方政府等處沒收來的藝術品源源不斷地補充博物館收藏。 拿破崙在征服歐洲各國的同時,將被征服國家的藝術品大量運往法國,送至盧浮宮(此時已改名為「拿破崙博物館」)展出,還增加了古羅馬和古埃及藝術品展廳。但隨著1815年拿破崙的第二次退位和終生放逐,盧浮宮藏品中約有5000多件藝術品被歸還給原來所屬國。 此後的100多年裡,盧浮宮的收藏范圍不斷擴大,加入了東方(遠東)、亞述、古埃及等時代的藏品。隨著藏品數量的增多,展覽空間越來越小。1981年,法國政府決定將盧浮宮建築群的全部建築劃撥博物館,並對盧浮宮實施了大規模的整修。由美籍設計師貝聿銘設計的位於盧浮宮中央廣場「拿破崙庭院」上的透明金字塔建築。整修後的盧浮宮於1989年重新開放。其展覽區域劃分為: 黎塞留庭院(Richelieu Wing):遠東、近東、伊斯蘭文物;雕塑;14世紀至17世紀的法國油畫;德國、尼德蘭和佛蘭德斯油畫;其他繪畫和形象藝術 蘇利庭院(Sully Wing):古埃及文物;近東文物;古希臘、伊特魯里亞、古羅馬文物及雕塑 德農庭院(Denon Wing):古希臘、伊特魯里亞、古羅馬雕塑;17世紀至19世紀的法國油畫;義大利及西班牙油畫 著名藏品 有翼聖牛,古波斯浮雕 米洛的維納斯,古希臘雕塑 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古希臘雕塑 垂死的奴隸,古希臘雕塑 蒙娜麗莎,達芬奇 聖母、聖子與聖約翰,拉斐爾 黛安娜出浴圖,布歇 自由引導人民,德拉克洛瓦 編花帶的姑娘,弗美爾 美杜莎之筏,格里柯 掠奪薩賓人婦女,普瓦松 大宮女,安格爾 瑪格麗特公主像,委拉克魯茲 漢謨拉比法典,古巴比倫 現代中國 金字塔 盧浮宮擴建工程,是1989年法國大革命200周年紀念巴黎十大工程之一,也是唯一一個不是經過投標競賽而由法國總統密特朗親自委託的工程。此工程由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設計,玻璃金字塔成為盧浮宮的入口處。 分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斥資10億歐元,買下「盧浮宮」這個招牌30年的使用權,還包括法國博物館運作知識,阿布達比盧浮宮預計2012年開館。 相關網站: http://www.louvre.fr/llv/commun/home.jsp第七站 Basilique Sacré Coeur 聖心堂(法語:Basilique Sacré-C04ur),標准譯名為聖心聖殿,是法國巴黎的天主教宗座聖殿,供奉著耶穌的聖心,位於巴黎北部的高地蒙馬特上,為巴黎著名的地標之一,於1914年建造完成。 建造緣由 最早出現建造一座供奉聖心教堂的想法是在法國大革命不久後,從偏激的天主教徒與保皇主義者之間出現的,在普法戰爭之後與接踵而來的激進的巴黎公社(1870年-1871年)間廣泛的傳播開來,大約有58,000名巴黎公社社員在戰爭中失去他們的生命。國民議會在1873年7月24日對巴黎樞機主教的請求作出了反應,他們投票決定建造聖心堂,而且定義它為「對巴黎公社社員所犯下的罪行的補償」。 蒙馬特是巴黎公社第一次暴動的地點,也有許多公社的中堅份子永遠被埋葬在原先是石膏坑道的地下迴廊里,這里是他們最後撤退的地點,但是因為凡爾賽軍在入口引爆炸葯而全數喪生。巴黎公社處死了巴黎的樞機主教喬治·達爾博伊,而他也成了復興教堂的烈士。 喬治·達爾博伊的後繼者吉伯(Joseph-Hippolyte Guibert)曾經在1872年10月爬上蒙馬特高地上,而且隨著雲層散開,他紀錄下一個遠景:「就在這里!烈士們就在這里!這里由聖心所支配著,所以才會如此的吸引人。」隨著法國總理阿道夫·梯也爾於1873年5月24日辭職,Poitiers教區的天主教徒弗朗索瓦·皮(Fran04ois Pie)借著第三共和的政府道德規范來傳達對法國宗教復興的渴望──「建造聖心堂的時刻到來了」,「在宗教與國家復興計劃上,主要的特質是君主體制的重整與守護羅馬的虔誠文化架構,而最後的核心就是聖心堂」。 就在5月24日梯也爾辭職之後,國民議會在7月24日裁決建造聖心堂,這次投票被當作是「建造公共設施的問題」。這個計劃被教會當作是一個國家的誓約(Voeu national),法國各地則在財務上給予支持。經過樞機主教吉伯的同意後所紀錄下來的銘文上將聖心堂視為亞歷山大·勒讓提(Alexandre Legentil)與Hubert Rohault de Fleury誓言的實現。 建築1873年的巴黎城市會議表決公共設施法,來取得蒙馬特的土地,作為建築聖心堂的預定地。建築師保羅·阿巴迪(Paul Abadie)從78位建築師脫穎而出,成為聖心堂的主要設計者。因為取得財產所有權而延遲了建築計劃,地基最後直到1875年6月16日才完成。 1880年,市政會議出現了有關聖心堂的激烈討論,因為聖心堂被稱是「一個引發內戰的挑釁行為」,而且對於是否廢止1873年取得財產所有權的公共設施法也有爭議。這個問題在1882年夏季時在眾議會被提出,樞機主教吉伯與喬治·克列孟梭(後來在1917年至1920年間擔任法國總理)傳達了一個觀點──聖心堂企圖讓革命蒙上污名。最後雖然法律被廢止,但是聖心堂被技術性的保留了,而且不會在下一次會議中再被提出來。 另一個想要終止建築聖心堂的企圖在1897年被擊退了,因為在這個時候,聖心堂的內部大體上已經完成,而且自從1891年就部分投入使用了。 建築師阿巴迪在地基完成不久後的1884年就去世了,他的工作由其他建築師繼續。聖心堂直到1914年才完工,但是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所以直到1919年戰爭結束後才正式開始使用。 聖心堂整體的風格有很濃厚的羅馬-拜占庭的色彩,可能是對於擁有新巴洛克風格的巴黎歌劇院的一種反應 。許多聖心堂設計是包含著國家主義的元素的,擁有3個拱的門廊,在兩側裝飾著聖女貞德與路易九世的騎馬雕像;19噸的Savoyarde鍾是1885年時在Annecy(在1860年被薩伏依所並吞)所鑄造的,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鍾之一。 建造聖心堂的資金全部都是私人捐獻,總額大約為700萬法郎,但是在地上建設開始之前就全部耗盡了。一個臨時性的聖壇在1876年3月3日被設立,朝聖者的捐獻很快的就變成了建造資金的主要來源。聖心堂是從1875年開始建造,在1914年完工,雖然正式的儀式被延遲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才進行。 聖心堂是由Ch09teau-Landon所開採的石灰華岩所建成的,這種岩石會不斷的滲出方解石,可以確保聖心堂既使在風化與污染的影響下,依然可以保持著白色的外觀。 聖心堂的圓頂有巨大的馬賽克,被稱為基督聖像(Christ in Majesty),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馬賽克之一。聖心堂外圍包括了一個供人們冥想,擁有噴水池的花園。聖母堂的圓頂式開放給遊客參觀的,可以從這里看到巴黎市(大部分是位在聖心堂的南方)的全景。 管風琴 聖心堂安放著一個龐大而且出色的管風琴,擁有4層鍵盤與腳踏鍵,還有90個音栓。這座管風琴是由法國的卡瓦耶·科爾(Aristide Cavaillé-Coll)所製造的,然而當卡瓦耶·科爾的繼承人Charles Mutin在1905年將管風琴搬移到巴黎之後,它反而失去了原有的特色,變得更為平淡無奇。原本在雪菲爾的亞伯特會堂安放著幾乎與這座管風琴相同(指音調與設計而言)的另一座管風琴,不過後來在1934年被火災燒毀。 相關網站: http://www.baudelet.net/paris/sacre-coeur.htm http://www.sacre-coeur-montmartre.com/fr/ http://infopuq.uquebec.ca/~uss1010/orgues/france/scoeurp.html 第八站 La Tour Eiffel 艾菲爾鐵塔(法語:La Tour Eiffel;英語:Eiffel Tower)是一座於1889年4月25日建成位於法國巴黎戰神廣場上的鏤空結構鐵塔,高300米,天線高24米,總高324米。埃菲爾鐵塔得名於設計它的橋梁工程師居斯塔夫·埃菲爾。鐵塔設計新穎獨特,是世界建築史上的技術傑作,因而成為法國和巴黎的一個重要景點和突出標志。 歷史背景 埃菲爾鐵塔從1887年1月26日起建,分為三樓,分別在離地面57.6米、115.7米和276.1米處,其中一、二樓設有餐廳,第三樓建有觀景台,從塔座到塔頂共有1711級階梯,共用去鋼鐵7000噸,12000個金屬部件,250萬只鉚釘,極為壯觀。 1889年5月15日,為給世界博覽會開幕式剪綵,鐵塔的設計師居斯塔夫·埃菲爾親手將法國國旗升上鐵塔的300米高空,由此,人們為了紀念他對法國和巴黎的這一貢獻,特別還在塔下為他塑造了一座半身銅像。 直到2004年1月16日,為申辦2012年夏季奧運會,法國巴黎市政府特意在埃菲爾鐵塔上介紹了其為申奧所做出的准備情況,而埃菲爾鐵塔更成為了該國申奧的「天然廣告」。 這個為了世界博覽會而落成的金屬建築,曾經保持世界最高建築45年,直到紐約克萊斯勒大樓的出現。 艾菲爾鐵塔由250萬個鉚釘連接固定,而且據說它對地面的壓強只有一個人坐在椅子上那麼大。於塔的四個面上,總共銘刻了72個科學家的名字,都是為了保護鐵塔不被摧毀而從事研究的人們。 戰神廣場的另一端有和平門和和平碑,上面用不同的文字寫著「和平」,表達了人們美好的願望。 旅遊資訊 徒步登塔可以上第一層和第二層,費用為4.50歐元,坐纜車上第一層和第二層8.00歐元,最頂尖13.00歐元(價格至2010年3月26日)[1],在此可以放眼巴黎全城,但是由於觀光客眾多,排隊時間長,因此如果希望能好好在此觀光,最好預留多一點時間,尤其若是希望能登上第三層,排隊時間會相當長,一般建議一定要登上最頂層。於日夜交替時登塔為佳。 第九站 La Seine 塞納河(Seine)是流經巴黎市中心的法國第二大河,全長780公里,流域面積7.8萬平方公里。 塞納河主流源頭位於勃艮第地區,科多爾省的首府第戎西北30公里的朗格勒高原,流經奧布省的首府特魯瓦,穿過巴黎市中心,經過諾曼底的魯昂,到達勒阿弗爾入海,流入拉芒什海峽(英語稱為英吉利海峽)。 北部支流有馬恩河、瓦茲河、奧布河;南部支流有約納河、厄爾河。通過17世紀-18世紀修建的運河,可以溝通萊茵河的支流默茲河,法國南部主要河流羅訥河的支流索恩河,以及法國第一大河盧瓦爾河,吃水淺的船隻可以直接航行到比利時、德國和地中海。上游馬恩河和奧布河流域是香檳酒的主要產區。 塞納河流域地勢平坦,從巴黎到河口365公里,坡降只有24米,因此水流緩慢,利於航行。整個流域降水量為630-760毫米,平均流量為280立方米/秒,夏季水位低,冬季水位高,和中國的情況相反。上游建有幾座水庫,調節流量,但主要是為下游城市用水蓄水,巴黎的1/2用水,勒阿弗爾和魯昂的3/4用水,都來自塞納河。 塞納河流經巴黎市中心,河道被人工石砌的河堤約束,這些河堤於199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名錄。法國人將塞納河北岸稱作右岸,南岸為左岸,是面朝河水流動方向定的,這和古代中國的定義也相反,中國取名是面朝源頭,因此將長江以南稱為「江左」。 巴黎市中心,塞納河中坐落著著名的「巴黎聖母院」的斯德島,是塞納河沿岸最早有人群定居的地方,大約公元前250年,最早的部落叫「巴黎」人就已經在此定居,以後的巴黎市是以此島為中心逐漸發展起來的,目前巴黎市的分區也是從斯德島開始,斯德島西半和右岸部分為第一區,然後順時針展開一共分為20個區。1968年以前,巴黎周圍地區為塞納省,由於人口逐漸集中到巴黎周圍,1968年,將這一地區劃分為四個省:上塞納省;塞納-聖但尼省,塞納-馬恩省和巴黎省。巴黎省只剩下外環線以內的區域和外環線以外的東西兩座森林公園。 塞納河在巴黎的橋梁眾多,尤以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贈送的,以他父親命名的亞歷山大三世橋最為輝煌壯觀。法國的許多重要文物建築都圍繞著塞納河兩岸,如:盧浮宮、榮軍院、先賢祠、奧爾賽博物館、愛麗舍宮、埃菲爾塔和凱旋門。塞納河也孕育了許多世界聞名的文化名人,也是巴黎這座文化名城的母親河。 第十站 Place Denfert-Rochereau 丹費爾-羅什洛廣場(Place Denfert-Rochereau)曾經稱為Place d'Enfer,位於法國巴黎十四區蒙帕納斯(Montparnasse)地區7條道路的交匯處:拉斯巴耶大道(Boulevard Raspail)、阿拉貢大道(Boulevard Arago)、聖雅克大道(Boulevard Saint-Jacques)、勒內·科蒂大街(Avenue René Coty)、勒克萊爾將軍大街(Avenue Général Leclerc)、丹費爾-羅什洛大街(Avenue Denfert-Rochereau)和弗洛瓦德沃路(rue Froidevaux)。其地理坐標為48°50′3.66″N 2°19′56.62″E 。 丹費爾-羅什洛廣場得名於普法戰爭中貝爾福之圍時的法國統帥丹費爾-羅什洛。 丹費爾-羅什洛廣場的核心是貝爾福獅像的復製品,巴黎地下墓穴博物館也在這里。 相關網站 http://paris1900.lartnouveau.com/paris14/place_denfert_rochereau.htm 資料來源:『26°彩虹讀書俱樂部』—8月書《一隻獅子在巴黎》 相關活動鏈接
『貳』 法國紅酒 CHATEAU VARY COTES DE DURAS2008 多少錢一瓶
萬利酒庄,產自法國西南產區下面的杜拉斯丘(COTES DE DURAS,地理位置上靠近波爾多)法定次產區的AOC,國內零售價格在百元左右。
『叄』 《杜拉斯傳一個世紀的穿越》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杜拉斯傳》([法]阿蘭·維貢德萊)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8bxq-VUsDnrfZPx9epuinQ
書名:杜拉斯傳
作者:[法]阿蘭·維貢德萊
譯者:胡小躍
豆瓣評分:7.9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1
頁數:460
內容簡介:
一部真正的傳記,對杜拉斯的作品熟如指掌,傾慕但不乏批評精神
一部大愛之書,也是一部知識之書
一部激動人心的傳記,杜拉斯的某種秘密終於浮出了水面
杜拉斯生前密友,「同時代最偉大的傳記作家之一」,曾為加繆、蘭波、帕斯卡爾等文學或思想巨匠作傳,歷經三十多年積累,完成公認最難寫的傳記。
阿蘭·維貢德萊出色地追溯了杜拉斯的生命軌跡,揭示了杜拉斯永恆魅力的秘密,前所未有地接近她復雜激烈的一生……他懂得如何深入了解一部作品、一個人生的奧秘,不但清楚地展示了杜拉斯作品的起源,而且提供了弄懂一個女性悲劇的鑰匙……
作者簡介:
阿蘭·維貢德萊(Alain Vircondelet),法國著名傳記作家,曾為帕斯卡爾、於斯曼、蘭波、加繆、薩岡、杜拉斯、聖埃克絮佩里、巴爾蒂斯、薩賀芬·路易等文學界和藝術界名人作傳。擔任「瑪格麗特·杜拉斯文學獎」評委會主席和「瑪格麗特·杜拉斯協會」主席,系杜拉斯生前好友,被視為世界范圍內最關注杜拉斯作品的專家之一。作為一名學者和作家,阿蘭·維貢德萊尤以他的傳記聞名於世,他的作品在世界眾多國家翻譯出版,被《巴黎競賽》畫報(Paris Match)譽為「同時代最偉大的傳記作家之一」。提到維貢德萊,法國讀者會立即將他與聖埃克絮佩里、加繆、蘭波、帕斯卡爾等文學或思想巨匠的傳記聯系起來。杜拉斯就是維貢德萊一直在不停研究不停重寫的人物,從1972年的第一本傳記開始——也是從那時開始他逐漸成為杜拉斯的親密朋友——三十多年間維爾貢德萊一共寫了十餘部關於杜拉斯的書。2014年杜拉斯百年誕辰即將到來之際,他最終完成這部最完美的作品。
『肆』 《杜拉斯傳一個世紀的穿越》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杜拉斯傳》([法]阿蘭·維貢德萊)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evdw2IsL8qZpolskSIs7sQ
書名:杜拉斯傳
作者:[法]阿蘭·維貢德萊
譯者:胡小躍
豆瓣評分:7.9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1
頁數:460
內容簡介:
一部真正的傳記,對杜拉斯的作品熟如指掌,傾慕但不乏批評精神
一部大愛之書,也是一部知識之書
一部激動人心的傳記,杜拉斯的某種秘密終於浮出了水面
杜拉斯生前密友,「同時代最偉大的傳記作家之一」,曾為加繆、蘭波、帕斯卡爾等文學或思想巨匠作傳,歷經三十多年積累,完成公認最難寫的傳記。
阿蘭·維貢德萊出色地追溯了杜拉斯的生命軌跡,揭示了杜拉斯永恆魅力的秘密,前所未有地接近她復雜激烈的一生……他懂得如何深入了解一部作品、一個人生的奧秘,不但清楚地展示了杜拉斯作品的起源,而且提供了弄懂一個女性悲劇的鑰匙……
我對杜拉斯的研究長達44年,可謂整整一生。在我寫過的所有傳記中,獻給杜拉斯的這一部是最難以完成的,是最痛苦同時也是最刺激的。杜拉斯逝世20年來,那些前仆後繼的傳記或許未能完全達到她的預期。沉湎於挖掘她私生活中的秘密和政治上的背叛、把傳記等同於法官的卷宗,以期將杜拉斯置於歷史之中或直面她的命運,這些都是不夠的。還有別的東西,它們發生於夜間,是精神層面的。研究杜拉斯,首先得重視她內心的演變。寫這部傳記,就是要與她相會,捕獲她的氣息。
——阿蘭·維貢德萊
媒體推薦:
阿蘭·維貢德萊用力揭示了20世紀初那個遙遠的殖民地,那裡永遠維系著杜拉斯的內心故事。
——讓-克洛德·拉米,《費加羅報》
一部真正的傳記,對杜拉斯的作品熟如指掌,傾慕但不乏批評精神,總體來說可信度比較強……阿蘭·維貢德萊懂得如何講述,因為他喜歡講述。讀者會被水淹沒,然後被波浪帶走。
——皮埃爾·阿蘇里,《讀書》
一部激動人心的傳記,瑪格麗特·杜拉斯的某種秘密終於浮出了水面。
——弗朗索瓦絲·迪庫,《ELLE》
阿蘭·維貢德萊講述了瑪格麗特·杜拉斯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她的命運……他不但清楚地展示了杜拉斯作品的起源,而且提供了弄懂一個女性悲劇的鑰匙。
——莫尼克·胡森,《人道報》
正如《情人》中所說的那樣:「沒有道路、沒有路線的人生」,阿蘭·維貢德萊出色地追溯了杜拉斯的生命軌跡。他不排斥神話,因為神話有助於人們更好地認識一位作家,讓人產生一讀再讀的願望。
——米歇爾·卡費埃,《共和國東部》
作者懂得如何深入了解一部作品、一個人生的奧秘,真正充滿想像力的人生。某些分析讓人想起布朗肖。這是一部大愛之書,也是一部知識之書。
——《瑪麗-克萊爾》
迷人的閱讀。
——《浪潮》
在瑪格麗特·杜拉斯的傳記作者當中,還有誰比阿蘭·維貢德萊更忠實、更熱忱、更深入呢?30多年來,他踏遍了克洛德·魯瓦所說的「杜拉斯世界」的詩國,並給予充滿智慧的評論。
——弗朗西斯·馬蒂斯,《自由的比利時》
◆內容簡介◆——————————————————————
出生於1914年的瑪格麗特·杜拉斯親身經歷了20世紀全部風起雲涌。不論是在德國納粹佔領時代,還是在法國「五月風暴」之後,杜拉斯始終都是反叛的代言人,她的言行和熱情始終迸發著令人震驚的力量。如果說普魯斯特為20世紀揭開了序幕,杜拉斯則為之畫上了句號。當我們回顧杜拉斯的一生時,不能忘記那股讓她始終向前的動力:每一部作品都必須重新開始,好像嚴苛的命運總是讓她身臨寫作的危險之境。
穿越百年,杜拉斯的作品和她的人生為何一直散發著巨大魅力?重塑這位偉大作家的存在就是這部新傳記的全部。阿蘭·維貢德萊將讓讀者感同身受杜拉斯的生命之痛,洞見成就一位偉大作家的必備因素,讓我們前所未有地靠近杜拉斯寫作的秘密。
作者簡介:
◆著譯者簡介◆—————————————————————
【作者簡介】
阿蘭·維貢德萊(Alain Vircondelet),法國著名傳記作家,曾為帕斯卡爾、於斯曼、蘭波、加繆、薩岡、杜拉斯、聖埃克絮佩里、巴爾蒂斯、薩賀芬·路易等文學界和藝術界名人作傳。擔任「瑪格麗特·杜拉斯文學獎」評委會主席和「瑪格麗特·杜拉斯協會」主席,系杜拉斯生前好友,被視為世界范圍內最關注杜拉斯作品的專家之一。作為一名學者和作家,阿蘭·維貢德萊尤以他的傳記聞名於世,他的作品在世界眾多國家翻譯出版,被《巴黎競賽》畫報(Paris Match)譽為「同時代最偉大的傳記作家之一」。提到維貢德萊,法國讀者會立即將他與聖埃克絮佩里、加繆、蘭波、帕斯卡爾等文學或思想巨匠的傳記聯系起來。杜拉斯就是維貢德萊一直在不停研究不停重寫的人物,從1972年的第一本傳記開始——也是從那時開始他逐漸成為杜拉斯的親密朋友——三十多年間維爾貢德萊一共寫了十餘部關於杜拉斯的書。2014年杜拉斯百年誕辰即將到來之際,他最終完成這部最完美的作品。
【譯者簡介】
胡小躍,法語譯審,中國翻譯家協會專家會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主要譯著有《孤獨與沉思》《六個道德故事》《瑪格麗特·杜拉斯:真相與傳奇》《烏合之眾》《巴黎的憂郁》《灰色的靈魂》《那場愛情:我和杜拉斯》《閨中女友》《阿爾班·米歇爾:一個出版人的傳奇》等六十多部。2002年,被法國文化部授予「文藝騎士」榮譽勛章;2010年,其譯作《加斯東·伽利瑪——半個世紀的法國出版史》榮獲第二屆傅雷翻譯出版獎。
伍倩,北京大學法語系博士,作家,翻譯。已出版長篇小說《匣心記》,譯作有《歷史與文學:學科危機的徵兆》等。
『伍』 法國元帥的波旁王朝
1、亨利·德·拉圖爾·德奧福格Henri de La Tour d'Auvergne,Vicomte de Turenne,1592年晉封
2、Duc de Bouillon),(1555年—1623年) ,1594年晉封
3、夏爾·德·孔陶比隆男爵和公爵 (1562年—1602年),1594年晉封
4、Claude de La Chatre,Baron de la Maisonfort (1536年—1614年),1594年晉封
5、Jean de Montluc de Balagny,(1560年—1603年),1594年晉封
6、Jean III de Baumanoir,Marquis of Lavardin and Count of Nègrepelisse (1551年—1614年),1595年晉封
7、Henri,Duke of Joyeuse (1567年—1608年),1595年晉封
8、Urn de Montmorency—Laval,Marquis of Sablé (1557年—1629年),1595年晉封
9、Alphonse d』Ornano,(1548年—1610年),1597年晉封
10、Guillaume de Hautemer,Count of Grancey (1537年—1613年),1597年晉封
11、萊迪吉耶爾公爵(1543年—1626年),1608年晉封 1、康西諾·康西尼,Ancre侯爵 (卒於1617年),1613年晉封
2、Gilles de Courtenvaux,Marquis of Souvré (1540年—1626年),1614年晉封
3、安托萬 (羅克洛爾男爵) (1560年—1625年),1614年晉封
4、Louis de La Châtre,Baron de Maisonfort (died 1630),1616年晉封
5、Pons de Lauzières—Thémines—Cardaillac,Marquis of Thémines (1553年—1627年),1616年晉封
6、François de La Grange d』Arquien,Lord of Montigny and of Séry in Bérry (1554—1617),1616年晉封
7、Nicolas de L』Hôpital,Duke of Vitry (1581—1644),1617年晉封
8、夏爾·德·舒瓦瑟爾 (勒普萊西—普拉斯林伯爵) (1563年—1626年),1619晉封
9、Jean François de La Guiche,Count of La Palice (1569—1632),1619晉封
10、Honoré d'Albert d'Ailly,Duke of Chaulnes (1581—1649),1620年晉封
11、François d'Esparbes de Lussan,Viscount of Aubeterre (卒於1628),1620年晉封
12、克雷基 (普瓦親王和Lesdiguières公爵) (1580年—1638年),1621年晉封
13、Jacques Nompar de Caumont,Duke of La Force(1551年—1652年),1621年晉封
14、弗朗索瓦,巴松皮埃爾侯爵 (1579年—1646年),1622年晉封
15、加斯帕爾·德·科利尼(沙蒂永公爵) (1584年—1646年),1622年晉封
16、亨利 (紹姆貝格伯爵) (1574年—1632年),1625年晉封
17、Jean Baptiste d』Ornano (1581—1626),1626年晉封
18、François Annibal,Duc d'Estrées (1573—1670) ,1626年晉封
19、Timoléon d』Epinay de Saint—Luc (1580—1644) ,1627年晉封
20、Louis de Marillac,Count of Beaumont—le—Roger (1572—1632),1629年晉封
21、亨利二世·德·蒙莫朗西蒙莫朗西公爵和當維爾公爵,兼法國海軍上將 (1595年—1632年),1630年晉封
22、Jean Caylar d』Anze de Saint—Bonnet,Marquis of Toiras (1585年—1636年),1630年晉封
23、Antoine Coëffier de Ruzé,Marquis of Effiat (1581—1632),1631年晉封
24、Urn de Maillé,Marquis of Brézé (1597—1650),1632年晉封
25、馬克西米利安·德·貝蒂恩·索利公爵 (1560—1641),1634年晉封
26、夏爾·德·紹姆貝格 (Halluin公爵) (1601年—1656年),1637年晉封
27、夏爾·德·拉波特 (Meilleraye侯爵) (1602—1664),1639年晉封
28、安托萬三世 (格拉蒙公爵) (1604年—1678年),1641年晉封
29、Jean—Baptiste Budes,Count of Guébriant (1602—1643年),1642年晉封
30、Philippe de La Mothe—Houdancourt,(卡多納公爵) (1605—1657),1642年晉封
31、François de L'Hôpital,Count of Rosnay (1583年—1660年),1643年晉封
32、杜倫尼(蒂雷納)布永公爵,1643年晉封
33、讓 (卡松伯爵) (1609年—1647年),1643年晉封 1、塞薩爾 (舒瓦瑟爾公爵) (1598年—1675年),1645年晉封
2、Josias,Count of Rantzau (1609—1650),1645年晉封
3、Nicolas de Neufville,Duke of Villeroi(1597—1685),1646年晉封
4、Antoine d'Aumont de Rochebaron,Duc d'Aumont (1601—1669),1651年晉封
5、Jacques d'Étampes,Marquis of la Ferté—Imbert (1590—1663),1651年晉封
6、Henri,Duke of la Ferté—Senneterre (1600—1681),1651年晉封
7、查爾斯·德·穆希,霍金科特侯爵 (1599—1658),1651年晉封
8、Jacques Rouxel,Count of Grancey (1603—1680),1651年晉封
9、Armand Nompar de Caumont,Duke of La Force (1582—1672),1652年晉封
10、Philippe de Clérambault,Count of la Palluau (1606—1665),1652年晉封
11、César Phoebus d'Albret,Count of Miossens (1614—1676),年晉封
12、Louis de Foucault de Saint—Germain Beaupré Count of Le Daugnon (1616—1659),年晉封
13、Jean de Schulemberg,Count of Montejeu (1597—1671),1658年晉封
14、Abraham de Fabert,Marquis of Esternay (1599—1662),1658年晉封
15、Jacques de Mauvisière,Marquis of Castelnau (1620—1658),1658年晉封
16、Bernardin Gigault,Marquis of Bellefonds (1630—1694),1668年晉封
17、弗朗索瓦·德·克雷基,(Marines侯爵) (1620—1687),1668年晉封
18、Louis de Crevant,Duke of Humières (1628—1694),1668年晉封
19、Godefroy d』Estrades,Count of Estrades (1607年—1686年),1675年晉封
20、Philippe de Montaut—Bénac,Duke of Navailles (1619—1684),1675年晉封
21、弗雷德里希·紹姆貝格(紹姆貝格公爵) (1616年—1690年),1675年晉封
22、Jacques Henri de Durfort,Duke of Duras (1626—1704),1675年晉封
23、François d'Aubusson,Duke of la Feuillade (1625—1691),1675年晉封
24、Louis Victor de Rochechouart,Duke of Mortemart le Maréchal de Vivonne (1636—1688),1675年晉封
25、盧森堡公爵弗朗索瓦·亨利·德·蒙莫朗西—Bouteville,Piney (1628—1695),1675年晉封
26、Henri Louis d'Aloigny,Marquis of Rochefort (1636—1676),1675年晉封
27、Guy de Durfort,Duke of Lorges (1630—1702),1676年晉封
28、Jean II,Count of Estrées 1624—1707),1681年晉封
29、克洛德·德·舒瓦瑟爾 (Francières侯爵) (1632年—1711年),1693年晉封
30、Jean Armand de Joyeuse,Marquis of Grandpré (1632—1710),1693年晉封
31、弗朗索瓦·德·Neufville,維勒洛依公爵 (1644年—1730年),1693年晉封
32、路易·弗朗索瓦,博福勒斯公爵 (1664年—1711年),1693年晉封
33、Anne Hilarion de Costentin,Count of Tourville (1642—1701),1693年晉封
34、諾阿耶公爵安納·朱爾 (1650—1708),1693年晉封
35、旺多姆公爵1637—1712),1693年晉封
36、肖德-路易-埃克托爾·維拉爾公爵 (年—1734年),1702年晉封
37、Noël Bouton,Marquis of Chamilly (1636—1715),1703晉封
38、Victor Marie,Duc d'Estrées (1660—1737),1703晉封
39、François Louis Rousselet,Marquis of Château—Renault (1637—1716),1703晉封
40、塞巴斯蒂安·Le Prestre,沃邦侯爵(1633年—1707年),1703年晉封
41、康拉德 (羅森侯爵) (1628—1715),1703年晉封
42、Nicolas Chalon Blé,Marquis of Huxelles (1652—1730),1703年晉封
43、René de Froulay,Count of Tessé (1651—1725),1703晉封
44、Camille,Duc d'Hostun (1652—1728),1703晉封
45、Nicolas Auguste de La Baume,Marquis of Montrevel (1636—1716),1703晉封
46、Henry,c d'Harcourt (1654—1718),1703年晉封
47、費迪南,馬爾森伯爵 (1656年—1706年),1703年晉封
48、特威德河畔貝里克公爵(1670年—1734年),1706年晉封
49、Charles Auguste Goyon,Count of Matignon (1647—1729),1708晉封
50、Jacques de Bazin,Marquis of Bezons (1645—1733),1709晉封
51、Pierre de Montesquiou,Count of Artagnan (1645—1725),1709晉封 1、維克托-莫里斯 (布羅伊伯爵) (1646年 - 1727年), 1724年晉封
2、羅克洛爾公爵安托萬·加斯東 (1656年 - 1738年), 1724年晉封
3、格朗塞和梅達維伯爵雅克·魯克塞爾 (1655年 - 1725年), 1724年晉封
4、勒布爾格伯爵埃萊奧諾爾·曼恩 (1655年 - 1739年), 1724年晉封
5、marquis d'Alègre伊夫 (年 - 1733年), 1724年晉封
6、拉弗亞德公爵路易·奧布松 (1673年 - 1725年),1724年晉封
7、格拉蒙公爵安托萬五世 (1671年 - 1725年), 1724年晉封
8、Alain Emmanuel, Marquis of Coëtlogon (1646年 - 1730年), 1730年晉封
9、比隆公爵 (1663年 - 1756年), 1734年晉封
10、Jacques de Chastenet, Marquis of Puységur (1665年 - 1743年), 1734年晉封
11、阿斯費爾德侯爵克洛德·畢達 (1665年 - 1743年), 1734年晉封
12、阿德里昂-莫里斯(諾阿耶公爵) (1678年 - 1766年), 1734年晉封
13、克里斯蒂安·路易·德·蒙莫朗西-盧森堡(Tingry親王) (1713年年 - 1787年), 1734年晉封
14、布羅伊公爵弗朗索瓦-馬利二世 (1671年 - 1745年), 1734年晉封
15、科伊尼公爵弗朗索瓦·德·弗朗克托 (1670年 - 1759年), 1734年晉封
16、萊維-夏呂斯公爵 (1669年 - 1734年), 1734年晉封
17、塞勒斯特侯爵 (1671年 - 1750年), 1740年晉封
18、路易·奧古斯特·阿爾貝·達伊利 (Chaulnes公爵) (1676年 - 1744年), 1741年晉封
19、南日公爵 (1682年 - 1742年),1741年晉封
20、路易·德岡·德·梅羅德·德·蒙莫朗西 (d』Isenghien親王) (1678年 - 1762年), 1741年晉封
21、杜拉斯公爵讓-巴普蒂斯·德·杜弗 (1684年 - 1778年),1741年晉封
22、讓-巴普蒂斯·德馬雷, Marquis of Maillebois (1682年 - 1762年), 1741年晉封
23、貝爾島公爵夏爾·富凱, the Marshall of Belle-Isle (1684 - 1762), 1741年晉封
24、赫爾曼·莫里斯·薩克斯(薩克斯伯爵), (1696年 - 1750年), 1741年晉封
25、Jean-Baptiste Andrault, Marquis of Maulévrier (1677 - 1754), 1745年晉封
26、貝蘭庫爾侯爵 (1680年 - 1770年),1746年晉封
27、拉法爾侯爵菲利普·夏爾 (1687年 - 1752年), 1746年晉封
28、達庫爾公爵 (1689年 - 1750年),1746年晉封
29、蒙莫朗西·賴伐爾伯爵居伊(1677年 - 1751年), 1747年年晉封
30、克萊蒙·托內爾公爵加斯帕 1688年 - 1781年, 1747年晉封
31、拉莫特·烏當庫爾侯爵路易·克洛德(Louis Claude, Marquis of La Mothe-Houdancourt) (1687年 - 1755年), 1747年晉封
32、烏爾里希 (Löwendahl伯爵) (1700年 - 1755年), 1747年晉封
33、路易·弗朗索瓦·阿爾芒·黎塞留(1696年 - 1788年), 1748年晉封
34、拉圖爾·茂堡侯爵 (1684 - 1764), 1757年晉封
35、路易·安托萬·德·孔陶, (1701年 - 1788年), 比隆伯爵(後晉為公爵), 1757年晉封
36、洛特雷克子爵達尼埃爾·弗朗索瓦·德·熱拉斯·德·Voisons d』Ambres (1686 - 1762), 1757年晉封
37、夏爾·弗朗索瓦·弗雷德里克·德·蒙莫朗西-盧森堡(Piney-盧森堡公爵) (1702年 - 1764年), 1757年晉封
38、德斯特雷公爵路易·勒特里耶 (1695年 - 1771年), 1757年晉封
39、讓·夏爾·德·拉費爾泰, 拉費爾泰·森特爾侯爵侯爵 (1685年 - 1770年),1757年晉封
40、夏爾·奧布萊恩·德·托蒙德, 托蒙德和克萊爾伯爵 (1699年 - ?), 1757年晉封
41、米赫布瓦公爵加斯東·德·萊維 (1699年 - 1758年), 1757年晉封
42、拉迪斯拉斯·伊格納茨·德·貝爾歇尼(Ladislas Ignace de Bercheny), (1689年 - 1778年),1758年晉封
43、康夫蘭伯爵於貝爾·德·布里昂內 (1690年 - 1777年), 1758年晉封
44、康塔德斯侯爵路易·喬治(Louis Georges Érasme de Contades), (1704年 - 1795年),1758年晉封
45、夏爾·德·羅昂 (蘇畢茲親王) (1715年 - 1787年), 1758年晉封
46、布羅伊公爵維克托-莫里斯 (1718年 - 1804年), 1759年晉封
47、朗丹公爵居伊·米歇爾·德·杜弗爾·德·洛爾熱 (1704 - 1773), 1768年晉封
48、阿爾芒蒂耶爾侯爵(Louis de Brienne de Conflans) (1711 - 1774), 1768年晉封
49、布里薩克公爵讓·德·科塞 (1698 - 1780), 1768年晉封 1、Anne Pierre,Duke of Harcourt (1701—1783),1775年晉封
2、路易·德·諾阿耶公爵 (1713年—1793年),1775年晉封
3、Antoine,Count of Nicolaï (1712—1787),1775年晉封
4、夏爾 (菲茨·詹姆斯公爵) (1712年—1787年),1775年晉封
5、菲利普·德·諾阿耶公爵 (1715年—1794年),1775年晉封
6、Emmanuel de Durfort,Duke of Duras (1715—1789),1775年晉封
7、迪穆伊公爵路易·尼古拉斯 (1702年—1775年),1775年晉封
8、Claude,Count of Saint—Germain (1707—1778),1775年晉封
9、居伊·德·蒙莫朗西 (賴伐爾公爵) (1723年—1798年),1783年晉封
10、Augustin,Count of Mailly (1708—1794),1783年晉封
11、Henri Bouchard de Lussan,Marquis of Aubeterre (1714—1788),1783年晉封
12、Charles de Beauvau,Prince of Beauvau—Craon (1720—1793),1783年晉封
13、Noël Jourda,Count of Vaux (1705—1788),1783年晉封
14、Philippe,Marquis of Ségur (1724—1801),1783年晉封
15、雅克·德·舒瓦瑟爾 Stainville (舒瓦瑟爾伯爵) (1727年—1789年),1783年晉封
16、Charles de La Croix,Marquis of Castries (1727—1800),1783年晉封
17、Anne Emmanuel,Duke of Croÿ (1718—1787),1783年晉封
18、François,Duke of Lévis (1719—1787),1783年晉封
19、Nicolas de Luckner,(1722—1794),1791年晉封
20、羅尚博伯爵,讓·巴普蒂斯特·德·Vimeur (1725年—1807年),1791年晉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