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如何評價澳方

法國如何評價澳方

發布時間:2022-10-29 21:54:24

❶ 法國8比0哈薩克,你如何評價法國的表現

我覺得法國的表現很好,這個結果也在意料之中。

足球是我們很熱愛的一項運動,歷史上關於足球的技記錄有著悠久的歷史。發展至今,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世預賽中,法國8-0大勝哈薩克,球隊也提前晉級了卡達世界盃,姆巴佩在比賽中完成大四喜,其中上半場就完成了帽子戲法。法國足球隊的實力是世界認可的強隊。他們的足球實力在這場比賽中也再次得到印證。下面就讓我們來談一談法國拿到這樣的好成績有哪些原因?

3、他們國家給予足球很高的重視。

不是所有科技發達,經濟雄厚的國家,足球都很厲害。也要看自己國家的體育文化和人民的熱心程度。有些國家也不是很重視足球的發展,民眾對足球的熱心程度也不高。但是法國很注重足球的發展。他們的領導人鼓勵年輕人發展足球,並給足球運動員發很高的工資。

❷ 如何評價法國

法國在歐洲也算是一個大國,別人對法國人有一個誤解,覺得法國人愛浪漫,都比較散漫,但其實也是一個工業強國,能夠製造航空發動機,足以見得

❸ 法國人:中國崛起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們遭遇困難時最不缺的是什麼

利於國者愛之,害於國者惡之。——《晏子春秋》

中國是一個擁有著寬廣胸襟,擁有著無窮潛力的國家。如今的中國,再也不是曾經的那個中國了。現在的中國發展節奏很快,永遠都在大踏步行走。曾經有外國人用高速公路舉例中國的發展,30年前,中國幾乎沒有什麼高速公路,但是,你再看看現在中國的高速公路有多少?這個例子,足以形同現在中國的發達,究竟已經到達何種程度!我們總是在跟時間賽跑,每走一步都胸有成竹!

結語

明代黃周星在《題岳武穆王祠》中說:"山川不改仗英雄,浩氣能排岱麓松。岳少保同於少保,南高峰對北高峰",中國,一直都是一個英雄主義的國家,從古至今都是!我們也不缺乏一顆英雄主義的心!當然,我們中國人也是凡人,也有凡人的心,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也會相互比較,也會爭一爭,看看究竟誰才是最厲害的,但是,在重要關頭,我們永遠都是會團結一致的!

中國人所具備的這一種品質,中國人在困難面前所展現出來的英雄主義,這是讓歐洲國家最為忌憚的!因為,擁有這些品質,中國可以沖破萬難,以後不管遇到任何事情、任何困難,都能夠迎刃而解!歐洲那些國家學不來這些,他們很害怕中國繼續強大起來。如果中國繼續強大的話,未來會不可限量!中國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未來繼續發展的話,將足以傲視世界,這是他們不願意見到的!

參考文獻:

《晏子春秋》《題岳武穆王祠》

❹ 法國在一戰後的國際地位為什麼逐漸降低了

在工業革命出現之後,世界各個國家之間的交流和聯系增多,不管是好的交流還是不好的,總之,各個國家都開始崛起,評價一個國家的國際地位的高低變成他的戰斗能力如何,或者是其經濟實力如何,那麼,為什麼法國在一戰過後的國際地位逐漸降低?

原因三:其他國家的崛起

可以說,在一戰後,各個國家的實力都得到了一定的增強,而且,他們侵略中國,也從中方得到了很多的好處,各個實力都在加強,自然也就崛起了一些新的強大的列強國家,他們的崛起與加入,為列強主義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自然呢,法國這個已經開始衰落的國家自然要讓開前面的領導地位,讓更加強的國家去擔任,所以,法國的國際地位會降低。

❺ 以1800年前後法國為例分析歐洲均勢

一.何謂「均勢」?

「勢力均衡」(Balance of power)的思想源於古典歐洲政治,在馬基雅弗利時代,它只是一個被用來描述維持城邦之間和平局面的政治術語。⑴

均勢思想在歷史長河中一直被很多傑出的外交家所推崇,當今的基辛格和小約瑟夫·奈更是多次在自己的著作中對這一思想進行闡述和分析。

基辛格是歷史上極力推崇「均勢」思想的現代大外交家之一,在他的博士畢業論文《重建的世界—梅特涅、卡斯爾累與和平問題,1812-1822年》中已經清晰可見他對均勢思想的認知。他說,「當任何一個國家或國家集團把和平(其概念為避免戰爭)作為首要目標的時候,國際體系就處在國際社會中那個最霸道的成員的擺布之下。而每當國際秩序認識到即使為了和平也不能犧牲某些原則的情況時,至少還可以設想求得在力量均衡基礎上得穩定。這種穩定有賴於「一種能普遍接受的合法性」,有賴於「有關各種切實可行的安排的性質以及外交政策所容許的目標與方法」的國際協議。穩定的局面通常不是從謀求和平,而是由普遍接受正統而產生的。這里所指的『正統』,不應該與公正混同起來。它只是意味著具有行得通的安排的性質和在外交政策上能夠容許的目標於方法上的一種國際協議。它包含著這樣的意思,就是所有主要強國都能接受國際秩序的基本安排,至少是沒有一個國家對它感到如此不滿,像凡爾賽和約以後的德國那樣。」 ⑵基辛格曾這樣評價維也納體系維持歐洲的百年和平局面:「令人驚奇的不是解決辦法如何欠妥,而是這種方法是多麼的明智;也不在於解決方法如何『反動』,而在於如何取得均衡。」 ⑶

哈佛大學教授小約瑟夫·奈對均勢思想也有獨到的見解。在他的著作《理解國際沖突:理論與歷史》一書中,小約瑟夫·奈教授提出理解「均勢」,就首先要理解「權力」(power)。他形容權力就像愛情,比較容易感受到,但卻很難被界定和衡量。如同他把一個國家的實力分為「硬實力」和「軟實力」一樣,小約瑟夫·奈教授同樣把權力分為「硬權力」和「軟權力」。「硬權力」即直接地或是強制性地使用權力,迫使他國改變行為,即可以依靠獎勵(胡蘿卜),也可以依賴威脅(大棒)。「軟權力」指一個國家可能因為其他國家願意效仿自己或者接受體系的規則,而在世界政治中實現自己預期的目標。⑷

而在小約瑟夫·奈教授看來,均勢的第一個含義就是權力分布。⑸權力均衡也可以指一系列特別的(或稀有的)情勢,其中的權力分布是均等的。這種均勢的作用是主要國家間不均等的權力分布狀況的變化是揭示戰爭和不穩定局面的一個因素。

均勢的第二種用法是一種平衡政策。均勢預示著其他國家會採取行動阻止一國發展成為主導國家。⑹均勢政策並不一定意味著國家採取行動,是自己的權力最大化,而是可以選擇搭便車(bandwagon),也就是加入較強大的一方並分享勝利者的成果,國家會加入處於下風的一方,以阻止任何一個國家獲得主導地位。

小約瑟夫·奈教授給均勢這個詞賦予的第三種用法是,它被用來描述歷史上的多極體系。均勢要求幾個國家遵循一套被普遍認可的游戲規則。⑺如描述18世紀的「經典的均勢」的歐洲體系(classical balance of power)、19世紀被稱為溫和的多極均勢體系模式(the model of a maderate multipolar balance of power) 的歐洲.

二. 由大一統到勢均力敵——近代歐洲「均勢」體系的形成

關於「均勢體系」的形成,也可以套用小約瑟夫·奈教授的關於三個分析層次的結構來構架,即大時代背景層面、體系內的層面和體系中個人發揮的作用。

(一)歐洲一統美夢幻滅後——均勢思想起源的時代背景

基辛格認為歐洲各國從未主動選擇均勢思想,這種思想是歐洲外交在嚴酷的打擊下所形成的。

中世紀的歐洲一統的美夢幻滅後,遺留下一群實力相去不遠的國家。當這一群國家不得不互相打交道時,僅有兩種可能的結果:要麼是有一國變得異常強大,得益控制其它國家,最後形成帝國;要麼是沒有一國有足夠的國力能夠一統天下。在後一種情形下,最具侵略性成員的言行會受到其他國家的聯合抵制,取得一種權力的均衡。⑻十五世紀的歐洲,哈布斯堡王朝幾近永久地保有皇位,在十六世紀前半葉,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將帝國的權威恢復到有希望建立歐洲中央帝國的程度,但是,宗教改革恰恰在那時發生了,歐洲統一帝國的希望破滅。終結隨後歐洲三十年戰爭的威斯特伐利亞和會成為了近代國際關系史和近代歐洲外交史的開端,它顯示了一項重要的原則,各國無論大小,都能以主權國家的身份派出代表參加國際會議,解決國際爭端。⑼隨著威斯特伐利亞和會上《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簽訂(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形成,推動了近代民族國家的發展,短暫結束了三十年戰爭的混亂,在歐洲建立了一個相對均勢狀態的格局。但是,隨後各國從自身的實力與利益出發,企圖改變原有的狀態。法國的擴張是這一時期最為突出的現象。

威斯特伐利亞體系中的成員是一批實力不等、相互制衡的國家。到17世紀即將結束時,各國君主都在為增強自身的實力而絞盡腦汁。於是,17世紀中葉以後,西歐開始擴張。這一擴張一方使得世界各地的財富開始向西歐集中,形成了以西歐為中心的經濟秩序,另一方面,也引起了他們之間無休止的紛爭。⑽1700年——1740年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北方大戰後,《烏德勒支和約》誕生(1713年),《烏德勒支和約》之所以著名,也就是因為它將「勢力均衡」(balance of the power)這一概念正式寫進了條約。

(二)「同盟」與「均勢」——均勢體系構成的格局內層面的因素

從威斯特伐利亞體繫到維也納體系得發展過程中,「結盟」「同盟」這些詞是出現最頻繁的。「同盟」是指主權國家為了確保共同安全而相互之間建立起來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安排。⑾從西歐各國相互制衡的崛起過程中可以看出,尋求均勢的一種方法就是通過單方面增加軍備或者與其他國家結盟、藉助他人的權力資源在追求均勢的目標。⑿

結盟運動最為突出的就是反法同盟的出現。十七世紀路易十四的擴張和十八世紀拿破崙的擴張,以及隨之出現的反法同盟維持著歐洲的均勢體系,而其中,英國功不可沒。

英國的外交政策是衡量情勢,然後站在較弱或受威脅較大的一方,以為制衡。⒀英國是歐洲各國當中唯一不需要在歐洲擴張便可維持國際最高利益的國家。有鑒於歐洲的軍事對英國有利,他成為對歐洲大陸僅求其不出現獨霸的強權,此外別無他求的唯一一國。為達成這個目標,英國願加入任何反對獨大勢力的組合。經由在英國領導下頻頻變換的各種對抗法國野心的組合,歐洲的均勢漸次成形。如瑞典、西班牙、薩瓦、奧國皇帝、薩克森、荷蘭共和國與英國結成的大同盟(the grand alliance),這是近代歐洲史上,針對單一強權所形成的規模最大的結盟。再如拿破崙戰爭期間的六次反法聯盟,雖然多次慘遭挫敗,卻一次次地再次結盟,終於在第六次反法同盟戰爭中退敗法國,英、俄、普、奧四國相互簽署《肖蒙條約》(1814年),簽約國保證絕不單獨與法國議和。《肖蒙條約》進一步發揮了「均勢」思想,條款中寫道:「同盟締約國以維持歐洲均勢為目標,以此來保障各國的安寧與獨立並反對多年來蹂躪這一世界的侵略戰爭。」《肖蒙條約》以這一維持均勢的原則也主導了後來的維也納會議和巴黎條約的實踐。⒁

丘吉爾曾說;「英國保住了歐洲的自由。」如果沒有英國執著地扮演著歐洲均勢保持者的角色,法國幾乎無疑地會在十八或十九世紀成為歐洲的霸主,德國也會在之後登上歐洲盟主的地位。」英國的原則是抵制歐洲大陸任何一個大國力量過分強大。

拿破崙戰爭的敗局促成了維也納會議。《最後議定書》(1815年)的簽署使得歐洲大陸均勢格局更加深化了一步。一個新名詞誕生:「歐洲協調」(Concert of Europe),即各國定期舉行外交大臣會晤,互通信息,達成整體協調。⒂但結盟依然是各國維持均勢或是協調的最好方式。維也納會議後,均勢及正統觀之間的關系表現在兩份文件中:四國同盟(英、普、奧、俄)和神聖同盟(普、奧、俄)(1815年)。這兩個針對法國大革命引起的歐洲革命的同盟組織正是歐洲的君主們設計的對付歐洲國際政治中的新局面和新問題的同盟體系。

維也納和會後19世紀的歐洲有五個主要大國,他們經常改變結盟對象,以此阻止任何一個國家主導歐洲大陸。克里米亞戰爭之後,法國在歐洲大陸的優勢逐漸被崛起的德國取代。代表道德約束力的維也納體系也開始被代表純講實力的俾斯麥的均勢政策搶了風頭。「大陸政策」是「俾斯麥時代」德意志帝國總的對外政策,其核心內容是建立以德國為中心的大陸聯盟體系,孤立和打擊法國,避免法、俄兩國夾擊德國,集中全力鞏固和保障德國在歐洲大陸業已取得的霸權地位。其外交戰略布局即聯奧、拉俄、親英、反法,集中精力對付法國,其中聯奧是建立其體系的關鍵。

因此就出現了十九世紀末由德國首相俾斯麥一手組織的三個三國同盟(德奧俄1881年、德奧意1882年、德奧羅1883年);兩個地中海協定1887年2月和12月(英意奧)和一個再保險條約1887年6月(德俄)。

俾斯麥同盟體系的靈活性使得歐洲均勢體系得以穩定,德國處於該體系的中心。然而之後,俾斯麥的繼任者卻沒有將這個同盟體系維持下去,同盟體系的復雜性也逐漸顯露,德皇沒有同俄國續訂協約,讓俄國和法國,連同後來的英國結成了同盟。這就促使了俾斯麥同盟體系的消亡和緊張局勢的出現。⒃然而,法國的崛起引起了英國的不安,1907年,英國外交大臣艾爾·克羅寫了一個很長的備忘錄,得出的結論是:德國的政策是含糊不清和令人混淆的,英國一定不能允許一個國家主導歐洲大陸。由此,英國背離了其扮演歐洲大陸外的均衡者角色的半孤立政策,與法、俄結成了「三國協約」。與此同時,德、意、奧組成的「三國同盟」也出現了(1907年)。兩大對立同盟的出現破壞了歐洲原有的均勢,導致為了維持均勢格局而建立的同盟體系僵化了。這也成為了一戰爆發的深層次的原因。歐洲的均勢惡化為兩個敵對的聯盟,彼此勢不兩立,對可能的後果毫不在意。

(三)黎塞留—梅特涅—俾斯麥——歐洲均勢體系形成的個人層面的因素

十七世紀的法國在黎塞留的領導下引進了以民族國家為基礎,以追求國家利益為終極目標的近代國際關系的作風。十八世紀,大英帝國將「均勢觀念」發揚光大,使這個觀念主宰了後兩個世紀的歐洲外交。十九世紀,梅特涅領導的奧地利重新建構了「歐洲協調」,而俾斯麥主政下的德國又使歐洲協調瓦解,使歐洲外交成為冷酷無情的政治權力斗爭。⒄縱觀歐洲近代的均勢外交,這些傑出的領袖的確為構建這一均勢格局發揮了極其關鍵的作用。

黎塞留是現代國家制度之父,他提倡國家至上的觀念,而他的初衷是著眼於防止哈布斯堡王朝獨霸歐洲。在黎塞留的領導下,法國成為當時歐洲最強的國家。他對中歐的統一深具戒心,他使得神聖羅馬帝國分裂為三百餘個政治實體,他使德國的統一延後了約二百年。

身為對抗法國路易十四的先鋒的英王威廉一世曾說過:「如果我生在十六世紀五十年代,眼看著哈布斯堡王朝有一國獨大的危險,我也會是個反奧德法國人,就如同我現在是個反法的西班牙人。」因而,有了威廉的對抗,法國雖然是當時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但無法獨霸。

有「歐洲首相」之稱的梅特涅在維也納體系的構建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梅特涅是被迫擔負這個責任的,因為奧地利強敵環伺。梅特涅明白,一旦允許這些危機演變為實力的角力,不論最後是輸是贏,奧地利必落得民窮財盡。因此他的政策是建立道德共識以避免危機,對不可避免者則設法借力使力,支持願站在沖突第一線的國家,這就是著名的「歐洲協調」。

而俾斯麥的均勢外交卻形成了對梅特涅道德均勢體系的反叛,俾斯麥只用實力說話,他終日辛勞的直接目的就是要平衡普魯士之實力和理想。⒅俾斯麥曾說:「德國所注意的不是普魯士的自由主義,而是權力。」因而,這種思想成就了俾斯麥的鐵血政策,以務實的、現實主義的強權外交打造了從道德約束到實力說話的均勢格局。

三. 近代歐洲百年「均勢」的毀譽參半

1.近代歐洲最初的均勢幾乎完全是偶然的結果,不是國際政治預設的目標。黎塞留的國家至上的觀念可作為個別國家的行為准則,但對如何面對國際秩序的挑戰卻未提供任何答案。它可能導致某些國家有稱霸的野心,或是形成國際間的均勢。⒆然而均勢很少是來自刻意的安排,反而常是為了阻止某一國擴張的野心而形成的結果,比如,一開始歐洲的均勢便是因圍堵法國而產生。

2.均勢體系也維持了歐洲百年的和平,給予了歐洲一代人一個沒有大的戰爭,沒有不斷革命的情況下實現其願望的穩定時期。均勢體系雖不能避免戰爭或是危機,但如能做妥善安排,其作用則在於使一國控制他國的能力及發生沖突的規模受到限制。它所追求的是穩定緩和。均勢無法讓國際社會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感到滿意,但它最能發揮功效的情形是在對其不滿的程度尚未超過受害一方已忍無可忍而力圖推翻國際秩序的極限之時。

3.均勢外交的推行者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最大限度的維護本國的利益。「均勢」本身只是一種政治家們設計的國際關系狀態。它們往往格局本國利益或求得一時的和平玩弄「均勢游戲」。對小國與弱國來說則很難有「均勢」原則可言。⒇如18世紀,曾是歐洲大國的波蘭三次被俄普奧瓜分(1793-1795),就是歐洲強國在擴張中玩弄強權政治和秘密外交,犧牲弱國利益的典型例子之一。

4.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美國總統威爾遜在著名的「十四點原則」中告訴歐洲人,「歐洲平衡」或是「均勢」這一古老的原則恰恰是一戰爆發的根源,解決國際爭端必須另闢新的途徑。歐洲國家把均勢扭轉為武器競賽,卻未能意識到現代科技與大規模徵兵,已使爆發全面性戰爭成為國家安全以及整個歐洲文明最大的威脅。俾斯麥曾極力壓抑德國實力的展現,利用他復雜的同盟大局約束眾多的盟國,以避免各國間潛在的不和演變成戰爭。但是他的繼任者卻對均勢懷有戒心,也未意識到德國越是擴大其實力,越會鼓勵歐洲均勢體系下不可避免的反德同盟及武器競賽的生成,最終導致兩個敵對聯盟的誕生。因而,威爾遜認為,國際體系不應建立在均勢上,而應以民族自決為基礎,歐洲的安全不應仰賴軍事結盟,而應建立集體安全,其外交不應再由專家秘密進行,而應「以公開達成的公開協議」為准。

5.縱觀近代歐洲直到當今社會,霸權和均勢,哪一條是通往和平穩定之路?「均勢」與「霸權」是兩種相對立的國際體系。基辛格認為,世界上只有兩條道路通向穩定,一是霸權,一是均勢。與霸權相比,均勢則更為可靠,在他看來,構成世界秩序的權力均勢應該是多極的。因而,古老的歐洲均勢思想在當今國際格局中依然有存在的基礎。

結語:

從十八世紀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到十九世紀的維也納體系和二十世紀初的兩大軍事集團的最終形成,無疑都張揚均勢原則,這個原則曾在一定程度上迎得暫時和平安定,但卻付出了犧牲小國的代價。幾百年後,中世紀幻滅的歐洲大一統的夢想如今已在某種程度上由歐盟的團結和協調實現了。仍活躍在國際政壇上的基辛格依然揮舞著「均勢」的大旗,他看到了只有在基於相同理念而達成的協議為後盾,均勢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用。有實力而無合理的安排的協議會引起測試實力的爭戰,而有合理安排卻無實力為後盾,則只是虛有其表。國際均勢的成敗在於各國是否能扮演好各自在整體大局中所擔負的角色。權力的均衡與外交的藝術塑造了我們這個世界的格局。

❻ 法國人如何看待拿破崙呢

拿破崙並不是英國歷史學家所說的「獨裁者」。對法國人來說,我相信這是真的,拿破崙和喬治·華盛頓一樣,為人民權利和平等的原則而戰。主要的區別在於,拿破崙是法國的統治者,被君主制所包圍,他自己的國家在很大程度上由貴族控制。

他在流放中去世後,法國人民要求將他的遺體歸還給他們。在長達20年的時間里,英國否認了這項權利。當他的遺體最終被允許從流放的島嶼上返回時,法國建造了一座偉大的紀念碑來紀念他的歸來,人群湧上街頭慶祝。從來沒有一個獨裁者以這樣的方式被慶祝過。

❼ 世界各國交際禮儀

不同的 文化 都有其獨特的禮儀文化,我們都可以從中體驗出不同的風采,那麼對於世界各國交際禮儀你又了解多少呢?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一些世界各國交際禮儀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世界各國的禮儀

韓國

在社交禮儀上,韓國一般不採用握手作為見面的禮節。

握手時講究使用雙手,或是單獨使用右手。

在晚輩、下屬與長輩、上級握手時,

後者伸出手來之後,前者須先以右手握手,

隨手再將自己是左手輕置與後者的右手之上。

在韓國,婦女和小孩一般情況下,婦女不和男子握手,

美國

美國人在待人接物方面,具有下述四個主要特點。

第一、隨和友善,容易接近。

第二、熱情開朗,不拘小節。

第三、城府不深,喜歡幽默。

第四、自尊心強,好勝心重。

法國

愛好 社交,善於交際。對於法國人來說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內容,沒有社交活動的生活是難以想像的。

詼諧幽默天性浪漫。他們在 人際交往 中大都爽朗熱情。善於雄辯高談闊論,好開玩笑,討厭不愛講話的人,對愁眉苦臉者難以接受。受 傳統文化 的影響,法國人不僅愛冒險,而且喜歡浪漫的經歷。

渴求自由,紀律較差。在世界上法國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義者"。"自由、平等、博愛"不僅被法國憲法定為本國的國家箴言,而且在國徽上明文寫出。他們雖然講究法制,但是一般紀律較差,不大喜歡集體行動,與法國人打交道,約會必須事先約定,並且准時赴約,但是也要對他們可能的姍姍來遲事先有所准備。

自尊心強,偏愛"國貨"。法國的時裝、美食和藝術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在此影響之下,法國人擁有極強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們看來,世間的一切都是法國最棒。與法國人交談時,如能講幾句法語,一定會使對方熱情有加。

騎士風度,尊重婦女。在人際交往中法國人所採取的禮節主要有握手禮、擁抱禮和吻面禮。

西班牙

西班牙人儀態禮儀

當地婦女有"扇語",如當婦女打開扇子,把臉的下部遮起來,意思是:我是愛你的,你喜歡我嗎?若一會兒打開一會兒合上,則表示:我很想念你。因此初到西班牙的婦女,如果不了解扇語,最好不要使用扇子。

西班牙人相見禮儀

西班牙人通常在正式社交場合與客人相見時,行握手禮。與熟人相見時,男朋友之間常緊緊地擁抱。西班牙人的姓名常有三四節,前一二節為本人姓名,倒數第二節為父姓,最後一節為母姓。通常口頭稱呼稱父姓。

巴西

巴西人社交習俗總的特點可以用這樣幾句話來概括:

巴西友人很質朴,性格爽快善談吐;

心地善良又耿直,幽默風趣不粗魯;

坦率、豪放喜熱鬧生來能歌又善舞;

足球 運動嗜成癖,人人酷愛又關注;

待人友好又誠摯,熱情禮貌世人矚。

巴西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相見時,最常用的禮節是微笑和施握手禮。在相見時,往往以拳禮相互表示問安和致敬(行此禮要先握緊拳頭,然後向上空伸出姆指)。

巴西人在與親朋好友、熟人或情人之間相見時,大多都習慣施擁抱禮或親吻禮。婦女之間最常用吻禮(在施禮時要臉貼臉用嘴發出接吻的吻聲,以此來舒發她們的親熱之情,但她們雖吻而嘴卻不接觸臉)記住,葡萄牙語是巴西的通用語言。巴西人不以表露感情為羞,在馬路上也會相互擁抱。男人與女人見面和分手時一般總是握手為禮。婦女們相遇時,交換親吻的方式是臉頰相貼,空吻一下。

與一小群人告別時,必須與在場的人一一握手。

加拿大

加拿大人朴實、隨和、友善、熱情好客。見面一般握手致意,不像美國人那麼隨便。熟人之間用擁抱禮節。分手時也行握手禮。介紹禮節,是將男士介紹給女士,將年輕人介紹給年長者,將職位低者介紹給職位高者。熟人相見,直呼其名。

握手時,女士、年長者、職位高者先伸出手。交談要選擇眾人共同關心的話題,喜歡談加拿大經濟文化發展、天氣、體育、旅遊、風俗等話題。不能詢問年齡、收入、家庭狀況、婚姻狀況、女士體重等私人生活問題。不喜歡將加拿大與美國相比,不談政治、世族、宗教、語言、魁北克法語區等社會敏感問題。

在公眾場合,他們注重文明禮貌,觀看錶演要提前入座,中途不走動。在公共場所不可大聲喧嘩、亂扔廢棄物。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要主動給老人、 兒童 讓座,上車要排隊。遇到有"私人財產,請勿穿越"、"請勿入內,不可進入"等標牌。

英國

英國人在正式場合注重禮節和風度,極強調所謂的「紳士風度」。它不僅表現為英國人對婦女的尊重與照顧等方面,而且也見於英國人的儀表修潔、服飾得體和舉止有方。

在交際活動中,握手禮是英國人使用最多的見面禮節。在一般情況下,與他人見面時,英國人既不會像美國人那樣隨隨便便地「嗨」上一聲作罷,也不會像法國人那樣非要跟對方熱烈地擁抱、親吻不可。英國人認為,那些作法,都有失風度。

在進行交談時,英國人,特別是那些上年紀的英國人,喜歡別人稱呼其世襲爵位或榮譽的頭銜。至少,也要鄭重其事地稱之為「閣下」或是「先生」、「小姐」、「夫人」。

德國

德國人在人際交往中對禮節非常重視。在社交場合,德國人通常都採用握手作為見面禮節。

與德國人握手時,有必要特別注意下述兩點。一是握手時務必要坦然地注視對方;二是握手的時間宜稍長一些,晃動的次數宜稍多一些,握手時所用的力量宜稍大一些。此外,與親朋好友見面時,德國人往往會施擁抱禮。重視稱呼,是德國人在人際交往中的一個鮮明特點。對德國人稱呼不當,通常會令對方大為不快。在一般情況下,切勿直呼德國人的名字,稱其全稱,或僅稱其姓,則大都可行。德國人對職銜、學銜、軍銜看得比較重。

對於有此類頭銜者,在進行稱呼時一定要不忘使用其頭銜,這被視為向對方致敬的一種做法。但「閣下」這一稱呼,在德國是不通用的。與德國人交談時,切勿疏忽對「您」與「你」這兩種人稱代詞的使用。通常稱「您」表示尊重,稱「你」則表示地位平等、關系密切。

俄羅斯

在人際交往中,俄羅斯人素來以熱情、豪放、勇敢、耿直而著稱於世。在交際場合,俄羅斯人慣於和初次會面的人行握手禮。但對於熟悉的人,尤其是在久別重逢時,他們則大多要與對方熱情擁抱。有時,還會與對方互吻雙頰。

在迎接貴賓之時,俄羅斯人通常會向對方獻上「麵包和鹽」。這是給予對方的一種極高的禮遇,來賓對其須欣然笑納。

在稱呼方面,過去,俄羅斯人慣以「同志」稱呼他人。而今,隨著社會制度的變更,除與老年人打交道之外,已不再流行。目前,在正式場合,他們也採用「先生」、「小姐」、「夫人」之類的稱呼。在俄羅斯,人們非常看重人的社會地位。因此對有職務、學銜、軍銜的人,最好以其職務、學銜、軍銜相稱。

在俄羅斯,人們視向日葵為「光明的象徵」,故被稱為「太陽花」,並被定為國花。 拜訪 俄羅斯人時,送給女士的鮮花宜為單數。

阿根廷

阿根廷的商務禮俗,必須穿保守式樣的西裝。若在餐廳吃晚餐,也要穿西裝,結好領帶,一副紳士模樣。即使你是外地來的觀光客,也絕不例外。

外國人經常以服裝取人,如果衣履不整,他們就認為你這個為並不正派,服裝就是他們據以做「人物評價」的基準。因此,到公司或機關訪問,或到客商家做客,你都必須西裝革履,整整齊齊才行。西裝去訪問對方,印象一定會被大打折扣,不能不慎。

阿根廷人久別相見,男人互相擁抱,女人則握住對方雙手並親面頰。送禮不要送襯衫、領帶之類貼身用的物品,阿根廷人喜歡別人誇獎他們的孩子、家裡的陳設和他們的菜。避免談論有爭議的宗教、政治問題。可以談談體育,特別是足球以及當地的公園。

在阿根廷,拜訪絕對有必要事先約會。阿國商辦流行以握手為禮,交換名片頻繁。一般而言,談生意的態度仍以保守謹慎,予人印象較佳。阿根廷許多商人會說英語,此外,義大利語和德語也是常用「外語」

世界各國禮儀禁忌

【英國禁忌與禮俗】

英國人一向注意服裝的得體與美觀。男要肩平,女要束腰,衣服平整,褲線筆挺。即要突出健美的線條,還要掩蓋身體的缺陷。在某些特定的正式場合,英國人還保留不少傳統服裝,法院正式開庭時,法官仍然頭戴假發,身穿黑袍。教堂做禮拜時,牧師要穿上長袍;每屆國會開幕,女王前往致詞時,更是頭戴珠光閃爍的王冠,隨行的王宮女侍都身著白色的長裙禮服;王宮衛士身穿鮮紅的短外衣、黃扣黃束腰,頭戴高筒黑皮帽;倫敦塔樓的衛士黑帽、黑衣、上綉紅色王冠及紅色邊線,近衛騎

兵是黑衣、白馬褲、黑長靴、白手套,頭戴銀盔,上面飄著高高的紅穗。

三個禁忌

不能加塞:英國人有排隊的習慣。你可以看到他們一個挨一個地排隊上公共汽車、火車或買報紙。加塞是一種令人不齒的行為。

不能問女士的年齡:英國人非常不喜歡談論男人的工資和女人的年齡,甚至他家裡的傢具值多少錢,也是不該問的,如果你問了一位女士的年齡,也是很不合適的,因為她認為這是她自己的秘密,而且每個人都想永葆青春,沒有比對中年婦女說一聲「你看上去好年輕」更好的恭維了。

不能砍價:在英國購物,最忌諱的是砍價。英國人不喜歡討價還價,認為這是很丟面子的事情;如果你購買的是一件貴重的藝術品或數量很大的商品時,你也需要小心地與賣方商定一個全部的價錢,英國人很少討價還價,如果他們認為一件商品的價錢合適就買下,不合適就走開。

【澳大利亞禁忌與禮俗】

澳大利亞是主要由歐洲移民組成的英聯邦成員國之一,有85%左右的居民信仰天主教或____。澳大利亞人的特殊習俗主要有三。

一是奉行「人人平等」的信條,遵從「女士優先」的社交原則;

二是謙恭隨和,遵時守約;

三是喜歡上酒店進行商務交談,且邊吃邊談,效率極高。

澳大利亞因地廣人稀,在商務活動中極講究效率,從而形成了澳大利亞商務談判中的兩個明顯特點:

一是澳方派出的商談代表,一般都對事務具有決策權,從而他們也要求對方派的商談代表也具有決策權。他們厭惡那種不解決實際問題的漫長「磋商」。

二是對采購物品、輸入勞務等,一般採用「招標」方式,以便能夠用最低代價和最短時間找到合作夥伴。若和他們漫天要價,以期在商談中慢慢減價,很可能導致合作機會的失卻。

【美國禁忌與禮俗】

在和美國人開展公關談判時,應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和美國人做生意大可放手討價還價,但在磋商中要注意策略,立足事實,不辱對方,若不同意美商的某些論點,可用美國人自己的邏輯進行駁斥,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美國人十分欣賞那些富於進取精神、善於施展策略、精於討價還價而獲取經濟利益的人,尤其愛在「棋逢對手」的情況下和對方開展談判和交易。自卑的人在美國社會受到普遍的輕視。美國商人法律意識很強,在商務談判中他們十分注重合同的推敲,「法庭上見」是美國人的家常便飯。絕對不要對對方的某一個人進行指名

批評。把以前在談判中出現過的磨擦作為話題,或是把處於競爭關系的公司的缺點抖露出來進行貶低,都是違反美國商人的經商原則的。忌各種珍貴動物頭形商標圖案。

【加拿大禁忌與禮俗】

加拿大是和美國相鄰的一個大國,但在禮俗上與美國人存在區別。

與加拿大人進行公關交往時,應注意:赴約時要求准時,切忌失約。

日常生活中忌白色的百合花,白色的百合花只在開追悼會時才使用。

喜歡楓葉,國旗上就印有五個葉瓣的楓葉,有「楓葉之國」之稱。

切勿將加拿大與美國相比較,這是加拿大人的一大忌諱。

聽到加拿大人自己把加拿大分為講英語和講法語的兩部分人時,切勿發表意見。因為這是加拿大國內民族關系的一個敏感問題。

【法國禁忌與禮俗】

法國人天性浪漫好動,喜歡交際。在商務交往中,常用的見面禮是握手。而在社交場合,親吻禮和吻手禮則比較流行。法國人使用的親吻禮,主要是相互之間親面頰或貼面頰。至於吻手禮,則主要限於男士在室內象徵性地吻一下已婚婦女的手背,但少女的手不能吻。

在公關交往中,法國商人有一個十分獨特的地方,就是堅持要求使用法語。在商務活動中,法國人若發現跟自己交談的人會說法語,卻使用了英語,他肯定會生氣。但也忌諱別人講蹩腳的法語,認為這是對其祖國語言的褻讀,若對法語不純熟,最好講英語或藉助翻譯。

法國人愛花,生活中離不開花,在他們看來,不同的花可表示不同的語言含義。百合花是法國人的國花。他們忌送給別人菊花、杜鵑花、牡丹花、康乃馨和紙做的花。

【德國禁忌與禮俗】

德國人勤勉矜持,講究效率,崇尚 理性思維 ,時間觀念強。他們不喜歡暮氣沉沉、拖拖拉拉、不守紀律和不講衛生的壞習氣。在商務活動中,德國商人講究穿著打扮。

一般男士穿深色的三件套西裝,打領帶,並穿深色的鞋襪。女士穿長過膝蓋的套裙或連衣裙,並配以高統襪,化淡妝。不允許女士在商務場合穿低胸、緊身、透明的

性感上裝和超短裙,也不允許她們佩戴過多的首飾(最多不超過三件)。我們與德國人打交道時,如在這些方面加以注意,則有助於贏得好感和信任。反之,則會被

視為待人無禮和不自重。

給德國人贈送禮品,務須審慎,應盡量選擇有民族特色、帶文化味的東西。不要給德國女士送玫瑰、香

水和內衣。因為它們都有特殊的意思,玫瑰表示「愛」,香水與內衣表示「親近」,即使女性之間,也不宜互贈這類物品。用刀、剪和餐刀、餐叉等西餐餐具送人,

有「斷交」之嫌,也是德國人所忌諱的。在服飾和其他商品包裝上禁用於或類似符號,忌諱茶色、黑色、紅色和深藍色。

【阿拉伯人的民族禁忌與禮俗(穆斯林世界裡基本通用)】

「干凈的右手,不潔的左手」

阿拉伯人吃飯很有特色,通常是席地而坐,將麵包掰成小片或是將米飯撮成小團,用右手的幾個手指捏住送進口中,即使是帶有湯汁的菜餚,他們也都能全部吃下去。

實際上,用手直接抓著進食也不能算做是阿拉伯人獨享的「專利」,全世界用手抓著吃飯的有好幾億人口,其居住的范圍能從北部非洲一直延伸到南亞次大陸。

按照阿拉伯人的生活習俗,他們的右手總是干凈的,故吃飯時必須用右手將食物直接送進口裡,而不能用左手,因為在他們的傳統觀念中,左手是不潔的,只能用來輔

佐右手撕扯食物。即使是在平時幹活,阿拉伯人也是更多地使用右手。當地婦女總是忙不迭地用右手作著,而左手則是將裹在身上的長長的布料緊緊地捏在腋下,左

手偶爾騰出來幫一下,然後倏地縮回去。

在接人待物方面,阿拉伯人的左右手也是絕對地內外有別。凡是對外的事情,譬如遞送

東西給他人,他們必須要用右手,否則就是極大的不恭敬,而在別人看來也是相當不禮貌的。同樣地,阿拉伯人在接別人遞送過來的東西時,也要使用右手,即使是

右手正在忙碌著,也要趕緊騰出右手接過來。

【日本的禁忌與禮儀】

日本人不喜歡紫色,認為這是悲傷的色調;最忌諱綠色,認為是不祥之色。他們忌9、4等數字;他們還忌諱三人一起合影,認為中間的人被左右兩人夾著,是不幸的

預兆。日本人討厭金銀色的貓,認為看到這種貓的人要倒霉;他們也不喜歡狐狸。不喜歡針鋒相對的言行與急躁的風格,把善於控制自己的舉動看作一種美德,他們

主張低姿態待人,說話時避免凝視對方,彎腰鞠躬以示謙虛有教養。在社交活動中,日本人愛用自謙語言,如「請多關照」、「粗茶淡飯、照顧不周」等,談話時也

常使用謙語。

日常生活中,日本人謙虛禮讓、彬彬有禮,同事、行人間極少發生口角。在與日本人交談時,不要邊說邊指手劃腳,別人講話時切忌插話打斷。三人以上交談時,注意不要冷落大部分人。

在交談中,不要打聽日本人的年齡、婚姻狀況、工資收入等私事。對年事高的男子和婦女不要用「年邁」、「老人」等字樣,年事越高的人越忌諱。

在公共場合以少說話為好。乘坐日本的地鐵或巴士,很少能看到旁若無人而大聲交談的現象。除非事先約好,否則不貿然拜訪日本人的家庭。按照日本人的風俗,飲酒是重要的禮儀,客人在主人為其斟酒後,要馬上接過酒瓶給主人斟酒,相互斟酒才能表示主客之間的平等與友誼。

斟茶時,日本人的禮貌習慣是以斟至八成滿為最恭敬客人。

日本人給老人祝壽,是選一些有特定意義的年歲。如61歲為「還歷」,意思是過了6O為1歲,返老還童;7O歲為「古稀」;77歲為「喜壽」;88歲為「米壽」,因漢字「米」拆開可變成八十八;99歲為「白壽」,因為「白」字上面加一橫為「百」。

【巴西的禁忌與禮儀】

巴西人的信仰忌諱: 巴西人大多數信奉天主教,另外也還有少部分人信奉____新教、猶太教以及其他宗教。在同客人閑聊中,不願議論與阿根廷有關的政治問題。

他們對行文或通信中,別人代簽或以印章替代簽字的作法是不理解的,甚至認為這是不尊重對方的表現。

他們忌諱紫色,認為紫色是悲傷的色調; 忌諱絳紫紅花,因為這種花主要用於葬禮上;他們還把人死喻為黃葉落下,因此,棕黃色就成凶喪之色,很為人們所忌諱。

忌用姆指和食指聯成圓圈,並將其餘三指向上升開,形成「OK」的手墊。認為這是一種極不文明的表示。

對未經許可私人宅門的人是極為討厭的。認為不懷好意的歹徒才愛這樣做。

送禮忌諱送手帕。他們認為送手帕會引起吵嘴和不愉快。

巴西人很重視親筆簽名。無論寫信、便條等,都要鄭重地簽下自己的名字,以示尊重和禮貌。

他們特別喜愛孩子。交談中尤為喜歡別人誇耀他們的孩子。

他們也極珍愛蘭花,並將蘭花尊為國花。他們認為蘭供給是民族一切可貴品德的象徵,視大而美的花形象徵高瞻遠矚,堅實的花瓣象徵堅毅剛強,富於變化的花色 象徵知難而進和百折不撓。

他們偏愛「蝴蝶」。認為蝴蝶有美麗的形象,是一種吉祥之物。

❽ 如何評價法國在美國獨立戰爭中的地位

不能憑簡單的主觀判斷回答這個問題,還是用當時的一些歷史事件說話吧。能不能對理解這個問題有幫助。
美國獨立戰爭發生在1775年–1783年。在此之前,1756年-1763年,歐洲兩大軍事集團即英國-普魯士同盟與法國-奧地利-俄國同盟之間,為爭奪殖民地和霸權而進行的一場大規模戰爭。其中首要矛盾是英法矛盾。所以又稱英法七年戰爭。七年戰爭的地點包括北美地區。七年戰爭結果是英國-普魯士同盟勝利。
英國是在七年戰爭中最大的贏家,法國在《巴黎和約》中被迫將整個加拿大割讓給英國,並從整個印度撤出,只保留5個市鎮,英國成為了海外殖民地霸主,邁向日不落帝國的傳奇。但英國將這次的大帝國戰爭(北美地區)的戰費轉嫁在北美殖民州身上,引起了當地居民的不滿。七年戰爭完後13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
《巴黎和約》成為了法國君主制時期的最屈辱的事件之一。法國放棄了印度、加拿大、密西西比河東岸。雖然法國仍然擁有密西西比河西面的紐奧良和瓜德羅普島,但是這次失敗標志著法國失去了新大陸。法國的外交策略黯然失敗,聲望也顯著下落。這次戰爭亦使路易十五失去了人民的支持。並且在他死後成為了法國的最不得人心的國王之一。
英國雖然打敗了法國,控制了北美大部分地區,但因長期的戰爭而導致財政困難。於是,英國政府不斷地向北美各殖民增加稅收,並實行高壓政策,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暴發。
1778年2月法美簽訂軍事同盟條約,法國正式承認美國。1778年6月法英開戰,西班牙也於1779年6月對英作戰。俄國於1780年聯合普魯士、荷蘭、丹麥、瑞典等國組成「武裝中立同盟」,打破英國的海上封鎖。1780年12月荷蘭進一步加入法國方面對英作戰。北美獨立戰爭擴大為遍及歐、亞、美三大洲的國際性反英戰爭,英國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
美國獨立戰爭中,有法國海軍力量的支持。
切薩皮克灣海戰,又稱維吉尼亞角戰役或簡稱海角戰役,是美國獨立戰爭中最關鍵的一場海戰,爆發於1781年9月5日的切薩皮克灣附近,由湯瑪斯·葛瑞夫斯率領的英國艦隊對抗德·葛拉瑟伯爵指揮的法國艦隊。這場戰役雖然在戰術上是非決定性的,但對英軍來講,這是他們戰略上的重挫。
隨著法國海軍在切沙比克城的勝利導致英國軍隊在1781年的約克鎮圍城戰役中投降。1783年訂定的巴黎條約承認了美國的獨立。
另外,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是在美國獨立戰爭以後(1789年)暴發的,而1778年後法國在美國獨立戰爭中對英作戰的軍隊還是法王的軍隊,法國資產階級還沒有掌握軍隊,法軍作戰是針對英國,不能說法國支持美國獨立戰爭是為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做准備。當然此時法國國內資產階級也在為本國的革命作準備。

❾ 如何評價法國人在二戰中的表現

二戰法國唯一做了有利於盟軍的事就是霸王行動十萬法軍幫英美聯軍開路

❿ 如何評價法國統治者拿破崙

新上台的熱月黨人一方面取消了雅各賓的「恐怖政策」和激進措施;另一方面努力保護革命成果,維護共和制,希望能重新建立資產階級的正常統治秩序。1795年,熱月黨人制定了新憲法,隨後成立督政府。督政府懦弱無能,對內不能穩定政局,對外不能有效地抗擊反法聯軍的進攻。經濟投機活動惡性膨脹,貨幣貶值達到失控地步,下層人民起義和保王黨叛亂頻繁發生。政治、經濟和軍事上的混亂局面,說明缺乏效能的督政府已不可能有所作為。在這種形勢下,軍事獨裁者拿破崙,波拿巴應運而生,承擔起建立強有力政權和穩定內外局勢的歷史使命。此後,他連續採取軍事行動,決定性地打擊了歐洲封建勢力對法國的幾次反撲。1800年,拿破崙擊潰奧地利軍隊,並進逼奧地利南部地區,迫使奧皇簽訂和約。

拿破崙在大資產階級的支持下發動「霧月政變」的第二天,就將法國議會——元老院和500人院全部解散,奪取了議會大權,並宣布成立執政府。不久,公布了法蘭西共和國八年憲法,重申廢除封建等級制,法國為共和國,他擁有最高執政權,規定第一執政的許可權:公布法律;並可隨意任免參政院成員、各部部長、大使和其他高級外交官員、陸海軍軍官。不久,他又取消了革命時期的地方自治機構,使法國成為一個高度中央集權制的國家。

在執政府中,他自任第一執政官,大權獨攬,開始了為期15年的獨裁統治。

拿破崙不僅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家,而且也是歐洲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他一生征戰無數,叱吒風雲數十載。野心勃勃的他對內發動政變,當上法蘭西帝國皇帝;對外遠征埃及,征戰歐洲,雄霸歐洲十八年,改寫了法國的歷史,甚至是人類的歷史。而這個軍事天才到最後卻以慘敗滑鐵盧收場。「霧月政變」後,拿破崙當上了法國第一執政官,成了法國的統治者。

拿破崙不僅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家,而且也是歐洲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他一生征戰無數,叱吒風雲數十載。野心勃勃的他對內發動政變,當上法蘭西帝國皇帝;對外遠征埃及,征戰歐洲,雄霸歐洲十八年,改寫了法國的歷史,甚至是人類的歷史。而這個軍事天才到最後卻以慘敗滑鐵盧收場。「霧月政變」後,拿破崙當上了法國第一執政官,成了法國的統治者。

閱讀全文

與法國如何評價澳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0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8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