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人說二戰時法國擁有強大陸軍,卻為何迅速投降呢
二戰還沒有爆發的時候,法國當時的陸軍號稱世界第一陸軍。在各大軍事強國中陸軍不管從人數還是裝備上都排名世界第一位。法國人敢號稱世界第一是有原因的。二戰沒有開始之前,法國擁有280萬軍隊,預備役300萬。法國陸軍擁有150以上口徑的火炮10000門,陸軍擁有120多個師,將近250萬人。法國陸軍裝備有坦克3000多輛,坦克不管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都要比德國的先進。法國的索瑪重型坦克和B1重型坦克是當時世界上最好的坦克。還有不計其數的裝甲車輛和卡車。法國空軍當時裝備有2000多架各種型號的飛機,其中戰斗機將近1000架,轟炸機300多架,法國空軍的裝備在當時的歐洲算是比較精良的。法國還有一隻實力不錯的海軍。但是為什麼法國會在戰爭爆發以後短短的40多天里被德國擊敗。
B. 有人說二戰時法國擁有強大陸軍,卻為何迅速投降呢
莫里斯·居斯塔夫·甘末林
法國在二戰中快速淪陷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 甘末林錯誤的指令,他始終認為德軍在阿登的進攻是佯攻,所以只派出第2、5騎兵師前去增援比利時友軍,但沒有想到的是第2騎兵師遇到的是德軍第10裝甲師這支精銳部隊,騎兵對陣坦克群,結果可想而知。
從德國方面,德軍充分利用了法國的失誤,快速西進搶渡阿登運河,切斷法軍第2、9集團軍之間的聯系。15日將大部隊開過馬斯河,向英吉利海峽猛撲過去,法國及英國、比利時的重兵集團被合圍在敦刻爾克至麥茨之間的狹長地帶,他們與法國南方的聯系被完全切斷,這意味著整個法國戰局已無可挽回。
C. 有人說二戰時法國擁有強大陸軍,卻為何迅速投降呢
在二戰爆發前,法國的陸軍在理論上是非常強大的,這主要是表現在數據上,當時法軍部隊接近三百萬,其中二百五十萬是陸軍,上萬門大口徑火炮,三千輛坦克,兩千多架軍事用途的飛機,這樣規模的部隊,即便在今天也足以威懾任何無核國家,結果在德軍的猛烈攻勢下,法國人才四十多天就戰敗了,這個結果是出乎所有國家意料的,為什麼法國人完全不經打呢?
一戰損失慘重,綏靖政策助長法西斯勢力對外擴張
法國在二戰中,還在以步兵為主要戰鬥力這是最大的問題,用步兵來面對機械化部隊,不但機動不靈活,戰鬥力也沒法劃等號,所以當法軍面對德國的坦克群和機械化部隊沖擊的時候,立刻潰不成軍,並且難以組織有效反擊,這和歐洲某國用騎兵沖擊坦克一樣可笑。
近代的戰爭歷史,每隔10-20年,就是一次跨越時代的轉變,一戰時期步兵加上堅固的防禦工事是戰爭的主力,到了二戰,德國的坦克集群,機械化部隊讓盟軍吃盡苦頭,發展還未成熟的潛艇,導彈也在戰場上嶄露頭角,法國還在用一戰的作戰思維和德軍較量,能堅持一個月已經很不錯了。
D. 二戰法國為什麼投降了,而英國沒有
1、法國投降的原因
①戰爭准備嚴重不足,大部分軍隊匆忙徵集
德軍佔領了波蘭以後,沒有繼續進攻東方的蘇聯。德軍主力開始掉頭進攻西歐各國,在這樣的情況下,法國政府頓時開始手忙腳亂。由於法軍兵員嚴重不足,法國臨時徵集了150萬士兵,其中大部分都是農民。
這些新徵集的士兵在軍事訓練上嚴重不足,在裝備上的差距更加明顯。由於法國沒有制空權,在德軍閃擊戰的進攻之下,法軍一敗再敗。士兵的戰斗素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戰爭的走向,而法軍與德軍在普通士兵上的差距十分明顯。
②法軍內部矛盾重重,發生了嚴重的決策失誤
按照法國的實力,原本不至於敗得這么慘。但是法國指揮機構內部矛盾重重,這極大的限制了法軍戰術上的靈活性。法國為了防止德國的進攻,在邊境上修了一條漫長的馬奇諾防線。
從戰術上的角度來說,這條防線是相當完美的。但是前提是德軍必須進攻這條防線,只可惜德國人沒有那麼傻。德軍出動了一部分力量進攻比利時,使英法聯軍誤認為德軍要採用一戰時期的策略借道比利時、進攻法國。英法兩國果然上當,英法兩軍主力進駐比利時抗擊德軍。但是真正的德軍主力卻穿越阿登森林直逼法國境內,德國的戰略欺騙成功了,法國境內的兵力十分空虛。
參考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_網路
E. 二戰時擁有強大陸軍的法國,為什麼會那麼快投降
導語:二戰時期,擁有強大陸軍的法國,在納粹德軍的進攻之下,很快就戰敗投降了。這其中有政治方面的原因,也有社會方面的原因,軍事上的保守戰略;還有法德兩國之間的歷史仇恨因素。
可以說,德軍對於進攻法國,是有著充分的軍事准備的,也有這強大的民意支持的。
4.法國政府對於德軍發動進攻的可能性,也作了准備。法國精心修建了一條牢固的軍事防線,那就是著名的「色當防線」,還與歐洲各國都結為軍事同盟,共同對付德國。
但是,法國的軍事准備也就僅此而已,它還是在綏靖政策的主導下,不斷犧牲盟國的利益,一心想誘使德國去進攻蘇聯。
最終,法國的綏靖政策破產,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結語:法國在二戰時期的迅速戰敗,其根源就在於法國政府的綏靖政策。
F. 有人說二戰時法國擁有強大陸軍,卻為何迅速投降呢
二戰爆發時候的法國不管啥軍都不咋地,包括陸軍也不強。迅速投降這有多方面的原因,狗子就隨便梳理一些~
首先法國人在二戰時期對戰爭的態度是消極的,畢竟一戰主戰場就在自己地盤上打,也付出了130萬人的代價,真的打怕了。而且一戰的塹壕戰表現出了防禦戰的巨大優勢,所以法國人在一戰之後主流的作戰思路就是防禦戰。所以也不惜花費巨大代價修築了馬奇諾防線。
這種狂風暴雨一樣的打法讓本身就很消極的法國人提不起一點反抗的念頭,甚至感覺被按在地上摩擦還有點小舒服
所以說,法國人的迅速投降和法國人本身的文化理念,消極的軍事建設態度,陳舊的戰術和武器裝備都有關,法國人在開戰前壓根就沒做好戰爭的准備。
G. 二戰時期是法國為什麼光速投降了
法國二戰快速投降有很大原因是法國人心理因素:一戰的傷疤剛剛好,但是還沒忘了疼,一戰時法國人英勇頑強的抵抗德軍,造成了人口不到5000萬的法國,軍人死傷超過400百萬,平民損失一百多萬,也有一說軍民損失超過七百多萬的!而且還有法國北方的工業重省被打的稀巴爛!好傢伙就這一戰法國被打瘸了,人口屬於「斷層」式損失,這是其一!
H. 二戰法國為什麼要投降
從軍事上來說,法國面臨幾乎無力挽救的危局。法國投降前,比、荷、盧全部投降,英軍通過敦刻爾克行動撤回本土,100萬聯軍頓時作壁上觀,外援已無。法軍傷亡、被俘210萬人,主力部隊損耗殆盡。至投降時,法國北部、中部一帶均淪陷,本土戰略縱深狹小,在本土已失去抵抗可能。
從國際關繫上來說,一是法國本土四面是敵,德、意向法宣戰,西親軸心,不排除背刺可能。二是在法軍主力被消滅後,盟軍在陸、空軍上完全無法與軸心國抗衡。同盟國此時基本由英聯邦成員國、法國、歐洲其他被侵略的國家組成,英國本土正規軍僅十幾個師,靠著敦刻爾克撤回去的30萬續命,為防範登陸都不得不組建百萬民兵;英聯邦成員國陸軍實力一般、且遠水難解近渴;其他成員國要不投降要不流亡,都GAME OVER了。且慈父蘇、燈塔美均無意參戰,彼時同盟國在歐洲大陸大勢去矣。
從再動員可能性上說,一是法國人力缺乏,戰爭初期法國已動員了1/3的20-45歲適役男子,無潛力可挖;二是陸空一體聯合作戰、機械化閃電戰等新型戰術,全面領先於法軍,主要將領甘末林、魏剛等接連戰敗,無人出面主持危局,部隊內失敗主義情緒蔓延、高層戰爭信心已失;三是法國主要工業區被佔領,裝備物資匱乏;四是民眾厭戰情緒嚴重。
從領導階層來講,一是內閣和議會抵抗派和投降派對立嚴重,在悲觀情緒的影響下投降派勢大,總理雷諾無法獲得議會信任而辭職,投降派的貝當老帥上台;二是法國本身戰爭意願不強,法國是基於英、法對波蘭的獨立保障被破壞而被迫參戰的,本身缺乏明確的戰爭目標(所以才出現奇怪的西線靜坐戰)。
從出路來講,本土抵抗計劃破產後,法國政府前途已無。①流亡英國;②流亡北非;③實現英法合並(丘吉爾也是腦洞大)。似乎都不是什麼好路子。特別是在戰爭中英法兩國裂痕加深,憑什麼留著法國人的血為英國人在前面做擋箭牌。從國際形勢看,法西斯勢力在30年代風生水起,儼然已成為一種潮流,加入軸心大家庭也未必不是一種出路?
從綜合實力來看,從二戰始,戰爭不光是軍人的戰爭,是總體戰、無限制戰,是綜合國力的比拼。法國受一戰勝利、經濟危機等多重影響,法國的經濟實力、戰爭潛力、資源儲備、動員能力在戰爭前夕已遠落後於德國。
總體來看,主要原因是軍事上的潰敗的太快,而臃腫官僚的政府無法做出及時有效的反應,國民和領導層又嚴重缺乏戰爭動機、信心和支持度,本身縱深、國力又不足以支撐持續抵抗。
I. 二戰時法國為什麼會投降
貝當政府的擔心失敗而媾和。
法國人過於相信馬奇諾防線,戰事發生前沒有太多准備。馬奇諾防線的建立是在一戰之後。馬奇諾防線可以駐扎45個師,大約45萬人的部隊,擁有很多的碉堡,甬道,隱藏火力點。德軍當時講95萬人的部隊兵分兩路,突破比利時和盧森堡,並沒有與馬奇諾防線發生正面的沖突。就從德軍繞行馬奇諾這一行為來看,馬奇諾防線的堅固還是不言而喻的。
由於法比邊界的阿登高地地形崎嶇,不易運動作戰,且比利時反對在法比邊界修建防線,所以法軍沒有多加防備,但萬萬沒有想到德軍會由此突破。1940年5月德軍誘使英法聯軍支援荷蘭,再偷襲阿登高地,聯合荷蘭德軍將聯軍圍困在敦克爾克。而馬奇諾防線也因為德軍襲擊其背部而失去作用。
法國的軍事戰爭理論還停留在一戰的水平,認為作戰還是傳統的步兵攻防戰,而且對新出現的坦克戰估計不足,堅持把坦克作為步兵進攻的「移動火力支援」分散在步兵中使用,未能形成強大的戰車戰鬥力。法國的坦克水平當時並不太低,而且德國的進攻還是大量使用了火力較弱的輕坦克和裝甲車輛。但是裝甲兵的威力已經展現,法國的大多數將領還並沒有意識到坦克的重要性。
馬奇諾防線潰敗後,當時還有很多部隊在前線抵抗,但是巴黎已經暴露在德軍的攻擊部隊前面了,法國政府擔心國家會變成像波蘭那樣成為完全的殖民地,而且擔心戰敗後在海外的殖民地遭到瓜分,所以投降了。
一方面,1940年6月,貝當是在德軍向法國內陸大舉推進之際就任的法國總理。當時,戰局已明顯對法國不利,再不以「和平和體面」的方式結束戰爭,後果不堪設想。因此,貝當充當了主和派的代表,並在6月22日與德國簽訂停火協定。
根據該協定,法國的3/5的國土(主要是北方工業區)被德軍佔領,德國佔領軍的一切費用皆由法國承擔。南部及東南部2/5的地區為「自由區」。
另一方面,在德國的協助下,法國國會通過議案,授予貝當立法、行政及司法的權力,這些都令貝當擁有法國臨時「毒裁者」的權力。
貝當政府總部設在法國中部非佔領區的維希,故被稱「維希政府」。維希政府為軸心國提供大量物資,又曾下令在海外屬地的法軍對抗盟軍,以及容許軸心軍在海外屬地過境。
1942年11月11日,德軍突然佔領法國餘下的「自由區」。1944年8月20日,貝當被德國人從維希帶回洛克馬林根的霍恩佐倫軟禁起來。
1945年4月,貝當回到法國接受審判,後被定罪並被判處死刑。但在同年8月獲戴高樂以年老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立下的戰功為理由減刑至終身監禁,1951年去世。
J. 有人說二戰時法國擁有強大陸軍,卻為何迅速投降呢
在二戰剛開始的時候,德國對波蘭發發動了閃電戰,標志著二戰全面爆發。由於英法是波蘭的同盟國,因此德國進攻波蘭的同時也就意味著對英法宣戰,英法也正式加入到了戰爭之中。當時德軍主力在東線猛攻波蘭,在西線來說德軍只有43個師,其中的32個師還是預備隊,並且整個西線的德軍沒有一輛坦克。
法國政府撤出巴黎後便搬到了波爾多,其實這個時候法國還是有些本錢跟德國人繼續打的,首先在馬奇諾防線哪裡還有幾十萬的精銳,其次英國在這個時候還是法國的盟友,也會全力支持法國繼續跟德國人干。當然,能繼續打下去的前提是法國要能把全國動員起來,可是到了這個時候再動員似乎為時已晚了,高層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最終決定投降。
其實當時法國宣布投降也是正常,因為法國要繼續跟德國打下去,前提是全國要能組織動員起來,在當時來說已經是來不及了,並且在西方文化中投降並不丟臉,打不過了可以體面地投降,要是繼續跟德國打下去,全國都得打成一片廢墟,還不如把這個包扔給英國和蘇聯,讓他們去跟德國人死磕,自己也能保存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