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世界上最大的風多少級
風的最高級別是17級。
風速是風的前進速度。相鄰兩地間的氣壓差愈大,空氣流動越快,風速越大,風的力量自然也就大。所以通常都是以風力來表示風的大小。風速的單位用每秒多少米或每小時多少公里來表示。而發布天氣預報時,大都用的是風力等級。
一般根據風吹到地面或水面的物體上所產生的各種現象,把風力的大小分為18個等級,最小是0級,最大為17級。
風速的最高紀錄:
颶風約翰是中太平洋有紀錄以來的第三個五級颶風,並創下該海域最高的風速紀錄,達280公里/小時。自1994年起,只有颶風伊歐凱在中太平洋達到五級颶風的強度,它與吉爾瑪一樣,擁有比約翰更低的氣壓但較慢的風速。
台風溫黛橫過本港時的強度相當於美國國家颶風中心熱帶氣旋分級中的二級台風,當時維多利亞港一度錄得的平均風力達133公里/小時,最高陣風259公里/小時,而大老山亦錄得時速284公里/小時的陣風紀錄。
泰培是地球紀錄上最強的熱帶氣旋台風。目前最高風速的熱帶氣旋是2013年西北太平洋的台風海燕,平均風速達每小時315公里。
㈡ 地球上最干凈的地方
地球上最干凈的地方--南極洲。
南極洲是人類最後到達的大陸,也叫「第七大陸」。位於地球最南端,土地幾乎都在南極圈內,四周瀕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是世界上地理緯度最高的一個洲,同時也是跨經度最多的一個大洲。總面積約1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9.4%,位於七大洲面積的第五位。
南極洲歷史
1738~1739年,法國人布韋航海時發現了南極附近的一個島嶼(今布韋島)。
1772~1775年,英國人庫克船長到達南極附近的南設得蘭群島。
1820~1821年,美國人帕爾默、沙俄人別林斯高晉和拉扎列夫、英國人布蘭斯菲爾德先後發現了南極大陸。
1838~1842年,英國人羅斯、法國人迪爾維爾、美國人威爾克斯等先後考察了南極大陸。
1911年12月阿蒙森等四名挪威人首次到達南極極點。
1928~1929年,美國人作了幾次南極飛行考察,並建立了「小亞美利加基地」。
現在近20個國家在南極設立了觀測站和科考基地。
南極洲氣候:
南極洲的氣候特點是酷寒、烈風和乾燥。全洲年平均氣溫為-25℃,內陸高原平均氣溫為-56℃左右,極端最低氣溫曾達-89.8℃,為世界最冷的陸地。冬季極端氣溫很少低於-40℃,世界上最低的氣溫記錄是-88.3℃,它便是1960年8月24日由前蘇聯的東方站測定的。
南極洲的風也是獨具個性的。冷空氣從大陸高原上沿著大陸冰蓋的斜坡急劇下滑,形成近地表的高速風。風向不變的下降風將冰面吹蝕成波狀起伏的溝槽, 全洲平均風速17.8米/秒,沿岸地面風速常達45米/秒,最大風速可達75米/秒以上,是世界上風力最強和最多風的地區。絕大部分地區降水量不足250毫米,僅大陸邊緣地區可達500毫米左右。全洲年平均降水量為55毫米,大陸內部年降水量僅30毫米左右,極點附近幾乎無降水,空氣非常乾燥,有「白色荒漠」之稱。
南極洲的風力,因地而異。一般而言,海岸附近的風勢最強,平均風速為17~18米/秒。東南極洲的 恩德比地沿海到阿黛利地沿岸一帶的風力最強,風速可達40~50米/秒。據澳大利亞莫森站20年的統計資料,每年八級以上大風日就有300天,1972年,莫森站觀測到的最大風速為82米/秒。法國的迪維爾站曾觀測到風速達100米/秒的颶風,其風力相當於12級台風的3倍,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記錄到的最大風速。
南極洲還是地球上最乾燥的大陸,幾乎所有降水都是雪和冰雹。極地氣旋從大陸以北順時針旋轉,以長弧形進入大陸,除西南極的低海拔地區以外,這些氣流很難進入大陸內部。但是,在氣旋經過的南極半島末端(包括喬治王島),年降水則特別豐富,可達900毫米。
㈢ 世界上最高的風速是多少
世界上風速最快的地方-華盛頓山天文台正常的風速可以達到372公里/小時,這是1934年4月12日在美國新罕布爾什州的華盛頓山記錄的,但是1999年5月在俄克拉荷馬州發生的一次龍卷風中,研究人員測到的最快風速達到了513公里/小時,作為比較,海王星上的風帶最快可達1448公里/小時。
㈣ 世界最長的風是什麼風
通常,人們把空氣流動稱為風。風是地球大氣運動的一種形式,它是一個矢量。 風在單位時間里移動的距離稱為風速,單位是米/秒或者公里/小時;移來的方向稱為風向。 1805年英國人蒲福(Frincis Beanfort)根據我國唐代天文學家李淳風撰寫的《乙巳占》把風力定為13個等級,最小0級,最大為12級。0級風風速為0.0~0.2米/秒,稱為無風,唐朝詩人王維《使至塞上》詩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描寫的就是0級風景象;1級風風速是0.3~1.5米/秒,稱為軟風。每級風風速包含的數字范圍自下而上逐漸增大,如3級風風速為3.4~5.4米/秒,稱為微風,上下相差2.0米/秒;4級風風速為5.5~7.9米/秒,稱為和風,上下相差2.4米/秒。蒲福創立的風級,具有科學、精確、通俗、適用等特點,已為各國氣象界及整個科學界認可並採用。 蒲福之後,「蒲福風力等級』幾經修訂補充,現已擴展為18個等級。如11級風,即現在所說的達到台風標準的風,風速是32.7~36.9米/秒,海面浪高一般為14.0米,徵象是「海浪滔天」、「陸上極少,其摧毀力極大」。13級以上的風,浪高及海陸徵象就很難表達了;如11級風,即現在所說的達到台風標準的風,風速是32.7~36.9米/秒,這種風也稱為颶風,海面浪高一般為14.0米,徵象是「海浪滔天」、「陸上絕少,其摧毀力極大」。13級以上的風,浪高及海陸徵象就很難表達了;最高一級——17級風的風速是56.1~61.2米/秒。17級以上的風速,極為罕見,但也絕非未出現過,只是現在還沒有制訂出衡量它們級別的標准麻煩。
㈤ 世界上最大的風速是一秒多少米
世界上風力資源最多的是世界第七大陸——南極洲。在那裡,一般的風速是17~18米/秒,最大風速可達75米/秒以上。但是,南極的最大風速並不是世界上的最大風速。我國海南島瓊海縣,1973年4月,一次台風過境時,估計風速有81米/秒。日本的室戶岬,1961年4月一次台風過境時,風速曾達84.5米/秒。1934年4月,美國華盛頓市測到了103.2米/秒的風速,這才算是世界上最大的風速。
華盛頓市出現這么大的風速,是由一次龍卷風過境造成的。龍卷風由於范圍小,能量卻極大,它經過時出現100米/秒以上的大風是不稀罕的。1956年9月,上海東部受一個強大的龍卷風影響。這個龍卷風竟把浦東江邊一個11萬千克重的空油桶舉到半空,扔到了120多米遠的地方去。看,龍卷風的威力有多大!
㈥ 世界上風力最大和風暴最多的地區是
南極不僅是世界最冷的地方,也是世界上風力最大的地區。那裡平均每年8級以上的大風有300天,年平均風速19.4米/秒。1972年澳大利亞莫森站觀測到的最大風速為82米/秒。法國迪爾維爾站曾觀測到風速達100米/秒的颶風,這相當於12級台風的3倍,是迄今世界上記錄到的最大風速。
南極風暴所以這樣強大,原因在於南極大陸雪面溫度低,附近的空氣迅速被冷卻收縮而變重,密度增大。而覆蓋南極大陸的冰蓋就像一塊中部厚、四周薄的「鐵餅」,形成一個中心高原與沿海地區之間的陡坡地形。變重了的冷空氣從內陸高處沿斜面急劇下滑,到了沿海地帶,因地勢驟然下降,使冷氣流下滑的速度加大,於是形成了強勁的、速度極快的下降風。
南極沒有四季之分,僅有暖、寒季的區別。暖季11月至3月;寒季4月至10月。暖季時,沿岸地帶平均溫度很少超過零攝氏度,內陸地區平均溫度為零下20至零下35攝氏度;寒季時,沿岸地帶為零下20至零下30攝氏度,內陸地區為零下40至零下70攝氏度。1967年初,挪威在極點附近測得零下94.5攝氏度的低溫。據估計,在東南極洲上可能存在零下95至零下100攝氏度的低溫。
㈦ 世界上跨經度最大的洲
南極洲(Antarctica),亦稱“第七大陸”,圍繞南極的大陸。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大的洲,下面是有關南極洲的詳細情況。
南極洲位於地球南端,四周為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所包圍,邊緣有別林斯高晉海、羅斯海和阿蒙森海等。包括大陸、陸緣冰和島嶼,總面積1405.1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9.4%。全境為平均海拔2350米的大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洲。大陸幾乎全被冰川覆蓋,佔全球現代冰被面積的80%以上。大陸冰川從中央延伸到海上,形成巨大的羅斯冰障,周圍海上漂浮著冰山。
整個大陸只有2%的地方無長年冰雪覆蓋,動植物能夠生存。氣候酷寒,極端最低氣溫曾達-89.2℃。風速一般達每秒17~18米,最大達每秒90米以上,為世界最冷和風暴最多、風力最大的陸地。全洲年平均降水量為55毫米,極點附近幾乎無降水,空氣非常乾燥,有“白色荒漠”之稱。在南極圈內暖季有連續的極晝,寒季則有連續的極夜,並有絢麗的弧形極光出現。動物有企鵝、海象、海獅、信天翁等。附近海洋產南極鱈魚、大口魚等,磷蝦產量全球最大。已發現礦物有煤、石油、天然氣、金、銀、鎳、鉬、錳、鈾等.主要分布在南極半島及沿海島嶼地區。
全洲無定居居民,只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考察人員和捕鯨隊。 南極大陸是人類最後到達的大陸。1911年12月挪威阿蒙森探險隊首次到達南極極點。1959年12月,12個國家簽訂《南極條約》並於1961年生效。迄今各國在南極洲已建有60多個觀測站和100多個考察基地。
概述
南極洲(英文名稱:Antarctica;法文名稱:Antarctique)是人類最後到達的大陸,也叫“第七大陸”。
位於地球最南端,土地幾乎都在南極圈內,四周瀕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
是世界上地理緯度最高的一個洲,同時也是跨經度最多的一個大洲。總面積約1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9.4%,位於七大洲面積的第五位。
地理位置
南極洲分東南極洲和西南極洲兩部分。東南極洲從西經30°向東延伸到東經170°,包括科茨地、毛德皇後地、恩德比地、威爾克斯地、喬治五世海岸、維多利亞地、南極高原和南極點。面積1018萬平方千米。西南極洲位於西經50~160°之間,包括南極半島、亞歷山大島、埃爾斯沃思地以及瑪麗·伯德地等,面積229萬平方千米。
南極大陸98%的地域終年為冰雪所覆蓋。冰蓋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平均厚度2000~2500米,最大厚度為4800米,它的淡水儲量約佔世界總淡水量的90%,在世界總水量中約佔2%。如果南極冰蓋全部融化,地球平均海平面將升高60米,我國東部的經濟特區將被淹沒在一片汪洋之中。
南極洲距離南美洲最近,中間隔著只有970公里的德雷克海峽。距離澳大利亞約有3500公里;距離非洲約有4000公里;與中國北京的距離約有12000公里。
南極洲是由岡瓦納大陸分離解體而成,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陸,平均海拔2350米。橫貫南極山脈將南極大陸分成東西兩部分。這兩部分在地理和地質上差別很大。東南極洲是一塊很古老的大陸,據科學家推算,已有幾億年的歷史。它的中心位於南極點,從任何海邊到南極點的距離都很遠。東南極洲平均海拔高度2500米,最大高度4800米。在東南極洲有南極大陸最大的活火山,即位於羅斯島上的埃里伯斯火山,海拔高度3795米,有四個噴火口。
西南極洲面積只有東南極洲面積的一半,是個群島,其中有些小島位於海平面以下。但所有的島嶼都被大陸冰蓋所覆蓋。較古老的部分(包 括有瑪麗.伯德地南部、埃爾斯沃思地、羅斯冰架和毛德皇後地)有一由花岡岩和沉積岩組成的山系。該山系向南延伸至向北突出的南極半島的中部。西南極洲的北部,即較高的部分是由第三紀地質時 期的火山運動所造成的。南極洲的最高處——文森山地(5140米)位於西南極洲。
自然氣候
南極洲的氣候特點是酷寒、烈風和乾燥。全洲年平均氣溫為-25℃,內陸高原平均氣溫為-56℃左右,極端最低氣溫曾達-89.8℃,為世界最冷的陸地。冬季極端氣溫很少低於-40℃,世界上最低的氣溫記錄是-88.3℃,它便是1960年8月24日由前蘇聯的東方站測定的。
南極洲的風也是獨具個性的。冷空氣從大陸高原上沿著大陸冰蓋的斜坡急劇下滑,形成近地表的高速風。風向不變的下降風將冰面吹蝕成波狀起伏的溝槽, 全洲平均風速17.8米/秒,沿岸地面風速常達45米/秒,最大風速可達75米/秒以上,是世界上風力最強和最多風的地區。絕大部分地區降水量不足250毫米,僅大陸邊緣地區可達500毫米左右。全洲年平均降水量為55毫米,大陸內部年降水量僅30毫米左右,極點附近幾乎無降水,空氣非常乾燥,有“白色荒漠”之稱。
南極洲的風力,因地而異。一般而言,海岸附近的風勢最強,平均風速為17~18米/秒。東南極洲的 恩德比地沿海到阿黛利地沿岸一帶的風力最強,風速可達40~50米/秒。據澳大利亞莫森站20年的統計資料,每年八級以上大風日就有300天,1972年,莫森站觀測到的最大風速為82米/秒。法國的迪維爾站曾觀測到風速達100米/秒的颶風,其風力相當於12級台風的3倍,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記錄到的最大風速。
南極洲還是地球上最乾燥的大陸,幾乎所有降水都是雪和冰雹。極地氣旋從大陸以北順時針旋轉,以長弧形進入大陸,除西南極的低海拔地區以外,這些氣流很難進入大陸內部。但是,在氣旋經過的南極半島末端(包括喬治王島),年降水則特別豐富,可達900毫米。
季節與晝夜
南極洲每年分寒、暖兩季,4~10月是寒季,11~3月是暖季。在極點附近寒季為極夜,這時在南極圈附近常出現光彩奪目的極光;暖季則相反,為極晝,太陽總是傾斜照射。 南磁極與難達之極南磁極即地磁的南極,1985年南磁極的位置約為東經139° 24′,南緯65°36′。“難達之極”是約以南緯82°和東經55°~60°為中心的高地,由於地勢高峻,成為大陸冰川外流的一大分冰線,是難於接近或到達的地區。
歷史文化
1738~1739年,法國人布韋航海時發現了南極附近的一個島嶼(今布韋島)。
1772~1775年,英國人庫克船長到達南極附近的南設得蘭群島。
1820~1821年,美國人帕爾默、沙俄人別林斯高晉和拉扎列夫、英國人布蘭斯菲爾德先後發現了南極大陸。
1838~1842年,英國人羅斯、法國人迪爾維爾、美國人威爾克斯等先後考察了南極大陸。
1911年12月阿蒙森等四名挪威人首次到達南極極點。
1928~1929年,美國人作了幾次南極飛行考察,並建立了“小亞美利加基地”。現在近20個國家在南極設立了觀測站和科考基地。
自然資源
礦物
南極洲蘊藏的礦物有220餘種。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氣、鉑、鈾、鐵、錳、銅、鎳、鈷、鉻、鉛、錫、鋅、金、銅、鋁、銻、石墨、銀、金剛石等。主要分布在東南極洲、南極半島和沿海島嶼地區。如維多利亞地有大面積煤田,南部有金、銀和石墨礦,整個西部大陸架的石油、天然氣均很豐富,查爾斯王子山發現巨大鐵礦帶,喬治五世海岸蘊藏有錫、鉛、銻、鉬、鋅、銅等,南極半島中央部分有錳和銅礦,沿海的阿斯普蘭島有鎳、鈷、鉻等礦,桑威奇島和埃里伯斯火山儲有硫磺。根據南極洲有大煤田的事實,可以推想它曾一度位於溫暖的緯度地帶,才能有茂密森林經地質作用而形成煤田,後來經過長途漂移,才來到現今的位置。
生物
南極洲腹地幾乎是一片不毛之地。那裡僅有的生物就是一些簡單的植物和一兩種昆蟲。但是,海洋里卻充滿了生機,那裡有海藻、珊瑚、海星和海綿,大海里還有許許多多叫做磷蝦的微小生物,磷蝦為南極洲眾多的魚類、海鳥、海豹、企鵝以及鯨提供了食物來源。
氣候嚴寒的南極洲,植物難於生長,偶能見到一些苔蘚、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島嶼附近有鳥類和海獸。鳥類以企鵝為多。夏天,企鵝常聚集在沿海一帶,構成有代表性的南極景象。海獸主要有海豹、海獅和海豚等。大陸周圍的海洋,鯨成群,為世界重要的捕鯨區。由於捕殺過甚,鯨的數量大為減少,海豹等海獸也幾乎絕跡。南極附近的海洋中還有極多營養豐富的小磷蝦。南極周圍海洋中還盛產磷蝦,估計年捕獲量可達10.5億噸,可供人類對水產品的需求。後經植物學家考察,發現南極洲僅有850多種植物,且多數為低等植物,只有3種開花植物屬於高等植物。在低等植物中,地衣有350多種,苔蘚370多種,藻類130多種。植物的品種和數量,不僅不能與其他大陸相比,就是同北極地區相比也相差甚遠。北極地區雖然也是寒風凜冽,最低氣溫在-60℃以下,大部分地區屬於永久凍土帶,但那裡生長的植物品種及數量都比南極洲多,僅開花植物就有100多種,地衣達2000多種,苔蘚500多種,還有一些南極洲沒有的植物。
在南極大陸的岩石或陡坡上唯一發現到的植物是最低等的植物,它們面北朝著太陽生長。生物 學家在大陸的邊緣及附近的島嶼,已經發現約400種不同的苔蘚植物。在南極洲最溫暖的南設得蘭群島以外和南極半島的北部,也發現了兩種粉紅色的顯花植物。在夏天解凍的池塘里,還發現了200種淡水藻類。在雪地上也有藻類生長。
水資源
南極洲是個巨大的天然“冷庫”,是世界上淡水的重要儲藏地。根據近30多年在南極進行地球物理調查所獲得的資料和依據板塊構造理論對有親緣板塊拼接的結果證實,南極洲存在著豐富的煤、鐵、石油與天然氣。煤資源主要存在於南極橫斷山脈,為二疊紀煤,貯相較淺,煤塊呈凹凸狀。鐵礦貯存於東南極的因德比地到威爾科斯地之間的地區,但是最大的鐵礦在查爾斯王子山脈,其范圍綿延數十千米 ,此外,南極洲還有金、銀、鉑、鉻、錫、鉛等多種金屬礦藏。
南極洲原是古岡瓦那大陸的核心部分。大約在1.85億年前古岡瓦那大陸先後分裂為非洲南美洲板塊、印度板塊、澳洲板塊並相繼與之脫離。大約在1.35億年前非洲南美板塊一分為二,形成了非洲板塊與南美板塊。大約在5500萬年前澳洲板塊最後從古岡瓦那大陸上斷裂下來飄然北上,於是只剩下了南極洲。東南極與西南極在地質上截然不同。東南極是一個古老的地盾,距今約30億年。而西南極是由若干板塊組成,在地質年齡上遠比東南極年輕。
筆架冰山
位於南極高原的比德莫爾冰川是南極洲 較大的冰川。流域面積與法國相當的羅斯冰架,為羅斯海最南的分界線。位於大陸另一邊的威 德爾海,是另一個深入內陸、而以菲爾希納冰 架為終端的深海灣。菲爾希納冰架向南延伸, 與位於極地高原前方而海拔較高的羅斯冰架匯合。
冰障
南極洲的氣候通常較同緯度的北極區為冷,是世界最冷 的地區。而在海邊,並不像較高的內陸地區那麼冷。在國際 地球物理年期間,科學家在海岸地區測得的最冷月的平均溫 度是-18℃,而在南極點同月的平均溫度是-62℃。1983年7月31日,蘇聯學者在東方站記錄到-89.2℃的低溫,是世界記錄到的最低自然溫度。
人類探險
現狀
南極洲僅有一些來自其它大陸的科學考查人員和捕鯨隊,無定居居民。有十多個國家在南極大陸和沿海島嶼上建立了四十多個常年科學考察站,每年參加越冬的科技人員不到750人,夏季考察隊員也不過2000~3000人。此外,乘船或飛機到南極半島和羅斯島(麥克默多站)旅遊的人數也有幾百人至千人。
探險
1820年前後,一些獵取海豹的獵人來到南極洲,他們可能就是最早到達南極的人。1895年,比利時的幾位探險家 在冰原上度過了一個冬季。1901年,羅伯特·斯科特率領英國探險隊前往南極,但是沒有成功。1911年11月,挪威探險家羅德·阿蒙森成為到達南極的第一人。此後不久,斯科特也帶領探險隊到達南極。但不幸的是,斯科特及其同伴在歸途中全部遇難。
假想南方大陸:在兩千多年前,人類對自己生存的地球,遠沒有像今天那樣了解。那時只清楚已知的大陸都位於北半球,但古希臘人根據太陽總是出現在南面天空的事實,認為南半球也應該有一片大陸。當時的天文學家、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曾經有一個著名的假說:地球要保持相對平衡,南北兩端必須各有一塊陸地,而且可能是南重北輕,否則,這個球狀體的世界就會翻來倒去。後來,天文學家、地理學家希帕庫(?~公元前127年)根據對稱原理提出,如果南半球沒有一塊陸地,地球就無法保持平衡。他把這塊想像中的陸地稱為“南方的大陸”。到了公元1世紀,羅馬地理學家龐蓬尼。麥拉不僅贊成關於南大陸存在的設想,還指出南大陸的南極地區與北極地區一樣,因嚴寒而無人居住。公元2世紀,埃及的希臘天文學家、地理學家托勒密(約公元90~168年)曾繪制出一幅極富想像力的圖,他在人們熟知的洲區的南方,加畫了一塊跨越地球底部的在陸,並給它起了個名字叫“未知的南方大陸”。他認為南方大陸非常大,幾乎填滿了南半球。這個地圖與現代理解的地圖基本一致。所以,托勒密有“現代地圖學祖師”之稱。在14~16世紀的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托勒密的地球學著作被重新“發現”,譯成各種文字,一版再版,許多地圖上發現了這塊“假想的大陸”,只是它的位置要比托勒密繪制的更靠南一些,並且它的名字也被改成“南方的陸地”。
發現經過
18世紀起,探險家們紛紛南下去尋找傳說中的南方大陸。1772~1775年英國庫克船長歷時3年8個月,航行97000千米、環南極航行一周,幾次進入極圈 ,但他最終未發現陸地.
1819年沙俄派別林斯高晉率東方號與和平號兩船,歷時兩年零21天分別在南緯69°52′、西經82°19′和南緯 68°43′、西經73°10′發現了兩個島。1823年2月英國人威德爾南下到南緯74°15′ ,創造了當時南下的最高緯度。1837年9月~1840年11月法國迪爾維爾曾力圖超過威德爾創造高緯度紀錄未成,但他以夫人的名字命名他於1840年1月19日發現的島嶼為阿德雷地,並命名其沿海水域為迪爾維爾海,後人還以其夫人的名字命名了一種企鵝,即阿德雷企鵝。隨後,英國的羅斯於1841年駛入後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羅斯灣,,但他為冰障所阻無法到達他預測的南磁極——南緯75°30′、東經154°。1908年英國的沙克爾頓挺進到南緯88°23′,離南極點僅差180千米 ,但由於食品耗盡而折回。1909年莫森、戴維斯和麥凱首次到達當時為南緯72°24′,東經155°18′的南磁極。1911年12月14日和1912年1月17日挪威的阿蒙森和英國的斯科特率領的探險隊先後到達南極點。
從1772年庫克揚帆南下到19世紀末,先後有很多探險家駕帆船去尋找南方大陸,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稱為帆船時代。20世紀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盡管時間短暫,但人類先後征服了南磁極和南極點,涌現了不少可歌可泣的探險英雄。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為英雄時代。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至50年代中期,人類在 南極探險逐漸用機械設備取代了狗拉雪橇。1928年英國的威爾金駕機飛越南極半島,1929年美國人伯德駕機飛越南極點,同年另一美國人艾爾斯沃斯駕機從南極半島頂端飛至羅斯冰架。飛機在南極探險方面為人類宏觀正確地認識南極大陸提供了可靠的手段,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為機械化時代。從1957~1958年的國際地球物理年起至今,眾多的科學家涌往南極,他們在那裡建立常年考察站,進行多學科的科學考察,人們稱這一時期為科學考察時代。
㈧ 最大風力是多少你知道嗎
風力等級表
風級和符號 名稱 風速(米)* 陸地物象 海面波浪 浪高(米)
0 無風 0.0-0.2 煙直上 平靜 0.0
1 軟風 0.3-1.5 煙示風向 微波峰無飛沫 0.1
2 輕風 1.6-3.3 感覺有風 小波峰未破碎 0.2
3 微風 3.4-5.4 旌旗展開 小波峰頂破裂 0.6
4 和風 5.5-7.9 吹起塵土 小浪白沫波峰 1.0
5 勁風 8.0-10.7 小樹搖擺 中浪折沫峰群 2.0
6 強風 10.8-13.8 電線有聲 大浪到個飛沫 3.0
7 疾風 13.9-17.1 步行困難 破峰白沫成條 4.0
8 大風 17.2-20.7 折毀樹枝 浪長高有浪花 5.5
9 烈風 20.8-24.4 小損房屋 浪峰倒卷 7.0
10 狂風 24.5-28.4 拔起樹木 海浪翻滾咆哮 9.0
11 暴風 28.5-32.6 損毀普遍 波峰全呈飛沫 11.5
12 台風32.7- 摧毀巨大 海浪滔天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