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的消費文化有哪些

法國的消費文化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0-31 23:06:50

㈠ 法國人的生活是怎樣的以及風俗

【民間風俗】
一、社交禮儀
與英國人和德國人相比,法國人在待人接物上表現是大不相同的。主要有以下特點:
第一,愛好社交,善於交際。對於法國人來說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內容,沒有社交活 動的生活是難以想像的。
第二,詼諧幽默天性浪漫。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大都爽朗熱情。善於雄辯高談闊論,好開玩笑,討厭不愛講話的人,對愁眉苦臉者難以接受。受傳統文化的影響, 法國人不僅愛冒險,而且喜歡浪漫的經歷。
第三,渴求自由,紀律較差。在世界上法國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義者」。「自由、 平等、博愛」不僅被法國憲法定為本國的國家箴言,而且在國徽上明文寫出。 他們雖然講究法制,但是一般紀律較差,,不大喜歡集體行動與法國人打交道,約會必須事先約定,並且准時赴約,但是也要對他們可能的姍姍來遲事先有所准備。
第四,自尊心強,偏愛「國貨」。法國的時裝、美食和藝術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再此影響之下,法國人擁有極強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們看來,世間的一切都是法國最棒。與法國人交談時,如能講幾句法語,一定會使對方熱情有加。
第五,騎士風度,尊重婦女。在人際交往中法國人所採取的禮節主要有握手禮、擁抱禮和吻面禮。
二、服飾禮儀
法國人對於衣飾的講究,在世界上是最為有名的。所謂「巴黎式樣」,在世人耳中即與時尚、流行含意相同。
在正式場合:法國人通常要穿西裝、套裙或連衣裙,顏色多為藍色、灰色或黑色,質地則多為純毛。出席慶典儀式時:一般要穿禮服。男士所穿的多為配以蝴蝶結的的燕尾服,或是黑色西裝套裝;女士所穿的則多為連衣裙式的單色大禮服或小禮服。對於穿著打扮,法國人認為重在搭配是否得法。在選擇發型、手袋、帽子、鞋子、手錶、眼鏡時,都十分強調要使之與自己著裝相協調相一致。
三、餐飲禮儀
作為舉世皆知的世界三大烹飪王國之一,法國人十分講究飲食。在西餐之中,法國菜可以說是最講究的。
法國人愛吃麵食,麵包的種類很多;他們大都愛吃乳酪;在肉食方面,他們愛吃牛肉、豬肉、雞肉、魚子醬、鵝肝,不吃肥肉、寵物、肝臟之外的動物內臟、無鱗魚和帶刺骨的魚。
法國人特別善飲,他們幾乎餐餐必喝,而且講究在餐桌上要以不同品種的酒水搭配不同的菜餚;除酒水之外,法國人平時還愛喝生水和咖啡。
法國人用餐時,兩手允許放在餐桌上,但卻不許將兩肘支在桌子上。在放下刀叉時,他們習慣於將其一半放在碟子上,一半放在餐桌上。
法國飲食頗具特色,因之久負盛名。其烹調技術在西餐中首屈一指,故許多法國人常以此感到自豪。歐洲第一流大飯店的大廚師大半是法國人。法國是香檳酒、白蘭地酒的故鄉。人們認為除夕之夜家中若有剩酒,來年便要交厄運。法國人最愛吃蝸牛和青蛙腿,如果你點這兩道菜,陪你的法國朋友定會十分高興。如今,巴黎對蝸牛的消費逐日擴大,全市有 40 多家出售蝸牛的食品店。法國最名貴的菜是鵝肝,家常菜是炸牛排外加土豆絲。世界飲酒冠軍法國人,尤其愛飲葡萄酒。她們吃飯很講究菜餚和酒的搭配,如:吃魚飲白葡萄酒,吃肉飲紅葡萄酒。香檳在葡萄酒中,是一種最美好的酒,因為它製造費時,過程繁雜,所以在價格上就不會很便宜,而且被稱為最富魅力的酒。在婚禮,接待,或正式餐會中固然必需,其他方面的用途也很廣,諸如佐食蚝、火腿、點心等。不過一般人都是以食物的類別,來決定其所該飲用何種味道的香檳。一杯冰涼的香檳,也是開胃的聖品,如果需要,可在酒里加塊糖和數滴苦精( BITTERS ),再加一片檸檬皮,就成了一杯香檳雞尾酒。此外,香檳還可以用於烹飪。法國人還特別愛吃乳酪,不同色味的奶酷多達 400 多種,其肖費量也居全球之首,有 「 乳酪王國 」 之稱。
【習俗禁忌】
1、法國的國花是鳶尾花。對於菊花、牡丹、玫瑰、杜鵑、水仙、金盞花和紙花,一般不宜隨意送給法國人。忌送菊花、康乃馨等黃色花,認為黃花象徵不忠誠,玫瑰花只能送單數,除了表達愛情外,不能送紅色花。
2、法國的國鳥是公雞,他們認為它是勇敢、頑強的直接化身。 法國的國石是珍珠。
3、法國人大多喜愛藍色、白色與紅色,他們所忌諱的色彩主要是黃色與墨綠色。
4、法國人所忌諱的數字是「13」與「星期五」,認為這些數字隱含著凶險。
5、在人際交往之中,法國人對禮物十分看重,但又有其特別的講究。宜選具有藝術品味和紀念意義的物品,不宜以刀、劍、剪、餐具或是帶有明顯的廣告標志的物品。男士向關系一般的女士贈送香水,也是不合適的。在接受禮品時若不當著送禮者的面打開其包裝,則是一種無禮的表現。

㈡ 法國的文化習俗有哪些

【民間風俗】
一、社交禮儀
與英國人和德國人相比,法國人在待人接物上表現是大不相同的。主要有以下特點:
第一,愛好社交,善於交際。對於法國人來說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內容,沒有社交活 動的生活是難以想像的。
第二,詼諧幽默天性浪漫。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大都爽朗熱情。善於雄辯高談闊論,好開玩笑,討厭不愛講話的人,對愁眉苦臉者難以接受。受傳統文化的影響, 法國人不僅愛冒險,而且喜歡浪漫的經歷。
第三,渴求自由,紀律較差。在世界上法國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義者」。「自由、 平等、博愛」不僅被法國憲法定為本國的國家箴言,而且在國徽上明文寫出。 他們雖然講究法制,但是一般紀律較差,,不大喜歡集體行動與法國人打交道,約會必須事先約定,並且准時赴約,但是也要對他們可能的姍姍來遲事先有所准備。
第四,自尊心強,偏愛「國貨」。法國的時裝、美食和藝術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再此影響之下,法國人擁有極強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們看來,世間的一切都是法國最棒。與法國人交談時,如能講幾句法語,一定會使對方熱情有加。
第五,騎士風度,尊重婦女。在人際交往中法國人所採取的禮節主要有握手禮、擁抱禮和吻面禮。
二、服飾禮儀
法國人對於衣飾的講究,在世界上是最為有名的。所謂「巴黎式樣」,在世人耳中即與時尚、流行含意相同。
在正式場合:法國人通常要穿西裝、套裙或連衣裙,顏色多為藍色、灰色或黑色,質地則多為純毛。出席慶典儀式時:一般要穿禮服。男士所穿的多為配以蝴蝶結的的燕尾服,或是黑色西裝套裝;女士所穿的則多為連衣裙式的單色大禮服或小禮服。對於穿著打扮,法國人認為重在搭配是否得法。在選擇發型、手袋、帽子、鞋子、手錶、眼鏡時,都十分強調要使之與自己著裝相協調相一致。
三、餐飲禮儀
作為舉世皆知的世界三大烹飪王國之一,法國人十分講究飲食。在西餐之中,法國菜可以說是最講究的。
法國人愛吃麵食,麵包的種類很多;他們大都愛吃乳酪;在肉食方面,他們愛吃牛肉、豬肉、雞肉、魚子醬、鵝肝,不吃肥肉、寵物、肝臟之外的動物內臟、無鱗魚和帶刺骨的魚。
法國人特別善飲,他們幾乎餐餐必喝,而且講究在餐桌上要以不同品種的酒水搭配不同的菜餚;除酒水之外,法國人平時還愛喝生水和咖啡。
法國人用餐時,兩手允許放在餐桌上,但卻不許將兩肘支在桌子上。在放下刀叉時,他們習慣於將其一半放在碟子上,一半放在餐桌上。
法國飲食頗具特色,因之久負盛名。其烹調技術在西餐中首屈一指,故許多法國人常以此感到自豪。歐洲第一流大飯店的大廚師大半是法國人。法國是香檳酒、白蘭地酒的故鄉。人們認為除夕之夜家中若有剩酒,來年便要交厄運。法國人最愛吃蝸牛和青蛙腿,如果你點這兩道菜,陪你的法國朋友定會十分高興。如今,巴黎對蝸牛的消費逐日擴大,全市有 40 多家出售蝸牛的食品店。法國最名貴的菜是鵝肝,家常菜是炸牛排外加土豆絲。世界飲酒冠軍法國人,尤其愛飲葡萄酒。她們吃飯很講究菜餚和酒的搭配,如:吃魚飲白葡萄酒,吃肉飲紅葡萄酒。香檳在葡萄酒中,是一種最美好的酒,因為它製造費時,過程繁雜,所以在價格上就不會很便宜,而且被稱為最富魅力的酒。在婚禮,接待,或正式餐會中固然必需,其他方面的用途也很廣,諸如佐食蚝、火腿、點心等。不過一般人都是以食物的類別,來決定其所該飲用何種味道的香檳。一杯冰涼的香檳,也是開胃的聖品,如果需要,可在酒里加塊糖和數滴苦精( BITTERS ),再加一片檸檬皮,就成了一杯香檳雞尾酒。此外,香檳還可以用於烹飪。法國人還特別愛吃乳酪,不同色味的奶酷多達 400 多種,其肖費量也居全球之首,有 「 乳酪王國 」 之稱。
【習俗禁忌】
1、法國的國花是鳶尾花。對於菊花、牡丹、玫瑰、杜鵑、水仙、金盞花和紙花,一般不宜隨意送給法國人。忌送菊花、康乃馨等黃色花,認為黃花象徵不忠誠,玫瑰花只能送單數,除了表達愛情外,不能送紅色花。
2、法國的國鳥是公雞,他們認為它是勇敢、頑強的直接化身。 法國的國石是珍珠。
3、法國人大多喜愛藍色、白色與紅色,他們所忌諱的色彩主要是黃色與墨綠色。
4、法國人所忌諱的數字是「13」與「星期五」,認為這些數字隱含著凶險。
5、在人際交往之中,法國人對禮物十分看重,但又有其特別的講究。宜選具有藝術品味和紀念意義的物品,不宜以刀、劍、剪、餐具或是帶有明顯的廣告標志的物品。男士向關系一般的女士贈送香水,也是不合適的。在接受禮品時若不當著送禮者的面打開其包裝,則是一種無禮的表現。

㈢ 法國飲食文化有哪些

法國料理是一種源於法國並在全世界廣為流傳的烹飪系統,法國君主具有較強的王權,在路易十四時達到頂峰,宮廷奢華風氣在飲食上十分講究,各種烹飪方法通過效仿的貴族流入民間。法國烹飪重視烹飪方法和就餐禮儀,法國盛產葡萄酒(法語:vin)和乳酪(fromage),成為法國烹飪必不可少的調料,法國各地大約出產450多種不同風味的乳酪,每一種乳酪以最先發明其做法的村鎮名命名,有的村鎮如Camembert在任何普通地圖中都找不到,但在任何一本法語詞典甚至英語詞典中都能找到這個代表乳酪名稱的詞。
法國烹飪在各地區根據其特產也具有不同的特色,南方沿海多使用橄欖油,南方和西方沿海多水產,北方和東方則多肉食,總的說法國人不太喜歡素食。
法國比較具有特色的食品有:青蛙腿(grenouille)、燉雞(coqauvin)、法式田螺(escargot);主食主要是麵包,具有法國特色的麵包有牛角包(croissant)和棍式麵包(baguette)。
法國人就餐非常講究禮儀,一般用長條型餐桌,男女主人各坐餐桌兩頭,家中其他成員或客人在餐桌兩旁按從女主人一側向男主人一側重要程度遞減方式排列,餐具使用各種不同形狀的餐刀、叉子和勺子,用餐盤就餐,桌面上只能存在一道菜,撤去前一道才能上第二道,但餐具根據本次用餐情況全部擺放到就餐人餐盤兩側,從外到里使用。一般第一道菜是開胃濃湯(soupe),然後是冷盤(hors-d』?uvre),接著才是主菜(platderésistance),最後是甜點(dessert),麵包隨時取用,比英美人消耗多。餐前喝利口酒,餐中水產和禽類菜配干白葡萄酒。肉類菜配干紅葡萄酒,法國人消耗葡萄酒較多,幾乎每餐必備,和英美法律也不同,未成年人也允許飲用葡萄酒。法國人的就餐禮儀已經成為西方宴會的經典模式。
法國餐館以其豪華的禮儀和風味著稱,世界各大城市中最豪華昂貴的餐館幾乎都是法國餐館,曾有英國人抱怨說:乘協和式飛機從倫敦去巴黎吃一頓飯,再乘機返回,所有旅費加到一起,也比在法國餐館吃一頓飯便宜。
法國是世界著名的飲食文化大國,在法國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特色美食。由於法國人相當地重視美食,所以吃法國菜時所需要的餐具也是非常多的。
法國的特色美食
法國大餐的盛名遠揚海外,除了中國人之外,再也沒有哪個國家的人像法國人那樣享受美食的樂趣了。
法國菜注重新鮮、原味。法國菜選料廣泛,主要偏好牛肉、禽類、海鮮、蔬菜等,特別是蝸牛、松露菌、蘑菇、龍蝦、鵝肝、魚子醬;在配料上,酒、橄欖油、鮮奶油以及各式香料是他們的最愛。
一頓標準式法國式大餐的上菜順序主要為冷盤菜、湯類、主菜和甜品。第一道菜是冷盤菜,一般是沙丁魚、火腿、乳酪、鵝肝醬和沙拉等,用於開胃。第二道菜是湯類,湯大致分為清湯、蔬菜湯、肉湯、海鮮湯,一般要配麵包一起食用。第三道是主菜,一般先上魚類再上肉類,魚類包括淡海水魚、貝類以及軟體動物類。肉類有牛羊肉、家禽等,其中牛排是主菜的主打,常用的烹調方式有烤、煎、鐵扒等。用完主菜後,便到甜品了。法國人愛好甜食是出了名的,蛋糕、冰淇淋、餡餅、酥餅、布丁等等,種類口味多樣。

㈣ 法國飲食文化是什麼情況

法國人給我們的印象就是比較紳士。法國的飲食文化和西方國家的飲食文化是大同小異的,基本都差不多,但還是有一些區別的。法國的飲食和它們的「浪漫」是相結合的,法國飲食也有屬於它們的浪漫。然而法國的飲食文化是什麼情況呢?

法國的飲食要求食物干凈、新鮮。不論是肉、還是菜,都講究一個「鮮」字。法國人的主菜都是最後上的,主菜之前都是各種開胃小菜。飯後還有一些甜點吃,可以說是十分講究了。

㈤ 有誰知道法國的各種文化

法國葡萄酒文化一瞥
--------------------------------------------------------------------------------
http://heritage.tom.com 2004年12月29日09時39分來源:千龍新聞網

自從古代英勇無畏的水手把葡萄樹枝從尼羅河的山谷和克里特島帶到希臘、西西里和義大利南部,再由此傳入法國之後,葡萄的種植和釀酒技術在這塊六邊形的國土上得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改良、提升和發揚光大。葡萄酒文化不僅表現了法蘭西民族對精緻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是法國文明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個重要部分。

法國著名化學家馬丁·夏特蘭·古多華(1772 1838)曾說過:「酒反映了人類文明史上的許多東西,它向我們展示了宗教、宇宙、自然、肉體和生命。它是涉及生與死、性、美學、社會和政治的網路全書。」

葡萄和酒的象徵意義在宗教上隨處可見。耶穌創造的有關酒的第一個奇跡是在佳娜的婚禮上,他把水變成了美酒。耶穌說:「我是真正的葡萄,我的父親是種植葡萄的農民。」對耶穌的門徒來說,酒是上帝之子的鮮血。在聖體聖事等儀式上,葡萄和酒受到了教士們的普遍青睞。在中世紀的藝術畫中,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被表現得像一串壓榨機下的葡萄。直到18世紀,人們還認為喝下去的酒會在體內變成血液。在疫病流行時,所有的人都會喝酒避邪。

酒會使人陶醉。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醉酒在民間是神聖的。但基督教反對醉酒,因為「歡樂之源的酒會像毒蛇一樣咬人」。在古希臘,除了音樂家和舞蹈家,其餘人不得參加宴會飲酒。古羅馬男子嗅妻子之口以探其是否偷偷喝酒,如若聞到酒味則會將其處死。無神論與人文主義改變了宗教的嚴格戒律。哲學家柏拉圖和蒙田都曾提倡有節制地飲酒。在文藝復興時期,詩人贊美美酒帶來的創造力。在這一時期的文藝作品中,帝王和王子常以善飲的形象出現。

從很古老的時候開始,人們已將酒與藝術、善與美兄弟般地結合在一起。在希臘神話中,維納斯因為酒才與巴克科斯相逢,酒又因此被認為給人類帶來情愛和歡娛。幾乎所有的藝術都贊美美酒給人帶來的陶醉和靈感。

16世紀義大利畫家阿爾欽博托把金秋之神繪成酒神模樣,他們的形象既表現出青春的緊張,又表現出在轉瞬即逝的和諧中所煥發出的精神。畫家佛朗西斯科·德·科雅,查爾斯·福朗索瓦,德比涅,和奧古斯丁·赫努(AugusteRenoir)等的繪畫均就葡萄及葡萄豐收時的採摘場景加以表現,以展示大自然的慷慨無私。福朗索瓦·米勒的畫表現了箍桶匠酒桶的粗壯,亞吉納·布丹(EngèneBoudin)的畫表現的則是波爾多葡萄酒桶的運輸場面。

在伏爾泰的小說中,我們會讀到這樣的句子:「克拉里·艾黎克斯親手倒出泡沫濃濃的阿伊葡萄酒,用力彈出的瓶塞如閃電般劃過,飛上屋頂,引起了滿堂的歡聲笑語。清澈的泡沫閃爍,這是法蘭西亮麗的形象。」

1650年,巴黎出現了最早的可飲酒咖啡館。那兒通常擁有一個平台。在風和日麗的日子裡,巴黎市民常會聚在其上暢飲歡歌並品嘗美食。1789年,僅夏河內(Charonne)一地就擁有102家這樣的咖啡館。各式各樣的人物在那裡或賭博,或嫖妓,或吵架,或跳舞。那裡是平民百姓尋找歡樂,忘卻煩惱的地方。當然在18到19世紀的小說中,那裡也是罪犯藏匿,娼妓出沒的場所。「Bistrot」 小酒館 這個名字往往能激起法國人無限的懷舊情思。同時,它也被留在了印象派的繪畫作品中,留在了戰前戰後的黑白電影中。當讓·加賓 JeanGabin 唱起「當我們在河邊散步……」這首歌時,時光彷彿又倒流回了那些已逝的歲月中。小酒館溫暖的場面其實一直深藏在法國人的記憶里。

即使在今天,我們仍然能在法國見到許多被稱為「bistrot」或「tapas」的小餐館。人們不僅可以在那兒吃到簡單的便餐,也往往會發現那裡松軟歡快的氣氛更適合於朋友聚會和聊天。在時髦的大飯店裡,客人們通常只能看見大牌的波爾多酒。但在小酒館里,老闆們卻會教給客人們明智的選酒方法,從而招攬客人。

選擇精緻悅目而又科學的酒具,正確的飲酒方法是酒文化中另一個不可忽視的細節。莫里哀曾把漂亮的酒瓶比作自己的愛人:「美麗的酒瓶,你是那樣溫柔;/美麗的咕嘟聲,你是如此動人。/但我的命運充滿嫉妒。/啊!酒瓶,我的愛人,/如果你永遠是那麼美滿,/又為何要倒空自己?」

除了形狀顏色各異的酒瓶之外,酒杯的材料和質地也會影響品酒人的情趣。理想的酒杯必須光滑透明,可以使人欣賞到酒的顏色。光滑細膩的材質能給嘴唇帶來舒適的觸覺。

「飽滿,豐腴,厚實,芬芳」,「散發著溶化丹寧的芬芳和可可樹細膩的清香」,「有如松樹在林間跳躍的流暢」,「熱烈透明得像漁夫的眼淚」,這些飽含感情色彩的語言表達了愛酒的人對葡萄酒的感受。在法國有專門的學校和專業研究品酒藝術。他們認為,如果在沒有欣賞到酒的色澤和芳香之前就把酒喝下去就是放棄對喝酒最基本的享受。此外,喝酒也是有步驟的:在拿起酒杯前,必須停止說話。品嘗前,向上舉起酒杯,用眼觀賞美酒飽滿、清澈、亮麗的色澤,輕輕晃動酒杯,讓酒香散溢開;再用鼻子嗅一嗅,然後開始品嘗。

食物與酒的搭配也是一門學問,在這一過程中,有人重視和諧統一,也有人強調對比。對於缺少食物與酒搭配知識的人來說,把同一地區的酒和當地的食物搭配在一起一般不會出錯。當然個人的愛好是關鍵,新的嘗試常會使人享受到創新的成就感。低度的紅酒常被用來佐餐魚,大部分的乳酪和葡萄酒都得平衡搭配,甜點(除非是半乾的)若是配香檳則會被認為是致命的搭配,但是阿爾薩斯的穆斯卡酒(Muscat)與蘆筍配在一起卻被視作是絕配!

談論葡萄酒文化,就不能不提及採摘葡萄的文化。收獲葡萄是法國農業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在烈日下采葡萄很辛苦,但充滿歡樂。到處可見快樂的人群,隨處可聞愉快的歌聲。在著名的波加萊榨汁歌中,可以聽到這樣的歌詞:「滾滾的美酒,快裝滿酒壺……」每年新酒上市時,法國餐館都會忙乎一陣。全國大大小小的餐館開始出售各種牌子的新酒,而親朋好友、同事、戀人們則會去餐館相聚,品嘗新酒。空氣中到處飄揚著豐收的節日氣氛。

法國的葡萄酒文化是伴隨著法國的歷史與文明成長和發展起來的。葡萄酒文化已滲透進法國人的宗教、政治、文化、藝術及生活的各個層面,與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作為世界政治、經濟與文化大國,法國葡萄酒文化也影響著全世界人的生活方式與文化情趣。了解法國葡萄酒文化將有助於我們對法國文化的整體認識。
盧浮宮(Palais beuvre)是法國的故宮,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畔,佔地面積約18.3公頃,是歐洲最壯麗的宮殿之一。它始建於1546年,設計者為勒斯克(Plerre Lbescot,1510~1570年)等。現為美術博物館,以收藏豐富著稱。盧浮宮的歷史追溯至十三世紀初。1204年,菲利普·奧古斯塔最先在這里建起一座城堡。1546年法蘭西斯一世(Francois,1515~1547年在位)令勒斯克將盧浮城改建成宮殿,至亨利二世(HeneiiH,1547~1559年在位)時完成了宮殿的最初部分,直到路易十四(louisX IV,1643 ~1715年在位)時代才完成其全貌。平面為一四合院,內院立面裝飾非常細致,由下而上逐漸豐富。檐壁上飾有浮雕。最上面是具有法國特色的方底穹頂。1667~1674年重新改建了盧浮宮東立面,改建後的東廊作為法國絕對君權的紀念碑而聞名。這是一個典型的古典主義作品,由勒伏(LOUIS LE Vau,1612~1670年)、勒勃亨(Charles le Brun,1619~1600年)和克·彼洛(Claude Perrault,1613~1688年)設計。東廊全長約172米,高28米。上下按照柱式比例分作三部分,底層為基座,高9.9米,中段是兩層高的雙柱往廊,高13.3米,最上面是檐部和女兒牆。沿水平方向將立面分為五段,中央和兩端各有凸出部分。兩端的凸出部分用壁柱作裝飾,中央部分用倚柱,上有山花,因而主軸線十分明確。整個東立面成功地運用了幾何圖形的比例尺度,簡潔洗練,層次豐富,充分體現了宮殿建築雄偉威·懾的性格。xz盧浮宮里的阿波羅長廊(Galerie d' A plllon,1662年)的內部裝修,是路易十四時代宮殿內部裝修的代表作之一。盧浮宮的西側為圖勒里宮(Palais des Tulleries,15揚年始建),兩座宮殿於十六世紀時用大迴廊連接起來。1871年巴黎公社起義時,圖勒里宮已被焚毀。1768年,貴族馬利尼(Marigny)鑒於盧浮宮中有許多波旁王朝的寶物,乃建議改作美術博物館供人觀賞,25年後終得實現。

㈥ 西歐洲的消費文化

幫你找幾個帖子,自己看看有用否。這個問題也不是一般人能回答的。
西方消費文化理論經歷了傳統社會、現代社會、後現代社會的深刻變化與發展後,形成了奢侈消費、節制消費、炫耀性消費、符號消費等諸多的理論。近年來對於西方消費文化的研究也綜合了社會學、人類學、歷史學、哲學、政治學等跨學科研究的方式,使之研究的范圍越來越為廣泛和深入。

目前,西方消費文化研究普遍認可的觀點是:在西方社會變遷過程中,消費是一種決定性的社會和歷史的力量。消費既是西方社會巨大轉變的原因,也是西方社會巨大轉變的結果。正如西方工業革命在推動現代化中的重要作用一樣,消費革命與工業革命的地位同等重要,並且相互影響,研究消費形態與西方社會變遷之間的聯系已成為消費文化研究的核心議題。

許多人認為消費應該只與經濟學掛鉤,其實不然,消費研究必須和社會史與文化史的研究結合起來。近年西方消費文化史研究的一部代表作是:馬克迅•貝格和亨利•克利弗德主編的《消費與奢侈: 1650 至1850 年的歐洲消費文化》。該書採用的也是跨學科的方式,結合藝術、科技、經濟和物質文化史,集中討論英、法、荷蘭等國在食品、飲料、奢侈和時髦商品、藝術收藏品等的消費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豐富文化意義。從過剩、品味、時髦、身份認同與自我展示等五個方面,全面的展現了1650年至1850年歐洲消費文化的發展歷程,具有很詳盡的學術研究價值。

法國著名思想家讓•鮑德里亞提出了著名的符號消費理論,從符號學的角度解讀對於消費社會和商品來說符號的價值。他試圖把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從生產領域擴展到消費領域,把符號學與政治經濟學批判結合在一起。瑪麗•道格拉斯和貝倫•伊舍伍德則從人類學的角度提出:在社會生活中,物的作用是通過日常生活實踐來「生產和維持社會關系」,人們需要物品,是為了使文化的各個范疇得以顯現,並且穩定下來。我們之所以能夠通過物的使用來確定我們的社會關系,是因為物的秩序直接反映了社會的這秩序。

消費進入西方社會學討論的主題,應該是肇始於馬克斯•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產業革命同時也是一場消費的革命,工業化加快了消費的步伐也使消費的形式更加多樣化。現如今資本主義社會已經進入到了典型的「消費社會」。這是在經歷了由福特社會向後福特社會的轉變之後形成的。福特主義倡導「一天工作8小時,掙5美元」,福特式的大規模生產體系需要長期和龐大的固定資本投資,很難適應迅速變化的市場需要。以「靈活積累」模式著稱的後福特式模式必然取而代之。於是,就有大衛•哈維等學者提出了這樣的觀點——在近年消費領域發生的變化中有兩點值得特別關註:一是非物質形態的商品在消費中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在當代,大眾的流行時尚,不僅反映在服裝等物質商品上,而且更多地表現在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風格上(如某種休閑和運動方式、某種流行音樂等),以致有學者主張,今天西方的社會分野,不應當再以階級這樣的經濟和政治范疇來劃分。人們的消費也日漸從商品消費轉向服務消費,經濟發展的重心也從製造業轉到服務業。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程度的主要依據也來自第三產業占總產值的百分比。從福特主義向後福特主義的過渡,反映了西方社會從工業社會向後工業社會的轉變,也意味著將從傳統的以「生產」為中心的社會向以「消費」為中心的社會轉變。

當代文化社會學的巨匠,法國著名思想家布爾迪厄布,對鮑德里亞和道格拉斯等人的觀點進行了綜合,在其代表作《區分:鑒賞判斷的社會批判》一書中提出:鑒賞趣味標志社會等級的觀點。品位是一種社會現象,它不是個人選擇的結果,相反,社會方式決定個人的品位。人們在日常消費中的文化實踐,從飲食、服飾、身體直至音樂、繪畫、文學等的鑒賞趣味,都表現和證明了行動者在社會中所處的位置和等級。鑒賞趣味的區分體系和社會空間的區分體系在結構上是同源的,在文化符號領域和社會空間之間存在著一種結構性的對應。布爾迪厄提出的另一個對消費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理論意義的概念是「文化資本」,避免了經濟決定論的簡單化傾向。他同時告訴我們,經濟資本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轉化為文化資本的。

消費與文化是一種很復雜的社會現象,從政治學的角度來研究消費文化與全球化之間的關系已經成為了當今西方學術界的一個新的熱點。

㈦ 介紹一下法國的飲食文化

1、法國的飲食往往與藝術相關:法國人通常將美食和藝術結合起來,飲食和藝術相輔相成,互相滲透。國主廚一般都經過專業的訓練,他們不僅具備一般廚師的技術,也具有藝術家的天賦。例如在顏色上追求美感,要求百汁百色,給人以藝術美的享受,在滿足人們味覺的同時,也給人心靈的觸動,使客人流連忘返。

2、法國的飲食追求浪漫情調:法國人天性具有浪漫的情懷。法國人特別講求用餐時的環境,比如幽幽的燭光、精美的餐具、典雅的環境等等。無論是高檔的,還是低檔的餐廳,都是經過精心准備的,大都能滿足用餐者的心理需求。餐廳本身也講究空間的效果,服務非常到位。

3、飲食的烹調方式:法國有其獨特的烹調方法,以其美味可口出名,且菜餚種類繁多。義大利對法國烹飪發展所做的歷史貢獻是不可替代的,義大利元素對法國具有強大而持久的影響。

4、法國飲食文化的特點:每一道菜和飲料,與「藝術」是分不開的。晚餐前的開胃酒是不可缺少的。在吃飯時候,酒的類型,甚至顏色都非常講究。點肉類食品時候用紅酒。吃魚和海鮮喝白葡萄酒,飯後喝一點白蘭地酒。不同的酒用的酒杯也是不同的。

5、講究調料:法國菜十分講究調料,常用的香料有:百里香、迷迭香、月桂(香葉)、歐芹、龍蒿、肉豆蔻、藏紅花、丁香花蕾等十多種。法國菜中胡椒最為常見,幾乎每菜必用,但不用味精,極少用芫荽。

調味汁多達百種以上,既講究味道的細微差別,還考慮色澤的不同,百汁百味百色,使食用者回味無窮,並給人以美的享受。法國菜具有選料廣泛、用料新鮮、裝盤美觀、品種繁多的特點。菜餚一般較生,還有吃生菜的習慣。

(7)法國的消費文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法國料理,即法國菜,是西餐中最知名的菜系,講究憑借其對材料的認知及靈活運用,創造出許多膾炙人口的佳餚美食,這就是法國菜引以自豪的地方。

法國菜精益求精,將以往的古典菜餚推向新菜烹調法,並相互借鑒運用,調制的方式講究風味、天然性、技巧性、裝飾和顏色的配合。

法國料理的精神在於突出食物的原味,所以當法國師傅在做料理時,他所加進的任何調味料、配菜,甚至於搭配的酒,都只有一個目的:把主要食材的原味給襯托出來。

法國是世界上盛產葡萄酒、香檳和白蘭地的國家之一,法國人對於酒在餐飲上的搭配使用非常講究。如在飯前應飲用較淡的開胃酒。

食用沙拉、湯及海鮮時,飲用白葡萄酒;食用肉類時飲用紅酒;而在飯後飲用少許白蘭地或甜酒等。據說法國人動脈硬化和心血管病的患病率在歐洲國家中最低,就歸功於葡萄酒。

法國菜源自於義大利菜,而義大利文化傳承於古羅馬帝國,因此義大利人對於食的文化與烹調技藝,是累積了數千年的經驗,才居於主流的地位,而文藝復興時期,烹調技藝更達到了尖峰期。

而法國的烹調技術會如此的精進,甚至取代義大利菜的主流地位,那是因為法國有了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還有一張好吃的嘴、一個挑剔的胃、一雙精巧的手、一個聰明的頭腦,才能從義大利菜的精隨中創造出自己的風格,享譽國際。

㈧ 法國最講究什麼

講究法

㈨ 求法國的特色文化。

法國的特色文化有古典文學、藝術設計、戛納國際電影節、遺產日、飲食等方面。

1、古典文學。17世紀開始,法國的古典文學相繼出現了莫里哀、司湯達、巴爾扎克、大仲馬、維克多·雨果、福樓拜、小仲馬、左拉、羅曼·羅蘭等文學巨匠。他們的《巴黎聖母院》、《紅與黑》、《高老頭》、《基督山伯爵》、《悲慘世界》和《約翰·克利斯朵夫》被翻譯成世界文學作品。

閱讀全文

與法國的消費文化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0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8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