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總統故居在哪裡

法國總統故居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11-02 03:59:06

① 急需的資料,名城介紹

倫敦
英國首都倫敦,位於英格蘭東南部,座落在泰晤士河下游兩岸,距河口88公里,面
積達1800多平方公里,人口約700萬,是英國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和最大的進
出口港,市區有1萬多條街道。該市由3部分組成,即倫敦城、內倫敦和外倫敦,合稱大
倫敦市。
倫敦是歐洲的一座古老城市,有近2000年的歷史。倫敦始建於公元43年。早在公元
1世紀時,羅馬軍隊渡海入侵,曾在這里駐軍築城,成為當時的主要兵站,稱為「倫甸
涅海」,據考證,此名稱來源於凱爾特語,意為「山丘之要塞」。
11世紀時,倫敦已成為商業和政治中心。歷史上,倫敦曾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大城
市,雖然後來退居到第7位,但仍是歐洲的大城市,世界著名的港口。
從飛機上俯視這座城市,鐵路、公路和建築物密密麻麻,碧綠的泰晤士河水自西向
東浩浩盪盪地穿越市區,將倫敦整齊地分為南北兩部分。河上27座建築風格不同的橋梁,
將兩岸的城區連在一起。橋上行人熙熙攘攘,車輛川流不息,橋下船隻穿梭往來。河兩
岸花草樹木交相輝映,議會大廈、政府機關、賓館、旅店、影劇院和眾多的古老建築掩
映在綠樹叢中,景色迷人。
沒有到過倫敦的人,也許以為這座世界名城一定是處處摩天大樓,實際上整個市區
絕大多數是三四層高的樓房,高樓大廈數量不多。乘車觀賞倫敦市容,展現在人們眼前
的是古老城市的風貌。古香古色的大廈、教堂、鍾樓與尖塔比比相連,木結構舊式房宅
舉目便是,豎立著的古代名人雕像隨處可見。很多街區由各自的特點的建築群組成。在
一條街道上,各建築物的高度不相上下,外牆色調基本一致,建築風格十分近似,好像
是同一位設計師設計、在同一個時期建築的。許多建築物的外表看起來顯得陳舊,但那
古老的風格,諧調的色彩,卻給人以美的享受。英國人對古代建築視如家傳珍寶,英國
政府早年就通過一條法律,對古建築只能裝修加固,不得推倒另建新樓。為了保持倫敦
協調一致的建築風格,建築物不是向高空發展,而是重點改進內部布局和使設備現代化。
許多賓館、飯店、商店、公司、企業的辦公樓,室內設備採用光電和電子設備,使用計
算機工作,實行電腦控制,但大樓外表依然不改舊容。房屋不變,街道也自然無法改變,
因此,倫敦市區極少見到新式多層公路和立體交叉橋,處處是彎曲狹窄的街道。小街小
巷縱橫交錯,外來的客人走進去,繞來繞去,如同進入迷陣。那些在倫敦居住多年的人,
出門總是帶著一張市區路線圖,不然就會迷路。這種古老的街景,常常讓人觸景生情,
追憶倫敦昔日古老的風貌。
大倫敦市的三個組成部分之一的倫敦城,面積1.6平方公里,自古以來就自成一區。
城內有羅馬式城牆,那是1800多年前羅馬人征服倫敦的遺址。倫敦城如同紐約的華爾街
一樣,是英國的金融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以倫敦城為大本營的金融
壟斷資本,不僅控制著英國的經濟命脈,而且對世界許多地方的經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
響。倫敦城居民僅4000多人,但那些金融界、商業界人士,每天似潮水般涌進這塊地方,
流動人口多達50萬。
倫敦西區,是英國政府所在地,也是繁華的商業區、文化區和賈商巨富的聚居區。
在白廳大街一帶,是英國首相官邸、外交部、內政部、財政部及海軍部所在地。著名的
議會大廈座落在白廳大街南端。議會大廈西邊,是英國最壯麗的哥特式建築傑作西敏寺,
這組建於1050年以教堂為主的建築群,規模宏偉,裝飾華麗,歷來是英國女王舉行加冕
的地方和王室及知名人士的墓葬之地,牛頓、達爾文的遺體都安葬在這里。西敏寺往西,
是白金漢宮,是現在英國女王居住的地方。倫敦西區被人們視為英國的神經中樞,也是
英國政治的象徵。
倫敦是英國歷代王朝建都的地方,市內文物古跡、歷史名勝很多。倫敦也是英國文
化藝術名城,市內有許多博物館、美術館和劇院。

巴黎
法國首都巴黎(Paris)是歐洲大陸上第二大城市,也是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之一。地處法國北部,塞納河西岸,距河口(英吉利海峽)375公里。塞納河蜿蜒穿過城市,形成兩座河心島(斯德和聖路易)。市區人口217萬。城市本身踞巴黎盆地中央,屬溫和的海洋性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1月平均氣溫3℃,7月平均氣溫18℃,年平均氣溫10℃。全年降雨分布均衡,夏秋季稍多,年平均降雨量619毫米。

早在地球上尚未存在「法蘭西」這個國家,也未曾有今天我們稱為「法蘭西人」的兩千多年前,便有了古代巴黎。不過,那時的巴黎還只是塞納河中間西岱島上的一個小漁村,島上的主人是古代高盧部族的「巴黎西人」。公元前一世紀,羅馬人開始在此定居並逐漸將其發展成為一座城市,名為「呂岱茲」(法語「沼澤」的意思)。公元4世紀時,為紀念此地最早的主人,將該城命名為「巴黎」。

公元508年,法蘭克王國定都巴黎。10世紀末,休•卡佩國王在此建造了皇宮。此後又經過了兩三個世紀,巴黎的主人換成了菲利浦•奧古斯都(1165-1223年)。此時的巴黎已發展到塞納河兩岸,教堂、建築比比皆是,成為當時西方的政治文化中心。

公元16世紀末、17世紀初,當時的國王亨利四世將巴黎大大擴建了一番。到了18、19世紀,巴黎仍在逐步擴大,大量的可耕地被城市佔用。法蘭西第一帝國後期,巴黎擁有70多萬居民,千餘條大街;第二帝國建立後,巴黎又吞並了周圍的一些村莊;到拿破崙三世時,始在巴黎開辟了一些寬闊的道路,修建了許多園林和公園,使巴黎開始形成今日的樣子。

戰後,法國政府對巴黎的建設不遺餘力。雖然在1970年,曾經為了疏散過度集中在首都的法國各政治和經濟機構,暫緩了巴黎的發展,但自1977年的蓬皮杜中心和新的購物地下街建立以來,巴黎的建設又有了新的方向。為使巴黎東、西市區的發展更均衡,1981年開始,以密特朗為總統的法國政府開始的包括巴士底歌劇院、國家圖書館在內的十大工程建設,已於1996年底前全部完工。

巴黎是法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北部諸郊區主要為製造業區。最發達的製造業項目有汽車、電器、化工、醫葯、食品等。奢華品生產居次,並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各區;產品有貴重金屬器具、皮革製品、瓷器、服裝等。外圍城區專事生產傢具、鞋、精密工具、光學儀器等。印刷出版業集中在拉丁區和雷米街。大巴黎(都市)區電影生產量佔法國電影生產總量的四分之三。巴黎大部分銀行、保險公司的總部(包括法蘭西銀行和證券交易所)均設在「市場」(1183—1969年為當地的中心市場)的西側。

巴黎是法國文化、教育事業的中心,也是世界文化名城。法國著名的法蘭西學院、巴黎大學、綜合工科學校、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橋路學校以及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等均設在巴黎。巴黎大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創建於1253年。巴黎還有許多學術研究機構、圖書館、博物館、劇院等。

巴黎擁有50個劇場,200個電影院,15個音樂廳。巴黎歌劇院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歌劇院,位於市中心的奧斯曼大街,佔地11萬平方米,整個建築兼有哥特式和羅馬式的風格。法國國家音樂學院和舞蹈學校也設在這里。

巴黎的「街頭藝術」十分活躍,城市西北部的泰爾特爾藝術廣場是世界聞名的露天畫廊,每天都有不少畫家在這里即席作畫出售。在市中心的沙特萊廣場和聖•日耳曼德伯廣場等地,青年學生和市民經常自帶樂器舉行音樂會,表演各種節目。

巴黎是一座世界歷史名城,名勝古跡比比皆是,埃菲爾鐵塔、凱旋門、愛麗舍宮、凡爾賽宮、盧浮宮、協和廣場、巴黎聖母院、喬治•蓬皮杜全國文化藝術中心等,是國內外遊客流連忘返的地方。美麗的塞納河兩岸,公園、綠地星羅棋布,32座大橋橫跨河上,使河上風光更加嫵媚多姿。河中心的城島是巴黎的搖籃和發源地。塞納河畔聖米歇爾林蔭大道有綿延數公里的舊書市場,每天都有不少國內外學者、遊客來這里選購心愛的古籍,形成塞納河畔古老的文化區——拉丁區的一大特色。

巴黎還是一座「世界會議城」。它以明媚的風光、豐富的名勝古跡、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動以及現代化的服務設施,迎來了眾多的國際會議,據統計,1987年在巴黎共舉行了365次國際性會議,超過了紐約、倫敦、布魯塞爾、日內瓦,居世界首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國際組織的總部均設在巴黎。

法國有句家喻戶曉的諺語:「巴黎不是一天建成的。」 細分起來,巴黎市共有20個大區,大小街道、馬路、林蔭大道5000餘條。市內東、西、南、北建築分明,便於路人正確地判斷出自己在城中所處的位置。

巴黎以其圓頂教堂、凱旋門、偉大的宮殿、雄偉的廣場、皇家公園以及每晚數以百萬的閃爍燈火而成為法國的中心。300米高的埃菲爾鐵塔,在100多年前被人斥責為「可惜的與無用的」,後來它才被友好地接受下來,並成為巴黎的象徵。

巴黎擁有每個遊客都不能錯過的十大名勝:埃菲爾鐵塔、La Coupole(酒吧)、聖心教堂、畢加索博物館、蒙馬特小丘、孚日廣場和瑪萊區、拉普街、勝利廣場的時尚、凡爾賽宮。

到巴黎,一定要盡情俯瞰美麗的巴黎城。從聖母院、凱旋門、風景如畫的LaSamaritsine商店的露天平台和蒙馬特高地,巴黎美景真是盡收眼底。當然最愜意的莫過於從埃菲爾鐵塔上看巴黎了,它像一個鋼鐵巨人高高地聳立在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畔。

巴黎市有70座博物館,讓藝術氣息侵襲您的心靈,每一座都是精彩又獨特的,世界最大的盧浮宮,位於塞納河右岸,以收藏豐富的古典繪畫和雕刻而聞名於世,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最珍貴的建築物之一。還有收藏18世紀末至19世經初期藝術品的奧塞美術館,也使人駐足良久,雖然它原是由火車站改建而來的;而橘園美術館(Musee de l'Orangerie)收藏的是19世紀末期印象畫派的作品,當然還有畢加索美術館、克呂尼博物館、羅丹美術館……等等,來到巴黎真讓人有進入藝術國度的感覺!

位於塞納河中心城島上的巴黎聖母院是一座法國哥特式建築,它不僅因雨果的著名小說《巴黎聖母院》而出名,更因為它是巴黎最古、最大和建築史上最出色的天主教堂。此外,凱旋門和凡爾賽宮等,都是人們參觀游覽的勝地。

就像河岸與服裝設計師,小咖啡館與咖啡廳,流浪者與看門人一樣,巴黎是集所有於一身的城市,帝國的偉大與神聖、財富與權力、傳統與熱烈、機智與隨便處世之道與世界主義,它自豪而又任性,充滿矛盾與反差。

出生於南法的德岱在《風車小屋來信》一書的開頭曾說:「我對喧囂陰沉的巴黎毫無嚮往之心。」然而德岱最終還是來到巴黎,並在此終其一生。

從古至今,從世界各地匯集到巴黎的年輕人都擁有各種夢想和野心,在這里他們曾實現夢想,也曾有過失望,然而正如利爾克曾說過的,「巴黎是一座無與倫比的城市。」

=======================================================

簡介:

塞納河是法國河流中流程很短但極負盛名的一條河。

這條流經法國北部的河流,全程僅776千米,她發源於東部海拔471米的朗格勒高原。從西向北流過巴黎市區,在市區內的流程約達13千米。她的水流曲折宛轉,向西伸展,穿過巴黎盆地,經魯昂最後在勒阿弗爾港附近注入英吉利海峽。塞納河流域面積為7.8萬平方公里。該河有540公里可供通航,貨運量居全國之首。沿岸地區為法國經濟中心,有運河與萊茵河、盧瓦爾河等相通。

巴黎的塞納河沿岸,景色秀美,優雅別致的公園遍布其中,構成一幅美麗的自然畫卷。古老的塞納河孕育了不可勝數的名勝古跡,著名的國際性都市巴黎最初只是她的一個小島而已,而今這只「丑小鴨」已經出落得美麗大方,變成了人見人愛的美天鵝。

在2000多年的歷史中,巴黎不斷向塞納河兩岸發展,最終成為世界著名城市之一。由於塞納河在巴黎的發展過程中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故巴黎又被稱為「塞納河的女兒」,塞納河堪稱為巴黎的生命線。

塞納河在巴黎是自東向西流過,形成一個弧形。其兩岸風光秀麗,樓房鱗次櫛比,有的建築已經歷了幾百年的風雨,有的則是現代技術的傑作,他們完滿的體現了巴黎古往今來歷史時期不同的建築藝術與風格。名勝古跡也密布於河道兩側。因此,乘船游覽塞納河總是外來的參觀者一向不可缺少的節目。一年四季,從早到晚,河上遊人從不間斷。即使條精心裝扮的遊艇穿梭往來。大的可容幾百人,小的可供幾十人或十幾人專用。 只要是晴天,遊艇的甲板,總是人們樂於光顧的地方。

白天游覽塞納河,四周風景如畫,岸上的座座建築色彩分明,盧浮宮、奧賽博物館、巴黎聖母院、埃菲爾鐵塔等名勝都可以一一盡收眼底,各具特色的橋梁也一座座迎面撲來,使人目不暇接。夜遊塞納河則別有一番情趣。岸上燈光閃爍、熠熠如畫,河中風清水澄、優雅寧靜。兩岸的名勝被燈光照明,其中許多都集中在塞納河兩岸,特別是遊艇上都裝備有強聚光燈,一束束白光放射出去,將兩旁的景物照得通明,不但建築物的外形清晰可見,連上面的裝飾與雕塑在遊人的目光中都不會漏過。

巴黎的橋是有名的,全市大小橋計有35座,總長度可達5公里,這些橋均有著各自的發展史,橋的規模及建築風格也大相徑庭,許多橋的命名是與歷史上的重大事件有關,也有一些橋的名字取之於著名人物。由於塞納河將巴黎分成兩半,南北之間只有靠橋梁溝通,橋在巴黎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便顯而易見。

巴黎原是塞納河中的一座小島,歷經千百年的發展而躍升為世界著名的城市。塞納河東段狀如小船的島城是巴黎的發源地。小島四周的10座橋,將小島與岸上城區連結起來。

巴黎塞納河沿岸古跡眾多,為遊客旅遊觀光的勝地。

島上的巴黎聖母院,建於1163年,是巴黎第一座哥特式建築。教堂一直是巴黎宗教活動的中心,可以同時容納9000人。聖母院的鍾樓,建於1330年,裡面存放著當時巴黎唯一的一口鍾。它的著名不僅因雨果的小說《巴黎聖母院》,也因為它是巴黎最大、最古老同時也是最出色的天主教堂。建築佔地面積5500平方米,包括一個唱詩班席和後堂,一個短的耳堂和中堂。中堂的側面有雙側堂和方形的小禮拜堂。正門向西,共分三層。最底層並排著3個桃花形門洞。還建有南北2 座鍾樓,各高69米,1330年落成。南鍾樓巨鍾重達13噸,堪稱「鍾工」。北鍾樓設有一個387級的樓梯直通高達60米的尖塔,較鍾塔高山21米,更為引人矚目。

塞納河右岸主要有國際廣場、巴士底廣場、盧浮宮、協和廣場、愛麗舍宮、戴高樂廣場等名勝;左岸有埃菲爾鐵塔;河中西岱島上有巴黎聖母院;西南部有凡爾賽宮;西北部蒙馬特高地上有露天畫廊。這些都是世界上聲名赫赫的建築,為世界各國人所嚮往。

埃菲爾鐵塔建於1889年,是為慶祝法國大革命100周年而建,是巴黎的象徵,舉世聞名。出於工程和美觀上的考慮,塔的底部為四個半圓形拱,因而要求電梯沿曲線上升。玻璃外殼的電梯由美國奧蒂斯電梯公司設計,為該建築特點之—,使之成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游覽點之一。在1930 年紐約克萊斯大廈建成以前,該塔為世界上最高的建築。

愛麗舍宮建於1718年。曾為皇家宮殿,現為法國總統府,是—座用大理石塊砌成的兩層樓。主樓的外表雖然樸素無華,但內部的廳堂、廊道卻高大寬闊,陳設講究,處處金碧輝煌。

盧浮宮建於1190年。藏有40多萬件藝術珍品,尤以收藏豐富的古典繪畫和雕刻而聞名於世,被稱為「萬寶之宮」。是世界上最著名和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最著名的「宮中三寶」,一是米洛斯島的維納斯像;二是無頭斷臂、雙翅振飛的薩莫特拉契(斯)的自由(勝利)女神鵰像,該雕像高2.75米,系帕里安大理石質地,她無疑是古希臘時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三是義大利著名畫家達•芬奇的畫作《蒙娜麗莎》。

凱旋門地處寬闊的戴高樂廣場。這里是香榭里舍大街的盡頭,又是沙佑山丘的最高點。從戴高樂廣場向四面八方延伸,有12條大道。宏偉、壯麗的凱旋門就聳立在廣場中央的環島上面。這座拱門是在拿破崙時期1806年由夏爾格蘭負責動工建築的。根據拿破崙的命令,它被用來紀念法國大軍。凱旋門建成於1836年。它只有一個拱洞,上為桶形穹窿,其規模超過了羅馬的康斯坦丁凱旋門。高50米,寬45米,凱旋門的每一面上都有巨幅浮雕。其中最著名也是最精美的一幅就是位於面向香榭里舍大街一面右下側的那幅浮雕,上面描繪了1792年義勇軍出征的情景,這一名作取名《馬賽曲》。拿破崙大捷慶祝儀式的場面則被刻在這幅浮雕上方的其他位置,在頂端的盾形飾物上刻有每場戰役的名稱。1920年在拱洞下建了一處「無名戰士墓」,每到傍晚,這里便燃起不滅的火焰。建築物里還有一座小開支的紀念館,館內記載著這座紀念性建築物的歷史,在那裡,遊人可以看到558位將軍的名字,其中一些人的名字下面劃著線,那是因這些人都是在戰斗中陣亡的。

在塞納河北岸偏東的巴士底獄廣場和偏西的協和廣場之間,是巴黎市政府的所在地。塞納河南的拉丁區是法國最大的大學區,著名的巴黎大學就坐落於此。乘船沿塞納河往西,可以到達位於河北岸的盧浮宮。

穿過協和廣場,就來到著名的亞歷山大三世橋。亞歷山大三世橋的由來與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父親亞歷山大三世有關。亞歷山大三世曾與法國簽訂法俄聯盟協定。1870年,普魯士戰勝法國,法國修建了此橋,命名為亞歷山大三世橋。1896年,尼古拉二世為亞歷山大三世橋奠基。建成的橋長107米,在南北兩端的橋墩上豎立著4座橋塔。塔頂上有一座騰空而起的青銅飛馬。亞歷山大三世橋與南岸的殘廢軍人院和北岸的大小皇宮,都集中體現了19世紀華麗的建築風格。亞歷山大三世橋有35座橋梁橫跨塞納河兩岸,給無限風光的塞納河沿岸,又增了一抹飛虹。

交通指引

巴黎的市內交通

巴黎市內的地鐵與巴士網路遍布全區,提供了遊客極為便利的交通設施。如果再搭配郊外的高速鐵路系統,幾乎可以通達各地,從清晨到深夜,地鐵與巴士的班次都非常密集,周日或假日的班次也很多,絲毫不影響觀光行程。而且,只要事先將路線寫好,即使不會說法文也「行得通」,巴黎市內共有6個連結鄰近國家與外地都市的國鐵火車站,依目的地不同而在不同的火車站發車,宜多注意。

地鐵

關於車票(RER、公共汽車通用票)

(1)車票billet和回數券carnet

地鐵票價全線一樣。與買單票相比,買10張連在一起的回數券要便宜一些。

(2)桔黃色月票卡Carte Orange

這種月票卡,呈桔黃色。自每月1日起到月底有效。在一定區域內的鐵鐵,RER公共汽車等,可以隨便乘坐。可以在整個巴黎市內乘用的是2Zone。

購買這種卡可以到地鐵售票口,要交1張照片。在地鐵車站內,一般設有快速即時出像機。買月票卡要記錄名字並簽字。車票有附票,請在你所持有的附票上填上月票卡的號碼。在地鐵里,這種附票與一般本票同樣可以使用。在公共汽車上,只要出示月票卡即可。

(3)周票Coupon Hebolmadaire

購買方法和使用方法與桔黃月票卡相同。從星期一到星期日有效。售票時間為前周的星期五到本周的星期三。如果你在巴黎逗留2~3天的話,購買這種周票,充分利用地鐵和公共汽車游覽巴黎,絕對要比買地鐵回數券要值。

(4)日票Formule l

可以隨意乘坐地鐵、公共汽車和RER的一日票。可以在整個巴黎市內乘坐的為2Zone。

(5)巴黎觀光票Paris Visite

可以隨意乘坐地鐵、RER1等車和蒙馬特丘陵過纜車的一種票券。可以去第凡斯等巴黎周圍近郊的是3Zone,可以去凡爾賽或奧爾良機場、戴高樂機場等的是4Zone。分為有效期2天、3天和5天三種。

此外,還有其他特殊待遇,如購蒙帕斯塔56~59層入場券、租用自行車皆可憑此票享受一定的優惠等。在地鐵、RER各主要車站和機場的國鐵窗口出售。

高速地下鐵RER的乘坐與購票方法

RER是連接巴黎市內與近郊的主要紐帶。也有巴黎市交通公司RATP與國鐵公司SNCF共同經營的線路。巴黎市內有很多車站,特別是去郊外,如去戴高樂(Roissy)機場,聖日耳曼•安雷、巴黎迪斯尼樂園、凡爾賽等地方,乘坐十分方便。只不過在市內主要是在地下運行:而到了郊外,則轉為地上行駛。現在A~D線4線通行,但即使是同一條線,由於所去的目的地不同,中途也可能岔分出若干別的線路。可以,巴黎的鐵路總是處於一種增線施工狀態。每個遊客到了巴黎,別忘了買一張最新路線圖。

如果在巴黎市內,地鐵車票是有效的,但如果出了市區,票價就不同,所以需要重新買票。RER與地鐵不同,在下車站也設有剪票口,所以,不能投機取巧,違章乘車。車票可以在售票口買,也可以利用自動售票機買。

從地鐵換乘RER去郊外,如果僅持原地鐵票到達目的地,是不能出站的,這一點請注意。因為其剪票是無人的、自動化的,所以沒有補票窗口。在出站口如果被檢票員發現,就要處以很高的罰金。不管你怎麼解釋坐過站的原因也沒有用。所以,乘客不要嫌麻煩,要在地鐵有效區域內下車,重新購買車票。

巴黎的公共汽車

巴黎的公共汽車通行順利,路線網比地鐵細密而便利。但對於旅遊者來說,也還是有些不如意的地方。首先,正因為路線網細密,所以,幾號公共汽車在什麼地方通過或停車,遊客不易記住。地鐵站里也掛有公共汽車路線圖,很細密,但比地鐵路線圖要難懂。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道路擁擠堵塞。如果是要趕乘火車或飛機離開巴黎等急要之時,利用地鐵是最踏實的。

乘坐公共汽車

首先,乘車前先看路線圖,找到自己要去的目的地及公共汽車路線號(每條公共汽車線路都有號)。再注意看看公共汽車情況。公共汽車站(arret)有二類,一類是在柱子上附有標識物,再一類是有頂蓋候車室。但不管哪種,都有紅色、黃色標識,標有路線號碼和停靠站名。如果路線號碼是白色的,表示它是7:00~20:30之間的正常運行;如果號碼是蔚藍色的,則表示運行到深夜0:00~0:30;如果是黑色的,則表示星期天和節假日停止運行。

一般來說,一個停車站要停若干不同號線路的公共汽車。當沒有其他乘客上車時,則要舉手錶示搭乘。公共汽車是一個人管理的方式,乘客將車票或回數券插入司機後面或入口處的自動確認機里,聽到咔喳一聲後抽出即可(其他票不確認,如P.12~13所述2~5類車票)。如果沒有票,可將票費直接交給司機,別忘准備零錢。要下車時,一按柱子上的按鈕,就會發出前方停車的信號。

下車時,一般由司機操作開門。有的車上在車門邊的柱子上裝有按鈕,乘客動手一按即可開門下車。

公共汽車票價

票價實行距離制。與地鐵車票通用,如果在市內,需要1~2張。公共汽車路線圖上標有票價,如果要去的地方在紅色區間內,那麼1張車票即可,如果在藍色區內,則需要2張票;在環形高速公路上行駛的公共汽車(PC),根據不同區間,最多需要3張票。在車內剪票要2張票重疊在一起剪。如果持有巴黎觀光票或桔黃月票卡,只要讓司機看一眼即可。

夜間公共汽車

考慮到遊客夜活動時間較長,趕乘末班車或末班地鐵不方便,特設夜間運行公共汽車。路線以Chatelet為起點,共分10條路線,大致從夜裡1:30到清晨5:30。雖說如此,由於這種車每1小時發1班,所以,如果要回市內賓館也許走回去更快一些。

計程車費

車費分A、B、C三種,上午7:00到下午7:00收費為A類;下午7:00到第二天早上7:00收費為B類,星期天、節假日、白天郊區收費也為B類;巴黎郊區夜間收費為C類。基本票價為12F,然後再根據A、B、C不同種類的價目表進行實際運營核算。票價顯示在司機前下方的儀表上。

A票價 每公里3.29F

B票價 每公里5.19F

C票價 每公里7.00F

另外,如果是從車站內乘車或帶有大件行李,需要再加6F。

塞納河遊船

從塞納河上看巴黎,所得到的印象與任何時候都不同。任憑河水自由流淌,凡是經過之處,夜裡景色隱隱約約,朦朦朧朧,遠遠望去,也是一件相當愜意的事情。

Bateaux-Mouches

游覽船的代名詞。每日10:00~23:00出航,每30分鍾一班(冬天次數減少),需要1小時15分,費用40F。如果是提供午餐(星期一除外)的航班,每日13:00出航,需要1小時45分鍾,費用300F(星期日和節假日350F)。如果是提供晚餐(每天都行)的航班,20:30出航,需要2小時15分鍾,費用500F。提供午餐或晚餐的航班,需要提前預約,需著裝整齊。

Bateaux Parisiens

每日10:00~22:30出航,每30分鍾一班。冬季是10:00~18:00(只有星期六是10:00~22:30),每1小時一班。需要1個小時時間,費用45F。提供午餐的航班12:45出航,費用300F。提供晚餐的航班20:00出航,費用560F。

Bateaux Vedettes Pont Neuf

每日10:00~12:00、13:30~18:30、21:00~22:30。

每30分鍾一班。冬季(11~2月)10:30、11:15、12:00 14:00~18:30(周末也有21:00~22:30)每45分鍾(周末30分鍾)一班。需要1小時時間,費用45F(21:00以後為50F)。

Batobus

這種工具與其說是遊船,倒不如說是在塞納河上飛馳的巴士。每5個停靠點,4月19日~9月29日,每日10:00~19:48之間,約30分鍾一班。到奧爾塞(萬聖)美術館也很方便。

休閑娛樂

在巴黎,如果只是參觀名勝古跡的話,只不過看到了這個城市的一半。歌劇與戲劇藝術已深深地植根於法國人民的生活中。想全面體驗巴黎人的生活,要去看看巴黎的夜生活。

世界超一流歌手及芭蕾舞明星們的演出在巴黎的許多劇院都能看到,可以電話預約或到售票口買票。看演出的男賓

② 查找關於世界名城的介紹

世界佛教之都--曼谷
泰國有"黃袍佛國"的稱號,全國有90%以上的人口信仰佛教。它的
首都曼谷,是世界上佛寺最多的地方,有大小400 多個佛教寺院。漫步城
中,映入眼簾的是巍峨的佛塔,紅頂的寺院,紅、綠、黃相間的泰式魚脊
形屋頂的廟宇,充滿了神秘的東方色彩。每天早晨,全城香煙裊裊,鍾聲
悠悠,磬聲清脆動聽,誦經之聲不絕於耳。寺廟里的和尚、尼姑在街上慢
慢行走,逐家化緣,成為曼谷街頭的特有景觀。
曼谷眾多的寺院中,玉佛寺、卧佛寺、金佛寺最為著名,被稱為泰國
三大國寶。玉佛寺是專供曼谷王朝歷代王室舉行宗教典禮和禮佛的地方。
玉佛寺浮壇的牆上和寺四周的矮牆上,各嵌有一列繪著牡丹、蓮花、小鳥
圖案的彩瓷。據說,這些彩瓷還是我國明朝航海家鄭和第二次航海時帶過
來的。玉佛是由整塊碧綠剔透的翡翠玉石雕刻而成的,高66厘米,寬48厘
米,被供奉在黃金製成的寶座上面,價值連城。泰國人認為玉佛是鎮國之
寶,他的神靈威力無邊,就連歷屆泰國政府的內閣組成之後,總理和全體
內閣成員也都要到玉佛寺向玉佛宣誓效忠國家和國王。老百姓有升學、婚
姻、生育、就業等切身大事,也都要去那祭拜祈禱。兩個人打賭起誓,也
都請玉佛作證。每到換季的時候,都要舉行盛大儀式,由國王親自為玉佛
沐浴、更衣、更換頭飾。
卧佛寺里供奉的是一尊長48.7米、高12.2米的巨大卧佛,佛全身包金,
佔地面積有一座籃球場那樣大,比四層樓還要高。卧佛是泰國不和睦不生
育夫婦膜拜的偶像,這里經常能看到青年夫婦虔誠跪拜祈禱的場面。金佛
寺里供奉的是一尊5 500 千克重的純金大佛,它分為五個部件鑄造,再拼
裝成為一個整體。
曼谷不僅以寺院僧尼眾多,寺院遍布而被譽為"佛教之都",而且事
實上也確實為佛都:擁有32個成員國的世界佛教徒聯誼會的總部就設在這
里。

"獅城"--新加坡
當往來於南海和印度洋等地的船隻一進入新加坡港,一眼就看到安德
遜橋畔的獅頭魚身塑像高踞海濱,眼閃強光,口噴清泉,像是在向來客致
意。這是新加坡的象徵,1972年建立的旅遊標志。
在梵文中,新加坡就是"獅城"的意思。相傳公元前1 150年,室利佛
逝王國的王子盤那,率兵登上馬來半島南端的一個無名荒島,最先碰到的
是一頭雄偉的獅子。後來盤那在島上築起了城牆,城名稱為"僧伽補羅",
也就是"獅城"的意思,諧音成了"新加坡"。
如今,新加坡是城名,又是島名,也是新加坡共和國的國名。港城新
加坡,是新加坡共和國的首都,在共和國主島新加坡的南部。港口區面積
93平方千米,航道能終年保持深水位,是一個設施完善的優良自由港,也
是東南亞最大的港口。市中心區在港口區東北、新加坡河口南北兩岸,是
行政機構的所在地,全市主要的商業、金融、通訊、船務等機構也都集中
在此。
新加坡距赤道線只有137千米,四周為海洋所環抱,一年之中全是夏季,
氣候炎熱多雨,因有海風調節,人們並不感到悶熱。境內既沒有名山大川,
也沒有名勝古跡,但它卻以宜人的氣候,良好的市政建設和周到的服務,
獲得了"花園城"的稱號,成為世界著名的旅遊中心。
新加坡沒有土著民族,現有居民都是外來移民,華人占居民的大多數,
另外還有馬來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英國人、日本人等。

水都--威尼斯
世界上有很多號稱"威尼斯"的城市,如"東方威尼斯--蘇州",
"亞洲威尼斯--曼谷","北歐威尼斯--斯德哥爾摩"等等,可見威
尼斯是一個美麗的地方。
威尼斯是義大利北部的一個著名水都,位於亞得里亞海海濱的一個新
月形的瀉湖中,四周為大海所環抱,只有西北角有一條長堤與陸上相通。
"威尼斯"本是"最寧靜的處所"的意思,建城迄今已有1 400多年的歷史
了。11-13世紀,威尼斯擁有強大的海軍,獨霸歐洲與東方的貿易。14世
紀末葉全盛時,財富大大膨脹,商人、富豪、王侯、主教等競相營建豪華
的教堂、宮殿和府邸,給後人留下了很多古跡。
威尼斯是一座開門見水、以河為街的城市 。城中的170多條河道縱橫
交錯,把陸地分割成110多個大小島嶼。長約3.2千米、寬37-70米的大運
河,穿行在群島之間。河道兩岸排列著風格迥異的各式各樣的建築。許多
建築彷彿飄浮在波光粼粼的水上,有的小島上的居民可以站在自家的房屋
中,同對面島上的"鄰居"談天。島與島之間有400多座橋梁相連 。石橋
的形式多樣,各具風姿,尤以市中心的里亞托橋和"嘆息橋"最為著名。
里亞托橋建於16世紀末年,是一座大理石獨孔橋。橋長48米,寬22米,橋
心有亭,兩側排滿了小店鋪。
威尼斯也是一個以船代車的城市。這里的島上不需用汽車,即使是國
家元首來到這里,也必須棄車入市,乘船或步行。威尼斯的河道中有各種
各樣的船隻,有水上的"公共汽車"--交通船;有私人"小汽車"--
小型汽艇;有各種"水上商店"--售貨船,還有救護艇、消防艇、垃圾
船、娛樂船……有一種當地特有的小劃船,名叫"貢多拉",平底,黑色,
首尾尖尖翹起,站在右邊用長槳劃行。歷史上最多時達到1萬多隻,現在仍
被當作旅遊船使用。為了不影響交通,威尼斯明文規定不準在河中游泳。
多種多樣的船隻南來北往,穿梭於大小河道上,構成了水城特有的繁華景
色。
風景旖旎的威尼斯,又以古跡繁多著稱。威尼斯市中心的聖馬可廣場,
99米高的鍾樓拔地而起。廣場東側的總督宮和聖馬可教堂,雕塑精美,室
內陳設富麗堂皇,是威尼斯古代建築藝術的範例。
1980年,我國江南水鄉蘇州已和威尼斯締結為友好城市。

霧都--倫敦
英國首都倫敦,是一座古老而又現代化的城市。它不僅是歷史文化名
城和國際金融中心,更以"霧都"著稱於世。
倫敦大致可分為倫敦市和內、外倫敦三部分,由32個市(包括倫敦市)
組成。這三部分總起來合稱大倫敦,總面積1 605平方千米。面積僅為1.6
平方千米的倫敦市,11-16世紀時曾是王宮所在地,現在成了銀行、保險
公司、股票經營和證券交易所的集中地。西區的白廳大街一帶,是英國首
相官邸和內閣各部以及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白金漢宮所在地。因為這
里富豪麇集,街市特別繁華。
倫敦大學,倫敦博物館,倫敦塔,倫敦橋,聖保羅大教堂,牛頓、達
爾文、馬克思、肖邦等名人的故居和墓地,格林尼治天文台,海德公園露
天講壇,這許許多多令人仰慕的地方,使倫敦在文化藝術上享有崇高的聲
譽。那些高矗雲霄的摩天大樓與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宮殿、教堂等建
築此起彼落,大小公園的綠地與五光十色的城市街道斑駁相同,更使倫敦
具有典型的歐洲都市風光。
倫敦也是世界著名的"霧都"。這里五天中就有一天是霧天。這里的
霧常常彌漫不散,連續好幾天,空中都是充滿了白茫的小水滴。泰晤士河
兩岸的尖頂教堂,高層建築都被掩蓋起來,只剩下一些空中樓閣。大霧也
給市民帶來了麻煩。1952年12月5日發生的一次大霧,延續了4天多,家庭
取暖中排出的煤煙,被濃霧籠罩著,久久不散。白天猶如黑夜,要點燈照
明。市區交通停頓,居民感到胸悶,呼吸困難,白廳街的大理石建築遭到
腐蝕。
倫敦的大霧和當地的地理環境和大氣污染有關。英國是大西洋中的一
個島國,而倫敦又處於英國東南部的一塊盆地上。盆地的南北兩側是東西
走向的山嶺,泰晤士河自西向東穿過市區注入北海,市區離河口只有88千
米。在西風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下,倫敦的氣候溫暖潮濕,屬溫帶海洋
性氣候。秋冬季節,當西風把大西洋的水汽吹向陸地時,白天和晚上的溫
差比較大,盆地空氣相對穩定,流動不暢,下層空氣受冷以後,往往會形
成漫天大霧,並且循環往復,久不消散。加上倫敦的工業和交通迅速發展,
工礦企業和汽車排出的大量煙塵飄浮在空氣中,變成了霧的凝結核,這也
是促成大霧的一個原因。
80年代以來,由於英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環境保護,倫敦
上空的可見度已比過去有了提高,年平均日照數也大大增加。絕跡多年的
小鳥又重新在倫敦上空翱翔了。

立體都市--東京
日本首都東京,位於關東平原南端,東南瀕臨東京灣。因隅田川、荒
川等江河在附近出海,古地名就叫"江戶"。1457年在此興築了一座江戶
城。1868年(明治元年),從西部京都遷都來此,遂改名東京。1943年擴大
行政管轄范圍,把東京改為東京都。日本的"都",相當於我國的直轄市。
東京都的面積為2 100多平方千米,現有人口1 100多萬人,其中市區800多
萬人。從東京沿東京灣向橫濱方向延伸是日本的最大工業區--京濱工業
區;從東京往東延伸至千葉縣境內,為京葉工業區。
歷史上東京曾遭到兩次重大的破壞。1923年關東大地震,江戶時代的
許多建築毀於一旦。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因發動侵略戰爭遭到報復
性的轟炸,東京成為一片廢墟。可是,轉眼間三四十年過去了,幢幢高樓
大廈拔地而起,地下鐵道、高速公路上的車輛川流不息,東京都卻以嶄新
的面貌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日本的中央政府機關都集中在市中心霞關一帶。1968年落成的東京第
一幢超高層建築霞關大廈,猶如鶴立雞群,特別顯眼。從市中心的護城河
透過一片松林,就是過去的江戶城,天皇皇宮所在地。戰後新建的宮殿共
7棟,綠瓦白牆,茶褐色銅柱。皇宮一帶深溝高閣,古城濃蔭,還能領略到
江戶時代的風貌。在皇宮外苑大草坪的前方,卻是一幢幢連綿起伏的現代
化高樓大廈。市內最繁華的1.5千米長的銀座大街兩旁,高級商店和名牌老
鋪鱗次櫛比,奇特的廣告撩人耳目。入夜,五光十色的霓虹燈通宵達旦,
成了有名的"不夜城"。
東京是個人口密度很大的都市,地震對它是一個嚴重的威脅。進入70
年代以來,城市建設正在向高空、地下發展,成為一座名副其實的立體都
市。在霞關、新宿、池袋、澀谷等地,已經相繼建成了不少超高層抗震大
廈 。池袋地區興建了一個"陽光城"。它的主體是一座高達240米的60層
辦公大樓。此外,還有9層的國際進口中心、12層的文化會館和37層的"陽
光王子飯店"。連接這4幢高層建築的是200多家商店街,其餘空地則開辟
為廣場和公園。"陽光城"的土地面積約為6萬平方米,因為最大限度地加
以利用,使用面積達到60萬平方米。這些"陽光大廈"都有強大的抗震、
抗風能力,一切設施完全自動化,人們生活在這里就像置身於一座無所不
包的小城市一樣。
東京的地下街建築,最有名的要算"東京站"附近的八重州地下商店
街了 。它是一個3層沉箱式鋼筋水泥結構,就像把一艘航空母艦埋在地下
一樣 。總面積約14萬平方米。第一層是有250多家商店的街道,凡是地上
能買到的,這里也大體齊全;第二層是開闊的停車場;第三層安裝空調、
供水、供電等機械設備。像這樣的地下街,在東京就有20多處。
日本是個櫻花的國家。每當陽春四月,東京上野公園和千島淵等地的
櫻花怒放時,千樹萬樹,像緋紅的輕雲一般,把這個現代化都市裝扮得更
加美麗。

綠色首都--莫斯科
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地處俄羅斯歐洲部分的中心。玉帶似的莫斯科河,
自西向東,蜿蜒地經過列寧山下,向北繞過克里姆林宮南側,然後折向南
方流去。莫斯科也因河流而得名。
僅次於巴黎的歐洲第二大城市莫斯科,是一座有800 多年歷史的名城。
它建立在7個高低起伏的山丘上,整個城市就像一個大蜘蛛網 。莫斯科的
街道呈環形和放射形,一條條林蔭大道,一環環自市中心向外延伸。繁華
的大街兩旁和新建的住宅區內,林立著式樣各異、裝飾多樣的建築。入夜,
萬家燈火映徹長空,克里姆林宮的紅星放射出寶石般迷人的色彩。
克里姆林宮和紅場是全市中心。這所舉世聞名的宮殿始建於1156年,
它是歷代沙皇的皇宮。宮殿中央,矗立著三座有名的天主教堂。光潔的白
牆,協調的比例,儼如古代騎士頭盔的圓頂,使這些建築物顯得雄渾大方。
紅場在克里姆林宮的東面。在俄語中,紅場是"美麗的廣場"的意思。
它辟於15世紀末,本是個貿易市場。以後,沙皇政府經常在此發布政令,
召集群眾。十月革命後,紅場成了舉行慶祝活動的地方。曾經用黑色和紅
色大理石砌成的列寧墓,就在紅場一旁的克里姆林宮宮牆下。
莫斯科氣溫較低,以前樹木很少,曾被稱為"沙漠城市"。自1928年
開始進行大規模綠化,建立了從市中心向郊外輻射的八條綠色林帶。市內
有很多大小公園和街心花園,還在市郊建立了11個自然森林區,過去曾一
度絕跡的野鹿已繁殖到幾萬頭。如今市區綠地面積已佔總面積的40%,平均
每個莫斯科人擁有綠地44平方米。生態環境的改善,美化了市容,調節了
氣候,使莫斯科摘掉了"沙漠城市"的帽子,成為全世界羨慕的綠色首都。

沙漠古都--開羅
非洲最大的城市開羅,是阿拉伯埃及共和國的首都,也是著名的旅遊
城市。
開羅位於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三角洲的頂部附近,東、南、西三
面都被撒哈拉沙漠所包圍,氣候炎熱乾燥,是世界最大的沙漠城市。公元
969年,美洲大陸還沒有被發現之前,開羅已是阿拉伯帝國法蒂瑪王朝的國
都了。"開羅"在阿拉伯文字中也就是"勝利"的意思。13世紀城市規模
進一步擴大,成為遠近的貿易、文化中心。
開羅既有反映阿拉伯民俗傳統風格的老城,也有按西方現代建築風格
建設起來的新城;現代文明與古老傳統相互融合,彼此並存,是開羅的一
大特色。
與尼羅河平行的科尼奇大街是開羅的主要交通線,開羅的市區分布在
尼羅河兩岸。東岸,有著建於11-16世紀的老城,開羅的名勝古跡大都集
中在這里,僅古跡就有400多處。其中有建於12世紀的薩拉丁城堡和許多著
名的清真寺,還有具有阿拉伯古代風貌的大市場,市場上陳列著銅器、紡
織品、地毯、琥珀、香料等物品,任人挑選、購買。老城區的房屋比較低
矮,街巷狹窄,保持著古代風貌。
尼羅河西岸,是19世紀以來迅速發展起來的新市區。新市區內高樓林
立,187米的開羅塔高高地俯瞰著全城。在寬闊的新區馬路上,到處賓士著
電車和汽車;而在老城的街道中,卻不時可以看到古老的馬車和沙漠特有
的駱駝在往來。
伊斯蘭教是埃及的國教。開羅的500多萬埃及居民中,穆斯林佔80%以
上。開羅全城分布著一千多座清真寺,寺頂的塔尖,好似滿天星斗,點綴
在城市上空。開羅這個沙漠古都因而又獲得了"千塔之城"的稱號。
開羅西南郊的大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更使開羅成為令全世界遊人非
常神往的歷史名城。

七丘之城--羅馬
義大利首都羅馬,位於國境中部的台伯河兩岸。關於它的起源,有一
段有趣的傳說。相傳羅慕洛斯和列慕斯是希臘戰神馬爾斯的一對雙胞胎,
出生後母親被仇人殺死了,他倆被放在筐子里投入台伯河中。可是筐子並
沒有下沉,他倆被漂流到了岸邊。一隻母狼將他倆叼回去用狼奶喂養。後
來給獵人拾去撫養,練就一身本領。他們長大後殺死了仇人,報了殺母之
仇 。哥哥做了國王,在台伯河河邊7座山丘之上建立起一座城堡,用自己
的名字命名。"羅慕洛"念快了就變成"羅馬"。所以羅馬又稱"七丘之
城",現在的羅馬城徽上還是用母狼喂孩子作圖案。
現在的羅馬包括古羅馬城和20世紀以來擴建的新市區。建於"七丘"
之上的古羅馬城,本是歷史上盛極一時的羅馬帝國的首都。公元4 世紀末,
羅馬帝國崩潰後,受到教會的庇護和教皇的統治,直到1867年才成為意大
利的首都。
被城牆環繞著的古羅馬城,簡直是一座巨大的歷史博物館。在寬廣的
帝國大道兩旁,有著許多著名的廣場、教堂和宮殿。三座凱旋門和兩根凱
旋柱,分別記載著曾經地跨歐、亞、非三洲的羅馬帝國的業績。
動人心魄的科洛塞奧競技場,就建在市中心附近的一片盆地上。競技
場佔地2萬平方米,周長527米,圍牆有57米高。四層高的建築物用淡黃色
的巨石砌成,外面看去呈圓形。這座宏偉的建築建於公元1世紀,據說它是
當年羅馬帝國征服耶路撒冷後,為了顯示盛大的武功,強迫8萬名俘虜花了
10年時間才建成的。場內有很多關鎖獅、虎的地窖,競技場、斗獸處設在
場中心,周圍能容納5萬人觀看。據記載,競技場開幕時,3 000名角鬥士、
5 000頭雄獅、猛虎,在此進行生死搏鬥,足足表演了100天。現在這座競
技場成了世界八大名景之一。
梵蒂岡是羅馬的城中之國,處於古羅馬城西北角的梵蒂岡高地上。面
積只有0.44平方千米,居民2 000人。它由天主教教會首領教皇統治,是全
世界天主教徒的精神中心。城國中的聖彼得大教堂,圓頂距地138米,是羅
馬最高的天主教堂,在羅馬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正像過去北京城中的建
築都不得超過紫禁城內的宮殿的高度一樣,過去羅馬的所有建築都不允許
超過聖彼得大教堂的圓頂高度。

③ 請問誰知道巴黎的主要建築和著名景點!!!!!!!

巴黎是法國文化、教育事業的中心,也是世界文化名城。法國著名的法蘭西學院、巴黎大學、綜合工科學校、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橋路學校以及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等均設在巴黎。巴黎大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創建於1253年。巴黎還有許多學術研究機構、圖書館、博物館、劇院等。

巴黎擁有50個劇場,200個電影院,15個音樂廳。巴黎歌劇院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歌劇院,位於市中心的奧斯曼大街,佔地11萬平方米,整個建築兼有哥特式和羅馬式的風格。法國國家音樂學院和舞蹈學校也設在這里。

巴黎的「街頭藝術」十分活躍,城市西北部的泰爾特爾藝術廣場是世界聞名的露天畫廊,每天都有不少畫家在這里即席作畫出售。在市中心的沙特萊廣場和聖•日耳曼德伯廣場等地,青年學生和市民經常自帶樂器舉行音樂會,表演各種節目。

巴黎是一座世界歷史名城,名勝古跡比比皆是,埃菲爾鐵塔、凱旋門、愛麗舍宮、凡爾賽宮、盧浮宮、協和廣場、巴黎聖母院、喬治•蓬皮杜全國文化藝術中心等,是國內外遊客流連忘返的地方。美麗的塞納河兩岸,公園、綠地星羅棋布,32座大橋橫跨河上,使河上風光更加嫵媚多姿。河中心的城島是巴黎的搖籃和發源地。塞納河畔聖米歇爾林蔭大道有綿延數公里的舊書市場,每天都有不少國內外學者、遊客來這里選購心愛的古籍,形成塞納河畔古老的文化區——拉丁區的一大特色。

巴黎還是一座「世界會議城」。它以明媚的風光、豐富的名勝古跡、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動以及現代化的服務設施,迎來了眾多的國際會議,據統計,1987年在巴黎共舉行了365次國際性會議,超過了紐約、倫敦、布魯塞爾、日內瓦,居世界首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國際組織的總部均設在巴黎。

法國有句家喻戶曉的諺語:「巴黎不是一天建成的。」 細分起來,巴黎市共有20個大區,大小街道、馬路、林蔭大道5000餘條。市內東、西、南、北建築分明,便於路人正確地判斷出自己在城中所處的位置。

巴黎以其圓頂教堂、凱旋門、偉大的宮殿、雄偉的廣場、皇家公園以及每晚數以百萬的閃爍燈火而成為法國的中心。300米高的埃菲爾鐵塔,在100多年前被人斥責為「可惜的與無用的」,後來它才被友好地接受下來,並成為巴黎的象徵。

巴黎擁有每個遊客都不能錯過的十大名勝:埃菲爾鐵塔、La Coupole(酒吧)、聖心教堂、畢加索博物館、蒙馬特小丘、盧浮宮和凱旋門、拉普街、勝利廣場的時尚、凡爾賽宮。

到巴黎,一定要盡情俯瞰美麗的巴黎城。從巴黎聖母院、凱旋門、風景如畫的LaSamaritsine商店的露天平台和蒙馬特高地,巴黎美景真是盡收眼底。當然最愜意的莫過於從埃菲爾鐵塔上看巴黎了,它像一個鋼鐵巨人高高地聳立在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畔。

巴黎市有70座博物館,讓藝術氣息侵襲您的心靈,每一座都是精彩又獨特的,世界最大的盧浮宮,位於塞納河右岸,以收藏豐富的古典繪畫和雕刻而聞名於世,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最珍貴的建築物之一。還有收藏18世紀末至19世經初期藝術品的奧塞美術館,也使人駐足良久,雖然它原是由火車站改建而來的;而橘園美術館(Musee de l'Orangerie)收藏的是19世紀末期印象畫派的作品,當然還有畢加索美術館、克呂尼博物館、羅丹美術館……等等,來到巴黎真讓人有進入藝術國度的感覺!

位於塞納河中心城島上的巴黎聖母院是一座法國哥特式建築,它不僅因雨果的著名小說《巴黎聖母院》而出名,更因為它是巴黎最古、最大和建築史上最出色的天主教堂。此外,凱旋門和凡爾賽宮等,都是人們參觀游覽的勝地。

④ 介紹世界名城

花都--巴黎
在眾多的世界名城中,法國首都巴黎以其深厚的文化和獨特的風采,
享有"花都"之譽。
巴黎位於法國盆地中央,城區橫跨秀麗的塞納河。它是以一個船形小
島--市島為起點發展起來的,已有2千多年歷史 。雄偉壯麗的巴黎聖母
院就屹立在市島中心,它建於12世紀,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
如果把巴黎聖母院作為古老巴黎的象徵,那麼,矗立在塞納河左岸的
艾菲爾鐵塔,便是現代巴黎的標志。這座以法國工程師、世界銅鐵混凝土
建築的奠基人艾菲爾命名的鐵塔建於1889年,堪稱現代鐵塔之祖。鐵塔高
達320米,相當於80層大廈那麼高,站在塔頂可俯瞰巴黎全市風光。
除了巴黎聖母院和艾菲爾鐵塔之外,巴黎還有巴士底廣場、協和廣場、
凱旋門、愛麗舍宮、凡爾賽宮等歷史遺跡和藝術建築。凱旋門坐落在巴黎
市中心戴高樂廣場中央,對面就是協和廣場。它是拿破崙為了炫耀勝利而
下令建造的。工程從1806年開始,歷時30年才完成。凱旋門高達49.54 米,
寬44.82米,厚22.21米,四面有門,內外牆布滿了浮雕和巨型雕像,其中
尤以浪漫主義雕刻大師弗朗索瓦·呂德的不朽傑作《馬賽曲》最為著名。
凱旋門前面的大街上的愛麗舍宮,也是法國的著名建築。金碧輝煌的宮舍
內,牆上掛著著名油畫和名貴掛毯,室中陳設著古色古香的鍍金精雕傢具,
以及各式各樣的精緻座鍾,宛如一座博物館。從1873年開始,愛麗舍宮已
成為法國總統府。
巴黎擁有60多座博物館,70多家圖書館 ,60個劇場,200家電影院,
15個音樂廳。博物館中最負盛名的當推盧浮宮。它曾是法國歷代王朝的王
宮,現已成為法國美術博物館。全館有藏品40萬件,其中包括《勝利女神》、
《岩間聖母》等名畫和雕像。巴黎的"街頭藝術"也歷久不衰。這里既有
名聞全球的露天畫廊,也有群眾喜聞樂見的街頭音樂會。許多青年學生和
普通市民,常常自帶樂器,到街頭表演各種節目。
巴黎的服裝名聞世界,領導著世界服裝的潮流。全市有幾千家服裝店,
各國富豪紛紛前來定製衣服。在巴黎街頭,很難碰到服飾相同的婦女,她
們也為"花都"競添風采。

對稱的古都--北京
在直升飛機上鳥瞰北京,人們驚奇地發現,景山猶如一個人像,五官
俱全,左右對稱。
古老的北京城是一座對稱的城市。它以故宮為中心,從永定門、前門、
天安門、午門、神武門、景山到地安門、鍾樓、鼓樓和安定門,組成了一
條中軸線。東四、西四等南北平行的大街,同一條條東西向的胡同縱橫交
錯,分列在中軸線的兩旁。因為對稱,北京的道路也就很好辨認。許多象
征封建時代帝王權力的重要建築,也都整齊對稱地分布在中軸線的周圍。
如明、清兩代帝王祭天祭地的天壇和地壇,築在軸線的南北兩端的東側;
天安門的東邊,有著皇室的太廟(現已改建為勞動人民文化宮),它的西邊,
都是祭神祈谷的社稷壇(現已辟為中山公園)。這種對稱的格局在故宮的宮
殿建築上表現得尤為明顯。紫禁城內部,不僅殿堂建築此起彼落,互相對
應,甚至連道旁的石獸石欄,城邊的角樓,屋脊上的雕刻,也都成雙配對,
相映成趣。整齊對稱,構成了北京城市建築上的獨特風格和宏偉的氣勢,
給人以穩重、博大、端莊的感覺。
北京有著4 千多年的歷史。遼代以後,是元、明、清三個朝代的都城。
它集中地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古老文化,名勝古跡很多。如故宮、景山、北
海、中南海、頤和園、天壇、地壇、長城--八達嶺、慕田峪長城、周口
店中國猿人和山頂洞人遺址等。很多建築物造型奇特,蘊含著豐富的文化
思想。如天壇是一個圓丘,地壇卻成方形,這正符合我國古代的"天圓地
方"的說法。
北京西倚太行,背靠燕山,東臨渤海,面向華北平原,屬溫帶大陸性
氣候,四季分明,春干、夏熱、秋涼、冬寒。
現在的北京市,有10個區,9個縣,面積1 600平方千米,人口近千萬。
它是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市內高樓林立。車水馬龍,非常繁華。
北京的現代建築,在布局上雖已不像過去那樣恪守對稱的陳規,但市政建
設還是考慮到我國的傳統風格。例如,以紫禁城為中心的環城地鐵、二環
路、三環路、四環路、五環路等,都是對稱的。古老的北京城的中軸線及
其延長線,正在被改建成南接京鄭公路、北經亞運村,直達燕山奇峰的現
代化中軸路。在世界上所有的城市中,北京仍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對稱的城
市。

世界佛教之都--曼谷
泰國有"黃袍佛國"的稱號,全國有90%以上的人口信仰佛教。它的
首都曼谷,是世界上佛寺最多的地方,有大小400 多個佛教寺院。漫步城
中,映入眼簾的是巍峨的佛塔,紅頂的寺院,紅、綠、黃相間的泰式魚脊
形屋頂的廟宇,充滿了神秘的東方色彩。每天早晨,全城香煙裊裊,鍾聲
悠悠,磬聲清脆動聽,誦經之聲不絕於耳。寺廟里的和尚、尼姑在街上慢
慢行走,逐家化緣,成為曼谷街頭的特有景觀。
曼谷眾多的寺院中,玉佛寺、卧佛寺、金佛寺最為著名,被稱為泰國
三大國寶。玉佛寺是專供曼谷王朝歷代王室舉行宗教典禮和禮佛的地方。
玉佛寺浮壇的牆上和寺四周的矮牆上,各嵌有一列繪著牡丹、蓮花、小鳥
圖案的彩瓷。據說,這些彩瓷還是我國明朝航海家鄭和第二次航海時帶過
來的。玉佛是由整塊碧綠剔透的翡翠玉石雕刻而成的,高66厘米,寬48厘
米,被供奉在黃金製成的寶座上面,價值連城。泰國人認為玉佛是鎮國之
寶,他的神靈威力無邊,就連歷屆泰國政府的內閣組成之後,總理和全體
內閣成員也都要到玉佛寺向玉佛宣誓效忠國家和國王。老百姓有升學、婚
姻、生育、就業等切身大事,也都要去那祭拜祈禱。兩個人打賭起誓,也
都請玉佛作證。每到換季的時候,都要舉行盛大儀式,由國王親自為玉佛
沐浴、更衣、更換頭飾。
卧佛寺里供奉的是一尊長48.7米、高12.2米的巨大卧佛,佛全身包金,
佔地面積有一座籃球場那樣大,比四層樓還要高。卧佛是泰國不和睦不生
育夫婦膜拜的偶像,這里經常能看到青年夫婦虔誠跪拜祈禱的場面。金佛
寺里供奉的是一尊5 500 千克重的純金大佛,它分為五個部件鑄造,再拼
裝成為一個整體。
曼谷不僅以寺院僧尼眾多,寺院遍布而被譽為"佛教之都",而且事
實上也確實為佛都:擁有32個成員國的世界佛教徒聯誼會的總部就設在這
里。

"獅城"--新加坡
當往來於南海和印度洋等地的船隻一進入新加坡港,一眼就看到安德
遜橋畔的獅頭魚身塑像高踞海濱,眼閃強光,口噴清泉,像是在向來客致
意。這是新加坡的象徵,1972年建立的旅遊標志。
在梵文中,新加坡就是"獅城"的意思。相傳公元前1 150年,室利佛
逝王國的王子盤那,率兵登上馬來半島南端的一個無名荒島,最先碰到的
是一頭雄偉的獅子。後來盤那在島上築起了城牆,城名稱為"僧伽補羅",
也就是"獅城"的意思,諧音成了"新加坡"。
如今,新加坡是城名,又是島名,也是新加坡共和國的國名。港城新
加坡,是新加坡共和國的首都,在共和國主島新加坡的南部。港口區面積
93平方千米,航道能終年保持深水位,是一個設施完善的優良自由港,也
是東南亞最大的港口。市中心區在港口區東北、新加坡河口南北兩岸,是
行政機構的所在地,全市主要的商業、金融、通訊、船務等機構也都集中
在此。
新加坡距赤道線只有137千米,四周為海洋所環抱,一年之中全是夏季,
氣候炎熱多雨,因有海風調節,人們並不感到悶熱。境內既沒有名山大川,
也沒有名勝古跡,但它卻以宜人的氣候,良好的市政建設和周到的服務,
獲得了"花園城"的稱號,成為世界著名的旅遊中心。
新加坡沒有土著民族,現有居民都是外來移民,華人占居民的大多數,
另外還有馬來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英國人、日本人等。

水都--威尼斯
世界上有很多號稱"威尼斯"的城市,如"東方威尼斯--蘇州",
"亞洲威尼斯--曼谷","北歐威尼斯--斯德哥爾摩"等等,可見威
尼斯是一個美麗的地方。
威尼斯是義大利北部的一個著名水都,位於亞得里亞海海濱的一個新
月形的瀉湖中,四周為大海所環抱,只有西北角有一條長堤與陸上相通。
"威尼斯"本是"最寧靜的處所"的意思,建城迄今已有1 400多年的歷史
了。11-13世紀,威尼斯擁有強大的海軍,獨霸歐洲與東方的貿易。14世
紀末葉全盛時,財富大大膨脹,商人、富豪、王侯、主教等競相營建豪華
的教堂、宮殿和府邸,給後人留下了很多古跡。
威尼斯是一座開門見水、以河為街的城市 。城中的170多條河道縱橫
交錯,把陸地分割成110多個大小島嶼。長約3.2千米、寬37-70米的大運
河,穿行在群島之間。河道兩岸排列著風格迥異的各式各樣的建築。許多
建築彷彿飄浮在波光粼粼的水上,有的小島上的居民可以站在自家的房屋
中,同對面島上的"鄰居"談天。島與島之間有400多座橋梁相連 。石橋
的形式多樣,各具風姿,尤以市中心的里亞托橋和"嘆息橋"最為著名。
里亞托橋建於16世紀末年,是一座大理石獨孔橋。橋長48米,寬22米,橋
心有亭,兩側排滿了小店鋪。
威尼斯也是一個以船代車的城市。這里的島上不需用汽車,即使是國
家元首來到這里,也必須棄車入市,乘船或步行。威尼斯的河道中有各種
各樣的船隻,有水上的"公共汽車"--交通船;有私人"小汽車"--
小型汽艇;有各種"水上商店"--售貨船,還有救護艇、消防艇、垃圾
船、娛樂船……有一種當地特有的小劃船,名叫"貢多拉",平底,黑色,
首尾尖尖翹起,站在右邊用長槳劃行。歷史上最多時達到1萬多隻,現在仍
被當作旅遊船使用。為了不影響交通,威尼斯明文規定不準在河中游泳。
多種多樣的船隻南來北往,穿梭於大小河道上,構成了水城特有的繁華景
色。
風景旖旎的威尼斯,又以古跡繁多著稱。威尼斯市中心的聖馬可廣場,
99米高的鍾樓拔地而起。廣場東側的總督宮和聖馬可教堂,雕塑精美,室
內陳設富麗堂皇,是威尼斯古代建築藝術的範例。
1980年,我國江南水鄉蘇州已和威尼斯締結為友好城市。

霧都--倫敦
英國首都倫敦,是一座古老而又現代化的城市。它不僅是歷史文化名
城和國際金融中心,更以"霧都"著稱於世。
倫敦大致可分為倫敦市和內、外倫敦三部分,由32個市(包括倫敦市)
組成。這三部分總起來合稱大倫敦,總面積1 605平方千米。面積僅為1.6
平方千米的倫敦市,11-16世紀時曾是王宮所在地,現在成了銀行、保險
公司、股票經營和證券交易所的集中地。西區的白廳大街一帶,是英國首
相官邸和內閣各部以及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白金漢宮所在地。因為這
里富豪麇集,街市特別繁華。
倫敦大學,倫敦博物館,倫敦塔,倫敦橋,聖保羅大教堂,牛頓、達
爾文、馬克思、肖邦等名人的故居和墓地,格林尼治天文台,海德公園露
天講壇,這許許多多令人仰慕的地方,使倫敦在文化藝術上享有崇高的聲
譽。那些高矗雲霄的摩天大樓與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宮殿、教堂等建
築此起彼落,大小公園的綠地與五光十色的城市街道斑駁相同,更使倫敦
具有典型的歐洲都市風光。
倫敦也是世界著名的"霧都"。這里五天中就有一天是霧天。這里的
霧常常彌漫不散,連續好幾天,空中都是充滿了白茫的小水滴。泰晤士河
兩岸的尖頂教堂,高層建築都被掩蓋起來,只剩下一些空中樓閣。大霧也
給市民帶來了麻煩。1952年12月5日發生的一次大霧,延續了4天多,家庭
取暖中排出的煤煙,被濃霧籠罩著,久久不散。白天猶如黑夜,要點燈照
明。市區交通停頓,居民感到胸悶,呼吸困難,白廳街的大理石建築遭到
腐蝕。
倫敦的大霧和當地的地理環境和大氣污染有關。英國是大西洋中的一
個島國,而倫敦又處於英國東南部的一塊盆地上。盆地的南北兩側是東西
走向的山嶺,泰晤士河自西向東穿過市區注入北海,市區離河口只有88千
米。在西風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下,倫敦的氣候溫暖潮濕,屬溫帶海洋
性氣候。秋冬季節,當西風把大西洋的水汽吹向陸地時,白天和晚上的溫
差比較大,盆地空氣相對穩定,流動不暢,下層空氣受冷以後,往往會形
成漫天大霧,並且循環往復,久不消散。加上倫敦的工業和交通迅速發展,
工礦企業和汽車排出的大量煙塵飄浮在空氣中,變成了霧的凝結核,這也
是促成大霧的一個原因。
80年代以來,由於英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環境保護,倫敦
上空的可見度已比過去有了提高,年平均日照數也大大增加。絕跡多年的
小鳥又重新在倫敦上空翱翔了。

立體都市--東京
日本首都東京,位於關東平原南端,東南瀕臨東京灣。因隅田川、荒
川等江河在附近出海,古地名就叫"江戶"。1457年在此興築了一座江戶
城。1868年(明治元年),從西部京都遷都來此,遂改名東京。1943年擴大
行政管轄范圍,把東京改為東京都。日本的"都",相當於我國的直轄市。
東京都的面積為2 100多平方千米,現有人口1 100多萬人,其中市區800多
萬人。從東京沿東京灣向橫濱方向延伸是日本的最大工業區--京濱工業
區;從東京往東延伸至千葉縣境內,為京葉工業區。
歷史上東京曾遭到兩次重大的破壞。1923年關東大地震,江戶時代的
許多建築毀於一旦。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因發動侵略戰爭遭到報復
性的轟炸,東京成為一片廢墟。可是,轉眼間三四十年過去了,幢幢高樓
大廈拔地而起,地下鐵道、高速公路上的車輛川流不息,東京都卻以嶄新
的面貌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日本的中央政府機關都集中在市中心霞關一帶。1968年落成的東京第
一幢超高層建築霞關大廈,猶如鶴立雞群,特別顯眼。從市中心的護城河
透過一片松林,就是過去的江戶城,天皇皇宮所在地。戰後新建的宮殿共
7棟,綠瓦白牆,茶褐色銅柱。皇宮一帶深溝高閣,古城濃蔭,還能領略到
江戶時代的風貌。在皇宮外苑大草坪的前方,卻是一幢幢連綿起伏的現代
化高樓大廈。市內最繁華的1.5千米長的銀座大街兩旁,高級商店和名牌老
鋪鱗次櫛比,奇特的廣告撩人耳目。入夜,五光十色的霓虹燈通宵達旦,
成了有名的"不夜城"。
東京是個人口密度很大的都市,地震對它是一個嚴重的威脅。進入70
年代以來,城市建設正在向高空、地下發展,成為一座名副其實的立體都
市。在霞關、新宿、池袋、澀谷等地,已經相繼建成了不少超高層抗震大
廈 。池袋地區興建了一個"陽光城"。它的主體是一座高達240米的60層
辦公大樓。此外,還有9層的國際進口中心、12層的文化會館和37層的"陽
光王子飯店"。連接這4幢高層建築的是200多家商店街,其餘空地則開辟
為廣場和公園。"陽光城"的土地面積約為6萬平方米,因為最大限度地加
以利用,使用面積達到60萬平方米。這些"陽光大廈"都有強大的抗震、
抗風能力,一切設施完全自動化,人們生活在這里就像置身於一座無所不
包的小城市一樣。
東京的地下街建築,最有名的要算"東京站"附近的八重州地下商店
街了 。它是一個3層沉箱式鋼筋水泥結構,就像把一艘航空母艦埋在地下
一樣 。總面積約14萬平方米。第一層是有250多家商店的街道,凡是地上
能買到的,這里也大體齊全;第二層是開闊的停車場;第三層安裝空調、
供水、供電等機械設備。像這樣的地下街,在東京就有20多處。
日本是個櫻花的國家。每當陽春四月,東京上野公園和千島淵等地的
櫻花怒放時,千樹萬樹,像緋紅的輕雲一般,把這個現代化都市裝扮得更
加美麗。

綠色首都--莫斯科
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地處俄羅斯歐洲部分的中心。玉帶似的莫斯科河,
自西向東,蜿蜒地經過列寧山下,向北繞過克里姆林宮南側,然後折向南
方流去。莫斯科也因河流而得名。
僅次於巴黎的歐洲第二大城市莫斯科,是一座有800 多年歷史的名城。
它建立在7個高低起伏的山丘上,整個城市就像一個大蜘蛛網 。莫斯科的
街道呈環形和放射形,一條條林蔭大道,一環環自市中心向外延伸。繁華
的大街兩旁和新建的住宅區內,林立著式樣各異、裝飾多樣的建築。入夜,
萬家燈火映徹長空,克里姆林宮的紅星放射出寶石般迷人的色彩。
克里姆林宮和紅場是全市中心。這所舉世聞名的宮殿始建於1156年,
它是歷代沙皇的皇宮。宮殿中央,矗立著三座有名的天主教堂。光潔的白
牆,協調的比例,儼如古代騎士頭盔的圓頂,使這些建築物顯得雄渾大方。
紅場在克里姆林宮的東面。在俄語中,紅場是"美麗的廣場"的意思。
它辟於15世紀末,本是個貿易市場。以後,沙皇政府經常在此發布政令,
召集群眾。十月革命後,紅場成了舉行慶祝活動的地方。曾經用黑色和紅
色大理石砌成的列寧墓,就在紅場一旁的克里姆林宮宮牆下。
莫斯科氣溫較低,以前樹木很少,曾被稱為"沙漠城市"。自1928年
開始進行大規模綠化,建立了從市中心向郊外輻射的八條綠色林帶。市內
有很多大小公園和街心花園,還在市郊建立了11個自然森林區,過去曾一
度絕跡的野鹿已繁殖到幾萬頭。如今市區綠地面積已佔總面積的40%,平均
每個莫斯科人擁有綠地44平方米。生態環境的改善,美化了市容,調節了
氣候,使莫斯科摘掉了"沙漠城市"的帽子,成為全世界羨慕的綠色首都。

沙漠古都--開羅
非洲最大的城市開羅,是阿拉伯埃及共和國的首都,也是著名的旅遊
城市。
開羅位於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三角洲的頂部附近,東、南、西三
面都被撒哈拉沙漠所包圍,氣候炎熱乾燥,是世界最大的沙漠城市。公元
969年,美洲大陸還沒有被發現之前,開羅已是阿拉伯帝國法蒂瑪王朝的國
都了。"開羅"在阿拉伯文字中也就是"勝利"的意思。13世紀城市規模
進一步擴大,成為遠近的貿易、文化中心。
開羅既有反映阿拉伯民俗傳統風格的老城,也有按西方現代建築風格
建設起來的新城;現代文明與古老傳統相互融合,彼此並存,是開羅的一
大特色。
與尼羅河平行的科尼奇大街是開羅的主要交通線,開羅的市區分布在
尼羅河兩岸。東岸,有著建於11-16世紀的老城,開羅的名勝古跡大都集
中在這里,僅古跡就有400多處。其中有建於12世紀的薩拉丁城堡和許多著
名的清真寺,還有具有阿拉伯古代風貌的大市場,市場上陳列著銅器、紡
織品、地毯、琥珀、香料等物品,任人挑選、購買。老城區的房屋比較低
矮,街巷狹窄,保持著古代風貌。
尼羅河西岸,是19世紀以來迅速發展起來的新市區。新市區內高樓林
立,187米的開羅塔高高地俯瞰著全城。在寬闊的新區馬路上,到處賓士著
電車和汽車;而在老城的街道中,卻不時可以看到古老的馬車和沙漠特有
的駱駝在往來。
伊斯蘭教是埃及的國教。開羅的500多萬埃及居民中,穆斯林佔80%以
上。開羅全城分布著一千多座清真寺,寺頂的塔尖,好似滿天星斗,點綴
在城市上空。開羅這個沙漠古都因而又獲得了"千塔之城"的稱號。
開羅西南郊的大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更使開羅成為令全世界遊人非
常神往的歷史名城。

七丘之城--羅馬
義大利首都羅馬,位於國境中部的台伯河兩岸。關於它的起源,有一
段有趣的傳說。相傳羅慕洛斯和列慕斯是希臘戰神馬爾斯的一對雙胞胎,
出生後母親被仇人殺死了,他倆被放在筐子里投入台伯河中。可是筐子並
沒有下沉,他倆被漂流到了岸邊。一隻母狼將他倆叼回去用狼奶喂養。後
來給獵人拾去撫養,練就一身本領。他們長大後殺死了仇人,報了殺母之
仇 。哥哥做了國王,在台伯河河邊7座山丘之上建立起一座城堡,用自己
的名字命名。"羅慕洛"念快了就變成"羅馬"。所以羅馬又稱"七丘之
城",現在的羅馬城徽上還是用母狼喂孩子作圖案。
現在的羅馬包括古羅馬城和20世紀以來擴建的新市區。建於"七丘"
之上的古羅馬城,本是歷史上盛極一時的羅馬帝國的首都。公元4 世紀末,
羅馬帝國崩潰後,受到教會的庇護和教皇的統治,直到1867年才成為意大
利的首都。
被城牆環繞著的古羅馬城,簡直是一座巨大的歷史博物館。在寬廣的
帝國大道兩旁,有著許多著名的廣場、教堂和宮殿。三座凱旋門和兩根凱
旋柱,分別記載著曾經地跨歐、亞、非三洲的羅馬帝國的業績。
動人心魄的科洛塞奧競技場,就建在市中心附近的一片盆地上。競技
場佔地2萬平方米,周長527米,圍牆有57米高。四層高的建築物用淡黃色
的巨石砌成,外面看去呈圓形。這座宏偉的建築建於公元1世紀,據說它是
當年羅馬帝國征服耶路撒冷後,為了顯示盛大的武功,強迫8萬名俘虜花了
10年時間才建成的。場內有很多關鎖獅、虎的地窖,競技場、斗獸處設在
場中心,周圍能容納5萬人觀看。據記載,競技場開幕時,3 000名角鬥士、
5 000頭雄獅、猛虎,在此進行生死搏鬥,足足表演了100天。現在這座競
技場成了世界八大名景之一。
梵蒂岡是羅馬的城中之國,處於古羅馬城西北角的梵蒂岡高地上。面
積只有0.44平方千米,居民2 000人。它由天主教教會首領教皇統治,是全
世界天主教徒的精神中心。城國中的聖彼得大教堂,圓頂距地138米,是羅
馬最高的天主教堂,在羅馬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正像過去北京城中的建
築都不得超過紫禁城內的宮殿的高度一樣,過去羅馬的所有建築都不允許
超過聖彼得大教堂的圓頂高度。

⑤ 法國有名的建築物是什麼並寫出由來!謝謝

巴黎聖母院

法國天主教大教堂。位於巴黎塞納河中城島的東端,始建於1163年,1320年落成。該教堂以其哥特式的建築風格,祭壇、迴廊、門窗等處的雕刻和繪畫藝術,以及堂內所藏的13~17世紀的大量藝術珍品而聞名於世。
巴黎聖母院坐落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中的西岱島上,始建於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蘇利決定興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建成,歷時180多年。
巴黎聖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之所以聞名於世,主要因為它是歐洲建築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標志。聖母院的正外立面風格獨特,結構嚴謹,看上去十分雄偉庄嚴。它被壁柱縱向分隔為三大塊;三條裝飾帶又將它橫向劃分為三部分,其中,最下面有三個內凹的門洞。門洞上方是所謂的「國王廊」,上有分別代表以色列和猶太國歷代國王的二十八尊雕塑。1793年,大革命中的巴黎人民將其誤認作他們痛恨的法國國王的形象而將它們搗毀。但是後來,雕像又重新被復原並放回原位。「長廊」上面為中央部分,兩側為兩個巨大的石質中欞窗子,中間一個玫瑰花形的大圓窗,其直徑約10米,建於1220—1225年。中央供奉著聖母聖嬰,兩邊立著天使的塑像,兩側立的是亞當和夏娃的塑像。教堂內部極為樸素,幾乎沒有什麼裝飾。大廳可容納9000人,其中1500人可坐在講台上。廳內的大管風琴也很有名,共有6000根音管,音色渾厚響亮,特別適合奏聖歌和悲壯的樂曲。
曾經有許多重大的典禮在這里舉行,例如宣讀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贊美詩,又如1970年法國總統戴高樂將軍的葬禮等。巴黎聖母院是一座石頭建築,在世界建築史上,被譽為一級由巨大的石頭組成的交響樂。雖然這是一幢宗教建築,但它閃爍著法國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

⑥ 東德首都在柏林,西德首都在哪裡| 地球知識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地球知識局——東德首都在柏林,西德首都在哪裡?

NO.1329-為什麼是波恩

作者:臨溪主人

二戰結束後,德國本土為美國、蘇聯、英國、法國四國所佔領,原首都柏林同樣被上述四國分別劃區佔領。

英美蘇法四大國軍事統帥聚首柏林

德國在等待自己的命運

(蒙哥馬利、艾森豪威爾、朱可夫、塔斯西菲)

隨著以蘇聯為首的 社會 主義國家陣營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陣營形成,德國也隨之分裂。以兩大陣營的佔領區為基礎,德國本土東西兩地分別成立了親蘇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和親美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

西柏林於是成為了紅色大海里的孤兒▼

東德以位居德國東部的柏林為首都,但西德卻選擇了一個並不算起眼的小城市波恩作為首都,這就十分令人感到疑惑了。

小城市波恩是何德何能成為西德首都的呢?事情得從二戰開始說起。

有200多年 歷史 的波恩老市政廳

從沒想過自家也能當上首都

破碎之地:德國的再度分裂

早在1941年二戰正酣時,時任英國首相的丘吉爾便曾對蘇聯大使說待到戰爭勝利時,要對德國進行肢解。

1941年的關鍵性事件是「德國入侵蘇聯」

丘吉爾想的沒錯,從此英國的勝利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1939年《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斯大林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之後的莫斯科外長會議和德黑蘭會議,英美蘇三國便再度針對這個議題進行了協商。不過在德國戰敗後召開的波茨坦會議上,盟國內部最終放棄了分割德國的想法,修正為「分區佔領」政策,並謀求建立一個統一的能夠接受盟國條件的德國政府。

接受盟軍管理的前提是盟軍強大的軍事存在

如今的柏林仍然隨處可見相關遺跡

不知道德國人看著是什麼滋味

但蘇聯陣營很快與美國陣營發生了沖突,雙方試圖在對方的佔領區擴大己方的影響力。此外,蘇聯試圖建立一個中央集權式的德國政府,而英美方則希望聯邦政體,並且按照「簡單多數」原則籌建臨時政府。

不同時段東西德人口比較

西德不光初始人口就大幅領先,而且穩中有升

東德則穩中有降,不少還是逃去西德了

如果按照「簡單多數」搞的話,蘇聯人可以出局了▼

雙方對解決德國問題商討了多次,卻始終無法達成一致看法。隨著雙方矛盾日益擴大,德國問題的解決越來越遙遙無期。到1947年底,東占區和西佔區的合並已經成為不可能的事。

蘇聯也是很清楚狀況的

所以在佔領區內也已經做好了各種准備

(易北河畔的東德邊防警察)

在此情況下,英美法三國決定撇開蘇聯,合並西部佔領區。而蘇聯則針鋒相對,對處於蘇占區包圍內的西柏林進行了封鎖禁運。而西方勢力對此也做出了要「在德國西部獨立建國,並將其納入馬歇爾計劃」的言論,並由此爆發了第一次柏林危機,造成柏林分裂成東西兩個部分的事實。

柏林一下子成為冷戰雙方斗爭的前線

西方陣營也開始空中支援維持西德的運轉

這里仍然是西德人民心中的首都

但不可能成為實際的首都了

這樣一來,被封鎖的西柏林再度成為新首都便不可能了。

很快,1948年7月15日,西德方專門成立了一個委員會,用以挑選即將成立的西德議會委員會(相當於制憲會議)辦公地。

在初選名單中,有法蘭克福、波恩、科布倫茨、策勒、卡爾斯魯厄五座城市。

西德實在是不缺大城市

選擇小城波恩,自然還是有其他考慮▼

在這些城市中,波恩無論如何都是排不上輩的。1948年,波恩的人口也才11萬而已,而卡塞爾的人口超過14萬人,慕尼黑的人口為83萬,斯圖加特的人口為44萬,法蘭克福的人口為40萬,柏林的人口為330萬。法蘭克福是金融中心,斯圖加特是商業中心,慕尼黑是文化中心。而且波恩的建築以低層建築為主,規模遠不及柏林、法蘭克福、斯圖加特和其他德國較大城市。

然而 歷史 就是個玩笑,西德首都的競爭最後基本是在波恩和法蘭克福之間進行的,並不起眼的波恩最終成了最大贏家。

萊茵河畔的波恩,美是很美的

作為首都還是很勉強,即使今天也沒有很多高層建築

制憲會議的選址困境

盡管盟國在戰後德國問題上有著重大分歧,但卻幾乎一致認為,兩次世界戰爭策源地之一的普魯士軍國主義重鎮、同時也是希特勒老巢的柏林,不能作為新國家的首都。

在盟軍眼中,柏林彷彿就是納粹的代名詞

無論德國多麼衰弱,普魯士軍事傳統都令人生畏

(1939年柏林街頭,慶祝希特勒的生日)

不過在一些德國人看來卻並非如此。不少德國人雖然反對納粹思想,但卻也迫切希望柏林能夠成為一個統一國家的首都。但由於英美法佔領的西柏林處於蘇占區的包圍之中,所以西柏林幾乎不可能成為將來西德的首都。

紛紛在西柏林上飛機,目標:西德

出於同樣的戒備心理,希特勒當年發動啤酒館暴動的所在地——慕尼黑,自然也難以入盟國法眼了。

也是一座希特勒留過案底的城市

在制憲會議所在地的選舉中,委員會主要通過三方面來評判該城市的資格:住房、基礎設施和象徵意義。

首先,由於波恩此前並不起眼,因此盟軍在戰爭期間也未對其進行大規模破壞。所以當時波恩方自豪地提出,它將能提供最多五百人入住的酒店,以及 「良好的私人住所」,這在當時滿是瘡痍、缺乏住所的德國,是對政客的一大吸引力。

大轟炸過後,波恩隔壁的科隆

可見三線城市在戰爭期間有獨特的優勢

此外,波恩鐵路交通也十分便利。而法蘭克福雖然破壞度遠甚於波恩,但由於其處於德國西部中心,所以從其他任意地方驅車三小時即可到達。兩座城市第一回合的交鋒,似乎不相上下。

法蘭克福戰後重建歌德故居

至於「象徵意義」,兩大城市均提出了有力的證據。

波恩聲稱,它擁有「最古老的德國文化土壤」。作為知名音樂家貝多芬的誕生地,如此說也無可厚非。但法蘭克福也針鋒相對,援引了1848年革命的 歷史 。當時法蘭克福正是那場運動的風暴中心,而且1848年成立的德意志邦聯國民大會所在地也為法蘭克福。

一位始終保持緊張狀態的貝多芬(波恩)

兩座城市的爭論極其激烈。但波恩之所以有底氣和法蘭克福爭首都,除了上述客觀因素外,也有大國角力的主觀因素在——波恩所在地正好是英國佔領區。

黃色為英佔領區,藍色為美國+法國佔領區▼

此前,美國人已經主導了位於法蘭克福的其他機構事務。早在戰爭剛結束的1946年,英國外交部為了對德國施加更多的影響力,就試圖把未來德國首都定在己方佔領區內。最後美國迫於後勤壓力,屈服於英國的選擇。在當年8月的投票中,波恩以壓倒性優勢正式成為未來西德制憲會議辦公地。

首都的競爭再度集中到法蘭克福和波恩之間,盡管也有其他候選城市,但都沒有被政客深入考慮過。

1962年,法國總統戴高樂訪問西德-波恩

感到滿意

何以為都:成為政治中心的波恩

法蘭克福在首都的競爭中,仍然提出了不少充分的理由,比如說法蘭克福由於是盟軍總部所在地及議會前身經濟委員會所在地,還有多達30個外國領事館,已經成為西部德國的事實中心。

後來的法蘭克福也確實成為了歐洲中心

在經濟方面的作用舉足輕重

(歐洲央行立碑紀念 圖片@貓斯圖)▼

有人認為,將這些機構從法蘭克福轉移出去會對納稅人造成不必要的負擔。成竹在胸的法蘭克福市政部門,在投票之前便已經開始著手規劃未來與首都相關的各個部委、機關和組織的所在地。

與有著強烈盟軍背景的法蘭克福不同,波恩更受不喜歡有強烈盟軍勢力影響的政客歡迎,如未來的德國總理阿登納,就希望新首都能有一定的自由,而不必處處看盟軍顏色行事。

德國戰後一代政治家,起於國家危急存亡之際

鍾情於波恩的人,也舉出了非常有力的借口用以反駁法蘭克福:盡管德國分裂東西兩部的事實不可避免,但法蘭克福畢竟是一座繁華的大城市,一旦它取得首都地位,必然不會輕易放棄。長此以往,容易給東部的對手發出一個將「永遠拋棄柏林作為首都」的錯誤信號,從而影響德國在將來的再度統一。

因此,波恩的擁護者強調,在未來可能實現統一的情況下,波恩更適合作為臨時首都存在,以減小到時候的壓力。

他們還堅信著,德國前進的 歷史 尚未被打斷

德國人總有一天要還於舊都

(1989年,勃蘭登堡門前)

直到1949年5月10日對新首都正式投票那天之前,支持波恩的阿登瑙爾仍然憂心忡忡。

當天晚上10點時,首都投票結果出爐:波恩獲得33票,法蘭克福獲得29票。波恩以微弱優勢成功當選聯邦德國首都。

導致波恩成功當選為聯邦德國首都的因素有不少,不但需要位於英國佔領區,還需要首都有足夠的住房和運轉良好的基礎設施,而且沒有明顯的佔領跡象,同時還不能被惡劣思想影響。

慕尼黑、柏林、法蘭克福等並不完全符合這些條件,只有波恩全都滿足。

波恩的德國聯邦議院

德國統一後,因柏林是自1871年德國統一以來的首都所在地,支持柏林的派系再度占據上風;再加上遷都柏林有利於東德地區的振興,因此德國政府決議柏林正式取代了波恩成為新的首都。

正如幾十年前波恩派政客們所料想的那樣,波恩完成了其臨時首都的正式使命。不過,迄今為止,仍有個別政府部門選擇在波恩辦公,而且聯合國也有相關部門駐扎在波恩。波恩作為德國的第二政治中心,還是難以被其他城市完全取代。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END

⑦ 快來幫幫忙

你在等一段時間嘛!
它可能還沒到更新的時間!
也許明天或者下午就好了··

閱讀全文

與法國總統故居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0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1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8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3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