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法葬禮的習俗文化不同點
法國是個天主教傳統悠久的國度,國民習慣土葬。原因很簡單:天主教相信「最後審判」(le dernier jugement),教徒死後要靜躺在「復活谷」(la Vallée de Josaphat)里,等待被天主判一個最終的歸宿:是上天堂,還是下地獄。一個人的軀體倘若火化,就無緣赴復活谷,也就喪失了上天堂的良機,顯然非虔誠的天主教徒所願,天主教徒拒絕被火化,而情願直接「入土」。
火葬在法國因而至今不是個普遍性選擇。歷史上,大多數法國人的葬禮是要通過教堂舉行的。只是時移境遷,現今選擇火化的葬禮儀式已逐漸世俗化。
據《當今時代》雜志2015年春天作的調查統計,83%的送殯有一定禮儀,但行列不再走宗教之路。殯儀館設有送殯大廳,逝者家人可以在其中舉行世俗送別儀式,由「司祭」主持辦理。由此,充當司祭成了一個時興的職業。事實上,死者送去埋葬的,比例已下降到僅僅過半(52%)。因為,無論是天主教徒,還是猶太人或穆斯林,作這種選擇多半與宗教信仰有關。在巴黎,選擇入土為安者多半決定在醫院死後,直接前往墓地。在法國的猶太教徒和伊斯蘭教徒的情況亦如此,不一定再要經過清真寺或是猶太教堂舉辦宗教儀式。
老人生命垂危之時,子女等直系親屬守護在其身邊,聽取遺言,直到親人去世,這在習俗中 稱為"送終"。送終是一件大事,能為老人送終是表明子女盡了最後的孝心,未能為老人送 終常常成為人們一生中的一大憾事。有沒有子女送終,是不是所有子女都來送了終又是老人是否有福的一個判別標准。 在老人臨危之時,家人要將其從卧房移到正庭中臨時鋪設有板床上,板床在較窮的地方就用 臨時卸下的門板做成。因為民俗以為人若在床上死。靈魂就會被吊在床中,無法超度。
中國
有的 地方也把死老是否在板床上死看作是子女是否盡了孝道的標准,老人在床上咽的氣,子女往 往會受人非議。夭折的人,家人雖不會將其移入正庭,但也會將其移至床前地上。如果死者 之上還有長輩,死時,也不移入正庭。 在許多地方,人死之後,家人都會燒紙錢,稱為"燒倒頭紙",有的地方更明白,叫:"燒落氣紙"。此外,還人鳴放鞭炮,一是表示死者歸西,二是向鄰居報喪。 人死之後,家人要圍在死者身邊慟哭,未死時,則禁止哭泣。
死者咽氣後,家人應盡快向親友發出報喪貼,或登門通報死訊,對遠方的親友,要告訴其開吊下葬的日期。報喪的孝子要穿孝服,戴孝帽,到了別人家,不能進門,有人來迎接時,無論長幼,都要叩首。
入殮
死者入棺前,要為之整容,如剃頭、刮臉、換擦洗身、穿壽衣等,然後再以白綢(有的地方 也用紙錢)掩面。
民俗以為,不能給死老穿皮衣皮褲,否則死者會轉世為獸;為死者穿衣時 ,不要將眼淚滴到死者身上,否則以後做夢就見不到死者。有的地方要求為死老配木梳一把 ,鏡子一面。 在死者死後的二十四小時內,要由專人選擇好時刻,正式將屍體移入棺中,入棺時,死者一 般是頭朝里腳朝外。
守鋪
死者家人在老人死後到正式放入棺材期間,要晝夜輪流守護在死老鋪側,以示服孝,叫做" 守鋪"。死者入棺之後,家人守護、睡卧在棺旁,叫"守靈",也叫"困棺材"。
② 法葬是真的存在嗎
存在,但是少見。
歷代漢人世界所傳承的葬法多為平葬與法葬兩種,平葬居多,法葬少見。
平葬法。有山水會合而穴場住水中四時氣透。將土培起則氣便旁浮四散,故用平法。看水作石牆,而以大石板蓋牆上前開一隙,令水仍然流出。置棺石板之上,壘土成墳,立催當貴。法葬法。法禁其中,永言無凶。重山迭嶺,群龍眾脈薈萃,應當先把特形龍剔除出來。有的大龍形特別小,有的小龍形特別大,這些特別畸形的龍脈不能用作葬地。經書說:壟龍要求在地上聳起,支龍要求在地下伏行。
③ 6種葬法是什麼
......
土葬 ~ ~埋地下
火葬 ~ ~火化
海葬 ~ ~貌似不太清楚,是不是喂魚啊?
天葬 ~ ~那是藏區的風俗吧?就是有一個天葬台,人死了就放到那裡,讓藏民心目中的神鳥——烏鴉啄食。
(貌似應該是這樣的,剛旅遊回來,還算記憶猶新。)
太空葬~ ~我...的確沒聽過。
花葬~ ~貌似只在電影電視里出現...不過葬花到是可以在現實里出現嘀~~
飄走。
④ 葬法主要有哪幾種
火葬 將屍體火化。
水葬 將屍體或骨灰撒入江河湖中。
海葬 將屍體或骨灰撒向大海 鄧小平就是這樣的。
瞻葬 將屍體密封於防腐棺材內,供世人瞻仰,毛澤東和列寧就是。
土葬 將裝屍體的棺材直接活埋於土中。
天葬 將屍體放置於高處 ,供鳥類動物食用。
陵葬 將屍體放於陵墓中,並放置陪葬品,以及逝者用過的書籍等,古代皇帝都是這樣的。
野葬 將屍體放於森林,草原中,供野獸啃食,這是土著人的葬法。
書葬 火葬的變形,古代中國,印度等國將文化程度很高的書生,狀元的屍體用書包圍,並投擲煙火,隨著書的燃燒,將屍體引燃。
樹葬,將屍體或骨灰深埋與大樹底下。
解葬 將屍體進行分割,並且經過或密封的處理,把屍體分割的部位留給家人或親屬,以作紀念,這種方法不提倡。
金葬 這也是火葬的變形,將屍體放置於堆滿冥幣的小房間里,並將冥幣和屍體引燃。
電葬 將屍體放入高壓的電流房中
希望採納~
⑤ 古代殯葬制度
1.作為人類葬禮中的一種先進形式,藏區是火葬發祥地之一。火葬在藏區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是藏民族本土文化的組成部分,也是對人類喪葬文化的貢獻。火葬為什麼能在藏區出現並形成一定的氣候呢?首先是對火的崇拜。人類在啟蒙階段,都有過對火的崇拜,為什麼藏族的火崇拜情結經久不衰,並把火崇拜引用到了葬俗上呢?這與藏民族生存的地理環境直接有關。�藏民族居住的青藏高原是一片高寒大地,平均海撥在3500米以上,幾乎不存在絕對的無霜期。冬春漫長至八個月左右,氣溫大多在零下十幾至二、三十度。在這樣一個嚴酷的生存環境中,人類對火的依賴性之強是可想而知的。唯有火,能幫助他們驅散寒冷,帶來熱力;唯有火,能幫助他們逐走漫長黑夜,帶來光明和信心;也唯有火,能幫助他們嚇走野狼惡獸,保護人體和牲畜的安全。火與藏人的生存緊密連在了一起,唇齒相依、生死與共,成了無法分割的生活整體。藏人對火的體會最深,依賴最強。 藏人對火的威力也感受最深,觀察最細。當人類從蒙昧時期走進野蠻時期,進入史前文化階段時,人類的認識能力也有了較大的發展,「萬物有靈」觀念占據了人們的頭腦。居住在青藏高原上的先民們,在從事以畜牧業生產為主的活動中,對「萬物有靈」的感性了解更是深刻具體。他們從草枯草榮,河漲河凍,動物冬眠復甦,牲畜冬瘦夏肥等等自然現象中感到「神」「形」關系的微妙。認為「神」是永久的,「形」是暫時的、變化的,從而引發出萬物有靈的觀念。「萬物有靈」的觀念引伸到人類自身,則靈魂是永存的,肉體是暫時的,死亡則標志著肉體的結束,靈魂將轉移到其他肉體上去。如何使靈肉順利分離,使靈魂不惦記舊的肉體,能迅捷地轉移呢?藏人的先民選擇了神聖的火來完成這一歷史使命,他們絕對相信火能徹底幫助自己圓滿靈肉分離的夙願。火真地幫助藏人圓了這個夢。經過火的燒化,整個肉體消失了原來的形態,只剩下一堆無法辨認、沒有形象的骨灰,達到了靈肉徹底分離的目的。�這是藏人實施火葬的認識基礎,也是其採取火葬的價值指導。�2.上古時,葬埋無棺,據說最早的棺是瓦制的,即陶器,商代以後採用木棺。《禮記、檀弓上》和《喪大記》所記載周代制度規定:天子之棺四重、諸公三重、諸侯再重、大夫一重、士不重。就是說是天子所用除貼身的內棺外,外面還套著四重外棺,總共五重。每一層棺都有特定的名稱、最外一層叫大棺,第二層叫屬、這兩層用梓木製作,又統稱梓棺或梓宮,第三層叫作迤或俾,用椴木製作,第四、五層為水牛皮和犀牛皮製成的革棺(也有可能革棺只算一層,另有最內一層里棺)。諸公以下由內至外遞減,到士這一階層,就只有一層大棺,不得用套棺了。不僅如此,棺木大小厚薄,內外裝飾的用料花樣,也都有嚴格的等級:"君(此指諸侯)大棺八寸,屬六寸,泌四寸。士大夫大棺八寸,屬六寸。下大夫大棺六寸、屬四寸,士棺六寸。""君蓋用漆,三衽(連接棺蓋和棺身的木榫)三束(用皮條或帛捆束)。大夫蓋用漆,二飪二束。士蓋不用漆,二衽二束。"貼屍之棺內裝飾,用紅、綠二色絲綢,以金釘、象牙釘固定,大夫用黑、綠二色絲綢,以牛骨釘固定,士只用黑色絲綢,以牛骨釘固定。棺外油漆的顏色和花紋圖樣也各不相同。套棺是一層一層緊套在一起的,如果在棺和套棺之外隔較大的空隙再加一層,叫做槨。《喪大記》稱:"棺槨之間君容祝(狀如漆桶的打擊樂器,方二尺四寸),大夫容壺,士容無瓦(一種酒器)"。又說:"君松槨,大夫柏槨,士雜木槨。"棺槨之間的空隙可用來放置隨葬品。《荀子、禮論》中記載"天子棺槨七重、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應當是天子五棺二槨,諸侯為四棺一槨或三棺兩槨、大夫為兩棺一槨,士為一棺一槨。考古發掘證明,這種可以稱之為周制的棺槨制度,戰國時期在一定程度上仍在實行。
戰國秦漢大型墓葬所用木槨,具有象徵地上建築物的性質,不僅規模巨大,而且同墓室一樣,可以稱之為槨室、其形狀往往像一口方井,所以文獻上又稱為井槨。槨室內用板壁分割成若干塊,分別為棺箱、頭箱、邊箱、足箱等,棺木放在棺箱內,其餘部分填滿隨葬品。漢代制度規定, 在皇帝、諸侯王墓中槨室四周要用黃心的柏木或柏木條壘迭互嵌,木頭向內,緊密圍築,稱之為黃腸題湊。北京大葆台發現的漢武帝之子燕王劉旦的墓葬,黃腸題湊所用柏木多達1.5萬根。
漢代以後槨室制度不行於世,也不再有套棺外棺與槨的區別,一般都把套棺的外棺成為槨。唐宋規定不得以石為棺,棺槨不得雕縷彩畫。明代規定"品官棺用油杉朱漆,槨用土杉",庶人"棺用堅木,油杉為上,柏次之,土杉、松又次之。用黑漆、朱漆,不得用朱紅"。 3.火葬在全藏區有一定影響力的另一原因,則是藏傳佛教佛僧大德們仿效佛祖及印度火化的葬俗,紛紛執意火化,把火葬清高化、神密化,成為表現一種社會等級的葬俗。一般有道高僧火化都穿僧袍,不會有隨葬珠寶之類器物,火化後舍利子以釋迦牟尼為例:火葬後,遺下有舍利一石六斗,其中有一塊頭頂骨、兩塊骨、四顆佛牙,還有中指指骨舍利,和84000顆珠狀真身舍利子。舍利子是遺體火化後結成的固體物,由於舍利被視為神聖之物,所以很少有關其成分的鑒定,對於其成分組成還沒有確切的定論。 藏傳佛教佛僧大德們仿效佛祖及印度火化的葬俗,隨之又有附庸風雅,自視高貴的王公貴族、土官頭人大批加入火葬之列,有意無意地排斥了平民階層,使火葬變成了統治階層的葬俗,成為上層人士的「專利」,平民只能望而卻步,不敢加入。在有的地方,平民若實行火葬,則受到社會的非議和打擊。 義大利泰拉馬拉文化流行的火葬習俗
中歐和西歐地區的鍾杯戰斧文化,其遺跡便主要是墓葬。墓葬多見單人豎穴式,墓主多是成年男性,流行屈肢葬,有陶鍾杯、石戰斧及其它日用工具、武器、裝飾品等等。鍾杯戰斧文化也見流行火葬墓。
早期鐵器時代希臘的幾何陶文化,主要遺存是墓葬,盛行火葬,土葬亦見有市場,一般為單人葬。隨葬品有陶器、少量鐵器和裝飾品和金、銀工藝品。貴族墓葬日漸豪華,雅典古市場址發現的一座貴族婦女使用的火葬墓,隨葬的珍貴裝飾品和陶器數量達80件以上。
義大利微蘭諾微文化,流行火葬墓,其形式與中歐的骨灰瓮文化相似,其骨灰瓮頂部多為尖錐形。北方群墓葬多在骨灰瓮上覆陶碗,南方群則多覆銅盔。在拉丁姆和羅馬又流行一種茅屋形的骨灰瓮。墓擴呈圓形,上蓋石板,隨葬別針、手鐲、剃刀和武器等。
西歐和中歐的哈爾施塔特文化,墓葬流行火葬高冢墓,晚期開始出現四輪戰車葬,主要用於酋長首領和其它高級人物,隨葬品多見武器、馬具、飾物等,但未出馬骨。其中法國塞納河上游維克斯墓的墓主為一女性,屍體放在戰車上,隨葬品中的青銅罐高1.9 米,重達250 公斤,是古代歐洲最大的鑄器之一。另外,霍霍米哈勒墓冢高達13米,墓葬規模較大,隨葬品類一般也較為可觀、悅目,出現貧富差別。火葬高冢墓代表了歐洲古代前期火葬習俗發展的最高墓葬形式。希望以上資料能解決你的問題。
⑥ 傳統歐洲葬禮流程
……
我找到幾個文件~可能對你有幫助~要的話HI我~
⑦ 西式葬禮的具體形式是
西方喪葬禮俗 國外葬禮西方國家的喪葬禮儀基本上屬宗教式的喪葬禮儀。人死後,首先在死亡地或屍體發現地的登記處進行登記,由醫生或驗屍人員簽發書面證明,並在死亡者生前居住地的基層組織辦理登記;而後對親友發出通知或在報刊上公開宣布。葬禮一般遵循死者生前遺囑、遺言確定是土葬或者火葬。喪葬事務一般由.殯儀機構或承辦人具體安排,包括埋葬或火化的時間、地點以及舉行葬禮儀式的時間、地點等。西方葬禮儀式一般同結婚一樣,多在教堂舉行。具體程序是,先把棺材運人教堂,由一位教士念悼詞並為死者祈禱,然後用一塊天鵝絨棺罩遮蓋住棺材送往墓地或火化場。葬禮與葬禮彌撒可以同時進行,也可以分開(在葬禮後的某一天)舉行,一般由神父或死者親屬議定,包括祈禱詞和經文,然後是聖餐,最後為告別儀式。西方喪葬禮俗主要受基督教文化的影響。基督教將每一個人的靈魂直接與上帝發生關系,不允許偶像崇拜,崇尚靈魂升華而輕視肉體,因此西方的喪葬風俗是簡喪薄葬。基督教的喪禮更多地是為死者祈禱,祝其靈魂早日升人天堂,解脫生前痛苦。基督教認為人死後靈魂需要安靜,因此喪禮非常肅穆。在基督教文化影響下,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喪葬基本從簡,即所謂在上帝面前「靈魂平等」的原則。近現代以來,由於崇尚「科學精神」,尤其是實驗科學的興起,使西方人能以一種「科學的眼光」來看待死亡,進一步淡化了社會對殯葬的熱情。西方崇尚「個人本位」,主張「以個人為中心」,因此在喪禮中,也是以死者為「中心」,重在安置死者的「靈魂」。總之,西方喪葬禮俗有人們可借鑒之處。死亡文化的本質是生存文化,從一個民族的死亡文化中可以窺到那個民族的全部生存哲學。西方雖然民族眾多,但是在基督教文化的影響下,喪葬禮俗基本大同小異,下面就西方喪禮中比較一致的方面予以概述。葬式。西方葬式主要是火葬、土葬兩種。無論採用哪種葬式,均葬於公墓。公墓。城鎮公墓一般建在郊外辟靜幽雅之處,農村公墓建在村外較遠的地方。西方公墓園林化程度很高,規劃也很長遠、劃一、詳細,有公路、紀念、休息、住宿、購物的場所。公墓管理很嚴謹,死者不論何種葬式,都要深埋,墓面平整,而後種上草皮,碑石不能太高,碑石周圍要種四季花卉。一年四季墓前幾乎都是鮮花盛開。整個公墓內無論墓多少,墓主何人,只見墓碑和花草看不到任何特殊標志或土堆。它不僅是死人的天堂,也是人們休閑的勝地。西方公墓的使用一般是有償使用,使用期長短不二,但有最長期限規定。殯葬禮儀。西方殯葬禮俗有洗屍、更衣、停屍整容、送葬哭喪、宴謝、祭奠等程序,基督教儀式幾乎貫穿其中。人死之前要在神父面前懺悔,之後神父要為其祈禱。這也是臨終關懷,使死者正確看待死亡,擺脫死之恐懼。死後在神父主持下給死者洗屍,宗教含義是洗去生前罪過,乾乾凈凈去見上帝。停屍在西方傳統喪俗中,一般停在教堂,由神父主持追悼會。神父介紹死者生平並為之祈禱,下邊親友則一同禱告。完畢以後由四人一角一人抬著棺材走向墓地,神父、親友跟在後邊送葬。下葬時,神父還要再為亡者祈禱。哭喪無論是初終還是在教堂,也無論是在送葬路上或下葬時,親友都不能大聲嚎哭,只能默默流淚或嚶嚶啜泣,意為不要打憂死者靈魂安靜。下葬時,隨土撒人一些花瓣,葬畢在墓前立上十字架,放上一束鮮花,親友就可以默默離開墳墓。祭奠亡者不是中國人的專利。西方人在居喪的第九天、第二十天、第四十天和一周年都要舉行祭亡靈儀式。屆時,親友可單獨去,一束鮮花、默默立上一會即可。現代西方,社會工作興起,對西方喪葬禮俗改革又推進了一步。喪事不再是各自操辦,而是由殯儀館「一條龍』』服務。宗教儀式、紀念儀式均在殯儀館進行。送葬也由殯儀館靈車送。西方社會對死者相當敬重,殯儀館接送屍體時,其它車輛主動讓道,並鳴笛以示哀悼,路人也注目肅立。
西方葬禮禁忌西方人非常重視葬禮過程中出現的某些現象,並相信這些現象顯示出了某些特徵。如:葬禮時出太陽,在參加葬禮的人中哪個人的臉被陽光照得最亮,哪個人就可能是下一個死亡者;如果葬禮那天下雨,就意味著死亡的靈魂可以順利進入天國;如果參加葬禮的人數是單數,其中必有一個不久後便會死去。預定好的葬禮日期在西方通常是不能被推遲的。如果出了什麼原因,葬禮推遲都意味著在3個月內死者的親屬或者鄰居中必然會有人死亡。例如在被推遲的日期內包括星期日的話,那麼這一凶兆就可能出現,而且沒有任何方法可以避免。在西方,有些日子是不宜舉行葬禮的,如元旦,否則在死者所屬的教區內,在新的一年中的每一個月就都將舉行葬禮;再如星期日,否則就意味著在一個星期內還會接連地舉行三次葬禮。此外,西方人認為,出門遇見葬禮隊伍是不吉利的;如果遇見葬禮,便會跟著送葬隊伍走上一小段路,這樣可以避免凶兆降臨到自己的頭上。當棺材運往墓地下葬時,西方人是絕對不肯走在棺材前面的,他們相信這樣做會使自己的親人或朋友大難臨頭,甚至會死亡;但如若這時遇到了一個牧師或傳教士,這一凶兆就會自行消除;遇見靈車也同樣會被認為是不吉利的,尤其是空的靈車,但這一凶兆只有在靈車面對面地駛來時才真正成為凶兆。
⑧ 被法國政府舉行國葬的五位法國文學家都是誰
雨果,左拉,大仲馬,伏爾泰和盧梭
1791年4月4日,制憲會議通過決議,將聖女潔娜維耶芙教堂改名為先賢祠。就在同一天,這個墓堂中就安葬了第三等級的著名代表演說家米拉波,成為進入先賢祠的第一人。現在裡面安葬著70位對法蘭西作出非凡貢獻的偉人。
偉人的遺體安放在先賢祠的底層。地下墓室分成四個側翼,每個側翼都呈十字形。這里供奉的有思想家、政治家、科學家,但更多的是法蘭西的作家和藝術家們。他們有的是兩人一個墓室,有的是多人一個墓室。伏爾泰和盧梭葬在最顯要的位置,並且分別擁有一個墓室。伏爾泰的棺木上寫著:「詩人,歷史學家,哲學家。他拓展了人類的精神,他使人類懂得,精神應該是自由的」。盧梭的棺木上寫著:「自然與真理之人」。
法國作家雨果、左拉和大仲馬三人同居一個墓室。雨果是法國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幾乎經歷了 19世紀法國的一切重大事變。巴黎公社起義時,雨果並不理解這次革命。但當公社失敗後,反動政府瘋狂鎮壓公社社員時,雨果又憤怒譴責反動派的獸行,他呼籲赦免全部公社社員,並在報紙上宣布將自己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的住宅提供給流亡的社員作避難所。為此,他的家遭到反動暴徒的襲擊,他自己險些喪命,但他仍然堅持自己的立場。1885年,雨果逝世。法國人民為這位偉大的作家舉行了國葬。
⑨ 希拉克將被安葬在巴黎蒙帕納斯公墓,法國領導人去世一般葬在哪裡
法國領導人死後一般都被安放在法國政府公墓,有一小部分被安放在私人公墓,還有相當一部分被安葬在蒙帕納斯公墓!
法國著名的蒙帕納斯公墓
我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墓地,被稱為蒙帕納斯公墓。這個公墓被稱為法國的偉大的革命公墓。意思就是說,法國的很多突出的政壇領袖或者是革命家或者是革命工作者,都可以申請被安放至蒙帕納斯公墓!特別的情況,如果被安放的領導人曾經有過嚴重的政治錯誤,或者是曾經對人民造成巨大的傷害,咋不能夠被安放在蒙帕納斯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