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法國領土組成快快快
法蘭西共和國包括:
法國本土(法國大陸和科西嘉島Corse),
4個從31-12-1982法律公布以來各自為區的海外省
(法國瓜德盧普Guadeloupe,
法國法屬蓋亞那Guyane,
法國馬提尼克Martinique,
法國留尼汪島Reunion),
4個特殊地位的海外領地
(法國瓦利斯群島和富圖納群島iles Wallis-et-Futuna,
法國新喀里多尼亞及其附屬島嶼Nouvelle-Caledonie et dependances,
法國法屬波利尼西亞Polynesie francaise,
法國北極與南極法國領地Terres australes et antarctiques francaises) ,
還有領土共同體
(法國馬約特島島Mayotte和聖皮埃爾
和法國密克隆島Saint-Pierre-et-Miquelon)。
法國行政區劃:
法國各省份:1790年1月4日創建,以便廢除那些被認為過於陳舊過時的法國舊省。
每個省都隸屬於一個大區。
法國共有26個大區(Voir les 26 régions)。出於合理性考慮,各省都具有類似結構:省內領土面積足夠小以便位於各省中心的省會城市管理。同理,每個省份不以歷史標准命名,而純粹以地理位置命名(河流、山脈等的名稱)。
法國包括:劃分為26個大區及100個省份的宗主國。
海外省(DOM):瓜德羅普(Guadeloupe)、馬提尼克島 (Martinique)、留尼旺(Réunion)、法屬蓋亞那(Guyane)。
海外領地(TOM):法屬波利尼西亞(Polynésie française)、新喀里多尼亞(Nouvelle-Calédonie)、瓦利斯群島和富圖納群島(Wallis et Futuna)、法屬南半球和南極洲領地(les Terres australes et antarctiques françaises)。
法國地方行政區:馬約特島(Mayotte)和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Saint-Pierre-et-Miquelon)
法 國 全 國 面 積 551,100 平 方 公 里 , 分 為 95 個 行 政 省 , 另 有 8 個 海 外 行 政 省 及 屬 地 。
法 國 有 36,000 個 城 鎮 村 落 , 由 全 長 964,356 公 里 的 公 路 及 31,940 公 里 的 鐵 路 貫 連 , 全 國 居 住 了 58,000,000 人 , 其 中 單 單 巴 黎 地 區 已 占 10,000,000 人 。
法 國 的 海 岸 線 總 長 5500 千 里 , 與 北 海 、 英 倫 海 峽 、 大 西 洋 及 地 中 海 四 大 海 域 相 接 , 擁 有 歐 洲 最 大 的 沙 灘 - La Baule 。
法 國 境 內 的 森 林 面 積 占 地 15,000,000 公 頃 。
白 朗 峰 高 達 海 拔 4,807 米 , 是 西 歐 最 高 的 山 峰 。
法 國 的 滑 雪 地 面 積 有 1,950 平 方 米 , 裝 設 有 4,200 部 登 山 纜 車 , 滑 雪 道 長 13000 千 里 。
根據1999年普查結果,法國人口為60 185 831人。
最大距離
法國南北(法國敦刻爾克Dunkerque - 法國普拉德莫羅Prats-de-Mollo)973公里;
法國東西(法國羅特布Lauterbourg - 法國高森角pointe de Corsen)945.5公里;
法國西北到法國東南(法國高森角pointe de Corsen - 法國芒通Menton)1082 公里。
㈡ 夏威夷群島的形成原因
夏威夷群島是火山島,也是太平洋上有名的火山活動區,因為這些島嶼正位於太平洋底地殼斷裂帶上,夏威夷群島由地殼斷裂處噴發出的岩漿形成的。
20世紀60年代,地質學家曾提出用夏威夷島下暗藏的熱泉活動來解釋夏威夷的奇異地貌。地質學家認為,太平洋板塊在夏威夷熱泉的上方緩慢移動,就好像是一張紙在一根點燃的蠟燭上移動,移到哪裡,哪裡就開始噴發火山,形成火山島。
(2)法國怎麼形成群島擴展閱讀:
夏威夷島:夏威夷島是夏威夷群島中的最大島嶼,又稱大島;位於群島最南端,面積10414平方公里。
1、全島有豐富的火山活動,島上有五個盾狀火山,設有火山國家公園,華人又稱火山島,其中冒納羅亞火山海拔4170米,它的大噴火口直徑達5公里,常有熔岩噴出,1881年、1950年曾大噴發,是世界著名的活火山。
2、全島屬夏威夷縣范圍。主要都市有東側的希洛與西側的科納市(Kona,又稱Kailua-Kona)。
3、島上以生產夏威夷果仁與科納咖啡為主要農產事業。
4、島上並有高度超過4000米的冒納凱亞火山,設有天文台群。台灣與美國合作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陣列望遠鏡則設在此島的冒納羅亞火山。
㈢ 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的歷史
1520年,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被葡萄牙人發現。1536年,法國人雅克·卡蒂耶命名該群島為聖
皮 埃爾和密克隆。1604年,法國漁民在此建立第一個永久性居民點。此後200年中,英法交替佔領該島。1816年被法國佔領。1914,根據《巴黎和約》,該群島歸法國所有。1946年改為法國海外領地,1976年7月改為法海外省。1985年6月成為法國海外集體領地。法國政府任命一名行政長官為其代表。防務由法國負責。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在法國國民議會和參議院各選派一名議員。1988年6月、1993年3月,法國民主聯盟的熱拉爾·格里尼翁連任法國國民議會議員。1995年舉行第二輪法國參議院議員選舉,保衛共和聯盟候選人維克多·雷烏克當選。1997年6月,格里尼翁在第二輪法國國民議會議員選舉時,以52.34%的選票再次當選 。
2000年6月,法國議會就關於海外省的社會和經濟發展等問題的議案進行辯論,同時決定增加該島的財政自治權。2000年12月法國憲法委員會批准了該議案。
㈣ 法羅群島是怎樣形成的
法羅群島地形大致為崎嶇,多石的低山且多石壁。典型的冰川期侵蝕地貌,遍布充分發育的峽灣與巨大金字塔形山體。其地理最高點為斯萊塔拉山,海拔為882米(2,894英尺)。拉斑玄武岩和火山岩為此島的主要地質,這也是在古近紀時代Thulean高原的一部分。
㈤ 瓦利斯和富圖納群島的歷史
①15世紀以前,瓦利斯群島就有人居住。1767年,英國航海家塞繆爾·瓦利斯(Samuel Wallis)發現該島並命名。1837年,第一批瑪利亞會傳教士到瓦利斯群島和富圖納群島傳教。瓦利斯群島和富圖納群島分別於1887年和1888年被法國佔領,成為法保護地。1913年淪為法國殖民地。1961年正式成為法海外領地,當地居民為法國籍。荷蘭探險家勒梅爾(Jakob Le Maire)和斯考滕(Willem Corneliszoon Schouten)早期在太平洋從事探險航行時,於1616年看到了富圖納島。過了151年以後,瓦利斯船長才在1767年發現烏韋阿島。又過了50多年,捕鯨的人在1820年代來到這一地區,歐洲人的船舶開始經常在這兩個群島上停靠。
②法國瑪利亞修道會的傳教士於1830年代到達該島群。他們在10年內取得巨大成功,一直是島群政治中一股重要的力量。新教徒一直沒有形成真正的對抗力量,因而群島居民免受太平洋其他地區常見的宗教沖突之苦。早在1840年代,島民即要求法國保護,但法國遲遲不予答復;瓦利斯群島在1887年成為法國的一個保護地,富圖納群島在次年跟進。在以後50年中,法國政府地位十分鞏固,牢牢地統治這一殖民地。
1942年,美國為對付日軍侵略美國在太平洋中部的屬地預作準備。在烏韋阿島派駐6,000名軍隊,他們在短期內修建了公路系統、兩條飛機起落跑道,和潟湖中的錨泊設施。這些設施至今仍是島群基本設施的基礎1959年,島民通過投票成為法國的一個海外領地,殖民地的地位發生了永久性的變化。在以後幾次選舉中,瓦利斯群島和富圖納群島人民表現出保守主義,反對法國的社會黨政府和改變他們從屬地位的任何建議。
㈥ 法國的起源
法國起源於西羅馬帝國滅亡後的法蘭克王國,法蘭克王國分裂後的西法蘭克王國就是日後的法國。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皇帝被日耳曼人罷黜,西羅馬帝國滅亡,西羅馬帝國滅亡後,今日法國、德國、荷蘭、比利時等地被日耳曼人的一支法蘭克人所佔領,他們建立了法蘭克王國。
公元800年國王查理曼在羅馬被封為皇帝,法蘭克王國成為法蘭克帝國,也就是查理曼帝國。843年帝國分裂為西法蘭克王國、中法蘭克王國和東法蘭克王國。
此三國成為未來的法蘭西王國、義大利諸國和神聖羅馬帝國,也就成為今日法國、義大利和德國的領土的雛形。
(6)法國怎麼形成群島擴展閱讀:
法國,是歐洲大陸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其歷史源遠流長,經濟繁榮,文化昌盛,
其後法國經過了卡佩王朝,瓦盧瓦王朝,波旁王朝,其中後兩個王朝與卡佩王朝有血緣關系。其中波旁王朝路易十四統治時期,法國國力達到了頂峰,路易十四也被稱為太陽王。
卡佩王朝(987~1328)Capetian Dynasty雨果·卡佩在西法蘭克王國國王路易五世去世後被選為西法蘭克國王,開創了法國的卡佩王朝。
卡佩王朝的歷代國王通過擴大和鞏固王權,為法蘭西民族國家奠定了基礎。
㈦ 法國地理知識....急!!!
你提的問題下面我都精心准備了哦,包括演講....
法國地理概況
法國位於歐洲西部,西臨大西洋,西北面對英吉利海峽和北海,東北比鄰比利時、盧森堡和德國,東與瑞士相依,東南與義大利相連,南浴地中海並和西班牙接壤。
法國面積55萬平方公里,是西歐大國,位於北緯42度和51度之間,法國南部屬地中海亞熱帶氣候,其它為大西洋溫帶氣候地區。
法國版圖有如六邊形,對邊距離不到1,000 公里。總體上說,法國地勢較低,全國三分之二的地區低於海拔250米。東南部地勢較高,有中央高原、朗格爾高原和孚日山脈。北部和西部主要是平原和低矮丘陵。有阿爾卑斯山脈、比利牛斯山脈、汝拉山脈。
法國行政版圖劃分為22個大區(REGION)、96個省(DEPARTEMENT)、326個專區(ARRONDISSEMENT)、3,827個縣(CANTON)和36,433個市鎮(COMMUNE)。此外,還有5個海外省(法屬蓋亞那,馬提尼克島,留尼汪島,瓜德羅普島,聖-皮埃爾-密克隆島)和5個海外領地(新喀里多尼亞群島,法屬玻利尼西亞島,馬約特島,瓦利斯群島和富圖納群島)。
法國22個行政大區是:巴黎大區(ILE-DE-FRANCE)、羅納-阿爾卑斯大區(RHONE-ALPES)、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大區(PROVENCE-ALPES-COTE D'AZUR)、北加萊大區(NORD-PAS-DE-CALAIS)、盧瓦爾河大區(PAYS DE LA LOIRE)、布列塔尼大區(BRETAGNE)、阿奎坦大區(AQUITAINE)、南比利牛斯大區(MIDI-PYRENEES)、中部大區(CENTRE)、洛林大區(LORRAINE)、朗格多克-魯西翁大區(LANGUEDOC-ROUSSILLON)、皮卡爾迪大區(PICARDIE)、上諾曼底大區(HAUTE-NORMANDIE)、阿爾薩斯大區(ALSACE)、勃艮第大區(BOURGOGNE)、布瓦圖-夏朗特大區(POITOU-CHARENTES)、下諾曼底大區(BASSE-NORMANDIE)、香檳-阿登大區(CHAMPAGNE-ARDENNE)、奧維爾涅大區(AUVERGNE)、弗朗什-貢岱大區(FRANCHE-COMTE)、利穆贊大區(LIMOUSIN)、科西嘉大區(CORSE)。
法國森林覆蓋面積較大,目前森林面積有1,390萬公頃,佔法國本土面積的四分之一。農業耕地佔全國土地的54.8%。 法國土壤,西部和北部呈棕色的灰壤土,面積最廣,屬於潮濕地區。地中海沿岸土壤為紅色。 法國境內河流縱橫交錯,水道四通八達,可通航河流總長度達8,500多公里,形成遍布全國的水路交通網。
主要河流有:
盧瓦爾河(LA LOIRE),全長1,020公里,是法國最長的河,流經中部高原,注入大西洋比斯開灣。
羅納河(LA RHONE),全長812公里,在法國境內522公里,流經法國20個省。
塞納河(LA SEINE),全長776公里,流經巴黎市區。
加龍河(LA GARONNE),全長650公里,發源於西班牙境內,流經法國南部。
馬恩河(LA MARNE),全長525公里。
萊茵河(LE RHIN),全長1,298公里,流經法國邊境長度190公里。
法國還有一些湖泊,較大的有萊蒙湖(LEMAN)、布爾熱湖(BOURGET)、卡爾康湖(CARCAN)等。
法國經濟
法國是全球經濟發達國家之一,是歐盟大國,實行的是現代市場經濟體制,產權的基本形式是私有制,市場是配置資源的主要機制,經濟對外開放程度較高,奉行自由貿易政策。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由於歷史、文化和傳統的原因,與其它工業發達國家相比,法國經濟發展遲緩、工業水平相對落後。雖然早在十八世紀末法國就已開始產業革命,但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農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仍占較大比重,小土地所有制導致農業經營過於分散,農業人口眾多,農村既無法成為工業的市場,也不能為工業提供更多的勞動力。另一方面,法國工業結構長期不合理,中小企業和手工業在工業部門中處於優勢地位,工業企業規模過小,生產率低下,技術水平相對落後。工業就業人口近半數集中在食品和輕工業部門,商品輸出長期以時裝、化妝品、紡織品和葡萄酒為主。高利貸資本異常發達,以借貸形式的資本輸出過多,導致國內生產性投資不足,抑制了本國的經濟發展。遲至本世紀二十年代,法國才完成產業結構的轉變,隨著冶金、有色金屬、橡膠和機械工業的興起,工業產值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超過農業,最終完成向工業國的過渡,但這個進程與美國和德國相比落後了約30年,比英國則落後了整整一個世紀。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的工業遭到嚴重破壞,1944年的工業生產指數只相當於1938年的40%,而且設備老化,技術陳舊,市場物資匱乏。為了振興經濟,戰後法國動用政府幹預手段,成立了以經濟學家讓·莫奈為首的國家計劃總署,制定、實施了著名的「現代化與裝備計劃」,開創了此後延續數十年國家經濟計劃的先河,為延續至今的法國經濟模式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法國的經濟計劃以成熟的市場經濟為前提,並且是在市場經濟的條件與環境中發揮作用的。經濟計劃以指導性為主,規定經濟發展的近期目標,對國民經濟各部門輕重緩急的發展順序作出安排,並輔以相應的政策和措施。在戰後經濟重建初期,經濟計劃帶有較濃重的政府幹預色彩,對計劃規定了各種數量目標,政府通過稅收參與國民收入再分配過程,集中巨額資金對優先發展部門給予財政支持。六十年代以後,隨著產業結構調整的完善,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力度漸趨弱化,取消了經濟計劃中的數量指標,使之成為純指導性計劃。
在讓·莫奈主持制定的第一個經濟計劃中,法國政府把重點放在基礎產業部門,將煤炭、電力、鋼鐵、水泥、運輸、農業機械設備確定為優先發展對象,對基礎產業實行投資傾斜政策,提高工業技術裝備現代化水平,注重技術改造。據統計,在第一個經濟計劃實施期間,國家對上述重點部門共投入資金1,412億法郎,占同期國家總投資的37%。進入五十年代,法國又連續實施了第二個(1954~1957年)和第三個(1958~1961年)經濟計劃,在繼續加強基礎部門的同時,擴大規劃領域,協調各部門均衡發展,改善企業經營環境,提高經濟效益。
法國風光
法國首都巴黎是世界上十大名城之一。它位於法國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城跨塞納河兩岸。巴黎有小巴黎、大巴黎之分。小巴黎指大環城公路以內的巴黎城市內,面積105平方米公里,人口200多萬;大巴黎包括城區周圍的七個省,面積達12000平方公里,人口約1000萬,幾乎佔全國人口的五分之一。是法國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都市之一。
巴黎建都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而城市自身的歷史已有2000多年。人們漫遊這座城市,所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它既保留著許多聞名世界的歷史遺跡,又有許多宏偉壯麗的現代化建築,有「花都」之美稱。
巴黎是法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在文化設施方面,巴黎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用電子計算機控制的現代藝術文化中心——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還擁有許多世界聞名的歷史遺跡和藝術建築。像埃菲爾鐵塔、巴黎聖母院、協和廣場、盧浮宮、凡爾賽宮等更是讓人留連忘返。經濟生活方面,重建和改建了古老的商業中心區,如興建了210米高,58層的蒙馬納斯摩天大廈。新建和擴建了巴黎四周的衛星城市,使市民有了比較寬敞和舒適的居住環境。
巴黎不僅是法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也是國際活動的重要場所。各種類型的國際會議在這里召開;各種各樣的國際比賽、表演在這里舉行;各行各業的專業展覽會在這里舉辦。常設的國際組織也很多,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總部就設在這里。
今天的巴黎,不僅是法國,也是西歐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備受世界的矚目。
凱旋門地處寬闊的星星戴高樂廣場。這里是鄉賽麗寨大街的盡頭,又是沙佑山丘的最高點。從戴高樂廣場向四面八方延伸,有12條大道。宏偉、壯麗的凱旋門就聳立在廣場中央的環島上面。這座拱門是在拿破崙時期1806年由夏爾格蘭負責動工建築的。根據拿破崙的命令,它被用來紀念法國大軍。凱旋門建成於1836年。它只有一個拱洞,上為桶形穹窿,其規模超過了羅馬的康斯坦丁凱旋門。高50米,寬45米,凱旋門的每一面上都有巨幅浮雕。其中最著名也是最精美的的一幅就是位於面向鄉塞麗寨大街一面右下側的那幅浮雕,上面描繪了1792年義勇軍出征的情景,這一名作取名《馬賽曲》。拿破崙大捷慶祝儀式的場面則被刻在這幅浮雕上方的其他位置,在頂端的盾形飾物上刻有每場戰役的名稱。1920年在拱洞下建了一處「無名戰士墓」,每到傍晚,這里便燃起不滅的火焰。建築物里還有一座小開支的紀念館,館內記載著這座紀念性建築物的歷史,在那裡,遊人可以看到558位將軍的名字,其中一些人的名字下面劃著線,那是因這些人都是在戰斗中陣亡的。
埃菲爾鐵塔是1887年1月26日動工,1889年5月15日開放的,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埃菲爾鐵塔佔地一公頃,聳立在巴黎市區賽納河畔的戰神廣場上。除了四個腳是用鋼筋水泥之外,全身都用鋼鐵構成,塔身總重量7000噸。塔分三層,第一層高57米,第二層115米,第三層274米。除了第三層平台沒有縫隙外,其他部分全是透空的。從塔座到塔頂共有1711級階梯,現已安裝電梯,故十分方便。每一層都設有酒吧和飯館,供遊客在此小憩,領略獨具風採的巴黎市區全景:每逢晴空萬里,這里可以看到遠達70公里之內的景色。
巴黎聖母院(NOTRE-Dame)座落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中的西岱島上,始建於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蘇利決定興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建成,歷時180多年。
巴黎聖母院是一座典型的「歌特式」教堂,之所以聞名於世,主要因為它是歐洲建築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標志。聖母院的正外立面風格獨特,結構嚴謹,看上去十分雄偉庄嚴。它被壁柱縱向分隔為三大塊;三條裝飾帶又將它橫向劃分為三部分,其中,最下面有三個內凹的門洞。門洞上方是所謂的「國王廊」,上有分別代表以色列和猶太國歷代國王的二十八尊雕塑。1793年,大革命中的巴黎人民將其誤認作他們痛恨的法國國王的形象而將它們搗毀。但是後來,雕像又重新被復原並放回原位。「長廊」上面為中央部分,兩側為兩個巨大的石質中欞窗子,中間一個玫瑰花形的大圓窗,其直徑約10米,建於1220—1225年。中央供奉著聖母聖嬰,兩邊立著天使的塑像。兩側立的是亞當和夏娃的塑像。
教堂內部極為樸素,幾乎沒有什麼裝飾。大廳可容納9000人,其中1500人可坐在講台上。廳內的大管風琴也很有名,共有6000根音管,音色渾厚響亮,特別適合奏聖歌和悲壯的樂曲。曾經有許多重大的典禮在這里舉行,例如宣讀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贊美詩,又如1970年法國總統戴高樂將軍的葬禮等。
巴黎聖母院是一座石頭建築,在世界建築史上,被譽為一級由巨大的石頭組成的交響樂。雖然這是一幢宗教建築,但它閃爍著法國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
法國地理環境位置
法國的國土像一個六邊形。從中世紀起,在千餘年間,先是歷代國王,後是共和國,始終如一的統一意志,形成了今日的法蘭西國土。這個平衡的六邊形,三個大面朝向海洋,另外三邊是大陸邊界。在十九和二十世紀多次法德戰爭之後,法國取得了今天的規模。
南部與西班牙的邊界,是由比利牛斯山脈構成的,最高點阿奈托峰高達3404米。東部與義大利和瑞士的邊界,被阿爾卑斯山和汝拉山隔開,而萊茵河中游,則是法國與德國之間的界河。這些 長期嚴密分隔兩國的「天然」邊界,今天提出了穿越艱難的問題,歐洲貿易的增長,促使人們通過山口、橋梁和公路及鐵路隧道來實現交通運輸。比利牛斯山、阿爾卑斯山和汝拉山的山地區域,由法國與鄰國共同管轄。法方的阿爾卑斯山北部,是歐洲面積最大的滑雪場,也是大部分山地體育的發祥地。高達4807米的勃朗峰,是歐洲最高峰。
相反的,與法國、盧森堡和比利時交界的北方,卻是十分開闊,只需穿過海拔不高的阿登納古高原和北歐大平原。過去,這里常年累月都是沖突、戰斗和入侵邊界線事件。而現在,在很多方面,這里變成了里爾地區和比利時之間,洛林、盧森堡和薩爾之間的跨邊界貿易最繁忙地區。在眾多歐洲合同的刺激下,在阿爾薩斯和巴德―烏當貝爾之間,以巴爾―米魯茲和維也納為中心的萊茵河中游地區,尼斯地區、加達勞涅和巴斯克地區,也形成了跨國界貿易區。
法國得天獨厚地三面朝海,也許四面朝海更好。法國南部的地中海,海岸終年陽光明媚,普羅旺斯省的海岸蜿蜒曲折,風景怡人。朗格道克省的藍色海岸,那綿延不斷的沙灘,更令人流連忘返。東南部氣候溫和濕潤,陽光燦爛,海岸由沼澤和沙丘相間的沙灘構成。法國西北部,是英吉利海峽和北海,地球上最為繁忙的海上通道,就位於大西洋和比利時、荷蘭、英國和法國的北海港口之間。法國有兩組歐洲最大港口,一組位於塞納河河谷的盧昂和勒? 阿弗爾,另一組是在羅納河入海口的馬塞。法國本可以成為一個海上強國,但她從來不是,今後更不可能是。現在法國海濱的主要活動是旅遊,從北海到地中海,處處都十分活躍。高品質的海濱地帶,連綿起伏的山巒高地、歷史名城及鄉村,使法國成為歐洲和世界的第一旅遊大國。
適種薰衣草、香樟樹、葡萄等的原因
法國地處大西洋東岸,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受墨西哥暖流的恩惠,又地處北緯40度有利緯度,雨量充沛,氣候溫暖濕潤,給薰衣草、葡萄、香樟樹等的中止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條件,因此盛產此類作物.
演說詞
它——歐洲最大的國家,浪漫主義的故鄉,時尚潮流的領頭羊,聯合國五常之一……它就是法國。法國的歷史悠久,如今又在國際中佔有重要席位,引領新潮.今天就請大家隨我,走進法國,走進這個文化與時尚兼得,浪漫與快捷並存的國度,感受一番西歐風情。
㈧ 聖皮埃爾與密克隆的歷史信息
1520年葡萄牙人發現該群島,1536年法國人把該群島命名為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1604年法國漁民在此建立永久居民點。1816年根據《巴黎條約》,該群島歸法國所有。1947年成為法國海外領地,1976年成為法國海外省。
1984年8月法國政府規定該群島為享有特殊地位的地方行政單位。群島的政黨和團體均與法國本土的政黨和團體有聯系。法國政府任命一名行政長官(省長)為其代表,常駐聖皮埃爾島。聖皮埃爾和密克隆各選舉一名代表參加法國國民議會和參議院。地方議會(又稱省議會)由普選產生。1992年12月成立的政府,行政長官(省長)為Y.亨利。政黨有社會黨、共和黨、法國民主同盟和民主社會中心黨。
經濟不能自給,由法國補貼。沒有農業,只有少量的蔬菜種植、養豬及禽、蛋生產。該群島鄰近的紐芬蘭海域是世界3大漁場之一。貨幣名稱為法國法郎。交通運輸以海、空為主。有定期海輪通往加拿大,飛機航線通往法國和加拿大。
1991年獲取法國援助2.64億法郎。主要進口燃料、建築材料、服裝及日用品;出口魚和魚製品。主要貿易對象是法國、加拿大等。
㈨ 夏威夷群島是怎樣形成的
夏威夷群島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呢?幾十年來,眾說紛紜。
熱泉之說
早在20世紀60年代,地質學家曾提出用夏威夷島下暗藏的熱泉活動來解釋夏威夷的奇異地貌。所謂熱泉,
是指地球內部有異乎尋常的熱度熔岩的地方。地質學家認為,太平洋板塊在夏威夷熱泉的上方緩慢移動,就好像是
一張紙在一根點燃的蠟燭上移動,移到哪裡,哪裡就開始噴發火山,形成火山島。
20世紀70年代,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物理學家賈森。摩根提出,熱泉的熱量來自地核內不斷上升的岩漿的
噴發。他把這種岩漿噴發叫做「地幔煙囪」。摩根認為世界上有20個存在「地幔煙囪」的地方,例如冰島共和國
和美國黃石國家公園,以及夏威夷。
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摩根的理論,但大多數地質學家都認可這一理論。許多地質學家還用這種理論來解
釋世界上許多火山的成因。
雖然許多人一直在堅持不懈地尋找熱泉之說的證據,但是一無所獲。美國西北大學的塞斯和伊利諾伊大學的卡
羅。施太恩夫妻倆花了數年時間來測量世界各地海底的熱量,以檢驗「地幔煙囪」的觀點是否正確。他們說,夏威
夷周圍的海底散發的熱量並不比其他地方多,因此,夏威夷的熱泉之說站不住腳。
還有一些研究者嘗試利用地震波來找到「地幔煙囪」。地震波在通過不同的岩層、不同的熱度時,會有不同的
速度,因此可以根據地震數據來檢測地質構造。但是,研究人員試圖尋找「地幔煙囪」的種種努力也許徒勞。有人
認為,美國黃石國家公園內原來有所謂的「地幔煙囪」,但現在已不復存在。
板塊裂縫之說
如果「地幔煙囪」根本不存在,那麼夏威夷群島是如何形成的呢?美國加州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唐。安得森認
為,夏威夷這樣的系列島嶼鏈,是沿太平洋板塊中部的裂縫造成的。這種板塊裂縫是在數百萬年來板塊移動過程中
形成的。板塊之間擠壓應力造成了裂縫,使得熔岩有機可乘向上噴發。上升過程中壓力下降,岩漿變成岩石形成島
嶼。
為什麼夏威夷群島的西北方向的島比較古老呢?我們可以想像拿出一張太平洋地圖,標出裂縫,從地圖左上角
開始撕,並向下移動直抵右下角。在撕開的區域熔岩就會沿縫隙噴發上來形成火山,最新的火山則是正在發展的縫
隙的邊緣部分。安得森認為,所有火山都是沿板塊的裂縫形成的。
但也有人認為,地球上不可能僅有一種形式的火山。法國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文森特。古荻羅認為,熱泉之
說和「板塊裂縫」之說可能都有正確的部分,不過要真正弄清楚夏威夷火山島嶼鏈的成因,還需科學家進一步探究。
㈩ 法國的海外屬地有哪些為什麼在印度洋也有它的島嶼
500年來法蘭西殖民地列表,當中不包括一些未受直接管治的地方。 非洲北非:摩洛哥 阿爾及利亞 突尼西亞 西非:貝南 布吉納法索 象牙海岸 幾內亞 馬里 茅利塔尼亞 尼日 塞內加爾 多哥 赤道非洲:喀麥隆 中非共和國 查德 加彭 剛果共和國 紅海:吉布地 葉門 亞洲中東:黎巴嫩 敘利亞 土耳其 南亞:印度(一部份) 東亞:柬埔寨 寮國 越南 現今法國屬土 美洲北美洲:加拿大 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 美國 加勒比:安圭拉 安地卡及巴布達 多米尼克 多米尼加 格瑞那達 瓜德羅普 海地 馬提尼克蒙特塞拉特 聖馬丁島 聖巴托洛繆島 聖露西亞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聖尤斯特歇斯(短暫統治) 聖克里斯多福與尼維斯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美屬維爾京群島 特克斯與凱科斯群島 南美洲法屬蓋亞那 巴西 印度洋:馬約特 留尼汪 印度洋斯卡達島 大洋洲克利珀頓島 新喀里多尼亞 法屬波利尼西亞 瓦利斯及富圖納群島 萬那杜 南極洲法屬南方和南極洲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