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華羅庚與陳省身哪個強哪個對數學的貢獻大
不太好比較~~都是值得尊敬的人!不過我個人還是比較敬佩陳省身大師
陳省身於1911年10月28日出生在浙江嘉興市。1922年全家移居天津。
1923年初,陳省身考入天津扶輪中學(現天津鐵路一中)。1926年考入南開大學,受教於姜立夫教授。陳省身回憶說:「我從事於幾何,大都虧了我的大學老師姜立夫博士。」
1930年6月,陳省身獲得南開大學理學學士學位。當年考入清華大學研究生院理科研究所算學部讀研究生。在清華大學學習期間,德國漢堡大學W·布拉施克教授的系列演講,堅定了他獻身數學的信心。他曾說過:「布拉施克教授對我影響之大,怎麼說也不過分。」
1934年10月,陳省身受清華大學資助入德國漢堡大學,隨布拉施克教授研究幾何。1935年秋完成《關於網的計算》和《2r維空間中r維流形的三重網的不變理論》的論文。1936年2月,陳省身以「優秀」的總評成績被破格授予博士學位。
1936年9月,陳省身以「法國巴黎索邦中國基金會博士後研究員」身份,到巴黎大學從事研究工作,師從國際幾何大師E·嘉當。
1937年,陳省身應清華大學邀請,回國擔任數學系教授。7月,陳省身從巴黎動身前往美國紐約,順訪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時值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奉命在湖南長沙成立臨時大學,陳省身即刻前往。
1937年12月,陳省身與清華大學數學教授鄭桐蓀的女兒鄭士寧在長沙舉行訂婚儀式。
1938年1月,長沙臨時大學遷往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在西南聯大的日子裡,他滿懷愛國熱情,努力堅持在教學第一線,並與華羅庚、王竹溪聯合舉辦李群討論班,培養了許多優秀學生,包括嚴志達、王憲鍾、吳光磊、王浩、鍾開萊等後來成名的數學家。陳省身後來說:「『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是我一生的幸運。」
1943年7月,陳省身應美國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的邀請前往美國。當時普林斯頓是舉世聞名的數學中心,高級研究所因有愛因斯坦、維布倫等著名大師而創造了普林斯頓恢宏的學術聲譽,並給陳省身以重大影響。
1943年10月,陳省身完成《關於閉黎曼流形高斯——博內公式的一個簡單證明》的論文,這是他一生最得意的工作。
1945年9月,美國數學會舉行夏季大會,陳省身應邀作一小時演講。在題為「大范圍微分幾何若干新觀點」的演講中,系統闡述了他繼承E·嘉當發展起來的纖維叢的理論方法,引起學術界強烈反響,被稱之為「整體微分幾何新時代的到來。」10月,完成論文《埃爾米特流形的示性類》。這是陳省身又一項重要工作,其中提出了現在稱之為「陳類」的不變數,為整體微分幾何奠定了基礎。陳省身以上述成就而成為國際微分幾何界一位無可爭辯的領袖人物。
1945年12月,陳省身返國,不久,參加了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籌備處工作。數學研究所成立後,任代理所長,教授了吳文俊等一批後來成名的數學家。1948年,陳省身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擔任芝加哥大學數學系幾何學教授。
1950年,應邀在美國坎布里奇舉行的第十一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上做題為「纖維叢的微分幾何」的大會演講,大范圍微分幾何由此得到世界上的公認。
1960年受聘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他在該校任職約20年,使其成為幾何和拓撲研究的中心。
1961年加入美國籍,同年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1963年當選為美國人文與自然科學院院士。1981年任美國國家數學研究所首任所長,1984年任名譽所長。1983年,獲美國數學會斯蒂爾獎,以表彰他對「整個數學工作所產生的長期影響」。1984年,因為他「對整體微分幾何的深遠貢獻,影響了整個數學」而獲得國際沃爾夫數學獎。
1980年,在陳省身的建議和組織下,首屆「國際微分幾何與微分方程會議」在北京舉行,他親任美國代表團團長參加會議。
1995年,當選為首批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2002年,在陳省身的建議和努力下,國際數學家大會在北京召開,陳省身被選為大會名譽主席,並在開幕式上發言。
1985年,經過陳省身20多年的不懈努力,成立南開數學研究所,他欣然接受教育部邀請,出任首任所長。
2000年初,陳省身明確表示「我選擇回津定居是想在有生之年多做些工作」。2000年1月,天津市授予他永久定居權。
陳省身在國際上享有極高的學術聲譽,是巴西科學院、義大利比洛里塔那科學院通訊院士,美國哲學學院院士,紐約科學院終身名譽院士,義大利林琴科學院、法國科學院、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印度數學會、倫敦數學會榮譽會員,英國皇家學會外籍會員,美國哲學會會員。是第三世界科學院創始成員。
陳省身被公認為「20世紀偉大的幾何學家」,還曾獲美國國家科學獎章、中國國際科技合作獎和首屆邵逸夫獎(數學科學獎)。2004年,國際小行星中心將1998CS2號小行星命名為「陳省身星」。
陳省身還是南開大學、浙江大學、紐約大學石溪分校、柏林工業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名譽博士,香港中文大學名譽法學博士、芝加哥大學、漢堡大學名譽理學博士,瑞士聯邦理工大學名譽數學博士,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系統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復旦大學、清華大學等國內10所大學的名譽教授,天津科技館名譽館長等。
(南開大學新聞中心供稿)
㈡ 微信總部在哪裡,在哪個省
微信總部在廣州,屬於廣東省。廣州騰訊大樓是微信的總部,位於琶洲,面臨珠江,被規劃為兩棟大樓,南塔樓最高39層,207米,北塔樓8層高,51.7米。
㈢ 冼星海出生在哪個省的母親之所以為他起名星海是因為什麼
冼星海是我國現代著名的音樂家,他出生於1905年6月11日,1945年10月30日病逝於前蘇聯莫斯科.原籍廣東番禺,生於澳門貧苦船工家庭.童年和少年時期曾在新加坡生活和學習,後在嶺南大學預科,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國立藝專音樂系,上海國立音專及法國巴黎音樂學院學習.1935年回國後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38年到達延安,任"魯藝"音樂系教授和音樂系主任,同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他是一位多產的作曲家,一生中創作了近300首音樂作品和大量論文.塑造了無數生動的藝術形象,並以他對革命音樂的巨大貢獻,贏得了"人民音樂家"稱號.作品有《救國軍歌》,《只怕不抵抗》,《在太行山上》,《到敵人後方去》等.他在延安魯藝時期創作的《黃河大合唱》是我國音樂藝術的不朽名作.
冼星海以自己畢生的藝術實踐,不懈地堅持了以聶耳為代表的中國新興音樂的革命方向,全面反映在反帝愛國斗爭中.他不斷探索音樂創作與群眾的密切結合,努力創造既有鮮明民族特點又富於強烈時代精神和生活氣息的各類音樂作品,為發展中國民族新音樂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
㈣ 科學家與政治家哪個對社會貢
政治家是指那些在長期的政治實踐中涌現出來的,具有一定政治遠見和政治才幹、掌握著政黨或國家的兩道權力並對社會歷史發展起著重大影響作用的領導人物。政治家在中文裡是一個正面的名詞,用於正面肯定的用法,與具有貶意的「政客」一詞用法不同,政治家一般是從事或積極投入政治的人,且有理想,能為國家與人民著想,其動機著眼於民眾的福祉、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科學家是:對真實自然及未知生命、環境、現象及其相關現象統一性的數字化重現與認識、探索、實踐、定義的專業類別貢獻者。
人類無疑是真實自然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從定義角度看,政治家無疑就是科學家,是研究人的科學家。
政治是科學,是因為政治是有其規律,搞政治也和搞其他自然學科一樣,是需要不斷的實驗,不斷的實踐,才會有不斷的進步,沒有人天生就會搞政治,就像沒有人天生就懂物理一樣。搞物理是搞科學,物理學家是科學家,政治家也是科學家。
政治與科學結緣更不得了,能集政治與科學於一身的人自然是人中龍鳳。
政治家所作的貢獻是其對社會所產生影響的大小,是屬精神方面的,科學家所作的貢獻是其對社會創造物質所佔的比重,是屬物質方面.顯然兩者是屬兩個不同的領域,而且是相輔相成,是無法可比較的。
對這個問題有個最經典的回答:法國思想家聖西門曾寫過一篇精彩的政治寓言,
他假設說:「如果法國突然損失了50位優秀的物理學家,50位優秀的化學家,50位優秀的作家,50位優秀的工程師……那麼,法國馬上會變成一具僵屍。因為這些人干著對整個民族最有益的工作,推動著法國的文明;重新培養這些人,至少需要整整一代人的時間。」他又假設說:「如果法國失去了國王的兄弟、王公大臣、議員、主教、元帥、省長、上萬名財主,並不會給國家帶來多少不幸,因為他們並沒有推動民族的發展、文明和進步。」
㈤ 三峽大學水利環境學院在哪個省
在湖北省宜昌市,三峽大學水利與環境學院於2010年1月由三峽大學原土木水電學院水利工程及力學、原經濟與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原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環境工程三大學科合並組建而成。
現在學院有水利水電工程(王牌專業),環境工程(2000年三峽大學合並建校時招收第一屆畢業生),水文與水資源(2005年招收第一屆本科生),工程管理(在行業內具有相當影響力,地位稍次於水利水電工程專業),農田水利(2011年秋季招收第一屆本科生)。
學院以學科建設為龍頭。現有水利工程(一級學科)、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 )2個湖北省重點學科;水利工程(一級學科)為湖北省優勢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建設學科,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為湖北省特色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建設支撐學科;在「水工結構工程」、「水利水電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程力學」等學科設有湖北省「楚天學者」特聘教授崗位,擁有三峽庫區生態環境教育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水電工程施工與管理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新組建的水利與環境學院下設水利工程系、工程管理系、水資源與環境工程系、工程力學系、圖學部等5個系(部)。設有水利水電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工程管理、環境工程等4個本科專業,其中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為湖北省首批本科品牌專業、國家教育部首批立項建設的特色專業,工程管理為湖北省本科品牌專業;擁有水工結構工程、水利水電工程、工程力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等4個碩士學位授權點;設有水利工程、項目管理等2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領域,涉及水利工程(含制圖和建築材料)、力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等一級學科。
學院現有教職工107人,其中專任教師76人,在崗教師中有博士生導師12人,碩士生導師67人。擁有國家級專家3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8人,獲中華電力基金獎3人,獲霍英東青年教師科研獎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4人;湖北省教學名師1人。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結合,以中青年教師為主的、充滿朝氣、具有較高學術水平和研究實力的師資隊伍。
學院科研成果突出,學科專業優勢鮮明。近年來,承擔了國家科技攻關、國家「863」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等項目60餘項,參與了包括三峽、水布埡、龍灘、溪洛渡、向家壩、糯扎渡、錦屏、官地等大中型水電站和「南水北調」等大型水利工程的科學研究和技術咨詢,取得了一大批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科技成果。近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等10餘項。
學院依託水利水電行業,服務地方經濟社會建設。設有水電工程質量檢測中心(具有CM認證資質)、水利水電工程設計研究分院(設計乙級資質)。
學院對外交流廣泛,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日本京都大學、德國柏林應用科技大學、法國克萊蒙大學、法國里爾科技大學、法國杜威礦業學院、荷蘭特文特大學、美國孟菲斯大學、美國匹茨堡大學、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加拿大瑞爾森大學、瑞典皇家工學院、俄羅斯莫斯科水工研究所等高校建立了學者互訪、互派留學生、科技合作與交流等關系。
學院人才培養成績斐然。現有在校本科生1700餘人,研究生550餘人(含工程碩士)。另有成人學歷教育、研修班、短訓班等各類層次的繼續教育。學院圍繞厚基礎、寬口徑、高水平、強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畢業生深受社會好評。多年來,主要專業學生一次性就業率居學校第一名。
面對國家經濟社會建設與科學技術飛速發展所帶來的新的機遇與挑戰,學院將堅持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創新發展為動力的辦學思路,發揚團結協作、鍥而不舍的精神,為將學院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而努力奮斗。
學院網站:http://hee.ctgu.e.cn/
㈥ 姓左的祖籍在哪裡祖先是誰呀
一、 姓氏起源
1、 據《呂覽》載,黃帝時有小臣左徹,為左姓之始。
2、 出自姜姓,為春秋時齊國公族之後。齊國君主的兒子有左公子和右公子之分。左公子的後代便以左字為姓,形成左氏。 3、 以職官為姓,春秋時,各諸侯國大都置有左史官,其後便以左為氏。如楚威王有左史官倚相;周穆王有左史戎夫,他們皆為左氏之祖。 4、 左氏得姓很早,是以官名而得姓的,至今己有4000多年的歷史。 5、 本族姓氏,上古由姬姓傳顓頊,子孫傳熊氏,所生弟六子,入楚鬻熊,在楚國,威王封左相為史,以官為氏 。
二、 郡望堂號 戰國時,左姓人多居於河南、山東一帶。兩漢時,江蘇、安徽也出現了左姓大族。隋唐時,四川左姓發展很快,宋代以後,兩廣等地出現了左姓望族。 【郡望】濟陽郡:晉惠帝時將陳留郡之一部分置濟陽郡,南渡後廢,其故地在今河南省蘭考、山東東明一帶。 【堂號】"傳經堂":孔子作《春秋》,左丘明為了傳《春秋》作了《左傳》,詳細解釋了《春秋》的內容。 "高義堂":春秋時候左伯桃和羊角哀一起到楚國去謀事,途遇大雪,天寒食絕。伯桃把自己的衣服、糧食都給了羊角哀,讓他一人到楚國去,免得二人都凍餓而死。伯桃自己則鑽到一棵大樹的樹洞里凍餓而死。羊角哀在楚國得官後,回到那棵柳樹下劈開樹干,重新禮葬了左伯桃。 三、 歷史名人 左丘明:春秋時魯國人,後人因其目盲,稱之為盲左。相傳他曾任魯太史,為《春秋》作傳,成《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又作《國語》。先儒以為左丘明好惡同於聖人,故孔子作春秋為素王,丘明為素臣。述夫子之志而作傳,是為左氏春秋。 左伯桃:春秋燕人左伯桃羊角哀,品高才橫。時諸侯爭霸,魚肉百姓,願救水火之中。聞楚莊王賢君,相約共赴。路暴風雪,飢寒交迫,伯桃病弱,角哀力竭,相扶一空心大樹下,伯桃勸棄,角哀不忍。倆死不如一活,終明事理,受糧上路,一步三回,淚流成河。至楚莊王,急回尋之,伯桃凍儡樹中,角哀痛不欲生。後逢忌日,角哀面荒原深拜,潸然泣之,禱也。 左思:字太沖,西晉臨淄(今淄博市)人,官秘書郎,貌陋口訥而博學能文。司空張華辟為祭酒,賈謐舉為秘書。謐誅,歸鄉里專事著述,曾作《三都賦》,十年始成,豪貴之家,競相傳寫,洛陽為之紙貴。其詩至今僅存14篇,以《詠史》八首最為著名。南朝梁鍾嶸詩品說他"文典以怨,頗為精切,得諷喻之致"。原有集,已佚,後人輯有《左太沖集》。 左雄(?~138年)安帝時舉孝廉,遷冀州刺史。時州部多不法豪族,雄揭發貪猾,無所顧忌。永建初年(126)征拜議郎,當時朝多闕政,左雄切諫屢中,為順帝所倚重,再遷為尚書令,掌納言,對朝政多所匡正,尤其對選舉制度的改革做出了重大貢獻。陽嘉(132~135)中,又遷司隸校尉,不久坐法免職。後復為尚書,永和三年(138)卒。 左小娥:東漢犍為人,清河王劉慶姬。有才色,喜辭賦。和帝賜給清河王,生子劉祜,後祜繼承帝位為安帝,尊其為孝德後。 左悺:河南平陰人,東漢顯宦。初為小黃門史,後因與單超等五人合謀誅滅外戚,以功遷中常侍,封上蔡侯。得勢後,日益驕橫,其兄弟親戚多出任州郡官,侵壓民產。被人告發後自殺。 左慈:廬江人,東漢末方士。據傳有神道,並在曹操面前表演過。葛洪稱他是其祖父葛玄之師 左君弼:廬州(今安徽合肥)人,元末南方紅巾軍將領。曾盤據廬州十餘年,為天完政權汴梁行省首領。曾降元,後又降明。 左鼎:江西永新人,明朝大臣。進士出身。授御史,巡撫山西。居官清勤恤民,卓有聲譽。以善寫奏章著稱,有左鼎手之譽。官至廣東右參政、左僉都御史。 左光斗:(1575—1625),字共之,又字遺直,號浮丘,今橫埠鎮忠毅村人。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進士。 萬曆四十七年,光斗任左僉都御史時,巡視京城,目睹豪紳惡吏罪惡活動,非常氣憤,一舉繳獲偽印70多枚,拘捕偽官100多人,綱紀一振,貪官惡吏畏懼斂跡。熹宗天啟元年(1621年),光斗領直隸屯田事,見京城東南「荒原一望,率數千里,高處為茂草,窪者為沮洳」。他經過周密考察,向朝庭廷呈交了《足餉無過屯田,屯田無過水利》之疏文,主張北方效仿南方,興修水利,種植水稻。並提出「三因」(一因天時、二因地利、三因人情)、「十四議」(一議浚川、二議疏渠、三議引流、四議設壩、五議建閘、六議設陂、七議相比、八議築池、九議招徠、十議力田之科、十一議募富開爵、十二議擇人、十三議擇將、十四議兵屯)。奏章獲得皇帝贊賞,下旨推行。朝廷委派通判盧象觀主持水利,開懇農田。光斗還親巡阡陌,督促官吏從事農墾,廣招南方農民到北方傳授種植桑麻等技術;他又向朝廷啟奏:今後朝廷考核官吏政績,應當側重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方面,如果荒廢農田,即使其他方面可觀,也只能列為下等。由於光斗 的倡導和躬親力行,使幅員遼闊荒蕪人煙的不毛之地,變成米糧倉。光斗知人善用,曾竭力舉薦史可法。並為重振朝綱,同魏忠賢等作生死斗爭。光斗曾疏列魏忠賢32條當斬的罪狀,不料魏忠賢先發制人,誣光斗受賄銀2萬兩,並假傳聖旨,將其逮捕,直接關進監獄。天啟五年(1625年)七月,光斗於獄中被摧殘致死,時年51歲。思宗即位,追贈為右副都御史,賜國禮祭葬,贈太子少保,謚「忠毅」,奉祀鄉賢祠。後人在縣城建「左忠毅公祠」,以褒揚其一生正氣和業績。光斗一生好學,少時愛讀書節義傳記,後來精研程朱理學,著有《易學》、《左光斗奏疏》。 左懋第:(1601一1645),字仲及,號蘿石,山東萊陽人,明末著名的民族英雄,人稱「明末文天祥」。明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左懋第鄉試中山東第二名舉人,次年中進士,歷任陝西韓城縣令、戶部兵科給事中、刑科左給事中、兵科都給事中、太常侍正卿、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巡撫應天、徽州諸府,督師經理河北軍務。封光祿大夫,贈禮部尚書。韓城有蘇武墓,任韓城縣令的左懋第從蘇武身上學到了作人氣節,保持了難得的一種骨鯁之臣的正氣。知韓七年,以出色的政績擢升為戶科給事中,尖銳指斥民窮、兵弱、臣工推委、國計虛耗四弊,上書奏請納監、廣開財源,行平倉法、監法及減輕賦稅,輸粟邊塞、以充軍糧。北京明王朝被推翻後,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南明政權,為求得偏安,准備向入關的清廷割地求和,派左懋第擔任使臣。富有民族氣節的左懋第堅決反對割地求和,不甘屈膝苟生,請求另擇合適人選。遭朝廷拒絕後,左懋第迫於君命,只得屈就,做好了以身殉國的准備。臨行前力主加強戰備,他憤慨上書以為辭行道:「望陛下時時以先帝之仇、北都之恥為念,更望嚴諭諸臣,勿以北行為和議必成,勿以和成為足恃。夫能渡河而戰,始能畫江而安」。1644年7月,左懋第到達北京,受到清廷的冷遇,談判中據理力爭,與清廷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始終保持了凜然民族氣節。後離京南回,清廷中途變卦將左追回,關押在太醫院,派200名士兵嚴加看守。左懋第題字門上:「生為大明忠臣,死為大明忠鬼」,泰然面對種種威脅利誘。見勸降不成,清廷將左嚴刑拷打後關入水牢。順治2年(1645年)6月,攝政王多爾袞出面審訊左懋第,曰:「今日降,今日富貴矣。」左仍嚴厲斥責,堅貞不屈,遂被押往菜市口,左面南朝拜,從容就義,時閏月六月二十日。 後清廷謚號忠貞。清山東巡撫下令在萊陽建左公祠以紀念。著有《左忠貞公集》、《蘿石山房文鈔》、《梅花屋詩稿》等。 左良玉:字崑山,明末臨清人,早年在遼東與清軍作戰,以驍勇善左右射,為侯恂所識拔。後擁兵多至80萬,駐武昌與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義軍作戰多年,為明王朝鎮壓農民起義的主要部隊之一。崇禎十五年(1642年)被李自成大敗於朱仙鎮。崇禎十七年封寧南伯。福王立於南京,又進封寧南候。後起兵討馬士英,清順治二年(1645年),軍至九江,病死,終年46歲。 左宗棠:字季高,一字朴寸,湖南湘陰人,清末湘軍軍閥,洋務派代表人物。清咸豐十年(1860年),由曾國藩推薦,率湘軍五千人赴江西、皖南與太平軍作戰。初任浙江巡撫。勾結法國軍隊鎮壓太平軍。同治三年(1864年)升任閩浙總督,同治五年在福州創立福建船政局,成為當時最大的造船廠。同年調任陝甘總督,先後鎮壓了捻軍和陝甘回民起義。光緒元年(1875年)被任命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次年率大軍入疆,先後收復天山北路、南路,並准備收復伊犁地區,遏止了英、俄對新疆的侵略。光緒三年在蘭州籌設織呢局。光緒七年任軍機大臣,調兩江總督。中法戰爭時督辦福建軍務,力主出兵抗法。光緒十一年(1885年)病逝,終年73歲。著有《左文襄公全集》。 左寶貴:山東費縣人,回族,清末將領。甲午戰爭時,以總兵之職率軍赴朝鮮平壤拒日。督軍浴血奮戰,親手燃放大炮。後中炮陣亡。 左權:(1905-1942), 1905年3月13日生於湖南醴陵 黃茅嶺,讀中學時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 1924年 3月入孫中山的建國陸海軍大元帥府軍政部陸軍講武學校,11月轉入黃埔軍校第一期,曾參加討伐軍閥陳炯明的兩次東征。1925年 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2 月到蘇聯,先後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和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1930年回 國後到中央蘇區,在閩西任中國工農紅軍軍官學校第一分校校長、新 十二軍軍長。1931年 5月調任第一方面軍總前委參謀處處長。 1932 年 1月任第五軍團第十五軍政委、軍長,率部參加漳州戰役。 6月, 受誣陷,被降職為中國工農紅軍中央軍事政治學校軍事教官,並受留 黨察看八個月的錯誤處分。 1933年 12月任第一軍團參謀長,參與指 揮第一軍團第四、第五次反「圍剿」和長征中的多次戰斗。到陝北後 參加直羅鎮戰役和東征。 1936年 5月任第一軍團代理軍團長,率部 西征,11月與聶榮臻指揮山城堡戰役。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副參謀長,協助朱德、彭德懷指揮八路 軍開赴華北抗日前線,開展游擊戰爭,創建敵後抗日根據地。他善於 把握全局,考慮問題周密。 1938年 4月,參與指揮晉東南反「九路 圍攻」。12月,任八路軍前方指揮部參謀長,主持召開參謀長會議, 制訂司令部工作條例,健全司令部的機構和工作制度。1940中 2月, 兼任八路軍第二縱隊司令員, 3月指揮所部參加反擊國民黨頑固派軍 隊的磁(縣)武(安)涉(縣)林(縣)戰役。 8月至 10月,與彭德懷指揮 百團大戰,並為這一戰役命名。 1941年 11月,指揮總部特務團進行 黃崖洞保衛戰,殲滅日軍八百餘人。 12月就留黨察看問題向中共中 央寫信申訴。1942年 5月,日軍對太行區進行「鐵壁合圍」,25日,他在山西遼縣麻田附近指揮部隊掩護八路軍總部轉移時,不幸犧牲。晉冀魯豫邊區政府為紀念他,決定將遼縣改名為左權縣。在邯鄲除建有左權陵墓外還建有左權紀念館。他學識淵博,善於總結作戰經驗,在軍事理論方面論著頗豐,多有建樹,發表《論堅持華北抗戰》等文四十餘篇。他還和劉伯承合譯《蘇聯工農紅軍新的步兵戰斗條令》。 四、族譜 【濟陽郡左氏合編族譜】民國10年(1921年)。現存《昌陽左氏族譜》共6卷(含今山東萊陽、萊西,遼寧鐵嶺等地左氏)。昌陽(今山東萊陽、萊西、遼寧鐵嶺等地)左氏,先祖從河北棗強遷山東濟陽,從濟陽遷章丘,從章丘遷萊陽,已歷二十餘世。 【山西五台】左氏家譜一卷 (清)左逢原撰 清道光二十九(1849)年寫本 山西五台縣檔 【江蘇】常州左氏宗譜六卷 (清)左元成纂修 清光緒十六年(1890)裕德堂活字本 六冊 人民大學 美國 【江蘇】淮安左圩左氏宗譜五卷 (現代)左元香纂修 手寫雕刻版本,流傳19世 【安徽合肥】淝水左氏宗譜六卷 (清)左江等修 清嘉慶七年(1802)敦善堂刊本 六冊 美國 【安徽涇縣】涇川左氏家譜二十八卷首一卷 (清)左駿章等纂修 清光緒十二年(1886)活字本 十六冊 北圖 註:一名《古猷左氏重修宗譜》。 【安徽桐城】左氏宗譜二十四卷 (清)左家修等修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木活字本 二十四冊 日本 美國 【湖北新洲】左氏宗譜十五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國)左祥順 左祥官等六修 民國二十六年(1937)木刻本 湖北新洲縣孔埠鄉王瓦村 【湖北新洲】左氏宗譜十五卷首二卷 (民國)左承祭 左祥雲等六修 民國二十六年(1937)木刻本 湖北新洲縣三店鎮柳溪村 註:左國寅、左長明等創修於清乾隆四十六年。 【湖北新洲】在氏宗譜二十六卷 (民國)左文林續修 民國三十八年(1949)木刻本 湖北新洲縣舊街鄉樓寨村 【湖南】左氏九修宗譜□□卷 (清)左文鐄 左茂苞纂修 清嘉慶十四年(1809)花石董南山刻本 湖南圖(存卷末) 註:散居湘潭、湘鄉等地。 【湖南湖潭】長豐左氏十一修族譜三十卷 (清)左逢原 左雲裳等纂修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詒善堂排印本 三十 冊 廣東中山圖 【湖南】衡陽三甲左氏六修族譜□□卷首五卷 (民國)左雛麟纂 民國二十八年(1939)翼經堂活字本 湖南圖(存卷首1、2) 【四川長壽】左氏續修譜五卷 民國十五年(1926)石印本 四川長壽縣葛蘭鄉葛蘭村(存卷1一4) 【四川仁壽】左氏宗譜一卷 (民國)左立太等續修 民國間成都排印本 一冊 四川圖 【四川萬縣】左氏族譜三卷 (民國)左自任等纂修 民國三十七年(1948)排印本 四川重慶市圖(存卷1、2) 【雲南巍山】蒙化左氏宗譜 刻本 一冊 雲南大理州圖 註:此為彝族族譜。 飛 【山東青州】左氏宗譜一卷 (現代)先祖(左濱)於大明永樂年間從河北棗強遷山東青州,已歷二十餘世。
左姓網同第一館 左宗棠 (左宗棠) 建館於2000-3-24 12:23:08
左姓網同最新館 永世長存館 (左楊清) 建館於2006-11-10 12:27:15
左姓網同人氣館 致永遠的愛妻 (左玉存) 當前訪問量為27418人次
左姓網同第一譜 左氏家族譜 (1743)
左姓網同最新譜 左氏臣公派 (6)
左姓網同人氣譜 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左圩左氏族譜 (3067)
㈦ 誰能告訴我鴉片戰爭1和2開放的16個通商口岸,分別在哪個省
第一次鴉片戰爭,清政府被迫開通上海,福州,寧波,廈門以及廣州(南京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增開了牛庄,淡水,南京等10處通商口岸(天津條約),並在北京條約中增開了天津為商埠。第一次鴉片戰爭口岸均在東南沿海,第二次就深入到沿長江的各口岸,深入內陸,列強企圖以此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
第一次鴉片戰爭:
廣東省廣州
福建省廈門、福州
浙江省寧波
上海
第二次鴉片戰爭:
遼寧省牛庄(後改營口)
山東省登州(後改煙台)
台灣省台南、淡水
廣東省潮州(後改汕頭)
海南省瓊州
湖北省漢口
江西省九江
江蘇省江寧(南京)、鎮江
㈧ 有民族大學嗎,在哪個省
中南民族大學是一所直屬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的綜合性普通高等院校,座落於白雲黃鶴的故鄉——武漢南湖之濱。學校前身為中南民族學院,創建於1951年,2002年3月更名為中南民族大學。學校佔地1,600畝,現代化校舍面積 66萬平米,校園內綠樹成蔭、花香四季,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現代建築鱗次櫛比、錯落有致,湖光山色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校園環境清幽秀雅。學校館藏圖書200萬冊,擁有全國高校第一家民族學博物館。
學校現有教職工1,545人,其中專任教師977人,正副教授500餘人,博士導師、碩士導師150餘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20餘人,省部級專家和學科帶頭人40餘人。另長期聘請國內外兼職教授、客座教授60餘人。
學校始終堅持「面向少數民族和少數民族地區,為黨和國家的民族工作服務,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經濟與社會發展服務」的辦學宗旨,開設了文、理、法、工、管理、經濟、歷史、醫學、教育9大學科門類的54個本科專業、43個碩士專業和1個博士專業,其中2個一級學科碩士專業。有11個學科為省部級重點學科,6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學校設有民族學、民族高等教育、女書文化、民族文化、土家族、應用化學、等離子體、生物醫學工程、古典文學、計算機應用技術等30個研究所(中心)。近年來,學校共出版學術著作750餘部,完成科研項目500多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獎項90多項,發表科研論文9,000多篇。50多年來,學校已累計培養了40,000多名各民族幹部和專業技術人才。他們遍布祖國的四面八方,為維護民族團結與穩定,促進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經濟與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中南民族大學傑出的辦學成就贏得了廣泛的國際聲譽。學校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先後與美國、德國、英國、法國、加拿大、瑞士、澳大利亞、紐西蘭、韓國、日本、俄羅斯、香港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0所大學合作辦學,建立師生對等互訪機制,開展國際間科學文化合作研究,常年聘請外籍教師,招收留學生。
近年來學校事業獲得了飛速發展,2001年,學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隨機性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2002年學校更名為中南民族大學。2003年9月,學校成為國家民委與武漢市政府人民政府共建院校, 2001—2002年、2003-2004年連續2次被評為湖北省最佳文明單位,2005年5月學校被國務院授予「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榮譽稱號,2006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我校榮獲博士學位授予權。中南民族大學的辦學模式為我國民族高等教育發展提供了成功的範式。
中南民大人在團結奮進的領導班子的帶領下,秉承「篤信好學,自然寬和」的辦學理念,堅持走「質量立校、學科興校,人才強校,品牌榮校」的內涵式發展道路,發揮優勢,彰顯特色,正朝著建設一流民族大學的奮斗目標闊步前進。
㈨ 世界上最高的橋梁在哪個省
河北趙州橋 趙州橋又叫安濟橋,坐落在河北省趙縣城南五里的洨河上。趙縣古時曾稱作趙州,故名。趙州橋是隋朝石匠李春設計建造的,距今已有近1400年,是世界現存最古老最雄偉的石拱橋。趙州橋只用單孔石拱跨越洨河,石拱的跨度為37.7米,連南北橋堍(橋兩頭靠近平地處),總共長50.82米。採取這樣巨型跨度,在當時是一個空前的創舉。更為高超絕倫的是,在大石拱的兩肩上各砌兩個小石拱,從而改變了過去大拱圈上用沙石料填充的傳統建築型式,創造出世界上第一個「敞肩拱」的新式橋型。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科學發明。象趙州橋這樣古老的大型敞肩石拱橋。在世界上相當長的時間里是獨一無二的。在歐洲,公元14世紀時,法國泰克河上才出現類似的敝肩形的賽雷橋,比趙州橋晚了700多年,而且早在1809年這座橋就毀壞了。隋代著名石匠李春的傑出貢獻在世界橋梁建築史上永放光輝。 北京盧溝橋 盧溝橋位於北京西南郊的永定河上,聯拱石橋。橋始建於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成於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元、明兩代曾經修繕,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重修建。橋全長212.2米,有11孔。各孔的凈跨徑和矢高均不相等,邊孔小、中孔逐漸增大。全橋有十個墩,寬度為5.3米至7.25米不等。橋面兩側築有石欄,柱高1.40米,各柱頭上刻有石獅,或蹲、或伏,或大撫小,或小抱大,共有485頭。石柱間嵌石欄板,高85厘米,橋兩端各有華表、御碑亭、碑刻等,橋畔兩頭還各築有一座正方形的漢白玉碑亭,每根亭柱上的盤龍紋飾雕刻得極為精細。盧溝橋以其精美的石刻藝術享譽於世。蘆溝橋久已聞名中外。義大利人馬可·波羅的《馬可·波羅行紀》一書,對這座橋有詳細的記載。1937年七七事變在此發生,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本土的開始,蘆溝橋因此成為有歷史意義的紀念性建築物。 福建泉州洛陽橋 洛陽橋原名萬安橋,位於福建省泉州東郊的洛陽江上,我國現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橋工程,從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後歷七年之久,耗銀一千四百萬兩,建成了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橋。橋全系花崗岩石砌築,初建時橋長360丈,寬1.5丈,武士造像分立兩旁。造橋工程規模巨大,工藝技術高超,名震四海。建橋九百餘年以來,先後修復十七次。現橋長731.29米、寬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橋墩、645個扶欄、104隻石獅、1座石亭、7座石塔。橋之中亭附近歷代碑刻林立,有「萬古安瀾」等宋代摩岩石刻;橋北有昭惠廟、真身庵遺址;橋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萬安橋記》宋碑,立於祠內,被譽為書法、記文、雕刻「三絕」。 洛陽橋是世界橋梁筏形基礎的開端,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廣東潮州廣濟橋 廣濟橋又稱湘子橋,位於廣東省潮安縣潮州鎮東,橫跨韓江。始建於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潮州知軍州事曾汪主持建西橋墩,於寶慶二年(1226)完成。紹興元年(1194),知軍州事沈崇禹主持東橋墩,到開禧二年(1206)完成。全橋歷時57年建成,全長515米,分東西兩段18墩,中間一段寬約百米,因水流湍急,未能架橋,只用小船擺渡,當時稱濟州橋。明宣德十年(1435年)重修,並增建五墩,稱廣濟橋。正德年間,又增建一墩,總共24墩。橋墩用花崗石塊砌成,中段用18艘梭船聯成浮橋,能開能合,當大船、木排通過時,可以將浮橋中的浮船解開,讓船隻、木排通過。然後再將浮船歸回原處。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座開關活動式大石橋。廣濟橋上有望樓,為我國橋梁史上所僅見。廣濟橋與趙州橋、洛陽橋、蘆溝橋並稱中國古代四大名橋,屬於全國重點保護文物,是中國橋梁建築中的一份寶貴遺產。
㈩ 法國阿爾貢森林在法國的什麼方向
位於法國東北部凡爾登地區的默茲河流域阿爾貢山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