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時候開始稱馬刺三人組為GDP的
按他們姓的首個字母叫的\
應該是在13年開始的
2. 遵義會議後,鑒與於作戰情況瞬息萬變指揮需要集中成立了三人團,全權指揮軍士新三人團團成員包括誰。
毛 澤 東、周 恩 來、王稼祥
鑒於作戰情況瞬息萬變,指揮需要集中,毛 澤 東提議成立「三人團」全權指揮軍事。1935年3月中旬,在貴州鴨溪、苟壩一帶,成立由毛 澤 東、周 恩 來、王稼祥組成的新的「三人團」,以周 恩 來為團長,負責指揮全軍的軍事行動。在戰爭環境中,這是中央最重要的領導機構。
3. 尋找「拿破崙」的詳細資料
公元1769~公元1821 著名的法國將軍和皇帝 拿破崙一世於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島的阿亞丘鎮,他的原名叫拿破崙·比歐拿巴特。法國只是在他出生前15個月左右才獲取科西嘉。年青時拿破崙是一位民族主義者,認為法國人是壓迫者。但是拿破崙卻被派遣到法國軍事院校學習。1785年畢業時,他年僅十六歲,就開始在軍隊當少尉。 四年後,法國革命爆發了,剛成立不久的法國政府幾年之內就捲入了同幾個外國列強戰爭的急流之中。老天頭一回賜給了拿破崙出人頭地的機會,他指揮炮隊在1793年土倫包圍戰中,從法軍和英軍手中收復了土倫。此時他已經放棄了他的科西嘉民族主義思想,把自己看作是法國人。他在土倫包圍戰中立下了戰功;被提升為旅長,1796年又被提升為駐義大利法軍司令。從1796年到1797年,拿破崙在義大利贏得了一系列輝煌的勝利,隨後以英雄的身份返回巴黎。 1798年拿破崙率領法軍入侵埃及,這次出征慘遭失敗。雖然拿破崙的軍隊在陸地上取得了全盤勝利,但是納爾遜統率的英國海軍摧毀了法國艦隊。1799年拿破崙放棄了他在埃及的軍隊,返回法國。 拿破崙回到法國發現人們記憶猶新的是他指揮義大利之戰的成功而不是出征埃及的潰敗。拿破崙利用這一優勢,一個月後就與阿貝·西葉雨及其他人一起發動了一次政變,宣告成立一個新政府——執政府,他任政府的第一執政。雖然拿破崙主持制定出一部完備的憲法,並為民眾投票通過,但那隻不過是他實行軍事獨裁的一付假面具,他很快就戰勝了政變中的其他同謀者。 因此拿破崙飛黃騰達的速度令人吃驚。1793年8月在土倫包圍戰之前他只不過是個無名鼠輩,一個24歲的非完全法國血統的小軍官;不到六年以後,年僅30歲的他就成為法國無庸爭辯的君主,他在君主的寶座上一坐就是14年多。 拿破崙在執政期間,對法國的行政和法律體制進行了重大的改革。他改革了法國的金融結構和司法制度;創辦了法蘭西銀行和法蘭西大學;實行了法國行政的中央集權制。雖然其中的每項改革對法國本身產生了重要的而且在某些方面是持久的影響,但是對世界上的其他國家沒有什麼影響。 但是拿破崙所進行的改革中有一項肯定遠遠地超過了法國國界,這就是創編了法國公民法典,著名的《拿破崙法典》。這部法典在很多方面體現了法國革命的理想。例如,在法典面前人人無血統特權,在法典面前人人平等。與此同時法典還與過去的法國法律和風俗相近到足以使法國大眾和法律界接受得了的程度。總之,法典穩健適度,條理清晰,簡潔明了,令人誇口稱頌。因而法典不僅在法國一直得到實施(今日法國的民法與原版的《拿破崙法典》明顯相似),而且經過局部的修正也為許多其他國家所採用。拿破崙一貫主張的方針就是做革命的保衛者。但是1804年拿破崙卻正式宣布自己為法國皇帝,而且還讓他的三個兄弟在歐洲的其他國家登極。他的這些行為無疑引起了一些法國共和黨人的忿恨——他們認為這樣的行為是對法國革命理想的徹底背叛——但是拿破崙所面臨的唯一嚴重的困難卻是來自對外戰爭。 1802年拿破崙在亞眠與英國簽訂了一項和平條約,目的是使法國在歷經十多年連綿的戰爭後有個喘息之機。但是翌年和平條約就被撕毀,法國與英國及其同盟國之間發生了一系列長期的戰爭。雖然拿破崙的軍隊在陸地上不斷地贏得勝利,但是不打敗英國的海軍就無法征服英國。1805年拿破崙時運不濟,在特法拉加海角上一場決定性的戰役中,英國海軍勢如破竹,取得了徹底勝利,此後英國基本上取得了海上的控制。雖然拿破崙僅在特拉法加海角戰六周後大破奧俄聯軍,取得了極其輝煌的勝利,但是也未能真正補償他那海軍的重大慘敗。 1808年拿破崙愚蠢地使法國捲入了在伊比利亞半島上的一場長期而無目的的戰爭,使法軍多年陷入困境。但是拿破崙鑄成的致命大錯是他的征俄之戰。1807年拿破崙會見俄國沙皇,簽訂了提爾西特協議,發誓要建立永久性的友誼。但是這種聯盟卻逐漸出現了惡性分裂,1812年拿破崙率大軍入侵俄國。 戰爭的結局為人所共知。俄國部隊在一般情況下避免與拿破崙進行對陣戰。於是他得以迅速出擊,到九月份就已經佔領了莫斯科。但是俄國人點然起漫天大火,幾乎使全城化為灰燼。拿破崙在莫斯科等待五個星期,求和的希望也化為泡影,於是終於決定撤軍,然而為時已晚。俄國的軍隊以逸待勞,俄國的冬天殘酷無情,法軍供給短缺,這一切立刻使法國士兵心驚膽顫,亂作一團,相互踐踏,結果能活著逃命者還不足百分之十。 其他歐洲國家如奧地利和普魯士都認識到現在是他們擺脫法國統治的妙時良機。他們共同會師攻打拿破崙。1813年拿破崙在來比錫戰役中又遭到了一次毀滅性的失敗。翌年他宣告辭職,被放逐到義大利沿海的一個小島——厄爾巴島上。 1815年他從厄爾巴島逃回法國,在法國他頗受歡迎,復辟成功。其他歐洲列強立即宣戰,他復辟一百天後就在滑鐵盧遭到了最終的失敗。滑鐵盧之戰後拿破崙被英國人囚禁在南大西洋的一個小島——聖赫勒拿島上,於1821年因患癌症在那裡死去。 拿破崙的戎馬生涯矛盾重重,變化莫測。他在戰術上的指揮天才令人拍手叫絕,如果僅從這方面來判斷,也許可以把他看作是超乎時空的最偉大的將軍。但是從重大的戰略上來看,他卻易於犯下令人瞠目的盲動性錯誤,如對埃及和俄國的入侵。拿破崙的戰略錯誤非常嚴重,因而他算不上第一流的將軍。這一評價有失公允嗎?我認為不是的。毫無疑問,評價一位將軍是否偉大的一個標准要看他是否有能力避免造成重大傷亡。因此評價象亞歷山大大帝、成吉思汗和帖木兒這樣最偉大的將軍就不會引起爭論,因為他們的軍隊從未打過敗仗。拿破崙最終被打敗了,因而他在國外征服的領土也如漫天浮雲,隨風飄散。1815年他最終失敗後,法國占據的領土比1789年革命爆發時還要少些。 毫無疑問,拿破崙是個極端利己主義者。人們常常把他同希特勒相提並論,但是兩者之間有著極其重要的區別。希特勒在很大程度上是歇斯里底大發作,而拿破崙則是一個野心勃勃的機會主義者,他對悚人聽聞的大屠殺沒有特別的興趣。拿破崙的統治無論從哪一個方面來看都不能和納粹集中營相比。 拿破崙名聲顯赫,人們容易過高地估計他的影響。他在短期內的影響確實很大,比亞歷山大大帝也許還要大,雖然遠不如希特勒(據估計在拿破崙戰爭中死亡的法國土兵將近50萬名,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死亡的德國人有800萬名)。無論如何,拿破崙的活動在數目上和對其同代人生活的影響都遠不如希特勒。 從長期影響來看,拿破崙似乎比希特勒更重要,但不及亞歷山大。拿破崙在法國進行了廣泛的政治改革,但是法國人口還不到世界的七十分之一,因此一定要如實地看待這樣的政治改革。從對法國個人生活的影響來看,他的改革遠遠不如在過去的兩個世紀中發生的規模空前的政治改革。 據說拿破崙時代為鞏固法國革命時期的成果和確保法國資產階級的既得利益提供了時機。因此在1815年法國君主制度最終復辟時,這些變化已經如此深入人心,恢復舊制度的社會秩序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最重要的變化是發生在拿破崙之前,1799年拿破崙開始執政時要回到原來狀態看來就已經為時過晚了。盡管拿破崙自己有建立君主制的野心,他還是為在全歐洲傳播法國革命的理想起了作用。 拿破崙對拉丁美洲的歷史也有巨大的間接影響。他對西班牙的入侵削弱了西班牙政府的實力,使它在幾年的時間里不能控制它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就是在這個實際上的自治時期,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開始了。 拿破崙做了一筆交易,這件事看來和他的主要意圖無關,然而卻成為他一生中產生最持久最重大的影響的一件事。那就是1803年拿破崙向美國出售了一片遼闊的土地。他認識到要保衛法國在北美佔據的土地不受英國掠奪,想必是非常困難,此外他資金缺乏。路易斯安那契約也許是整個歷史上一次規模最大的土地轉讓,使美國成為一個接近佔有一個洲的面積的國家。如果沒有路易斯安那契約,就很難預料美國將會是個什麼樣子,肯定會與今日的美國迥然不同。的確沒有路易斯安那契約美國能否成為一個大列強國都很難說。 當然拿破崙並不是促成簽訂路易斯安那契約的唯一因素,美國政府顯然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法國要價非常低廉,似乎無論哪屆美國政府都有可能願意做這筆生意,而法國政府出售路易斯安那領土的決定卻只是通過拿破崙一個人作出的。 附:拿破崙一世簡介 拿破崙一世(1769—1821),法國資產階級政治家和軍事家,法蘭西第一帝國和百日王朝皇帝,(1804—1814,1815)。生於科西嘉島破落貴族家庭。巴黎軍事學校結業後,充炮兵少尉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參加革命軍,1793年土倫戰役中,擊潰保皇復辟勢力,獲少將銜。督政府時期,因歐洲反動勢力組成反法同盟,嚴重威脅法國安全,1796年統兵進攻義大利,敗奧地利,並侵入埃及。1799年發動霧月政變,組成執政府,自任第一執政。1804年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他竭力強化中央集權的軍事官僚國家機構,堅決鎮壓反革命王黨復辟勢力,並頒布《拿破崙法典》,把資產階級革命成果,用法律形勢固定下來。對外不斷戰爭,多次粉碎反法同盟,嚴重打擊歐洲封建反動勢力。但隨著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大資產階級對外侵略與擴張的慾望日益強烈,拿破崙的對外戰爭逐漸變為同英俄爭霸和掠奪、奴役別國的侵略戰爭。由於連年戰爭,國內階級矛盾加劇,被奴役國家反法的民族解放戰爭紛起。1812年對俄戰爭失敗,加速了帝國崩潰。1814年歐洲反法聯軍攻陷巴黎,被放逐於厄爾巴島。1815年再返巴黎,建立百日王朝。滑鐵盧戰役失敗後,被流入於聖赫勒拿島。1821年,病死該島。(實被人在地窖里的葡萄酒桶中下了砒霜,拿破崙長年飲用,慢性中毒而死。時年52歲
4. 紅軍長征時,軍事最高三人團由哪三位組成
「最高三人團」是長征前期為准備實行戰略大轉移成立的,由博古、李德和周恩來組成。
1934年4月底廣昌戰役失敗後,中央蘇區的形勢日趨惡化,蘇區內的人力、物力消耗巨大,紅軍堅持內線作戰打破敵軍「圍剿」已經十分困難,中共中央書記處決定紅軍撤離中央蘇區。
5月,中共中央書記處委託李德草擬了《五、六、七三個月戰略計劃》,並將突圍決定向共產國際請示。
6月25日,共產國際復電同意中央紅軍主力撤離蘇區,實行戰略轉移。在實施戰略轉移前,為了作好戰略轉移的准備工作。
6月間,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決定成立由博古、李德和周恩來組成的「三人團」,秘密主持籌劃戰略轉移。
「最高三人團」是准備長征的中共中央最高領導集團,掌管中央和紅軍的最高權力。其內部分工是:政治上由博古負責,軍事上由李德負責,周恩來負責督促軍事准備計劃的實行。
(4)法國三人團是什麼時期的擴展閱讀:
長征途中,為解決黨和紅軍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形成了由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組成的「中央隊三人團」。
遵義會議後由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組成的,與長征前夕的三人團有根本區別的新「三人團」。
5. 第二次世界大戰
露西
露西出生於1912年,法國淪陷後28歲的露西和丈夫雷蒙德 奧布拉克一起在里昂加入了抵抗組織,1941年露西和其他抵抗運動成員創建了抵抗運動宣傳報紙《解放報》。秘密活動了2年後,1943年6月21日,露西的丈夫雷蒙德的身份暴露並被蓋世太保逮捕。露西用盡智謀在蓋世太保面前為自己的丈夫辯護,同時聯系抵抗組織請求援助。1943年10月21日,雷蒙德被逮捕整4個那天,露西帶領一隊突擊隊員終於成功把自己的丈夫營救出來,幾天後,兩人在抵抗運動組織的安排下雙雙逃到倫敦,露西一直不知道幫助她營救丈夫的突擊隊從什麼地方來,由哪些人組成,但她知道,那些人和她一樣,都是抵抗運動成員。
戰後露西從事維護人權活動,1984年72歲的她出版了自己的回憶錄《與蓋世太保周旋》(《Outwitting the Gestapo》)
Raymond Aubrac
雷蒙德是上面說的露西的丈夫,他出生於1914年,比露西小兩歲。在里昂夫婦兩人參加抵抗運動組織後,他也參與了《解放報》的編輯工作。1943年6月21日雷蒙德被蓋世太保逮捕,經過他妻子的努力,4個月後他被一隊突擊隊營救並和露西一起安全抵達倫敦。
法國解放後,經戴高樂任命。雷蒙德擔任了一段時間馬賽區專員,後來致力於現代工業體系的研究,他最後在聯合國食品和農業組織中擔任相當高的職務。需要說明的是,雷蒙德是一位法國共產黨員。[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Emmanuel D' Astier
達斯提耶1900年出生於巴黎,年輕時期進入法國海軍軍事學院學習,1924年加入法國海軍。退役後達斯提耶成為一個成功的詩人和自由撰稿人,此時的他政治傾向右翼政黨,但當納粹上台和西班牙內戰爆發後,他迅速從右翼轉向左翼。法國與德國開戰後,達斯提耶重新被徵召進法國軍隊,擔任法國海軍情報部的高級軍官。當貝當與希特勒簽訂停戰協議後,達斯提耶被解除了職務,他隨即轉入地下活動。在里昂,達斯提耶組織了一小批人員進行破壞活動,不久這個小小的團體迅速發展壯大起來,到1941年,它已經是一個組織嚴密,行動頻繁的左翼抵抗運動組織,並且有了一個響亮的名稱————解放陣線,還出版了自己的報紙——《解放報》。
1942年達斯提耶與另一個名聲顯赫的抵抗運動領導人簡 墨林秘密會晤,經過磋商,雙方共同發起,聯合法國境內八個主要抵抗運動團體——墨林的民族抵抗組織,達斯提耶的解放陣線、亨利 福萊哪的戰斗團、皮埃爾 萊瓦的自由法國、皮埃爾 威龍的民族陣線和皮埃爾 布羅索萊特的社會主義行動聯盟——組成了統一的法國抵抗運動組織。
1943年達斯提耶在阿爾及爾與戴高樂會晤,達斯提耶接受了戴高樂的邀請,加入了自由法國政府,法國解放後,達斯提耶被戴高樂任命為內政部部長,同時他繼續出版那個戰爭年代創辦的《解放報》,並且還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寫了幾部書。達斯提耶在1958年被授予列寧和平獎,1969年6月12日,這位法國游擊隊員在巴黎去世。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Simone de Beauvoir
西蒙妮.德.貝奧沃伊爾是一個律師的女兒,1908年出生在法國巴黎。1929年在巴黎大學索邦神學院畢業,獲得哲學學位。在索邦神學院學習期間,她認識了一位著名的哲學老師——簡.保. 薩特,兩人成為好朋友,這種友誼持續了幾乎半個世紀。貝奧沃伊爾在1931年開始在馬賽從事教育工作,1938年她回到巴黎,戰爭爆發後,她和薩特一起加入了抵抗組織,並且共同編輯抵抗組織的秘密刊物《戰斗》
1943年,貝奧沃伊爾失業,隨後她致力於寫作,同時在一個地方小廣播電台擔任製作人。1943年她的第一部小說《L'invitée》出版,這部小說為她贏來一片贊譽。1945年,當戰爭結束的時候,她根據自己戰時體驗創作了小說《別人的鮮血》。
事實上貝奧沃伊爾最出名的應該上她在1949年的專著《第二性》,她也是一個多產作家,著作包括1954年的《官僚》、1959年的《孝敬女兒的回憶》、1963年的《青春年華》、1965年的《環境的影響》、1966年的《輕生》和1970年的《女性的毀滅》。它去世於1986年。
Marc Bloch[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馬克.布勞契1886年出生在里昂,年輕時先後在巴黎和柏林學習。大學畢業後在亞眠和蒙彼里埃做教師。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布勞契作為士兵參加了戰斗,戰爭結束後他在斯特拉斯堡大學教授中世紀歷史。1929年,布勞契開始在一些刊物上發表諸多文章,他的一系列文章都強調了宗教信仰和經濟體系的重要性。30年代,布勞契被巴黎大學索邦神學院聘請為教授,在此他專心研究中世紀歷史,先後發表了研究專著《國王和奴隸》和《封建社會》。
戰爭爆發後,布勞契被徵召入伍,關於他的這段經歷可以看他的文章《莫名其妙的戰敗》。法國戰敗後,布勞契知道自己猶太人的身份在納粹鐵蹄下會是什麼結果,他嘗試著帶自己的家庭移民美國,但是努力失敗了。
1942年,東躲西藏的布勞契參加了法國抵抗組織並很快成為一個組織的領導者。1944年6月16日蓋世太保抓獲了這個被通緝很久的抵抗運動領袖,布勞契隨即遭到酷刑拷問,但他隻字不提,絕不合作,幾天後,惱羞成怒的蓋世太保將他和其他27名抵抗運動成員一起在里昂郊外槍殺。
布勞契是法國三十年代歷史學界研究中世紀歷史的泰斗,學識淵博,成果顯著,他死後,他的一些著作,如《歷史學家的手筆》和《封建社會》被一再出版。
Georges Bidault[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喬奇斯.畢道爾特1899年出生在法國墨林斯,在索邦神學院畢業後他成為一位歷史教師,1932年畢道爾特發起建立了天主教法國童子軍,並且協助創建了左翼報紙《L'Aube》,他強烈反對法西斯主義和排猶思想,1933年畢道爾特成為反對慕尼黑協議運動的領導者之一。
戰爭爆發後,畢道爾特應招入伍,1940年被德軍俘虜,第二年被釋放後他旋即加入了抵抗組織,後來成為抵抗運動團體戰斗社的主要成員。1942年1月簡 墨林奉命潛入法國聯絡抵抗運動組織,在他的建議下,畢道爾特開始為戰斗社出版自己的宣傳刊物《戰斗》。畢道爾特還和墨林一起聯絡其他抵抗運動組織,最終成立了法國最大的抵抗運動團體——民族抵抗聯盟(CNR),當簡 墨林在1943年7月被納粹逮捕殺害後,畢道爾特成為這個組織的領導人。
1944年8月,在畢道爾特的領導下。民族抵抗聯盟舉行反抗德國佔領軍的大起義,諾曼底登陸以後,畢道爾特被戴高樂任命為法國臨時政府的外交部長;1946年畢道爾特當選為法國總理(到1950年),1951年-1952年擔任法國國防部長,1953-1954年任法國外交部長,1958年再次當選總理。
再次成為法國總理後,畢道爾特逐漸變得保守,1958年他建立了法國基督教民主黨,1961年戴高樂開始與阿爾及利亞獨立運動進行和談的時候,畢道爾特被激怒了,他開始暗中支持反對者採取非常手段阻止和談,一時間在法國和阿爾及利亞發生了一系列恐怖事件,當事態被法國政府平息後,畢道爾特被指控犯有叛國罪,1963年畢道爾特離開法國前往巴西躲避,直到1969年才重回祖國,1983年1月27日,這位老抵抗運動成員在法國一個鄉村小鎮去世。
Pierre Brossolette[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皮埃爾.布羅索萊特1903年6月25日出生。1929年,政治左傾的他加入了法國社會黨,他是法國一些政治刊物的撰稿人,並在一家廣播電台(PTT——巴黎廣播電台?)工作,在他激烈反對慕尼黑協議後,他被這家電台解僱。
戰爭爆發後,布羅索萊特應招入伍,在停戰協議簽訂的時候他是法國軍隊中的一名上尉。布羅索萊特無法接受戰敗的現實,1941年3月他加入了社會主義行動陣線,並用他妻子在巴黎的書店做掩護進行秘密工作。1942年4月他作為自己團體的代表赴英國參加了抵抗運動代表大會並在倫敦見到了戴高樂將軍,期間他還接受英軍安排的特種行動訓練。
1942年夏天,布羅索萊特被秘密空投回法國,隨即與簡 墨林會晤並促成了法國統一的抵抗運動聯盟的建立。1943年6月7日,法國抵抗運動的一個重要成員雷恩 哈迪被蓋世太保抓獲,在蓋世太保駐法國頭目克勞斯 巴比指揮下,蓋世太保對其進行了嚴刑逼供,終於從哈迪口中得到了重要情報,根據這些情報,蓋世太保一舉抓獲了布羅索萊特、簡.墨林和另一個抵抗運動團體——秘密陣線的領導人查爾斯 德雷斯特勒恩特。
三個重要領導人的被捕對整個法國抵抗組織來說簡直是一場劫難,三人掌握著整個法國抵抗運動的命脈,為了營救他們,英國當局甚至派遣了兩個特種作戰專家潛入法國,但是很不幸,消息再次被納粹偵得,兩個間諜剛抵達法國便被等待已久的法國警察抓獲。
皮埃爾.布羅索萊特被蓋世太保嚴刑拷問,巴比試圖從他這里打開突破口,然後一舉摧毀整個法國抵抗組織,布羅索萊特擔心自己無法承受刑訊,有恐怕自己在嚴刑下會吐露機密,從而導致自己的同志暴露,於是他選擇了一個結果,1944年3月22日,布羅索萊特在蓋世太保拷問自己的時候,從雷恩監獄5樓跳下自殺身亡。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Albert Camus
阿爾伯特.卡馬斯是一個農民的兒子,1913年11月7日出生在阿爾及利亞的蒙多福。他的父親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並在馬恩河戰役中陣亡。卡馬斯是一個好學生,在阿爾及爾高中學習期間他獲得過獎學金,同時他也是個很有潛力的運動員,但這一切都在1930年他患上肺結核後化作泡影。中學畢業後,卡馬斯在阿爾及爾成為一個教師,同時他也寫一些劇本和雜文,1937年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雜文集《左還是右》。
大戰爆發後,卡馬斯來到巴黎,1940年3月他在巴黎一家刊物內擔任撰稿人,此時的卡馬斯接受了社會主義思想,在貝當簽訂停戰協議後,他義無返顧地投入到抵抗運動中並成為抵抗運動秘密刊物《戰斗》的總編。1942年他的小說《陌生人》出版並得到讀者的歡迎。
戰後,他創作了很多聲名顯赫的著作——1948年的《瘟疫》、1954年的《叛逆》、1957年的《秋》。1957年卡馬斯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但他謙虛地公開宣布他不認為自己應該得到這個獎勵,同時他宣布已經故去的André Malraux才理所應當獲得這個殊榮。
1960年卡馬斯死於一次交通事故。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Marie Louise Dissard
瑪麗.路易斯.迪薩德1880年出生在法國圖盧茲,1940年法國投降後60歲的迪薩德參加了法國抵抗組織。迪薩德加入的組織是由一個錯過了敦科爾克撤退的英國士兵伊恩 加羅創建的,加羅沒有來得及給隨英國遠征軍撤退,因此他一直在計劃經過巴黎、馬賽到法國南部的比利牛斯山脈逃出納粹佔領區,但當他建立好通道後他意識到這條通道可以幫助更多的人逃生,於是他留下來會合法國抵抗組織進行營救工作。
1941年10月加羅被德國人逮捕關押,阿爾伯特 格里司接替了加羅的工作,當格里司被捕後,61歲的老奶奶迪薩德擔任了這條逃生通道的領導者。
迪薩德當時已經61歲,蓋世太保不相信一個老太太隊是一個抵抗運動成員,年齡的優勢使她能夠暢通無阻地在法國各地旅行並計劃安排盟軍飛行員逃離法國重返英國。這些盟軍飛行員都是在執行轟炸任務後飛機損壞後跳傘著陸並被法國人搭救的,迪薩德負責收容這些人,並把他們集中到圖盧茲,然後安排他們經巴黎到法國南部,然後在當地向導的帶領下翻越比利牛斯山脈逃到中立的西班牙去。
這種極其危險又很容易暴露的工作竟然被迪薩德滴水不漏地經營了2年之久,1944年1月,一個為迪薩德工作的比利牛斯山脈向導被逮捕,這名向導違反了秘密工作的基本准則,他隨身帶著一個筆記本,上面寫有迪薩德的名字,迪薩德的真實身份暴露了!她被迫轉入地下,在圖盧茲各處躲藏直到法國解放。
整個戰爭期間迪薩德共把250多名盟軍飛行員送回英國,這中間有110名是在她身份暴露被蓋世太保追捕期間送走的。戰爭結束後,美國政府授予迪薩德自由勛章,上面的照片就是她獲得勛章時拍攝的,授勛章者似乎是艾森豪威爾將軍。[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Jean Moulin
我懷著極其尊敬的心情寫此人的簡歷,這個堅強的抵抗運動領導人不應當只得到法國人的尊敬,他也應該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重。
簡.墨林是一個歷史學教授的兒子,1899年6月20日出生在法國Belziers,1918年年輕的墨林參加了法國軍隊並投身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但他沒來得及上前線戰爭就結束了。
戰後墨林開始從事政治活動並且很快成為一名年輕的公務員,在他的朋友影響下,他成為一個激進的和平主義者並接受左翼思想。西班牙內戰爆發後,墨林協助走私軍火到西班牙,以幫助西班牙政府對抗叛亂者。1940年法國淪陷,墨林拒絕和德軍合作,很快他就被蓋世太保逮捕並遭到拷打,在遭受非人折磨時,墨林一度用碎玻璃切割自己的喉管自殺以表達自己的決心和意志。令人不解的是當他傷好痊癒後他被德國人釋放。
1940年11月,維希法國政府下令解散所有左翼政黨公務員的職務,憤怒的墨林開始聯絡其他同志准備推翻維希政府並且把德國人驅逐出法國,這些同志中包括亨利 福萊納 他後來創辦了「戰斗」社;期間墨林還和法國共產黨聯系緊密,有資料稱墨林是一個共產黨員,但事實上他根本沒有加入這個政黨。[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1941年9月,墨林來到倫敦,在那裡他見到了戴高樂將軍我其他法國臨時政府領導人,1941年10月,墨林向臨時政府提交了一份名為《行動起來!——在法國組建抵抗組織的計劃和需求》的報告。戴高樂非常欣賞墨林的才幹並且決定任命他為法國國內抵抗運動的領導者。
1942年1月2日墨林被空投到法國,他隨身攜帶了大批現金用以幫助創辦地下出版物,這些出版物包括很多抵抗組織的秘密刊物。但是墨林返回法國的最重要的任務是聯合法國國內各個獨立的抵抗組織,把他們組合起來,成立統一指揮的法國抵抗運動組織。1943年5月27日,在巴黎墨林與法國國內八大抵抗組織代表秘密集會,會議上彼此達成了合作協議,最終成立了民族抵抗委員會(CNR)。
1943年6月7日晚,里昂抵抗組織的一個重要成員雷恩 哈迪在巴黎與墨林的代表接頭前被捕,哈迪很快成為一個叛徒,他提供的情報直接導致了墨林的助手查爾斯將軍被捕,2周後,哈迪又帶領蓋世太保在里昂抓捕了墨林和其他7名法國抵抗組織成員。墨林被德國駐法國蓋世太保頭目巴比押解到巴黎刑訊,不久又移送到德國柏林,在那裡墨林遭受了非人拷打,於1943年7月8日死在刑訊中。
6. 三人團是哪三個人
中共歷史上的三個「三人團
長征前夕為准備實行戰略大轉移成立博古、李德和周恩來組成的「最高三人團」;長征途中,為解決黨和紅軍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自發形成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組成的「中央隊三人團」和遵義會議後由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組成的、與長征前夕的三人團有根本區別的新「三人團」。
1934年4月底廣昌戰役失敗後,中央蘇區的形勢日趨惡化,蘇區內的人力、物力消耗巨大,紅軍堅持內線作戰打破敵軍「圍剿」已經十分困難,中共中央書記處決定紅軍撤離中央蘇區。5月,中共中央書記處委託李德草擬了《五、六、七三個月戰略計劃》,並將突圍決定向共產國際請示。6月25日,共產國際復電同意中央紅軍主力撤離蘇區,實行戰略轉移。在實施戰略轉移前,為了作好戰略轉移的准備,6月,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決定博古、李德和周恩來組成的「三人團」,秘密主持籌劃戰略轉移。
「三人團」是准備長征的中共中央最高領導集團,掌管中央和紅軍的最高權力。分工是:政治上由博古負責,軍事上由李德負責,周恩來負責督促軍事准備計劃的實行。博古和李德是真正的決策核心,周恩來只是一個「管事成員」。博古任臨時中共中央總書記,「他代表中央領導軍委工作」。李德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顧問,博古不懂軍事,完全依靠李德,把軍事指揮權讓給這個外國人。李德實際上取得了軍事上的最高指揮權。
「三人團」雖屬臨時性的組織,實際是統一指揮蘇區黨、政、軍、民的最高領導集團,亦稱「最高三人團」。自從成立了「三人團」,中央政治局和1931年11月25日蘇維埃代表大會宣告成立的中革軍委實際上已經沒有了對重大政治和軍事問題的決策權。從此時至長征初期,中央政治局和中革軍委再也沒有開過會,中央政治局和中革軍委的成員也被排斥在外,一切均由「三人團」說了算。1944年11月13日,博古在延安中央政治局會議談到:「長征軍事計劃,未在政治局討論,這是嚴重政治錯誤……當時『三人團』處理一切。」1935年1月遵義會議取消「三人團」,博古和李德失去最高指揮權。
長征途中,為解決黨和紅軍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毛澤東、王稼祥、張聞天自發形成了反對最高三人團在五次反圍剿和西征以來的錯誤軍事路線的「三人團」,亦稱中央隊「三人團」。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撤出蘇區被迫長征。1934年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和紅軍總部率中央紅軍主力5個團及後方機關共8.6萬人,從江西瑞金等地出發,實行戰略大轉移。按戰斗序列,中央紅軍組成兩個縱隊。中央、軍委機關及直屬部隊組成軍委第一野戰縱隊和第二野戰縱隊。第一野戰縱隊代號紅星縱隊,第二野戰縱隊代號紅安縱隊。紅星縱隊是黨和紅軍首腦機關,野戰軍西征的指揮部。毛澤東、朱德、王稼祥、張聞天中央領導在第一縱隊,故又稱中央隊。
出發時,王稼祥在第四次反圍剿被敵機炸傷,彈片還在肚子里,坐擔架隨隊行動。毛澤東瘧疾初愈,走路吃力,配了擔架,同王稼祥走在一起。中央政治局委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人民委員會主席張聞天,主要靠馬行軍。第五次反圍剿開始,張聞天對李德的軍事指揮懷疑,從沉痛的教訓中認識到王明路線的錯誤和毛澤東主張的正確,參加了反對王明路線。途中,三人經常接觸,議論批判左傾軍事路線的錯誤。就逐步形成了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央隊三人團」。「中央隊三人團」是在同以王明的左傾冒險錯誤的斗爭中逐步形成的,它對遵義會議勝利召開和成功起了重大作用。
1935年1月中央遵義政治局擴大會議,揭發和批判第五次反圍剿和長征以來中央最高三人團在軍事領導上的錯誤,通過張聞天起草的《中共中央關於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的決議》,重新肯定了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路線,改組了中央領導機關,增選毛澤東為中央常委,取消長征初期的「三人團」,仍由最高首長朱德、周恩來為軍事指揮者。
遵義會議後,中央紅軍處於敵軍的圍追堵截,被動局面並未扭轉。如何指揮部隊打仗,粉碎敵人進攻,仍是中共中央緊迫的中心工作。2月5日,在雲、貴、川交界的雞鳴三省一帶,政治局常委決定由張聞天代替博古在黨內「負總責」,李德的軍事指揮權同時撤銷。由於長征戰事頻繁,必須臨機決斷以適應瞬息萬變的復雜的戰爭形式和環境,避免在緊急的軍事行動中因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而貽誤戰機,毛澤東提議成立三人團全權指揮軍事。3月17日途經赤水河畔川黔交界處的陳福村時,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決定成立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組成的新「三人團」,又稱「三人軍事指揮小組」、「三人指揮小組」,集中領導軍事,加強作戰統一指揮。以「周恩來為下最後決心的負責者」,「以澤東為恩來軍事指揮上的幫助者。」新三人團,實際以毛澤東為主,「在重要問題上,大都是毛澤東出主意,其他同志同意的」。遵義會議確立的毛澤東在全黨全軍的實際領導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確認。新「三人團」是代表黨中央領導軍委工作的最重要的領導機構,是全權指揮軍事的極具權威的統帥部。新「三人團」的成立改變了領導方式,徹底清除了王明的左傾冒險主義軍事錯誤的影響,確保了黨在遵義會議後確定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貫徹落實,保證了紅軍長征的勝利。
7. 三人團是哪三個
「最高三人團」是長征前期為准備實行戰略大轉移成立的,由博古、李德和周恩來組成。
1934年4月底廣昌戰役失敗後,中央蘇區的形勢日趨惡化,蘇區內的人力、物力消耗巨大,紅軍堅持內線作戰打破敵軍「圍剿」已經十分困難,中共中央書記處決定紅軍撤離中央蘇區。
5月,中共中央書記處委託李德草擬了《五、六、七三個月戰略計劃》,並將突圍決定向共產國際請示。
6月25日,共產國際復電同意中央紅軍主力撤離蘇區,實行戰略轉移。在實施戰略轉移前,為了作好戰略轉移的准備工作。
6月間,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決定成立由博古、李德和周恩來組成的「三人團」,秘密主持籌劃戰略轉移。
「最高三人團」是准備長征的中共中央最高領導集團,掌管中央和紅軍的最高權力。其內部分工是:政治上由博古負責,軍事上由李德負責,周恩來負責督促軍事准備計劃的實行。
(7)法國三人團是什麼時期的擴展閱讀:
長征途中,為解決黨和紅軍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形成了由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組成的「中央隊三人團」。
遵義會議後由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組成的,與長征前夕的三人團有根本區別的新「三人團」。
參考資料: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新老「三人團」
8. 關於拿破崙的介紹
拿破崙·波拿巴
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8.15~1821.5.5),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1799年 - 180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及百日王朝的皇帝(1804年 - 1814年,1815年)、軍事家、政治家,曾經佔領過西歐和中歐的大部分領土。法蘭西共和國近代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
拿破崙早年
拿破崙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島的阿雅克修城,他的家族是一個義大利貴族世家,科西嘉島剛剛被賣給法蘭西共和國後,法王承認其父親為法蘭西共和國貴族。在父親的安排下,拿破崙9歲時就到法蘭西共和國布里埃納軍校接受教育。1784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後,被選送到巴黎軍官學校。
拿破崙一開始自認是一個外國人,一心希望有一天能夠讓科西嘉從法蘭西共和國獨立出去。16歲時父親去世,他中途輟學並被授予炮兵少尉頭銜。在隨部隊駐防各地期間,他閱讀了許多啟蒙思想家的著作,其中讓•雅各•盧梭的思想對他的影響非常大。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拿破崙回到科西嘉,希望推動科西嘉獨立,但遭到另一個親英反法的保利集團排擠,最後全家逃往法蘭西共和國。
在1793年7月,拿破崙帶兵攻下了保王黨的堡壘土倫,因此受到雅各賓派的賞識。1794年熱月政變中拿破崙由於和羅伯斯比爾兄弟關系緊密而受到調查,後因拒絕到義大利軍團的步兵部隊服役而被免去准將軍銜。1795年他受巴黎督政官巴拉斯之託成功平定保王黨武裝叛亂,一夜之間榮升為陸軍中將兼巴黎衛戍司令,在軍界和政界中嶄露頭角。
拿破崙是一名出色的軍事家,對當時的軍事知識深有研究,善於將各種軍事策略運用於實戰之中,尤其是主張將火炮集中使用,以及充分發揮騎兵的機動作用。1796年3月2日,26歲的拿破崙被任命為法蘭西共和國義大利方面軍總司令,3月9日與情人約瑟芬•博阿爾內結婚,之後便匆匆奔赴前線。在義大利,拿破崙統帥的軍隊多次擊退了奧地利帝國與薩丁組成的第一次反法同盟聯軍,最後迫使對方簽署了有利於法蘭西共和國的停戰條約。
拿破崙的崛起
取得義大利之役的勝利後,拿破崙的威信越來越高,他成為法蘭西共和國人的新英雄。而他的崛起令督政府感到受威脅,因此任命他為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共和國軍司令,派往東方以抑制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在該地區勢力的擴張。在拿破崙的遠征軍中,除了2000門大炮外,還帶了175名各行業的學者以及成百箱的書籍和研究設備。在遠征中拿破崙曾下達過一條著名的指令:「讓驢子和學者走在隊伍中間。」拿破崙本人精通數學,同時還十分喜愛文學和宗教,受啟蒙運動的影響十分大。
然而1798年遠征埃及本身是一個大失敗。拿破崙的艦隊被英國的海軍上將納爾遜完全摧毀,部隊被困在埃及。1799年回國時,400艘的軍艦只剩下2隻小艦,原本侵略印度的計劃受阻,人員損失慘重。
此時歐洲反法聯盟逐漸形成,而法蘭西共和國國內保皇派勢力則漸漸上升。1799年8月,拿破崙最終決定趕回巴黎。1799年10月,回到法蘭西共和國的拿破崙被當作「救星」來歡迎。11月9日,拿破崙發動了霧月政變並獲得成功,成為法蘭西共和國第一執政,實際為獨裁者。
拿破崙之後進行了多項政治、教育、司法、行政、立法、經濟方面的重大改革,其中最著名並且直到今天依然有重要影響的《拿破崙法典》 ,是在政變的當天晚上就由拿破崙下令起草的,很多條款拿破崙本人親自參加討論最終確定,基本上採納了法蘭西共和國大革命初期提出的比較理性的原則。法典在1804年正式實施,即使是在一個多世紀後依然是法蘭西共和國的現行法律。法典對德國、西班牙、瑞士等國的立法起到重要影響。在政變結束後三周拿破崙向人民發布的公告中,他自豪地宣稱:「公民們,大革命已經回到它當初籍以發端的原則。大革命已經結束。」
寶座上的法蘭西共和國人的皇帝拿破崙
1802年8月,修改共和八年憲法,改為終身執政。1804年11月6日,公民投票通過共和十二年憲法,法蘭西共和國改為法蘭西帝國,拿破崙•波拿巴為法蘭西人的皇帝,稱拿破崙一世12月2日,他並不是由教皇庇護七世加冕,而是自己將皇冠戴到了頭上,然後還為妻子約瑟芬•博阿爾內加冕為皇後。一年之後,他又在義大利由教皇加冕為義大利國王
1805年8月,奧地利、英國、俄國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崙於是在9月24日離開巴黎,親自揮軍東進,到10月12日法軍已經佔領了慕尼黑。10月17日法蘭西共和國和奧地利帝國在烏爾姆激戰後,反法同盟投降。之後法蘭西共和國又取得了奧斯特里茨戰役的勝利,反法同盟再度瓦解,並且迫使奧地利帝國取消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稱號。拿破崙隨後聯合了德國境內各諸侯國組成「萊茵邦聯」,把它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次年秋天,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俄國、普魯士組成了第四次反法同盟,但是10月14日法軍同時在耶拿和奧爾斯塔特擊潰敵軍,普魯士的軍隊幾乎全軍覆沒,拿破崙因此取得了德國大部分地區。1807年6月法軍又在波蘭大敗俄國軍隊,拿破崙與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會面,雙方簽訂了和平條約,在此前一年拿破崙頒布了《柏林赦令》,宣布大陸封鎖政策,禁止歐洲大陸與英倫的任何貿易往來。自此,法蘭西共和國在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得到了確立。拿破崙一世兼任義大利國王、萊茵邦聯的保護者、瑞士聯邦的仲裁者,並分別封他的兄弟約瑟夫、路易、熱羅姆為那不勒斯、荷蘭、威斯特伐利亞國王。
轉折:入侵西班牙、奧地利帝國共和國與俄羅斯
1807年末西班牙爆發內部動亂,西班牙國王遭到人民的唾棄。拿破崙於是乘機入侵了西班牙,並讓其長兄約瑟夫•波拿巴(Joseph Bonaparte)成為西班牙國王。但是這個舉動遭到了西班牙人的反對,拿破崙根本無法平息當地的暴動。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在1808年介入西班牙爭端,英軍8月8日登陸蒙得戈灣,8月30日佔領了整個葡萄牙。之後他們在當地民族主義者的支持下,逐步將法軍趕出了伊比利亞半島。
正當拿破崙陷入西班牙泥潭之際,1809年初第五次反法同盟組成。奧地利帝國在背後偷襲法在德國的領土,拿破崙被迫退出西班牙,率軍東征。奧地利帝國軍隊雖然一開始取得優勢,但是拿破崙很快就轉敗為勝,迫使奧地利帝國簽訂維也納和約,再次割讓土地。次年,拿破崙娶奧地利帝國公主瑪麗•路易莎為妻,法奧結成同盟。
到了1811年末,法俄關系已經開始惡化,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拒絕繼續與法蘭西共和國合作抗英,最後戰爭爆發。拿破崙率領操12種語言的50萬大軍進入俄羅斯。俄軍採取了撤退不抵抗的戰術,直到1812年9月12日法軍歷經博羅金諾戰役(法軍有7萬人陣亡和重傷)後,進入莫斯科。拿破崙本以為亞歷山大一世將會妥協,未料到迎接他的卻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而此時在國內又有人策劃了一次失敗的政變,令他不得不趕回法蘭西共和國,最後回到法蘭西共和國的只有1萬人。
戰敗、流放、百日政權與滑鐵盧
1813年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俄國、普魯士和奧地利帝國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雙方在德國境內多次激戰。雖然法軍取得了多次勝利,但是針對拿破崙的壓力卻是越來越大,直到10月的萊比錫戰役法軍被擊潰,各附庸國也紛紛脫離法蘭西共和國獨立,同盟軍開始向巴黎挺進。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佔領,同盟軍要求法蘭西共和國無條件投降,同時拿破崙必須退位。1814年4月13日拿破崙在巴黎楓丹白露宮簽署退位詔書,此前兩天拿破崙宣布無條件投降。拿破崙本人在退位後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個小島厄爾巴島。拿破崙保留了「皇帝」的稱號,可是他的領土只局限在那個小島上。
拿破崙在往厄爾巴島的路上幾乎被暗殺,自己也嘗試自殺未遂。而在巴黎,路易十八回到法蘭西共和國,重新成為法蘭西共和國國王,波旁王朝復辟。拿破崙的妻子和兒子被奧地利共和國共和國人囚禁,還有傳聞說拿破崙將被流放到大西洋上的一個小島,這一切令拿破崙別無選擇,最後在1815年2月26日逃出小島,率領1000人於3月1日回到法蘭西共和國。本來被派來阻止他的法蘭西共和國軍隊轉而繼續支持拿破崙。3月20日拿破崙回到巴黎,此時他已經擁有一個14萬人的正規軍和20萬人的志願軍,路易十八逃跑,百日王朝開始。
但是好景不長,歐洲各國迅速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1815年6月18日拿破崙的軍隊在比利時滑鐵盧戰役中全軍覆沒,7月15日他正式投降。法蘭西第一帝國覆滅,路易十八再度復辟。拿破崙被流放聖赫勒拿島。1821年5月5日,拿破崙在島上去世,5月8日在禮炮聲中這位征服者被葬在聖赫勒拿島上的托貝特山泉旁。直至今日,拿破崙的死因還是眾說紛紜,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醫生的驗屍報告顯示他是死於嚴重胃潰爛,但新的研究認為拿破崙死於砷中毒,而且從當年貴族愛用的牆紙上,歷史學家亦發現含有砷的礦物,估計是因為環境潮濕而讓珅在環境中滲透出來。
他去世後九年,新的奧爾良王朝在人民的壓力之下將拿破崙的塑像重新豎立在旺多姆圓柱上。1840年,法蘭西共和國七月王朝的路易•菲利浦派其兒子將拿破崙的遺體接回。該年12月15日,拿破崙的靈柩被運回巴黎,在經過凱旋門後安葬到塞納河畔的老殘軍人退休院(即榮譽軍人院)。
另一版本
著名的法蘭西共和國將軍和皇帝拿破崙一世於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的阿雅克修,他的原名叫拿破崙•比歐拿巴特。法蘭西共和國只是在他出生前15個月左右才獲取科西嘉。年青時拿破崙是一位民族主義者,認為法蘭西共和國人是壓迫者。但是拿破崙卻被父親送到法蘭西共和國軍事院校學習。1785年畢業時,他年僅十六歲,就開始在軍隊當少尉。
四年後,法蘭西共和國革命爆發了,剛成立不久的法蘭西共和國政府幾年之內就捲入了同幾個外國列強戰爭的急流之中。老天頭一回賜給了拿破崙出人頭地的機會,他指揮炮隊在1793年土倫包圍戰中,從法軍和英軍手中收復了土倫。此時他已經放棄了他的科西嘉民族主義思想,把自己看作是法蘭西共和國人。他在土倫包圍戰中立下了戰功;被提升為旅長,1796年又被提升為駐義大利法軍司令。從1796年到1797年,拿破崙在義大利贏得了一系列輝煌的勝利,隨後以英雄的身份返回巴黎。
1798年拿破崙率領法軍入侵埃及,這次出征慘遭失敗。雖然拿破崙的軍隊在陸地上取得了全盤勝利,但是納爾遜統率的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海軍摧毀了法蘭西共和國艦隊。1799年拿破崙放棄了他在阿拉伯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共和國的軍隊,返回法蘭西共和國。
拿破崙回到法蘭西共和國發現人們記憶猶新的是他指揮義大利之戰的成功而不是出征阿拉伯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共和國的潰敗。拿破崙利用這一優勢,一個月後就與阿貝•西葉雨及其他人一起發動了一次政變,宣告成立一個新政府——執政府,他任政府的第一執政。雖然拿破崙主持制定出一部完備的憲法,並為民眾投票通過,但那隻不過是他實行軍事獨裁的一付假面具,他很快就戰勝了政變中的其他同謀者。
拿破崙在執政期間,對法蘭西共和國的行政和法律體制進行了重大的改革。他改革了法蘭西共和國的金融結構和司法制度;創辦了法蘭西銀行和法蘭西大學;實行了法蘭西共和國行政的中央集權制。雖然其中的每項改革對法蘭西共和國本身產生了重要的而且在某些方面是持久的影響,但是對世界上的其他國家沒有什麼影響。
但是拿破崙所進行的改革中有一項肯定遠遠地超過了法蘭西共和國國界,這就是創編了法蘭西共和國公民法典,著名的《拿破崙法典》。這部法典在很多方面體現了法蘭西共和國革命的理想。例如,在法典面前人人無血統特權,在法典面前人人平等。與此同時法典還與過去的法蘭西共和國法律和風俗相近到足以使法蘭西共和國大眾和法律界接受得了的程度。總之,法典穩健適度,條理清晰,簡潔明了,令人誇口稱頌。因而法典不僅在法蘭西共和國一直得到實施(今日法蘭西共和國的民法與原版的《拿破崙法典》明顯相似),而且經過局部的修正也為許多其他國家所採用。拿破崙一貫主張的方針就是做革命的保衛者。但是1804年拿破崙卻正式宣布自己為法蘭西共和國皇帝,而且還讓他的三個兄弟在歐洲的其他國家登極。他的這些行為無疑引起了一些法蘭西共和國共和黨人的忿恨——他們認為這樣的行為是對法蘭西共和國革命理想的徹底背叛——但是拿破崙所面臨的唯一嚴重的困難卻是來自對外戰爭。
1802年拿破崙在亞眠與英國簽訂了一項和平條約,目的是使法蘭西共和國在歷經十多年連綿的戰爭後有個喘息之機。但是翌年和平條約就被撕毀,法蘭西共和國與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及其同盟國之間發生了一系列長期的戰爭。雖然拿破崙的軍隊在陸地上不斷地贏得勝利,但是不打敗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海軍就無法征服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1805年拿破崙時運不濟,在特法拉加海角上一場決定性的戰役中,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海軍勢如破竹,取得了徹底勝利,此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基本上取得了海上的控制。雖然拿破崙僅在特拉法加海角戰六周後大破奧俄聯軍,取得了極其輝煌的勝利,但是也未能真正補償他那海軍的重大慘敗。
1808年拿破崙愚蠢地使法蘭西共和國捲入了在伊比利亞半島上的一場長期而無目的的戰爭,使法軍多年陷入困境。但是拿破崙鑄成的致命大錯是他的征俄之戰。1807年拿破崙會見俄國沙皇,簽訂了提爾西特協議,發誓要建立永久性的友誼。但是這種聯盟卻逐漸出現了惡性分裂,1812年拿破崙率大軍入侵俄國。
戰爭的結局為人所共知。俄國部隊在一般情況下避免與拿破崙進行對陣戰。於是他得以迅速出擊,到九月份就已經佔領了莫斯科。但是俄國人點然起漫天大火,幾乎使全城化為灰燼。拿破崙在莫斯科等待五個星期,求和的希望也化為泡影,於是終於決定撤軍,然而為時已晚。俄國的軍隊以逸待勞,俄國的冬天殘酷無情,法軍供給短缺,這一切立刻使法蘭西共和國士兵心驚膽顫,亂作一團,相互踐踏,結果能活著逃命者還不足百分之十。
其他歐洲國家如奧地利和普魯士都認識到現在是他們擺脫法蘭西共和國統治的妙時良機。他們共同會師攻打拿破崙。1813年拿破崙在來比錫戰役中又遭到了一次毀滅性的失敗。翌年他宣告辭職,被放逐到義大利沿海的一個小島——厄爾巴島上。
1815年他從厄爾巴島逃回法蘭西共和國,在法蘭西共和國他頗受歡迎,復辟成功。其他歐洲列強立即宣戰,他復辟一百天後就在滑鐵盧遭到了最終的失敗。滑鐵盧之戰後拿破崙被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人囚禁在南大西洋的一個小島——聖赫勒拿島上,於1821年因患癌症在那裡死去。
拿破崙的戎馬生涯矛盾重重,變化莫測。他在戰術上的指揮天才令人拍手叫絕,如果僅從這方面來判斷,也許可以把他看作是超乎時空的最偉大的將軍。但是從重大的戰略上來看,他卻易於犯下令人瞠目的盲動性錯誤,如對阿拉伯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共和國和俄國的入侵。拿破崙的戰略錯誤非常嚴重,因而他算不上第一流的將軍。這一評價有失公允嗎?我認為不是的。毫無疑問,評價一位將軍是否偉大的一個標准要看他是否有能力避免造成重大傷亡。因此評價像亞歷山大大帝、成吉思汗和帖木兒這樣最偉大的將軍就不會引起爭論,因為他們的軍隊從未打過敗仗。拿破崙最終被打敗了,因而他在國外征服的領土也如漫天浮雲,隨風飄散。1815年他最終失敗後,法蘭西共和國占據的領土比1789年革命爆發時還要少些。
毫無疑問,拿破崙是個極端利己主義者。人們常常把他同希特勒相提並論,但是兩者之間有著極其重要的區別。希特勒在很大程度上是歇斯里底大發作,而拿破崙則是一個野心勃勃的機會主義者,他對聳人聽聞的大屠殺沒有特別的興趣。拿破崙的統治無論從哪一個方面來看都不能和納粹集中營相比。
拿破崙名聲顯赫,人們容易過高地估計他的影響。他在短期內的影響確實很大,比亞歷山大大帝也許還要大,雖然遠不如希特勒(據估計在拿破崙戰爭中死亡的法蘭西共和國土兵將近50萬名,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死亡的德國人有800萬名)。無論如何,拿破崙的活動在數目上和對其同代人生活的影響都遠不如希特勒。
從長期影響來看,拿破崙似乎比希特勒更重要,但不及亞歷山大。拿破崙在法蘭西共和國進行了廣泛的政治改革,但是法蘭西共和國人口還不到世界的七十分之一,因此一定要如實地看待這樣的政治改革。從對法蘭西共和國個人生活的影響來看,他的改革遠遠不如在過去的兩個世紀中發生的規模空前的政治改革。
據說拿破崙時代為鞏固法蘭西共和國革命時期的成果和確保法蘭西共和國資產階級的既得利益提供了時機。因此在1815年法蘭西共和國君主制度最終復辟時,這些變化已經如此深入人心,恢復舊制度的社會秩序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最重要的變化是發生在拿破崙之前,1799年拿破崙開始執政時要回到原來狀態看來就已經為時過晚了。盡管拿破崙自己有建立君主制的野心,他還是為在全歐洲傳播法蘭西共和國革命的理想起了作用。
拿破崙對拉丁美洲的歷史也有巨大的間接影響。他對西班牙的入侵削弱了西班牙政府的實力,使它在幾年的時間里不能控制它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就是在這個實際上的自治時期,拉丁美洲的獨立運動開始了。
拿破崙做了一筆交易,這件事看來和他的主要意圖無關,然而卻成為他一生中產生最持久最重大的影響的一件事。那就是1803年拿破崙向美國出售了一片遼闊的土地。他認識到要保衛法蘭西共和國在北美佔據的土地不受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掠奪,想必是非常困難,此外他資金缺乏。路易斯安那契約也許是整個歷史上一次規模最大的土地轉讓,使美國成為一個接近佔有一個洲的面積的國家。如果沒有路易斯安那契約,就很難預料美國將會是個什麼樣子,肯定會與今日的美國迥然不同。的確沒有路易斯安那契約美國能否成為一個大列強國都很難說。
當然拿破崙並不是促成簽訂路易斯安那契約的唯一因素,美國政府顯然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法蘭西共和國要價非常低廉,似乎無論哪屆美國政府都有可能願意做這筆生意,而法蘭西共和國政府出售路易斯安那領土的決定卻只是通過拿破崙一個人做出的。
拿破崙大事記
1769年8月15日出生於科西嘉島阿雅克修城的一個破落貴族家庭。
1779年4月25日,在法蘭西共和國布里埃納軍校學習軍事。
1784年10月,奉命轉入巴黎王家軍校。
1785年9月,拿破崙以少尉銜畢業。
1785年11月,開始在瓦朗斯「拉費爾炮兵團」服役。
1789年,法蘭西共和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拿破崙同情革命,一時成為雅各賓派的擁護者。他三次回到故鄉科西嘉島,積極開展爭取科西嘉島自治和自由的活動。由於受到當地親英反法的保利集團的排擠,被迫舉家遷至法蘭西共和國本土。
1793年7月,拿破崙帶兵一舉攻下了保王黨的堡壘土倫,深受雅各賓派奧古斯都.羅伯斯庇爾的賞識,1794年1月14日,被任命為少將、炮兵旅長。熱月政變發生後,雅各賓派共有103人遇害,拿破崙亦受牽連,於8月5日被捕。後經審訊,無罪釋放,但被免去少將、炮兵旅長職銜。拿破崙一時困居巴黎。
1795年10月4日,巴黎發生保王黨人的武裝叛亂。督政官巴拉斯請來拿破崙幫助平息叛亂。拿破崙用大炮一舉擊垮了叛亂者,挽救了危局。督政府晉升拿破崙為陸軍中將、巴黎衛戍司令。一夜之間,窮困潦倒的拿破崙成為軍界和政界無人不曉得大人物。
1796年3月2日,年僅26歲的拿破崙被任命為法蘭西共和國義大利軍司令官,從此開始了獨立作戰的生涯。3月9日,拿破崙與巴黎著名的交際花約瑟芬.博阿爾內匆匆舉行了婚禮。兩天後,他告別新婚妻子,趕赴義大利軍團上任。他統率數萬大軍直驅義大利,與處於優勢的第一次反法同盟軍奧軍和撒丁軍連續作戰,取得了一系列的輝煌勝利。從義大利凱旋巴黎時,他暗下決心,要做一統天下的社稷首領。 崛起的拿破崙使督政府感到了威脅,督政官員們決定把他調到遠離巴黎的地方去。
1798年4月12日,拿破崙被任命為法蘭西共和國阿拉伯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共和國軍(東方軍)司令官。5月18日,拿破崙揮師東下,遠征阿拉伯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共和國。他希望藉助新的勝利來實現自己的理想。
1799年8月22日,拿破崙秘密離開阿拉伯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共和國,返回巴黎。
1799年11月9日,(霧月十八)拿破崙發動政變,推翻督政府,建立三人執政。
1800年6月14日,拿破崙在馬倫哥大敗奧地利共和國共和國軍,迫使第二次反法同盟解體。拿破崙利用歐洲大陸短暫的和平,勵精圖治,發展國力,一時間法蘭西共和國出現了繁榮昌盛的局面。
1802年8月4日,法蘭西共和國頒布《共和十年憲法》,拿破崙為法蘭西共和國終身執政。
1804年3月21日,拿破崙正式頒布《法蘭西共和國民法典》。
1804年5月18日,《共和十二年憲法》頒布,宣布法蘭西共和國為法蘭西帝國,拿破崙為帝國皇帝。
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在巴黎聖母院舉行加冕典禮,稱拿破崙一世。
1805年8月9日,奧、英、俄結成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崙率軍東進應戰,取得了烏爾姆、奧斯特里茨等大戰的勝利,俄皇、奧帝狼狽而逃。拿破崙乘勝在南德、中德、西德各諸侯國組成「萊茵同盟」,把它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 1806年秋,英、俄、普等國組成第四次反法同盟。10月1日,普魯士率先對法宣戰。14日一天當中,法軍同時在耶拿和奧爾斯塔特打了兩個漂亮仗,普軍幾乎全軍覆沒。10月27日,法軍進占柏林,海涅曾誇張的說:「拿破崙一口氣,吹去了普魯士。」接著,法蘭西共和國東擊俄軍。
1807年6月14日,拿破崙在弗里德蘭大敗俄軍,俄皇被迫求和。 為了窒息英倫三島,嚴格實行「大陸封鎖」政策,1807年10月,拿破崙發動了征服伊比利亞半島戰爭。法軍入侵激起島上人民的強烈反抗,法軍很快陷進了民眾戰爭的泥潭難以自拔。拿破崙不得不吞下自己種下的苦果。
1809年初,因對付普、奧等國的第五次反法同盟,拿破崙不等西班牙戰事結束,就匆匆率兵一部回國,東征奧地利共和國共和國。拿破崙憑著他那鋼鐵般的意志,轉敗為勝,迫使奧地利共和國共和國再一次割地求和。
1810年3月,拿破崙與奧地利共和國共和國長公主瑪麗亞•路易絲結婚。拿破崙帝國達到極盛時期。
1812年6月21日,50萬法軍兵分三路進入俄羅斯。軍事准備的欠缺、俄國寒冷的天氣和俄軍堅壁清野的戰術使得法軍幾乎全軍覆沒。
1812年12月18日,拿破崙返回巴黎。對俄戰爭以失敗告終。
1813年,歐洲第六次反法同盟成立,拿破崙率軍與聯軍作戰並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但經歷連年戰爭的法蘭西共和國終於抵不上整個武裝起來的歐洲,最終在萊比錫戰役中戰敗。
1814年,聯軍向法蘭西共和國本土進軍。3月31日,法蘭西共和國元帥馬爾蒙拱手將巴黎讓給聯軍。
1814年4月6日,拿破崙被迫簽署退位書。
1814年5月4日,拿破崙被放逐到義大利的厄爾巴島。波旁王朝復辟。
1815年2月16日,拿破崙離開厄爾巴島,避開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艦隊的監視,乘船向法蘭西共和國本土進發。
1815年3月20日,拿破崙重返巴黎,建立「百日王朝」。
1815年3月25日,英、俄、普、奧等國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
1815年6月,法軍在滑鐵盧戰役中覆沒,拿破崙第二次退位。10月,被流放至聖赫勒拿島。
1821年5月5日,拿破崙在聖赫勒拿島上病逝,終年52歲。 四天以後,島上的人為這位征服者舉行了葬禮。在禮炮的轟鳴中,棺木徐徐下葬在聖赫勒拿島上的托貝特山泉旁。在這幽靜的峽谷深處,幾棵垂柳掩映著一條流水,秋海棠、海芋和美人蕉競相開放。拿破崙,這位一度叱吒風雲、有功也有過的蓋世英雄,便長眠在這些綠葉鮮花之下。
1840年12月15日,法蘭西共和國七月王朝儒安維爾親王率軍艦前去聖赫勒拿島,將拿破崙的遺體接回祖國。90萬巴黎市民冒著嚴寒,滿懷深情地參加了隆重的葬禮。拿破崙的遺體由儀仗隊護送,經過凱旋門,安葬在巴黎老殘軍人退休院的園頂大堂。15年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維多利亞女王攜王子,即後來的愛德華七世,親自來到這里,女王讓王子在「偉大的拿破崙墓前跪下。」
影響
拿破崙是一名出色的軍事家,他一生親自參加的戰役達到60多個,而其指揮的多個戰役,直到今天在軍事史上依然有重要意義。但是他的征戰打破了歐洲的權力均衡,導致其他歐洲強權7次組成反法同盟,最終徹底擊敗拿破崙。在拿破崙戰敗後的維也納會議上,新的歐洲秩序與均衡被很快重新建立起來。
雖然拿破崙曾經叱吒風雲數十載,但是他的功績是短暫的,在他退位後,法蘭西共和國的疆域很快又恢復到他執政前的樣子,拿破崙的戎馬生涯對之後的歐洲歷史並沒有重大影響。唯一能讓他載入史冊的,是由他本人下令編撰的《拿破崙法典》,這部法典是很多現代民主國家法律體系的原型。
除此之外,拿破崙也是最早提出歐羅巴合眾國構想並試圖通過武力來實現的人。雖然他本人並未成功實現這個夢想,今天的歐洲正在朝向一體化的目標邁進。
拿破崙出生地科西嘉島阿雅克修的拿破崙像
拿破崙為法蘭西共和國帶來了榮耀,法蘭西共和國人民始終愛戴這位法蘭西戰士(有趣的是,他在18歲以前始終認為法蘭西共和國不是他的祖國),1840年12月他的遺體運抵巴黎後,90萬巴黎市民冒著嚴寒迎接他。而在多年後,拿破崙也贏得了對手的尊敬。1855年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維多利亞女王攜王儲(即後來的愛德華七世)到老殘軍人院,女王讓王子「在偉大的拿破崙墓前下跪」。
9. 世界足壇十大「三人組」MSN無緣前三 榜首組合3人全是世界足球先生
TOP 10 斯圖加特三駕馬車 (巴拉科夫 博比奇 埃爾伯)
擁有三駕馬車的斯圖加特曾在90年代中期威震德甲賽場。中場天才巴拉科夫負責穿針引線,梳理球隊進攻;鋒線上的博比奇和埃爾伯兩人則負責摧城拔寨。在三人的帶領下,斯圖加特獲得了一座德國杯冠軍、一次德甲聯賽亞軍,和一次歐洲優勝者杯亞軍。但是隨著埃爾伯加盟拜仁慕尼黑和博比奇出走多特蒙德,三駕馬車宣布解體。
TOP 9 貝爾格萊德三個火槍手(薩維切維奇 普羅辛內茨基 潘采夫)
這三位球員都來自前南, 普羅辛內茨基 是前南斯拉夫和之後的克羅埃西亞的中場核心,腳下技術細膩、球風優雅、大局觀出眾的他是這支貝爾格萊德紅星隊的中場發動機。前鋒 潘采夫 是1991年歐洲金靴得主,在那一年他出場40次,打進36球。薩維切維奇綽號「守護神」,在效力AC米蘭期間,他曾一度將 羅伯特.巴喬 擠到替補席,能力可見一斑。
1990/1991賽季,三人帶領貝爾格拉德紅星隊在歐冠賽場一路過關斬將,決賽中點球戰勝當時的法甲豪門馬賽隊,獲得了球隊唯一一座歐冠獎杯。但隨著前南內戰的爆發,三人先後離開球隊尋求發展。「三個火槍手」宣布解體。
TOP 8 法國國家隊中場鐵三角(吉雷瑟 普拉蒂尼 蒂迦納)
普拉蒂尼 、 吉雷瑟 、 蒂迦納 三個人一起組成的中場「鐵三角」,帶領上世紀80年代的法國足球迎來一段輝煌的歲月,也進入了歐洲足球強國的行列。在法國鐵三角的帶領下,法國隊取得了1984年的歐洲杯冠軍,並在1982年、1986年連續兩屆世界盃進入四強。
TOP 7 那不勒斯南美前鋒三人組 ( 喬爾達諾 馬拉多納 卡雷卡 )
馬拉多納 的成就不需要太多贅述,在1984年加盟那不勒斯之後,老馬用了三年時間將一支意甲中游球隊帶到了冠軍的位置。 卡雷卡 和 喬爾達諾 都是巴西國腳,前者更是80年代時的巴西隊的鐵打主力。89/90賽季,在三人的共同努力之下,那不勒斯 擊敗了荷蘭三劍客領軍的AC米蘭,再次獲得了意甲聯賽冠軍。但由於馬拉多納的表現過於耀眼,很多球迷只願意承認那不勒斯是老馬一人的球隊,因此,即使這個組合的能力不錯,但排名卻相對靠後。
TOP 6 曼聯「神聖三位一體」組合(丹尼斯.勞 喬治.貝斯特 博比.查爾頓 )
這三位大神分別來自英倫三島的三個不同區域,北愛爾蘭傳奇球星 喬治.貝斯特 是馬拉多納的童年偶像,被貝利稱為同時代最優秀的球員,史上最偉大的盤帶運球大師之一。英格蘭球星 博比·查爾頓 是英格蘭足球標志人物,曾帶領英格蘭國家隊獲得隊史唯一一座世界盃獎杯。 丹尼斯.勞來自蘇格蘭, 以單賽季46球的數據霸佔俱樂部單賽季進球記錄多年,在隊史總射手榜上也是高居第三。自1964年同時代表曼聯出戰以來,三人是他帶領曼聯從低谷走向復興,聯賽中兩次登頂,並在1968年帶隊斬獲隊史第一座歐冠獎杯。
1973賽季結束,博比查爾頓宣布退役;丹尼斯.勞加盟同城對手曼城,並在隨後的賽季中用進球親手將老東家踢降級;喬治.貝斯特也在球隊降級後離隊。三聖組合宣告瓦解。
TOP 5 皇家馬德里BBC組合(貝爾 C羅 本澤馬)
2013年夏天,威爾士球員 貝爾 加盟皇家馬德里,BBC組合正式組成。在之後的五年時間里,BBC組合在國內賽場為球隊帶來了1座聯賽冠軍和1座西班牙國王杯冠軍。歐洲賽場,三人帶領球隊5年內4次獲得歐冠聯賽冠軍,不但打破了歐冠改制後沒有球隊衛冕成功的魔咒,更是在15-18年完成了歐冠三連冠的偉大成就。2018年夏天, C羅 轉會意甲球隊尤文圖斯,BBC組合宣布解體。
TOP 4 巴塞羅那MSN組合(蘇亞雷斯 梅西 內馬爾)
MSN時期的巴薩就是真正的宇宙隊,2014/15賽季,MSN在合體後的第一年就拿下三冠王,次年更是創造了五冠王的神奇記錄。相比於皇馬的BBC組合,MSN的三人組配合更加默契,個人數據也更加平衡,在三人合作的三個賽季中,各項賽制總計為球隊貢獻364球和211個助攻(其中 梅西 153球76助攻, 蘇亞雷斯 120球70助攻, 內馬爾 91球65助攻),為球隊拿到了9座冠軍獎杯。2017賽季結束, 內馬爾 轉會 巴黎聖日耳曼 ,MSN組合宣布解體。
TOP 3 國際米蘭/德國國家隊「三駕馬車」(馬特烏斯 克林斯曼 布雷默)
為了對抗同城死敵,擁有「荷蘭三劍客」的AC米蘭,國際米蘭分別在1988年和1989年的兩年間從德國買來了馬特烏斯、克林斯曼和布雷默三人,組成了自己的中軸線,德國三駕馬車正式問世。
克林斯曼綽號「金色轟炸機」 ,搶點意識十分出色,尤其擅長頭槌破門,在前場極具沖擊力和壓制力。 馬特烏斯綽號「永動機」 ,他攻防俱佳、技術全面、體能充沛、擁有鋼鐵般的意志,是德國足球史上的標志性人物之一。 布雷默綽號「鋼鐵坦克」 ,憑借他鐵血的防守造就了一條鋼鐵般的防線,他卡位準確、意識出眾、下腳快准狠,是當時意甲後衛的代表人物之一。1988 1989賽季,國米在「三駕馬車」的帶領下,以26勝6平2負積分創意甲紀錄的58分輕松奪冠(當時2分制)並在隨後的夏天裡戰勝了義大利杯冠軍桑普多利亞,獲得了球隊 歷史 上的第一座義大利超級杯獎杯。1990年夏天,三人率領德國隊在世界盃決賽中戰勝馬拉多納領銜的阿根廷隊,獲得冠軍。
1991/92賽季結束,克林斯曼和布雷默同時離開球隊,國際米蘭三駕馬車宣布解體,但他們三人依舊在國家隊中合作。
TOP 2 AC米蘭/荷蘭國家隊「三劍客」(里傑卡爾德 范巴斯滕 古利特)
這可能是最有名的三人組, 范巴斯滕 場上司職前鋒,身材高大卻腳下技術細個人曾獲得3次歐洲足球先生和1世界足球先生的榮譽。辮帥 古利特 同樣身材高大,防守硬朗、爆發力強、技術全面、能攻善守,能夠勝任場上大多數位置,是超級多面手,曾獲歐洲金球獎。「黑天鵝」 里傑卡爾德 是荷蘭全攻全守足球的代表,秉承了荷蘭全攻全守的打法精華,具備了荷蘭球員所有的優點。他防守積極兇狠,組織有條不紊,還可以直接破門得分,尤其是頭槌屢建奇功,可以勝任除了門將以外的任何位置。
荷蘭三劍客幫助AC米蘭拿到3次義大利足球甲級聯賽冠軍,2次豐田杯冠軍以及連續兩個賽季奪得歐洲冠軍杯冠軍,並創造了驚人的58場聯賽不敗的歐洲五大聯賽最長不敗紀錄。1988年夏天,三人合作帶領荷蘭國家隊獲得了當年的歐洲杯冠軍。如果說他們沒能排在這個榜單中的唯一原因,那可能就是他們沒能在世界盃中展現自己的才華了。
TOP 1 巴西隊3R組合(里瓦爾多 羅納爾多 羅納爾迪尼奧)
2002年夏天,巴西隊在韓日世界盃中7戰7捷,第5次捧起了大力神杯。整屆比賽,3人打進了巴西隊所有18粒進球中的15個,羅納爾多更是以8粒進球拿到了世界盃金靴。他們三人的進攻組合可以說毫無短板,無論是 技術、力量、盤帶、射門都是頂尖水平。無論是陣地戰還是反擊,擁有3R的巴西隊都能信手拈來。
在這屆世界盃前,羅納爾多和里瓦爾多都已經捧起過金球獎的獎杯,而羅納爾迪尼奧則在世界盃結束後迅速崛起,迎來了自己的輝煌,並在不久後也拿到了自己的金球獎,開辟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年代!
10. 法國的瓦盧瓦王朝的產生和覆滅
瓦盧瓦王朝
1 . 腓力六世(1328-1350) ,安 茹伯爵,法蘭西國王,瓦盧瓦王朝的開創者。腓力六世的父親是卡佩王朝國王腓力三世(大膽腓力)的三子瓦盧瓦伯爵查理(1285獲瓦盧瓦伯爵稱號 , 1290年,獲阿拉貢和曼恩伯爵稱號),是腓力四世的弟弟,腓力五世、路易十世和查理四世的叔叔。1328年,查理四世去世,但沒有留下男性繼承人,這 時候有三人提出了王位的繼承要求,一是查理四世王後讓娜腹中尚未出生的嬰兒,二是瓦盧瓦伯爵腓力(查理四世的堂兄弟),最後是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他的 母親伊莎貝拉是查理四世的姐姐。但按照法蘭克人的《薩利克法》,禁止女性或女性一系的繼承人繼承王位,所以愛德華三世的王位要求被拒絕。 隨後前王後又不 幸生了個女兒,於是瓦盧瓦的腓力成為唯一合法的繼承人,於1328年5月27日在朗斯大教堂加冕法國國王,法國王室世系轉入瓦盧瓦支系中。史稱瓦盧瓦王 朝。 腓力六世統治時期的法國危機四伏,英王愛德華三世在其地位鞏固後,再次提出對法國王位的要求,1337年,愛德華三世自封法國國王,入侵法國,挑起 了歷時116年的英法百年戰爭。1340年的斯呂斯海戰和1346年的克雷西會戰,腓力六世在海陸兩線均遭受毀滅性的慘敗。1347年加來城在彈盡糧絕中 向愛德華三世投降,法國北方的大門徹底向英國人敞開。1348年,席捲歐洲的黑死病入侵法國,三分之一的人口被吞噬。腓力六世死後的法國,再次陷於分崩離 析和社會動盪的狀態之中。
2, 約翰二世(1350-1364),安茹伯爵,法蘭西國王。腓力六世與勃艮第公主讓娜之子。也稱為慷慨的 (Good)約翰。約翰即位後首先面臨的依然是嚴峻的戰爭形勢,1356年,中世紀最偉大的軍事天才、黑太子愛德華(英王愛德華三世長子),僅率4000 輕裝騎士,在普瓦提埃全殲約翰二世親自率領的兩萬重裝騎士,擊斃法軍萬餘人,生擒2000多人,其中包括約翰二世及其兒子. 約翰二世從此客死英倫,作為 愛德華三世的囚犯,終為異域孤魂.1359年,愛德華三世再次入侵,兵臨巴黎城下.雙方簽訂《布勒丁尼和約》,法國接受了極其苛刻的條件:將盧瓦爾河以南 直到比利牛斯山的全部領地割讓給英國,並以巨額贖金和加來城來換取約翰二世的自由,而愛德華三世只是放棄了對法國王位的要求。約翰二世一度被釋放,但隨後 又被抓回。斷絕了回歸的最後希望。
[提一下普瓦提埃戰役, 是役充分反映了法蘭西重裝騎士中看不中用的本質,約翰為了不重蹈10年前克雷 西會戰中,法國重裝部隊自相踐踏的覆轍,命令所有騎士下馬步行沖擊英軍, 結果法國騎士們背著上百斤的裝備,艱難地在葡萄園里穿行,在英軍大弓、長矛兵、 刀斧手以及輕裝騎兵從側翼的沖擊下, 完全無法機動. 只能任由英軍宰殺,重裝備除了需要英軍多砍幾刀才能致命以外,發揮不了任何作用.]
3, 查理五世(1364-1380), 法蘭西國王, 約翰二世和盧森堡公主長子,也稱英明的查理.查理五世是法國王室第一個用道芬(Dauphin)稱號 的王太子,從1349年查理五世被封為道芬之後,法蘭西歷代王太子均沿用了道芬稱謂,直到1830年的波旁王朝王太子路易十九. 查理五世時期,利用《布 勒丁尼和約》得到喘息之機,改革了稅制,建立了強大的僱傭步兵軍團部分取代了重裝騎兵軍團,並建立了野戰炮兵部隊。從1369年起,查理五世對英軍展開反 攻,英軍作戰不力,至1374年,英國放棄了在法國的大部分領地,只堅守從英吉利海峽至大西洋沿岸的5個港口(加來,布列斯特,瑟堡,波爾多,巴約納), 作為日後反攻的資本。查理五世為人記住還因為他建成的著名工程項目---巴士底獄。
4,查理六世(1380-1422),法蘭西國王,查 理五世和波旁公主讓娜的長子。也稱可愛的查理(還有一個綽號是瘋子查理)。 1388年前由其叔叔勃艮第公爵腓力二世攝政。查理從20歲起患上間歇性癲癇 症,幾乎無法理政,從1304年起,腓力二世的兒子勃艮第公爵大膽約翰和查理六世的幼弟奧爾良公爵路易開始了爭奪攝政權的內訌,在內戰中失利的勃艮第公爵 約翰在1414年和英王亨利五世公開結盟,同年8月亨利五世在登陸法國,次年10月25日,亨利五世在阿金庫爾以5900人的軍隊,全殲法軍主力 35000人,傷亡比例是400對8000,法軍主帥奧爾良公爵以下100多名貴族或戰死或被俘,無一漏網. 1417年8月,軍事強人亨利五世再次入侵 諾曼底,經過1年多的戰斗,英軍佔領了諾曼底全境,至此法軍已經無力再戰,1420年,英法簽訂《特魯瓦條約》,查理六世的唯一繼承人--道芬(王太子) 查理被剝奪了繼承權,英王亨利五世成為法國攝政王和法國王位繼承人,並承認英國佔領盧瓦爾河以北的全部法國領土。法國面臨亡國的危機。
[ 談一下勃艮第和英國的結盟,這沒有什麼可指責的,勃艮第公國自887年中法蘭克王國的洛泰爾一世系的理查一世起,直到1482年勃艮第女公爵墜馬身亡後並 入法蘭西王國, 一直保持著從名義到事實的獨立地位。他們和法國王室存在的只是血統上的聯系。所以和英國的結盟不存在叛國的說法。]
5. 查理七世(1422-1461),法蘭西國王,查理六世和巴伐利亞公主伊莎貝拉的三子,也稱勝利者查理。查理六世死後,英王亨利六世(亨利五世的兒子)根 據特魯瓦和約,加冕法國國王,逃到南方的查理七世,卻在岳母安茹女公爵和阿曼尼亞克公爵的支持下,實際控制了盧瓦爾河以南的法國領土,和亨利六世劃江而治 。1429年,聖女貞德擊敗英國勃艮第聯軍,解了盧瓦爾河以北最後一個奧爾良派據點奧爾良之圍,由此戰局逆轉,同年查理七世在朗斯大教堂加冕,1436 年,查理七世進入巴黎,1439年頒布奧爾良法令,建立常備軍,成為了西歐第一個建立常備國防軍的國家, 此後香檳,曼恩,諾曼底一一收復,1453年7 月17日,英法百年戰爭最後一戰卡斯蒂榮戰役,以英軍的全軍覆沒而告終,至此英國丟失了除了加來以外所有的大陸領地,查理七世最終贏得了勝利者的美名。
6, 路易十一(1461-1483),法蘭西國王,查理七世和安茹公主瑪麗之子,也稱謹慎的路易。路易十一在位期間和勃艮第派進行了最後的搏鬥。在英國玫瑰戰 爭期間,路易十一幫助蘭開斯特派的亨利六世復位,而勃艮第公爵大膽查理卻和約克派的愛德華四世結盟,1468年路易十一戰敗被大膽查理俘虜,被釋放後,路 易和瑞士結盟,由民風強悍的瑞士人替他與大膽查理作戰,1477年,查理在與瑞士軍隊作戰中(南錫戰役)被僱用軍出賣而戰死,由此勃艮第終於失去了法王對 抗的領袖 。1482年當大膽查理的繼承人女公爵瑪麗死後,路易將勃艮第合並,自9世紀以來保持獨立的勃艮第公國,終於 納入了法蘭西版圖,而在這之前, 1480年路易合並了安茹公國,1481年,合並了曼恩伯國和普羅旺斯伯國,法國在路易十一時期,終於基本統一了法蘭西全境。但在1479年,路易十一經 歷了一次重大挫折,他在尼德蘭被大膽查理的女婿、奧地利大公馬克西米連(後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擊敗,結果勃艮第公國的北方領地尼德蘭和佛蘭德斯(今天 的荷蘭和比利時)落入哈布斯堡王朝之手。這兩塊西法蘭克的傳統領地從此與法國割裂了開來。
7. 查理八世(1483- 1498),法蘭西國王,路易十一和薩伏依(公國)公主夏洛特之子. 由於外祖母安茹公爵瑪麗(查理七世的妻子),曾在名義上擁有那不勒斯和西西里王位。 因此1494年,查理即以那不勒斯王位繼承人的理由,入侵義大利,由此法國捲入了和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之間長達60年的義大利戰爭。1495年,查理八世 攻佔那不勒斯並加冕為那不勒斯國王。但他的行動遭到威尼斯、米蘭及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和阿拉貢國王斐迪南二世的聯合反對。在同年的佛諾沃 (Fornovo)戰役中,法軍戰敗,查理八世丟失了在義大利所有的戰利品後退出了義大利。查理八世的三位兒子先後獲得道芬頭銜,但在1495-1498 年間先後去世,查理八世死後無男性直系繼承人,瓦盧瓦王室直系中斷,王位由其堂兄弟奧爾良公爵繼承,稱路易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