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法國的瓦盧瓦王朝的產生和覆滅
瓦盧瓦王朝
1 . 腓力六世(1328-1350) ,安 茹伯爵,法蘭西國王,瓦盧瓦王朝的開創者。腓力六世的父親是卡佩王朝國王腓力三世(大膽腓力)的三子瓦盧瓦伯爵查理(1285獲瓦盧瓦伯爵稱號 , 1290年,獲阿拉貢和曼恩伯爵稱號),是腓力四世的弟弟,腓力五世、路易十世和查理四世的叔叔。1328年,查理四世去世,但沒有留下男性繼承人,這 時候有三人提出了王位的繼承要求,一是查理四世王後讓娜腹中尚未出生的嬰兒,二是瓦盧瓦伯爵腓力(查理四世的堂兄弟),最後是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他的 母親伊莎貝拉是查理四世的姐姐。但按照法蘭克人的《薩利克法》,禁止女性或女性一系的繼承人繼承王位,所以愛德華三世的王位要求被拒絕。 隨後前王後又不 幸生了個女兒,於是瓦盧瓦的腓力成為唯一合法的繼承人,於1328年5月27日在朗斯大教堂加冕法國國王,法國王室世系轉入瓦盧瓦支系中。史稱瓦盧瓦王 朝。 腓力六世統治時期的法國危機四伏,英王愛德華三世在其地位鞏固後,再次提出對法國王位的要求,1337年,愛德華三世自封法國國王,入侵法國,挑起 了歷時116年的英法百年戰爭。1340年的斯呂斯海戰和1346年的克雷西會戰,腓力六世在海陸兩線均遭受毀滅性的慘敗。1347年加來城在彈盡糧絕中 向愛德華三世投降,法國北方的大門徹底向英國人敞開。1348年,席捲歐洲的黑死病入侵法國,三分之一的人口被吞噬。腓力六世死後的法國,再次陷於分崩離 析和社會動盪的狀態之中。
2, 約翰二世(1350-1364),安茹伯爵,法蘭西國王。腓力六世與勃艮第公主讓娜之子。也稱為慷慨的 (Good)約翰。約翰即位後首先面臨的依然是嚴峻的戰爭形勢,1356年,中世紀最偉大的軍事天才、黑太子愛德華(英王愛德華三世長子),僅率4000 輕裝騎士,在普瓦提埃全殲約翰二世親自率領的兩萬重裝騎士,擊斃法軍萬餘人,生擒2000多人,其中包括約翰二世及其兒子. 約翰二世從此客死英倫,作為 愛德華三世的囚犯,終為異域孤魂.1359年,愛德華三世再次入侵,兵臨巴黎城下.雙方簽訂《布勒丁尼和約》,法國接受了極其苛刻的條件:將盧瓦爾河以南 直到比利牛斯山的全部領地割讓給英國,並以巨額贖金和加來城來換取約翰二世的自由,而愛德華三世只是放棄了對法國王位的要求。約翰二世一度被釋放,但隨後 又被抓回。斷絕了回歸的最後希望。
[提一下普瓦提埃戰役, 是役充分反映了法蘭西重裝騎士中看不中用的本質,約翰為了不重蹈10年前克雷 西會戰中,法國重裝部隊自相踐踏的覆轍,命令所有騎士下馬步行沖擊英軍, 結果法國騎士們背著上百斤的裝備,艱難地在葡萄園里穿行,在英軍大弓、長矛兵、 刀斧手以及輕裝騎兵從側翼的沖擊下, 完全無法機動. 只能任由英軍宰殺,重裝備除了需要英軍多砍幾刀才能致命以外,發揮不了任何作用.]
3, 查理五世(1364-1380), 法蘭西國王, 約翰二世和盧森堡公主長子,也稱英明的查理.查理五世是法國王室第一個用道芬(Dauphin)稱號 的王太子,從1349年查理五世被封為道芬之後,法蘭西歷代王太子均沿用了道芬稱謂,直到1830年的波旁王朝王太子路易十九. 查理五世時期,利用《布 勒丁尼和約》得到喘息之機,改革了稅制,建立了強大的僱傭步兵軍團部分取代了重裝騎兵軍團,並建立了野戰炮兵部隊。從1369年起,查理五世對英軍展開反 攻,英軍作戰不力,至1374年,英國放棄了在法國的大部分領地,只堅守從英吉利海峽至大西洋沿岸的5個港口(加來,布列斯特,瑟堡,波爾多,巴約納), 作為日後反攻的資本。查理五世為人記住還因為他建成的著名工程項目---巴士底獄。
4,查理六世(1380-1422),法蘭西國王,查 理五世和波旁公主讓娜的長子。也稱可愛的查理(還有一個綽號是瘋子查理)。 1388年前由其叔叔勃艮第公爵腓力二世攝政。查理從20歲起患上間歇性癲癇 症,幾乎無法理政,從1304年起,腓力二世的兒子勃艮第公爵大膽約翰和查理六世的幼弟奧爾良公爵路易開始了爭奪攝政權的內訌,在內戰中失利的勃艮第公爵 約翰在1414年和英王亨利五世公開結盟,同年8月亨利五世在登陸法國,次年10月25日,亨利五世在阿金庫爾以5900人的軍隊,全殲法軍主力 35000人,傷亡比例是400對8000,法軍主帥奧爾良公爵以下100多名貴族或戰死或被俘,無一漏網. 1417年8月,軍事強人亨利五世再次入侵 諾曼底,經過1年多的戰斗,英軍佔領了諾曼底全境,至此法軍已經無力再戰,1420年,英法簽訂《特魯瓦條約》,查理六世的唯一繼承人--道芬(王太子) 查理被剝奪了繼承權,英王亨利五世成為法國攝政王和法國王位繼承人,並承認英國佔領盧瓦爾河以北的全部法國領土。法國面臨亡國的危機。
[ 談一下勃艮第和英國的結盟,這沒有什麼可指責的,勃艮第公國自887年中法蘭克王國的洛泰爾一世系的理查一世起,直到1482年勃艮第女公爵墜馬身亡後並 入法蘭西王國, 一直保持著從名義到事實的獨立地位。他們和法國王室存在的只是血統上的聯系。所以和英國的結盟不存在叛國的說法。]
5. 查理七世(1422-1461),法蘭西國王,查理六世和巴伐利亞公主伊莎貝拉的三子,也稱勝利者查理。查理六世死後,英王亨利六世(亨利五世的兒子)根 據特魯瓦和約,加冕法國國王,逃到南方的查理七世,卻在岳母安茹女公爵和阿曼尼亞克公爵的支持下,實際控制了盧瓦爾河以南的法國領土,和亨利六世劃江而治 。1429年,聖女貞德擊敗英國勃艮第聯軍,解了盧瓦爾河以北最後一個奧爾良派據點奧爾良之圍,由此戰局逆轉,同年查理七世在朗斯大教堂加冕,1436 年,查理七世進入巴黎,1439年頒布奧爾良法令,建立常備軍,成為了西歐第一個建立常備國防軍的國家, 此後香檳,曼恩,諾曼底一一收復,1453年7 月17日,英法百年戰爭最後一戰卡斯蒂榮戰役,以英軍的全軍覆沒而告終,至此英國丟失了除了加來以外所有的大陸領地,查理七世最終贏得了勝利者的美名。
6, 路易十一(1461-1483),法蘭西國王,查理七世和安茹公主瑪麗之子,也稱謹慎的路易。路易十一在位期間和勃艮第派進行了最後的搏鬥。在英國玫瑰戰 爭期間,路易十一幫助蘭開斯特派的亨利六世復位,而勃艮第公爵大膽查理卻和約克派的愛德華四世結盟,1468年路易十一戰敗被大膽查理俘虜,被釋放後,路 易和瑞士結盟,由民風強悍的瑞士人替他與大膽查理作戰,1477年,查理在與瑞士軍隊作戰中(南錫戰役)被僱用軍出賣而戰死,由此勃艮第終於失去了法王對 抗的領袖 。1482年當大膽查理的繼承人女公爵瑪麗死後,路易將勃艮第合並,自9世紀以來保持獨立的勃艮第公國,終於 納入了法蘭西版圖,而在這之前, 1480年路易合並了安茹公國,1481年,合並了曼恩伯國和普羅旺斯伯國,法國在路易十一時期,終於基本統一了法蘭西全境。但在1479年,路易十一經 歷了一次重大挫折,他在尼德蘭被大膽查理的女婿、奧地利大公馬克西米連(後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擊敗,結果勃艮第公國的北方領地尼德蘭和佛蘭德斯(今天 的荷蘭和比利時)落入哈布斯堡王朝之手。這兩塊西法蘭克的傳統領地從此與法國割裂了開來。
7. 查理八世(1483- 1498),法蘭西國王,路易十一和薩伏依(公國)公主夏洛特之子. 由於外祖母安茹公爵瑪麗(查理七世的妻子),曾在名義上擁有那不勒斯和西西里王位。 因此1494年,查理即以那不勒斯王位繼承人的理由,入侵義大利,由此法國捲入了和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之間長達60年的義大利戰爭。1495年,查理八世 攻佔那不勒斯並加冕為那不勒斯國王。但他的行動遭到威尼斯、米蘭及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和阿拉貢國王斐迪南二世的聯合反對。在同年的佛諾沃 (Fornovo)戰役中,法軍戰敗,查理八世丟失了在義大利所有的戰利品後退出了義大利。查理八世的三位兒子先後獲得道芬頭銜,但在1495-1498 年間先後去世,查理八世死後無男性直系繼承人,瓦盧瓦王室直系中斷,王位由其堂兄弟奧爾良公爵繼承,稱路易十二。
⑵ 查理七世的統治時期
第一階段,早期的統治(1422—1429年)
1422年,查理七世成為布日爾之王。可多數學者認為「這為膽怯、懶散而又輕率的二十歲青年,配不上他自己宣稱的國王封號。」1424年法軍在韋納伊戰敗,1428年英軍包圍了奧爾良,法軍節節敗退,1429年聖女貞德在奧爾良一役中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後,查理七世又看到了希望。在貞德的支持下,查理七世於1429年7月17日在歷代法國國王加冕之地蘭斯大教堂加冕。然而,在貞德被英格蘭的盟友勃艮第人俘獲後,曾經大大受恩於貞德的查理七世卻絲毫沒有出力援救她,致使貞德於1431年被燒死。
第二階段,加冕後的統治(1429—1461年)
1435年,查理七世與勃艮第派領袖勃艮第公爵菲利普三世(好人)和解,獲得了收復巴黎的機會。1436年,查理七世進入巴黎。查理七世進行一系列重大改革,固定稅收制度,建立有騎兵和步兵的常備軍(這一政策後來被其子路易十一拋棄)。1435年後,查理七世不再定期召開三級會議。1438年查理七世在布魯日頒布國事詔書,使法國教會一定程度上服從王室。1439年頒布建立常備軍的奧爾良法令。1440年,查理七世平息了大貴族的叛亂。
(1)查理七世制定稅收制度,通過三級會議獲得征稅的永久權(1439年後,查理七世不再召開三級會議,獨攬大權)。「他所規定的三種稅一直施行到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一是貨物稅;二是鹽稅;三是農作物收成和所擁有金銀多寡所抽的稅。」
(2)查理七世改革軍隊,取消封地徵兵制和僱傭軍,建立正規軍。「以二十個優選騎兵連組成第一個常備王軍,由國王挑選的連長率領;一支給餉的軍隊骨幹,派駐戍防城市;編整自查理五世時期成立的自發組織即輔助性的自由弓手,置於王室監督和地區指揮官之下,成立炮兵隊。」這樣不僅增強了戰鬥力,也改善了過去在戰爭尾聲中的大肆劫掠行為,以及橫行鄉里、擄人勒贖和攻佔城堡的情況,為戰後重建提供了保障。難怪馬基雅維利認為:「如果查理國王的法規制度得到發展或者堅持下去的話,法國一定是不可戰勝的。」
(3)在文化上促進了印刷術的傳播和發展。1458年查理七世派王室鑄幣師尼古拉·詹森到美因茨學習新的印刷術。雖然他沒有回到法國,卻在威尼斯創建了世界上最知名的印刷廠。他創制的精美絕倫的羅馬活字字體,受到了全歐洲的效仿。
(4)1438年查理七世頒布布日爾國事詔書:「確定教會議高於教皇;取締向教皇獻納第一年年俸金的制度;規定教會會議十年一次;保持法國教會自由,並同羅馬隔絕。」
(5)1440年查理七世平定了布拉格里的大貴族叛亂,解除國家不穩定的因子;他重組政府,起用市民充當顧問,設立高等法院(圖盧茲於1443年成立,格勒諾布爾於1456年成立)。
從這我們可以輕易發現查理七世統治前後的不同。也許沒有聖女貞德,就沒有奧爾良保衛戰的勝利,但法國後來的統一強盛,查理七世功不可沒。查理七世統治早期的法國偏安一隅,物質資源並不豐沛,奧爾良是其領地上唯一的大城市。「所以查理七世常被敵人諷刺地稱作布日爾王,暗示其領土建立以來的狹小和從未擴張。」面對支離破碎的法國,查理七世若不能建立起有效的統治,也就不能徵收賦稅,招募士兵。「國王威信的局限性不僅表現在臣民的反抗和拒不聽命,而且表現在國王沒有能力在諸侯的采邑里行使他的法律、委派官吏和財政人員。」在波旁家族和勃艮第族眼裡,自稱的查理七世根本不具有合法性,不能稱之為法王。直到1429年7月17日,在貞德的幫助下,查理七世在蘭斯大教堂加冕,他才確立了合法性。「其影響也從南部和東部的朗格多克、多菲,擴大到北部、西部的貝里、圖海納、普瓦圖及安茹的部分地區。」查理七世在1453年結束了百年戰爭,收復了除加來之外英國在法國境內的全部領地。
⑶ 查理七世的介紹
查理七世是瘋子查理六世和巴伐利亞的伊莎貝拉之子。因為兄長和弟弟均早逝,在1417年,查理做為查理六世唯一成活的兒子,獲封法國王太子。1420年簽訂的特魯瓦條約剝奪了他的王位繼承權,轉給英格蘭國王亨利五世。當其父王查理六世死後,英王亨利六世(亨利五世之子)被英國人宣布為法蘭西國王。查理七世在阿馬尼亞克派的支持下,實際控制著盧瓦爾河以南地區,法蘭西北部完全淪於英國統治之下。11429年聖女貞德在奧爾良一役中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後,查理七世又看到了希望。在貞德的支持下,查理七世於1429年7月17日在歷代卡佩和瓦盧瓦君主加冕之地蘭斯大教堂加冕。然而,在貞德被英格蘭的盟友勃艮第人俘獲後,曾經大大受恩於貞德的查理七世卻絲毫沒有出力援救她,致使貞德於1431年被處以火刑燒死。不過在她死後25年,良心受責的他才以法王身份為貞德立案重審,最後平反。查理七世進行一系列重大改革,固定稅收制度,建立有騎兵和步兵的常備軍(這一政策後來被其子路易十一拋棄)。1435年後,查理七世不再定期召開三級會議。1438年查理七世在布魯日頒布國事詔書,使法蘭西教會一定程度上服從王室。1439年頒布建立常備軍的奧爾良法令。1440年,查理七世平息了大貴族的叛亂。查理七世在1453年結束了百年戰爭,收復了除加來之外英國在法蘭西境內的全部領地,法國在百年戰爭成功擊敗英格蘭,取得最後勝利。
⑷ 1429年查理成為法國國王意味著什麼
1429年,貞德親自擁戴王太子查理加冕,查理成為法國國王,即查理七世(1422—1461年在位)。這次加冕的意義在於,否定了英國所立的國王和攝政,重新確立了法王對法國的統治權。
⑸ 急需~~~~貞德時期的皇帝是怎麼樣的
貞德時期的法國國王是查理七世。人品不太好,他在貞德的支持下,於1429年7月17日在歷代法國國王加冕之地蘭斯大教堂加冕。然而,在貞德被勃艮第人俘獲後,曾受恩於貞德的查理七世卻絲毫沒有出力援救她,致使貞德於1431年被燒死。但很有作為,進行一系列重大改革,固定稅收制度,建立有騎兵和步兵的常備軍。最後戰勝英國,為法國在接下來幾個世紀的強盛奠定了基礎。
查理七世(勝利者)Charles VII le Victorieux 又稱:忠於職守的查理 (1403年2月22日—1461年7月22日)法國瓦盧瓦王朝國王(1422年—1461年在位)。他最後打贏百年戰爭,為法國在接下來幾個世紀的強盛奠定了基礎。
查理七世是瘋子查理六世之子。1420年簽訂的特魯瓦條約剝奪了他的王位繼承權,轉給英格蘭國王亨利五世。當其父王查理六世死後,英王亨利六世(亨利五世之子)被英國人宣布為法國國王。查理七世在阿馬尼亞克派的支持下,實際控制著盧瓦爾河以南地區,法國北部完全淪於英國統治之下。
1429年聖女貞德在奧爾良一役中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後,查理七世又看到了希望。在貞德的支持下,查理七世於1429年7月17日在歷代法國國王加冕之地蘭斯大教堂加冕。然而,在貞德被英格蘭的盟友勃艮第人俘獲後,曾經大大受恩於貞德的查理七世卻絲毫沒有出力援救她,致使貞德於1431年被燒死。
1435年,查理七世與勃艮第派領袖勃艮第公爵菲利普三世(好人)和解,獲得了收復巴黎的機會。1436年,查理七世進入巴黎。
查理七世進行一系列重大改革,固定稅收制度,建立有騎兵和步兵的常備軍(這一政策後來被其子路易十一拋棄)。1435年後,查理七世不再定期召開三級會議。1438年查理七世在布魯日頒布國事詔書,使法國教會一定程度上服從王室。1439年頒布建立常備軍的奧爾良法令。1440年,查理七世平息了大貴族的叛亂。
查理七世在1453年結束了百年戰爭,收復了除加來之外英國在法國境內的全部領地。
http://www.xadz.cn/know/?view=%B2%E9%C0%ED%C6%DF%CA%C0
查理七世是歷史上少有的雄主
百年戰爭期間,有這樣的一個王太子,被英王蠻橫地剝奪了王位繼承權;他被貞德輔上了王位,後又出賣了這個法蘭西的民族英雄。因此,他背上了千古罵名。今天,我卻要站在這里為他正名:正是他,這個「小丑」,拯救了法國,成為法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中興之主。
大家都知道,當時法國已經到了危機存亡之秋,連首都也淪陷了,只剩下了法國南部一隅。各諸侯間利益不一,甚至有的公開違抗王命,與敵人站到了一起(最典型的就是勃艮第人)。而他,卻在這樣復雜嚴峻的歷史關頭,運用自己的謀略與心計,拯救了法國。
首先,是他啟用了貞德,也是他成就了貞德。因為他內心深知,手下的這般王公大臣分享了他大半的權力,而他需要用民眾的力量牽制貴族的勢力——貞德恰恰就是法國普通平民的代表。他這一手可謂非常的毒辣,既利用平民,也牽制了貴族。使平民力量與貴族力量相互牽制,就危及不了王權。而他的祖先卻不理解這個道理,既解決不好貴族問題,也解決不好平民問題;導致了勃艮第人的反叛,導致了扎克雷起義。此外,他又利用了法國人民要求堅決抗到底的強烈決心,大膽的任命貞德為全法軍統帥,贏得了民心。可以說,如果沒有查理七世,也就沒有貞德。一個年竟十七歲的農家姑娘,從沒有上過戰場的農家姑娘,卻一夜之間成為全國的軍事統帥,這在歷史中是非常罕見的,甚至是絕無僅有的。可見查理的眼光有多少高遠,他正是要通過這個農家姑娘贏得民心,達到他宏偉的政治目的。
其次,從他害死貞德來說,也是非做不可的事情。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大致上有以下幾種:一,平衡貴族;大家知道,當時法國因為百年戰爭的影響,各諸侯都是有一定實力的,所以,過度的激怒他們,只會引火燒身;而貞德的激進政策,對日後的王朝大業是不利的。可以說,奧爾良大捷後,貞德其實已經完成了她的歷史使命。如果她聽查理的話,以殊榮退役,是可以幸福地過完下半生的。可惜她過於高尚,不知道政治的黑暗與兇殘。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查理在主觀上是想保全貞德的。二,穩住英國;雖然英國人被聖女打的暈頭轉向,但當時的勢力依然雄厚。反觀法國,各諸侯互不團結,宮廷內部鉤心斗角。在軍事上也沒有與英國抗衡的實力。所以查理最需要的就是時間,先整頓好內部,大力發展軍事力量,才能完成法國的統一大業;而貞德卻沒有從大局出發,一味的從民族仇恨出發,想短時間把英國人趕出法國,這是不現實也是不明致的。所以,查理與貞德的裂痕就越來越大,貞德在查理眼中逐漸變成了眼中盯,肉中刺,為日後貞德的悲劇埋下了禍根。三消除後患;貞德的身世本身就是一個迷。歷史上有個說法是貞德根本不是什麼農家女,而是法國王室的後裔,從小就被鍛煉成一個軍事能手。比查理更有資格繼承法國王位。據說貞德第一次見到查理的時候,告訴他一句話:「如果你能讓我當上全法軍的統帥,我就叫你當上法國國王。」如果這是事實的話,那麼查理從內心對貞德的不信任感就是很好理解的事情了。一尊王位本身就是充滿血腥味的,查理要鞏固自己的王權,是必殺貞德的,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這與他日後削弱貴族的勢力並沒有多少區別。四,收回兵權。貞德在反英戰爭中的威望大大超過了國王,而且手握軍事大權。如果她一旦起了私心,對於查理來說是比英國人更可怕的敵人。所以他必須收回軍權。加之他與貞德在如果趕走英國人的戰略上出現很大的分歧,導致他收回兵勸的慾火更加濃烈了。所以,他非除貞德不可。
最後,貞德被他出賣了,在康邊城外被勃艮第人打落馬下,送給英國人被判火刑燒死。然而,從出賣而不是直接殺死,就可以看出他的心智更不是一般人可比,簡直就是一石四鳥之計。貞德死了,他就沒有了掣肘,可以放心大膽按他的內心計劃辦事,這是明眼人也看的出的伎倆;貞德人由勃艮第人抓住,是他送給這塊割據勢力最好的禮物,為日後雙方的合作埋下了前提;英國人燒死了貞德,是他穩住英國人最好的計略:一方面消除英國人內心的恐懼,而貞德當時的確成為了英國人目中的大患,一方面使英國人認為他是一個昏庸無能的主,以此來麻痹英國人,放慢英國人進攻的步伐;英國人燒死了貞德,激起了法國人民的極大義憤,而他卻把這罪行全部推給了英國人,把貞德的威望全部變為了自己的威望,把仇恨全部推給了敵人,這一子,真是下絕了。後來的歷史證明,沒有法國人民的義憤,英國人是不可能從法國土地上滾蛋的。查理深知貞德在人民中的威望,貞德被誰殺死,人民就會仇恨誰,所以他沒有直接殺死貞德,卻叫他的敵人殺死了貞德,人民只有跟著國王去向劊子手討還血債了。
以後的歷史進程證明了查理的英明,勃艮第最終與他達成了協議,一起把矛頭對准了英軍。人民也一致支持國王的反英戰爭。巴黎收回了,英軍節節敗退,法國統一大業已成歷史定勢。而這一切,沒有查理七世的謀略,是不能完成的。從更深的意義來說,法國王權在他手上達到了空前的加強,貴族勢力再也不能對抗王權;法蘭西的民族意識也開始覺醒。
他,一個亡國的太子,最終打敗了侵略者;
他,一個卑鄙的出賣者,最終基本完成了法國的統一大業;
他,一個外柔內剛的騙子,最終把三方勢力玩的團團轉;
拋開他出賣貞德這一人生最大污點,我們誰能否定他不是法國歷史少有的雄主呢?據說他晚年的時候,常常感嘆他一生最對不起的就是聖女貞德,可見出賣貞德成為他內心中最大的愧疚。如果這是真的話,那麼可以這樣說出賣貞德是他不請願的,這往往就是人性與歷史的悲哀。
⑹ 法國國王查理七世的綽號是"勝利者查理",是因為他贏得了什麼戰爭
英法百年戰爭
查理七世在1453年結束了百年戰爭,收復了除加來之外英國在法蘭西境內的全部領地,法國在百年戰爭成功擊敗英格蘭,取得最後勝利。
⑺ 亨利七世是什麼樣的國王
亨利七世(英語:Henry VII,1457年1月28日-1509年4月21日),本名亨利.都鐸,是都鐸王朝的首位英格蘭國王(1485年8月22日-1509年4月21日在位)。
他以自己的姓氏為整個1485年到1603年的英國王朝冠名,而這一朝代既標志著英國中世紀黑暗時期的終結,也開啟了通往文藝復興的新航程,具有承前啟後之功。
在情婦滿天飛、私生子比比皆是的英國國王中,享利七世當真是一般清流——非但沒有婚外戀丑聞,更難得沒有續弦(皇後於1503年因難產去世)。而他對於自己的孩子們也是爰之彌深,完全不見以往英王室中父子反目的狗血鬧劇。
亨利七世是個「小氣鬼」,平時對自己摳摳縮縮,一個便士掰成兩瓣花,但對妻兒卻頗為慷慨,曾不惜花重金為女兒購買心爰的豎琴,還為妻子的小型動物園購入一頭獅子,只為博取家人歡心。
亨利七世一直鬱郁寡歡,戎馬倥傯、處心積慮,不過換來一身憔悴、半世伶俜。
盡管他在位時扶持工商業、充實財政等舉措,歷史還他以「賢王″的稱號。但在人們心中,玫瑰戰爭結束後的英國並沒有迎來滿園芬芳,相刀,那兒似手永遠是一番北風烈烈、烏雲敝日的凜冬之象……
⑻ 查理七世的社會評價
關於查理七世的認識和評價,都基於兩個人。兩個同樣對查理七世給予幫助和支持的人,兩個同樣被查理七世所背棄的人:聖女貞德和雅克·科爾。尼可羅·馬基亞維利曾堅信:「君主,特別是新君主不能保持所有那些受人尊重的品格,為了保有國家,他常常不得不背信棄義,與友誼、人道和宗教背道而馳。」所以我們應該拋開世俗的眼光。
關於聖女貞德
貞德的殉難,大多數學者認為查理七世故意對其坐視不救。「如果勃艮第黨能把貞德引渡給英國人,那英政府願支付勃艮第公爵1萬法郎。另外再獎賞逮捕貞德的有功官員6000法郎,親手抓住她的騎士獎800里弗爾。」關於贖金的具體金額,學界存在分歧。因戰爭等原因造成的經濟動盪,貨幣的貴金屬比例逐漸下降,而生活中大量使用外國的金幣,所以更傾向於一萬金的說法。14世紀英國王室每年正常收入也不過3萬鎊,所以不可否認這是一筆不小的財富。用犧牲換和平。貞德的死是有價值的,她的殉難不僅激起法蘭西強烈的民族感情,也成為和解政策的犧牲品。1435年,查理七世與好人菲利浦簽定阿拉斯和約,在斗爭了近三十年後,阿爾馬尼亞派擁抱了勃艮第派。1436年,查理七世在勃艮第派的幫助下,輕松光復了首都巴黎。
雅克·科爾
雅克·科爾是比法蘭西國王更有權勢的大商人。他從事多種貿易;開發礦業,投機黃金,裝備航行地中海的船隻;他的商業網從法國到東方和西班牙。雅克·科爾是個成功的商人,查理七世似乎也看到了這一點。「1427年,他獲得在布爾日鑄造王室錢幣的特權;1436年,被任命為鑄幣總監;1439年,成為國王的財政總監;1442年;他進入了參政院,並被封為貴族。」雅克·科爾成為了國王的重臣;不僅因為他恢復了不斷貶值的貨幣;而且其巨額資本也成為國王征戰的堅固後盾。「從1449年至1450年,雅克為查理七世從英國人手中奪取諾曼底籌措資金;在1450年,他送給法王六萬金幣,作為圍攻瑟堡的費用。」可這些並沒有讓他逃過悲慘的結局,特別是當其在商業上的壟斷地位危及國家的發展,並引起貴族和大商人的普遍不滿,此時的查理七世也不再那麼依靠他了。1451年,雅克·科爾被判處褻瀆君主罪並剝奪了所有財產。
查理七世生不逢時,又無雄才偉略,但他善於抓住一切機會,改變自己和法蘭西的命運。雖然,他無力開疆擴土,卻為法蘭西的強盛打下了基礎。百年戰爭中,查理七世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但他並不被後人傳誦,甚至還備受指摘。但就是這樣一個青年,從王儲到國王,從分裂到統一,促成了法蘭西日後的強大 。
⑼ 貞德的歷史地位是什麼樣的
到15世紀初,英王亨利五世(1413—1422年)利用法國封建領主內訌,重新發動進攻。1415年,大破法軍於阿金庫爾,佔領巴黎和法國北部大部地區。1422年,英王亨利五世和法王六世先後死去,英方宣布不滿周歲的亨利六世(1422—1461年)兼領法國國王。法國太子查理(後稱查理七世)受到南方貴族的支持,與北方對抗。1428年,英軍南攻奧爾良,該地是通往南方的門戶,如果失守,法國南方就有全部淪陷的危險。當時軍情緊迫,以查理七世(1422—1461年)為首的統治集團,驚慌失措,束手無策。法國人民則奮起抵抗,滿懷愛國熱情的農村姑娘貞德(約1410—1431年)出生於香檳與洛林交界之處的杜列米村一個農民家庭。在她童年時代,法國的半壁山河,業已淪於英軍鐵蹄之下,淪陷區內外法國人民的抗英斗爭激起貞德高昂的愛國熱忱,她認為從法國土地上趕走英國侵略者是她責無旁貸的使命。她的愛國宣傳在人民中間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查理七世在危險處境中不得不向人民愛國力量尋求援助。1429年4月22日,不滿二十歲的貞德受命參加解救奧爾良城的軍事指揮。5月初,保衛奧爾良戰役開始,貞德奮勇當先,全軍士氣大振,一舉擊潰英軍的圍攻,保衛了南部國土,人民無不稱頌貞德,稱她為「奧爾良姑娘」。隨後貞德建議向蘭斯進軍,主張查理七世在蘭斯大教堂舉行加冕禮。這個建議也是當時進行大規模游擊戰爭,決心把英國人逐出國境的法國人民群眾的要求。自從奧爾良保衛戰獲勝後,貞德及其擁護者聲勢浩大,查理不能不同意向蘭斯進軍,沿途法國軍民攻下許多被英人佔領的城市,查理如願以償地在蘭斯大教堂舉行了加冕禮。這時貞德的聲譽已達到高峰,人民贊揚她的信件從四面八方寄來,國王賜給她貴族稱號和優厚恩賞。但是貞德仍和過去一樣保持純朴的農村姑娘作風。她拒絕接受任何榮譽和恩賞,只要求豁免她深受戰禍的故鄉人民的賦稅。貞德建議進攻巴黎,但法國貴族害怕貞德影響的擴大,會引起人民運動的高漲,開始對她進行暗害活動。1430年春,貞德在康邊附近一次戰斗中擔任後衛,當她即將撤入城內時,城門竟然被關閉,後退無路,被敵人俘虜。在被英軍囚禁一年中,貞德受盡迫害,堅貞不屈。1431年5月,貞德以魔女罪名被教會法庭處以火刑,犧牲於盧昂廣場。查理七世忘恩負義,不顧貞德的奇功偉績,按兵不動,坐視不救。
貞德雖死,但她的愛國精神已在法國人民中間開花結果,在法國人民力量的打擊下,英軍接二連三地遭到失敗。1436年,法軍收復巴黎。1453年,百年戰爭以法國的最後勝利告終。英國侵佔的土地除加萊一城外,全被法國收復。
⑽ 法國皇帝
法蘭克王國
墨洛溫王朝(481-751年)
1克洛維一世(466-511)(法蘭克王國國王481-511)
2克洛塔爾一世(500-561)(法蘭克王國國王511-561)
3希爾佩里克一世(539-584)(法蘭克王國國王561-584)
4克洛塔爾二世(584-629)(法蘭克王國國王613-629)
5達格貝爾特一世(605-639)(法蘭克王國國王623-639)
6克洛維二世(634-657)(法蘭克王國國王639-657)
7懶王時代宮相掌權丕平家族
(1)丕平一世(?-640)
(2)丕平二世(635-714)
(3)查理_馬特(鐵錘查理)(688-741)
加洛林王朝(751-987年) P N(<=v&E
1丕平三世(矮子丕平)(714-768)(法蘭克王國國王751-768)
2查理一世(查理曼)(742-814)(法蘭克王國國王,皇帝768-814)
3路易一世(虔誠者路易)(778-840)(法蘭克王國國王,皇帝814-840)
4查理二世(禿頭查理)(823-877)(西法蘭克王國843-877)
5路易二世(口吃者路易)(846-879)(西法蘭克國王877-879)
6路易三世(863-882)(西法蘭克國王879-882)
7卡洛曼(?-884.)(西法蘭克國王882-884)
8查理三世(胖子查理)(839-888)(西法蘭克國王884—888)
9厄德(?-898)(西法蘭克國王888-898)
10查理三世(天真者查理)(879-929)(西法蘭克國王898-922)
11羅貝爾一世(865-923)(西法蘭克國王922-923)
12魯道夫(?-936)(西法蘭克國王923-936)
13路易四世(921-954)(西法蘭克國王936-954)
14洛泰爾(941-986)(西法蘭克國王954-986)
15路易五世(懶王路易)(967-987)(西法蘭克國王986-987)
法蘭西王國
卡佩王朝(987-1328年)
1於格_卡佩(938-996)(法蘭西國王987-996)
2羅貝爾二世(虔誠者羅貝爾)(970-1031)(法蘭西國王996-1031)
3亨利一世(1008-1060)(法蘭西國王1031-1059)
4腓力一世(1052-1108)(法蘭西國王1059-1108)
5路易六世(胖子路易)(1081-1131)(法蘭西國王1108-1131)
6路易七世(小路易)(1120-1180)(法蘭西國王1131-1180)
7腓力二世(奧古斯都)(1165-1223)(法蘭西國王1179-1223)
8路易八世(獅子路易)(1187-1226)(法蘭西國王1223-1226)
9路易九世(聖路易)(1214-1250)(法蘭西國王1226-1270)
10腓力三世(大膽腓力)(1245-1285)(法蘭西國王1270-1285)
11腓力四世(美男子腓力)(1268-1314)(納瓦拉國王1284-1305,法蘭西國王1285-1314)
12路易十世(固執者路易)(1289-1316)(納瓦拉國王1305-1316,法蘭西國王1314-1316)
13約翰一世(1316-1316)(納瓦拉國王,法蘭西國王1316)
14腓力五世(高個子腓力)(1293-1322)(納瓦拉國王,法蘭西國王1316-1322)
15查理四世(美男子查理)(1294-1328)(納瓦拉國王,法蘭西國王1322-1328)
瓦盧瓦王朝(1328-1589年)
1腓力六世(1293-1350)(法蘭西國王1328-1350)
2約翰二世(好人約翰)(1319-1364)(法蘭西國王1350-1364)
3查理五世(賢明者查理)(1338-1380)(法蘭西國王1364-1380)
4查理六世(瘋子查理)(1368-1422)(法蘭西國王1380-1422)
5查理七世(勝利王)(1403-1461)(法蘭西國王1422-1461)
6路易十一世(謹慎的路易)(1423-1483)(法蘭西國王1461-1483)
7查理八世(1470-1498)(法蘭西國王1481-1498,那不勒斯國王1485-1498)
瓦盧瓦王朝(奧爾良支)
8路易十二世(人民之父)(1462-1515)(法蘭西國王1498-1515)
瓦盧瓦王朝(昂古萊姆支)
9弗蘭西斯一世(1494-1547)(法蘭西國王1515-1547)
10亨利二世(1519-1559)(法蘭西國王1547-1559)
11弗蘭西斯二世(1544-1560)(法蘭西國王1559-1560)
12查理九世(1550-1574)(法蘭西國王1560-1574)
13亨利三世(1551-1589)(法蘭西國王1574-1589)
波旁王朝(1589-1792年) Ll !J!{
1亨利四世(1553-1610)(納瓦拉國王1562-1610,法蘭西國王1589-1610)
2路易十三世(1601-1643)(法蘭西國王1610-1643)
3路易十四世(1638-1715)(法蘭西國王1643-1715)
4路易十五世(1710-1774)(法蘭西國王1715-1774)
5路易十六世(1754-1793)(法蘭西國王1774-1792)
6路易十七世(1785-1795?)(未在位國王)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792—1804年)
法蘭西第一帝國(1804-1814年)
1拿破崙一世(1769-1821)(皇帝1804-1814)
2拿破崙二世(1811-1832)(未在位皇帝)
波旁王朝(復辟)(1814-1830年)
1路易十八世(1755-1824)(法蘭西國王1814-1824)
2查理十世(1757-1836)(法蘭西國王1824-1830)
奧爾良王朝(七月王朝)(1830-1848)
路易_腓力(1773-1850)(法蘭西國王1830-1848)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1848—1852年)
法蘭西第二帝國(1852-1870年)
拿破崙三世(1808-1873)(皇帝1852-1870)
巴黎公社(1871年)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1871-1940)
維希法國(1940-1945)
法蘭西第四共和國(1946-1958)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1958-)`
法國稱皇帝只有波拿巴(即拿破崙),後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的總統拿破崙三世稱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