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17世紀到18世紀英法之間有過哪些戰爭
確切的說,有4次
第一次
1337年—1360年之間,英法爭奪佛蘭德斯和基恩。1340年,英軍在斯呂斯海戰打敗法軍,奪得制海權,防製法軍渡海入侵。1346年 8月,英軍先於陸上的克雷西會戰大勝,再圍攻法國海防要塞加萊港,11 個月後成功佔領。接著又於本土的內維爾十字之戰打敗蘇格蘭入侵,擒獲親法的蘇格蘭王大衛二世,大大減少其威脅。
1348年,黑死病橫掃整個歐洲,兩國停戰十年。1356年,英格蘭再度進攻,奪取法國西南部的基思和加斯科涅。隨即在普瓦捷戰役以相同戰術再次獲勝。法國王室則承受英軍橫征暴斂、國家經濟崩潰、平民起義反抗等內外煎熬,情勢非常不利。1360年於布雷蒂尼,法國被迫簽訂極不平等的布勒丁尼和約,割讓出盧瓦爾河以南至比利牛斯山脈的全部領土
第二次
1360年—1400年之間,法王查理五世展開報仇,欲奪回被侵佔的領土。他重組軍隊,以僱傭步兵取代大部份的騎兵、建立野戰炮兵、重建海軍。他改革內政,整頓稅制,以安撫民心。時機成熟後,他任命貝特朗·杜·蓋克蘭統領軍隊,以突襲和游擊戰術攻擊英軍,在多場戰役大敗英軍。1380年,英軍已退守沿海區域。英王擔心丟失全部領地,乃與法國簽署停戰協定,僅保留波爾多、巴約納、布雷斯特、瑟堡、加萊五個海港,和波爾多與巴約納間的部份地區。
第三次
1415年—1429年之間,法國勃艮地、阿曼雅克兩派發生內訌,農民市民也起義反抗,英格蘭借機重啟戰端。1415年,英軍於阿金庫爾戰役大敗法軍,再與勃艮地公爵結盟,攻佔法國北部大多數地區。法王查理六世無力抵抗,於 1420年 5月21日在特魯瓦簽訂幾乎亡國的特魯瓦和約。英王亨利五世成為法國攝政王,有權承繼查理六世死後的法國王位。法國已淪為英法聯合王國的一部分。
然而,英法的亨利五世和查理六世卻於 1422年同年去逝。兩方新王亨利六世和查理七世為爭奪法國王位,再度交火。百年戰爭進入第四階段。
第四次
1429年—1453年之間,法國人民不堪英軍壓迫,各方紛紛反抗,游擊隊經常捉拿英格蘭的征稅者,牽制英軍部隊,幫助法軍很大。1428年 10月,英軍和勃艮地派包圍了奧爾良,法軍嚴重不利。此時法國出現一位傳頌後世的救星聖女貞德,指揮法軍於 1429年 5月擊敗英格蘭,奧爾良解圍,贏得重大勝利,扭轉了整個戰局。
才19歲的聖女貞德不久便被英軍捉住,1431年以女巫罪處死。這激起法國的民族義憤,助使法軍作出大反攻。1437年,法軍光復首都巴黎。1441年,收復香檳地區。1450年,解放曼恩和諾曼底。1453年,奪回吉耶訥。1453年 10月19日,波爾多的英軍投降,法國收復加萊除外的全部領土。1558年,法軍攻陷加萊,英格蘭失去在歐洲大陸最後一個城市,百年戰爭結束。
在歷史上統稱為英法百年戰爭
Ⅱ 英國為什麼和法國是世仇
Ⅲ 跪求英法百年戰爭的超詳細資料,法國最後為什麼會嬴
諾曼征服後,歷代英王通過聯姻和繼承關系,在法國佔有大量領地,法王企圖收回這些領地,遂爆發了長達百餘年的戰爭。
1337年5月24日,法王腓力六世收回英屬領地基恩,英王愛德華三世正式對法國發起進攻,於1340年6月在斯勒伊斯海戰中擊敗法國艦隊,1346年7月佔領法國卡昂,8月在阿布維爾以北又大敗法國陸軍,次年佔領法國重鎮加來。1356年9月,愛德華三世之子「黑太子」,在普瓦捷之戰中生擒法王約翰二世及其眾臣。1360年,法國被迫簽定和約,承認英國對加來和西南地區大片領土的佔領。這是百年戰爭的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始自法王查理五世於1368年配合加斯科涅反英暴動,收復大片失地。1372年,法艦隊在拉羅謝爾打敗英國艦隊,重新控制西北沿海海域。但查理五世死後,繼承人查理六世患精神病,無法治理國家,遂在1396年與英國締結停戰協定。
第三階段始自英王亨利五世於1413年與勃艮第公爵結盟。1415年10月,亨利五世率軍進攻法國,在阿讓庫爾之戰中大敗法軍,1430年4月征服諾曼底,逼近巴黎。法國被迫求和,承認亨利五世為法國王位繼承人。第四階段始於1428年,英軍進攻法國南方要地奧爾良城。
次年,法國香檳地區農家女貞德向太子查理請戰,率法軍解奧爾良圍,大敗英軍。但貞德最終被法國勃艮第貴族出賣,以女巫罪被處以火刑。1435年9月,勃艮第公爵臣服於查理七世,戰局扭轉,法軍大量收復失地。1450年,法軍解放諾曼底,並在巴約勒之戰中重創英軍,1453年7月,在卡斯蒂永之戰中再次打敗英軍。10月19日,法軍收復波爾多,百年戰爭結束。英國在法國的領地只剩加來一地
Ⅳ 法國歷史上一共經歷過幾次戰爭
1800年後法國經歷了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戰爭或者戰役,它們或為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或為統治階級爭權奪利的內戰,或為侵略戰爭,或為鎮壓殖民地戰爭,或為爭奪歐洲霸權和世界霸權的帝國主義戰爭。
戰爭大小全憑個人判斷,戰爭(包括內戰和革命)如下:
1804年:拿破崙稱帝,為了鎮壓海地的獨立運動,拿破崙發動了對海地的鎮壓,但是拿破崙此時重心在歐洲,無暇顧及海地,最終戰敗,承認海地獨立,拉開了拉美獨立運動的序幕。
1810年,拿破崙發動了對西班牙的戰爭,最終征服了西班牙。
1812年,為了征服歐洲大陸,拿破崙發動了對俄國的戰爭,俄國主動放棄,火燒莫斯科,法軍挨餓受凍,軍中疾病又流行,大敗而歸,實力大減。
1813年,反法聯盟在萊比錫戰爭法軍,1814年反法聯盟進入巴黎,拿破崙退位,1815年,偷回國的拿破崙在滑鐵盧戰役中戰敗。
拿破崙期間的戰爭戰役太多,歷史上我們統稱為拿破崙戰爭。
1830年7月,法國爆發七月革命,軍隊拒絕為國王向革命群眾開槍,國王倉皇逃至英國,金融資產階級掌握了政權,實行君主立憲,成為七月王朝。
1842年2月,法國爆發二月革命,工業資產階級掌握了政權,並宣布成立共和國,這就是法蘭西第二共和國;6月爆發了六月起義,這是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的第一次正面交鋒。
1856年,法國和英國為了與俄國爭奪土耳其,發動了克里米亞戰爭,俄國戰敗,暴露了俄國的弊端,並迫使其把侵略勢力放在了遠東;與此同時英法聯軍發動了對中國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先後簽訂了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把侵略勢力延伸到了內陸。
1870年,德意志為了統一大業,不可避免的與法國進行了一場戰爭,就是普法戰爭,法國戰敗,割地賠款,喪失了歐洲霸權;並由此導致了1871年的巴黎公社,但由於資產階級的反撲,巴黎公社失敗了。
1883年,法國以越南為跳板,發動了中法戰爭,最終腐敗的清政府簽訂中法新約,承認了法國隊印度支那的合法統治,並增開了商埠,還從中國搶到了雲南的一段鐵路修健權。
1900年,法國與其他7國,參加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簽訂了辛丑條約。
1914年,法國英國與俄國作為三國協約,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法國為主戰場,損失慘重。
1923年,法國為了迫使德國履行戰爭賠款,打壓德國的復甦,夥同比利時佔領德國魯爾區,德國實施消極抵抗。
1939年,德國突襲波蘭,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
1946年,二戰後,法國發動侵越戰爭,企圖恢復其在越南的殖民統治。
1956年,英法聯軍為了爭奪蘇伊士運河的所有權,發動了對埃及的戰爭,對越南進行轟炸,但是此一時,彼一時,由於受到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美國也不願意,最終只得撤軍。
之後法國基本上沒有什麼戰爭,只是偶爾作為北約盟國或聯合國軍的名義,與其他資本主義國家進行過一些戰爭,但並不是初衷,也並不是主角。
Ⅳ 百年戰爭是怎麼結束的
1360年,法國被迫向英軍求和,把加萊港、西南部的基恩和加斯科尼割給英國。監國太子查理即位後,稱查理五世(1364—1380年)。他進行一些改革。實行徵收關稅、鹽稅、戶口稅的經常稅制度;建立龐大的僱傭軍,加強了炮兵建設,修建了防禦工事體系。這些改革使法國軍事力量大大加強。1369年,戰爭再起,法軍轉敗為勝,收回大部分失地。到1380年,英軍僅佔有沿海幾個據點了。
但是,到15世紀初,英王亨利五世(1413—1422年)利用法國封建領主內訌,重新發動進攻。1415年,大破法軍於阿金庫爾,佔領巴黎和法國北部大部地區。1422年,英王亨利五世和法王六世先後死去,英方宣布不滿周歲的亨利六世(1422—1461年)兼領法國國王。法國太子查理(後稱查理七世)受到南方貴族的支持,與北方對抗。1428年,英軍南攻奧爾良,該地是通往南方的門戶,如果失守,法國南方就有全部淪陷的危險。當時軍情緊迫,以查理七世(1422—1461年)為首的統治集團,驚慌失措,束手無策。法國人民則奮起抵抗,滿懷愛國熱情的農村姑娘貞德(約1410—1431年)出生於香檳與洛林交界之處的杜列米村一個農民家庭。在她童年時代,法國的半壁山河,業已淪於英軍鐵蹄之下,淪陷區內外法國人民的抗英斗爭激起貞德高昂的愛國熱忱,她認為從法國土地上趕走英國侵略者是她責無旁貸的使命。她的愛國宣傳在人民中間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查理七世在危險處境中不得不向人民愛國力量尋求援助。1429年4月22日,不滿二十歲的貞德受命參加解救奧爾良城的軍事指揮。5月初,保衛奧爾良戰役開始,貞德奮勇當先,全軍士氣大振,一舉擊潰英軍的圍攻,保衛了南部國土,人民無不稱頌貞德,稱她為「奧爾良姑娘」。隨後貞德建議向蘭斯進軍,主張查理七世在蘭斯大教堂舉行加冕禮。這個建議也是當時進行大規模游擊聖女貞德戰爭,決心把英國人逐出國境的法國人民群眾的要求。自從奧爾良保衛戰獲勝後,貞德及其擁護者聲勢浩大,查理不能不同意向蘭斯進軍,沿途法國軍民攻下許多被英人佔領的城市,查理如願以償地在蘭斯大教堂舉行了加冕禮。這時貞德的聲譽已達到高峰,人民贊揚她的信件從四面八方寄來,國王賜給她貴族稱號和優厚恩賞。但是貞德仍和過去一樣保持純朴的農村姑娘作風。她拒絕接受任何榮譽和恩賞,只要求豁免她深受戰禍的故鄉人民的賦稅。貞德建議進攻巴黎,但法國貴族害怕貞德影響的擴大,會引起人民運動的高漲,開始對她進行暗害活動。1430年春,貞德在康邊附近一次戰斗中擔任後衛,當她即將撤入城內時,城門竟然被關閉,後退無路,被敵人俘虜。在被英軍囚禁一年中,貞德受盡迫害,堅貞不屈。1431年5月,貞德以魔女罪名被教會法庭處以火刑,犧牲於盧昂廣場。查理七世忘恩負義,不顧貞德的奇功偉績,按兵不動,坐視不救。
貞德雖死,但她的愛國精神已在法國人民中間開花結果,在法國人民力量的打擊下,英軍接二連三地遭到失敗。1436年,法軍收復巴黎。1453年,百年戰爭以法國的最後勝利告終。英國侵佔的土地除加萊一城外,全被法國收復。
Ⅵ 英法百年戰爭的經過
1337—1453年,英法兩國間先為王位繼承問題展開爭權奪利,爾後演變為英國對法國的入侵,法國則被迫進行反入侵,從而進行長達百年的戰爭。 戰爭的主要原因是,法國力圖把英國人從法國西南部(基思省)驅逐出去,從而消除英在法境內的最後一個堡壘,而英國則力圖鞏固它在基恩的地位,奪回早先失去的諾曼底、曼恩、昂茹和法國的其它一些地區。英法兩國對佛蘭德的爭奪,加深了它們之間的矛盾。佛蘭德形式上是處於法國國王的統治之下,但實際上卻是獨立的,並且與英國有密切的貿易關系(英國的羊毛是佛蘭德毛紡織業的主要原料)。戰爭的導火線是英國國王愛德華三世覬覦法國王位。德國封建主和佛蘭德站在英國一方,蘇格蘭和羅馬教皇則支持法國。英軍主要由雇傭兵組成,由國王指揮,其主體是步兵(弓箭兵)和僱傭騎士部隊。法軍主要由封建騎士武裝(見騎士軍)組成。 百年戰爭的第一階段(1337—1360) 英法雙方爭奪佛蘭德和基思。在斯呂斯海戰(1340)中,英軍重創法軍,奪得制海權。經過1346年8月的克雷西會戰,英軍又取得了陸上優勢,並在長達11個月的圍攻之後佔領了海岸要塞加來港(1347)。此後,兩國休戰將近十年(1347—1355)。接著英國又發動進攻,佔領了法國的西南部(基思和加斯科涅)。在普瓦捷戰役(1356)中法軍再次被擊敗。英國人的橫征暴斂和遍及全法國的經濟崩潰,導致了法國人民的起義——艾蒂安·馬塞爾領導的巴黎起義(1357—1358)和扎克雷起義(1358)。法國被迫於1360年在布雷蒂尼簽訂條件極為苛刻的和約——從盧瓦爾河以南至比利牛斯的領土割讓給英國。 百年戰爭的第二階段(1369—1380) 為了奪回英佔領區,法王查理五世(1364—1380年在位)改編了軍隊,整頓了稅制。他用僱傭步兵取代部分騎士武裝,並建立了野戰炮兵和新的艦隊。B.迪蓋克蘭這位有才略的軍事長官被任命為軍隊總司令,並擁有很大的權力。法軍採用突襲和游擊戰術,到七十年代末已逐步迫使英軍退到沿海一帶。法軍對炮兵的使用有利於軍事行動獲得成功。英國為了保住在法國的幾個沿海港埠(波爾多、巴約納、布雷斯特、瑟堡和加來)和波爾多與巴約納間的部分地區,並鑒於國內形勢惡化,遂與法國簽訂停戰協定。當時,法國國內也開始出現群眾騷動。 百年戰爭的第三階段(1415—1424) 法國因國內矛盾加劇(勃艮第派和阿曼雅克派兩個封建主集團發生內訌;農民和市民舉行新的起義)而遭到削弱,英國乘機重開戰端。1415年,英軍在阿贊庫爾戰役中擊敗法軍,並在與其結盟的勃艮第公爵的援助下佔領法國北部,從而迫使法國於1420年5月21日在特魯瓦簽訂喪權辱國的和約。按照和約條款規定,法國淪為英法聯合王國的一部分。英王亨利五世宣布自己為法國攝政王,並有權在法王查理六世死後繼承法國王位。但是,查理六世和亨利五世於1422年都先後猝然死去。由於爭奪王位斗爭(1422—1423)加劇,法國遭到侵略者的洗劫和瓜分,處境十分困難。捐稅和賠款沉重地壓在英佔區居民身上。因此,對法國來說,爭奪王位的戰爭已轉變為民族解放戰爭。 百年戰爭的第四階段(1424—1453) 隨著人民群眾的參戰,游擊戰更加廣泛地展開(特別是在諾曼底)。游擊隊給法軍很大幫助:他們設置埋伏,捕捉征稅者,消滅敵小股部隊,迫使英軍在征服地的後方留下大批駐防軍。1428年10月,當英軍與勃艮第派攻下法軍佔領區以外的最後一座堅固要塞奧爾良時,法國的民族解放斗爭愈加高漲。領導這場斗爭的是貞德,在她的指揮下贏得了奧爾良戰役的勝利(1429.5)。1437年法軍攻下巴黎,1441年收復香檳,1450年奪回曼恩和諾曼底,1453年又收復吉耶訥。1453年10月19日,英軍在波爾多投降,戰爭至此結束。 百年戰爭給法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給法國經濟造成了很大損失,但是,它卻促進了法國民族的覺醒。在趕走了英國人之後,統一法國的歷史性進步過程即告完成。在英國,百年戰爭暫時鞏固了封建貴族階級和騎士階層的統治地位,從而延緩了國家權力集中的進程。百年戰爭展示出英國的僱傭軍優越於法國的封建騎士武裝,從而迫使法國建立了常備僱傭軍。這支僱傭軍效忠於國王,在組織、軍紀和訓練方面均具有正規軍的特點。王權與要求消除封建割據的市民的聯盟,是僱傭軍的政治與財力基礎。戰爭表明,騎士重騎兵已失去了以往的作用,而步兵的作用,特別是那些能夠成功地與騎兵作戰的弓箭兵的作用則得到了提高。在戰爭中出現的火器雖然還抵不上弓和弩,但卻被越來越廣泛地運用到各種戰役當中去。戰爭性質的改變及其轉化為人民解放戰爭的過程,使法國擺脫了侵略者的統治。
採納哦
Ⅶ 百年戰爭的過程是怎麼樣的
1340年6月,英國海軍在埃克呂斯大敗法國海軍,掌握了制海權達數十年之久,進而獲得把軍隊和給養順利運往大陸的保障。1341年,百年戰爭的戰場向南轉移到布列塔尼。1342年,經教皇調停雙方一度短期停戰。在1346年8月的「克雷西之戰」中,英軍使用了一種秘密武器——弓箭,這成為該戰役勝利的關鍵。這種弓箭名為「大弓」,弓身以5英寸長的紫杉木製成,每分鍾能連發10~12枚長7碼、射程200碼的箭支。愛德華三世故意讓軍隊放慢進攻速度,引誘法軍來攻,等法國鐵騎來到大弓射程內時,他下令發射利箭,大批的法國騎兵倒下。於是,英國人很快控制了戰爭的主動權,並佔領了法國的門戶諾曼底。不久,愛德華三世繼續北上,經過11個月的圍攻佔領了法國的重要港口——加萊。
正當愛德華三世躊躇滿志地准備對法國發動更大規模的進攻時,一場突如其來的瘟疫在歐洲流行起來,打亂了戰爭的進程,加之法國內部政局混亂,雙方不約而同地偃旗息鼓,百年戰爭進入了短暫的間歇期。
將近十年的休戰之後,1356年戰爭又起,這次戰役就是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普瓦提埃戰役」。這次戰役宣告了在歐洲大陸歷經近500年的封建騎士軍事制度的徹底失敗。1360年5月8日,兩王締結《布勒塔尼和約》,其主要內容為擴大英王在法國西南部的領地,英王放棄對法國王位的要求。戰爭暫告結束。
1364年,法國國王約翰二世去世,其子查理即位,稱查理五世(1364年—1380年)。查理五世改編了軍隊,整頓了稅制,並以僱傭步兵取代部分騎士民團,建立了野戰炮兵和新的艦隊。從1368年開始,趁著英國瘟疫大流行的機會,查理五世開始逐步收復法國的大片失地。1372年,法國的艦隊又在拉羅謝爾打敗英國艦隊,重新控制了西北沿海海域。到1380年,法軍已逐步迫使英軍退到沿海狹窄的一隅。這樣,整個戰爭的態勢發生了有利於法國的變化。然而,就在查理五世打算一鼓作氣收復全部失地時,卻突然離開了人世。1380年繼承王位的查理六世是個精神病人,無法治理國家,更不用說帶兵打仗。這給了英國人很好的喘息機會,但此時的英國仍陷入瘟疫之中,無力反撲,戰爭進入僵持狀態。由於瘟疫一時難以控制,1396年,雙方停戰,締結了一個為期28年的停戰協定。
1411年,法國統治集團內部勃艮第派和阿曼雅克派發生內訌,這給了英國以可乘之機。1415年,英王亨利五世親率六萬大軍從法國諾曼底登陸,在加萊東南的阿贊庫爾會戰中大敗法軍,並在與其結成同盟的勃艮第公爵的援助下佔領法國北部。法國被迫與英國在1420年5月21日簽訂了《特魯瓦和約》。和約宣布法國淪為英法聯合王國的一部分,亨利五世擔任法國攝政王,並有權在法王查理六世死後繼承法國王位。不料,英王亨利五世和法王查理六世於1422年突然先後去世。亨利五世的兒子亨利六世雖然根據條約繼承了法國王位,但他不過是一個剛滿十個月的嬰兒。而這時,查理六世的兒子也在法國南部宣布即位,史稱查理七世。於是法國出現了兩王並存的局面,戰火重新燃起。
1428年,英軍再度入侵法國,很快佔領法國北部,開始大舉進攻法國的戰略要地——奧爾良城。這是法國南北交通的戰略重鎮,一旦失守,南方就可能全部失陷。此時,一個拯救法國的英雄出現了,她就是法國人民千古傳頌的奧爾良姑娘——聖女貞德。
貞德是一個平平常常的農家少女,整天牧羊,連最簡單的字母都不認識。但是,國家的危急和各地人民保衛祖國的消息使這個偏遠農村的小姑娘異常激動,她覺得自己有責任拯救多難的祖國。1429年初,英軍圍困了巴黎南面的奧爾良城。消息傳來,貞德感到這正是自己為祖國獻身的時刻。她一再請求父母和叔叔帶她去見當地的法軍隊長,叔叔為她的熱誠所感動,帶她到了軍官面前,並最終見到了太子查理。貞德稱自己受到神的委託要把英格蘭人趕出法國。太子被她的虔誠所打動,任命她為救援軍總指揮,率法軍4000人去解奧爾良之圍。貞德率軍馳援奧爾良守軍後,法軍士氣大振,1429年,法軍在奧爾良西北部的帕泰取勝。新法王查理七世於次年2月17日在蘭斯大教堂加冕,使《特魯瓦和約》失去意義。
但是,宮廷貴族和查理七世的將軍們卻不滿意這位「平凡的農民丫頭」影響的擴大,便蓄意謀害貞德。1430年,在康邊城附近的戰斗中,當貞德及其部隊被英軍所逼、撤退回城時,這些封建主把她關在城外,最後以四萬法郎將她賣給了英國人。英國人指控貞德為巫婆異端,於1431年將其在魯昂集市廣場上當眾以火刑處死。貞德的精神,喚醒了法蘭西民族共同心理意識和抗戰的熱情,法軍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1436年法軍收復了巴黎,1450年奪回了諾曼底。1453年10月19日,英軍在波爾多投降,百年戰爭至此結束。
Ⅷ 歷史上法國和英國之間所有的戰爭,
1、1337年11月英王愛德華三世率軍進攻法國,戰爭開始。
2、1340年,英法兩國發生海戰,法軍戰敗。英國控制了英吉利海峽。
3、1346 年8月,雙方在克雷西會戰,英軍大捷,乘勝進入諾曼底。
4、1347年攻佔法國的加來。
5、1356年9 月,普瓦提埃之戰,法軍大敗,法王約翰二世(1350~1364在位)及眾臣被俘,英藉此向法國索取巨額贖金。
6、1360年法國王子查理被迫簽訂屈辱的《布勒丁尼和約》 ,把加來及法國西南部大片領土割讓給英國。
7、1364年,王子查理繼位,稱查理五世(1364 ~ 1380在位 ),為了奪回失地,改編軍隊,整頓稅制,緊張備戰。1369年起連續發動攻勢,幾乎收復全部失地,1396年雙方締結二十年停戰協定。
8、1415年8月,英王亨利五世(1413~1422在位)趁查理六世(1380~1422在位)即位後法國統治階級發生內訌之機,領兵進攻法國,10月佔領法國北部。
9、1420年,雙方簽訂《特魯瓦條約》,條約規定法國王太子的王位繼承權轉歸英王亨利五世。亨利五世與查理六世之女結婚。這項條約實際上將法國分為由亨利五世、勃艮第公爵和法國王太子查理分別統轄的三個部分。
10、1422年法王查理六世與英王亨利五世先後去世,英方宣布由未滿周歲的亨利六世(1422~1461,1470~1471在位) 兼領法國國王。
11、1428年10月,英軍圍攻通往法國南方的要塞奧爾良城,形勢危急。法國人民組成抗英游擊隊,襲擊敵人。
12、1429年,法國女民族英雄貞德率軍擊退英軍,解奧爾良城之圍。此後,法國人民抗英運動繼續高漲,英軍節節敗退。
13、1429年7月,王子查理在蘭斯加冕,稱查理七世。1435年勃艮第公爵臣服於法王。
14、1453年10月,駐波爾多英軍投降,除加來外,法國領土全部收復。至此,百年戰爭以法國的勝利而結束。
Ⅸ 歷時最久的戰爭叫什麼名字
歷史上無數次戰爭中歷時最久的一次,要算英法兩國在法國土地上進行的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這場戰爭從1337年爆發,至1453年戰爭結束,前後共延續了100多年,所以歷史上稱它為「百年戰爭」。
百年戰爭表面上是由法國王位的繼承問題引起的,實際上是英法兩國的封建王朝為爭奪富庶的佛蘭德爾地區而引起的斗爭。1328年,法國加佩王朝無嗣,支裔華洛瓦家族的腓力六世(1328一1350年)繼位,開始華洛瓦王朝的統治。英王愛德華三世(1327—1377年)以法王腓力四世外孫的資格爭奪繼承權,這就成為戰爭的借口。導致這次戰爭的最直接的原因是為了爭奪佛蘭德爾地區。法國統治階級早對佛蘭德爾垂涎欲滴了。14世紀20年代,佛蘭德爾又發生了下層市民和農民的起義,佛蘭德爾伯爵逼於形勢向法王求援,法王腓力六世利用這次機會,於1328年鎮壓了起義,取消了該城的自治權,建立了直接統治。英國與佛蘭德爾有著密切的經濟聯系,是英國的主要出口羊毛的重要市場。所以,英國統治階級對佛蘭德爾也早已夢寐以求。一個垂涎欲滴,一個夢寐以求;一個借機取得直接統治,一個眼睜睜地看著「肥肉」給別人搶去了。為此,英國就以繼承權為借口發動了這場戰爭。
到15世紀初,戰爭升級,英國利用法國兩大封建統治集團——奧爾良公爵集團和勃良第公爵集團的內訌,大肆入侵法國,佔領了法國的北部和首都巴黎。1428年10月,英國傾其全力圍攻巴黎南面的奧爾良城。奧爾良城是通往法國南部的門戶,它一旦失守,英軍就將長驅直入,整個法國就有淪陷的危險。
在國家存亡的關鍵時刻,法國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得到了緩和,廣大軍民團結一致,奮力抗戰,最後終於把英軍趕出了自己的國土,結束了這場戰爭。
Ⅹ 歐洲的百年戰爭是怎麼回事
百年戰爭(Hundred Years' War)是指英國和法國,以及後來加入的勃艮第,於1337年 - 1453年間的戰爭,是世界最長的戰爭,斷斷續續進行了長達116年,百年戰爭中,發展出不少新戰術和武器。
12世紀中,英國金雀花王朝在法國佔有廣闊領地,12~13世紀,法國國王逐漸奪回部分被英王佔領的土地。14世紀初,英國仍占據法國南部阿基坦地區,成為法國政治統一的最大障礙。雙方還爭奪富庶的佛蘭德地區。佛蘭德毛紡業主要依賴英國的原料,英國則從羊毛貿易中獲取巨利。1328年,法國佔領佛蘭德,英王愛德華三世(1327~1377在位)下令禁止羊毛出口。佛蘭德因失去原料來源,轉而支持英國的百年戰爭中戰場上的法軍反法政策。戰爭的導火線主要是王位繼承問題。1328年,查理四世去世,法國卡佩王朝絕嗣,支裔瓦盧瓦王朝的腓力六世繼位,英王愛德華三世以法王查理四世外甥的資格,與腓力六世爭奪王位,觸發戰爭。
1337年11月英王愛德華三世率軍進攻法國,戰爭開始。1340年,英法兩國發生海戰,法軍戰敗。英國控制了英吉利海峽。1346 年8月,雙方在克雷西會戰,英軍大捷,乘勝進入諾曼底。1347年攻佔法國的加來。1356年9 月,普瓦提埃之戰,法軍大敗,法王約翰二世(1350~1364在位)及眾臣被俘,英藉此向法國索取巨額贖金。1360年法國王子查理被迫簽訂屈辱的《布勒塔尼和約》 ,把加來及法國西南部大片領土割讓給英國。
1364年,王子查理繼位,稱查理五世(1364 ~ 1380在位 ), 為了奪回失地, 改編軍隊,整頓稅制,緊張備戰。1369年起連續發動攻勢,幾乎收復全部失地,1396年雙方締結二十年停戰協定。
1415年8月,英王亨利五世(1413~1422在位)趁查理六世(1380~1422在位)即位後法國統治階級發生內訌之機,領兵進攻法國,10月佔領法國北部。1420年,雙方簽訂《特魯瓦條約》,條約規定法國王太子的王位繼承權轉歸英王亨利五世。亨利五世與查理六世之女結婚。這項條約實際上將法國分為由亨利五世、勃艮第公爵和法國王太子查理分別統轄的三個部分。1422年法王查理六世與英王亨利五世先後去世,英方宣布由未滿周歲的亨利六世(1422~1461,1470~1471在位) 兼領法國國王。1428年10月,英軍圍攻通往法國南方的要塞奧爾良城,形勢危急。法國人民組成抗英游擊隊,襲擊敵人。1429年,法國女民族英雄貞德率軍擊退英軍,解奧爾良城之圍。此後,法國人民抗英運動繼續高漲,英軍節節敗退。1429年7月,王子查理在蘭斯加冕,稱查理七世。1435年勃艮第公爵臣服於法王。1453年10月,駐波爾多英軍投降,除加來外,法國領土全部收復。至此,百年戰爭以法國的勝利而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