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隆美爾這個人的具體生平和評價
埃爾溫·約翰尼斯·歐根·隆美爾(1891年11月15日-1944年10月14日),納粹德國陸軍元帥、軍事家。由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北非戰場中,軍事行動迅速、風格果斷,能以寡勝多,遂獲「沙漠之狐」 [編輯] 生平 [編輯] 童年、青年和進入軍隊 埃爾溫·隆美爾出生於1891年,出身於一個中學教師家庭,隆美爾接受德國音樂薰陶 [來源請求] 。 [編輯]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埃爾溫·隆美爾以上尉連長統領一連兵力,俘虜千員義大利士兵 [來源請求] 立大功,獲頒鐵十字勛章,於大戰結束以後官拜上校 [來源請求] ,著作《步兵攻擊》,為希特勒激賞,並聯絡認識。希特勒當選德國總理時,即任命埃爾溫·隆美爾上校為總理衛隊少將隊長 [來源請求] 。 [編輯]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編輯] 隆美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角色 [編輯] 隆美爾在北非 墨索里尼的義大利軍隊在北非潰敗。為了奪回失地,德國於是組織一支非洲軍團,於1941年2月開往北非,由隆美爾統率德意聯軍。他奉命要在4月20日以前擬好一個重奪塞利奈以加的計劃。為奪得勝機,他不待批准便於3月24日襲擊亞古拉的英軍,於限時成功的日期還未到即已完成任務。此後14個月的激烈戰事,使他贏得「沙漠之狐」的稱號。盡管偶爾遭遇挫敗,他仍然成功地將第八軍迫得連連往東至埃及的方向撤退,聲威懾人。一位英國指揮官不得不告訴他的部隊:隆美爾不是魔術師,也不是超人。 1942年6月21日,非洲軍團已迫近埃及邊界。希特勒為酬謝功勛,擢升隆美爾為陸軍元帥,使他成為德國陸軍最年輕的元帥。但是沒有一如隆美爾所願地,派遣援軍和運送更多的軍需予這支非洲軍團。6月底,隆美爾已深入埃及,在梅薩馬特魯再度擊潰士氣消沉的英軍,德軍勢如破竹,直指亞拉曼戰線,並准備進攻僅96公里外的亞歷山大港;一旦計劃成功,德軍當可直通蘇伊士、巴勒斯坦、中東油田。這是他軍事成就的顛峰,功績也到此為止。 阿拉曼是一條六十多公里長的隘道,一邊是地中海,另一邊是無法通行的峽谷,非洲軍團就滯留在這處,前進不得。由於阿拉曼隘道狹窄,戰線有限,隆美爾在此無法施展他一向用以制勝的大規模側翼行動。聯軍中東戰區總司令奧金萊克將軍當時親自指揮第八軍。7月1日至7月17日,在所謂第一次阿拉曼戰役中,他抵擋住了隆美爾的去路。 8月中旬,蒙哥馬利中將接管第八軍,准備較有名的第二次阿拉曼戰役。時間對英軍有利。隆美爾明白己方嚴重缺乏燃料、裝備及飛機,當時聯軍實力又已大大擴展,突破敵陣存在著一定的困難。他再度懇請柏林的最高指揮部大規模增援,但這時並非希特勒未馳援,而是在直布羅陀駐扎的英法盟國混編海軍艦隊,已擊敗德國海軍,重奪地中海制海權,阻擾了德意對非洲軍團的補給,所以北非德軍很難回復原有的戰力。 蒙哥馬利於1942年10月23日發動攻勢時,隆美爾的兵員及武器都較英軍少,但真正將使非洲軍團處於挨打狀況的是盟軍佔有空中優勢。由此隆美爾主張立即撤軍,以保全殘余的部隊,不過希特勒則下令抵抗,要非洲軍團「不成功便成仁」。盡管隆美爾認為此道命令純屬瘋狂,仍繼續奮戰,結果便傷亡慘重,至11月4日決定必須撤退;15天內,非洲軍團往西撤退了一千一百多公里。當時艾森豪將軍所統率的盟軍已經攻入法屬北非,准備往突尼西亞方向前進,戰線從尼羅河谷一直延伸至大西洋。起初隆美爾本人率軍拚死與英軍在利比亞作後衛戰,未幾即在突尼西亞遇上艾森豪的生力軍;艾森豪以軍事史上最長的鉗形陣勢雙邊夾攻隆美爾的非洲軍團;1943年3月,隆美爾病重,密返德國。 [編輯] 沒有敵意的戰爭 [編輯] 隆美爾在義大利 經艾森豪與蒙哥馬利的鉗形陣勢夾擊後,非洲軍團在北非宣告全軍覆沒。非洲戰場失利後,義大利就危險了。隆美爾在當時就指出,義大利人靠不住,應當由德軍控制義大利。未久,美英法盟軍在義大利登陸,迫使義大利倒戈,隆美爾再主張放棄義大利中、南部,依據義大利北部的山險,在波河流域組織防線,與盟軍打持久戰。隆美爾的主張遭到了南部德軍司令阿爾貝特·凱塞林的反對,也遭到德軍一些高層的反對。但義大利戰場最終仍依照隆美爾的設想來進行。這又一次顯示了隆美爾的戰略眼光。 [編輯] 大西洋堡壘-諾曼底登陸 負責法國防禦戰事的隆美爾,任西線B集團軍司令,督導諾曼第海岸防衛工事構建。未能力守法國,導致希特勒開始對隆美爾忠誠嚴重起疑 [來源請求] 。 [編輯] 對希特勒的反抗 [編輯] 自殺 有人在7月20日密謀案進行前,徵求隆美爾的支持。但是隆美爾起初未置可否,但未提供意見亦未上報。幾經思考,他主張逮捕希特勒,付諸司法審判,但是不贊成行刺。1944年7月15日,他上書希特勒,要求德國立即尋求停火協議。兩天後,他在法國里瓦洛附近巡視防衛陣地時,坐車被英國戰機發現,立即遭到掃射。汽車撞樹,隆美爾被拋出車外,頭蓋骨破裂。 爾後,隆美爾離開醫院,回到烏爾姆附近賀林根的家中療養。10月14日,兩名納粹將領來訪。他們給他兩個選擇:自殺或就逮受審,受審則可能禍及全家。隆美爾告訴妻兒說:「十五分鍾後我就要死了。」服葯自盡。事後,希特勒不想讓德國人知道他們心目中的偉大英雄曾對自己圖謀不軌,於是宣布要全國哀悼隆美爾,並為他舉行國葬;葬禮由深知內情的、歷經兩次世界大戰的老元帥倫得斯特主持。 [編輯] 年表 1891年11月15日出生於德國符騰堡邦首府海登海姆市。 1910年7月加入軍隊在第124步兵團任中上、上士。 1911年3月被送進但澤皇家軍官候補生學校,11月畢業。 1912年1月升中尉軍銜。 1914年3月1日,任職烏爾姆第49野戰炮團的一個炮兵連。 1916年與露西·莫林(Lucie Maria)結婚。 1917年夏,在伊松索河前線並因在奪取蒙特山和隆格諾恩的突擊行動而榮獲德意志帝國最高榮譽——「藍色馬克斯」勛章。 1917年任上尉連長。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獲二級鐵十字勛章、一級鐵十字勛章和功勛獎章。 1928年得獨子曼弗里德。 1933年10月,升為少校,被委任德國中部戈斯拉一個山地營的指揮官。 1935年10月,被提升為中校並且擔任波茨坦陸軍學校的教官。 1937年,出版了《步兵攻擊》一書,獲得希特勒賞識,書中貫穿了德國軍事理論的進攻精神,提出「進攻,進攻,進攻!」強調了發揚火力的重要性。 1939年9月,被任命為少將。波蘭戰役期間,負責指揮希特勒的警衛部隊。 1940年任第七裝甲師師長,同年6月20日,第七裝甲師佔領瑟堡,結束了進攻法國的戰斗。戰斗結束後榮獲一枚騎士級鐵十字勛章,被納粹德國政府譽為「戰神」,裝七師也因在隆氏指揮下的神出鬼沒被敵方譽為「魔鬼之師」。 1941年1月被晉升為中將,2月擔任德國非洲軍團的司令,指揮非洲戰場的德意志聯軍。 1942年,獲帶劍橡葉鐵十字勛章,任非洲裝甲軍團司令,晉上將軍銜,同年6月22日當天在攻佔托布魯克後被授予元帥(Generalfeldmarschall)軍銜。 1943年3月31日,被希特勒召見授予鑲鑽帶劍橡葉鐵十字勛章。 1943年8月18日被任命為「B」集團軍司令,負責義大利防衛任務。 1943年12月至1944年7月,任駐法國西線陸軍。 1944年7月15日致函希特勒,批評他的戰爭領導策略,請求他思考停戰。 1944年10月14日,被查出與七月二十日希特勒暗殺事件主謀高級軍官有接觸。希特勒要求他在軍法審判與自殺之間選擇。隆美爾最後在烏爾姆(Ulm)近郊的賀林根(Herrlingen)家中自盡。 1944年10月18日,希特勒為他舉行國葬。 [編輯] 戰術評價:阿拉曼戰役的過去與現在 隆美爾的巨大勝利與失敗都集中在阿拉曼戰役的前後。 1942年隆美爾攻下托布魯克之後,隆美爾受封為元帥,離埃及僅一步之遙,德軍在北非的最終勝利似乎就在眼前。然而英軍藉著美國的支援在阿拉曼一線布署了大量的坦克與飛機。從而使得英軍新任第八集團軍的司令官蒙哥馬利將軍能集中運用美國支援的空中優勢與坦克在阿拉曼戰役中打敗了他。此役證明了古德里安所說的閃電戰術有明顯的缺點—「若遭遇占物量優勢的敵軍,而他們又能集中運用,則閃電戰的攻勢一樣會被擊敗。」隆美爾於北非經此打擊後,開始步往下坡路,但仍然為希特勒所倚重而分別轉戰於義大利、法國。 隆美爾過度拘泥於以德軍坦克、步兵為主力的進攻戰略,未能如勞倫斯般有效結合當地反抗美英殖民主義的阿拉伯人進行游擊戰以牽制或消耗美英兵力,才會在遭受美英空軍轟炸後無力再起。 前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在評價隆美爾時說:「盡管我們在戰爭浩劫中相互廝殺,請准許我說,他是一位偉大的將軍」。 [編輯] 軍事理論 [編輯] 《步兵攻擊》 隆美爾最著名的軍事著作,核心內容就是進攻、進攻、再進攻。強調部隊靈活機動、大膽推進。主要內容為: 步兵進攻時需要火力的支援。 兵力不足於對方,就用火力壓制對方。 盡量靠前配置武器。 猛烈的集火射擊是獲得勝利的關鍵。 欺騙敵人是最好的戰術。 攻擊前採用心理戰,使敵人喪失信心和鬥志。 用最簡練明確的方式指揮軍團協同作戰。 利用一切辦法,製造佯動。 時刻做好偵察和警戒工作。 部隊運動時做到無聲無息。 部隊駐防時,需迅速建築工事。 密集的火力和堅固的工事是減少傷亡的關鍵。 初級指揮官務必做到堅決果敢。 [編輯] 進攻力學(杠桿戰術) 這種戰術的核心內容是正面佯攻敵人,而將主力迂迴到被攻擊方的後方或一側,予敵人致命打擊。在北非戰役敵眾我寡的的情況下,擊潰英國著名的第八集團軍,隆美爾也因此一戰成名。 [編輯] 《隆美爾文件》 英國軍事理論家利德哈特整理隆美爾戰術資料而發表的軍事著作,其實該作品也融入了作者的軍事思想。 主要內容論述了「沙漠戰爭規律」,如包圍戰、遭遇戰、消耗戰等,並記述了沙漠戰場上組織軍隊協同作戰的方式。提出以炮兵為火力點、坦克用於機動作戰,而步兵為輔的作戰方法。 [編輯] 評價 [編輯] 正面評價 隆美爾高超的軍事素質和出色戰術才能受到了許多軍事愛好者,甚至是著名軍事家的尊敬和崇拜。丘吉爾稱其為「偉大的軍事家」。著名軍事家喬治·巴頓曾經潛心研究過隆美爾的軍事作品,直到現代,隆美爾的戰術思想仍然是各國軍事學校的教材。 隆美爾一生稱謂很多,最著名的是「沙漠之狐」,還有如「納粹戰神」等稱謂。有歷史學者認為,隆氏未被派往東線戰場是成就其崇高聲望的重要原因,相較於因強烈民族與意識型態對抗而不時傳出戰爭罪行的東線,北非戰場交戰雙方對戰爭公約的遵守與住民密度頗低的戰場環境,令隆美爾能擁有純軍人的紳士形象;另一方面,因為希特勒將注意力集中在東線,對屬於次要戰場的北非較少肘制,反令隆美爾有較東線將領更大的空間發揮其軍事才能。 此外,雖然涉入的程度為何頗有爭議,但由於受希特勒暗殺事件牽連而自殺,隆美爾因此被部份人士視為「德國軍人的良心」加以推崇。 許多作品以獵奇為賣點替隆美爾吹噓。美國曾攝制了電影《沙漠之狐》,該電影主要贊美了隆美爾的軍事才能。該電影受到二戰老兵的非議。 [編輯] 負面評價 不能否認是,隆美爾做為希特勒的愛將,的確是納粹最得力的侵略工具,因此被稱為「二戰縱火犯」。 也有軍事家認為,他並不是一個真正的軍事家。具體表現為北非作戰時,隆美爾只顧進攻,打亂了希特勒在北非牽制英軍的目的,致使希特勒不得不增援隆美爾,而後被蒙哥馬利擊敗。後來又錯誤的判斷盟軍開辟第二戰場的地點,使「大西洋壁壘」失去作用。因而被稱為:「戰術上的巨人,戰略上的矮子」。但有些人也不同意這種看法。
⑵ 關於隆美爾的介紹
埃爾溫·隆美爾(Rommel)(1891.11.15—1944.10.14),德國陸軍元帥(1942.6.22),傑出的軍事家,統帥。
從隆美爾的家世來看,似乎與他成為軍事家並無必然的聯系。1891年11月15日,隆美爾出生於德國符騰堡州斯瓦比亞地區一個叫海登海姆的地方。他的祖父 是一位中學校長,父親老隆美爾是一位教師,後來也升任中學校長。隆美爾排行第二,哥哥卡爾,為了逃避期末考試自願從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成了一名陸軍偵 察機領航員,年輕時死於瘧疾。妹妹海倫步父親的後塵成了一名教書先生,終生未嫁。隆美爾最小的弟弟傑哈德,立志當一名歌劇演唱家,但直到1977年去世時 一直成績 平平。父親蓄一頭短發,時髦地從中間分開,光滑地垂向兩邊,高高的鼻樑上始終架著一副眼鏡,他對子女們嚴厲得近乎迂腐。他經常不斷地問隆美爾一些課堂問 題:「這建築物叫什麼名字?」「那花屬於什麼科目?」弄得隆美爾心煩意亂。老隆美爾1913年便早早地離開了人世。隆美爾和他的弟兄、妹妹都喜歡親近自己 的母親。
幼年時代的隆美爾體弱多病,很少參加孩子們的游戲,對競技、體育等不感興趣。直到10歲時他才開始活潑起來。他參加體育鍛煉以增強體魄,打網球、騎自行 車、滑冰等都成了池喜愛的運動項目。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漸漸具備了斯瓦比亞人通常所有的一些特徵——強壯、自信、倔強、節儉和實用主義。1898年,隆美 爾開始從私人教師那裡學習必要的知識,以便能進入他父親任校長的中學讀書。1900年隆美爾考進了一所拉丁學校並在那裡讀了5年。1908年秋,他開始在 格蒙登皇家現代中學五年級讀書。一年後升上六年級。這成了隆美爾從軍前的最高學歷。日後當隆美爾躋身將軍、元帥之列時,與一些有著顯赫家世受過良好教育的 同行相比,便難免自慚形穢,這反過來又刺激他奮發向上。
隆美爾青少年時代從不曾奢望立身軍營。他的第一志向是當一位工程師。因為他喜歡機械學。14歲時,他和一位朋友在阿倫(德國南部的一座城市)的田野里製作 了一架完整的盒式滑翔機、而且居然使它飛出了一段距離。考慮到當時萊特兄弟剛剛發明飛機不久,還是個少年的隆美爾能製作出一架滑翔機也算是一個小小的勝利 了。正基於此,隆美爾經常向人誇耀他的這項發明。他的遺物中還保留著一張很小的這架滑翔機的棕色照片。可見,隆美爾最初的志向與他後來的輝煌業績幾乎沒有 什麼必然聯系。
俗話說,知子莫如父。盡管少年的隆美爾就有了令人可喜的小發明,但老隆美爾還是認為兒子的性格適合當兵。從當時的大背景看,德國是一個軍國主義國家。軍隊 在社會中佔有優越地位,軍人們享有種種特權。德國為了爭奪世界霸權大力擴充軍備。參軍對隆美爾的前程來說未必不是一件好事。1910年3月,隆美爾加入第 124伍爾登堡步兵團,3個月後被提升為下士,6個月後成了一名軍士,1911年3月又被送到但澤(今波蘭重要港市)皇家軍官候補生學校。按照德國軍制, 軍官主要是通過專門的軍事院校來培養。軍事院校根據自願原則接納主要是出身於貴族和資產階級的青年人加以訓練。由於軍隊中的軍官幾乎總是配備不齊,加之不 斷擴軍使軍官缺額更多,軍事院校就接納了一定數量的小資產階級、僧侶、官吏、知識分子出身的人。隆美爾大概就是因為這種原因而成為軍官候補生的。這對他來 說是很幸運的。那時德國共有8所陸軍幼年預備學校和11所軍事學校。
隆美爾在軍官候補生學校期間對軍事表現出特殊的興趣,他把大部分時間都用到了完成軍事課目上,專心致志地完成射擊、操練,體操、擊劍和騎馬等訓練項目。 19{1年11月,隆美爾從軍官候補生學校畢業了。當時校長給他的評語是,在射擊和操練方面「相當出色」,體操、擊劍、騎馬「也能勝任」。不過「他身材中 等,瘦弱,體格相當差」,此外,這個青年人「性格堅強、有極大的意志力和高昂的熱情……守紀律,時間觀念強,自覺,友善。智力過人,有高度的責任感。」總 之,隆美爾是位「能乾的軍人」。
1912年1月,隆美爾被授予中尉軍銜,隨後回到第124步兵團。在以後的兩年裡,隆美爾一直在那裡訓練新兵。訓練的主要內容是單兵訓練和分隊訓練。此 外,還要向士兵們灌輸由普魯士創建的德意志第二帝國即將成為一個「世界帝國」的思想,帝國的社會制度、國家體制和社會結構都是完美無缺的。軍人的職責就是 不惜一切捍衛現存的一切。隆美爾向他的那些新兵們灌輸著,自己也虔誠地信仰著這一切。
1914年3月1日,隆美爾被派到離家鄉不遠的烏爾姆第49野戰炮團的一個炮兵連服役。德軍統帥部十分重視炮兵建設,德軍的榴彈炮兵和重炮兵比其他國家都 強。德軍每個步兵師都有1個105毫米榴彈炮營,每個軍有11個150毫米榴彈炮營。集團軍則配備了獨立炮兵營。但炮兵訓練水平卻不是第一流的。盡管如 此,在炮兵中的經歷使隆美爾有機會掌握了這一技術兵種的專門知識,為他將來很快勝任合成軍隊指揮宮提供了便利條件。
同年8月1日,德皇威廉二世宣布全國總動員,點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 戰火。在比利時的一個村莊里,隆美爾參加了他平生第一次戰斗。他一連24小時都在巡邏,幾乎沒有合眼睡上一覺,他已精疲力竭,飢腸轆轆。這時一隊法國兵約 20人向他們發起了進攻並佔領了村莊。隆美爾與一個排中的另三個人立即發起反擊。他大叫一聲向法軍沖去並率先開了火,幾名法軍應聲倒地,殘存者立刻卧倒以 猛烈的火力還擊。隆美爾被打得抬不起頭來被迫退了下去。待全連到達後,隆美爾再次發起反擊,終於擊退了法軍,佔領了村莊並抓了些俘虜。隆美爾取得了第一次 戰斗的勝利並為此獲得了二級鐵十字獎章。 這次戰斗規模很小,談不上什麼重要意義,但卻顯示出隆美爾的戰斗風格,在他以後的戎馬生涯中,只要有機會,不論作戰規模的大小,他都採取先發制人的打法。 穿過比利時後,隆美爾所在團隨大軍繼續向巴黎迂迴前進。9月5日至12日馬恩河戰役後,西線轉入陣地戰。隆美爾所在的團在阿貢納斯森林一帶作戰。1915 年1月29日,在德軍發起的一次攻勢中,隆美爾帶著他的士兵爬過100碼帶刺的鐵絲網,突然闖入了法軍的主陣地,佔領了4個地堡,但後繼部隊沒有增援上 來。這時法軍以一個營的兵力發起了反攻並奪回了其中一個地堡。隆美爾憑借其餘三個地堡擊退了這次反攻,並在法軍即將發起一次新的進攻之前,帶領士兵順利地 撤出陣地,僅僅損失12人。這一行動使他獲得一級鐵十字獎章。這在全團還是第一次授予一名年輕中尉如此高的榮譽。
1915年9月,隆美爾晉升上尉,在隨後的突破科羅弗拉防線、攻克蒙特山、佔領隆袼諾恩等次作戰中,隆美爾表現非凡,終於獲得渴望已久的由德皇威廉二世授 予的功勛獎章。在長達4年的殘酷廝殺中,隆美爾先後三次負傷,但顯露了自己的戰術風格:先發制人並不惜冒一切風險,千方百計滲透到敵防線後方動搖其決心, 巧妙地發揚火力並盡量奪取敵人的彈葯。他悍勇倔強、狡詐多謀、拚命追逐榮譽,在戰火中顯露出了鋒芒。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被法國總理克雷孟梭嘲弄為「生於不義,自當死於恥辱」的德國淪為任人宰割的羔羊。根據《凡爾賽和約》,德國不準建立空軍和製造潛 艇,只準保留為數很少的輕型軍艦和一支10萬人的國土防衛部隊。在隨後進行的大淘汰中,隆美爾因其在戰時的突出表現總算保住了飯碗,成為4000名軍官中 的一員。
1918年12月21日,隆美爾又回到步兵團任連指揮官,1920午10月1日,他凋到駐守斯圖亞特的第13步兵團任連長,並一干就是9年之久。不過他是 個閑不住的人,在此期間,他大大豐富了自己的戰爭藝術和軍事技術知識:研究過機槍,成了一名熟練的射手和裝彈手;學會了有關內燃機的一切原理以及把摩托車 訴了裝,裝了又拆。1929年9月,隆美爾的營指揮官鑒於他在戰寸表現出色,又在操練連隊方面取得良好效果,遂向上級推薦他擔任軍事教官。10月1日,隆 美爾被調往德累斯頓步兵學校,開始了教官生涯。作為一位地位較低的教官,他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在講堂上,隆美爾常常畫一戰例圖,並把這些例圖投射到屏 幕上,既直觀形象又通俗易懂。他最得意的是在義大利的蒙特山戰斗,把這場戰斗的經過繪聲繪色地講給學員們聽。隆美爾從戰爭中吸取的一個教訓是:應該使未來 的指揮官們學會愛惜士兵的生命,「應該流汗,而不應該流血。」此即重要的軍事原則——節約兵力原則。隆美爾成了最受歡迎的教官之一。
1933年10月,隆美爾被提升為德國中部哈茲山區第17步兵團第3營指揮官。到了1935年,隆美爾被派往波茨坦,就任新的波茨坦陸軍學院教官。波茨坦 是普魯士軍國主義的搖籃,弗里德里希二世的遺體就埋葬在這里。波茨坦衛戍部隊教堂更是普魯士軍國主義的聖地,霍亨佐倫王朝的歷代先王都曾在這里做過禮拜。 希特勒上台後於1933年3月21日也在這里舉行了他不久就要解散的新國令的開幕式。那一天,參加過俾靳麥統一戰爭的老軍人被找來了,舊的火炮和軍旗被擺 設好,總統興登堡身穿老式陸軍元帥服,前皇太子馮·馬肯森陸 軍元帥也身穿威武的制服出席了那天的開幕式。波茨坦在德國人心目中總能勾起對昔日的輝煌的回憶。尤其在20世紀30年代,更成了希特勒及其黨徒煽動民族復 仇主義的一面旗幟。隆美爾對到這里任教無疑是興奮不已的。軍事學院的陸軍元帥大廳懸掛著44名普魯士——德國陸軍元帥的油畫肖像。隆美爾站在講堂上顯得十 分得意。隆美爾在為高年級授課期間,整理了他的講課記錄,然後又戲劇性地把它們用現在時態寫成一部井井有條而又頗為生動的書。1937年初,這本書以《步 兵攻擊》為題問世。該書共分6章,完整記述了隆美爾個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戰斗經歷。書中貫穿了德國軍事理論的進攻精神,提出「進攻,進攻,進攻!」強 調了發揚火力的重要性,「數量居於劣勢之軍,可以採取更多地使用自動武器或者更加迅速地發揚火力的方式壓倒數量居優勢之敵」,隆美爾在書中還提出要實施欺 騙、恫嚇等手段。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隆美爾在法國和北非所運用的戰術實際上是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所用戰術的豐富和發展。這本主要從實踐經驗為主要內容的 書成了暢銷書,到1944年10月,至少18次再版。美軍於1943年將該書譯成英文,喬治·巴頓將軍不止一次地閱讀過此書,能背誦許多重要章節和段落。隆美爾當時賺了一大筆稿酬,一下子富裕了起來,並因此名聞遐邇,成為德國青年崇拜的人物。
在隆美爾任教於波茨坦陸軍學院期間,德國社會正處於急劇變動時期。希特勒的擴軍備戰正馬不停蹄地進行著。但隆美爾在1936年9月被任命指揮希特勒的警衛 部隊之前,與終生對他魔力不減的希特勒並沒有過多的接觸。他們的第一次偶然相遇是在1934年。那一年的9月30日,希特勒到戈斯拉訪問時順便視察了隆美 爾所在的營。希特勒在視察該營儀仗隊時,隆美爾跟在旁邊,戴著一頂看上去尖得像煤斗式的鋼盔,穿著一雙擦得鋥亮的馬靴。就在這次對雙方來說都不過是例行公 事的行動中,戈培爾首先發現了隆美爾這個「人才」。事情是這樣的,在希特勒訪問戈斯拉時,隆美爾奉命擔任警衛工作。黨衛隊頭子希姆萊堅持要在第三營部隊前 面派上一些黨衛隊隊員,被隆美爾婉言拒絕。可能是戈培爾說服希姆萊讓步的。因為那年6月30日的「羅姆事件」剛過去不久。羅姆是希特勒賴以起家的納粹黨武 裝「沖鋒隊」的頭目。他在希特勒登上總理寶座後叫囂要進行「第二次革命」。要以「沖鋒隊」取代陸軍。一時間陸軍和「沖鋒隊」的關系煞是緊張。最後希特勒為 了維護與軍隊的關系不得不在那個月的「長刀之夜」幹掉了羅姆及其追隨者。現在希姆萊要讓黨衛隊的隊員們排在第三營士兵的前面,顯然是對軍隊不信任的表現。 隆美爾維護了軍隊的榮譽。戈培爾正要找一些典型的軍官加以宣傳,以提高軍隊的地位。這關系著希特勒帝國的安危和未來發動侵略戰爭的成敗。佩戴少校軍銜和耀 眼的功勛獎章的隆美爾儀態莊重、軍人素質良好,便成了他心目中的典型。隆美爾和戈培爾從此結下了不解之緣。隆美爾得以榮任希特勒警衛部隊指揮官也多虧了戈 培爾的暗中幫助。
隆美爾擔任新職不久,有兩件事引起了希特勒的注意。一次是他以實際行動證明自己是位不講情面忠於職守的軍官。有一天,納粹黨在紐倫堡舉行集會,隆美爾擔負 著比一般安全警衛更大的責任。集會期間,有一次希特勒決定乘汽車兜兜風,並指示已晉升上校的隆美爾,他的車後最多隻許跟6輛車。到指定的時間,在希特勒公 寓路邊擠滿了部長、將軍、省長和他們的小汽車。隆美爾讓前面的6輛車通過後,便親自站在路當中命令其他車輛停止前進。那些要員們氣得大聲詛咒:「真是無法 無天!上校,我們要把這事報告給元首。」隆美爾毫不客氣地說,他已下令在前面路口停廠兩輛坦克,把道給堵上了。當天晚上,希特勒派人把隆美爾叫去,當面贊 揚他執行命令果斷堅決。另一次是1937年初隆美爾的《步兵攻擊》出版後,希特勒讀了這本書,並把它當作一部有關步兵教程的最好的書。於是,隆美爾開始受 到了重用。
1937年2月,隆美爾被指派擔任希特勒青年團領袖巴爾杜·馮·席臘赫的作戰部特別聯絡官。希特勒青年團是納粹黨的外圍組織和准軍事部隊。任命隆美爾擔任 該職是想使他密切與納粹黨的聯系。希特勒是流浪漢出身,對軍隊的貴族化傾向也不滿意,他需要拉攏一些像隆美爾這樣出身平民的年輕軍官,以加強納粹黨和軍隊 的關系。但是,很快證明隆美爾在這個崗位上千得並不順心。儀表堂堂的席臘赫雖是個十足的納粹黨卻智力平干,他的母親是美國人,因傾心於希特勒,席臘赫加入 納粹黨並於1933年6月被任命為545萬德國青年團的領袖。已是30歲的席臘赫看上去仍像個稚氣未脫的美國大學生,而隆美爾卻是個地道的普魯士軍人。兩 人的氣質相差甚遠,在相處的日子裡二人關系越來越糟。希特勒青年團直接向希特勒本人負責,向青年們傳授體育、文化和納粹哲學方面的知識。作戰部還決定青年 們必須接受半軍事化訓練。隆美爾出於職業本能,上任之初就提出讓德國軍隊里的未婚中尉擔任培訓希特勒青年團的工作,席臘赫對此不置可否。隆美爾還宣傳開展 初級軍事教育,他在加強希特勒青年團的軍事化方面已做過了頭,連席臘赫本人也覺得未免太過分。但隆美爾依然我行我素。兩人關系越來越僵,一次在戲院舉行慶 祝晚會時,席臘赫坐在第一排,而把隆美爾安排在第二排。隆美爾直截了當地移到第一排一個空位上坐下,並大聲宣告:「我代表著德國軍隊,在這個國家裡,軍隊 應該是第一位的。」
這期間,希特勒加緊了侵略擴張的准備工作。1937年11月5日,希特勒向納粹德國的黨、政、軍要員們宣布了他未來的侵略擴張計劃。1938年2月,取消 國防部,設立國防軍最高統帥部,希特勒成了當然的最高統帥。3月,德國兵不血刃地吞並了奧地利。9月。又在慕尼黑會議上迫使英、法等國把捷克斯洛伐克把有 爭議的邊界領土蘇台德地區割讓給德國。希特勒決定要到那幾個古老的德國城市去游覽一番,遂提拔隆美爾為元首大本營的臨時司令官。到了1939年8月,隆美 爾作為「元首大本營」的指揮官正式向希特勒報到,並已被提升為少將。
總之,隆美爾幾次服務於希特勒身邊,密切了與希特勒的關系。他給這位獨裁者留下了精明強干、恪守職責的良好印象,從而為自己搭好了日後晉升的階梯。同時,隆美爾還大大開闊了軍事?見野,耳聞目睹了新式武器的運用在作戰樣式上所帶來的巨大變化。
德國「閃擊」波蘭(參見波蘭戰役)取得驚人的成功後,伴隨希特勒左右的隆美爾也對德軍「閃擊戰」所帶來的變化感到驚訝。盡管他擅長戰術研究,但那隻是傳統的步兵戰術。眼見那些隆隆駛進的坦克,他是多麼想成為他們的一名指揮官呀。就在波蘭戰爭期間,隆美爾向希特勒提出,自己想去指揮一個裝甲師。
鑒於隆美爾以前的卓越表現,陸軍總司令布勞希齊建 議,讓他到因斯布魯克或者慕尼黑指揮山地師較為合適。因為隆美爾在山地部隊任職多年,有豐富的山地步兵作戰經驗。可隆美爾卻希望指揮一個真正的裝甲師。當 時的德軍遠沒有全部機械化,為數不多的裝甲師被陸軍總司令部視為心肝寶貝,怎麼能讓從來沒有在裝甲部隊干過的隆美爾去指揮這個技術復雜的兵種呢?布勞希齊拒絕了這一無理要求。最後,希特勒親自出面干預,才使隆美爾如願以償。
1940年2月,隆美爾來到駐扎在萊茵河的巴特戈德斯貝格第七裝甲師任師長。該師原為第二輕型裝甲師,是由騎兵部隊改編的,曾參加過入侵波蘭的戰爭,當時 只編有1個輕型坦克營和4個摩托化步兵營,裝備有90輛輕型坦克,多是掠奪來的捷克的舊貨。其戰鬥力遠低於德軍中建立較早的6個標裝的裝甲師,在對波軍作 戰時吃過波軍大炮的虧。侵波戰爭結束後,第二輕裝師改編為第七裝甲師,由坦克、摩托化步兵、工兵、炮兵和偵察兵組成。轄第二十五坦克團,第六第七步兵團、 第七摩步營,第三十七偵察營,第五十八工兵營、第七十八炮兵團和第四十二反坦克炮營。改裝後擁有218輛坦克,其中半數以上是捷克製造的輕型坦克;37毫 米反坦克炮54門,105毫米炮36門。師里的士兵大部分來自圖林根,那是一個很少造就出有前途的軍人的州。迫於希特勒的壓力,陸軍總司令部不得不讓隆美 爾指揮裝甲師。可是他們還是做了保留,沒有讓他去指揮那些戰鬥力強的裝甲師,他們信不過這位從未與坦克打過交道的將軍。不只是陸軍總司令部的頭頭們,甚至 連國防軍最高統帥部指揮參謀部參謀長約德爾,也對這項任命大為吃驚。
然而,隆美爾就是不服氣,他要以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是稱職的。他到任後決心狠抓軍事訓練,首先抓紀律和整頓作風。他的第一個行動是讓團指揮官們休假。「在 我自己掌握情況之前不需要你們。」2月27日,為整肅軍紀、殺雞儆猴,他解除了一位令他不悅的營指揮官的權力,並讓他在90分鍾內離開營房。隆美爾自己也 加強體力鍛煉,每天早晨6點鍾獨自沿著戈德斯貝格附近一條狹窄的林間小路慢跑1英里,以積極鍛煉醫治自己的心臟病。6點55分,乘坐賓士車到士兵們身邊。 7點從汽車的收音機里收聽新聞廣播,直到12點鍾才返回駐地吃午飯。
隆美爾集中主要精力訓練這支裝甲部隊。當時訓練面臨的困難主要是沒有裝甲戰術訓練手冊可資利用。雖然古德里安早在1929年就提出了利用坦克進行突破的新 思想,德軍組建裝甲師也已有5年的歷史,但還沒有形成完整的戰術訓練教材。只有古德里安在戰前擔任裝甲部隊總監時所頒發的一本守則,強調了如下一些原則性 的東西:必須注意偵察以發現敵防禦陣地可以利用的弱點;快速推進將有助於奇襲敵人,並使敵人無法獲得足夠的時間進行反擊;集中兵力於一個狹窄的正面上進行 突破;燃料和彈葯供應必須充足和及時,等等。隆美爾邊用這些現成的理論指導訓練和演習,邊摸索一些新的東西。到1940年4月,他不僅在坦克作戰的理論和 實踐方面已成為內行,而且發展了某些獨特的藝術。如把自己的部隊編成各種大小隊形,用快速的、熟練的無線電指揮和重炮轟擊的形式進行越野訓練。不過他對燃 料和彈葯補給的重要性尚未充分認識,在以後作戰中吃了補給不及時的苦頭。
當隆美爾埋頭訓練部隊時,希特勒正督促高級將領們抓緊入侵法國的准備。德軍原來的作戰計劃重點是放在右翼,通過比利時和法國北部,目標是佔領英吉利海峽各 港口。如果真照這個計劃行事,德軍就會和英法軍隊硬碰硬。為避免正面沖突,同時為了使急忙挺進到這么遠的英法軍隊陷入圈套,出色的戰略家、西線龍德施泰特率領的A集團軍群參謀長曼斯坦因將 軍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計劃。其要點是:德軍的主要矛頭應放在中央,以強大的裝甲部隊突破阿登森林,然後在色當的北方跨過繆斯河,突入開闊地區,直趨海峽上的 阿布維爾。德軍許多高級將領均反對這一計劃,並借故將曼施坦因調去指揮一個步兵軍。可曼施坦因在希特勒招待一批新任軍、師長的宴會上,還是找到機會親自向 希特勒陳述了自己打破正統的觀點。1940年2月24日,最高統帥部正式採納了這個計劃。
至1940年5月德軍已在西線集結了136個師,編成3個集團軍群。隆美爾的第七裝甲師編在擔負決定性任務的T集團軍群。這為隆美爾施展自己的才華提供了機會。5月10日,德軍發起總攻擊(參見法蘭西戰役)。 這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春日,天剛破曉,敵方的官兵還在酣睡中時,成群的德軍施圖卡轟炸機便呼嘯而過,對法國、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的機場、鐵路樞紐、重兵集 結地區和城市進行瘋狂的轟炸。同時在從北海到馬其諾防線之間的300多公里戰線上,德軍地面部隊突破3個中立小國荷、比、盧的邊境,粗暴地違反了德國人曾 經庄嚴地一再作出的保證。與德軍對峙的法、英、荷、比等國的軍隊共有135個師,有著綿亘的防禦工事,坦克的數量也足以與德軍匹敵,可是他們並沒有像德軍 一樣把坦克集中起來,更沒有料到德軍竟會集中裝甲部隊從阿登森林突破,從而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德軍裝甲部隊迅速突破阿登地區。5月14日搶渡馬斯河。5月 15日深入法國境內後兵分兩路:一路朝巴黎方向逼進,一路沿寬闊平坦的公路向英吉利海峽推進。5月24日,向海峽推進的德軍掉頭北上直撲海峽重要港口布倫 和加萊,將在佛蘭德作戰的36萬英法聯軍圍困在敦刻爾克至比利時邊境的濱海地區,迫使英法軍隊倉惶從敦刻爾克乘船撤往英國。6月5日,德軍沿索姆河和埃納 河一線向法國首都巴黎發動進攻,開始了「法蘭西戰役」的第二階段。6月14日巴黎陷落。6月22日法國被迫投降。在這場當時規模最大的現代化戰爭中,隆美 爾擺脫技術上的束縛,像他1917年在蒙特山進攻戰中一樣,率領第七裝甲師從德比邊境出發,橫穿法國,直抵瑟堡,其進攻速度之快、挺進距離之遠,使該師贏 得了「魔鬼之師」的綽號。令人信服的是,隆美爾本人在作戰中不是蹲在遠離前線的師部,也不坐在用厚鋼板製成的指揮車里,不靠往地圖上插大頭針的方法作決策 和指揮戰斗,也不用其他遙控的辦法,而總是沖在最前面。他經常身處險境,但又魔術般地死裡逃生。在戰場上,他經常從一輛坦克跳進另一輛坦克進行瞄準,簡直 還家個步兵連長,而不像指揮12500名士兵和數百輛坦克的師指揮官。
隆美爾在法國作戰期間,他的「魔鬼之師」共俘敵97648人,繳獲炮291門,坦克和裝甲輸送車458輛,其他車輛3500輛。而他的師僅陣亡682人,傷1646人,失蹤296人,損失坦克42輛。
法蘭西之戰後,英倫三島已成孤懸海上的一葉方舟,飄飄搖搖,素有「雄獅」之稱的首相丘吉爾領導英國軍民在苦苦支撐局面。但希特勒沒有一支可以與英國海軍決一雌雄的強大艦隊,其空軍在與英國皇家空軍進行的英倫空戰中也沒有撈到什麼便宜,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不得不一拖再拖。希特勒也像拿破崙一樣望海興嘆起來。在半年多的時間里,隆美爾沒有打什麼仗,比起那刀光劍影的戰場來,現在恬靜多了。不過,在對法之戰後的論功行賞中,一大批將領晉升了軍銜,隆美爾卻沒有像他的兩個同伴那樣晉升中將,又未得到夢寐以求的櫟樹葉勛章,顯得有些沮喪。直到1941年初,他才被晉升為中將。
1941年2 月15日,在隆美爾回到維也納新城的家中准備度假的當天晚上,希特勒的一名副官帶著一份要他立刻與陸軍總司今和希特勒本人會見的命令叩響了他的家門。軍人 的本能使他意識到一定有一場重大行動在等待著他。次日,他見到陸軍總司令勃勞希齊和希特勒,受命率德國「非洲軍」前往北非與義大利人共同對英軍作戰。
原來,在德國征服西歐的同時,列強在北非和地中海的爭奪也進入了白熱化。義大利法西斯獨裁者墨索里尼在德軍侵吞西歐時見有利可圖,便參加進來,在法國的背 後捅了一刀。墨索里尼作為古羅馬帝國的後裔,以愷撒自詡,一心想恢復昔日的輝煌,建立一個以羅馬為中心的環地中海的大帝國。對法戰爭結束後,他眼見英國忙 於保衛本土,在其海空軍基地馬爾他和北非的守備兵力十分薄弱,認為這是實現自己狂妄計劃的千載難逢的良機,遂令倫 道夫·格拉齊亞尼元帥率50萬意軍於1940年9月13日發動了入侵埃及的攻勢。意軍的行動對英國構成極大威脅。因為如果地中海航道被掐斷,英國所必需的 補給便只能繞道好望角,這等於被扼住了咽喉。丘吉爾斷然決定向埃及增兵。12月9日,得到加強的英軍共5萬人在英中東總司令韋維爾將 軍指揮下發起反攻,至翌年2月7日英軍幾乎全殲意軍8個師,俘虜13萬人,並繳獲了大批武器裝備。人數眾多但裝備落後士氣低落的意軍業已證明不是英軍的對 手。雖然對德國來說,丟掉北非在軍事上是可以接受的,但這會對義大利人產生強烈的精神震撼,擔心英國以北非為基地對自己的城市進行轟炸的義大利人便有可能 退出德日意「軸心」聯盟,那將大大損害德國的戰略利益。於是希特勒立即命令總參謀部在原定的狙擊部隊第五輕型裝甲師起程後,再派一個完整的裝甲師前往北 非,並挑選隆美爾為軍指揮官全面指揮這次遠征。
隆美爾就要開始他長達2年之久的沙漠戰了。這是一個全新的戰場環境。廣闊無垠的沙漠絕不是那小小的作戰想定作業時的「沙盤」。這里的夏季,正午的太陽使氣 溫上升到攝氏40—50度,夜晚的氣溫又驟降至0度。最危險的是突然刮來的沙漠風暴,開始時只是一小點古怪的旋風在灌木叢之間旋轉,轉瞬就會變成時速達 130公里的狂飈,攪起幾百萬噸滾燙細小的紅沙,鋪天蓋地地卷過沙漠。細小的沙粒能滲透進發動機的過濾器,涌進帳篷,迷住人的眼睛和鼻子,像大雨一樣遮住 擋風玻璃,切斷人的視線。不過,平坦的地面倒構成了現代機械化戰爭的理想戰場,一任那些鋼鐵怪物賓士、逞威。這里也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戰區,原則上隆美爾要 受義大利非洲戰
⑶ 隆美爾在閃擊法國期間是師長,為何幾年就成了陸軍元帥
隆美爾在二戰開始的時候只是個陸軍少將,他先是擔任希特勒的元首戰時司令部的警衛營指揮官,後在法國戰局時擔任第七裝甲師指揮官。在法國戰局結束後,1941年初,隆美爾被提升為中將,並被派往非洲。1941年2月,隆美爾擔任德國非洲軍團總司令。在此之前,隆美爾的軍銜晉升還是正常的。
但是,到了1942年6月22日,隆美爾被提升為陸軍元帥。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時間里,隆美爾就連升三級,登上了德國軍銜的頂峰。這似乎有點不正常,但是,既然是希特勒這么做,自然有他的道理。
結語:
基於以上幾個原因,使得隆美爾的軍銜突飛猛進。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時間里,他就從中將晉升為了陸軍元帥。
雖然隆美爾在軍事生涯里,獲取了非凡的成就,但是,由於他是捆綁在希特勒的戰車上的,最終,他為之服務的納粹德國灰飛煙滅,他自己也因為被希特勒懷疑參與了反叛自己的行動,被逼自殺,得到了並不光彩的下場。
⑷ 二戰中隆美爾是不是被高估了,他和曼施坦因比,差
是的,和曼帥無法相提並論
隆美爾實際上還是一個軍長的水準,按照日後克魯格的評價,你從來沒有指揮過一個大於集團軍的部隊
而且隆美爾在戰略方面頗為短視,毫無建樹
曼帥可以說是二戰時期,德國軍隊最強的
入侵法國的鐮刀計劃,可謂世界戰爭史上足以名垂千秋
之後在克里米亞半島的攻擊,在頓涅斯的表現,都是各國軍事學院的標准教材
⑸ 二戰中的德軍非洲統帥沙漠之狐隆美爾到底有多厲害
隆美爾是一個非常擅長戰術指揮的將領,假如隆美爾沒有被希特勒處死,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間肯定會向後拖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隆美爾曾經擔任過希特勒大本營的衛隊長,希特勒十分的賞識隆美爾的才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希特勒破格提拔隆美爾為第七裝甲師師長,並且派遣隆美爾參加了閃擊法國的戰役。
北非戰場是隆美爾一生的巔峰期,在隆美爾到達北非之前,英軍已經占據了人數和裝備的絕對優勢,義大利軍隊絲毫沒有任何還手之力。隆美爾到達北非之後,立刻指揮德意聯軍對英軍發動反擊,打了英國人一個措手不及,將勝利的天平重新扳平。隆美爾用兵從不墨守成規,擅長出奇制勝,經常能夠想出一些特殊的戰法。在北非戰爭前期,為了彌補反坦克炮火的不足,隆美爾開創了使用高射炮平射攻擊坦克的戰法,讓敵人的坦克部隊損失慘重。
在北非戰場前中期,隆美爾憑借著出色的指揮藝術,依靠著人數和裝備都處於劣勢的德意軍團,多次擊敗占據絕對優勢的英國軍隊,獲得了“沙漠之狐”的綽號。然而由於德國軍隊在蘇德戰場上的失利,隆美爾在戰爭後期一直沒有得到充分的補充,最終輸掉了北非戰爭。在回到歐洲大陸之後,隆美爾因為被懷疑參與暗殺希特勒的行動,而被希特勒處死。
隆美爾的死對德國來說是一個極大地損失,在諾曼底登陸時期,一些隆美爾布置下的防禦工事,仍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假如隆美爾沒有被處死,盟軍諾曼底登陸肯定不會這樣順利,二戰結束的時間可能還會延長一段時間。
⑹ 沙漠之狐隆美爾到底有多厲害罕見贏得對手尊敬,卻死於一場陰謀
"沙漠之狐"隆美爾是二戰期間納粹德國的陸軍元帥,不僅是世界軍事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術家和理論家,更是和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並稱為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只是在二戰眾多的將星中,只有隆美爾做到了生前聲名顯赫,身後殊榮不斷,重要的是贏得了敵對雙方的認可。
1910年7月19日,18歲的隆美爾加入了第124符騰堡步兵團,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在1915年10月,隆美爾被調任到伍爾登堡山營任連指揮官。經過一年的整訓後,繼而奔赴德俄激戰的羅馬尼亞前線,在那裡隆美爾的鋒芒逐漸顯現。
身材纖弱的他,似乎總是被一種神聖的熱情所鼓舞。他彷彿能洞察敵方,知道他們可能做出的反應,在危急關頭,他總是身先士卒,彷彿無所畏懼。此後,士兵們都被隆美爾那富有魅力的個性所吸引,把他當作偶像來崇拜,並無限地忠誠於他。
1917年9月,隆美爾又被調往一個更為緊迫的戰場,義大利北部。在這個地形十分險惡的戰場上,隆美爾學會了如何應付突變的局勢,甚至不怕違抗上司的命令。為了出其不意地攻擊敵人,他率領自己的部下,爬越新雪初落的山樑,攀登即使是當地山民也會裹足不前的懸崖。並冒著種種危險,帶領少數勇敢的步兵和機槍手,繞到敵人絲毫沒有察覺的防禦攻勢背後,用機槍進行猛烈的掃射。結果在隆美爾的帶領下,數量上占優勢的敵軍,被打得潰不成軍。
1939年8月25日,希特勒宣布將在次日拂曉時分進攻波蘭。然而英國立即宣布與波蘭結盟,義大利則拒絕站在德國一邊宣戰,最新的國際動態迫使希特勒推遲了進攻。但在隆美爾的鼓動下,希特勒命令9月1日凌晨4:45開始進攻波蘭。
當然此事沒有任何人,至少可以說隆美爾本人並沒有意識到,德國入侵波蘭的軍事行動,無情地把一個又一個國家捲入了戰爭的漩渦,並延續了6年之久,使得4000萬人死於非命,整個歐洲和大半個亞洲慘遭戰火的蹂躪。毫不誇張地說,第2次世界大戰在希特勒的精心策劃下,由隆美爾親手拉開了帷幕。
戰火開啟之後,接下來便是德軍勢如破竹的進攻。在波蘭迅速被佔領之後,希特勒決定在西線對英法展開決戰。1940年2月,隆美爾受命前往萊茵河的巴特戈德斯貝格,指揮第七裝甲師。在這里隆美爾認真地觀察了坦克演習,並對此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不久便創造出許多新穎獨特的坦克戰術。
1940年5月10日,德軍在西線發動了進攻,只用十幾天就佔領了荷蘭、比利時、盧森堡,進而侵入法國。期間隆美爾指揮的第七裝甲師獨當一面,負責突破馬斯河向瑟堡攻擊的任務。當時馬斯河上的橋梁已被法軍炸毀,隆美爾不顧法軍的炮火攻擊,來到河邊指揮強渡。
渡河時他乘第一批船進行直接指揮,當搶佔了灘頭陣地後,隆美爾又立即返回對岸指揮架橋。第2天上午,第一批15輛戰車在西岸登陸,隆美爾立即指揮和西岸的德軍向法軍進攻,掩護後續部隊渡河。
德軍突破馬斯河防線,隆美爾率領先頭部隊向法軍迅猛追擊。他不顧法軍重新組織反攻的危險和個人的安危,總是沖在最前面,而且指揮的大部隊常常落在後面,以至於不得不返回頭來尋找這些部隊。隨後堅不可摧的馬奇諾防線,也一直被隆美爾率領的軍隊所摧毀。
1940年6月20日,隆美爾裝甲師佔領瑟堡,結束了進攻法國的戰斗。而隆美爾的突出表現贏得了希特勒的贊賞,他榮獲一枚武士級十字勛章。法西斯德國的宣傳機器也大肆宣揚隆美爾,隆美爾逐漸變成了德軍中戰神一般的英雄,雖然他有時很專橫,但卻是極其優秀又有獨到見解的指揮官。
只是隆美爾們沒有死於戰場,卻死於一場人禍。1944年7月20日,刺殺希特勒的計劃失敗,這個事件牽連了很多高級將領和軍官,其中也包括隆美爾。1944年10月14日正在養傷的隆美爾,因被指控參與了7月20日的謀殺事件,而服毒自殺,一代名將就此隕落。
⑺ 評價隆美爾
隆美爾 概述隆美爾(1891年11月15日-1944年10月14日),納粹德國陸軍元帥、軍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之一。從政治角度來說,他絕對是助紂為虐的法西斯幫凶,對別國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戰爭罪行,是希特勒禍害天下的殺手。而從軍事角度來看,他們過人的軍事素質,出色的軍事指揮藝術,對世界軍事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確實值得後人研究。由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北非戰場中,軍事行動迅速、風格果斷,能以寡勝多,遂獲「沙漠之狐」的稱號。 基本信息欄中文名:埃爾溫·約翰尼斯·歐根·隆美爾外文名:Erwin Johannes Eugen Rommel別名:沙漠之狐國籍:納粹德國出生地:德意志帝國符騰堡王國海登海姆職業:陸軍元帥,第7裝甲師師長主要成就:藍馬克斯勛章
鑽石橡葉帶劍騎士勛章
⑻ 好崇拜隆美爾!—^—
隆美爾在法國戰役中裝7師的瘋狂突破足已證明他指揮裝甲部隊的才能,此人的戰術思想殘缺不全,但是考慮到在二戰中的發揮,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
德軍中的將領總體上水平是差不多的,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博克,霍特賴歇瑙等人大體在一個水平線上,比克萊斯特,布施,克魯格強一些
⑼ 為什麼二戰埃爾溫·隆美爾有如此高的評價
埃爾溫·隆美爾(德語:Erwin Rommel,1891年11月15日—1944年10月14日),出生於符騰堡邦海登海姆市,納粹德國陸軍元帥,世界軍事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術家、理論家。
隆美爾綽號「沙漠之狐」、「帝國之鷹」,與曼施坦因與古德里安一起被後人並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 [1] 。1910年7月從軍,一戰時隨軍開赴法國,後又在東線與羅馬尼亞人和義大利人作戰,被德皇授予藍馬克斯勛章。一戰後曾擔任過步兵營長、陸軍學院教官。1938年隆美爾少將任元首大本營司令。1940年2月任德軍第7裝甲師師長,使該師贏得了「魔鬼之師」的稱號。1941年1月希特勒挑選隆美爾中將任駐非洲軍團軍長。他到達北非後,不到兩個月,就迅速扭轉了北非戰局的初期局勢,被提拔為上將,1942年6月被晉升為德國陸軍元帥。二戰期間,隆美爾被卷進了密謀推翻希特勒的計劃中,在希特勒的逼迫之下,隆美爾被迫於在1944年10月14日在卡車上服毒自盡,時年53歲。 [2]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璀璨將星中,能夠做到生前聲名顯赫,身後殊榮不斷,特別是被敵對雙方都認可的,只有隆美爾一人。對他的評價也逐漸趨於兩極化,支持的人將其稱為納粹戰神,他高明的軍事素質和出色的戰術指揮才能,受到了許多軍事愛好者的尊崇,甚至是著名軍事家的尊敬和崇拜;反對的人根據他戰略的失誤,將其稱為「戰術上的巨人,戰略上的矮子」;但鑒於隆美爾既曾經是希特勒麾下最得力的將領之一,又是納粹政權的侵略工具,因此也被稱為「二戰縱火犯」。
⑽ 如何評價隆美爾的軍事才能
艾爾溫.隆美爾,1891年11月15日出生於德國一普通的中學校長之家。1910年從軍,兩年後獲中尉軍銜。一戰時隨部隊開赴法國,後又在東線與羅馬尼亞人和義大利人作戰,在長達4年之久的廝殺中,作為下級軍官的隆美爾作戰悍勇、果敢機智,在戰火中顯露出了鋒芒,獲德皇威廉二世授予功勛獎章。一戰結束後,他擔任過步兵營長和陸軍學院教官。1936年9月,他被任命為希特勒警衛部隊指揮官。1937年,隆美爾出版了《步兵攻擊》一書,記述他個人在一戰中的戰斗經歷,書中貫穿了德國軍事理論的進攻精神,提出「進攻,進攻,進攻!」強調了發揚火力的重要性。1938年,隆美爾升任元首大本營司令官,並獲少將軍銜。 1940年2月,他被任命為第7裝甲師師長。在法國戰役中,他率領第7裝甲師該師橫穿法國,直抵瑟堡,其攻擊速度之快,挺進距離之遠,使該師贏得了「魔鬼之師」的稱號。 1941年1月,當義大利在北非的基業即將崩潰時,希特勒挑選隆美爾擔任德國非洲軍中將軍長。他到達北非後,不到兩個月內就扭轉了北非戰局,佔領了除托卜魯克外的整個昔蘭尼加地區,在沙漠上揚起了隆美爾式的旋風。6月15日,英軍對他發起代號為「戰斧」行動的大規模進攻。隆美爾在機動作戰中挫敗了英軍的鋒芒,取得了勝利。此役後,隆美爾被希特勒晉升為上將。11月18日,丘吉爾向非洲增派了更多的部隊,重新發起代號為「十字軍遠征」的進攻。在反擊作戰取得初步勝利後,隆美爾親率非洲軍主力越過利埃邊境向東挺進,企圖切斷英軍的退路。隆美爾的這一著棋引起了英軍的恐慌,第8集團軍司令坎寧漢准備下令全線撤退,但在英中東軍司令奧金萊克干預下,英軍繼續進攻。隆美爾後方吃緊,燃料又缺乏,不得不後撤。1942年1月,隆美爾有組織地將部隊撤至卜雷加港。在得到補充後,隆美爾再度發起了進攻,並迅速突破了英軍防禦,佔領了托卜魯克,征服了昔蘭尼加。1942年6月22日,隆美爾被擢升為德國陸軍元帥,達到了他一生中最輝煌的頂點。這一年,隆美爾年僅51歲。 接著,隆美爾揮軍乘勝追擊,不到10天,前進500多公里,直抵埃及境內的阿拉曼。然而隆美爾部隊過長的戰線增加了供給困難,他的疲勞至極的部隊也失去了攻勢,不得不暫停進攻。而英國人則加強了其在北非的兵力,大量的美國新式重型坦克也源源而來,從而使中東英軍的面貌換然一新。與此同時,隆美爾自昔蘭尼加會戰大勝以來幾乎沒得到什麼補充。1942年10月23日,英第8集團軍新司令官蒙哥馬利向窿美爾發起代號為「輕步」的進攻。隆美爾很清楚自己所面臨的不利形勢。他彈葯缺乏,坦克和車輛所剩的燃油也不多了。如果他的部隊堅守在原地,一但英軍突破防線,就會形成包圍態勢,德軍必將徹底覆滅。因此,隆美爾不顧希特勒的死守命令,斷然下令撤退。此時的隆美爾手中既無預備隊,又缺乏燃料。然而,蒙哥馬利沒能及時察覺隆美爾的撤退行動,察覺後又用兵過於謹慎,沒有抓住最有利的追擊時機,使隆美爾的潰退之軍擺脫了被全殲的惡運。11月9日,隆美爾終於帶著德非洲軍的部分部隊撤出埃及,退回到利比和亞境內。 1943年11月,隆美爾出任B集團群軍司令並奉命加強「大西洋壁壘」防禦工事,他一再強調「必須在海岸擊敗敵人」的論點。在隆美爾的推動下,「大西洋壁壘」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已全貌改觀。在他認為可能登陸的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