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英國是什麼時候打法國

英國是什麼時候打法國

發布時間:2022-11-17 21:33:48

Ⅰ 英國和法國最早的戰爭是從那年開始的

英國和法國最早的戰爭是百年戰爭,從1337—1453年,持續了116年。 自11世紀「諾曼征服」後,歷代英王通過聯姻和繼承關系,在法國佔有大量領地。法王企圖收回這些領地,英王不僅不肯放棄,反而進一步與法國爭奪毛紡業中心佛蘭德。雙方矛盾深化。1328年2 月,法王查理四世死,卡佩王朝絕嗣,貴族會議推舉其侄腓力為王,稱腓力六世。英王愛德華三世以自己是查理四世外孫的身份要求繼承法國王位,兩國矛盾加劇。
1337年5 月24日,腓力六世收回英屬領地基恩,於是引起戰爭。從1337年到1453年,英法兩國斷續打了百餘年,史稱「百年戰爭」。這些戰爭大體可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1337年~1360年):1337年10月,英王愛德華三世自稱法王,率軍進攻法國,於1340年6月在斯勒伊斯海戰中擊敗法國艦隊,1346年7月佔領法國卡昂,8 月在阿布維爾以北的克雷西村大敗法國陸軍,次年佔領法國重鎮加來。1356年9 月,愛德華三世之子「黑太子」,在普瓦捷之戰中生擒法王約翰二世及其眾臣。1360年,法國被迫求和簽約,承認英國對加來和西南地區大片領土的佔領。

第二階段(1368年~1396年):法王查理五世(智者)為收復失地,實行改革,加強軍隊建設。1368年,配合加斯科涅反英暴動,收復大片失地。1372年,法艦隊在拉羅謝爾打敗英國艦隊,重新控制西北沿海海域。查理五世死後,其繼承人查理六世患精神病,不能治理國家,封建主爭權奪利,形成以奧爾良公爵和勃艮第公爵為首的兩大集團。英國暴發沃特·泰勒起義。兩國無力再戰,於1396年締結停戰協定。

第三階段(1415年~1420年):英王亨利五世利用法國內部矛盾,重新提出對法國王位的要求,並於1413年與勃艮第公爵結盟。1415年10月,亨利五世率軍進攻法國,在阿讓庫爾之戰中大敗法軍;1430年4 月征服諾曼底,逼近巴黎。法國被迫求和,承認亨利五世為法國王位繼承人。

第四階段(1429年~1453年):1422年,英王室宣布未滿周歲的亨利六世兼領法國國王。此時,法國太子查理已控製法國中部和南部。1428年,英軍進攻法國南方要地奧爾良城。1429年,法國香檳地區農家女貞德自告奮勇,向太子查理請戰,率法軍解奧爾良之圍。7 月,太子查理加冕,稱查理七世。貞德率軍攻打巴黎,不克,次年在戰斗中被勃艮第派軍隊生俘,被活活燒死。1435年9 月,勃艮第公爵腓力三世臣服於查理七世,加強了法國抗英力量。此後8 年,法軍收復北方大部領土。1450年,法軍解放諾曼底,並在巴約勒之戰中重創英軍;1453年7 月,在卡斯蒂永之戰中再次打敗英軍。10月19日,法軍收復波爾多,百年戰爭結束。英國在法國的領地只剩加來一地。

Ⅱ 公元14世紀,英法爆發了什麼戰爭

英法百年戰爭,於1337年 - 1453年間進行,是世界最長的戰爭,斷斷續續進行了長達116年。起因是英格蘭與法國因為法國王位發生爭議而爆發戰爭。這個是當時比較常見的事情,歐洲的王室沒事就是聯個姻什麼的,結果造成了他們之間錯綜復雜的姻親關系。1328年,法國國王查理四世去世,法國卡佩王朝絕嗣,支裔瓦盧瓦王朝的腓力六世繼位,英王愛德華三世以法王查理四世外甥的資格,與腓力六世爭奪王位,觸發戰爭。 在戰爭中出現的著名人物有聖女貞德。這次戰爭的時代是歐洲軍事技術急劇變化的時代,早期時候仍然是法國的重裝騎士稱霸戰場的時代,然而英國自耕農組成的長弓手將騎士們打的狼狽不堪。而且這次戰爭基本上是從冷兵器時代打到了冷熱兵器共存的前火器時代。後期出現了早期青銅火炮。

Ⅲ 英法百年戰爭是怎麼爆發的

1328年卡佩王朝告終,瓦洛亞王朝登上歷史舞台,第一任國王為腓力六世(1328—1350年),在他統治時期,英法爆發了曠日持久的百年戰爭。英法兩國爭奪領地的斗爭由來已久。近因是法王想收復英國在法國的最後一塊領地亞奎丹,而英王愛德華三世則借口自己是腓力四世的外孫,要求繼承法國王位。以法國王位繼承糾紛為導火線,終於引發了英法「百年戰爭」。

然而,除王位繼承糾紛外,百年戰爭的爆發還有其他更深刻的原因。首先是領土糾紛,英國的兩個統治王朝〔諾曼底王朝(1066—1154年)和安茹王朝(1154—1399年)〕都是來自法國的封建主,因而在法國大陸擁有大批領地。腓力二世統治時期剝奪了英王在法國的大部分領地,但英王仍佔領著法國西南部的不少土地。只要領地沒有被完全剝奪,英國王室就仍抱有在法國大陸擴張勢力的野心。法英沖突的另一個問題是佛蘭德爾問題。佛蘭德爾地區城市發達,各城市的毛織業當時名列歐洲之首。毛織業的主要原料羊毛,大部分來自英國,城市與英國的經濟聯系十分密切。但是,在政治上,佛蘭德爾伯爵是法國國王的附庸。14世紀上半葉,佛蘭德爾伯爵極力從經濟上搜刮城市,政治上壓制城市自由,雙方矛盾非常尖銳,伯爵求助於法國國王鎮壓城市反抗,城市市民則在政治上傾向於英王。

所有這些矛盾交織在一起,導致了英法之間曠日持久的戰爭,這場戰爭前後持續一百多年(1337—1453年),史稱百年戰爭。

1337年,英王、法王相互向對方宣戰。同年英國向佛蘭德爾進軍,英王愛德華三世派艦隊佔領加桑德堡壘,百年戰爭正式爆發。1340年英國海軍打敗法國海軍,控制了英吉利海峽,1346年在克勒西戰役中主要由英國自由農民組成的弓箭手,在少量炮火的配合下,打敗了素稱「法蘭西之驕傲的花朵」的法國騎士。在軍事史上,這次戰役標志著騎士制度開始走向沒落。1347年英軍佔領法國海濱重鎮加萊。1356年,普瓦提埃戰役爆發,由英王長子「黑太子」(因其披甲黑顏色而得名)統率的8000英國軍隊,打敗了4萬余法國騎士,法王約翰二世(1356—1364)及其幼子和大批法國貴族被俘。1360年兩國簽訂《布列提尼和約》,法國承認英王以國王而非法王附庸的身份佔有法國的大片領土,英王則放棄對法國王位的要求,並規定法國須交300萬克朗以贖回法國國王及被俘貴族。

Ⅳ 1940年7月12日 英國在阿爾及利亞殲滅法國艦隊

奧蘭襲擊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海軍於1940年7月3日襲擊阿爾及利亞奧蘭附近凱比爾港內法國艦只的戰斗。亦稱凱比爾港之戰。1940年6月,法國敗降。為防止駐泊各地的法國艦隊落入德、意之手,英國制訂"弩炮"作戰計劃,決心奪取、控制或擊毀駐泊各地的法國艦只。襲擊奧蘭為該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英國海軍奉命組建"H"艦隊 (轄戰列艦"英勇"號、"堅決"號,戰列巡洋艦"胡德"號,航空母艦"皇家方舟"號,以及巡洋艦2艘、驅逐艦11艘,由海軍中將J.F.薩默維爾指揮),在直布羅陀集結待命。7月3日凌晨,"H"艦隊啟航,9時30分抵達奧蘭附近海面。薩默維爾向法艦隊司令M.讓蘇爾海軍上將發出最後通牒,要求法國艦隊繼續對德、意作戰,或在英國艦隊監督下駛往英國港口,或駛往法屬西印度群島港口解除武裝,或將艦船交給美國保管,如拒絕要求則應在6小時內自沉。最後通牒由讓蘇爾報告法國貝當政府,遭拒絕。17時54分,英國艦隊開火,艦載機同時實施轟炸。戰斗持續約30分鍾。停泊港內的法戰列艦"布列塔尼"號被擊沉,戰列艦"普羅旺斯"號、戰列巡洋艦"敦刻爾克"號被擊傷擱淺,戰列巡洋艦"斯特拉斯堡"號、水上飛機母艦"泰斯特"號和驅逐艦6艘逃往土倫。此役,法方死亡1297人;英方無損失,基本達到預期作戰目的。 (田常吉《中國軍事網路全書·軍事歷史卷》)

簡單就是不讓自己用也絕對不能給敵人用。

Ⅳ 歷史上法國和英國之間所有的戰爭,

1、1337年11月英王愛德華三世率軍進攻法國,戰爭開始。
2、1340年,英法兩國發生海戰,法軍戰敗。英國控制了英吉利海峽。
3、1346 年8月,雙方在克雷西會戰,英軍大捷,乘勝進入諾曼底。
4、1347年攻佔法國的加來。
5、1356年9 月,普瓦提埃之戰,法軍大敗,法王約翰二世(1350~1364在位)及眾臣被俘,英藉此向法國索取巨額贖金。
6、1360年法國王子查理被迫簽訂屈辱的《布勒丁尼和約》 ,把加來及法國西南部大片領土割讓給英國。
7、1364年,王子查理繼位,稱查理五世(1364 ~ 1380在位 ),為了奪回失地,改編軍隊,整頓稅制,緊張備戰。1369年起連續發動攻勢,幾乎收復全部失地,1396年雙方締結二十年停戰協定。
8、1415年8月,英王亨利五世(1413~1422在位)趁查理六世(1380~1422在位)即位後法國統治階級發生內訌之機,領兵進攻法國,10月佔領法國北部。
9、1420年,雙方簽訂《特魯瓦條約》,條約規定法國王太子的王位繼承權轉歸英王亨利五世。亨利五世與查理六世之女結婚。這項條約實際上將法國分為由亨利五世、勃艮第公爵和法國王太子查理分別統轄的三個部分。
10、1422年法王查理六世與英王亨利五世先後去世,英方宣布由未滿周歲的亨利六世(1422~1461,1470~1471在位) 兼領法國國王。
11、1428年10月,英軍圍攻通往法國南方的要塞奧爾良城,形勢危急。法國人民組成抗英游擊隊,襲擊敵人。
12、1429年,法國女民族英雄貞德率軍擊退英軍,解奧爾良城之圍。此後,法國人民抗英運動繼續高漲,英軍節節敗退。
13、1429年7月,王子查理在蘭斯加冕,稱查理七世。1435年勃艮第公爵臣服於法王。
14、1453年10月,駐波爾多英軍投降,除加來外,法國領土全部收復。至此,百年戰爭以法國的勝利而結束。

Ⅵ 英法七年戰爭的詳細情況

七年戰爭(1756年-1763年)是歐洲兩大軍事集團即英國-普魯士同盟與法國-奧地利-俄國同盟之間,其中漢諾威、葡萄牙為英普的盟友,法奧俄的盟友則為西班牙、薩克森、瑞典,為爭奪殖民地和霸權而進行的一場大規模戰爭。所以又稱英法七年戰爭,其中發生在北美地區的英國針對法國及印第安的戰爭稱為法國和印第安戰爭--這是美國的通俗說法,是以英國的兩個主要敵人來命名的。普奧之間的戰爭則稱第三次西里西亞戰爭。戰場遍及歐洲大陸、地中海、北美、古巴、印度和菲律賓等地。

英國是在七年戰爭中最大的贏家,法國在《巴黎和約》中被迫將整個加拿大割讓給英國,並從整個印度撤出,只保留5個市鎮,英國成為了海外殖民地霸主,邁向日不落帝國的傳奇。但英國將這次的大帝國戰爭(法國-印第安戰爭)的戰費轉嫁在北美殖民州身上,引起了當地居民的不滿。七年戰爭完後13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

17世紀末到18世紀,英法兩國為爭奪歐洲霸權和殖民霸權展開了激烈的斗爭。在數十年的較量中,1756~1763年的七年戰爭是最後的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戰爭。幾乎所有的強國都參與了這場爭斗。但其他參戰國都受到英法爭霸的制約,自覺不自覺地充當了英法爭霸的脅從,蒙受英法擺布和戰爭勝敗的制約。七年戰爭無論對參戰國還是對國際關系都產生了重大影響,中學教材涉及的許多重大事件都和它有著直接和間接的關系。

首先,戰爭對歐洲國際關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它重新分配了英、法、俄、普、奧五強的實力,歐洲出現了國際關系的新格局。英國獲利最多,它不僅在西印度、北美和印度的殖民擴張有了長足進展,而且在西非也擴張了勢力。從而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並進一步鞏固了它的海上霸主地位。法國不僅喪失了在海外的眾多殖民地,而且使它完全喪失了路易十四所取得的歐洲霸主地位。昔日的泱泱大國、「已降低到二流,甚至三流國家的地位」。俄國在歐洲的國際地位得到加強,成了主宰東北歐的主要一員;俄、普、奧成了歐洲大陸政治上的主角。

其次,七年戰爭對北美獨立戰爭產生了重要影響。七年戰爭後,法國一直沒有放棄對英國復仇的打算,而北美獨立戰爭給了法國一個極好的機會。美國宣布獨立後,就派遣富蘭克林到法國游說。法國人都迫不及待地想報七年戰爭之仇。但美軍在戰爭初期的失利,使得法國政府不相信美國的實力,不敢正式承認美國獨立。所以法國一方面秘密以金錢及武器援助美國,另一方面在英國面前表示嚴守中立。但是1777年薩拉托加大捷改變了法國的態度,法國終於參戰。在法國的慫恿下,西班牙也參加了援美反英斗爭。有力的國際援助,對北美獨立戰爭的勝利起了重要作用。

第三,七年戰爭給各國特別是法國的內政也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戰爭給法國帶來了嚴重的財政困難,消耗的戰費,數字驚人。戰爭還沒有結束已出現嚴重的財政拮據。而漫無止境的征稅,導致階級矛盾的激化,人民展開了抗稅斗爭。巨額的軍費,進一步加深了法國的財政危機,舊制度已無可挽回地陷入了絕境。對英戰爭的慘敗、不斷加劇的財政危機成為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原因之一。

第四,七年戰爭還影響到後來美國的領土擴張。從中學教材中我們可以看出課本上的一個隱性知識:路易斯安那(即法王路易的土地)是1682年法國人在北美開拓的一塊殖民地,包括整個密西西比河流域,它東與法國的新法蘭西殖民地相鄰,西至落基山脈,面積廣大。七年戰爭後,法國完全喪失了這一地區。不過它被一分為二。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全部土地、加拿大和新法蘭西都由法國之手轉入英國手中;密西西比河以西地區轉屬西班牙,作為報答,西班牙將佛羅里達轉讓給英國。拿破崙取得法國政權後,懾服於法國的威勢,1800年西班牙被迫把路易斯安那還給法國。1803年,為了全力對付英國,拿破崙以1500萬美元的代價把它賣給了美國。

巴黎條約

1763年在巴黎訂立的有關結束七年戰爭並確定其結果的條約。同年 ,在胡貝圖斯堡還訂立有《胡貝圖斯堡條約》。1763年2月10日英國為一方,法國、西班牙為另一方(後葡萄牙加入)在巴黎簽訂《巴黎條約》。

條約規定:在歐洲,英國收回梅諾卡島,法國收回貝勒島。在美洲,法國將加拿大、布雷頓角島、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全部土地(新奧爾良除外)讓給英國,西班牙將佛羅里達讓給英國,從法國手中得到路易斯安那、新奧爾良和部分金錢補償。在西印度群島,法國將特立尼達、聖文森特、格瑞那達、多巴哥諸島讓給英國,收回馬提尼克、聖露西亞、瓜德羅普和瑪麗加朗特諸島。在非洲,法國將馬略卡島讓給西班牙,將塞內加爾讓給英國,收回戈雷島。在印度,法國僅保留5個城市,且不得設防駐軍。西班牙收回古巴和菲律賓。該條約還規定,法國撤出漢諾威選帝侯國、黑森、不倫瑞克、普魯士的萊茵區、奧地利的奧斯坦德和紐波特。法國和西班牙撤出葡萄牙及其殖民地。該條約的簽訂打擊了法國在海外的勢力,標志著英國海上霸權的確立。1763年2月15日參加七年戰爭的普魯士與奧地利、薩克森在薩克森境內的胡貝圖斯堡簽訂《胡貝圖斯堡條約》。該約規定,普魯士仍保有西里西亞,薩克森恢復戰前疆界; 在秘密條款中,普魯士保舉瑪麗亞·特蕾西亞之子約瑟夫二世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該條約的簽訂標志著普魯士開始崛起。

Ⅶ 英國打敗法國西班牙聯和艦隊是什麼時候

1805年的特拉法爾加海戰,英國艦隊擊敗法西聯合艦隊,確立了英國在此後100年中的海上霸權。

Ⅷ 英法百年戰爭發生在什麼時候

百年戰爭(Hundred Years' War)是指英國和法國,以及後來加入的勃艮第,於1337年 - 1453年間的戰爭,是世界最長的戰爭,斷斷續續進行了長達116年,百年戰爭中,發展出不少新戰術和武器。

12世紀中,英國金雀花王朝在法國佔有廣闊領地,12~13世紀,法國國王逐漸奪回部分被英王佔領的土地。14世紀初,英國仍占據法國南部阿基坦地區,成為法國政治統一的最大障礙。雙方還爭奪富庶的佛蘭德地區。佛蘭德毛紡業主要依賴英國的原料,英國則從羊毛貿易中獲取巨利。1328年,法國佔領佛蘭德,英王愛德華三世(1327~1377在位)下令禁止羊毛出口。佛蘭德因失去原料來源,轉而支持英國的百年戰爭中戰場上的法軍反法政策。戰爭的導火線主要是王位繼承問題。1328年,查理四世去世,法國卡佩王朝絕嗣,支裔瓦盧瓦王朝的腓力六世繼位,英王愛德華三世以法王查理四世外甥的資格,與腓力六世爭奪王位,觸發戰爭。

1337年11月英王愛德華三世率軍進攻法國,戰爭開始。1340年,英法兩國發生海戰,法軍戰敗。英國控制了英吉利海峽。1346 年8月,雙方在克雷西會戰,英軍大捷,乘勝進入諾曼底。1347年攻佔法國的加來。1356年9 月,普瓦提埃之戰,法軍大敗,法王約翰二世(1350~1364在位)及眾臣被俘,英藉此向法國索取巨額贖金。1360年法國王子查理被迫簽訂屈辱的《布勒塔尼和約》 ,把加來及法國西南部大片領土割讓給英國。

1364年,王子查理繼位,稱查理五世(1364 ~ 1380在位 ), 為了奪回失地, 改編軍隊,整頓稅制,緊張備戰。1369年起連續發動攻勢,幾乎收復全部失地,1396年雙方締結二十年停戰協定。

1415年8月,英王亨利五世(1413~1422在位)趁查理六世(1380~1422在位)即位後法國統治階級發生內訌之機,領兵進攻法國,10月佔領法國北部。1420年,雙方簽訂《特魯瓦條約》,條約規定法國王太子的王位繼承權轉歸英王亨利五世。亨利五世與查理六世之女結婚。這項條約實際上將法國分為由亨利五世、勃艮第公爵和法國王太子查理分別統轄的三個部分。1422年法王查理六世與英王亨利五世先後去世,英方宣布由未滿周歲的亨利六世(1422~1461,1470~1471在位) 兼領法國國王。1428年10月,英軍圍攻通往法國南方的要塞奧爾良城,形勢危急。法國人民組成抗英游擊隊,襲擊敵人。1429年,法國女民族英雄貞德率軍擊退英軍,解奧爾良城之圍。此後,法國人民抗英運動繼續高漲,英軍節節敗退。1429年7月,王子查理在蘭斯加冕,稱查理七世。1435年勃艮第公爵臣服於法王。1453年10月,駐波爾多英軍投降,除加來外,法國領土全部收復。至此,百年戰爭以法國的勝利而結束。

Ⅸ 英法百年戰爭的經過

1337—1453年,英法兩國間先為王位繼承問題展開爭權奪利,爾後演變為英國對法國的入侵,法國則被迫進行反入侵,從而進行長達百年的戰爭。 戰爭的主要原因是,法國力圖把英國人從法國西南部(基思省)驅逐出去,從而消除英在法境內的最後一個堡壘,而英國則力圖鞏固它在基恩的地位,奪回早先失去的諾曼底、曼恩、昂茹和法國的其它一些地區。英法兩國對佛蘭德的爭奪,加深了它們之間的矛盾。佛蘭德形式上是處於法國國王的統治之下,但實際上卻是獨立的,並且與英國有密切的貿易關系(英國的羊毛是佛蘭德毛紡織業的主要原料)。戰爭的導火線是英國國王愛德華三世覬覦法國王位。德國封建主和佛蘭德站在英國一方,蘇格蘭和羅馬教皇則支持法國。英軍主要由雇傭兵組成,由國王指揮,其主體是步兵(弓箭兵)和僱傭騎士部隊。法軍主要由封建騎士武裝(見騎士軍)組成。 百年戰爭的第一階段(1337—1360) 英法雙方爭奪佛蘭德和基思。在斯呂斯海戰(1340)中,英軍重創法軍,奪得制海權。經過1346年8月的克雷西會戰,英軍又取得了陸上優勢,並在長達11個月的圍攻之後佔領了海岸要塞加來港(1347)。此後,兩國休戰將近十年(1347—1355)。接著英國又發動進攻,佔領了法國的西南部(基思和加斯科涅)。在普瓦捷戰役(1356)中法軍再次被擊敗。英國人的橫征暴斂和遍及全法國的經濟崩潰,導致了法國人民的起義——艾蒂安·馬塞爾領導的巴黎起義(1357—1358)和扎克雷起義(1358)。法國被迫於1360年在布雷蒂尼簽訂條件極為苛刻的和約——從盧瓦爾河以南至比利牛斯的領土割讓給英國。 百年戰爭的第二階段(1369—1380) 為了奪回英佔領區,法王查理五世(1364—1380年在位)改編了軍隊,整頓了稅制。他用僱傭步兵取代部分騎士武裝,並建立了野戰炮兵和新的艦隊。B.迪蓋克蘭這位有才略的軍事長官被任命為軍隊總司令,並擁有很大的權力。法軍採用突襲和游擊戰術,到七十年代末已逐步迫使英軍退到沿海一帶。法軍對炮兵的使用有利於軍事行動獲得成功。英國為了保住在法國的幾個沿海港埠(波爾多、巴約納、布雷斯特、瑟堡和加來)和波爾多與巴約納間的部分地區,並鑒於國內形勢惡化,遂與法國簽訂停戰協定。當時,法國國內也開始出現群眾騷動。 百年戰爭的第三階段(1415—1424) 法國因國內矛盾加劇(勃艮第派和阿曼雅克派兩個封建主集團發生內訌;農民和市民舉行新的起義)而遭到削弱,英國乘機重開戰端。1415年,英軍在阿贊庫爾戰役中擊敗法軍,並在與其結盟的勃艮第公爵的援助下佔領法國北部,從而迫使法國於1420年5月21日在特魯瓦簽訂喪權辱國的和約。按照和約條款規定,法國淪為英法聯合王國的一部分。英王亨利五世宣布自己為法國攝政王,並有權在法王查理六世死後繼承法國王位。但是,查理六世和亨利五世於1422年都先後猝然死去。由於爭奪王位斗爭(1422—1423)加劇,法國遭到侵略者的洗劫和瓜分,處境十分困難。捐稅和賠款沉重地壓在英佔區居民身上。因此,對法國來說,爭奪王位的戰爭已轉變為民族解放戰爭。 百年戰爭的第四階段(1424—1453) 隨著人民群眾的參戰,游擊戰更加廣泛地展開(特別是在諾曼底)。游擊隊給法軍很大幫助:他們設置埋伏,捕捉征稅者,消滅敵小股部隊,迫使英軍在征服地的後方留下大批駐防軍。1428年10月,當英軍與勃艮第派攻下法軍佔領區以外的最後一座堅固要塞奧爾良時,法國的民族解放斗爭愈加高漲。領導這場斗爭的是貞德,在她的指揮下贏得了奧爾良戰役的勝利(1429.5)。1437年法軍攻下巴黎,1441年收復香檳,1450年奪回曼恩和諾曼底,1453年又收復吉耶訥。1453年10月19日,英軍在波爾多投降,戰爭至此結束。 百年戰爭給法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給法國經濟造成了很大損失,但是,它卻促進了法國民族的覺醒。在趕走了英國人之後,統一法國的歷史性進步過程即告完成。在英國,百年戰爭暫時鞏固了封建貴族階級和騎士階層的統治地位,從而延緩了國家權力集中的進程。百年戰爭展示出英國的僱傭軍優越於法國的封建騎士武裝,從而迫使法國建立了常備僱傭軍。這支僱傭軍效忠於國王,在組織、軍紀和訓練方面均具有正規軍的特點。王權與要求消除封建割據的市民的聯盟,是僱傭軍的政治與財力基礎。戰爭表明,騎士重騎兵已失去了以往的作用,而步兵的作用,特別是那些能夠成功地與騎兵作戰的弓箭兵的作用則得到了提高。在戰爭中出現的火器雖然還抵不上弓和弩,但卻被越來越廣泛地運用到各種戰役當中去。戰爭性質的改變及其轉化為人民解放戰爭的過程,使法國擺脫了侵略者的統治。

採納哦

Ⅹ 英國與法國歷史上打過多少次戰爭 包括殖民地戰爭

英國與法國在中世紀到19世紀初,一直都是宿敵。他們打過的戰爭大大小小幾十個,我就說說我知道的幾場大戰爭。
第一次;英法百年戰爭,1337—1453年。起因是因為法國國王查理四世死後無嗣,而英王愛德華三世要以近親的身份繼承王位,結果腓力六世繼承王位,英王繼而向法國宣戰,而此時英國早已經擁有法國半壁江山了。這場戰爭出現了最先進的武器:大弓。英軍用這種武器大量射殺法國騎士。當時論人口來說,英國遠遠少於法國。但一直到出現聖女貞德解救法國之前,在100年間的戰爭中,英國可以說是百戰百勝。
第二次:奧地利王位繼承戰是歐洲兩大聯盟為爭奪奧屬領地,因奧地利王位繼承權問題而引起的,它於1740—1748年以中歐為主要戰場展開。奧皇查理六世於1740年10月20日死後無嗣,其長女瑪利亞·特蕾西亞承襲父位。查理六世死後,普魯士、法國、巴伐利亞、薩克森、西班牙、皮埃蒙特、撒丁、那不勒斯王國拒絕承認瑪利亞·特蕾西亞的繼承權,而奧地利、英國、捷克、匈牙利、荷蘭、西里西亞、俄國從其各自的既得利益出發,則全力支持瑪利亞·特蕾西亞的繼承權。由此而爆發了長達8年之久的由兩次西里西亞戰爭所構成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其中英法在比利時、殖民地和大海上進行戰爭。

第三次歐洲七年戰爭(英法七年戰爭),又有第一次世界大戰之稱,1756~1763年。這是一場殖民爭霸戰爭。英國自始自終就是法國的宿敵,而法國也是英國宿敵,英國一直都在大陸尋找盟友一起對付法國。英國的盟友在1700年前後都是奧地利,而普魯士要在中歐的崛起,最大的敵人就是奧地利。戰爭不可避免。當奧地利人正忙於和普魯士戰斗時,他們對法國的關注自然沒那麼強了,而英國看他們的盟友真在忙別的事情是,英國人決定從新找一個盟友。他們找到了同樣對法國有矛盾的普魯士王國。於是歐洲變成了一個火葯桶,而普魯士新的國王將成為那個火星。而奧地利和法國拋棄前嫌,要做好基友。腓特烈二世即位沒幾個月,就向奧地利宣戰,進攻西里西亞地區。隨後法王路易十五向普魯士宣戰,英國向法國宣戰,俄國早已垂涎歐洲大陸,與法奧結盟宣戰普魯士。這是主要戰爭國還有不少小國,其中就有漢若威王國是幫英普的,其他還有好多就不說了。
這是歐洲局勢,在美洲:法國與英國上演了殖民戰爭,法國失去了加拿大和俄亥俄地區。在亞洲即印度次大陸:英國在海上以少勝多並在陸上突擊法軍據點,法國在印度元氣大傷,法軍被迫轉為守勢,與孟加拉將軍結盟。在決戰時,英國買通了孟加拉將軍,英軍將領羅伯特 克萊武率領英軍進攻法軍陣地,孟加拉將軍拒不出戰,直到英軍攻下法軍陣地,擊敗法軍。七年戰爭結束後法國僅在印度保留幾個港口。
第四次,美國獨立戰爭1775—1783年。1775年4月,馬薩諸塞總督兼駐軍總司令托馬斯·蓋奇得到一個消息:在距波士頓不遠的康科德鎮上,有「通訊委員會」的一個秘密軍火倉庫。蓋奇立即命令少校佛朗西斯·史密斯和約翰·皮特凱恩率800名英軍前往摧毀,以挫傷民兵士氣。部隊連夜出發了,4月19日凌晨,他們來到了離康科德6英里的小村莊--萊剋星頓。在途中英軍遇到了幾十名民兵,英國軍官勸他們不要和自己的祖國戰斗不要受到蠱惑反抗國王。。。就在民兵准備繳械時,一個民兵向英軍開了一槍,導致了戰斗,英軍打敗他們後來到目的地發現軍火被轉移了,就在這時後面出現了上百名民兵,英軍死傷慘重突圍出去(這些是殖民地列兵,不是歐洲的線列步兵)。 在與英軍的歷次交鋒中,屢敗屢戰,終於在一次戰斗中重創英軍,告訴了世人美利堅人民獨立的意志。法西荷等國看到了希望於是幫助美國獨立,在法國王室陸軍的幫助下,打敗了英國。
第五次:拿破崙戰爭1799—1815年。拿破崙執政(1799—1804)和拿破崙一世帝國(1804—1814,1815)時期,法國資產階級為了在歐洲建立法國的政治和經濟霸權,同英國爭奪貿易和殖民地的領先地位,以及兼並新的領土而進行的戰爭。這些戰斗可說是自1789年法國大革命所引發的戰爭的延續。它促使了歐洲的軍隊和火炮發生重大變革,特別是軍事制度。因為實施全民徵兵制,使得戰爭規模龐大,史無前例。法國國勢迅速崛起,雄霸歐洲,但是在侵俄戰役慘敗後,一落千丈。拿破崙建立的帝國,最終戰敗,讓波旁王朝得於1814年和1815年兩度復辟。
關於你們說的二戰的英法戰爭可有可無,主要對手是德意,在亞洲是日本,和法國的作戰除了馬達加斯加島戰役就沒了,英國害怕日本在維希政府控制下的馬達加斯加建立潛艇基地才打的,打了了幾個月(包括從英國調兵去那裡的時間),法軍投降。在北非除了和德意作戰,在後期登陸阿爾及爾的計劃還沒實施,北非的維希政府就投降了。歐洲大反攻,諾曼底登陸成功後打到法國南部,法國維希政府立刻投降。但二戰還是有法國人打德國的,法國的一個組織『自由法國』由戴高樂將軍領導,還創立了精銳的柯菲爾突擊隊(綠色貝雷帽)
仔細看的人會知道我沒有抄襲

閱讀全文

與英國是什麼時候打法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2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1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