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書法國展為什麼寫唐詩少

書法國展為什麼寫唐詩少

發布時間:2022-11-18 03:04:12

① 楷書為何在「國展」中缺席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一些代表和委員提出了有關「書法申遺」、「漢字保護」以及「漢字書法教育」的議案,引起與會人士和社會各界廣泛的熱議和普遍關注。
中國書法復興已近三十年了。作為四種書體之一的楷書,具有「正心、靜氣、法全、技高」等諸多重要的書法功能,但是卻受到各種書法展覽的冷落,且越來越沉悶,比起行草書的發展,實在落後多多。尤其是近年來,代表中國當代書法篆刻最高水平的「國展」(全稱為: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中的楷書作品越來越少。即使入展,也是以小楷為主,中楷、大楷在「國展」中幾乎看不到。
筆者認為,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目前的書法界片面地強調楷書的技法功能而忽視了其審美的人文精神。僅僅把楷書看成是其它書體的技法基礎。很多人寫了一段時間的楷書,自認為掌握了技巧,就轉寫行草書。尤其在老師教授書法時,都把楷書當作技法基礎來訓練學生,這種現象普遍存在。
二是急功近利,耐不住寫楷書的寂寞。唐代張懷瓘說:「真書(即楷書)如立,行書如行,草書如走。」一個「立」字,大有講究,站立是立,「金雞獨立」也是立,「一指禪」也是立,但難度大不同。許多人急於入展、揚名、獲利,受不了「板凳須坐十年冷」的苦寂。楷書要寫出意味來,其難度可能比行草書還要大。因為寫楷書要靜下心,要寫出那份沉著、寧靜、安詳,沒有定力,真不好把握。猶如康有為所言:「吾謂書法亦猶佛法,始於戒律,精於定慧,證於心源,妙於了悟,至其極也,亦非口手可傳焉。」
三是對楷書的創新發展缺乏信心。有種觀點認為楷書到了唐朝,已登峰造極,不可能再發展了。這種觀點阻礙了當下楷書的探索創新步伐。其實,藝無止境。上個世紀初期,出現了一代書法大師弘一法師,他便是以一手獨具風貌的楷書而享譽書壇。
四是現在的展廳環境對楷書的要求高了。現在的展廳,場面大。而楷書筆畫非常講究,容不得一點馬虎,寫大了,一很吃力,二不討好,很容易看出好壞。現在投稿的楷書,一般都是小楷,寫成六尺、八尺,字密密麻麻,遠看一片模糊,已失去交流審美功能。
五是書法專業機構和展覽評委對楷書的重視倡導不夠,甚至對楷書的要求頗為苛刻。尤其對投稿的唐楷,太挑剔。長期以往,嚇得人們不敢拿楷書投稿。而專業機構對楷書的倡導、挖掘和研究,相對薄弱,也沒有認真分析楷書沉悶的原因,更談不上扶持的對策了。
六是跟不上當代楷書從實用性向藝術性快速轉換的步伐。隨著「以書取仕」的科舉制消亡,鋼筆的普及,尤其是電腦的廣泛應用,楷書的實用性幾乎盪然無存。而其藝術性反倒更強烈地凸現出來,尤其在人心躁動、追逐名利的物質貪欲的喧囂年頭,嚮往淡定、寧靜、和諧的精神家園,慰藉疲憊的身心,楷書的藝術功能更加明顯。因為楷書是「祥而靜者」(劉熙載語),如老僧敲木魚,在舒緩的節奏中表達出對生命深層次的體悟。這絕非僵化地固定在一個技法模式里所能表達的,因而對書寫者提出了更高的人文精神的訴求。
「國展」面對社會大眾,具有強大的導向作用。楷書入展之少,客觀上加劇了人們對楷書的忽視和誤解。尤其是不少學生、教師,寫的楷書缺少起碼的基本功。在當下,已經把漢字書法教育作為「弘揚傳統文化,加強傳統文化保護和教育」的一個重要措施,因此,理應提倡重視楷書,多寫楷書,多展楷書。最近,上海舉辦了《上海楷書邀請展》,這也是新世紀以來上海舉辦的首個楷書專題展。不管參展者水平如何,至少向社會發出一個信號:楷書應該在當今書法領域獲得應有的地位。

② 為什麼唐詩、宋詞、元曲等越發展經典相對的越少

不論什麼藝術形式,發展到了一定程度,都會傾向於簡單地復制抄襲從前的經典作品,因為這些經典作品本身形成了一個框架,逼迫作者和讀者在這個框架范圍內去寫作和閱讀,所以越到後期經典作品越少。所以藝術形式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須有人能夠不斷地打破以前的經典作品形成的框架。藝術的魅力在於創新,如果沒有新的表現方法進來,只靠內容還是撐不起來的。


③ 當代書法展中楷書入展率最高的字體是什麼

1,魏碑。2,小楷。3,褚。4,顏。基本如此。

④ 市級書法投展作品好入選嗎

這種是很好入選的。
比如在傳承的基礎上,要突出個人風格,這個很重要。如單純摹仿某一家字體,恐怕很難入的去。有了自己的風格,而且很成熟,達到了藝的境界,入展機會非常大。
國展投稿參賽用紙,筆墨,落款和內容,都是有講究的。各種書體不同,當然用紙也就不同。寫楷書應選擇半生熟的宣紙,行草書則必須用生宣。參賽內容,不要寫大家都熟悉的唐詩宋詞,盡量寫有文化品位的內容。評委們最討厭參賽者寫所謂的老三篇,這類作品,一般初選就被淘汰了。

⑤ 想參加書法展,六尺條幅,行書和楷書各寫什麼內容好

行書寫杜甫詩,楷書寫李白詩。內容與形式中和一下。

⑥ 唐楷的特點主要是什麼特徵

唐楷的特點主要是什麼特徵 篇1

唐楷的特點

1、唐楷最大的特點是講究法度,我們經常說「唐人尚法」,主要是指唐楷。「尚法」,就是尊崇、重視法度,並嚴格地按照「法」的要求行事。這里講的「法度」有兩層意思:其一,是指在筆法、字法、章法等方面的藝術規范;其二,是指書法的審美標准、審美模式。

2、「尚法」的結果,使唐楷自身建立起嚴謹的藝術規范。從這個角度講,唐楷是真正意義上的「楷書」――後人學習的楷模和典範。像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人的創作,永遠是垂範後世的「法書」。

唐楷與魏碑之區別

唐楷與魏碑統屬楷書體系。

魏碑產生在北魏時期,唐楷產生於唐朝時期。二者皆以產生的時期而命名。先有魏碑後有唐楷,兩者之間有著遞進的關系。

魏碑是由鮮卑族進入中原後,學習漢文化,並將漢字用於日常生活而逐漸形成的一種書體。留存下來的文字主要在墓誌、造像和刻石之中。由於文字是刻於石頭上的,並不是原生態的字形字樣,所以,就有一個二度創作的問題。以洛陽龍門石窟的文字最為典型,大量的墓誌與刻石也有這樣的特徵。

主要的風格是方峻古樸,天真爛漫。其最主要的特徵是,筆畫多為方筆,有稜有角。

唐代書家學習了魏碑並將魏碑的用筆與結體進行了重新的整合與創造,形成了法度嚴謹,風格整飭,體勢端莊的具有廟堂之氣的楷書。在用筆上,主要以圓筆為主。

唐楷與魏碑兩者之間進行比較,它們的最大差異和區別也就在筆畫的形態和筆畫的造型上。

唐楷與唐詩

唐詩與唐楷是我國古代文學藝術中一對耀眼的奇葩。唐詩創造了我國詩歌史上的輝煌,它與先秦散文、漢賦、南北朝駢文、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一起,成為一個時代文學繁榮的標志。《全唐詩》近五萬首,作者兩千餘人,大家輩出,風神萬種。李翰林之飄逸,杜工部之沉鬱,孟襄陽之清雅,王右丞之精緻,儲光羲之真率,王昌齡之聲俊,高適、岑參之悲壯,李頎、常建之超凡,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各個方面,展示了唐人的生活美、精神美。

與唐詩相比美的是,唐楷書集魏晉南北朝楷法為一體,形成了字體嚴肅端莊,筆劃平穩凝重,結構嚴謹,法度森嚴的風貌。初唐有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四大家;晚唐有顏真卿、柳公權。他們的楷書,不僅有繼承,還有創新。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挺勁峭拔,稜角森然;虞世南的《夫子廟堂碑》,正平俊朗,風姿綽約;褚遂良的《雁塔聖教序》,精工秀雅,形瘦實腴;薛稷的《信行禪師碑》,纖瘦遒麗,婀娜清健;顏真卿的《顏勤禮碑》、《顏氏家廟碑》,雄強渾厚,朴茂端莊;柳公權的《玄秘塔碑》、《神策軍碑》剛勁峻拔,端莊嚴謹。真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唐代的楷書,亦如唐代國勢的興盛局面,真所謂空前。書體成熟,書家輩出,在楷書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中唐的顏真卿、晚唐的柳公權,其楷書作品均為後世所重,奉為習字的模範。

我愛唐詩,也愛唐楷。吟唐詩精神振奮,臨唐楷心靈凈化,以唐楷風骨書寫唐詩佳句,更是心曠神怡,與古人神會。正是懷著對唐詩和唐楷的神往,近一年來,我選取膾炙人口的唐人絕句80首,擬唐楷結體,融北碑、漢隸筆意書寫成冊,由中國和平出版社出版。85歲高齡的著名學者、文物鑒定家史樹青先生題寫詩跋:「盛世歌聲此處尋,卷中絕句是唐音。詩書並美成雙璧,一字真堪值萬金。」這既是對後輩的鼓勵,也是對傳統文化的呵護。今天,我們生活在經濟文化高度發展的太平盛世,繼承和發揚唐詩唐楷等我國優秀文化藝術,要求我們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博採眾長、厚積薄發、推陳出新,使唐詩唐楷的文化精神在中華大地發揚光大,生生不息、綿延不絕!

唐楷的特點主要是什麼特徵 篇2

在中國書法史上,唐代創造了兩個高峰,一是楷書,二是草書。楷書就是我們常說的唐楷,唐以後楷書走向了衰敗,至當代更甚。縱觀當代楷書,取法唐代楷書的作品在展覽中所佔的份額比較少,這幾年由於中國書協的引導,唐楷所佔比例相對多了一些。比如十二屆國展,因為參展作品的數量增加到了一千餘件,同時分書體評審,這樣楷書的比例就增加了,因此唐楷也有所增加。而在以前的國展中,入展作品數量控制在四百餘件,唐楷的入展數量少之又少,如此反觀十二屆國展中入展的楷書作品應該說至少有一半是入不了展的。所以,楷書作品入展有一定的拼湊之嫌,當然也包括其他書體。此外,去年在洛陽新安舉辦了「中國書法年展全國楷書作品展」,即使在這樣的楷書專題展中,取法唐楷的作品比例也不高。近年來常有人提出「激活唐楷」等口號,這些都反映了唐楷在當下的窘境。

這里,我就唐楷的五個問題談一下自己的觀點。這五個問題分別是:唐楷的形成、唐楷的歷程、唐楷的技法、當代唐楷的思考以及唐楷的價值。

一、唐楷的形成

唐楷由隋代楷書而來,初唐的楷書是隋代楷書的延續,而隋楷是由南北書風相互交融而形成的。因此,很有必要回溯一下楷書是怎樣形成的,或者說將唐楷置於楷書的發展歷程中去考量,這樣可以加深我們對唐楷的認識。

書體的演變是通過不斷地便捷快寫來推動的。書法實用有兩個方向:一是不斷地規整;二是不斷地便捷。所謂規整,是將一種書體推向成熟;所謂便捷,就是快寫、草化。草化伴隨著漢字的產生,無處不在。從甲骨文、金文到小篆,篆書在不斷規整中走向了成熟。另一方面,篆書的快寫形成了早期的隸書,它比小篆出現得還要早。小篆成熟後,至西漢逐漸式微,碑額等尚有保留。隨著早期隸書的不斷規整,至東漢,隸書達到了成熟階段。早期的隸書不斷快寫,至西漢出現了早期帶有隸意的草書,可見存於出土的西漢簡牘中。隸書在東漢成熟後,也逐漸式微,書體沿著另一條道路發展,即草書不斷地規整。實際上,東漢中晚期是隸書、草書、行書、楷書相互支撐發展的重要時期。在民間大量日常書寫中,這幾種書體相互支撐、互相發展。在很多出土文獻中,可以看到早期楷書的面貌。

考察書體的產生,並不是看像不像這種書體,而是要看是否具備了這一書體的基本筆法。比如早期的隸書從形體上看並不像成熟時期的隸書,是篆隸交融的,但其中已具備了隸書的基本筆法,或者說已經有了隸書結體的成分,雖然此時還不是完全的隸書。早期的楷書也是一樣的。早期的楷書有點像行書,也像隸書,有的還像草書,但其中楷書的筆法起到了支撐性的作用。鍾繇只不過是進一步地提純、加工、整理,形成了其獨特的楷書面貌。他把楷書的成分加重了,楷化了,其實是一個混合體。

之所以說當代楷書中有行草化、有隸書的筆意,不是當代書家所特有的,如果追溯到楷書的源頭,楷書本來的面目就是這樣的。鍾繇楷書是多種書體的混合,到王羲之楷書,已經去掉了隸書的尾巴,結構也拉長了,提按頓挫等節奏感也比較豐富,但還是保留了一些行草筆意,有些筆畫還有連帶關系,這才形成了王羲之楷書的生機與變化。如果把王羲之楷書寫得很呆板,顯然是不行的。

在楷書的不斷規整中,早期是楷隸相間,再逐步進化,隸書的筆意由多變少,由少到無。嚴格地說,唐初歐陽詢的楷書中有些筆畫還是保留了一些隸書的筆法,尤其是鉤畫,而到了柳公權,其楷書就沒有隸意了。因此,楷書不斷規整的過程就是逐步消減隸書的過程。

魏碑有摩崖、碑碣、墓誌銘、造像記等形制,不同的形制指向不同的用筆。比如,摩崖石刻多為篆書用筆,易於表現大氣象;墓誌銘字型大小很小,也很少出現像摩崖的寫法,圓的東西較少。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南北楷書的風格存在很大的差異,隨著南北風格的不斷交融,至隋統一,南北書風進一步融合,就出現了像《龍藏寺碑》等楷書面貌,其已基本具備了初唐楷書的樣式特徵。當然,《張猛龍碑》也是較為成熟的楷書,從《張猛龍碑》到《龍藏寺碑》,兩者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系。在楷書的動態發展和演變中形成的各種各樣的風格特徵,逐漸形成了唐楷最早的面貌。

二、唐楷的歷程

簡言之,唐楷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過程:從瘦硬到肥碩,然後再回到瘦硬。初唐的楷書崇尚瘦硬,來源於隋代的楷書審美,「初唐四家」的楷書均以瘦硬為主。盛唐顏真卿楷書較為肥碩,至柳公權楷書,又回到了瘦硬。柳楷的瘦硬並不是簡單的回歸,而是另一種審美的體現。

有的學者認為,顏楷呈現肥碩、雄強的體態是從實用的角度出發的。因為將瘦硬的筆畫刻碑易於風化,風化後線條就不清晰了,粗壯的線條受外界風化的影響會小一點。這一觀點暫時撇開了盛唐氣象,是從書法的本體而言的。當然,顏楷的出現,並不單純是從實用的角度出發的,而是由多重因素造成的。李邕對「二王」行書的發展,也帶來了楷書的變化。學唐楷,要清楚這一變化。學初唐楷書,線條一定要提煉,因為它本身沒有多餘的筆畫,就是比較精練、干凈的線條,當然,其結體是趨長的。我們現在很容易把唐楷寫得很呆板,或者過於規范,所以,一定要挖掘楷書中變化的元素。

社會風尚也好,風化也好,自身原因也好,無論是什麼原因,顏楷的出現,將唐代楷書推向了另一個高峰——用筆上更為豐富,有一些篆籀筆法,這是初唐楷書所不具備的,體現出另外一種氣象,同時也為當代楷書創作帶來了新的思考。這一氣象,和當代是吻合的,這也是為什麼顏真卿楷書在當代入展相對較多的原因所在。因此,顏真卿楷書是可以去進一步研究的。去年又出土了一塊顏真卿書的早期墓誌,可見其早期楷書風格也是瘦硬的,並不是一開始就是雄強的。

如果到「千唐志齋」,可以看到一千多塊唐代墓誌,呈現出非常豐富的特點,但不影響我剛剛所說的唐楷的三個歷程,它們是這三個歷程中豐富的個體,也豐富了我們對唐楷的認識。

學習唐楷,並不限於這幾個我們比較熟悉的楷書範本,應充分利用當代的考古發現的新文獻資源,會給我們帶來全新的認識。我在很多場合和一些文章中都提到過這一點,我也曾多次講過,創新的「新」從哪裡來,新的文獻資源就是其中之一。有中生有,或者無中生有,這個「無」是相對的,是一些我們沒有看到過的。新出土後就意味著「有」,有要生出新的有,還有新的排列組合。學唐楷,是否每個人都能寫出新的面貌呢?這是值得我們去深入思考的,也是學習中常會遇到的問題。

新的資源,一定要進入我們取法的視野。在學習中要經常去關注這些新的文獻資源,這就涉及到了取法的問題。選擇比勤奮更為重要,選擇得好,就會少走很多彎路。清楚唐楷的三個歷程,也可以幫助我們在取法中選擇一條對的.路。這次「中國書法年展全國楷書作品展」中展出了一件取法柳公權楷書的作品,這張作品是這一種風格的保留,作品質量另論,但是,保留了這樣一個品種。

為什麼柳公權楷書在當代學不好,或者說學得很像也無法體現其價值,這是擺在我們每個人面前的一個課題。如果能把柳公權楷書範本寫出符合當代審美的作品,既符合柳公權楷書的特點,又能被當代審美體系所接受,不是過度的美術化,而是朝藝術化發展,就會很了不起。柳公權楷書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個案,像這種頓挫起伏、關節提按多等,影響了正常的書寫,如果能把這些影響書寫的問題都解決掉,是可以進行一些嘗試的。

是否可以借用柳公權楷書的結構或者筆法再進一步改造,或者把柳公權楷書的內核抽出來,寫得不一定像它,但氣息像。我的楷書落腳點不在唐楷上,所以沒有試過,如果有朋友對唐代楷書有興趣,不妨去實驗一下,說不定憑借個人的靈性,可以碰擦出一些火花,這就要考驗知識面與這個點能否吻合了。很多人說初學不宜選唐楷,不是唐楷範本不好,而是學習唐楷的人多領會不了,或者說理解力不夠。

三、唐楷的技法

唐楷的技法有很多共性的問題。

一是筆法。唐楷的筆法構成從起筆、行筆到收筆相對比較清晰,這也體現了唐楷規范的一個方面。初唐楷書、顏楷、柳楷的點畫形態不同,要看唐楷的點畫起收處是一種什麼形態。中間的運行過程不是中鋒運行,就是側鋒運行,具體到一本法帖也是不同的,總體來說是中鋒運行的。唐楷的側鋒用筆相對較少,可能在顏真卿楷書中會帶一些側鋒的成分,但其他比較瘦硬的幾家基本都是中鋒運筆。當然,在唐代墓誌中也有一些側鋒用筆。起筆、收筆的不同是區分書法風格的關鍵所在。在臨習中要學會比較,要看得細,還要看得准。筆法形態,不是圓就是方。所謂方筆,就是看起來像方的;所謂圓筆,就是看起來像圓的。唐楷形態沒有絕對的圓,但也不是方的,總體傾向於圓。此外,還有藏鋒、露鋒等,在唐楷中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柳公權楷書露鋒多,很多地方都是露骨的;相對來說,顏真卿的楷書則含蓄得多,也就是藏鋒多;初唐楷書有露有藏,總體來說也是露得多,比如褚遂良楷書。但是,露鋒多少是要去考慮的,在書寫中要有逆的動作,不能直截了當,還需要一些小動作,即逆的過程。關於唐楷的筆法,要很好地組合中鋒和側鋒、方筆和圓筆、藏和露以及逆鋒等,要靈活地運用,程式化、美術化不能太嚴重。

二是筆勢。筆勢很重要。在書寫中要有勢態,勢態在結構和線條中都存在。比如橫,呈橫勢;結構的姿態,也就是上下呼應的勢態。如果有勢態,就不呆板,就顯活潑,關鍵看能否寫出這種勢態。勢態在行草書中較多,在楷書中需要去尋找,比如對比關系與矛盾的處理等。唐楷結構中的大小、粗細、長短等都是需要面對的矛盾關系,在協調矛盾的同時就解決了勢的問題。

三是墨法。墨法是當代書法審美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我們看唐楷,本來是沒有什麼墨色變化的,也就是說唐楷對墨法是沒有要求的。但是當代人寫唐楷很重視墨法,甚至小楷中都有,對於顏真卿、褚遂良楷書用墨體現得就更加豐富一些了。用墨要體現變化,如果把墨法用到了極致,枯而不散,還能保持線條的質量,同時又保持了作品的恆定,那是可以為作品加分的。

四是結構。怎樣寫出有意味的結構,是與審美相關聯的。在當代重要的展覽中,把唐楷寫得很漂亮的不多,大部分寫得都比較拙,比如取法顏真卿楷書的作品都在追求拙趣。分析當下的楷書創作,很多結構都是頭很大,上半段佔比較多,下半段佔比較少。這是當下審美的偏好,不管用什麼方法,都是為了追求一種味道,每個字都不是整齊排列的,勢要明朗,要和結構有呼應關系。這樣來看,唐楷的結構是可以改造的,在不違背唐楷基本規則的情況下做一些改造,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參考唐代墓誌,甚至北魏墓誌等相對靈活的楷書,從墨跡中尋找一些變化。要寫出看起來是唐楷,細體會其實又不是很像的楷書,給人以新鮮感。古人總結出了唐楷「三十六法」等結字方法,但不應照搬,要打破這種帶有很強規律性的東西,構建一種新的規則,這也是寫唐楷的意義所在。

五是章法。唐楷的章法大部分排列都比較整齊。我們要看原拓或者原碑是一種什麼面貌,每一個都不一樣,要從原拓中體會章法的運用,從中變化出一些其他的章法。關於唐楷的章法,一種是縱向、橫向都有規律的整齊排列,還有一種是縱向有序、橫向無序,此外縱向打格子也是有的。在當下的展覽中,總體縱向有序、橫向無序的楷書排列見到比較多的還是取法顏真卿楷書的作品。顏楷中有很多是縱向有序、橫向無序的,不是一個一個格子的,這樣不會束縛發揮,大小合宜,順其自然,更容易體現把楷書比較規整的東西藝術化。

關於克服呆板,可以從章法上破一破,還可以運用一些墨法的變化、勢態的變化以及多種矛盾的處理,用行草的心態去寫唐楷就會有很多新的東西。當然,如果這種方法運用得不是很熟練,還是要排列整齊,在整齊中注重單個字的變化。這一點在當代楷書中,取法歐陽通的做得就很好。為何取法歐陽通的書家在當下比較風靡?我想是因為其單個字有可變的基因,我們還要思考為何取法歐陽通的人做到了,能否在歐陽詢楷書的基礎上做一些改變呢?可以去試著探索一下。

四、當代唐楷的思考

唐楷在當代呈現出衰敗的跡象,或者不容易被展覽所接受,這些都在國展中得到了相應的體現。當然,隨著這幾年評審機制的改變,人為增加了楷書的份額,似乎比之前重視多了。但是,回顧當代書法的發展,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到十多年之前的一段時間里,基本上是任其發展,楷書在展覽中入展的比例不高,入展的作品僅限於魏碑和小楷,唐楷很少。如果不算十二屆國展,取法柳公權楷書的作品沒有一件上過國展,取法歐陽詢的也很少,只有學顏真卿的楷書作品有獲過獎。不是因為唐楷不好,而是不匹配當代的審美。

作為書家個體來說,其實是沒有把唐楷中蘊含的一些元素充分挖掘出來的,這是我們自身的問題。陳振濂先生曾說魏碑藝術化處理,雖沒有直接說唐楷藝術化,但提醒了我們在學習傳統時如何做藝術化處理的問題。所謂的藝術化處理,就是把個人性情融入其中。古人作品如果發展空間留得比較少,處理起來較難;如果空間較多,處理起來就容易。比如北碑不是很嚴謹,就可以藝術化處理;而唐楷,如此規范,如此成熟,留給我們的空間就比較少了。

就像《蘭亭序》,當代展覽作品中,幾乎沒有一件是直接取法《蘭亭序》的,不是《蘭亭序》不好,而是它太成熟了,留給我們的空間太少了。唐楷也面臨著同樣的課題。既然如此,能否在唐楷中做一些藝術化處理呢?目前,就顏真卿、褚遂良、歐陽通楷書以及唐人寫經、墓誌的藝術化處理是相對比較成功的,其他都不是很成功。這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的機會,要去思考。

另外,唐楷行草化的變化相對比較難。行草化是當代書法的時代氣息之一。篆書、隸書、北碑、小楷中都有,但除了褚遂良,其他的唐楷都是比較嚴謹的。前幾年,網友戲稱中國書協楷書委員會委員都不會寫楷書,就是用唐楷筆法的要求來觀照當代楷書的創作。若從這一角度出發,那麼那些人就真可以看作不會寫楷書了,而這種認識實際上是基於唐楷的。因此,審美要全面化,一定要把唐楷置於當代這一時代背景下,做全面的判斷和分析。實際上,唐楷也只是當代楷書創作中的一個分支,並不是全部。

唐楷行草化的處理反映了書法的寫意性。寫意是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是寫意,而不是寫實。我在以前的文章中講到過「書法的書寫性」,提出書寫性體現了書法的本質,體現了書法的寫意,也體現了書法的生命。「寫意」首先是王羲之提出來的,但沒有明確的定義,表達的是書法的意味、意趣;宋人尚「意」也是意趣,說到底就是書法要有性情。為什麼古人常提到「意」,其實就是說明「意」是書法的本質所在。換句話說,書法要有意趣,要有味道。唐楷是不是能往寫意上去靠,但不要美術化、裝飾化,不然就會把唐楷寫死,在當代唐楷創作就沒有出路了。

我們要改變,要從其他書體中得到啟發。顏真卿楷書就可以帶來思考,比如其中的篆籀筆法,把篆書用筆運用在楷書創作中。也有人說,為什麼顏真卿有的楷書也會出現裝飾性的筆畫?那是因為,唐代書家用小筆寫大字,就會出現這樣的筆畫,修飾過後就美術化了。一些特殊的結構,跟當時的工具和書寫狀態有關。如果用長鋒羊毫去寫顏真卿楷書,就不一定能很好地表達。我們要學會還原,不僅要還原到墨跡的狀態,還要還原筆墨紙張工具材料,只有把這些還原到當時的條件,才有可能接觸到本真。

五、唐楷的價值

一是傳統的價值。從大的文化背景來看,當下絕大多數學書法的人還是首選唐楷的,包括中小學生的書法課和課外書法培訓班,還有很多老年人和書法愛好者,當然不僅僅是中國人,也有很多外國朋友。這么多人寫唐楷,主要目的是寫好中國字,希望寫得端莊美麗。從這一意義上講,這種行為本身就是在傳承和傳播中國文化;而從一定層面上講,唐楷的意義可能更大些。這是當代文化的一個重要現象。

小學生把唐楷作為首選範本,一是家長認可,二是老師認可,三是社會認可。如果寫行草書或不規整的書體,可能就行不通了,因為這些沒有進入到大眾審美的范圍之內,也沒有進入到教學體系的范疇。從這個角度出發,可見唐楷傳統的價值和規范的意義。我們常說書法的傳統,除「二王」之外,就是唐楷了,非常具有普遍性。

二是基礎的價值。書法人大多有這樣的體會:書法從唐楷入手,然後再進入其他書體,這是學習書法很重要的基礎和支撐。這種基礎和支撐更多的是對筆墨的理解,對漢字結構的基本理解,古代也有很多論述。事實上,唐楷中也有很多行書,比如歐陽詢有楷書,也有行書,近年來寫歐陽詢行書的也比較多,寫顏真卿行書的就更不用說了,以前寫好《祭侄稿》就可以獲獎。

這些可以從楷書直接過渡到行書。黃惇老師也講過楷書如何過渡到行書的方法,用晉人筆法可以過渡到行書,比如智永楷書可以直接過渡到行書。本身就有楷書和行書的,直接進入行書沒有問題,但是從柳公權楷書直接進入到行書,那就比較難了。楷書給我們學習其他書體並進一步深化起到了支撐作用,如筆墨、結構的支撐,還有對書法的基本認識,在沒有進入個性化之前,這點是非常好的,同時也規范了書法行為。

這些方面的價值是不能否認的。有些人的書寫過於恣肆和不著邊際,通過唐楷進行規范訓練,對於書法學習是有益處的。書法要在一定范圍之內,不能無邊無際,在規定范圍內任意發揮是可以的,用唐楷來限制,對書法學習者來說,起到的支撐作用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三是挖掘的價值。挖掘會給我們帶來很多主觀能動性。唐楷的難度給我們在挖掘這些資源的時候帶來了難度,如果具備這種能力,書寫就會很輕松。前面我也說過,很多唐楷作品在當代沒有被很好地挖掘,比如說那些近美術化傾向的筆法和結構,能否挖掘其潛在的靈活元素,也就是說,能否把近美術化的東西拿開,看裡面本真的東西。一些結構可變性比較差,能否參考其他結構進行變通?變通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精神,書法也需要變通。

比如歐陽詢的楷書,有一些線條、結構是有可以變通的,就要看用什麼樣的審美來表達了。如果仔細去看,就能看出它的一些味道,把這些放大,就比較有價值了。對唐楷的認知,還需要我們很好地去挖掘整理,要去琢磨,其實很多東西還是很有道理的,要把自己的潛能調動起來,去進一步認識唐楷。為此,我還特地把唐楷範本拿出來認真看了很久,頭腦意識轉變後,發現跟之前的認識又不一樣了,會感覺這些範本都是很靈活、很活潑的。所以,隨著自己知識的積累,就會不斷地有新的發現。

⑦ 為啥書法寫詩全都沒有詩名

這都是很容易理解的,現在的人能夠自己寫詩的是少之又少了,即是有些暑假也寫自作詩,但水平也很有限,大多是大白話或打油詩,上不得檯面,即使有些已經深遠的現代古體詩,也沒辦法和唐詩相提並論。

⑧ 為什麼前面回答的十大國粹沒有唐詩宋詞元曲

10、刺綉

中國10大國粹,每一位中國人都應熟記心中,尤其是年輕人!記住她們,並一代代地傳頌給後人。

⑨ 書法國展作品一般寫什麼內容比較好

對於書法國展作品來說,一般寫什麼內容也是根據自己喜好來的,畢竟每一個人的想法不同。如果是以我個人的觀點,覺得寫那些比較有代表性的古詩,或者是寫一些比較有意境的東西以及寫一些比較勵志方面的應該是比較好的。

還有現在任何一位想參加書法展的朋友,只要符合辦展方的徵稿要求,都是可以進行投稿的。但是對於這種自由投稿的方式,卻緣起第四次全國書法篆刻展。也就是說在第四節之前並不是誰想投書法搞就能投的,基本上是處於內部選擇的程序。然而現如今已經處在開放狀態了。

⑩ 為什麼詩詞,書法和京劇都在慢慢退化,不被人接受呢

詩詞,書法戲劇等正在慢慢退化和不被大多數人所接受,很贊同這個觀點,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這些古文化正在被淘汰,受眾范圍逐漸縮小,正所謂曲高和寡,說嚴重一點,根本就缺乏欣賞對象,或者人們根本就沒興趣,其實這很正常,文化風格其實就是一個時代的印跡或者叫記錄,其反映的是一個時代的背景或人文,當時過境遷,蕭條或被遺忘這很正常

最後說一說戲曲

戲曲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或反映一種精神,或謳歌一個時代,或宏揚真善美,或鞭躂假惡丑。

中國戲曲起源於上古時期的原始歌舞,它經過了漫長的發展過程,直到宋元時期才形成比較完整的藝術形態。從藝術因素的構成來看,戲曲主要來源於民間歌舞、滑稽戲和說唱藝術等,不管是京劇或其它戲曲種類,正在逐漸萎縮消亡,戲曲市場越來越小,受眾越來越低,說白了已經沒有聽眾和觀眾。看戲曲是一個時期以來由於受到時代的局限性,娛樂方式缺乏,人們的娛樂選項不多,再者,戲曲集樂曲唱腔說詞樂器為一體,人們可在聽戲曲的同時或獲的精神的,價值觀的,人生觀的熏陶或感受或提升,但是在社會發展的今天,人們的娛樂方式,娛樂渠道及層次可謂五花八門千姿百態,因而戲曲被邊緣化是在所難免的

結合綜上,不管是古詩詞也好,書畫也好,戲曲也罷,有可能存在,必競這是五千年中華文化的印跡與傳承,但逐漸被邊緣化和很少有受眾,這是一種必然結果。

閱讀全文

與書法國展為什麼寫唐詩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2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1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