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法國政治
國民議會
憲法詳細規定,國民議會的577名代表均由公民直接選舉產生。 公民只要年滿21歲就享有被選舉為國會議員的權利, 年滿18歲就享有選舉權。 國會成員代表的選區包括大城市的分區, 海外省以及海外領地。 每一省或領地根據其人口又被分成小的選區。
法國的選舉法不是憲法的組成部分, 但是它卻規定著代表的產生方式。在法國, 有關議會選舉應怎樣進行這一重要問題經常產生分歧。 在第三共和國時期, 選民通過兩輪選舉依照多數原則僅選出一名候選人, 僅有1885、1889和1919年的立法機構的選舉是例外。 頭一輪選舉在某個星期天舉行, 獲得絕對多數選票的候選人當選。 如果沒有候選人贏得絕對多數票, 將在下一個星期天進行第二輪選舉, 獲得最多選票的候選人當選。 這一能較好的適應有許多政黨的情況並有許多組織良好的政黨參選的選舉機制, 在1958年被廢止, 從而又回到了以前的選舉方式, 只是在1986年是例外, 因為在1985年通過了一項法律確立了比例選舉制, 但是其後, 決對多數選舉制很快又被贏得1986年大選的右翼多數成員重新確立起來。
雖然多數投票制並不經常被採用, 法國人發現這一制度在第一輪選舉中使每一政黨都能提出其候選人, 從而為其提供了廣泛的選擇空間。 在第二輪選舉中, 它允許根據傳統的政治行為表現進行重組的過程, 從而經常導致產生左、右兩派力量。 絕對多數選舉制背後的理性因素導使人們堅信多數原則有利於鞏固執政黨的地位。 在當今法國, 這一體制對社會黨以及共和國戴高樂主義集團以及法國民主聯盟是有利的。 但是, 對於較小的政黨或諸如法國共產黨左翼, NATIONAL FRONT右翼以及生態保護主義者這樣一些執極端政見的黨派就不利了。
分區或選區在1986年被取消了。 1986年的法律被憲法委員會所認可。 它宣稱在取消分區的條款中並非有明顯的擅權意圖, 這一條款每12年會被重新審議一次。 代表在每年3月產生, 任期5年。 其任期還會因議會被解散而縮短。 根據憲法, 共和國總統在徵求總理和國民議會以及參議院議長的意見後, 有權宣布解散國民議會。 解散國民議會是基於政治權宜(便利)或憲法制衡的考慮。 而無須給出任何法律上的正當理由。 第五共和國下的議會曾五次被解散: 1962年政府被國民議會否決, 這一爭議最後訴諸公決; 1968年為了結束使國家大部癱瘓的學生和工人的示威活動, 議會被解散; 1981年和1986年的議會在共和國左翼總統(FRANCIOS MITTERRAND)當選後被解散, 他們在1981和1986年分別受到了國會黨政的右翼勢力的抵制。新當選的或再次當選的總統必須贏得議會中多數的支持。 1997年, 議會第五次被解散。
參議院(Senate)
現行憲法明文規定參議院的321名議員「應代表著共和國的各個組成部分。」 這一規定也曾適用於第三共和國和第四共和國。 參議院並非由直接選舉產生, 而是由每一省選出的代表組成選舉團產生。 選舉團由市長、 國民議會代表、 各省議員(省議會)以及地方議員(地方議會), 來自市政的代表也被任命為選舉團成員, 其數目取決於每一社區的人口數量。 這些十分復雜的條款使得參議員選舉團中農村代表比例高於城市代表比例, 從而體現出一種保守而非激進的傾向。
參議員是由多種復雜的途徑產生的。 在較小的選區, 在兩輪選舉中獲得絕對多數的個人當選; 在擁有五個以上參議員名額較大的選區, 則根據平均獲得最高數額選票的比例代表制產生。 有關參議院的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集中在是否應改變選舉團的組成以求得在城市和鄉村間的平衡, 以及是否所有的參議員都應由同樣的方式產生, 或者比例代表制的舉足輕重的地位在任何情況下都應予以堅持。
參議員任期九年, 每三年改選1/3。 參議院不能被解散, 這種體制使得參議院永久性的存在並超然於政治斗爭之上。
Ⅱ 法國大革命前夕和大革命期間,先後出現的立法機構,按時間順序排列為
大革命前夕的立法機構應該是三級會議,後來改為國民議會,再後來又改為制憲議會,制憲議會主要是由君主立憲派控制的,後來立法議會成立,制憲議會解散,吉倫特派掌權以後,召開了國民公會,瓦爾密戰役以後,國民公會就取代了立法議會
Ⅲ 法國歷史上的立法機構:制憲議會,立法議會,國民議會和三級會議分別是哪年成立的
法國制憲議會成立於1789年7月9日,於1791年9月30日解散。
法國立法議會,成立於1791年10月1日。
法國國民公會經歷了成立於1792年。
1302年,腓力四世因向教會增稅而與教皇博尼法斯八世(Boniface VIII)沖突。為了與教廷對抗,腓力四世於1302年5月10日召開了第一次三級會議
法國國民議會在第四共和國時期(1946年到1958年)出現
Ⅳ 法國1875年憲法
1875年憲法是法國歷史上實施時間最長的一部憲法,實施達65年,是法國歷史上唯一的一部並非系統完整的憲法。這部憲法最終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制。由1875年通過的三個憲法性文件組成,即《參議院組織法》、《政權組織法》和《國家政權機關相互關系法》。
其基本內容是:
①憲法規定,議會是立法機關,由上院(參議院)和下院(眾議院)組成。兩院都有立法權和行政監督權。
②憲法規定,總統是國家元首,由參、眾兩院聯席會議選出,任期7年,連選連任。
③憲法規定法國實行責任內閣制。內閣是國家的最高管理機關,它由議會多數黨組成,內閣成員單由總理提出,以總統的名義任命,但是對議會負責。總統的命令須經各部部長副署。
④憲法還肯定了拿破崙一世創立的參事院這一國家機構。它既是咨議機關,對立法和行政方面的事務進行咨詢,同時又是法國最高行政法院,是行政訴訟案件的終審法院。
(4)法國立法機關是什麼機構擴展閱讀:
法國1875年憲法產生背景:
隨著經濟的發展,觀念的進步,在社會生活中,等級制度逐漸被廢棄,舊制度已阻礙了社會的發展,並不可避免的成為大革命的對象。
因財政危機,1789年5月,國王路易十六下令召開三級會議。6月17日第三等級代表組成國民議會,進而宣布為制憲議會,准備制定憲法。7月14日巴黎市民舉行武裝起義,攻佔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開始,直到1799年霧月政變後執政府的誕生而告結束。
法國自18世紀資產階級革命後,隨著政治形勢的變化,陸續制定過許多部憲法。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是1793年憲法、1848年憲法和1958年憲法。
1793年憲法又稱《雅各賓憲法》,是法國第一部比較完整地體現資產階級政治要求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小資產階級和工人農民利益的憲法。這部憲法雖未付諸實施,但它所包含的資產階級民主原則,在許多國家產生了深遠影響。
憲法規定,法國實行三權分立,確立議會共和制,最高立法機構為一院制的立法會議,最高權力機構是執行會議。公民除享有《人權宣言》所規定的權利外,還享有勞動權、受教育權、獲得社會救濟權,以及對侵犯人權的政府的起義權。
1848年憲法是巴黎工人六月起義失敗後資產階級共和派所控制的立憲會議為鞏固資產階級專政而制定的憲法。它所建立的國家機構具有現代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政體的許多特點。
憲法規定,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由普選產生,任期4年,掌握軍政大權,有權任免總理和政府成員。但總統權力受到一定限制,如簽訂條約須經議會批准。議會為一院制的國民議會,擁有較大權力;不受監督和不可解散,擁有立法、宣戰、媾和、批准條約權。公民享有較為廣泛的民主自由權。
法國1875年憲法是法國歷史上實施時間最長的一部憲法,它由三個憲法性文件組成,即《參議院組織法》《政權組織法》《國家政權機關相互關系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國1875年憲法
Ⅳ 法國議會的職責是什麼
法國最高立法機關。由國民議會和參議院兩院組成。國民議會議員由普選產生,任期5年;參議院議員由選舉團間接選舉產生,任期6年,每3年改選1/3。議會兩院擁有立法、監督政府、審批國家預算等項權力,但其權力受到總統和政府的制約。兩院以公開投票方式並由議會組成人員的絕對多數作出相同表決時,可以對總統的叛國罪提出控告。國民議會的權力大於參議院。財政法案只能由國民議會提出。在兩院對法案的審議發生意見分歧時,國民議會有權最後裁決。國民議會還擁有對政府的彈劾權。但彈劾案至少須有 1/10的議員署名,提出48小時後方能表決,並且必須得到國民議會的絕對多數才能通過。
Ⅵ 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最高立法機關和行政機關是什麼
法國大革命爆發前,最高立法機關即由三級會議轉變為國民議會,到1789年7月7日,改稱國民制憲議會,大革命爆發後,制憲議會於8月5日到6日連續發布廢除封建特權的「8月法令」,並隨後發飆了著名的《人權宣言》,是無可置疑的最高立法機關。共和國誕生後,成立國民公會,一直到熱月政變督政府上台前,國民公會都是最高立法機關和行政機關。
我要說的是:法國大革命的是對孟德斯鳩三權分立政治哲學的一次不成功嘗試,當時立法機關被賦予了無限權力,1793年1月,馬拉強調國民公會「被賦予無限制的權力,即全部權力,這些權力為挽救社會事業所必需;因此為了捍衛自由事業,國民公會在必要時可以採取一切合理的或強力的手段」。所以雅各賓派專政時期,國民公會既是惟一的立法機關,又是最高的權力機關,集國家各種權力於一身,從而導致了國民公會專政。
Ⅶ 法國的最高立法機關
法國議會包括國民議會、參議院,其中國民議會權力高於參議院,國民議會是最高立法機關。
總統也有立法方面的權利,首先議會的法案需要總統的簽署,其次,總統可以繞開國會直接進行全民公決立法。
Ⅷ 英國、美國、法國和德國的立法機構分別是什麼
英國的議會為立法機構,分為上議院和下議院。
美國立法權在國會
法國議會由國民議會和參議院兩院組成。主要行使立法權,財政權,監督權。
德國議會擁有立法、組織和監督政府(內閣)等權力。
Ⅸ 法國參議院和眾議院的各方面異同
一、不同點
1、在權利方面參議院的權利比眾議院的大。
2、在制衡方面,參議院的出現就是為了制衡眾議院,防止民粹現象。
3、人員構成方面,眾議院根據每個州的人數分配,有的州代表多,有的州代表少,而參議院實行平均制,每州有兩名代表。
相同點:
1、都體現了法國的國家政體核心——制衡,為了防止各方勢力相互做大,層層限制,法國最大的議會其內部也出現了制衡情況。
2、都保證國家永遠處於正確的航道上來,防止一家獨大的情況發生,制衡的結果最後也會導致效率的低下。
(9)法國立法機關是什麼機構擴展閱讀:
法國實行國民議會(議會下院)和參議院(議會上院)兩院制。官方資料顯示,法國議會兩院的主要任務是立法和監督政府,當兩院在立法投票中無法達成一致時,國民議會擁有最終決定權。
參議院議長則肩負著法國總統不能行使職權時代行總統職權的重任。法國國民議會提供的資料顯示,法國將全國分為577個選區任期5年。
法國2017年國民議會選舉的出現了一個新變化,由於法國2014年頒布法律規定,國民議會議員自2017年起將不得再兼任其他通過選舉獲得的職務。
Ⅹ 1875年憲法規定法國的政體是什麼
帝國憲法的頒布使德國實行君主立憲制,但是保留了濃厚封建殘余與軍國主義傳統(皇帝權力極大,議會基本無實權),是一種不徹底和不完善的資產階級代議制。 1875年憲法。是法國歷史上實施時間最長的一部憲法。這部憲法最終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制。1875年憲法由三個憲法性文件組成,即《參議院組織法》、《政權組織法》和《國家政權機關相互關系法》。憲法規定,議會是立法機關,總統是國家元首,法國實行責任內閣制。憲法還肯定了拿破崙一世創立的參事院,既是咨議機關,又是法國最高行政法院,是行政訴訟案件的終審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