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二戰中,戴高樂是如何讓戰鬥法國與盟國平起平坐
1943年7月戴高樂對吉羅的勝利,也可以說是對羅斯福和丘吉爾的示威。羅斯福執拗地企圖把戴高樂排除在法國抗戰隊伍之外,使盡了招數。丘吉爾開始時想把戴高樂拴在倫敦,成為大英帝國的囊中物,但是這位「應運而生」的法國將軍,身在倫敦,想的卻是維護法蘭西帝國的整體利益,最終作為凱旋者回到法國。戴高樂需要美國和英國的幫助,但是絕不因此而仰人鼻息。他頂住了羅斯福和丘吉爾的種種壓力和干預。
丘吉爾與羅斯福不同,他不像羅斯福那樣對維希政權抱有幻想。當看到戴高樂不可能就範,戰鬥法國已經堅實地站立起來時,他不能不想到,日後他還必須和這位剛愎自用的將軍打交道。丘吉爾說服了艾森豪威爾,兩人一起向羅斯福陳詞盟國必須承認戴高樂領導的法蘭西民族解放委員會。但是,問題並未解決,戰鬥法國仍然不能與盟國平起平坐。
反法西斯盟軍在各條戰線的勝利,特別是蘇聯紅軍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所取得的偉大勝利,改變了歐洲戰場的面貌,盟軍由防禦變為反攻。7月26日,墨索里尼垮台,德意法西斯聯盟宣告破裂。從各方面的態勢來看,1944年將是一個決勝之年,對於法蘭西民族來說將是從德國法西斯侵略魔爪下光復的一年。
戴高樂決心讓由他領導的武裝力量在解放法國的戰役中,發揮最大的威力。9月18日,戴高樂和吉羅簽發了一項備忘錄,分送給美、英、蘇3大國,堅持法國軍隊一定要參加在地中海沿岸以及未來的橫渡英吉利海峽的戰役。另一份備忘錄則提出,盟軍解放法國時應該與戰鬥法國建立的行政機構合作。戴高樂擔心會被盟國關在解放後的法國政府之外,從而淪為盟國的附庸。
美國和英國依然忽視戴高樂。關於義大利的停戰談判,戴高樂幾乎一無所知。墨索里尼倒台後,繼任的巴多里奧政府要求停戰,9月3日,美英同義大利簽署了停戰協定,直至盟軍在南義大利登陸,戴高樂才得知此事。9日,戴高樂發表聲明,指出法國必須參加一切對意條約的制定,並且對於沒有被邀請參加對意停戰協議表示不滿。10日,法國共產黨的武裝力量和吉羅所屬的部隊在科西嘉登陸。戴高樂於24日發表聲明,說科西嘉戰役表明法國有能力在解放歐洲的共同戰斗中作出貢獻。11月底,戰鬥法國終於成為義大利咨詢委員會的成員。
9月17日,戴高樂發布命令,宣布成立協商會議,它相當於民族解放委員會的議會,由100名委員組成,其半數來自國內的抵抗運動。10月3日,法蘭西民族解放委員會由戴高樂和吉羅簽署命令,宣告:今後委員會將只有一個主席。同一天的另一項法令宣布將根據指揮與政權分立的原則,組織法國的武裝力量。
協商會議第一次會議於11月3日在阿爾及爾開幕。戴高樂發表了長篇講話,指出戰鬥法國從一開始就是法國的合法代表,協商會議的召開是完善法國各種合法權力機構的重要步驟。同一天,戴高樂改組民族解放委員會,增加了國內代表,排斥了吉羅和吉羅的支持者喬治。
1944年1月12日,丘吉爾和戴高樂在阿爾及爾見面。當時英國和美國報紙都透露,羅斯福有意在戰後法國成立一個由英美控制的軍政府。在談話中,戴高樂向丘吉爾表示,他強烈反對羅斯福的計劃,他指出,戰鬥法國既然已經在北非站住了腳跟,也必定會勝利地返回法國。談話後的第2天,戴高樂邀請丘吉爾檢閱了他統率的軍隊。
戴高樂蔑視羅斯福的「法國不能再擁有原來的殖民地」的說法,1月30日,在布拉柴維爾召開的非洲領地會議上,戴高樂發表講話,指出法國的事務只能由法國自己來決定,法國將獨自行使自己的主權。戴高樂還規劃了未來包括法屬殖民地在內的所謂「法蘭西聯盟」。
3月21日,戴高樂發布命令,宣告:一旦法國本土有足夠的領土獲得解放,法蘭西民族解放委員會就立即遷回法國,行使其職權。
3月27日,戴高樂明確表示:民族解放委員會將成為法國的臨時政府,在恢復民主的進程中,臨時政府「絕對地」只聽取「民族意願」的意見,凡「不是來自法蘭西民族的任何教訓」,一概不予理睬。4月8日,戴高樂自任法國武裝力量的統帥,吉羅被委以總監。吉羅拒絕了這個榮譽職務,寧願退休。這一切都使羅斯福非常惱火,但毫無辦法。
橫渡英吉利海峽的戰役即將開始,丘吉爾邀請戴高樂到英國來。6月4日,戴高樂乘坐丘吉爾派來的專機,從阿爾及爾飛往倫敦。比起一年以前戴高樂離開倫敦前往阿爾及爾時,形勢發生了根本變化。此時,美國、英國、加拿大等盟國的軍隊正厲兵秣馬,准備橫渡英吉利海峽。
英國完全浸沉在大戰前緊張的氣氛中。丘吉爾在指揮部會見了戴高樂。他們的談話有使戴高樂感興趣的地方,這就是解放歐洲的戰役即將開始,雖然美國和英國在制訂諾曼底登陸的方案時,完全把戴高樂撇在一邊,但是戴高樂重返祖國的日子畢竟越來越近了。談話的後一半卻激怒了戴高樂,丘吉爾建議戴高樂到華盛頓去見一見羅斯福,還說羅斯福對於戴高樂排斥吉羅的做法一直很有意見。戴高樂說,目前他想到的只是解放法國的戰爭,對朝見羅斯福完全沒有興趣,法國的事情只能由法國人自己來管,無需美國和英國插手。丘吉爾也發了火,他挑明說:如果要他在戴高樂和羅斯福之間進行選擇,他只能選擇後者。
在倫敦,戴高樂還會晤了艾森豪威爾。艾森豪威爾向他介紹了渡海作戰的准備情況,表示:盟軍一旦登陸後,准備安排挪威、荷蘭、比利時等國的領導人通過電台向本國人民發表講話,然後艾森豪威爾也發表一個講話,並把准備好的講稿拿給戴高樂看。艾森豪威爾建議戴高樂接著也對法國人民說幾句話。艾森豪威爾的講稿只講盟軍的戰績,隻字不提戴高樂和戰鬥法國。戴高樂立刻表示不滿,堅決拒絕在艾森豪威爾之後講話。
同丘吉爾和艾森豪威爾的這兩次談話,氣氛都十分緊張。但是,當6月6日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後,戴高樂還是通過倫敦廣播公司發表簡短的講話:「最崇高的戰斗開始了!法國的戰役打響了。在全國、在帝國、在軍隊里,只有一個共同的意志,一個共同的期望。」
諾曼底登陸後,戴高樂從倫敦又回到阿爾及爾。在這期間,戴高樂於7月6日訪問了華盛頓,同羅斯福進行了三次禮貌的,但極不愉快的談話。戴高樂得知,羅斯福認為未來世界秩序的基石將是美、英、蘇和中國四大國,而法國則自從1940年6月崩潰以後,就永遠失去了大國的地位。戴高樂離開華盛頓以後,美國國務院於12日發表一項聲明,表示美國政府確認法蘭西民族解放委員會有資格在解放後的法國行使行政管理的權利。
『貳』 二戰中,戴高樂是怎樣同投降派斗爭並籌建自由法國
1940年6月9日,丘吉爾很快在唐寧街10號第一次接見了戴高樂。會見後,戴高樂對丘吉爾的「第一個印象」是好的。但是在涉及問題本身時,丘吉爾並沒有滿足法國的要求,因為丘吉爾斷定法國是輸定了,法國本土不可能重建防線,所以他斷然拒絕派空軍支援,只同意把曾在比利時作戰殘存下來的部隊留在法國。
戴高樂從英國回來後不久,政府已不能在首都視事了,先遷往圖爾,然後又遷往波爾多。然而波爾多也絕非偏安之地。
時局進一步惡化,投降派更加緊鑼密鼓地活動。巴黎失陷的前一天,丘吉爾來到圖爾,他只能作一番道義上支持的姿態,雷諾神情頹然,魏剛當著丘吉爾的面向雷諾報告:法軍已經精疲力盡,全線崩潰,陷於極度混亂之中,因此除請求停戰之外別無它途。法國政府亂作一團。
當丘吉爾離開會議廳、穿過通向庭院的過廳時,看見戴高樂冷峻地、毫無表情地站在門口。在相互致意後,丘吉爾用法語低聲地念叨了一聲「honundedestin」(應運而生的人),匆匆而去。
戴高樂決定在這降與搏的最後關頭盡最大努力把部隊轉移到北非去。為此,首先要挫敗投降派的陰謀,只有這樣,法國政府才可以堂堂正正地主動撤離,繼續堅持抗戰。
然而投降派的勢力太大,雷諾能堅持多久呢?戴高樂深知阻力極大,但仍然於6月12日帶著移師北非的計劃來見雷諾。此時,德國軍隊已經渡過塞納河,巴黎的失陷在旦夕之間,雷諾決定把政府遷往波爾多。
貝當、魏剛等包圍了雷諾,反對一切移師北非的抗德方案。海軍上將達爾朗曾經表示要打到底,但是當戴高樂敦促他無論如何不能使法國艦隊落在德國人手裡的時候,達爾朗卻轉了180度的大彎子,聽從了魏剛的命令。國務部長讓·伊巴爾內加萊也曾經是少數主戰派當中的一個,但事到臨頭卻說:「作為一個老軍人來講,除服從我的上司貝當、魏剛元帥以外,就沒有什麼東西能決定我的看法了。」
丘吉爾正是看到法國局勢垂危,所以匆忙趕到法國,向雷諾提出不能將艦隊落入敵手。如果英國連對法國艦隊也不能指望,那麼法國對英國還有多大用處呢?
不出所料,巴黎終於在1940年6月14日被德軍佔領。這期間,戴高樂奔走於英法之間,他想通過藉助英法聯盟的力量,對雷諾起一些精神上的刺激作用和鼓勵作用。也可以多少牽制一下投降派的陰謀。
戴高樂決心下定,要與德國法西斯戰斗到底,但在法國本土已根本無法立足了。6月17日上午9時,戴高樂攜妻子女兒,飛往倫敦。
戴高樂抵達倫敦後,專門向法國國防部發了一份電報,內容大致說:「我已達倫敦。昨日曾根據雷諾先生的指示,與英國國防部就以下問題進行了磋商:第一,一切由美國政府向盟國提供的軍備物資均將儲存在英國領土,這不影響已經協議的或即將協議的分配方案;第二,目前在法國的德國戰俘將在波爾多移交給英國軍事當局。關於英方就德國和北非間人員和物資的運輸提供援助問題,我已向英方要求從6月19日起,在3周內援助50萬噸位的輪船。我現在處於無權地位,我應否繼續磋商?」
可是,貝當政府已經做出了投降的決定了,戴高爾所請示的有關抗戰的事情也就無關緊要了。戴高樂接到的復電是召他回國的「命令」。戴高樂立即給魏剛復信說,只要不投降,我願意參加可能組織起來的任何法國抵抗力量。
6月30日,貝當又發了一道命令,叫戴高樂到圖盧茲的聖米歇爾監獄去「自首」,聽任「戰爭委員會」的審判。委員會先是判處戴高樂4年徒刑,後來根據當了偽政權國防部長魏剛的指示,改判戴高樂「死刑」。
6月30日,海軍中將愛米爾·米塞利埃來到倫敦,表示支持戴高樂。同時,在利物浦附近駐扎的法國阿爾卑斯山輕步兵師內服役的軍官,如柯尼希上尉和安德烈·德瓦弗蘭上尉及梯也里·達爾讓利尼海軍上將也投奔了戴高樂。
募兵工作雖然不如想像的那樣一帆風順,但到7月14日法國國慶日那天,第一支「自由法國」的隊伍終於組織起來了。這一天,戴高樂在白廳廣場上檢閱了他的戰士。檢閱完畢,他向第一次世界大戰盟軍司令、法國的福煦元帥雕像獻了紅、白、藍3色花束。同時,確定「洛林十字」為自由法國武裝的標記。一個星期以後,第一批戴高樂的空軍部隊對魯爾區進行了轟炸。到7月底,戴高樂已經動員了7000之眾。
8月,戴高樂在泰晤士河畔的聖史蒂文大廈安置了自己的辦公室。自由法蘭西政府初具規模。
8月7日,《丘吉爾—戴高樂協議》向全世界發表,協議載明戴高樂是自由法國武裝力量的最高統帥。但協議中寫明戴高樂也要聽取英國統帥部的一般指示,而且協議也沒有按照戴高樂的要求,明確英國要對恢復法蘭西帝國的疆界作出保證。戴高樂由此感到他不能完全依靠英國,必須到非洲殖民地去尋找更廣闊,更堅實的基地。戴高樂決心為他所首創的自由法蘭西選擇一條獨立發展的道路和一個更堅實可靠的基礎。
10月24日,戴高樂到達布拉柴維爾。這時,「自由法國防務委員會」的人選已經就緒了。10月27日,是繼6月18日後另一具有歷史意義的日子。這一天,戴高樂發表了有名的《布拉柴維爾宣言》,宣言指出:「設在維希的貝當政府已經淪為敵人的御用工具。因此,必須建立一個新的政權來承當領導法國投入戰爭的重擔。」宣言最後說:「我們將為了法國去完成這項偉大的任務,竭誠為它服務,確信取得勝利。」
防務委員會行使政府的職能,自由法國從此有了它的政權機構。1941年9月21日,戴高樂所領導的第一任自由法國全國委員會,像一個政府那樣堂而皇之地組織起來。委員會不僅健全了經濟、財政、外交、軍事、司法、教育等政府機構,而且任命了部門官員。戴高樂自然成為委員會主席,即當然的政府首腦。
『叄』 法國的重建和戴高樂爭取大國地位的活動是怎樣的
1944年8月19日,巴黎人民舉行英勇的反法西斯起義,經過幾天浴血奮戰,終於在8月24日解放了自己的城市。翌日,戴高樂回到巴黎。8月31日,法蘭西民族解放委員會,即臨時政府從阿爾及爾遷回巴黎。隨著國土的解放,法國的各種矛盾迅速激化,國家的重建和大國地位的恢復問題十分尖銳地提上了日程。 戴高樂重建法國的一些措施 解放後的法國滿目瘡痍。比起第一次世界大戰來,第二次世界大戰給法國造成了更為巨大的災難。據法國戰爭破壞委員會的估計,在這次戰爭中,法國喪失了它所有財富的45%。死亡人數達635000人,還有585000人因戰爭而殘廢。經濟上亟待重建。 政治上,法國也面臨著重建的問題。自貝當政府在1940年6月向德國投降以後,1875年建立的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即已滅亡。
其次,9月9日,戴高樂正式對剛遷回不久的臨時政府進行改組,吸收了一些國內抵抗運動的領袖。10月14日,巴黎公布咨詢議會名單,全國抵抗運動委員會被並入這一清談機構。再次,為了鞏固對全國的控制,挫敗共產黨人在外省奪取政權的可能性,戴高樂以整頓國內治安和制止無政府行為為名,不斷派遣軍政人員前往各地接管解放委員會的權力,鎮壓和消滅人民武裝力量。9月14到11月6日,戴高樂還多次對各省進行了廣泛視察。
『肆』 戴高樂是怎樣帶領不得煙抽的法國成為大國的呢
戴高樂是法國的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作家,被法國人尊為法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人,都尊稱為「戴高樂將軍」。作為法波蘭西第五共和國的締造者,戴高樂極力奉行民族獨立自主的「戴高樂主義」,不畏強權,縱橫捭闔,率領法國在大國博弈中爭得了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
眾所周知,號稱有世界第一陸軍的法國,二戰中的表現大跌眼鏡,不到40天的投降成為法國一大污點,雖然戴高樂一直率領「自由法國」在戰斗,但仍被世界詬病。戰後在英國的生拉硬拽下,美國勉強同意法國進入五常,但是美國總統羅斯福仍對戴高樂有強烈的偏見。所以,戰後的法國並不得煙兒抽,規劃戰後秩序的歷次會議都被排除在外。
然而,沒過多少年,戴高樂帶領法國卻在這惡劣的環境中殺出一條血路,重新屹立於大國之列。在這浴火重生中,誕生的法國民族獨立自主的「戴高樂主義」,至今還影響著法國的內政外交。
二戰後的歐洲,可謂千瘡百孔,百廢待興。戰敗的德國還要割地賠款,面臨國家分裂,唯一的出路就是依附美國,力爭跟西歐國家同步發展經濟。對於美國,德國恢復有利於美國的利益,所以給予了大力支持。而英國還未耗盡元氣,尚有海外殖民地,並緊緊抱著美國大腿,與德法兩國比起來日子要好過一些。所以,英國自我感覺良好,自認為還可左右歐洲大局。
法國畢竟有過投降的污點,雖然以戰勝國的身份進入五常,但是地位仍然低下,並被美國所不屑,而跟德國比起來最起碼在外交上還是占據主動的。跟英國比,法國沒有那些海外殖民地,也少了不少麻煩。正是在這種特殊形勢下,法國在美蘇博弈角逐之中,堅持奉行了獨立自主的對外政策。
但是,戴高樂對美一貫強硬的做法,遭到了議員們的反對,因為大多議員都要緩和與美國關系,好獲得美國的幫助,如此戴高樂被迫辭職。法蘭西第四共和國極力緩和對美關系,同時在政治上、軍事上和經濟上全面打壓西德。謀求與美英同等的大國地位。
而法國畢竟是老牌的工業帝國,且因在二戰投降早並沒有遭受太大的損失,所以憑借深厚的工業、科技底子,法國在上個世紀50年代後期經濟迅猛發展,進入60年代GDP增長率接近6%,蓋過美英德等國,使法國國力大增。
就這樣,戴高樂率領法國在美蘇中三國博弈中搶抓了主動權,在兩極世界中殺出一條血路,使自己利益最大化,使法國重返世界大國之列。
『伍』 為拯救法國,戴高樂做了哪些提議
1940年1月26日,戴高樂給最高統帥部和政界的80位要人各送了一份備忘錄。在備忘錄中,他指出敵人將從空中和陸地兩方面以極強大的機械化部隊大舉進攻,法國的防線將隨時被突破。只有用機械化部隊對付機械化部隊,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奏效,必須立即作出建立必要的機械化部隊的決定。必要時可與英美合作,制定出一項「宏偉計劃」,建立一支能獨立作戰的機械化部隊。但是戴高樂只是白費筆墨而已,他的所有建議都如石沉大海,沒有引起統帥們的注意。
『陸』 戴高樂為解放法國做出了哪些努力
戴高樂認為,戰鬥法國的力量已經布滿赤道非洲和地中海東部地區,要打回歐洲,解放法國,就必須進入北非,而且這是他1940年6月出走倫敦以來一直為之奮斗的。為此目的,他可以和吉羅合作。吉羅到達阿爾及爾後,戴高樂多次主動寫信給他,建議為建立一個統一的抗德運動進行磋商,但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把戰鬥法國湮沒在吉羅領導的運動里。
1943年1月,羅斯福和丘吉爾在卡薩布蘭卡舉行會議,討論戰局,決定盟軍究竟是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還是先在西西里島登陸。
『柒』 戴高樂是怎樣拯救法國的,二戰後又是怎樣讓法國躋身世界強國之列的
戴高樂成立「法蘭西民族解放委員會」後將其改為法蘭西共和國臨時政府
後帶領人民解放法國全境
『捌』 法國投降後,戴高樂是如何堅持到底的
其實對於戴高樂來說到底是怎麼堅持下來的,可能重新來一次,他不一定能堅持下來。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他必須得堅持。在當時那種情況,只有堅持不堅持那就是亡國。那就沒有法國的存在了。所以自由法國的建立其實就是堅持依然有法國這個國家的存在。戴高樂當時可能也沒有想到,他可能會堅持到之後能成為常任理事國之一的結果吧。
按常理來說,已經簽訂了停戰協議,翻身的機會是非常渺茫的,甚至可以說幾乎不可能翻盤。但是由於戴高樂從始至終並不承認投降,甚至還積極投身於拯救法國之中,因此停戰協約的簽訂並不表示戰爭的結束,而是意味著真正反抗的開始。
因為一個人的不放棄,繼而感染了一群人,最終拯救了一座城。有時看似是煉獄,實則蘊含著反抗;看似是一錘定音,實則是柳暗花明;看似是妥協,但妥協中孕育著重生。
『玖』 為什麼說戴高樂挽救了法國的尊嚴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在家裡也是開始能夠通過網路來了解很多曾經不知道的事情了。所以真的是感謝現在的社會發展,能夠讓我們現在變成一種在家裡能夠盡覽天下事的感覺,我們今天來了解下為什麼大家都說夏爾·戴高樂挽救了法國的尊嚴吧。
直到後來,夏爾·戴高樂和各種組織聯合起來想要拯救法國,最後他們成功了,在1944年的8月份,夏爾·戴高樂帶領著「軍團」開進了巴黎,在8月30日終於奪回了屬於自己的國家,「自由」法國正式的結束了它的使命。這就是為什麼大家都說夏爾·戴高樂挽救了法國的尊嚴。
『拾』 戴高樂是如何帶領法國從屈辱走向強大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法國擁有西歐最強的陸地軍隊,然而在德國面前卻不堪一擊,特別是馬其諾防線留給了世界無盡的笑柄,無數的國家為此嘲笑法國人的可笑和傲慢,的確,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法國人近代最大的屈辱,法國作為當時歐洲第一陸軍強國,卻固步自封地對德採取戰略防守。
同時,戰敗帶給了所有法國人內心極大的震撼,他們不相信自己偉大的祖國,會如此不堪一擊,因而許多法國人心中的民族自信也被嚴重打擊,法國淪陷後,海外的法軍也陷入了一片絕望,他們沒有勇氣再拿起武器回到祖國。
其實,早在當時法國政府修建馬其諾防線時,還是一個普通軍官的戴高樂,就極力地反對政府的這種做法,他認為,法國不應該把希望寄託在無法移動的大炮上,而是應該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建造一支強大的裝甲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