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雨果,莎士比亞,笛福,夏洛蒂,霍金分別是哪個國家的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法國作家。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年),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最重要的作家。
丹尼爾·笛福(1660~1731年),英國作家。
夏洛蒂·勃朗特,生卒:1816年-1855年,英國小說家。
斯蒂芬·威廉·霍金,CH,CBE,FRS,FRSA(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
❷ 雨果是哪個國家的詩人
法國作家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國作家,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在法國及世界有著廣泛的影響力。
1802年,雨果生於法國白桑松,上有兄長二人。13歲時與兄長進入寄讀學校就學,兄弟均成為學生領袖。雨果在16歲時已能創作傑出的詩句,21歲時出版詩集,聲名大噪。1845年,法王路易·菲利普綬予雨果上議院議員職位,自此專心從政。1848年法國二月革命爆發,法王路易被遜位。雨果於此時期四齣奔走鼓吹革命,為人民貢獻良多,贏得新共和政體的尊敬,晉封伯爵,並當選國民代表及國會議員。三年後,拿破崙三世稱帝,雨果對此大加攻擊,因此被放逐國外。此後20年間各處漂泊,此時期完成小說《悲慘世界》。1870年法國恢復共和政體(法蘭西第三共和國),雨果亦結束流亡生涯,回到法國。1885年,雨果辭世,於潘德拉舉行國葬。
❸ 雨果是哪個國家的。。。。
全名維克多·雨果(1802.2.26-1885.5.22)。是舉世聞名的法國詩人、劇作家、小說家、散文家、政論家和文藝理論家,2002年是他誕生200周年。法國把該年命名為「雨果年」,中國法國文學研究會和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等18家文化機構,在北京舉行了隆重的紀念大會,這些都充分表明雨果至今仍然享有極高的聲譽,在法國和世界文學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1885年五月22日雨果病逝,舉國哀痛。6月1日,雨果靈櫬置於凱旋門下,供萬民瞻仰,旋葬於巴黎偉人墓園。
雨果在文學史上的重要性,是由以下三個方面決定的:1.他是法國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2.他在創作方面的豐碩成果和重要作用;3.他的作品在政治方面的現實意義和深遠影響。
雨果的創作道路長達60年之久,幾乎貫穿了整個19世紀。他在生前出版了19卷詩歌,身後又經人整理出版了6卷,總共約有22萬行、1000多萬字。他的長篇小說和中短篇小說共有300萬字之多。他寫了9個劇本,還有10多卷政論、隨筆和游記。
因此在法國人的心目中,雨果是一位【詩人、戲劇家和小說家】。
而我國讀者則與法國人相反,往往認為雨果是一位【小說家、戲劇家和詩人】。
因為一方面,我國從20世紀初就開始介紹雨果的小說,他的《悲慘世界》早在「五四」時期就譯成了中文。解放以後,特別是80年代以來,雨果的《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九三年》、《笑面人》等小說都被再版或重譯,《悲慘世界》不僅有好幾個譯本,還有電影和電視劇在我國上演,因此他的名著在我國讀者廣為傳誦、人所共知。另一方面,雨果在詩歌和戲劇方面雖然成就卓著,但是中譯本很少,再說詩歌和戲劇的讀者本來就比小說的讀者少得多,所以雨果在我國被認為是個小說家是並不奇怪的。
❹ 薩德是哪國的作家
法國作家。原名多納西安,出身貴族家庭,父親和叔父的放盪生活,以及他自己的生活經歷,使之養成了目空一切的狂妄性格,並且熱衷在作品中表現鞭笞、雞奸和被動接以薩德為中心繪制的薩德的內心世界的想像畫受等,因其作品有大膽的性描寫和性虐待等而不容於當時統治者,他曾兩次被投入巴士底獄。他的主要作品有《貞節的厄運》(一譯《美德的磨難》),《阿斯汀娜》《愛之詭計》《愛之罪》《隆維爾的女主人》等。《貞潔的厄運》描寫一對姐妹,妹妹想恪守操節,卻先後落入淫亂的修士等人之手,遭受了種種磨難。姐姐淫亂放盪,卻享受榮華富貴。由於小說對妹妹遭受的蹂躪進行了詳細的描寫,一度因為渲染性暴力而被禁。
❺ 雨果是哪個國家的人
維克多·雨果,法國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在法國及世界有著廣泛的影響力。
雨果的創作歷程長達60餘年,其作品包括26卷詩歌、20卷小說、12卷劇本、21卷哲理論著,合計79卷。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九三年》和《悲慘世界》,短篇小說有《「諾曼底號」遇難記》。
雨果的長篇小說
1831年,雨果的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The Hunchback of Notre Dame)問世,這部小說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義小說。
小說通過描寫善良的吉普賽少女愛斯梅拉達在中世紀封建專制下受到摧殘和迫害的悲劇,反映了專制社會的黑暗,反動教會的猖獗和司法制度的殘酷, 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題。
❻ 大仲馬和小仲馬
大仲馬和小仲馬都是法國作家。
1、亞歷山大·仲馬(Alexandre Dumas,1802年7月24日—1870年12月5日),人稱大仲馬,法國19世紀浪漫主義作家。大仲馬各種著作達300卷之多,以小說和劇作為主。代表作有:《亨利第三及其宮廷》(劇本)、《基督山伯爵》(長篇小說)、《三個火槍手》(長篇小說)等。
大仲馬信守共和政見,反對君主專政。先後參加了1830年「七月革命」、1848年推翻七月王朝革命、加里波第對那不勒斯王國的征戰等活動。2002年,大仲馬去世132年後遺骸移入了法國先賢祠。
大仲馬小說大都以真實的歷史作背景,情節曲折生動,往往出人意料,有歷史驚險小說之稱。結構清晰明朗,語言生動有力,對話靈活機智等構成了大仲馬小說的特色。大仲馬也因而被後人美譽為「通俗小說之王」。
1、大仲馬的戲劇創作活動對浪漫主義運動做出了重要貢獻。尤其是他的《亨利第三及其宮廷》,最早為浪漫派戲劇開辟了道路,也使他成了浪漫派戲劇的先驅者之一。
大仲馬戲劇創作背景取材極為廣闊,如歷史劇《亨利第三及其宮廷》以16世紀法國宗教戰爭為背景,而五幕劇《安東尼》則是以復辟王朝的上流社會為背景。
作為十九世紀的浪漫主義文學陣營中的一員,他主張廢除掉古典主義給戲劇定下的眾多的清規戒律。他和許多的浪漫主義作家一樣認為戲劇要向觀眾展示生活的激情,觀眾才會為之感動。他在1829年所創作的歷史劇《亨利三世及其宮廷》里,就開始體現出他這樣的創作理念。這部初登文壇的戲劇作品實際上也是他自己本人性格的最好的詮釋。
2、小仲馬的作品數量遠遠不及其父。但他的思想境界遠比其父高尚,而且他扛起問題劇的大旗,獨樹一幟,最終寫出一部小說《茶花女》,並搬上舞台,賺取了法國及全世界無數讀者和觀眾的同情之淚,成了另一種類型的不朽之作。從這一點看,小仲馬的文學成就並不比大仲馬遜色。
❼ 凡爾納是哪個國家的人
儒勒·凡爾納(Jules&Verne,1828~1905)是19世紀法國作家,著名的科幻小說和冒險小說作家,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是法國科幻小說的奠基人。
❽ 高爾基,雨果,托爾斯泰,赫爾芩,培根,是哪個國家的
1、瑪克西姆·高爾基——前蘇聯著名作家;
2、維克多·雨果——法國作家;
3、列夫托爾斯泰——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
4、赫爾岑——俄國哲學家,作家、革命家;
5、弗朗西斯·培根——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散文家、哲學家;
人物介紹:
一、瑪克西姆·高爾基
瑪克西姆·高爾基(MaximGorky,1868年3月16日—1936年6月18日),原名阿列克賽·馬克西姆維奇·別什可夫,前蘇聯作家、詩人、評論家、政論家、學者。
高爾基於1868年3月16日誕生在伏爾加河畔下諾夫戈羅德鎮的一個木匠家庭。4歲時父親去世,他跟母親一起在外祖父家度過童年。10歲那年,高爾基開始獨立謀生。他先後當過學徒、搬運工、看門人、麵包工人等,切身體驗到下層人民的苦難。在此期間,他發奮讀書,開始探求改造社會的真理。1884年,他參加民粹黨小組,閱讀民粹黨人著作和馬克思的著作,積極投身於革命活動。1905年,高爾基加入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
1906年,高爾基受列寧的委託,由芬蘭去美國進行革命活動,在美國出版長篇小說《母親》。後定居義大利卡普里島。1913年,高爾基從義大利回國,從事無產階級文化組織工作,主持《真理報》的文藝專欄。1917年十月革命後,伴隨著革命出現的混亂、破壞、無政府主義思潮及各種暴力事件,高爾基與列寧及新政權之間產生了矛盾。1921年10月,由於疾病,也由於與布爾什維克政權的分歧,高爾基出國療養。
1928年,高爾基回到蘇聯,在斯大林的安排下,他在俄羅斯作了兩次長途旅行觀光後決定回國定居。1934年當選為作協主席。回國後的高爾基作為蘇聯文化界的一面旗幟,為蘇維埃的文化建設做了大量工作。但20世紀30年代蘇聯出現的種種問題又使他與斯大林及現實政治始終保持一定的距離。1936年6月18日,68歲的高爾基因病去世。
二、維克多·雨果
維克多·雨果(Victor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國作家,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在法國及世界有著廣泛的影響力。
三、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ЛевНиколаевичТолстой)(1828~1910)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最偉大的文學家,也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學作品在世界文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以及自傳體小說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
四、赫爾岑
赫爾岑(1812年~1870年)(AlexanderHerzen),俄國哲學家、作家、革命家。赫爾岑被稱為俄國社會主義之父。在信仰上,赫爾岑是農業民粹主義(agrarianpopulism)或農業集體主義(agrarianpopulism)、唯農(民)論(Agrarianism)的倡導者。
五、弗朗西斯·培根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Bacon,1561一1626年),第一代聖阿爾本子爵(1stViscountStAlban),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散文家、哲學家。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實驗科學的創始人,是近代歸納法的創始人,又是給科學研究程序進行邏輯組織化的先驅。主要著作有《新工具》、《論科學的增進》以及《學術的偉大復興》等。
培根12歲入劍橋大學,後擔任女王特別法律顧問以及朝廷的首席檢察官、掌璽大臣等。晚年,受宮廷陰謀逐出宮廷,脫離政治生涯,專心從事學術研究和著述活動,寫成了一批在近代文學思想史上具有重大影響的著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是《偉大的復興新工具論》。
另外,他以哲學家的眼光,思考了廣泛的人生問題,寫出了許多形式短小、風格活潑的隨筆小品,集成《培根隨筆》。1626年3月底,培根由於身體孱弱,在實驗中遭受風寒,支氣管炎復發,病情惡化。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
❾ 法國的著名作家名字
1.讓-雅克·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
法國十八世紀偉大的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主要著作有《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社會契約論》、《愛彌兒》、《懺悔錄》、《新愛洛伊絲》、《植物學通信》等。
莫泊桑是法國文學史上短篇小說創作數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其三百餘篇短篇小說的巨大創作量在十九世紀文學中是絕無僅有的。
他的短篇所描繪的生活面極為廣泛,實際上構成了十九世紀下半期法國社會一幅全面的風俗畫,更重要的是,他把現實主義短篇小說的藝術提高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水平,他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主要就是由他短篇小說的成就所奠定的。
❿ 法國著名的作家是誰
讓.喬諾(1895~1970),生於法國普羅旺斯地區馬諾斯克市,法國著名作家、電影編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曾當過步兵,在經歷慘烈場面後成為堅定的和平主義者。讓喬諾的作品獲獎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銀幕,被認為是法國二十世紀最著名的作家之一。1932年獲得法國榮譽勛章,1953年以全部作品獲得摩納哥王子獎,次年,入選為龔古爾學院成員。
讓•喬諾的作品多半作品都是以他的家鄉和周邊地區——阿爾卑斯山和普羅旺斯地區為背景。馬諾斯克的居民至今還為讓•喬諾感到驕傲,當地建有紀念他的讓•喬諾中心,還有一條街名叫讓•喬諾街。
(10)法國作家是哪個國家的擴展閱讀:
法國作家讓·喬諾(也譯為尚·喬諾)作品有《強力友人》、《屋頂上的輕騎兵》、《種樹的人》、《麵包師的老婆》、《Les cavaliers de l'orage》、《追捕》、《收獲》、《安吉兒》、《L'eau vive》等。
1、《強力友人》
《強力友人》是一部影視作品,是由Raoul Ruiz導演,John Malkovich、Nathalie Boutefeu、Frédéric Diefenthal等參演的愛情/劇情片。
2、《屋頂上的輕騎兵》
《屋頂上的輕騎兵》,另一個名字叫《愛在天涯蒼茫時》,是一部小語種電影1995年在美國首映,反映了十九世紀三十年代義大利革命青年安傑羅和寶琳娜在法國南部普羅旺斯的一段傳奇般的經歷。
3、《種樹的人》
《種樹的人》講述了普羅旺斯荒地上一位孤獨的牧羊人,將內心深處對死去家人的思念,轉化成對大自然的關懷與大愛,一生投入造林的故事。
4、《麵包師的老婆》
《麵包師的老婆》講述了一個普羅旺斯的麵包師傅,手藝出色,頗受村民歡迎。不料他妻子紅杏出牆,跟一個帥氣的牧羊人跑了。麵包師不願面對現實,只能用罷工來填補內心的冤屈。村民們缺不了他的美味麵包,於是合計把他妻子給找回來,讓他們破鏡重圓。
5、《追捕》
《追捕》是由弗朗索瓦·萊特瑞爾導演,讓·喬諾(也譯為尚·喬諾)編劇,Claude Giraud、Colette Renard等參演,由 Société des Etablissements L. Gaumont公司發行的法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