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和別的國家發生過多少次的戰爭
這個太多了,說一說近代吧。
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
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
中法戰爭,法國。
阿古柏入侵,背後是英國和俄羅斯。
甲午戰爭,日本。
八國聯軍侵華。
日俄戰爭,日本和俄羅斯,在中國東北大打出手。
進入民國。
加入對蘇俄的干涉,出兵大約2000人。
一戰爆發,對德國宣戰,主要是派出勞工。還有,解除了幾艘德國小炮艇的武裝。
其他,主要抗日戰爭,加入二戰,出兵緬甸。
新中國:
朝鮮戰爭,美國和十七國聯軍。
對印反擊戰,印度。
珍寶島戰役,蘇聯。
對越反擊戰,越南。
西沙海戰,南沙海戰,都是越南。
戰爭很多,根據統計,中國是近現代中,爆發戰爭次數第二的國家,可謂多災多難,也因此,錘煉了中國軍隊的戰鬥力。
❷ 中法戰爭是何時發生的經歷了哪些階段最後結果是怎樣的
中法戰爭是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緒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於法國侵略越南並進而侵略中國而引起的一次戰爭。第一階段戰場在越南北部;第二階段擴大到中國東南沿海。戰爭雙方在軍事上互有勝負,由於清朝統治者的腐朽昏庸,最後法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當時人稱:「法國不勝而勝,中國不敗而敗。」
❸ 建國後中國都與哪些國家打了哪幾場戰爭
第一次印支戰爭(1950),對法國、法屬印支、寮國、越南國、柬埔寨聯軍;
抗美援朝(1950-1953),對韓國、聯合國聯軍;
中印戰爭(1962),對印度;
中蘇珍寶島(1969):對蘇聯;
第二次印支戰爭(1963-1975):對南越、美、韓、澳、紐西蘭、泰、高棉共和國、寮國共和國聯軍;
寮國民主戰爭(1969-1973):對寮國王國、泰國、南越、美國聯軍;
中越戰爭(1979,1984):對越南;
❹ 中國與這21個國家分別打過哪些仗
美國軍隊 三次交戰損失慘重 在人民解放軍的歷史上,我軍曾與美軍三次交戰,而且都是在國外,第一次是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是抗美援越戰爭,第三次是支援寮國抗美防空作戰。平型關戰役是八路軍首次與日軍大規模交鋒。在平型關戰役中,八路軍115師打敗了日本號稱「陸軍之花」的日軍第五師團二十一旅團。此次戰役的重要意義在於打破了日本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八路軍第二個成名仗是夜襲陽明堡。1937年10月19日深夜,八路軍一二九師七六九團襲擊了山西代縣陽明堡日軍飛機場,擊毀機場上的24架飛機,消滅日軍機場衛隊100多人,在全國引起轟動,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八路軍第三個成名仗是黃土嶺大敗日軍獨立混成旅團,擊斃日軍旅團長「名將之花」阿部規秀。阿部規秀是八路軍在抗日戰場上擊斃的日軍最高將領。此事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 英國軍隊——與我軍兩次交戰均丟盔卸甲英軍與我軍首次交戰是在1949年4月20日渡江戰役期間,英國皇家海軍遠東艦隊紫石英號軍艦無視警告擅自闖入長江下游水域前線地區,從而引發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炮兵陣地與英國皇家海軍重巡洋艦的軍事沖突。我軍立即予以還擊。三次交火,英紫石英號重巡洋艦重傷擱淺,英國海軍遠東艦隊「伴侶」號驅逐艦(HMS Consort)、「倫敦」號重巡洋艦(HMS London)、「黑天鵝」號護衛艦(HMS Black Swan)迅疾增援皆被我炮兵擊退。此後,雙方就事件責任及「紫石英」號被扣問題展開接觸和談判。7月30日,「紫石英」號趁夜逃走,途中與人民解放軍炮兵再度交火。31日,「紫石英」號乘機逃離長江口,再未敢進入中國內河。這次事件也標志著列強在中國「炮艦外交」時代的終結。 一年後,朝鮮戰爭爆發。同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台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中國再次遭遇老對手——英國。這次在異國戰場,英國遭受到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與中國人民交手的最慘重失敗。英聯邦第一師第二十八旅的「皇家蘇格蘭團」、英聯邦第二十九旅的「格洛斯特營」和「皇家重型坦克營」三支「王牌」部隊主力盡數被中國人民志願軍消滅殆盡。如1951年10月3日,朝鮮馬良山,中國人民志願軍只用了3個多小時就將英軍「皇家蘇格蘭團」第一營1701名官兵殲滅,俘虜46名英國軍官。還比如1951年4月24日的第五次戰役中,志願軍六十三軍一八七師五六○團在雪馬里使英軍「格洛斯特營」成為瓮中之鱉。雪馬里戰斗,志願軍六十三軍殲滅英軍第二十九旅「格洛斯特營」和一個炮兵隊、一個重型坦克連,斃敵中校營長以下官兵129人,俘敵副營長以下459人。在朝鮮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共俘虜英軍961人,雪馬里戰斗佔了近一半。此戰中,志願軍戰士劉光子一人活捉了63名英軍,創造了朝鮮戰爭中一人俘獲戰俘最高記錄,榮獲了志願軍總部授予的「孤膽英雄」稱號。
法國軍隊——與我軍兩次交戰均慘敗收場 1950年底,中國顧問團協助越南軍隊准備進行邊界戰役,經過七晝夜連續激戰,越軍全殲法軍兩個精銳兵團3000餘人。後來,越南軍隊與法軍的紅河戰役、東北戰役、寧平戰役、西北戰役、上寮戰役等都是由團長韋國清帶領的軍事顧問團協助展開的。
印度: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是中國迫不得已進行的一場戰爭。此次反擊戰,印軍傷亡人數是我軍的3倍多。 南越:1974年1月,南越的「陳慶瑜」號、「陳平重」號、「李常傑」號驅逐艦和「怒濤」號護衛艦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展開了西沙海戰。結果,「怒濤」號護衛艦沉人海底,「陳慶瑜」、「陳平重」、「李常傑」號驅逐艦受到重創,僥幸逃生。西沙之戰,我軍打退了敵人對琛航、廣金兩島的進攻,收復了被南越軍搶占的甘泉、珊瑚、金銀三島。
越南:西沙海戰後,我軍在1979年至1989年進行了長達10年多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並最終取得了勝利。
蘇聯:蘇聯邊防軍挑釁珍寶島、血戰珍寶島、兵敗珍寶島;解放軍扞衛珍寶島、鏖戰珍寶島、得勝珍寶島。中蘇之戰,歷史自有評說。但中國領土雖大,沒有一寸是多餘的!
❺ 中法戰爭發生的時間是哪一年
中法戰爭發生的時間是是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
是由於法國侵略越南並進而侵略中國而引起的一次戰爭。第一階段戰場在越南北部;第二階段擴大到中國東南沿海。
戰爭過程中,法海陸兩軍雖於多數戰役占上風,但均無法取得底定全局的戰略性大勝:法國遠東艦隊雖於海戰贏得全勝,並一度攻佔基隆,卻因滬尾(今台北縣淡水鎮)一役受挫及疫病流行,無法達成拿下台灣島的戰略目的;
而清軍雖於初期陸海皆遭慘敗,導致由恭親王奕䜣領班的軍機處被全面撤換(甲申易樞),但後期台灣及杭州灣防衛成功,且有馮子材統率各部於鎮南關之役給法國陸軍帶來較重傷亡,法軍統帥尼格里也身受重傷。
戰爭的失敗直接導致法國總理茹費里等內閣集體垮台。
(5)中國和法國有多少戰爭擴展閱讀:
中法戰爭簽訂的條約:
1885年5月13日,清政府任命李鴻章為談判代表,與法國政府代表、駐華公使巴德諾在天津開始談判中法正式條約。
1885年6月9日,在天津簽訂《中法會訂越南條約》,即《越南條款》或《中法新約》,又稱《李巴條約》,共十款,主要內容是:
1、清政府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承認法國與越南訂立的條約;
2、中越陸路交界開放貿易,中國邊界內開辟兩個通商口岸,
3、「所運貨物,進出雲南、廣西邊界應納各稅,照現在通商稅則較減」;
4、日後中國修築鐵路,「應向法國業者之人商辦」;
此約簽字後六個月內,中法兩國派員到中越邊界「會同勘定界限」;
法軍退出台灣、澎湖。
1885年11月28日,此條約在北京交換批准。
從此,中國承認法國吞並安南,中國西南門戶大開。
❻ 中國曾經和世界上那些國家打過仗
跟日本、美國、越南、英國、法國等。
1、第一次鴉片戰爭(跟英國)
第一次鴉片戰爭(First Opium War)英國經常稱第一次英中戰爭(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戰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國政府以林則徐虎門銷煙等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
1840年6月,侵華英軍總司令懿律率艦只40餘艘、士兵4000多名,陸續到達中國南海海面。6月28日英艦封鎖珠江海口,第一次鴉片戰爭正式爆發,英國侵略中國的戰爭正式開始。
7月初,英軍侵佔浙江定海,8月初到達天津大沽口外,直逼京畿。道光皇帝害怕了,連忙撤去林則徐的職務,任命琦善為欽差大臣。年底,琦善在廣州與英國侵略者談判。
英軍卻於1841年1月7日突然在穿鼻洋發動進攻,攻陷沙角、大角炮台。1月中旬,琦善被迫答允英國全權代表義律提出的割讓香港、賠償煙價600萬元、開放廣州等條件。
琦善私允英軍條件,違背了清廷的指示精神,後來受到嚴懲。但在26日,英軍卻不待中國政府同意就佔領香港。清政府得知沙角、大角炮台失守後立即對英宣戰。
2月下旬,英軍攻陷虎門炮台,水師提督、愛國將領關天培與守軍數百人壯烈犧牲。5月,英軍逼近廣州城外,清軍全部退入城內。下旬,新任靖逆將軍奕山向英軍乞和,與英國訂立了可恥的城下之盟——《廣州和約》,規定由清朝方面向英軍交出廣州贖城費600萬元。
英國政府不滿足義律從中國攫取的利益,改派璞鼎查為全權公使,增調援軍,擴大侵華戰爭。1841年8月下旬,璞鼎查率英艦自香港北犯,26日攻陷廈門。9月英軍侵犯台灣。
10月攻陷定海、鎮海、寧波。1842年5月,英軍繼續北犯,6月攻陷長江口的吳淞炮台,寶山、上海相繼失陷。接著,英軍溯江西上,8月5日到達江寧(南京)江面。
腐敗無能的清朝政府命令盛京將軍耆英趕到南京,於29日與璞鼎查在英國軍艦上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第一次鴉片戰爭到此結束。
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結果,外國資本主義從中國得到了割讓香港,賠款2100萬元,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口通商,以及協定關稅權、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一系列特權,嚴重損害了中國的獨立主權。
《南京條約》簽訂後,美國、法國接踵而來,乘機索取特權,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鴉片戰爭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從此中國開始經受更加深重的苦難,中國人民面臨著更為復雜曲折的斗爭。
2、中法戰爭(跟法國)
中法戰爭又作清法戰爭(法文:Guerre franco-chinoise),是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緒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於法國侵略越南並進而侵略中國而引起的一次戰爭。第一階段戰場在越南北部;第二階段擴大到中國東南沿海。
戰爭過程中,法海陸兩軍雖於多數戰役占上風,但均無法取得底定全局的戰略性大勝:法國遠東艦隊雖於海戰贏得全勝,並一度攻佔基隆,卻因滬尾(今台北縣淡水鎮)一役受挫及疫病流行,無法達成拿下台灣島的戰略目的;
而清軍雖於初期陸海皆遭慘敗,導致由恭親王奕䜣領班的軍機處被全面撤換(甲申易樞),但後期台灣及杭州灣防衛成功,且有馮子材統率各部於鎮南關之役給法國陸軍帶來較重傷亡,法軍統帥尼格里也身受重傷。戰爭的失敗直接導致法國總理茹費里等內閣集體垮台。
1885年5月13日,清政府任命李鴻章為談判代表,與法國政府代表、駐華公使巴德諾在天津開始談判中法正式條約。
1885年6月9日,在天津簽訂《中法會訂越南條約》,即《越南條款》或《中法新約》,又稱《李巴條約》,共十款,主要內容是:清政府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承認法國與越南訂立的條約;
中越陸路交界開放貿易,中國邊界內開辟兩個通商口岸,「所運貨物,進出雲南、廣西邊界應納各稅,照現在通商稅則較減」;日後中國修築鐵路,「應向法國業者之人商辦」;
此約簽字後六個月內,中法兩國派員到中越邊界「會同勘定界限」;法軍退出台灣、澎湖。1885年11月28日,此條約在北京交換批准。從此,中國承認法國吞並安南,中國西南門戶大開。
3、抗日戰爭(跟日本)
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
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日本侵華戰爭(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製造事端、挑起戰爭,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中國戰場是二戰的主戰場之一。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4、抗美援朝戰爭(跟美國)
抗美援朝,又稱抗美援朝運動或抗美援朝戰爭,是20世紀50年代初爆發的朝鮮戰爭的一部分,僅指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的階段,也包括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
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台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鞏固了中國新生的人民政權,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頂住了美國侵略擴張的勢頭,使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為國內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贏得了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5、對越自衛反擊戰(跟越南)
對越自衛反擊戰(又稱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越南稱之為1979年北部邊界戰爭或越中邊界戰爭,國際上將其視為第三次印度支那戰爭的一部分),是指於1979年2~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對在中越邊境挑釁和入侵的越南軍隊進行的自衛還擊作戰。
越南在蘇聯的支持下,對中國採取敵對行為。中國採取自衛措施,在短時間內佔領了越南北部20餘個重要城市和縣鎮,一個月之內宣布撤出越南。中國邊防部隊撤出越南之後,雙方都宣布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令中越兩國關系進一步惡化直至最低點。
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戰,中國達到了預期的作戰目的,打亂了蘇聯一越南的戰略部署[27],摧毀了越南北部的工礦業,對於保護中國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以及東南亞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穩定都有重要的意義。
越南經過這場戰爭後也變得疲憊不堪。通過十年的輪戰,解放軍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指揮人才,鍛煉了部隊的作戰能力。
戰爭中,中國佔領了大部分的邊界騎線點,將清末清政府和法國簽訂的邊界向前推進,控制了中越邊境地區廣大的戰略制高點,並在1999年通過中越陸地邊界條約予以確認。
從1984年起,一直到1989年,先後有蘭州軍區47集團軍,沈陽軍區16集團軍、23集團軍,北京軍區27集團軍、38集團軍,南京軍區12集團軍、第1集團軍,廣州軍區42集團軍、41集團軍,濟南軍區67集團軍、26集團軍、20集團軍以及成都軍區13集團軍等部隊都先後來到中越邊境參戰鍛煉。
在這期間,中國陸軍原軍級作戰部隊和其他兵種綜合改制組成陸軍集團軍,加強了部隊的合成作戰能力。
部隊槍支裝備由56半自動全面換裝81槍族。而到了80年代後期,恢復的軍銜制也在輪戰中發揮了作用。經過長期的邊境作戰,中國掌握住了邊境地區的主動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第一次鴉片戰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法戰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抗日戰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抗美援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對越自衛反擊戰
❼ 中法戰爭有哪些戰役注意時間順序謝謝
1、山西之戰(1883年12月)法國的軍事行動第一個目標確定為山西。法軍於14日發起攻擊,中國駐軍被迫實行了軍事抵抗。法軍依靠優勢的裝備,16日佔領山西。
2、北黎沖突(1884年6月23日)雙方交鋒,法軍死傷近百人,清軍傷亡尤重。
3、台灣基隆之戰(1884年8月3日)
4、馬江海戰,福建水師潰敗(1884年8月)
5、法國再次進攻台灣、澎湖、鎮海(1884年10月)
戰後,清政府進一步意識到了海防的重要性,乃加緊建立北洋艦隊,並於台灣設省,開始大力建設。
(7)中國和法國有多少戰爭擴展閱讀:
1885年2月,海關總稅務司赫德在清政府同意下,派其僚屬英籍中國海關駐倫敦辦事處稅務司金登干赴巴黎促進中法和議。4月4日,金登乾和法國外交部政務司司長畢樂在巴黎匆促簽訂停戰協定(《巴黎協定書》)。
之後,清政府明令批准李福天津《簡明條約》,並下令北越駐軍分期撤退回國;法國解除對台灣和北海的封鎖。中法戰爭至此停止,慈禧太後頒發了停戰詔令。
❽ 中法戰爭具體經過
中法戰爭
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緒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於法國侵略越南並進而侵略中國而引起的一次戰爭。第一階段戰場在越南北部;第二階段擴大到中國東南沿海。戰爭雙方在軍事上互有勝負,由於清朝統治者的腐朽昏庸,最後法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當時人稱:「法國不勝而勝,中國不敗而敗。」
法國侵略越南與凱覦中國中國與越南山川相連,唇齒相依,自古以來關系密切。19世紀以前法國天主教勢力已侵入越南。英法對華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法國
法國畫家筆下的黑旗軍士兵
開始武力侵佔越南南部(南圻,西方人稱為交阯支那),使越南南部六省淪為法國殖民地。接著就由西貢出發探測沿湄公河通往中國的航路,在發現湄公河的上游瀾滄江不適於航行後,即轉向越南北部(北圻,西方人稱為東京),企圖利用紅河作為入侵中國雲南的通道。1873年11月(同治十二年十月),法國派安鄴率軍百餘人侵襲並攻陷河內及其附近各地。越南國王阮福時請求當時駐扎在中越邊境保勝地方(今老街)的中國人劉永福率領的黑旗軍協助抵抗法軍侵略。同年12月,黑旗軍在河內城郊大敗法軍,擊斃安鄴,法軍被迫退回越南南部。1874年3月15日,越南在法國侵略者的壓迫和訛詐下,在西貢簽訂了《越法和平同盟條約》,即第二次《西貢條約》,越南向法國開放紅河,並給予法國在越南北部通商等多種權益。1875年5月25日,法國照會清政府,通告該約內容,意在爭取清政府的承認,從而排除在歷史上形成已久的中國在越南的影響。6月15日清政府復照,對該條約不予承認。
1882年3月,法國政府命交阯支那海軍司令李維業指揮侵略軍第二次侵犯越南北部,4月,侵佔河內城砦,進而以兵船溯紅河進行偵察,直到河內西北的山西附近。次年3月,又攻佔產煤基地鴻基和軍事要地南定。越南朝廷一再要求清政府速派軍應援。清政府鑒於形勢變化,命令滇桂兩省當局督飭邊外防軍扼要進扎,但強調「釁端不可自我而開」。5月19日,劉永福率黑旗軍在懷德府紙橋進行決戰,李維業及副司令盧眉以下三十餘名軍官、兩百餘名士兵被擊斃。法軍被迫退回河內。法國利用李維業之死,竭力煽動全面的侵越戰爭,除增援陸軍外,成立北越艦隊,調兵遣將,積極部署。8月間,法軍一面在北越加緊攻擊黑旗軍,一面以軍艦進攻越南中部,直逼越南都城順化。8月25日,迫使越南簽訂《順化條約》,取得了對越南的「保護權」。法國侵略者為實現對越南的殖民統治,及早達到據越南而侵入中國西南的目的,開始以全力來對付中國。中法之間正面沖突的危機日益逼近。
中法兩國的直接對峙越南向法國屈服的《順化條約》簽訂後,中國成為法國佔有越南的唯一障礙,法國決定消除這一障礙,立即禁絕了越南與中國的一切關系,並強迫越南撤退包括黑旗軍在內的抗法軍。於是造成了與中國直接對峙的形勢。
法國首先想用外交方式達到其目的。9月15日,法國政府向中國提出一個解決越南問題的方案,即以劃出一個狹小的中立區的辦法使中國撤出駐越軍隊,承認法國對整個越南的殖民統治,並向法國開放雲南的蠻耗為商埠,為法國打開雲南門戶。方案為清政府拒絕,談判毫無結果。這時,鑒於中越兩國的特殊關系和法國侵越給中國造成的嚴重威脅,清朝統治集團內部以左宗棠、曾紀澤、張之洞為代表的主戰派,力促朝廷採取抗法方針;但掌握清政府外交、軍事實權的李鴻章卻一意主和。清朝最高決策機構舉棋不定,在軍事上,一面派軍隊出關援助越南,一面又再三訓令清軍不得主動向法軍出擊。在外交上,一面抗議法國侵略越南,一面又企圖通過談判或第三國的調停達成妥協。這種自相矛盾的舉措,大大便利了法國的侵略部署。10月25日,法國東京海域分艦隊司令孤拔受命為北越法軍統帥。12月初,決定向紅河三角洲中國軍隊防地發動攻擊。
戰爭的爆發 中法戰爭是從1883年12月的山西之戰開始的。法國的軍事行動第一個目標確定為山西。山西的防軍主要是黑旗軍,同時也有七個營正規的桂軍和滇軍。法軍於14日發起攻擊,中國駐軍被迫實行了軍事抵抗。法軍依靠優勢的裝備,16日佔領山西。
1884年2月,米樂繼孤拔為法軍統帥,兵力增至一萬六千人,圖謀侵犯北寧,籌劃給中國軍隊更大的打擊,從而迫使清統治者完全屈服。時清政府在北寧一帶駐軍約四十營,但由於將帥昏庸、怯懦,互不協調,軍紀廢弛,兵無鬥志。3月12日,法軍來攻,北寧失守;19日,太原失陷;4月12日,法軍進駐興化。法國利用軍事勝利的形勢,對越南和中國都展開了進一步的政治脅迫。6月,法國政府與越南訂立最後的保護條約。
黑旗軍鎮守北寧圖
清廷得悉前線軍事挫敗的消息後,以撤換大批疆吏廷臣掩飾敗績。全面改組軍機處,恭親王奕?等被黜退,以禮親王世鐸代之。貝勒(後為慶親王)奕劻主持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而實際大權操在醇親王奕譞(光緒帝生父)的手中。授權李鴻章與法國代表舉行和談。5月11日,李鴻章與法國代表福祿諾在天津簽訂了《中法會議簡明條約》(又稱《李福協定》)。主要內容是:①中國同意法國與越南之間「所有已定與未定各條約」一概不加過問,亦即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②法國約明「應保全助護」中國與越南毗連的邊界,中國約明「將所駐北圻各防營即行調回邊界」;③中國同意中越邊界開放通商,並約明將來與法國議定有關的商約稅則時,應使之「於法國商務極為有利」;④本約簽訂後三個月內雙方派代表會議詳細條款。17日,福祿諾交給李鴻章一份節略,通告法國已派巴德諾為全權公使來華會議詳細條款,並單方面規定在越南北部全境向中國軍隊原駐地分期「接防」的日期。李鴻章沒有肯定同意這個規定,又沒有明確反對,亦未上報清朝中央政府。
6月23日,法軍突然到諒山附近的北黎(中國當時稱為觀音橋)地區「接防」,無理要求清軍立即退回中國境內。中國駐軍沒有接到撤軍命令,要求法軍稍事等待,法軍恃強前進,開槍打死清軍代表,炮擊清軍陣地。清軍被迫還擊,兩日交鋒,法軍死傷近百人,清軍傷亡尤重。這次事件史稱「北黎沖突」或「觀音橋事變」。法國以此為擴大戰爭的借口,照會清政府要求通飭駐越軍隊火速撤退,並賠償軍費兩億五千萬法郎(約合白銀三千八百萬兩),並威脅說,法國將佔領中國一兩個海口當作賠款的抵押。清政府雖然認為這是無理勒索,但仍派兩江總督曾國荃於7月下旬在上海與巴德諾談判,以求解決爭端。談判未有結果,法國重新訴諸武力。
法國將戰火擴大到中國東南沿海 法國派巴德諾與曾國荃進行談判的同時,繼續製造事端,再次挑起戰爭。從1884年5月《簡明條約》簽訂前後法軍攻擊基隆起,到1884年8月馬尾海戰結束為止,為中法戰爭第二階段,主要在中國東南沿海進行,越南北部陸上戰爭也在繼續。
法國將它在中國和越南的艦隊合成遠東艦隊,任命孤拔為統帥,乘機分別開進福州和基隆,一方面脅迫中國接受法國條件,一方面准備隨時發動攻擊,佔領這些口岸。8月5日,法艦轟擊基隆,強行登陸,中國軍隊在督辦台灣事務大臣劉銘傳統率下頑強抵抗,使法軍不得不退回海上待機再舉。隨後,法國議會授權政府「使用各種必要方法」使中國屈服,法國政府擬定新條件向中國勒索,要求賠款八千萬法郎,十年付清。清政府沒有接受。中法外交關系正式破裂。23日,法國以先期駛入福州馬江以內的優勢兵艦向中國船艦猛烈攻擊,中國水師倉卒應戰,頃刻間,戰艦十一艘或沉或傷,官兵殉難者近八百人。法艦又炮轟馬尾船廠(福州船政局),將其擊毀,並連日對馬尾至海口間的岸防設施大肆破壞後駛出閩江口,集結於馬祖澳。
自此戰火延至中國本土,8月26日,清廷頒發上諭,譴責法國「橫索無名兵費,恣意要求」,「先啟兵端」,令陸路各軍迅速進兵,沿海各地嚴防法軍侵入。這道上諭實際上是對法國侵略者的宣戰書。
10月初,法艦分頭進犯台灣基隆和淡水,劉銘傳鑒於兵力不足,放棄基隆,堅守淡水。法軍在基隆登陸後,再犯淡水,一度抵灘上陸,但很快被擊退。法軍佔領基隆一隅,無法深入,轉而從10月23日起對台灣實行海上封鎖。1885年初,法軍接連從基隆向台北進攻;法艦騷擾浙江鎮海,截擊由上海往援福建的五艘中國軍艦,在浙江石浦擊沉其中兩艘。3月底,法軍佔領澎湖島及漁翁島。鎮海之戰,法艦遭到扼守招寶山炮台的中國軍隊奮勇還擊,孤拔的座艦也被擊中,孤拔身受重傷,6月11日死於澎湖島。
中法戰爭中廣西鎮南清軍布防圖
鎮南關大捷中法之間的陸上戰爭仍在中越邊境和越南境內激烈進行。1884年2月,法軍進攻諒山,廣西巡撫潘鼎新不戰而退。十天以後,法軍侵佔鎮南關(今友誼關),因兵力不足、補給困難,焚關而去,退至文淵(今越南同登)、諒山,伺機再犯。時老將馮子材受命幫辦廣西關外軍務,馳赴鎮南關整頓部隊,部署戰守。得悉法軍將犯鎮南關,在隘口搶築了一條橫跨東西兩嶺高七尺、長三里、底寬一丈的長牆,牆外深掘塹壕,築成了較完整的防禦陣地。3月23日,盤踞諒山的法軍傾巢出動,撲向鎮南關,24日越牆進犯,馮子材率士卒沖出牆外,激勵將士猛烈搏鬥,終將法軍擊退,遏阻了法軍對中國邊境的窺伺。清軍乘勝追擊,連破文淵、諒山,將法軍逐至郎甲以南,重傷東部法軍統帥尼格里。法軍陷入困境。鎮南關大捷使清軍在中法戰爭中轉敗為勝。法軍戰敗的消息傳至巴黎後,導致茹費理內閣倒台。(參見彩圖插頁第114頁)
中法雙方議和 法國發動侵華戰爭後,各方面圍繞和戰問題的外交活動和秘密談判幾乎沒有停止過。鎮南關大捷本來使中國在軍事上、外交上都處於有利地位,但清政府在整個中法戰爭期間,即使在被迫宣戰以後,也擔心「兵連禍結」會激起「民變」、「兵變」,因此始終或明或暗、直接間接地向法國侵略者進行求和活動。李鴻章等人主張「乘勝即收」,把鎮南關大捷當作尋求妥協的絕好機
中法戰爭圖
會,建議清政府立即與法國締結和約。1885年2月,海關總稅務司赫德在清政府同意下,派其僚屬英籍中國海關駐倫敦辦事處稅務司金登干赴巴黎促進中法和議。4月4日,金登乾和法國外交部政務司司長畢樂在巴黎匆促簽訂停戰協定(《巴黎協定書》)。之後,清政府明令批准李福天津《簡明條約》,並下令北越駐軍分期撤退回國;法國解除對台灣和北海的封鎖。中法戰爭至此停止,慈禧太後頒發了停戰詔令。
1885年5月13日,清政府任命李鴻章為談判代表,與法國政府代表、駐華公使巴德諾在天津開始談判中法正式條約。6月9日,在天津簽訂《中法會訂越南條約》,即《越南條款》或《中法新約》,又稱《李巴條約》,共十款,主要內容是:①清政府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承認法國與越南訂立的條約;②中越陸路交界開放貿易,中國邊界內開辟兩個通商口岸,「所運貨物,進出雲南、廣西邊界應納各稅,照現在通商稅則較減」;③日後中國修築鐵路,「應向法國業者之人商辦」;④此約簽字後六個月內,中法兩國派員到中越邊界「會同勘定界限」;⑤法軍退出台灣、澎湖。11月28日,此條約在北京交換批准。
中國在這次反侵略戰爭中,本來有可能取得最後勝利,只是由於清統治者的懦弱、妥協,勝利的成果才被葬送。1886~1888年,清政府又被迫與法國簽訂了《中法越南邊界通商章程》、《中法界務條約》、《中法續議商務專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法國又得到很多權益。中國西南門戶洞開,法國侵略勢力以印度支那為基地,長驅直入雲南、廣西和廣州灣,並使之一度變成法國的勢力范圍。
❾ 中國歷史上總共跟哪幾個國家打過仗
1、英國
鴉片戰爭(Opium War),即第一次鴉片戰爭(The First Anglo-Chinese war)。英國經常稱其為第一次中英戰爭或「通商戰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侵略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國政府以林則徐虎門銷煙等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George Elliot)、駐華商務監督義律(Charles Elliot)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
2、日本
中日甲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朝鮮半島稱:清日戰爭,西方國家稱: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
明治維新的日本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對外積極侵略擴張,確定了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此時的清朝是一個通過洋務運動迴光返照的帝國,政治腐敗,人民生活困苦,官場中各派系明爭暗鬥、爾虞我詐,國防軍事外強中干,紀律鬆弛。
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逐步向帝國主義過渡,日本的侵略行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強的支持。
3、法國
中法戰爭又作清法戰爭(法文:Guerre franco-chinoise),是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緒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於法國侵略越南並進而侵略中國而引起的一次戰爭。第一階段戰場在越南北部;第二階段擴大到中國東南沿海。
4、美國
抗美援朝,又稱抗美援朝運動或抗美援朝戰爭,是20世紀50年代初爆發的朝鮮戰爭的一部分,僅指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的階段,也包括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
5、印度
1960年11月24日以及稍後的12月3日,印度加爾各答當局忽出奇招:逮捕當地興華中學校長張學文、副校長謝應瑞、當地華僑報紙《中國新聞》總編輯侯興福和山東同鄉會會長劉維興等13名華人。
實際上,從2月份起,印度噶倫堡、加爾各答有關當局已經先後向旅居當地的華僑發出通知,限令接到通知者幾天到3個月內離開噶倫堡或印度。至9月份,接通知人數已增至幾十人之多。通知書沒有說明任何理由。
❿ 中國與哪些國家打過戰
中國與日本,越南,印度,美國,法國打過戰。
1、抗日戰爭,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日本侵華戰爭(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
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9月2日結束,共14年抗戰。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越南抗法戰爭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抗美援朝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對越自衛反擊戰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抗日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