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去法國一定要嘗的美食都有哪些
這類經典的法國洋蔥湯實際上很好做,尤其是商場里現做的羊肉湯來做得話。只需在每碗湯上放入一片木棍吐司麵包,再灑上適當鮮奶油就可以了。
莫爾特沙拉非常容易製做,用材包含新鮮水果、水煮雞蛋和藍鰭金槍魚。它的味兒清爽美味,並且非常容易令人造成飽腹感,很合適在野炊時服用。
美國著名主廚和電視機節目主持人朱莉亞?蔡爾德(JuliaChild)就以勃艮第牛羊肉這個菜赫赫有名。實際上你還可以像她那般。做好燉牛肉以後,把它放到義大利面或是煮土豆上就可以了。
㈡ 法國人一般吃什麼
1、_田螺,法國蝸牛比一般的蝸牛大、肉厚,特別是產自勃艮第的蝸牛,一般都是烤制食用。在中國高級飯店所吃到的法國蝸牛,一般都是當日從法國空運來的新鮮蝸牛。
2、乾酪,其性質與常見的酸牛奶有相似之處,都是通過發酵過程來製作的,也都含有可以保健的乳酸菌。
3、起司,依型態分有新鮮而硬的、半硬的、硬的、藍莓的和煙熏的五大類;通常食用起司時會附帶麵包、乾果(例如核桃等)、葡萄等。
4、法國鵝肝,一般在處理這種鵝肝時會加入的材料包括白蘭地(cognac)、蘋果白蘭地(Armagnac)、波特酒(port)和松露(truffles)。
5、馬賽魚湯,食用時湯與魚肉是分開盛放的,在碗里擺上一片麵包,直接將湯汁舀入,再搭配些許的大蒜辣椒醬。
㈢ 法國人飲食習慣
法國人對飲食藝術有極高的品味,國內的名菜多不勝數,包括鵝肝醬、海鮮、蝸牛、芝士等等。每一道菜都有它獨特的烹調方法,必能令你垂涎三尺。另外,法國人對酒也很重視,法國的葡萄園分布全國各地,每年生產紅酒、白酒、香檳等來配合不同的菜式。必吃的要數鴨胸 洋蔥湯 法式鵝肝 松 露 魚子醬 法國蝸牛 馬賽魚湯
法國人的一日三餐
早餐:大約在7點和9點之間,包括牛角包或麵包(也許二者兼備)、奶油、果醬,飲料通常是咖啡、茶或熱巧克力。
午餐:在正午到14點之間,有人用簡單的三明治解決,也有人把午餐當作比較重要的正餐,包括一道開胃菜、一道主菜以及飯後甜點,最後以一杯咖啡結束。
晚餐:是一天中最正式的正餐,就餐時間大概是晚上20點,很多上班族會在下班後先去咖啡館小坐一會兒。對許多家庭來說,晚餐是全家人聚在一起交流和增進感情的機會。
咖啡:隨時一杯咖啡是所有巴黎人的習慣,街邊的露天咖啡館對巴黎的意義相當於茶館之於成都。
㈣ 法國旅遊必吃什麼
法國美食位列世界三大美食之中,國內的名菜數不勝數,對飲食藝術追求極高。每一道菜都有它獨特的烹調方法,使用新鮮的季節性材料,再加上廚師個人的獨特的調理,便可塑造獨一無二的藝術佳餚,必能令你垂涎三尺。
鴨胸在法國是一個特色菜,配上「義大利老醋和蜜糖汁」,味道很香濃,鴨胸肉很嫩,味道濃郁。
法式燴土豆是法國名菜原料包括土豆、洋蔥、黃油、蒜、濃蔬菜湯、香葉、鹽胡椒面、植物油、白葡萄酒等。特點是味道鮮美,軟嫩適口。
洋蔥湯在法國是最受歡迎的家常菜品之一,它在法國的地位,如同味噌湯之於日本,紅菜湯之於俄羅斯,是傳統飲食中的經典,展現著國家特有的飲食習俗和習慣。
法國羊鞍扒做法:取用七指肋骨羊排,肉質格外嫩滑,而且無羊的膻味,再配上香草汁、薄荷汁或芥香汁,簡直是絕佳享受。
法國菜里頭,有著世界三大美食之稱的便是法式煎鵝肝了。對法國人來說,鵝肝醬是年菜或節慶時吃的菜,將鵝肝腌漬後用烤箱烤,然後冷凍切片就可以享受美味了。
馬卡龍作為法式點心的代表,擁有酥鬆的外皮和柔滑的內里。而且處在一片甜膩過頭的甜品中。
祝您生活愉快
㈤ 法國人吃什麼
法國是世界三大烹飪王國之一。法國人講究吃,而且捨得花錢。法國人不愛吃無鱗魚,也不愛吃辣味的菜餚。他們一般都喜歡吃略帶生口、鮮嫩的美味佳餚。法國人一般都樂於喝生水(自來水),不習慣喝開水。
法國人在飲食嗜好上有如下特點:
1、注重烹調火候,講究菜餚的鮮嫩,強調菜餚的質量。
2、口味:一般喜肥、濃、鮮、嫩,偏愛酸、甜、鹹味。
3、食品:主食為米飯或麵粉,愛吃點心;副食愛吃肥嫩豬肉、羊肉、牛肉,喜食魚、蝦、雞、雞蛋及各種腸子和新鮮蔬菜,偶爾也願品嘗些新奇的食物,如蝸牛、蚯蚓、馬蘭等;喜用丁香、胡椒、香菜、大蒜、番茄汁等作調料。
4、製法:對煎、炸、燒、烤、炒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餚偏愛。
5、菜譜:很欣賞紅燒鱖魚、宮保肉丁、脆皮炸雞、炒蝦球、銀芽雞絲、菠蘿火雞、拔絲蘋果等風味菜餚。
6、水酒:對酒嗜好,尤其愛飲葡萄酒、玫瑰酒、香檳酒等,一般不能喝或不會喝酒的人也常喝些啤酒;通常他們慣用的飲料還有礦泉水、蘇打水、橘子汁以及紅茶或咖啡等。
7、果品:法國人愛吃水果,尤其對菠蘿格外偏愛,蘋果、葡萄、獼猴桃等也是他們愛吃的品種:乾果喜歡葡萄乾、糖炒栗子等。
㈥ 法國美食
1、乳酪:法國的乳酪有近400種,俗話說每天一種乳酪,一年都不會重復。乳酪有的味道很重,有的則輕盈柔軟。對於初次嘗試者來說,卡芒貝爾(Camenbert)是不容錯過的選擇,這是一種很家常的乳酪,原產於諾曼底地區,圓形餅狀,外皮較硬,內里柔軟。此外,Brie軟質牛乳酪也被認為是容易讓人接受的一種,Roquefort則是一種綿羊奶制的乳酪,還有山羊乳酪(Chèvre)、藍色霉點乳酪(Bleu),品種不一而足,各自有奇異香味。
2、鵝肝:香醇細滑的肥鵝肝,是法國人聖誕、新年時候的節日大菜,也是受保護的文化遺產。很多人家裡有自己腌鵝肝的習慣,商店裡也有罐裝的鵝肝醬。因為價格不便宜,所以也有鴨肝(Foiegrasdecanards)做的替代品或者混合品,鵝肝所佔比例越高則價格越貴。鵝肝通常是前菜,用來抹麵包,配少許果醬。也有煎鵝肝的吃法,可以搭朝鮮薊、松露或蘋果、梨等配菜。
3、蝸牛:蝸牛也叫法國田螺,這是一道前菜,食材是勃艮第地區葡萄園中的蝸牛最為上乘。因為個頭大、肉質緊密。法國蝸牛需要很長的烹調時間,加入大量黃油,和大蒜等調味料一起烤制,噴香撲鼻,有的地區也有熬成湯的吃法。這道菜在中國很流行,似乎所有西餐廳都會做,但在法國出名更多的原因是過去蝸牛價格昂貴,貴族們以追捧這道菜來炫耀家底。
4、鴨胸肉:法國人嗜鴨肉,尤其是鴨胸肉。只有少部分品種的鴨子才能做鴨胸肉,並不是所有的鴨子胸脯都叫Magret的。有兩種經典吃法:一是風干(Séché),一是熱吃。前者脂膏豐腴,一般切成薄片作為前菜;後者按照烹飪火候(Cuisson)可以選擇讓廚師做成三分熟(Saignant)或者五分熟(Rosé),淋上義大利香脂醋。這是一道主菜,推薦佐波爾多或西南產區的紅葡萄酒。
5、法棍:在法國,不管什麼時候,大街小巷都能看到手裡抱著法棍趕路的人。麵包房裡剛出爐的法棍麥香撲鼻,外皮很硬,咬起來有韌勁,內芯卻潔白柔軟。一根大約1歐左右,還可以選擇買半根,屬於平民美食。有的店家還頗具心思地烤出蒜香或帶橄欖碎等多種口味,給客人在還沒上菜時抹一點黃油墊飢或餐後蘸著醬汁擦盤子。法國的三明治一般也是用法棍做的,比如巴黎三明治,就是在切開的法棍中間填上火腿和乳酪片,加上生菜和醬汁做成的。
6、法國烤吐司:小餐館(Bistro或Brasserie)中常見的快餐。傳統做法是兩片麵包中夾火腿乳酪以及美味的白色調味汁,最後煎至麵包金黃酥脆後搭配蔬菜品嘗。現在也有更多選擇,比如夾煙熏三文魚、雞蛋等多種選擇。
7、生蚝:秋冬時節不容錯過的美食,就是莫泊桑小說《我的叔叔於勒》當中描寫的有錢人愛吃的牡蠣。最肥美的時節差不多在聖誕節前後,小說中的吃法也是現在最流行的吃法:打開殼以後點幾滴新鮮檸檬汁,帶著海水氣息的柔軟蚝肉就可以直接食用了。諾曼底是最大的產區,布列塔尼地區也不少。不一定在飯店,上市時節街頭菜市場的海鮮鋪就可以買到。如果擔心在餐廳吃不慣造成浪費,市場上可以零售,不妨買一隻兩只嘗鮮。
8、馬卡龍:人見人愛的馬卡龍,它是陳列在精品甜食店的櫥窗的藝術品。這其實是一種夾心小圓餅,以表面酥脆,杏仁香味盈口味上品。傳統口味非常甜,不是特別嗜好糖的話建議選擇水果味。另外,在法國無論品用任何甜品,都請搭配茶或咖啡來解膩。
9、韃靼牛肉:法國流行的牛肉料理,以新鮮的生牛肉剁成碎塊拌上碎酸黃瓜、碎洋蔥,以橄欖油拌勻,上面打一顆新鮮雞蛋黃。享用時把蛋黃打散使牛肉嫩滑度加倍,然後淋適量的辣醬油(SauceWorcestershire)調味。同樣的方法可以做三文魚韃靼。請標准中國胃的旅行者注意,法餐中的牛肉料理吃的是肉中鮮美的汁水,入口有原味汁水四濺充滿口腔才是上等,這一點和中餐講究五香料文火燉完全不同。
10、洋蔥湯:從羅馬時代開始風行,可能最能代表法國湯的就是洋蔥湯了,一般作為前菜呈現。湯的表面有一層乳酪形成的殼,內部除了切碎後煨過的洋蔥還經常有煮軟的麵包。
?
㈦ 在法國吃什麼
在法國吃什麼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在國內,大家都不必擔心:在家有父母的做的最合口味的家常菜;出門有數不清的高中低檔的食肆茶鋪咖啡廳。時間來不及有快餐盒飯甚至三明治,閑來無事還可以開著車奔赴城市邊沿常常地道農家小菜……
可是出了國呢?大家都吃什麼?
法國是舉世聞名的美食之都。法國大餐也是法國人引以為傲的一個民族標志。但是留學在法國,並不是每頓都可以吃法國大餐的——就是法國人,也不會這么干。
法國人其實蠻懶的,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他們離開父母,他鄉求學,基本都是自己租的房子。就算住在大學城,也有設備齊全的公用廚房可供使用,可是,他們很少會做飯。
早上麵包黃油牛奶咖啡,中午一個長棍三明治,晚上誰家有PARTY就去蹭一蹭,沒有的話就買點速食品微波爐或者烤箱一熱就OK了。
當然,法國也有大學食堂,一餐二十多塊人民幣,配比好的營養餐,但是我不大愛吃,一是不合胃口,二是人太多,很多時候排半天隊都排不上,位子也不好找。我寧可自己帶個三明治坐在長椅上啃啃解決。
一天兩天還行,長此以往的這么下去,身體恐怕就要受不了了。尤其是咱們中國人,打小都是八大菜系湯羹菜點的養起來的,乍一這么晾著,擱誰肯定都受不了。所以,留學生解決吃飯為題,最好還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在國外,要想吃的舒服,吃的營養,還要經濟,自己動手做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自己都能做什麼呢?
別把國外想得荒蕪一片,其實很多東西在國外都能買得到,但是法國人不吃鹽、糖、醋等任何調味料。——哈哈,開個玩笑。怎麼可能嘛~!
法國人那麼愛吃,不但最基本的調味料都能找得到,還能找到 cinq parfums (五香粉)、sauce de soja (醬油),huile de sesame (香油,也叫麻油)……除去這些,還有多得數不清的香草和醬汁,總之,你完全不用為最基本的餐飲發愁。
法國飲食中最出名的是葡萄酒、松露以及鵝肝。可是很多人不知道,法國的煎餅——crêpe,也是法國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買一袋法式煎餅(不到2歐,6-8張,味略甜)。取一張,鋪上火腿片,撒上乳酪絲(在超市都是現成的,很便宜)乳酪都化了,肉肉和煎餅也熱了,可以開吃啦~就這樣,製作過程2分鍾,造價大概1歐元2個的煎餅就做好啦。但是有些比較中國本土化的東西還是比較難找的,只有特定的中國超市才會找得到。比如木耳、銀耳之類的干貨,以及豆腐、松花蛋之類的中國特產。
㈧ 請問誰知道法國人喜歡吃什麼呢
法國的飲食是西方國家中最具影響力的,同時也是非常的講究的。
法國最重要的就是葡萄酒(vin)和乳酪(fromage),這兩樣是法國餐桌上最不可缺少的。法國各地大約出產450多種不同風味的乳酪,每一種乳酪以最先發明其做法的村鎮名命名。
法國飲食各地區根據其特產也具有不同的特色,南方沿海多使用橄欖油,南方和西方沿海多水產,北方和東方則多肉食,總的說法國人不太喜歡素食。
特色食品有:青蛙腿(grenouille)、燉雞(coq au vin)、法式田螺(l'escargot)鵝肝(Foie gras);主食主要是麵包,具有法國特色的麵包有牛角包(croissant)和棍式麵包(baguette)。
法國東北部以海產為最佳。除了海鮮盤之外,蒸淡菜配薯條都是本地名菜。撒滿糖粉的松餅是餐後的甜點。主菜以豬肉熟依為重心,德式酸菜配豬肉和香腸最有代表性。蛋糕派餅也很普遍,特別是奶油圓蛋糕(kouglof),一種用葡萄乾、紅醋栗的杏仁奶油味冠形蛋糕,有時還以櫻桃酒浸過。
代表美食:奶油軟麵包 、土豆沙拉 、蛋白杏仁甜餅 、瑪德蓮蛋糕(madeleine或petite madeleine) 、肉醬派餅 、炭火煨牛肉 。
法國西部以海鮮為主,不過此地的水質偏咸,所飼養的小羊肉質略咸而風味而獨具風格。此地盛產蘋果,釀成了著名的蘋果白蘭地。
代表美食:生蚝 、蘋果塔(tarte tatin) 、卡恩式燒牛雜(tripes à la mode de Caen) 、海鮮盤 、烤鮭魚淋奶油白醬汁 。
法國中部以里昂為中心,主要是里昂菜
代表美食:里昂式內臟腸(Saucisson de Lyon) 、伯黑斯雞肉 、勃艮地焗蝸牛 、勃艮地紅酒燉牛肉 、第戎式牛排。
㈨ 法國人一般吃什麼
早餐:大約在7點到9點之間,主食牛角包或麵包(也許二者兼備)、奶油、果醬,飲料通常是咖啡、茶或熱巧克力。
法國的午餐會選擇一份沙拉或者是冷盤作為前菜,緊緊接著是主菜,法國的午餐主菜都是肉食,雞肉、羊肉、牛排、魚肉都可以,總之要有一份肉菜作為主菜,緊接著是一份乳酪。
法國人晚餐大多會在晚上八點左右才吃,先會到某個咖啡館裡面喝上一杯咖啡,等到回家之後會吃一些麵包類的主食,菜會是一些肉類和新鮮的蔬菜,再配上少量的薯條,一份乳酪或者甜點,這樣一頓晚餐就結束了。
(9)法國下雨吃什麼擴展閱讀:
法國的用餐禮儀:
吃法國菜,就如同吃西餐一樣。用刀叉時,記住由最外邊的餐具開始,由外到內。完成一道菜後侍奉收去該份餐具,按需要或會補上另一套刀叉。
不要見到美食就撲上去,失禮。
不管凳子多舒服,坐姿都應保持正直,不要靠在椅背上面。進食時身體可略向前靠,兩臂應緊貼身體,以免撞到隔壁。
吃完抹手、抹嘴,切忌別用餐巾用力的擦。要注意儀態,用餐巾的一角輕輕印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漬便可。吃完每碟菜之後,將刀叉四圍放或打交叉亂放非常難看。
㈩ 有人知道這種下大雨後長在石頭上的美食叫什麼名字
它的名字叫「地衣」是由1種真菌和1種藻組合的復合有機體。因為兩種植物長期緊密地聯合在一起,無論在形態上、構造上、生理上和遺傳上都形成1個單獨的固定有機體,是歷史上發展的結果,因此,把地衣當作1個獨立的門看待。本門植物全世界有500餘屬,25000餘種。
構成地衣體的真菌,絕大部分屬於子囊菌亞門的盤菌綱(Discomycetes)和核菌綱(Pyrenomycetes)少數為擔子菌亞門的傘菌目和非褶菌目(多孔菌目)的某幾屬。還有極少數屬於半知菌亞門。此外,在中歐發現l種Cystocoleus racodium,是屬於藻狀菌的。
地衣體中的藻類為綠藻和藍綠藻的20幾個屬。綠藻中的共球藻屬(Tyebouxia)、橘色藻屬(Trentepohlia)和藍綠藻門的念珠藻屬(Nostoc),約佔全部地衣體藻類的90%。
地衣體中的菌絲纏繞藻細胞,並從外麵包圍藻類。藻類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大部分被菌類所奪取、藻類和外界環境隔絕,不能從外界吸取水分、無機鹽和二氧化碳,只好依靠菌類供給,它們是1種特殊的共生關系。菌類控制藻類,地衣體的形態幾乎完全是真菌決定的。
有人曾試驗把地衣體的藻類和菌類取出,分別培養,而藻類生長、繁殖旺盛,菌類則被餓死。可見地衣體的菌類,必須依靠藻類生活。
大部分地衣是喜光性植物,要求新鮮空氣,因此,在人煙稠密,特別是工業城市附近,見不到地衣。地衣一般生長很慢,數年內才長幾厘米。地衣能忍受長期乾旱,乾旱時休眠,雨後恢 復生長,因此,可以生在峭壁、岩石、樹皮上或沙漠地上。地衣耐寒性很強,因此,在高山帶、凍土帶和南、北極,其他植物不能生存,而地衣獨能生長繁殖,常形成一望無際的廣大地衣群落。
地衣、真菌以及整個菌物都是真核生物。在自然界,地衣往往與苔蘚植物為伴,因此,二者容易被人們所混淆。實際上苔蘚植物有根、莖、葉的初步分化,屬於高等綠色植物。由於它產生孢子,被稱為孢子植物。當然,蕨類也是孢子植物,不過,它是維管束孢子植物,比非維管束的苔蘚植物在進化上更為高級。而地衣則無真正根、莖、葉的分化;它不僅在進化上比苔蘚植物更為原始,更重要的是,它並不是單一的植物有機體,而是由真菌和藻類共生的復合生物體。在形態、解剖、生理、化學及分布方面,地衣既不同於自由生活的真菌,又有別於自由生活的藻類。
根據外部形態,地衣可以分成三類:殼狀地衣、葉狀地衣和枝狀地衣。地衣的體內除了縱橫交錯、有密有稀的無色的真菌絲以外,中間是藻層,由藻類細胞組成。還有從下層伸出成束的假根,它沒有真根、莖、葉等器官。
地衣體中這種真菌與藻類的結合使它對環境有著驚人的適應性,其生長所需的生活物質,主要來自雨露和塵埃,能適應極度乾旱和貧瘠的環境。它們當中,有的掛在樹上,呈簇毛狀,如灰黃褐色的「石蕊」;有的固著在裸露的岩石上,形狀多種,如色彩鮮艷的「石花」。在終年冰封的南極,地衣竟成為植物中的優勢種類,多達四百餘種,有黑色、灰色、黃色、白色和紅色,真可謂五彩繽紛,為南極增添了奇異的景色。
地衣不僅好看,而且用途廣泛。地衣中的石蕊,叢生在北極苔原的岩石表面或冰雪中,是寒帶動物馴鹿的重要飼料,以此為生,因此又叫它「馴鹿苔」。
我國和日本有一種珍貴的食品——石耳,及時生長在懸崖絕壁上的一種地衣。不同種類的地衣在世界各國還是土食產品的原料。如,冰島人把地衣粉加在麵包、粥或牛奶中吃。法國用地衣製造巧克力糖和粉粒。有的國家還用地衣制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