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神州十二號的航天員在空間站里做什麼呢
日前,神舟十二號飛船發射成功,我國三名航天員順利達成神舟十二號飛船抵達了天宮空間站,在這里開始了他們數月的太空生活。這件事在讓國人感到驕傲自豪的同時,很多人也對於航天員在空間站內的生活狀態感到好奇。
這個空間站就是航天員們在未來幾個月時間內的新家,希望他們能夠在新家裡愉快的工作和生活,也希望在任務完成之後,他們能夠乘坐飛船平安回返地球。
4. 迪克·司各比的事跡
一、美國太空梭「挑戰者」號(李文雲)
「挑戰者」號是美國研製的第二架太空梭。與第一架太空梭「哥倫比亞」號相比,它在結構、材料和設備方面都有一些改進:「哥倫比亞」號不裝燃料時重量為75噸,「挑戰者」號由於使用了改進的內部燃料箱,重量比「哥倫比亞」號減輕4.5噸,因而能裝載更多貨物;防熱瓦有所改進,採用了新型的加固硅瓦片。此外,宇航員的座椅、著陸系統、儀表盤都有所改進。
「挑戰者」號的首航,曾由於某些技術問題由原定的1983年1月20日推遲到1983年4月4日~4月9日。「挑戰者」號首航共完成了兩項主要任務:發射一顆重兩噸半的「跟蹤和數據中繼」衛星;宇航員斯托里·馬斯格雷夫和唐納德·彼德森進行第一次「太空行走」。他們走出「挑戰者」號的座艙,於失重情況下在敞開的貨艙里,繫上安全帶行走和活動了近4小時。「挑戰者」號於1983年6月和8月,又進行了第二、三次飛行。在第二次飛行時,把美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女宇航員薩利·賴德送上了太空。美國的第一位黑人宇航員布盧福德空軍中校,是在第三次飛行時進入太空的。1985年4月29日第一位美籍華裔科學家王贛駿博士參加了「挑戰者」號的第七次飛行,並負責失重狀態下流體動力學的研究。
28日這次飛行,是「挑戰者」號的第十次飛行。在以前的飛行中,「挑戰者」號曾出現過一些故障,其中1985年7月29日第八次飛行時的事故最為嚴重。當時,「挑戰者」號從佛羅里達升空後不久,機上的三個發動機中的一號主機突然提前停機,宇航員及時啟動了機身上的另一個小發動機,才使太空梭進入地球低軌道,比原定的軌道低了128公里。
一般情況下,太空梭每次飛行後,經過二至四周的檢修,就又可以重新發射升空,可以反復使用100次。
二、美國太空梭飛行簡況(申明河)
美國是在1972年決定研製太空梭的。經過9年的研製,幾遭挫折,幾度推遲,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終於在1981年4月12日上天了。經過54個半小時的飛行,繞地球運行36圈,「哥倫比亞」號在4月14日按計劃返回大氣層,安全著陸。美國太空梭的試飛成功,標志著美國宇航事業的重大突破。
自1981年4月12日至1986年1月12日,美國太空梭共進行了24次宇宙飛行。執行飛行任務的宇航員共125名。他們分別乘「哥倫比亞」號、「挑戰者」號、「發現」號和「阿特蘭蒂斯」號4架太空梭在太空中進行了各種飛行試驗。在125名乘員中,不僅有美國的女宇航員、黑人宇航員、華裔宇航員,還有西德、加拿大、法國、荷蘭、墨西哥等國的科學家,以及沙烏地阿拉伯王國的親王。
太空梭每次飛行都有特定的飛行任務。在第一次至第四次飛行時主要任務是試飛,檢驗各種部件性能和熱應力。在以後的歷次飛行中主要任務有:施放和維修衛星、進行各種科學試驗和大型太空建築骨架搭建試驗。太空梭也執行特別的任務,如在第15次和第21次飛行中就執行了絕密性的軍事任務,施放各種防衛系統試驗衛星。
美國太空梭在24次飛行中,基本上完成了預定的任務,但也出過不少故障,有些甚至是十分嚴重的。如在第二次試飛時,由於機上的燃料電池發生故障,太空梭被迫提前返航。在第四次飛行中,兩個火箭助推器沉入大西洋。在第五次飛行中,由於航天服出了毛病,致使太空行走計劃流產。在第16次飛行中,損壞了100多塊隔熱瓦,太空梭下降時,一個輪胎燒破。在第18次飛行中進行的激光反射試驗第一次失敗,在進行第二次試驗時才成功。太空梭在第19次發射時,出現了嚴重險情,它的三個主發動機中的一個由於熱感測器失靈,只開動了5分48秒,提前3分多鍾熄火。當時「挑戰者」號已飛離地面112公里,尚未入軌。載人宇宙飛行器的發動機在入軌前熄火,這在美國20多年的載人太空飛行史上還是第一次。在第20次發射時,由於雷陣雨和機載電腦發生故障,太空梭兩次推遲發射。
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在進行美國太空梭的第25次飛行中,發生空中爆炸。這是美國56次載人航天飛行中第一次爆炸事件,也是美國宇航員第一次在飛行中死亡。
三、殉難的女教師麥考利夫(陳封)
美國「挑戰者」號上7名遇難的宇航員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來自民間的中學女教師沙龍·克里斯塔·麥考利夫。
這位女教師是一位相當有名的社會學教師,在新罕布希爾州康科德中學教授社會學課。去年她從11 000名應征教師中被選中搭乘「挑戰者」號升空,准備在太空向美國許多城市的250萬名中學生講授「太空課」。
37歲的麥考利夫有一個9歲男孩和一個6歲女孩。為了達到作為一名宇航員的條件,她曾進行過120個小時的緊張訓練。她計劃在參加這次太空飛行之後,仍回到康科德中學執教。一家國際衛星和航天保險公司贈給她一張100萬美元的保險單,表示對她的宇航工作的支持。
康科德中學有1 200名學生。全校師生都以麥考利夫教師能作為第一位美國平民升入太空而感到莫大光榮。28日那天上午,全校興高采烈的師生像節日一樣穿著五顏六色的衣服或化了妝,帶著樂器和其他響器,老早就擠入教室和禮堂的電視機前,焦急地等候觀看自己的教師的歷史性宇航。
終於從電視屏幕上看到「挑戰者」號騰空而起,幾十個教室和大禮堂的同學同時興奮地歡呼起來,孩子們想著,再過一會兒就能聽見麥考利夫老師從萬里高空傳來的親切談話了。可是,一瞬間學生們聽到一聲爆炸,看到一團火球和飛機碎片拖著長長白煙。一個個笑臉頓時被嚇呆了,大廳里一片寂靜,孩子們很快放聲大哭起來。許久許久,他們仍呆坐在電視機前,不相信那是真的。
一位教師迅速關上了電視機,學生們被領回教室。康科德這座有3萬人城市的家長們,也都接到了電話,把學生們領回家中。
曾經和麥考利夫競選的一萬多名中學教師和他們的學生也都從電視中看到了這幕慘劇。威斯康星州米爾沃基市斯托萊中學校長史伯斯塔說:「這個事件使人感到喉部好像堵住一塊東西似的。我們要記住這個悲劇,接受教訓再向前進。」
四、「挑戰者」號爆炸在美引起巨大反響,輿論認為美國整個航天計劃將倒退數年
本報華盛頓1月30日專電記者張允文報道:「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事件,在美國引起了巨大的反響。除了政府加緊進行善後工作外,各方面對事件的嚴重後果和對包括戰略防禦計劃在內的整個宇航計劃前景的影響,議論紛紛,甚至發生激烈的爭論。
里根總統得到副總統布希關於爆炸事件的初步報告後,立即打電話向7名宇航員的家屬轉達了「全國的慰問」。他還將出席定於明天在休斯敦太空中心為遇難宇航員舉行的追悼會。連日來,美國各地紛紛舉行追悼會,女教師麥考利夫生前所在的康科德中學,也為這第一個平民宇航員舉行了追悼會。里根還向這所中學的學生發去了慰問電。今天,按照總統的命令,美國各地的建築物和派駐世界各地的軍事哨所紛紛下半旗致哀。洛杉磯奧林匹克運動場也燃起了熊熊火炬,以示悼念。
美國飛機和艦只繼續在出事地點緊張地進行尋找太空梭殘骸和遇難者屍體或遺物的活動。救援人員仍然沒有發現屍體和遺物,但找到了固體火箭推進器的部分殘骸和「挑戰者」號的一些碎片。29日中午時分,美國海岸警衛隊的艦只和巡邏艇發現了漂浮在海面上的燒焦了的殘骸,已打撈到272公斤,並立即交由專家研究,以便找出爆炸原因。
美國航天部門仍然拒絕透露發生爆炸的原因,但透露這次空中爆炸後機上兩個著火的助推火箭曾在短時間內對人口稠密地區構成威脅,控制室里的一位空軍軍官啟動了這兩個火箭的自爆裝置,把火箭炸成了碎片。
美國一些專家和新聞報道認為造成爆炸的原因,可能有三個方面,一是發射時天氣寒冷,二是外部燃料箱泄漏致使液化氫和氧混合發生爆炸,三是助推火箭有毛病。但約翰遜太空中心的高級官員穆爾排除了第一種可能性,認為當時氣溫雖在一夜間下降到華氏二十幾度,但對發射危險不大。製造這架飛機的羅克韋爾國際公司的官員在發射前發現架上掛著冰柱時,曾要求推遲發射時間。但穆爾說沒有問題。
輿論界對這次事故可能造成的嚴重後果的估計,同政府官員也存在分歧。新聞報道認為,「挑戰者」號的爆炸嚴重打亂了美國整個航天計劃,可能使之倒退數年,甚至戰略防禦計劃也要因而陷入險境。政府官員則認為,除非航天局調查發現太空梭的設計存在著根本問題,否則,這次事故只能給太空計劃造成一些延誤,戰略防禦計劃對太空梭的依賴性有限,因而對其影響也不大。
美國航天工業分析家認為,「挑戰者」號爆炸後所有發射計劃的中斷,將對直接有關的企業造成財政困難。製造和維修這架太空梭的洛克希德公司和羅克韋爾國際公司的股票價格已急劇下跌。29日中午時分,在紐約股票交易所的交易中,羅克韋爾國際公司的股票下跌1.25美元,每股為34美元;而洛克希德公司的股票也下跌1.75美元,每股為45美元。
五、里根總統對失事的「挑戰者」號太空梭全體機組人員的頌詞——真正的英雄(張天偉譯)
今天,我們聚集在一起,沉痛地哀悼我們所失去的7位勇敢的公民,共同分擔內心的悲痛,或許在相互間的安慰中能夠得到承受痛苦的力量並堅定追求理想的信念。
對家庭、朋友及我們的太空宇航員所愛著的人們來講,國家的損失首先是他們個人的巨大損失。對那些失去了親人的父親、母親、丈夫和妻子們,對那些兄弟、姐妹,尤其是孩子們,在你們悲痛哀悼的日子裡,所有的美國人都和你們緊緊地站在一起。
我們今天所說的遠遠不夠表達我們內心的真實情感,言語在我們的不幸面前顯得如此軟弱無力:它們似乎根本無法寄託我們對你們深深愛著的,同時也是我們所敬佩的英勇獻身的人們的哀思。
英雄之所以稱之為英雄,並不在於我們頌贊的語言,而在於他們始終以高度的事業心、自尊心和鍥而不舍地對神奇而美妙的宇宙進行探索的責任感去實踐真正的生活以致獻出生命。我們所能盡力做到的就是記住我們7位宇航員——7位「挑戰者」,記住當他們活著的時候給熟悉他們的人們帶來生機、愛和歡樂,給祖國帶來驕傲。
他們來自這個偉大國家的四面八方——從南加利福尼亞州到華盛頓州;從俄亥俄到紐約州的莫霍克;從夏威夷到北加羅林那和紐約州的巴法洛。他們彼此很不相同,但他們每個人的追求和肩負的使命卻又是那樣的一致。
我們記得迪克·司各比。我們從升空的「挑戰者」號聽到的最後一句話就來自這位機長之口。在參加太空計劃之前,他曾是一名戰斗機飛行員,後來成為一名高級飛行器的試驗飛行員。對機長司各比來說危險從來就是一位熟悉的夥伴。
我們記得邁克·史密斯,作為戰斗機飛行員獲得過的獎章戴滿了胸前,其中包括海軍特級飛行十字勛章和來自一個國家的敢斗銀星十字勛章。
我們還記得被朋友們稱為j.R.的朱蒂絲·萊恩尼科,她總是對人們微笑著,總是迫不及待地想為人民有所貢獻。在餘暇,她常常彈著鋼琴在音樂中尋求美的享受。
我們也不會忘記孩提時總愛光著腳板在咖啡地和夏威夷的麥卡達美亞墓地里跑來跑去的埃里森·奧尼佐卡。他早就夢想著有一天去月球旅行。他告訴人們:多虧成為一名飛行員,他才能夠實現他的生涯中那些令人難忘的成就。
還有那個曾告訴人們是南加州的棉田錘煉了他堅毅性格的羅納德·麥克耐爾。他夢想著到外層空間站去生活,在失重的太空中做試驗:吹奏薩克斯管。啊,讓(羅納德的愛稱),我們將永遠懷念你的薩克斯管,我們將要建成你夢想的空間站。
我們記得格里高利·傑維斯,在那次致命的飛行中他正隨身帶著他的母校巴法洛紐約州立大學的一面旗子。「是給開辟我未來道路的人們的小小紀念品。」他說。
我們還記得凝聚了整個國家想像力的克里斯塔·麥考利夫,她用她的勇氣和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激勵我們。她是一位教師,不僅是她的學生們的教師,而且是全國人民的教師,她以這次太空飛行激勵我們向未來沖擊。
我們將永遠記住他們,這些傑出的專家、科學家、冒險家,這些藝術家、教師和家庭中的男、女成員們。我們將珍愛任何一個關於他們的故事——成功和勇敢的故事,真正的美國英雄的故事。
在災難發生的那天,我們正關切地守候在電視機旁。在一個不幸的時刻,我們的興奮變成了戰栗:我們等待著,注視著,想弄清所發生的一切。那天夜裡我收聽了廣播電台的采訪節目。每一個年齡的人們都表達了他們的悲哀和為我們的宇航員而感到驕傲的心情。陰霾籠罩著整個國家,我們走出家門,手拉著手,互相安慰著。
你們所熱愛的人們的犧牲轟動了整個國家。在痛苦中我們認識到了一個意義深遠的道理:未來的道路並不平坦,整個人類進程的歷史是與一切艱難險阻斗爭的歷史。我們又一次認識到,美國是在英雄主義和崇高獻身精神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它是由像我們的7位宇航員那樣的男人和女人,那些把全社會的責任作為自己責任的人,那些給予人民比人民期望和要求的更多的人,那些為人類做出貢獻而從不企求些微報答的人建成的。
我們不禁回想起一個世紀前的開拓者們,那些帶著家眷和財產去開發荒涼的美國西部的剛毅不屈的人們,他們常常面臨著惡劣的條件。沿著奧里根公路你們仍能看見那些倒下去的人們的墓碑。但是悲痛只能使他們更堅定開拓前進的決心。
今天的荒漠就是太空和人類知識沒有達到的疆域。有時當我們想達到外星球時會感到力不從心。但我們必須重新振作起來,忍受著磨難不斷前進。我們的國家的確非常幸運,因為我們依然保持著巨大的勇氣、令人信賴的聲譽和剛毅不屈的品質,我們仍然有像「挑戰者」號上7位宇航員那樣的英雄。
迪克·司各比知道,每一次太空飛行器的發射都是一個技術上的奇跡。並且他說:「如果出現什麼差錯的話,我希望它決不意味著太空計劃的結束。」我所接觸的每一位英雄的家庭成員都特別地請求我們一定要繼續這項計劃,這項他們失去的可愛的親人所夢求實現的計劃。我們決不會使他們失望。
今天,我們向迪克·司各比和他的夥伴們保證,他們的夢想決沒有破滅,他們努力為之奮斗去建設的未來一定會成為現實。為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獻身工作的人們,他們的大家庭中失去了7位成員,他們仍要繼續工作去實現既安全、可行又冒險、大膽的更有效的太空計劃。人類將繼續向太空進軍,不斷確立新的目標,不斷取得新的成就。這正是我們紀念「挑戰者」號上7位英雄的最好方式。
迪克、邁克、朱蒂絲、埃里森、羅納德、格里高利和克里斯塔,你們的家庭及你們的國家哀悼你們的逝去。安息吧,我們永遠忘不了你們。對熟悉和愛你們的人們來說,痛苦的打擊是沉重的、持久的;對一個國家來說,她的7位兒女、7位好友的離去是難以彌補的損失。我們所能找到的惟一安慰是,我們在心裡知道飛得那樣高那樣愜意的你們,現在在星際之外找到了上帝許諾以不朽生命的歸宿。
願上帝在這個艱難的時刻保佑大家並給你們安慰。
5. 我很好奇那個在太空中飄了311天的宇航員克里卡列夫到底靠吃什麼...
在太空中飄了311天的宇航員克里卡列夫能堅持下來,食物的來源主要是後來美國宇航局向他們運送基本物資,才沒有餓死渴死。1991年5月18日,克里卡列夫飛向太空,然而讓他做夢也沒想到的是,他在太空工作,自己的國家卻沒了。
1991年12月26日,強大一時的蘇聯土崩瓦解,蘇聯解體,四分五裂成了15個國家。各國亂成一團,忙著分蘇聯家產,竟然忘了太空中還飄著一個蘇聯宇航員——克里卡列夫。
雖然地球暫時是回不去了,國家也沒有了,但克里卡列夫始終保持著樂觀的心態,他堅信自己總有一天能夠回到地球。不幸中的萬幸是,克里卡列夫並非孤懸於太空,還有一個於10月份剛來太空站准備接替克里卡列夫的沃爾科夫。
他們這一等就是近一年,在段時間里,他們被祖國遺忘了。多虧了美國宇航局向他們運送基本物資,兩人才沒有餓死渴死。一直到1992年3月,俄羅斯才想起來太空還飄著兩個宇航員,於是派飛船將他們接回來。
1992年3月17日,滯留太空311天的克里卡列夫和沃爾科夫返回地球。太空飄盪近一年,回來時國家變了模樣,從蘇聯變成了俄羅斯,克里卡列夫被稱為「最後的蘇聯人」。
克里卡列夫
克里卡列夫曾經6次乘坐聯盟號宇宙飛船和美國太空梭執行太空任務,是世界上在太空累計停留時間記錄的保持者(803天9小時39分鍾)。他因為在航天領域中卓越的成就先後被授予蘇聯英雄和俄羅斯聯邦英雄的稱號。
克里卡廖夫因為在航天領域的卓越成就,因此贏得了國內外的諸多榮譽。其中包括蘇聯英雄、俄羅斯聯邦英雄、蘇聯列寧勛章、蘇聯人民友誼勛章、俄羅斯4級祖國勛章、俄羅斯榮譽勛章、3枚美國宇航局太空飛行獎章、法國榮譽軍團勛章以及美國宇航局傑出公共服務獎章等。
6. 挑戰者號遇難的七名機組人員姓名背景
機長:弗朗西斯·斯科比,四十六歲;駕駛員:邁克爾·史密斯,四十歲,宇航員:朱迪恩·雷斯尼克(女),三十六歲;羅納德·麥克奈爾,三十五歲;埃利森·鬼冢,三十九歲;格里高利·傑維斯,四十一歲;教師克里斯塔·麥考利夫(女),三十七歲。
機長弗朗西斯·斯科比(Francis Scobee)曾是美國空軍戰斗機飛行員,後來成為一名高級飛行器的試驗飛行員,一生與危險打交道。他幽默、開朗,成為全機組的核心與靈魂。
駕駛員邁克爾·史密斯(Michael Smith),曾在美國海軍服役,擔任過戰斗機飛行員,多次獲得獎章,其中包括海軍特級飛行十字勛章和國家敢於戰斗銀星十字勛章。
宇航員朱迪絲·雷斯尼克(Judith Resnik),在餘暇時喜歡彈鋼琴,喜歡在音樂中尋找美的享受。朱迪絲喜歡微笑,微笑中充滿對事業和生活的信心。
宇航員羅納德·麥克奈爾(Ronald McNair),來自加利福尼亞州的南部,在棉田的勞動中錘煉了他堅毅的性格。他夢想著到外層空間站去生活,在失重的太空中做試驗:吹奏薩克斯管。
格里高利·傑維斯(Gregory Jarvis)滿懷希望參加這次宇航旅行,他隨身帶著一面小旗子,這是他的母校巴法洛紐約州大學送給他的紀念品,他願帶著這面旗幟去開拓空間的探險。
埃利森·鬼冢(鬼冢承二;Ellison Onizuka)生於夏威夷,其祖籍是日本人。他在孩提時代總愛光著腳板在咖啡地和麥卡達美亞墓地跑來跑去。他早就夢想著有一天去月球旅行。成為飛行員後,他雄心勃勃地准備大展鴻圖。
克里斯塔·麥考利夫(Christa McAuliffe)出生於美國波士頓,在新罕布希爾州康科德中學任教。她是一位有名的社會學女教師,已婚,並育有一兒一女。按計劃她將在太空通過電視向美國和加拿大二百五十多萬中小學生講授兩節太空課,還將在太空梭上參加幾項科學表演,錄像後也要向學生播放,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太空教師」。
7. 關於航空航天的知識、趣聞有很多,你還知道哪一些把你最感興趣的寫下來與大家分享把!
按照規定,在太空中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先在地面上進行安全測試,測試合格並經過航宇局的批准,才能進行。演奏樂器也不例外。在太空密閉環境中吹樂器,會產生大量氣體,容易引起火災。經過在地面上的測試,證明是安全的,對航天員和航天器都沒有危險,因此才獲得航宇局的批准。電子琴在帶上天之前也經過嚴格的地面測試。因為這種鍵盤樂器會產生電磁輻射,對國際空間站和太空梭上的電子儀器造成干擾,在地面測試中發現了這個問題,必須對電子琴進行改造。工程技術人員發現,電子琴的外殼材料與電磁輻射有密切關系,如果使用金屬外殼,發出的電磁輻射就少,而如果使用塑料外殼,發出的電磁輻射就多,因此他們就將琴的外殼改成金屬外殼。木製樂器也有安全問題,主要是容易燃燒。因此飛行管理人員規定,航天員在天上玩這種樂器時,一定要格外小心,不要引發火災。平常不玩的時候,要將它收藏好。
長期在太空飛行,生活的單調和孤獨是避免不了的,玩樂器可以消除這種單調和孤獨,從而提高航天員的士氣。卡爾·華耳茲是航天員樂隊的成員,他擅長模仿貓王,除了玩電子琴,他還彈吉他。他說在太空玩樂器,是對地面親人的一種思念,對於長期在太空生活的人來說,這種思念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工作中思念地面的親人,會分散注意力,不能專心致志地工作。但我還是經常思念他們。我們不能永遠在天上,我們還要返回地面,回到原來的生活。他說,在太空有了音樂,就有一種回家的感覺。
有一次卡爾華耳茲在國際空間站上還通過無線電為德克薩斯州休斯頓的一些教師演唱了一首名為「傷心酒店」的歌曲。歌詞大意是:
嗯,自從離開了我的孩子們,
我找到了一個新的地方居住下來。
這是在400千米高的天上,
就是所謂的國際空間站。
孩子們沒有人照顧,
他們是多麼可憐。
不過我五月份就能回家。
唉,唉,唉,五月就回家。 贊同2| 評論 檢舉 | 2012-1-9 17:37 熱心網友
在地面上舉辦一場音樂會是習以為常的事,即便你沒有機會到現場,也可以通過電視或廣播收看或收聽到許許多多的音樂會。但是你聽說過在太空舉辦的音樂會嗎?不過這種音樂會不是為地面上的廣大「歌迷」舉辦的,而是航天員自演自唱、自得其樂。
國際空間站是舉辦音樂會的理想場所。站上有各種各樣的樂器,都是航天員一件一件從地面帶上來的,其中包括電子琴、長笛、吉他、薩克斯管和一種澳大利亞土著樂器。不過更出乎你意料的是,航天員個個都是玩樂器的高手,甚至於他們還打算組建一支搖滾樂隊。
在長期航天飛行中,航天員有比較充裕的時間來玩樂器,特別是在星期天的夜晚,對著宇宙中的星星,吹著小夜曲,思念著遠在地面上的家人和親友,也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
有趣的是在太空中樂器發出的聲音跟地面上的完全一樣,但是演奏起來可就不容易了。由於在太空中人體是處於失重狀態,當你彈電子琴的鍵盤或者吹樂器時,都有一個反作用力,將你的手指或頭部推開。因此你要掌握在太空失重狀態下演奏的技巧,否則就真會「亂彈琴」了。好在航天員都是些聰明人,他們很快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在失重狀態下演奏任何一種樂器,首要的是將自己的身體和樂器固定好,不要讓它們飄來飄去。為此航天員在演奏前先用腳固定器固定好身體,然後再用一根彈性繩子將樂器固定住。
長笛的主人是女航天員艾倫奧查婭,她說在吹長笛時,盡管她將自己的腳固定在腳固定器上,但是在吹的過程中,她仍然感到反作用力將她推來推去。航天員卡爾·華耳茲既彈吉他又玩電子琴。他說在彈吉他時,可以不用吉他背帶,但是在彈奏時撥片會突然從手中彈出去,然後飄走,這時得趕緊將它抓住,否則會飄得不知去向。在玩電子琴時,只要手指一按鍵,鍵盤就被推開,因此他不得不用繩索將電子琴捆綁在自己腿上,但是這樣一來腳的活動受到限制,就沒法使用電子琴的腳踏開關了。
按照規定,在太空中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先在地面上進行安全測試,測試合格並經過航宇局的批准,才能進行。演奏樂器也不例外。在太空密閉環境中吹樂器,會產生大量氣體,容易引起火災。經過在地面上的測試,證明是安全的,對航天員和航天器都沒有危險,因此才獲得航宇局的批准。電子琴在帶上天之前也經過嚴格的地面測試。因為這種鍵盤樂器會產生電磁輻射,對國際空間站和太空梭上的電子儀器造成干擾,在地面測試中發現了這個問題,必須對電子琴進行改造。工程技術人員發現,電子琴的外殼材料與電磁輻射有密切關系,如果使用金屬外殼,發出的電磁輻射就少,而如果使用塑料外殼,發出的電磁輻射就多,因此他們就將琴的外殼改成金屬外殼。木製樂器也有安全問題,主要是容易燃燒。因此飛行管理人員規定,航天員在天上玩這種樂器時,一定要格外小心,不要引發火災。平常不玩的時候,要將它收藏好。
長期在太空飛行,生活的單調和孤獨是避免不了的,玩樂器可以消除這種單調和孤獨,從而提高航天員的士氣。卡爾·華耳茲是航天員樂隊的成員,他擅長模仿貓王,除了玩電子琴,他還彈吉他。他說在太空玩樂器,是對地面親人的一種思念,對於長期在太空生活的人來說,這種思念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工作中思念地面的親人,會分散注意力,不能專心致志地工作。但我還是經常思念他們。我們不能永遠在天上,我們還要返回地面,回到原來的生活。他說,在太空有了音樂,就有一種回家的感覺。
自從20世紀初第一架帶動力的、可操縱的飛機完成了短暫的飛行之後,人類在大氣層中飛行的古老夢想才真正成為現實。經過許多傑出人物的艱苦努力,航空科學技術得到迅速發展,飛機性能不斷提高。
1986年1月28日是寒冷的一天,在美國佛羅里達的卡那維拉爾角,比天氣更讓人心寒的是挑戰者號太空梭發生的悲劇。
這天早晨,成千上萬名參觀者聚集到肯尼迪航天中心,等待一睹挑戰者號騰飛的壯觀景象。上午11時38分,聳立在發射架上的挑戰者號點火升空,直飛天穹,看台上一片歡騰。但太空梭飛到73秒時,空中突然傳來一聲悶響,只見挑戰者號頃刻之間爆裂成一團桔紅色火球,碎片拖著火焰和白煙四散飄飛,墜落到大西洋。挑戰者號發生爆炸,全世界為之震驚。
7名宇航員在這次事故中罹難,包括兩名女宇航員。其中特別引人注目的是第一次以平民身份參加太空飛行的女教師麥考利夫。原計劃她將在太空給她的學生進行現場授課,不幸的是麥考利夫壯志未酬,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根據調查這一事故的總統委員會的報告,爆炸是一個O型封環失效所致。這個封環位於右側固體火箭推進器的兩個低層部件之間。失效的封環使熾熱的氣體點燃了外部燃料罐中的燃料。O型封環會在低溫下失效,盡管在發射前夕有些工程師警告不要在冷天發射,但是由於發射已被推遲了5次,所以警告未能引起重視。
挑戰者號飛機是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第二架太空梭。它以航行於大西洋和太平洋上的英國研究船挑戰者號而命名。也許有人還記得阿波羅17號登月艙也叫挑戰者號。就像它的前輩一樣,太空梭挑戰者號也為人類的航天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1982年7月,挑戰者號太空梭成為美國可再度使用的帶冀航天器,共成功完成了九次航天飛行任務。1986年1月28日美國的挑戰者號太空梭乘載七名宇航員,進行太空梭的第10次飛行。在挑戰者號十次的飛行任務中,共繞軌道飛行987次,太空停留時間累積69天。
挑戰者號的失事曾使美國的航天事業受到沉重打擊,太空梭在以後的3年中停止了飛行。但是,在總結了挑戰者號的教訓之後,人類對太空的探測仍在繼續。從太空梭恢復飛行至今,已執行了76次飛行任務,包括組建國際空間站。挑戰者號的宇航員是人類航天事業的先驅。
參加這次太空梭的宇航員一共有七人。他們是:機長弗朗西斯·斯科比,四十六歲;駕駛員邁克爾·史密斯,四十歲;宇航員朱迪恩·雷斯尼克,三十六歲;羅納德·麥克奈爾,三十五歲;埃利森,鬼冢,三十九歲;格里高利·傑維斯,四十一歲;女教師克里斯塔·麥考利夫,三十七歲。
從哪來,往何處去,怎麼去,宇宙有沒有盡頭,如果盡頭外面是什麼.....等等...太多太多..只有理論還無法求證.....
人類家園地球的外面是一層大氣,要沖出大氣層進入太空非常困難,如果地球是個大大的西瓜,大氣層就是西瓜皮。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原定於10月27日發射的戰神1號-X的發射過程一波三折:天氣不佳、零件故障、一艘貨船闖進警戒區,最後在28日北京時間23時30分成功發射。NASA的航天器發射史上,曾經發生過許多更加令人匪夷所思的事件。
2發射推遲因宇航員內急
1961年5月,NASA水星計劃最初的7位宇航員之一艾倫·謝潑德爬進自由7號太空艙後,發射卻一再推遲,原因是艾倫想要小便。他通過無線電對地面控制台說:「火箭平台還沒有撤掉,可否打開門讓我出來快速解決一下?」但是控制台拒絕了他的要求。艾倫最終尿在了他的宇航服里。現今的宇航員可以在宇航服里墊一層成人紙尿布,以避免這種尷尬。
3閃電險毀土星5號
1969年11月14日土星5號火箭執行阿波羅12號任務,就在升空後36秒,一道閃電擊中了土星5號,當時的情景相當令人緊張,好多東西都脫落了。幸好閃電造成的損害不大,阿波羅12號任務成功地完成。
4鱷魚爬進航天中心
今年的6月,宇航員正要執行NASA的STS-127號任務,前往國際空間站。在前往發射台的路上,宇航員發現了一隻鱷魚。肯尼迪航天中心與梅里特島野生動物保護區相鄰,保護區里生活著310多種鳥類、25種哺乳動物、117種魚類以及65種兩棲和爬行類動物。
5一扇門導致發射推遲
當年奮進號太空梭將要發射時,一位發射台工程師在發射前忘記了要去固定發射平台上通向奮進號的一扇門。因為那扇門連接在發射平台上,在發射升空的過程中,劇烈甩動的門可能會損壞奮進號的表面。地面控制台打算推遲發射以消除這一危險。不過工程師認為這扇門不會損毀奮進號,最多隻會砸壞門附近的發射平台。最終,奮進號成功地發射升空。
6煩人的禿鷲
近些年,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台附近的禿鷲大量繁殖。2005年,一隻禿鷲在發現號升空時撞擊了外掛燃料箱。沖擊可能會擊落燃料箱外的泡沫隔熱板,進而造成太空梭的損傷。NASA下定決心要解決這一問題,宇航局建立了一座鳥類雷達,以掃描太空梭發射路徑上是否有可能造成沖撞的鳥群。發射台附近的停機坪上安裝了聲炮,好嚇退入侵的鳥群。
7「嫦娥禮品」被深藏
美國轟轟烈烈花費了250億美元的「阿波羅」登月計劃,所看得見的成果是他們帶回來的重約382千克的月岩。目前,這些石頭分別被收藏在休斯頓與聖安東尼奧的絕對秘密的地下室內,普通人慾想一睹月岩的「芳容」也極不容易。第二個登月者奧爾德林在第三次成婚時,贈給新娘一枚嵌有小片月岩的戒指,為此驚動了聯邦調查局,直到查明乃是膺品,一場軒然大波才告平息。
8「孫猴」鬧「天宮」
《西遊記》中孫悟空大鬧天宮是家喻戶曉的神話故事,卻不料在太空中也真出現了這樣的事例。為了研究失重對人體的影響,前蘇聯於1987年發射了一顆生物衛星「宇宙——1887」,上面載有2隻4歲左右的恆河猴。哪知衛星上天後,猴子們便不安分了,其中一隻猴子在掙脫了被拴住的左前爪後,到處亂抓,使整個實驗受到了嚴重干擾,如果它觸動了某些重要按鈕,那說不定會惹下大禍。地面人員對此也束手無策,於是只得讓衛星提前返回地面。
9軍事機密一美元
在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約翰遜航天中心內,有一個並不起眼的紀念品商店。在80年代時,該店出售的紀念品中竟然混有一個印有極大軍事機密的「首日封」。「首日封」上的圖案是美國「白雲」軍事衛星,並附有其結構圖和密碼代號……當時它的標價是1美元!直到1985年,已經剩下最後一枚時,該店的一個售貨小姐心生疑惑,把它寄給安全部門,才引起有關部門的震驚。「白雲」只能降級為民用衛星,有責任的12人為此受到了不同等級的處分。
10價值30萬美元的「垃圾」
1993年9月,美國「發現」太空梭勝利返回地面後,按照例行的規定,接受檢測和維修。結果工人把一塊機翼的前緣板拆下後,竟忘了重新裝配上去就匆匆下班了。到第二天,不知情的清潔工人以為這是一個無用部件,就把它放進了一個沒有標簽的大木箱中,後來,木箱又被扔進了垃圾堆。如果不是NASA的一位負責回收廢品的經理特別細心,在清理的最後階段發現了被「明珠暗投」的大部件,那麼,這個價值30萬美元的重要部件就成垃圾了。 贊同1| 評論 贊同
2| 評論
2012-1-13 09:34 櫻花墲子 | 二級
我們知道,人類的家園是地球,而地球的外面覆蓋著一層大氣,如果沒有水和大氣以及適宜的溫度和環境,生物是很難生存的。
通常,在人們的眼中,「天」很高,要想沖出厚厚的大氣層,進入太空非常非常困難。其實,與地球相比,大氣層是很稀薄的。
人們知道,地球的直徑大約為12700千米,而大氣層的厚度只有100 -800千米。如果將地球比作一個蘋果的話,那麼,我們可以把大氣層看成是蘋果的皮,可這層「蘋果皮」本身卻是變化多端的。
比如最貼近地球表面的一層,叫作對流層,其高度從海平面起一直到大約11000米止,其頂界是隨緯度、季節等情況而變化的,在赤道地區為17000米,在中緯度地區(如北京、天津地區)為11000米,在地球兩極地區則為7000-8000米。
對流層的主要特點是,空氣溫度隨著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因而又稱為變溫層,平均而言高度每上升1000米,氣溫約下降6.5℃。與此同時,氣壓也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由於地球引力的作用,在 5500米的高度范圍內,包含了大氣總量的一半,而整個對流層,大約佔了全部大氣質量的四分之三。
由於幾乎所有的水蒸氣都集中在這一層大氣內,再加上大量的微粒,因而,這里也是風雲變幻最為劇烈的一層。從大約11000米的高度起,直到30500米左右,其大氣溫度基本不變,平均保持在-56.5℃上下,因此被稱為同溫層(實際情況是:在25000米以下,氣溫隨高度的升高而上升。在同溫層頂,氣溫約升至-43至-33℃)。同溫層的氣溫之所以具有這樣的特點,是因為該層大氣離地球表面較遠,受地面溫度的影響較小,並且其頂部存在著臭氧,能夠直接吸收太陽的輻射熱等。
同溫層所包含的空氣質量大約占整個大氣的四分之一弱。在這一層大氣內,沒有上下對流,只有水平方向的風,所以又叫作平流層。另外,該層大氣幾乎不存在水蒸氣,基本上沒有雲、霧、雨、雹等氣象變化的現象,這對飛行器的平穩飛行是非常有利的。不過,由於空氣密度很小,飛機在這一高度層上又不適宜機動飛行。
人類的航空活動差不多都集中在對流層和同溫層內。為了保證飛機和發動機的工作效率,飛機飛行的高度一般不超過30千米的界限。
從30千米到80-100千米的高度范圍,被稱為中間層。這一層空氣的特點是:以 45千米為界,溫度先升後降。由於大量的臭氧存在,其氣溫先由同溫層頂的-33℃提高到17至40℃左右;從45千米起,隨著高度的升高,氣溫又開始下降,一直降低到-65.5℃至-113℃。
中間層的空氣已經很稀薄了,其空氣質量約只佔整個大氣層的1/3000。在80千米高度上,空氣的密度只有地面的五萬分之一;而在100千米高度上,空氣的密度僅為地面的一千萬分之八。由於空氣非常稀薄,並且氣體開始呈現電離現象,因此,人們一般把飛行高度達到80—100千米的飛行器,看成是不依靠大氣飛行的航天器。
1967年10月,美國試飛員約瑟夫·沃爾克駕駛X-15A火箭飛機飛出了 7297千米/小時的驚人速度,創造了有人駕駛飛機速度的世界紀錄。而且,他還曾多次飛到了80千米以上的高空,成為美國第一個「駕駛飛機的宇航員」。按照美國航空航天局規定:飛行高度超過80千米的飛行員即可稱為宇航員.
在中間層之上直至800千米高空的范圍,稱作電離層。其特點是:含有大量的帶正電或負電的離子,空氣具有導電性。並且,其溫度隨高度的增大而迅速升高,在200千米高度時,氣溫可達400℃。所以,這里又被人們叫作「暖層」。
在電離層頂端之外,便是大氣的最外層——「散逸層」了。由於地球引力的減弱,氣體分子和等離子體與地球已若即若離。
電離層和散逸層的空氣密度極低,對太空飛行器的影響已很小,因此,人類大部分的航天活動都是在它們之內(或之外)進行的。
8. 巴黎八分鍾太浪漫了,浪漫在哪
巴黎八分鍾極富浪漫氣息,首先他們先用交響樂團的方式,演奏自己的國歌,畫面唯美又庄嚴,這段演奏視頻也橫跨了巴黎多個地標性景點,比如羅浮宮、凱旋門和巴黎埃菲爾鐵塔,音樂宛轉悠揚,大氣恢宏,音樂家在巴黎城市街頭的各個角落演奏,號召人們共同參與,一起享受。
畫面的最後,還有一組非常驚艷的鏡頭,國際空間站的法國宇航員,正在太空艙內吹響薩克斯,失重的狀態,人與樂器的結合,非常有藝術感。
隨後的主題,是一位小輪車騎手,帶著我們去遊走巴黎街頭之景,最後畫面直接回到巴黎實況現場,埃菲爾鐵塔「披上」了奧林匹克五環旗,而法國空軍飛機噴起紅白藍三色法國國旗的模樣,繞著埃菲爾鐵塔呼嘯而過。地面上,熱情的法國人在期待著奧運會的到來,世界,回到了它原本該有的樣子。
法國的運動員,在鏡頭前寫下,巴黎,2024!最後,法國總統馬克龍向全世界發出邀請,八架法國空軍飛機噴出法國國旗的圖案,再次飛過埃菲爾鐵塔。2024,歡迎來到巴黎。
巴黎接棒東京,承辦2024年夏季奧運會
2021年8月8日,在東京奧運會的閉幕式上,法國接過奧林匹克火炬,正式成為第33屆夏季奧運會和殘奧會的東道主國。這將是巴黎第三次舉辦夏季奧運會,距離上屆1924年巴黎夏季奧運會整整100年。
2024巴黎奧運會將全力打造一場互動、分享和可持續性的體育盛會。除了傳統的體育場館外,法國久負盛名的建築遺產和地標性場所也將以創新的形式與傳統的體育賽事相結合,創造出全新的觀賽體驗。
例如在埃菲爾鐵塔腳下看沙灘排球賽,在榮軍院里觀賞射箭比賽,在香榭麗舍大道上看自行車比賽,在大皇宮里觀賞劍術和跆拳道比賽,在凡爾賽宮觀賞馬術比賽。
不只是巴黎,法國其它城市也將積極參與其中,如南特、波爾多、里昂、尼斯、馬賽等城市將舉辦足球比賽,馬賽也將是奧運會帆船賽事的舉辦地,法屬大溪地島將成為奧運會沖浪賽事的舉辦地。
9. 有關挑戰者號太空梭失事的問題
挑戰者號:
挑戰者號太空梭(STS Challenger,STS是太空運輸系統Space Transportation System的縮寫,是美國官方對於太空梭這種設備的正式稱呼)是美國航空太空總署(NASA)旗下正式使用的第二架太空梭。開發初期原本是被作為高擬真結構測試體(high-fidelity Structural Test Article,因此初期機身代號為STA-099),但在挑戰者號完成了初期的測試任務後,被改裝成正式的軌道載具(Orbiter Vehicle,因此代號改為OV-099),並於1983年4月4日正式進行任務首航。然而很不幸的,挑戰者號在1986年1月28日進行代號STS-51-L的第10次太空任務時,因為右側固態火箭推進器(Solid Rocket Booster, SRB)上面的一個O形環失效,導致一連串的連鎖反應,並且在升空後73秒時,爆炸解體墜毀。包括太空梭本體與當時機上的7名太空人,全在該次意外中喪生。
美國的太空梭都是以早期的研究船名作為命名,因此挑戰者號的命名由來也不例外,是承襲自1870年代航行於大西洋與太平洋上的英國海軍研究船挑戰者號(HMS Challenger),除此之外,"挑戰者」這名字,也曾經被拿來命名阿波羅17號(Apollo 17)的登月模組。
挑戰者號在1972年完工啟用時,主要的功能並非實際擔負往返地球與外太空之間的軌道運具功能,而是美國的太空梭建造計劃初期,用來測試機身結構安全性的高擬真結構測試體(編號STA-099),由洛克威爾(Rockwell)公司承造,在1978年2月4日送抵洛克希德(Lockheed)42號工廠,開始進行實際的結構測試。之所以需要這種測試,是因為太空梭本身雖然是一種需要承受極大外力的飛行工具,但它同時也需要盡可能的減輕本身重量,因此幾乎整架機身的每一部分,都負擔了非常大的結構應力。但考量到當年的計算機技術有限,工程師們並沒有把握光靠軟體模擬就能將太空梭在受到機械負荷與熱負荷情況下的表現,計算到非常精準的程度。為了安全,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用真的太空梭進行測試分析,這也是挑戰者號被製造出來的初衷。
STA-099在一個由256架油壓千斤頂所組成的43噸重測試儀中,進行了為期11個月的測試與分析,這些千斤頂能在836個不同的部位上施加荷重。在計算機的控制下,能夠逼真的模擬出太空梭在發射、爬升、繞行軌道、重返大氣層與降落時所受到的各種力量,其中,太空梭主引擎啟動時的龐大推力是由三具一百萬磅(約450公噸)推力的液壓汽缸來模擬。
在洛克威爾公司當初獲得的那紙26億美元合約中,該公司需負責製造一對靜態測試體(也就是主推進器測試體MPTA-098與結構測試體STA-099),以及兩架初期飛行測試載具(也就是OV-101與OV-102)。但在1978年達成的一項決議中,決定不將用來作為迫近與降落測試(Approach and Landing Test,ALT)用途的企業號太空梭改裝成可以實際使用的的軌道載具,使得真正可以執行任務的軌道載具剩下了哥倫比亞號而已。因此在1979年1月29日時,NASA與洛克威爾補簽了一張合約,將挑戰者號(當時編號STA-099)從測試載具的狀態改裝成真的可以執行太空任務的軌道載具OV-099。
STA-099在1979年11月7日被送回原製造商洛克威爾,改裝工程也從那時開始,雖然比較起企業號,要將挑戰者號由測試用途改裝成任務用途的工程規模比較單純,但挑戰者號然然躲不掉整架被拆解開來再重新組裝的命運。這主要是因為,原本的挑戰者號上裝置的是一個模擬用的乘客艙,因此工程師得將整個太空梭的前半段機身拆開,才有辦法取出模擬艙,放入真正有功能的乘客艙模組。除此之外,挑戰者號的機翼部分也經過相當程度的改良與強化,這些參考數據全來自它先前所進行的那些實機測試。最後,在駕駛艙中加裝上兩具抬頭顯示器(HUD)之後,挑戰者號的改裝工程遂告一段落,整架太空梭的空重為155,400磅(70,552公斤),加上主引擎後重175,111磅(79,500公斤),較哥倫比亞號約輕了2,889磅(1311公斤)。
在實際服役過程中,挑戰者號與另一艘太空梭發現號曾經經過肯尼迪太空中心的改裝,以便能夠在籌載艙裡面載送半人馬上節火箭(Centaur Upper Stage)。配合這點太空梭的籌載艙里需裝設額外的管線、通風管與可以監控上節火箭運作的飛行平台,以配合半人馬火箭的低溫(L02/LH2)推進燃料(大部分的慣性上節火箭(IUS)都是使用固態推進燃料)。不過,NASA從沒有實際進行過用太空梭載運半人馬火箭的任務過,而自從挑戰者號爆炸墜毀後,有關當局就決定中止這種危險的嘗試,畢竟在籌載艙里放了一具裝滿高爆燃料的火箭,所冒的風險實在太大。
「挑戰者號」太空梭失事
1986年1月28日是寒冷的一天,在美國佛羅里達的卡那維拉爾角,比天氣更讓人心寒的是挑戰者號太空梭發生的悲劇。
這天早晨,成千上萬名參觀者聚集到肯尼迪航天中心,等待一睹挑戰者號騰飛的壯觀景象。上午11時38分,聳立在發射架上的挑戰者號點火升空,直飛天穹,看台上一片歡騰。但太空梭飛到73秒時,空中突然傳來一聲悶響,只見挑戰者號頃刻之間爆裂成一團桔紅 色火球,碎片拖著火焰和白煙四散飄飛,墜落到大西洋。挑戰者號發生爆炸,全世界為之震驚。
7名宇航員在這次事故中罹難,包括兩名女宇航員。其中特別引人注目的是第一次以平民身份參加太空飛行的女教師麥考利夫。原計劃她將在太空給她的學生進行現場授課,不幸的是麥考利夫壯志未酬,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根據調查這一事故的總統委員會的報告,爆炸是一個O型封環失效所致。這個封環位於右側固體火箭推進器的兩個低層部件之間。失效的封環使熾熱的氣體點燃了外部燃料罐中的燃料。O型封環會在低溫下失效,盡管在發射前夕有些工程師警告不要在冷天發射,但是由於發射已被推遲了5次,所以警告未能引起重視。
挑戰者號飛機是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第二架太空梭。它以航行於大西洋和太平洋上的英國研究船挑戰者號而命名。也許有人還記得阿波羅17號登月艙也叫挑戰者號。就像它的前輩一樣,太空梭挑戰者號也為人類的航天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1982年7月,挑戰者號太空梭成為美國可再度使用的帶冀航天器,共成功完成了九次航天飛行任務。1986年1月28日美國的挑戰者號太空梭乘載七名宇航員,進行太空梭的第10次飛行。在挑戰者號十次的飛行任務中,共繞軌道飛行987次,太空停留時間累積69天。
挑戰者號的失事曾使美國的航天事業受到沉重打擊,太空梭在以後的3年中停止了飛行。但是,在總結了挑戰者號的教訓之後,人類對太空的探測仍在繼續。從太空梭恢復飛行至今,已執行了76次飛行任務,包括組建國際空間站。挑戰者號的宇航員是人類航天事業的先驅。
參加這次太空梭的宇航員一共有七人。他們是:機長弗朗西斯·斯科比,四十六歲;駕駛員邁克爾·史密斯,四十歲;宇航員朱迪恩·雷斯尼克,三十六歲;羅納德·麥克奈爾,三十五歲;埃利森,鬼冢,三十九歲;格里高利·傑維斯,四十一歲;女教師克里斯塔·麥考利夫,三十七歲。
10. 崇拜宇航員的原因
弗朗西斯·斯科比上尉曾是美國空軍的戰斗機飛行員,後來成為先進飛機的試飛員,一生都在與危險打交道。幽默開朗的他成為了整個劇組的核心和靈魂。
這位飛行員名叫邁克爾·邁克爾·史密斯(Michael Michael Smith),曾在美國海軍服役並擔任戰斗機飛行員,獲得過許多勛章,包括海軍超級飛行十字勛章和國家銀星十字勛章。
宇航員朱迪斯·雷斯尼克(Judith Resnik)喜歡在業余時間彈鋼琴,在音樂中尋找美。朱迪思喜歡微笑,迫不及待地為人民做貢獻。她的笑容里充滿了對事業和生活的自信。
來自加州南部的宇航員羅納德·麥克奈爾在棉田勞動中磨練了自己的毅力。他夢想住在外太空站,在失重的太空做實驗:吹薩克斯。
格雷戈里·賈維斯有希望參加這次太空旅行。他隨身帶著一面小旗子,這是他母校巴法洛紐約大學的紀念品。他願意帶著這面旗幟探索太空。
埃里森·鬼冢(鬼冢·成爾;鬼冢承次)出生在夏威夷州,祖籍是日本。當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常常光著腳在咖啡渣和麥卡達米亞的墓地里跑來跑去。他一直夢想有一天去月球旅行。成為一名飛行員後,他雄心勃勃要取得巨大成就。
克麗斯塔·麥考利夫出生於美國波士頓,在新罕布希爾州的康科德中學任教。她是著名的社會學老師,已婚,育有一兒一女。按照計劃,她將在太空中通過電視給美國和加拿大的250多萬中小學生上兩節太空課,還將在太空梭上參加多場科學表演,錄像結束後向學生播放,從而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太空老師」。
宇航員去世後,里根總統多次發表講話紀念這些傑出的「挑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