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馬克龍稱可能進一步強征煉油廠員工,法國的「油荒」為何會加劇
油工之所以會加劇,主要是因為這個行業出現了勞資矛盾。現在工人已經開始了持續罷工,讓全國1/3的加油站都出現了告急的情況。所有工人們要求增長薪水10%彌補通貨膨脹帶來的收入下降。
因為他們的訴求並沒有得到滿足,所以就出現了罷工的行為。而且勞資談判到現在都沒有達成協議,所以他們決定會延長罷工的時間,去封鎖煉油廠和儲油設施,等待企業管理層給出方案細節。
溫馨小提示
主要的原因是工人出現了罷工的情況,甚至還封鎖了煉油廠和儲油設施。不能向企業要求增長10%的薪水,但是並沒有得到滿足。這些企業賺了很多的錢,但是並沒有給他們多一分的薪水,這讓石油工人們覺得非常不滿。所以要求企業給他們增長10%的新生來彌補通貨膨脹帶來的實際收入下降。
❷ 法國凍結俄羅斯220億資產,是出於哪方面考慮的
法國之所以凍結俄羅斯的財產,目的是為了迎合美國以及歐盟。近兩個月以來俄烏局勢一直都是國際上的熱門,很多西方國家都已經迎合美國的腳步加入了制裁俄羅斯的步伐,但是很多國家只是在表面上做做樣子,對美國以及歐盟有所交代而已。
一、法國目的是為了迎合美國。
法國凍結俄羅斯財產,目的是為了迎合美國。畢竟美國在歐洲具有絕對的話語權,法國根本不敢違背美國的意願,所以為了法國本國自己的利益,馬克龍也只能夠迎合美國去凍結俄羅斯的財產。在我看來美國的行為是非常可恥,通過強國的軍事實力來逼迫他國作出敵對行為,這不應該是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強國應有的行為。
❸ 法國油價為什麼會上漲
法國的油價上漲原因一個是因為稅率的問題,還有一個是歐盟無法從伊朗進口石油了,所以就導致了法國油價的上漲。
歐洲油價貴的原因跟中國是一樣的,都是因為稅率的問題。歐洲為了減少燃油的消耗,還限制了機動車的數量,大部分的燃油稅超過了100%。
雖然美國是給予了不少伊朗石油買家的臨時豁免權,但是並沒有給德國、法國在內的歐盟多國這個權利。歐盟是伊朗石油的主要買家,歐盟從伊朗進口石油的最大好處就是能獲得超高性價比的石油,但是現在歐盟都不能進口伊朗石油了,所以自然國內油價自然而然地就會漲起來。
❹ 法國是能源進口大國嗎
法國能源相對貧瘠,石油和天然氣蘊藏量有限,而煤炭資源早在上世紀50年代便逐漸枯竭。但是,通過對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法國走出了一條多元化的能源供應道路,使國內能源不足的壓力得到有效緩解。
法國應對能源不足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大力發展核能。上世紀兩次石油危機後,法國政府下決心推廣核能。早在1958年,法國就從美國西屋公司購買了壓水核反應堆技術專利。
通過對該技術進行創新改進和國產化,法國最終成為全球核能利用第一大國。目前,法國電力供應80%以上依靠核能。通過發展核電,法國的能源自主率從1973年的22.7%提高到了今天的50%以上,每年因此減少石油進口費用240億歐元。
因核能具有高產、安全、廉價的特點,法國大量建設核反應堆不僅充分滿足了國內的電力需求,還向西班牙、比利時、瑞士、德國等歐洲鄰國出口電力。目前,法國第三代壓水反應堆EPR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核電技術,其發電成本比天然氣發電還低30%。但是,法國政府並不滿足於現狀,計劃今後幾年投入7億美元研發第四代核反應堆技術。
除核能外,法國還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其主攻方向是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能源。根據法國政府的計劃,2007年法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將達到2561兆瓦至7810兆瓦。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將佔法國電力供應總量的21%。
近年來,法國政府通過補貼等方式大力推動風能發電。2003年,法國風力發電量僅239兆瓦。而根據法國政府的規劃,2007年該國將擁有2000多台風力發電機組,年裝機容量將超過6000兆瓦。另外,法國政府於1996年發起「太陽行動」計劃,目標是5年內安裝兩萬個太陽能熱水器。該計劃在1999年提前實現,法國由此每年少進口石油1萬噸,而該國熱水平均價格也因此下降三分之一。
作為歐洲第一農業大國,法國發展生物能源的基礎非常好。在政府鼓勵下,今年法國用於生產生物燃料的作物耕種面積已達200萬公頃,生物燃料總產量預計將超過300萬噸,從而超越德國成為歐洲生物燃料第一生產大國。按照政府制定的目標,2008年法國生物燃料占總能耗的比重將由目前的不到2%提升至5.75%,2015年這一比重將超過10%。如果目標實現,法國每年可減少石油進口1100萬噸,每年減少溫室氣體排放300萬噸。
為實現本國能源多元化,法國以政府補貼和減免稅收等方式鼓勵企業和個人使用可再生能源。以汽車為例,如果一位法國居民購買了汽油和生物燃料混合動力車,他就可獲得至少1500歐元的免稅優惠
❺ 關於法國經濟和前景
從目前的經濟和工業發展,其實法國和英國真的五十步與一百步的關系。當然英國稍微比法國強一點。
兩國都是資本主義國家,較早的投入了工業化的發展,從發展速度到規模其實已經趨於飽和了。兩國土地面積差不多大,實際應該算是土地比較緊缺的,幸好人口比重不是太高,兩國的消費水平差不多高,但做事英國人比法國人更嚴謹,是那種一是一,二是二的性格,當然法國在這方面和英國人差不多,但效率就不怎麼好了。
法國目前站在國民經濟前面的就是旅遊消費和酒,法國葡萄酒和香擯是世界文明的,在法國消費也是很高的,主要是在吃的住的上,比英國高出了三分之一左右了。
法國目前沒有新的工業發展,這也局限了其經濟增長,就是旅遊和酒拉動經濟,長此以往的繼續,前景不容樂觀,新總統薩科齊的上台沒有為法國帶來新的動力,其實這和歐洲很多國家是一樣的,工業已經相當發達,沒有新的項目也就不能刺激新的發展,如今成本的增加,更是導致了不少小規模的工業,處於停產。全球石油價格的上漲,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歐洲經濟。全球糧食危機,也導致麵包價格翻倍增長。
英國首相布朗上台後,英國在經濟發展上了些變化,雖然是君主制國家,但英國將在2012年舉辦倫敦奧運會,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幫助了英國疲軟的積極,運動場、周邊產品,這可以拉動英國經濟的發展,創造無數個就業機會。奧運會的舉行也將吸引無數人前往英國,也拉升了旅遊經濟。
而且英國目前還沒有加入歐元區,用的還是英鎊,英鎊對美元還是在繼續貶值的,所以在也有利於英國的出口貿易。法國是歐元區成員國,這個情況正好和英國相反,也減少了美元區的人對法國甚至歐洲的旅遊消費,這種情況在出口貿易上也是有體現的,出口競爭力下降。
時間關系,暫時就只能說這些了,大家以後一起討論吧
❻ 西歐地區油氣工業概況
由前面世界油氣地緣政治格局分析已經知道,西歐屬於油氣消費大區,但其區內油氣資源非常少,其社會經濟發展所需要的油氣資源主要靠進口解決。當然,西歐本土部分國家也有一些油氣資源,如英國、挪威、荷蘭、法國、義大利等。
一、西歐地區的石油工業
西歐是後起的大產油區。1970年以前,西歐還是一個貧油區,採油業只限於陸上若干小油田,原油產量微不足道。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北海沿岸國家已經發現近海豐富的油氣顯示,但由於自然與經濟方面的原因,開發利用被推遲了。到了20世紀70年代,尤其是1973年以後,高漲的油價才賦予開發利用北海石油的巨大經濟意義。隨著北海原油產量的增長,西歐甩掉了「貧油」的帽子,成為一個新興的原油產區。
西歐採油業的主要產區分布於北海海域。北海海域分屬沿岸七國,其中英國、挪威分得面積最大,分別佔46%與25%,北海的採油業就集中在這兩國海域。荷蘭、丹麥、前西德、比利時、法國共獲得其餘的29%,但這些海域的原油產量不具有重要地位。
英國是隨著北海石油開發而崛起的第一產油國。1975年下半年,英國北海海域的阿蓋爾和福蒂斯油田開始出油,從此,英國採油業突飛猛進。1980年起,英國成了西歐主要石油消費國中唯一一個能夠自給並能輸出原油的國家。到1998年,英國的石油產量為1.33億噸,同期的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7.08億噸(王金洲,1999)。
挪威是西歐第一石油儲量國。1998年,挪威的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14.89億噸。挪威北海海域的採油業早於英國,1971年埃克菲斯克油田出油為其起點。1975年生產原油900萬噸,成為西歐第一個石油自給有餘的國家。爾後,原油產量穩步上升,1992年達1.64億噸,超過英國成為西歐地區最大產油國,1998年,其石油產量為1.52億噸,成為世界上最大產油國之一。2003年5月,挪威駐委內瑞拉大使達格·默克宣布,挪威國家石油公司將在委內瑞拉德爾塔拉天然氣項目中投資30~50億美元。這是挪威迄今為止涉及金額最大的國外投資計劃,它意味著挪威石油工業開始向國際化方向發展(國際石油經濟編輯部,2003)。
2000年西歐地區石油儲采比為7,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23.4億噸,佔世界石油剩餘探明儲量的1.67%,比1999年的石油剩餘探明儲量25.38億噸減少了7.7%。2000年天然氣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4.5萬億立方米,比1999年天然氣剩餘探明可采儲量4.43億立方米增加了1.5%,佔世界天然氣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的3.01%。2000年西歐石油生產量為3.21億噸,比上年的石油產量增加了1.0%,佔全世界石油產量的9.58%(其中英國2000年的產量為12684.5萬噸,比上年的實際產量13624.5萬噸減少了6.9%;挪威2000年的產量為16081.0萬噸,比上年的實際產量15088.0萬噸增長了6.6%。),而1999年西歐石油消費佔世界石油消費的22%。西歐1999年的天然氣產量為2892.37億立方米,比1998年的2665.7億立方米增加了8.5%,佔世界產量的12.31%,而其天然氣消費量1999年為4173億立方米,佔全世界天然氣消費量的17.38%。天然氣在歐盟15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將近24%,相對世界其他地區而言,歐盟天然氣儲量有限,產量不高,但消費量和進口量很大,輸氣管網發達。截止到2001年底,歐盟天然氣探明儲量3.21萬億立方米,佔世界的2.1%,主要分布於荷蘭(1.77萬億立方米)和英國(0.73萬億立方米)。歐盟2001年產氣量2129億立方米,佔世界的8.6%,主要生產國是英國(1058億立方米)和荷蘭(614億立方米);天然氣消費量3433億立方米,佔世界的15.9%,主要消費國是英國(954億立方米)、德國(829億立方米)、義大利(645億立方米)、法國(407億立方米)、荷蘭(393億立方米)和西班牙(182億立方米)(劉岩,2003)。
二、西歐的油氣貿易
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西歐石油進口量已達4000多萬噸,超過了美、日兩國進口量的總和,相當於世界總進口量的30%。進入60年代以後,西歐實施了能源從煤炭到石油的轉換,石油消費量激增,至1973年石油進口量佔世界石油總進口量的45.6%,那時,西歐是一個貧油區,原油產量僅約1800萬噸,對於區內龐大的消費需求不過是杯水車薪,以至形成了石油消費高度依賴進口的局面。隨著挪威、英國北海石油的開采,提高了區內原油的自給率。同時,重視調整能源消費結構:壓縮石油消費量『提高天然氣、煤炭和核能的消費比例,石油進口量顯著下降。但因北海原油生產受資源儲量規模的限制,西歐仍是世界重要的石油進口國。中東和非洲是西歐石油進口的基本來源,此外,來自原蘇聯與拉美的石油亦佔有一定的比例。義大利、法國、原聯邦德國是西歐三大石油進口國。
北美和歐洲是世界管道天然氣消費的主要市場。在北美主要天然氣的出口國是加拿大,其主要通過管道向美國出售天然氣,2000年的管道天然氣貿易量為1034.4億立方米;歐盟天然氣消費的39.2%來自進口,而且進口來源多,半數成員國完全依賴進口(劉岩,2003)。在歐洲天然氣的主要出口國是俄羅斯、荷蘭、挪威、英國等,出口到義大利、土耳其、荷蘭、德國、法國、比利時等國家。因此,加拿大、俄羅斯、挪威、荷蘭和英國是保證北美和歐洲這兩大消費區天然氣供應的最重要國家,在地區天然氣貿易中具有很強的地緣政治優勢。
俄羅斯在中歐和西歐的天然氣供應中占據了很重要的位置,對歐洲其他國家來說,如果沒有俄羅斯的油氣供應,特別是天然氣的供應,歐洲的能源安全就面臨著很大的威脅。2001年,歐盟管道進口天然氣1542億立方米,其中,來自俄羅斯752.3億立方米(劉岩,2003)。但俄羅斯在站穩歐洲市場的同時,准備利用其強大的油氣優勢,東向開發東北亞和中國市場,以防其油氣出口的單一性而帶來的劣勢。
挪威2000年的天然氣儲量為1.25萬億立方米,天然氣產量為449.6億立方米。1999年挪威出口到歐洲大陸和英國的天然氣比1998年增加了6.8%,達到455億立方米。法國燃氣公司是挪威天然氣的最大買家,共購進112億立方米。德國的魯爾天然氣公司購買了95億立方米,比利時配氣公司購買了56億立方米。挪威出口到捷克共和國的天然氣增加到13億立方米。1999年10月,挪威輸氣管網完成擴容改造,連接Kollsnes與Emden終端的歐洲輸氣管道二期工程開始投入運營。2001年,歐盟進口天然氣的1542億立方米中483.8億立方米來自挪威(劉岩,2003)。
2000年荷蘭的天然氣探明儲量為1.77萬億立方米,產量為628億立方米,出口量為366.2億立方米。1999年荷蘭的管輸天然氣出口量由於向德國的出口減少,1998年下降至350億立方米,同時因Trans-Europa-Naturgas管線擴建工程的影響,出口到義大利的天然氣也有所下降。2000年出口的管輸天然氣量為366.2億立方米。
2000年歐洲還是液化天然氣(LNG)進口第二大戶,進口量為326.8億立方米,僅次於亞太地區(其進口達980.4億立方米)。2001年進口LNG為287億立方米,其中來自阿爾及利亞、奈及利亞、卡達、阿曼、利比亞、阿聯酋的LNG分別為200.7、55.5、9.3、9.1、7.7、0.2億立方米,佔世界總出口量1429.5億立方米的20%(劉岩,2003)。
三、西歐的油氣運輸
徐小傑根據研究認為,未來的亞歐陸上油氣管道運輸網路主要由「石油心臟地帶」向歐洲、東亞、東南亞和南亞這個需求月形地帶流通,具體有西向、南向和東向三個方向的跨國管網系統。其中,西向的管網系統有兩個部分,一是從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到歐洲。這里有俄羅斯的友誼管道和新建的亞馬爾管道。二是中亞向西針對歐洲市場的運輸線路,包括北線和西線。北線指亞塞拜然和哈薩克的石油往北進入俄羅斯領土,利用現有的管線輸送到俄羅斯的黑海港口諾瓦羅伊斯克。西線指裏海的石油經巴庫到喬治亞或土耳其進入黑海或地中海。同時,北非阿爾及利亞的天然氣已經貫穿馬格裡布,北上供應南歐市場,這就是著名的馬格裡布—歐洲管線(徐小傑,1998)。具體來說,連接西歐的石油輸送航線主要有(王金洲,1999):波斯灣—好望角—西歐、北美線。這條航線從波斯灣各油港經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沿非洲東海岸穿行莫三比克海峽繞道好望角,再沿非洲西海岸直達西歐、北美。此航線主要由超級油輪經營,它擔負著輸往西歐石油總量的70%和輸往美國石油的45%,它是西歐、北美主要的供油運輸線,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海上石油運輸線。
北美、西歐和前蘇聯地區又是油氣管輸最發達的地區(圖5-1、圖5-2見書後彩圖)。那裡的天然氣管道星羅棋布並已實現了國際聯網。歐盟內部現有天然氣長輸管道里程18.7萬公里,是1970年7.1萬公里的2.63倍。歐盟內部跨國管輸量613.9億立方米,佔世界跨國管輸量4083.2億立方米的15%。歐盟60%的天然氣消費量至少跨越一個國家輸送(劉岩,2003)。天然氣干線密度在美國為185米/千米2,在荷蘭為265米/千米2,法國為48米/千米2。西歐天然氣供應最初是區域性的,但從荷蘭發現格寧根氣田後,西歐開始了天然氣管網系統的建設。東歐也在積極擴建其輸氣管道。就參與國的數量而言,歐洲的天然氣市場是全世界最復雜的天然氣管網,天然氣用戶有2億。
近幾年來,隨著天然氣需求的增長,輸氣管道的建設穩定增長。全歐對清潔燃料需求的增長,正推動著由前蘇聯地區、北非以及北海外輸天然氣管道建設項目的實施。歐洲目前在建和計劃建設的項目中,有起自北海和阿爾及利亞的Zeepipe II管線、「歐洲管線」、霍爾騰管線以及歐洲—馬格裡布管線正成為關注的焦點。
四、歐盟天然氣統一市場
從以上分析可見,歐盟成員國之間天然氣消費部分靠成員國之間的進出口解決,但很大部分還需要依靠從歐盟外部市場進口解決。在這種情況下,為保證歐盟天然氣安全穩定供應,歐盟形成了天然氣統一市場。
歐盟各國天然氣行業發展可分為四個階段(宦國渝,李曉東,孫劍,2003),即起步期、成長期、成型期和成熟期。目前這些國家已進入了氣源多元化、市場需求穩定、基礎設施完善的成熟期,這為歐盟形成統一的天然氣市場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建立統一的天然氣市場是歐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必然結果,也是歐盟各國推動本國天然氣行業發展、促進高效清潔能源利用的需要。
早在1990年,歐盟委員會就已經開始促進歐盟內部天然氣市場的建立。1990年6月和1991年5月,歐盟委員會相繼發布了90/377/EEC指令《關於提高工業最終用戶天然氣和電力價格透明度的程序》和91/296/EEC指令《關於通過管網輸送天然氣》,邁開了發展內部天然氣市場的第一步。1996年,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以1254/96/EC指令的形式,公布了跨歐洲能源網路建設的一系列指導方針,這些方針有力地促進了歐洲天然氣一體化基礎設施的建設。1998年7月,歐洲議會和歐盟理事會又發布了98/30/EC指令,闡明了內部天然氣市場的共同規則和各成員國天然氣部門的組織原則,提出了為確保內部天然氣市場得以建立並有效運營,各成員國政府在輸送、儲存、配送領域必須承擔的維護市場公平競爭的義務,還規定了強制性條款。
歐盟天然氣統一市場的主導思想在於促使區域內資源的自由流動、為構建和完善區域內統一的能源市場作準備,但是,在不妨礙內部大市場的前提下,允許各國具有一些豁免權,並制定各國管理制度。在歐盟天然氣統一市場內,要堅持公平原則、透明原則和採取許可證為主要手段的監管方式。
從歐盟天然氣統一市場的形成,及其主導思想和執行原則來看,歐盟在天然氣乃至能源市場的管理上已開始了統一的管理,其各國的油氣安全戰略必然受其統一規則的支持與約束。
❼ 西歐地區典型國家的油氣安全戰略
20世紀70年代歐洲是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費區,進入80年代,歐洲的石油消費增長呈下降趨勢,北美的石油消費顯現持續的增長。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北美的石油消費量趕上歐洲後繼續增長,並取代歐洲成為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費區,2002年中國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2002年在全球石油消費比上年略有增長(0.2%),中國增幅達5.8%的情況下,歐洲和日本的能源消費十分低迷,出現了1%的負增長(耿彤等,2003)。
歐盟國家本來是石油消費稅最高的國家,但迫於石油消費量的增長和環境保護的壓力,近年來仍在不斷地提高石油消費稅。燃油稅已經從1998年的每升41.7歐分提高到2000年的45歐分,從2002年起又提高到50歐分,以此來限制石油消費(李文,2003)。與此同時,歐盟國家還對可再生能源等清潔能源實行稅費減免,以促進清潔能源的生產和消費,調整能源消費結構。歐洲卓有成效的能源消費下降與歐洲國家所採取的這些油氣安全戰略是分不開的。下面以法國和英國為例,簡單講述一下西歐的油氣安全戰略措施。
一、法國的油氣工業發展概況和油氣安全戰略
1.法國的油氣儲量和產量
法國是一個礦物燃料資源比較貧乏的國家,每年的礦物燃料總消費量大約是24000萬噸油當量,然而國內商業性一次能源的產量(煤炭、原油和天然氣)僅為800萬噸油當量,而且產量還在迅速下降。
2000年法國的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1980.1萬噸,僅佔世界石油剩餘可采探明儲量的0.01%,比1999年的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1460.1萬噸增加了35.61%。而法國2000年的石油產量為142.5萬噸,佔世界石油產量的0.04%,比1999年的石油產量154.5萬噸減少了7.77%。1999年法國的天然氣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144.05億立方米,佔世界天然氣剩餘探明儲量的0.0099%,與1998年的剩餘探明儲量相比沒有變化。1999年法國天然氣的產量為30.02億立方米,比1998年的產量減少了7.8%。
2.法國的油氣貿易
由於法國的礦物燃料比較貧乏,所以法國每年需要大量進口油氣來滿足消費。2000年法國進口原油8562.7萬噸,比上年增加了4.3%(見表5-1)。
表5-12000年法國油品產量
續表
(據程哲生整理的法國《Bulletin Mensuel》,2001)
1998年法國進口管輸天然氣259億立方米,進口液化天然氣為98億立方米,合計為357億立方米。1999年,法國進口液化天然氣102.6億立方米,進口管道天然氣為307.6億立方米。2000年法國進口天然氣428.5億立方米。
3.法國的油氣消費
法國近年來的經濟增長雖然有些放慢,但其油氣特別是天然氣的消費量在迅速的增長。其油氣消費見表5-2及表5-3。這兩個表的數據說明法國的油氣消費處於增長態勢,且1999年與1998年相比,其油氣消費在能源消費結構中占較大的比例,並有增長趨勢。
表5-21990~1998年法國油氣消費量(單位:石油為百萬噸;天然氣為億立方米)
(據能源政策研究,2000.1)
表5-3法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表
4.油氣儲備及其能源安全政策
法國位於西歐(圖5-3)。法國是一個自立意識很強的國家,具有獨立的立場,並且實行國家主導型經濟,同時法國油氣資源貧乏,而油氣消費卻很大,為了保障法國的能源安全,法國十分重視礦產資源儲備。其實行儲備政策不僅僅是為了經濟安全,而且是以保障國家廣泛的綜合性安全為目的。由於法國國家的特點、經濟運營特點和儲備目的等方面的原因,其儲備內容大多保密。但法國在形式上實施儲備的主題是財政部和科技產業部。實際上法國國防部也根據需要參與儲備籌劃,並起著重要作用。1998年3季度法國的石油儲備量為2259.2萬噸,可用天數為96天。法國全國有15個儲氣庫,儲存能力為800萬噸當量油,這一數字是法國平均104天的消費量。
圖5-3法國的地理位置
法國天然氣輸氣系統由兩部分組成:一套是完整的讓天然氣流往各個方向的高壓輸氣系統;另一套是同該系統相連接的兩大輸氣系統Antenna,其中的天然氣僅單向流動。Antenna還承擔高壓輸送天然氣的任務,但他們僅是高壓輸氣主系統的當地分支管道。
1997年底輸氣管網的管道總長度為32000公里,其中的90%歸高壓輸氣系統所有,其餘的歸Gazzzz Sud Ouest所有。由於有了NorFra,法國將成為一個歐洲天然氣輸送樞紐。法國對於歐洲的能源安全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從地理位置上看,法國位於西歐的中部,它構成向其鄰國輸送天然氣和電力網路的樞紐,同時它的公路、鐵路和運河/河流等,對於運輸和集散石油產品及固體礦物燃料也起著重要作用。
法國的能源政策主要有三個重點:能源安全、環境保護和與法國經濟的配套性。
法國的能源安全主要是從兩個層面上考慮的,在法國能源的供應是無法完全自給自足的,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在運輸和化工等領域,人們還無法找到一種現實可行的石油替代品。除非人們的生活方式有了根本性的變化,否則法國未來經濟的發展仍舊需要依賴於進口的大量的原油、天然氣和煤炭。因此,法國人認為如果法國進口的能源能夠有多種來源渠道和多樣的產品,並且用戶也能非常靈活地適應能源的供應的話,那麼,依賴於進口能源也未必會影響法國的能源安全。
除了這種外在的限制因素外,如何確保最終用戶,尤其是工業用戶能夠得到穩定的能源供給,對於保證法國經濟向前發展是至關重要的。獲得穩定的供應需要有一個有效的能源生產、運輸、銷售體系為基礎,而且必須同時從長期(供給的安全性)和短期(能源供給的質量、可獲得性等)兩個方面考慮。
如果能源定價能夠使當地「使影響能源安全的外在因素內在化」的話,那麼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市場是有效的。但由於法國的能源不能實現自給自足,所以就要確定一個從經濟、社會和外交上考慮都可以接受的水平。由於所確定的安全水平會影響整個社會,因而不能單獨讓企業管理人員來完成這項工作,因為他們在考慮問題時,必然會局限於各自部門的經濟利益。就供給的安全性來說,「價格信號」可以反映持續開發導致的石油資源被過度消耗的問題,但是從世界經濟競爭和能源供給充足的角度來看,市場卻不能提供這種「價格信號」。政府可以利用稅收手段來解決,但是又受到來自社會和經濟上的壓力的限制。如果用戶能夠做好准備自己來解決供給中斷的問題,那麼,簽訂可中止天然氣或電力供給合同將會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法。
在國內,法國在工藝技術和地理環境許可范圍內,不斷加強對能源的開發,如核能、水力、薪柴和其他一些新型的和可再生的能源。為了降低發生危機時可能遇到的風險,能源供給的來源在地理位置上要盡量分散。法國天然氣的進口主要有四個來源(北海、荷蘭、俄羅斯和阿爾及利亞);另外,法國從北海、中東、非洲等地進口石油,做到使石油和天然氣進口來源多樣化。就油品而言,法國國內的13家煉油廠可以靈活的提高原油加工的各種產品。從1973年到1997年,法國一次能源和最終能源消費構成都發生了顯著變化。其能源結構分布向著更為均衡的方向發展。提高能源的安全性可以通過諸如國際能源機構或歐盟等組織聯合採取行動的方法。建立戰略儲備,制定應急措施,以及採取各種聯合方式都有助於在參與國之間建立起能源安全保障。進行天然氣管網和電網的地區性聯網,同樣有助於提高能源的安全性。地區性聯網可以緩解臨時性供應問題帶來的不利影響。在某種程度上,政府部門可以建立各種影響能源供給和需求的體系。這些體系包括法規,鼓勵能源生產、節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等措施,以及在能源生產領域投資的長期計劃等。
1975年1月法國在有關內閣會議上為確保礦產資源穩定供給而確定了第7次基本計劃,提出:
1)積極推進國內外探礦開發活動,加強地質礦產調查總局的工作;
2)加強節約資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3)支援礦業領域和有關公益性機構內外的研究活動;
4)強化與初級產品生產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消費國的雙邊合作計劃。
在法國的第8次計劃中(1981~1985),將促進節約資源、開發利用國內礦產資源、擴充儲備制度、推進產銷國之間的協作等作為同樣重要的政策項目納入整個國民經濟計劃中。
法國創設儲備制度的直接契機是前述的第7次基本計劃,但在確定第6次基本計劃時,就已經提出,為防備緊急事態的發生,應該從安全保障的角度出發對進口依賴程度高的礦產資源進行必要的儲備。1975年1月政府創設了儲備制度,在確定了具體的計劃後,於同年的第三季度開始實施儲備。這主要是對金屬進行儲備。法國儲備物資的保管主要利用民間的營業倉庫。
法國能源政策的主要目標:
1)將1980年能源消費量控制在2.05億噸石油當量;
2)1985年將能源進口依賴程度減少到62%;
3)開發新能源技術(開發替代能源、海洋石油等),推進其工業化。
法國採取的節約能源措施:
1)依據節約能源法(1974年),使產業、住宅等部門合理使用能源;
2)對大規模消費能源的產業進行特別征稅;
3)提高汽車的稅率。自1974年起,設定年度石油進口額的上限;扶植本土的石油公司,擴大G-G、D-D的往來。
為了使能源消費結構合理化,大幅度提高核能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將1975年的2.5%提高到1985年的24%);促進高反應堆的商業化;開展節能的研究和開發;開展太陽能、風能、地熱的研究和開發。
二、英國的油氣工業發展概況和油氣安全戰略
1.英國的油氣產儲量
截止到2001年1月1日,英國的石油剩餘探明儲量為6.82億噸,比上一年的剩餘石油探明儲量7.03減少了2.9%,2000年英國的石油產量為1.27億噸,比1999年的產量1.36億噸減少了約6.62%。英國1999年的天然氣剩餘探明儲量為7545.63億立方米,比1998年的天然氣剩餘探明儲量7645.53億立方米減少了1.31,其1999年的天然氣產量為1048.43億立方米,比1998年的產量958.73億立方米增加了9.36%。天然氣液體產量2000年為836.3萬噸,1999年為883.7萬噸。
2.英國油氣貿易與消費
1999年英國天然氣的商品量為988億立方米,比1998年的896億立方米增加了10.2%,1999年英國進口天然氣為14億立方米,比1998年增加了52.2%,1999年出口天然氣液體387億噸,比上年增加14.5%。1999年英國進口原油3932.1萬噸,比1998年的3944.7萬噸減少了0.3%,1999年出口原油為8505.2萬噸,比1998年的出口量7965.1增加了6.8%(見表5-4)。
3.英國的能源政策與地緣政治戰略
英國雖然是一個產油國,但是由於資源的不可再生性,經濟對油氣的強烈依賴性,以及環保等各方面的要求,英國制定了其能源政策目標,以及節能措施。
表5-41999年英國原油及油品進出口情況(萬噸)
(據程哲生根據英國《2000年英國能源統計摘要》所整理的統計資料)
(1)英國能源政策的目標
1)使國民理解努力開發技術的重要性;
2)引導北海石油天然氣等英國本土資源能夠取得最大利益;
3)節約能源,優先發展煤炭和原子能技術;
4)促進有經濟意義的能源技術開發;
5)盡可能地擴大國際間的合作機會。
(2)英國採取的節能措施
1)在熱輸送和熱交換領域推行能源節約;
2)在燃燒中節約能源;
3)改善隔熱材料,熱力泵,在建築物中利用工業廢棄物。
同時,英國對石油天然氣的資源量不斷進行評估,確保政府掌握確切的油氣資源量,為制訂新的能源政策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研究石油天然氣的開發再回收技術,減少在石油天然氣開發過程中的嚴重浪費狀況。對於海上平台安全問題進行研究和開發,為進一步進行海上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提供技術保障,並將鋼筋混凝土等作為開發物資進行研究開發。
英國有比較豐富的煤炭資源。為保障能源安全供應,英國將繼續促進煤炭生產的穩定和增產,使煤礦高效化,改善煤炭的使用技術,對於煤液化和汽化進行大力研究。在原子能方面,英國擴大對改良型氣體冷卻堆的利用,促進濃縮和再處理工作。另外,英國在積極尋找替代能源,研究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的利用技術。
英國通過海外資源供給來源的多樣化來降低風險。為此英國政府鼓勵民間在發展中國家投資,加強了海外投資保險制度並加強與其他國家的技術合作事業。
❽ 歐洲能源危機為何法國不慌法國為何幾乎沒有用電的困擾呢
因為法國和俄羅斯是非常好的朋友,他們一直相互共用能源,而且法國的人比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