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阿爾卑斯山脈
歐洲最高大的山脈。位於歐洲南部。西起法國尼斯附近地中海岸,經義大利北部、瑞士南部、列支敦斯登、聯邦德國南部,東至奧地利的維也納盆地,呈弧形東西延伸,長約1200公里,寬130~260公里,西窄東寬。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總面積約22萬平方公里。
山脈主幹向西南延伸為比利牛斯山脈,向南延伸為亞平寧山脈,向東南延伸為迪納拉山脈,向東延伸為喀爾巴阡山脈。
阿爾卑斯山脈可分為西、中、東3段。西阿爾卑斯西起地中海岸,經法國東南至義大利和瑞士邊境的大聖伯納德山口附近,是山系最窄部分,也是高峰最集中的山段,阿爾卑斯山脈最高峰勃朗峰(4810米)位於法國和義大利邊境。中阿爾卑斯介於大聖伯納德山口和博登湖之間,寬度最大,有著名的山峰馬特峰(4479米)和蒙特羅莎峰(4634米)。東阿爾卑斯位於博登湖以東,海拔低於西、中阿爾卑斯。
阿爾卑斯山系構造既年輕又復雜。它的形成與1.8億年前北大西洋擴張,以及由此造成的非洲和歐洲間相對運動密切相關。上白堊紀,從非洲分裂出小板塊向亞歐板塊輻合。原先介於非洲與歐洲之間的暖海中,已出現了一連串島嶼。小板塊不斷北移,先後從晚始新世開始與歐洲板塊輻合,並在均衡作用推動下形成了阿爾卑斯山系。阿爾卑斯造山運動時形成一種褶皺和斷層相結合的大型構造推覆體,其成因在於板塊輻合碰撞過程中多次構成劇烈的沖斷層,使有些巨大岩體被掀移動數十公里覆蓋到其他岩體之上,並形成了大型水平狀的平卧褶皺。這種推覆體構造以西阿爾卑斯最為典型。
更新世時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最大的山地冰川中心。山區為厚達1公里的冰蓋所覆,除少數高峰突出冰面構成島狀山峰外,各種類型冰川地貌都很發育,冰蝕地貌尤其典型,許多山峰岩石嶙峋,角鋒尖銳,挺拔峻峭,並有許多冰蝕崖、U形谷、冰斗、懸谷、冰蝕湖等以及冰磧地貌廣泛分布。現在還有1200多條現代冰川,總面積約4000平方公里,其中以中阿爾卑斯山麓瑞士西南的阿萊奇冰川最大,長約22.5公里,面積約130平方公里。
阿爾卑斯山脈地處溫帶和亞熱帶緯度之間,成為中歐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和南歐亞熱帶夏干氣候的分界線。同時它本身具有山地垂直氣候特徵。山地氣候冬涼夏暖,陽坡暖於陰坡。高峰全年寒冷,在海拔2000米處年平均氣溫為O℃。山地年降水量一般為1200~2000毫米,但因地而異。海拔3000米左右為最大降水帶。高山區年降水量超過2500毫米,背風坡山間谷地只有750毫米。冬季山上有積雪,如勃朗峰3000米高處,年降雪量厚達20米,因河河谷的因斯布魯克,3月的積雪區下界為海拔900米,5月間升高至1700米,9月升至3 200米,再往上為終年積雪區。阿爾卑斯山區常出現焚風,所到之處,常引起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而造成災害。
阿爾卑斯山脈是個巨大的分水嶺,歐洲許多大河如多瑙河、萊茵河、波河、羅訥河等均發源於此。各河上游都具有典型山地河流特點,水流湍急,水力資源豐富。
阿爾卑斯山地冰川作用形成許多湖泊,最大的首推萊芒湖,還有四森林州湖、蘇黎世湖、博登湖、馬焦雷湖、加爾達湖和科莫湖等。湖區往往是著名的游覽勝地。
阿爾卑斯山脈的植被帶具有明顯的垂直變化。山脈南坡海拔800米以下屬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800~1800米為森林帶,其下部是以山毛櫸和冷杉為主的混交林帶,上部是由雲杉、冷杉、雪松等組成的針葉林;1800~2300米處,寒冷多風,為森林線上限,以上為高山草甸,再往上則多為裸露的岩石和終年覆雪的山峰。動物有阿爾卑斯大角山羊和土撥鼠、山兔、小羚羊、雷鳥等。
阿爾卑斯山脈的布倫納山口(海拔1370米)、辛普朗山口(2009米)、聖哥達山口(2112米)等,自古以來就是南北交通的要道。1871年法國和義大利之間的塞尼山開鑿了第一條鐵路隧道,以後又建成多條,其中於1922年竣工的瑞士和義大利間的辛普朗隧道(長19.8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鐵路隧道之一。1958~1965年法國和義大利共同建成勃朗峰公路隧道(長11.6公里)。1980年建成的聖哥達隧道(長16.3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公路隧道。
西阿爾卑斯和中阿爾卑斯風景幽美,設有現代化旅館、滑雪坡地、登山吊椅等,為旅遊、度假、療養和體育運動勝地。山地坡麓與谷地建有不少村鎮,如法國的格勒諾布爾、奧地利的因斯布魯克、義大利的博爾扎諾等,山幽水清,環境雅靜,每年吸引大量遊客.
② 瑞士法國交界山脈
阿爾卑斯山脈
阿爾卑斯山脈(英語Alps)位於歐洲中南部,覆蓋了義大利北部、法國東南部、瑞士、列支敦斯登、奧地利、德國南部及斯洛維尼亞。
③ 法國五大山脈的位置和走向,希望有圖解
法國的五大山脈有:阿爾卑斯山脈、比利牛斯山脈、汝拉山脈、聖米歇爾山、中央高原。
1)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中南部大山脈,東西走向。是一條不甚連貫的山系中的一小段,該山系自北非阿特拉斯延伸,穿過南歐和南亞,直到喜馬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脈從亞熱帶地中海海岸法國的尼斯附近向北延伸至日內瓦湖,然後再向東-東北伸展至多瑙河上的維也納。
阿爾卑斯山脈遍及下列6個國家的部分地區∶法國、義大利、瑞士、德國、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僅有瑞士和奧地利可算作是真正的阿爾卑斯型國家。阿爾卑斯山脈長約1,200公里(750哩),最寬處201公里(125哩)以上,是西歐自然地理區域中最顯要的景觀。
(3)法國瑞士邊境是什麼山擴展閱讀:
孚日山脈是法國東部的山脈,它綿延於上萊茵省、下萊茵省和孚日省境內萊茵河谷以西地區。它由古老的岩石構成,山頂均為園丘形,最高點在貝爾湖山口北側。
孚日山脈從山口向西朝摩澤爾河谷延伸超過64千米,並向北與萊茵河平行延伸超過114千米。南部山峰高逾1200米,最高者蓋布維萊爾峰海拔1424米。西南部的山勢較為平緩,這里有美麗的峽谷和湖泊,是旅遊度假的理想之地。
④ 法國邊界有什麼山脈
西南與西班牙 安道爾邊界--比利牛斯山
東南與義大利 瑞士--阿爾卑斯山
⑤ 阿爾卑斯山是哪個國家的
阿爾卑斯山脈位於歐洲中南部,覆蓋了義大利北部、法國東南部、瑞士、列支敦斯登、奧地利、德國南部及斯洛維尼亞。
阿爾卑斯山脈位於歐洲南部地區,是由於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在南北方向碰撞擠壓而隆起,山脈總體呈東西走向,綿延1200千米,平均海拔達3000米,最高峰勃朗峰海拔4810米,是一座高山。
阿爾卑斯山脈是一列年輕的山脈,地勢十分陡峻,由於板塊擠壓的繼續,海拔還在增高,山頂廣大區域有大量冰川覆蓋。
著名山峰
1、勃朗峰(Mont Blanc)
海拔4810米,是阿爾卑斯山的最高峰,位於法國的上薩瓦省和義大利的瓦萊達奧斯塔的交界處,它是西歐的最高峰,由Jacques Balmat和Michel-Gabriel Paccard於1786年首登。
2、馬特洪峰(Matterhorn或Monte Cervino)
海拔4478米,馬特洪峰是阿爾卑斯山脈中最著名的山峰,位於瑞士和義大利的邊境,附近是瑞士瓦萊州小鎮采爾馬特和義大利亞奧斯他谷的小鎮布勒伊-切爾維尼亞。
3、杜富爾峰(Dufourspitze)
海拔4634米,杜富爾峰是阿爾卑斯山第二高峰,向西正對馬特洪峰,是位於瑞士和義大利邊境的羅莎山群(Monte-Rosa-Massiv)的最高點,屬於瓦萊阿爾卑斯山(或本寧阿爾卑斯山),北臨瑞士小鎮采爾馬特(Zermatt)。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阿爾卑斯山脈
⑥ 阿爾卑斯山是怎樣的,有什麼特點,在哪裡
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最高大的山脈.位於歐洲南部.呈一弧形,東西延伸.長約1200多千米.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最高峰勃朗峰海拔4807米.山勢雄偉,風景幽美,許多高峰終年積雪.晶瑩的雪峰、濃密的樹林和清澈的山間流水共同組成了阿爾卑斯山脈迷人的風光.歐洲許多大河都發源於此.水力資源豐富.為旅遊、度假、療養勝地.阿爾卑斯山脈的氣候成為中歐溫帶大陸性氣候和南歐亞熱帶氣候的分界線.山地氣候冬涼夏暖.大致每升高200米,溫度下降1℃,在海拔2000米處年平均氣溫為0℃.整個阿爾卑斯山濕度很大.年降水量一般為1200~2000毫米.海拔3000米左右為最大降水帶.邊緣地區年降水量和山脈內部年降水量差異很大.海拔3200米以上為終年積雪區.阿爾卑斯山區常有焚風出現,引起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而造成災害.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許多河流的發源地和分水嶺.多瑙河、萊茵河、波河、羅訥河都發源於此.山地河流上游,水流湍急,水力資源豐富,又有利於發電.這條聳立在歐洲南部的著名山脈,西起法國東南部的尼斯附近地中海海岸,呈弧形向北、東延伸,經義大利北部、瑞士南部、列支敦斯登、德國西南部,東止奧地利的維也納盆地.總面積約22萬平方千米.長約1200千米,寬130~260千米,東寬西窄.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山脈主幹向西南方向延伸為比利牛斯山脈,向南延伸為亞平寧山脈,向東南方向延伸為迪納拉山脈,向東延伸為喀爾巴阡山脈.阿爾卑斯山脈可分為3段.西段西阿爾卑斯山從地中海岸,經法國東南部和義大利的西北部,到瑞士邊境的大聖伯納德山口附近,為山系最窄部分,也是高峰最集中的山段.在藍天映襯下潔白如銀的勃朗峰(4810米)是整個山脈的最高點,位於法國和義大利邊界.中段中阿爾卑斯山,介於大聖伯納德山口和博登湖之間,寬度最大.有馬特峰(4479米)和蒙特羅莎峰( 4634米).東段東阿爾卑斯山在博登湖以東,海拔低於西、中兩段阿爾卑斯山.
⑦ 法國與瑞士交界的山是
是白朗峰(Mont Blanc),很有名,是阿爾卑斯山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