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會堂舊址在哪裡

法國會堂舊址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12-07 03:31:21

⑴ 美國著名建築,還有法國,印度,義大利.澳大利亞,中國

美國美國著名建築
金門橋
布魯克林橋
自由女神像
洛克菲勒中心
聖路易斯拱門
五角大樓
西雅圖 Space Needle 塔
聯合國大廈
法國著名建築
名勝:巴黎凱旋門 (L'arc de Triomphe)坐落在巴黎市中心星形廣場(現稱戴高樂將軍廣場)的中央,是法國為紀念拿破崙1806年2月在奧斯特爾里茨戰役中打敗俄、奧聯軍而建的,12條大街以凱旋門為中心,向四周輻射,氣勢磅礴,形似星光四射。工程由建築師夏爾格蘭設計,1806年8月奠基,歷時30個寒暑,於1836年7月落成。凱旋門高49.54米,寬44.82米,厚22.21米。它四面有門,中心拱門寬14.6米,門樓以兩座高墩為支柱,中間有電梯上下。在拱形圓頂之上有三層圍廊,最高一層是陳列室,這里展示著有關凱旋門的各種歷史文物以及拿破崙生平事跡的圖片;第二層收藏著各種法國勛章、獎章;最低一層則是凱旋門的警衛處和會計室。 圖集:法蘭西的華美樂章

埃菲爾鐵塔在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南岸,是世界上第一座鋼鐵結構的高塔,被視為巴黎的象徵。因法國著名建築師斯塔夫·埃菲爾設計建造而得名。建於1887—1889年。塔高300餘米,塔身重達9,000噸,分三層。第一層平台距地面57米,設商店和餐廳;第二層平台高115米,設有咖啡館;第三層平台高達276米,供遊人遠眺,底部面積1萬平方米,在第三層處建築結構猛然收縮,直指蒼穹。從一側望去,象倒寫的字母「Y」。該塔由1.8萬余個組成部件和250多萬個鉚釘構成。有電梯或徒步登塔頂。入夜,塔頂發出轉動著彩色探照燈光,防飛機碰撞。塔旁豎立長方形白色大理石柱,柱頂安放斯塔夫埃菲爾鍍金頭像。

盧浮宮 (Palais Louvre)是法國最大的王宮建築之一, 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右畔、巴黎歌劇院廣場南側。原是一座中世紀城堡,16世紀後經多次改建、擴建,至18世紀為現存規模。佔地約45公頃。早在1546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決定在原城堡的基礎上建造新的王宮,此後經過9位君主不斷擴建,歷時300餘年,形成一座呈U字形的宏偉輝煌的宮殿建築群。1793年8月10日,在推翻君主制的周年紀念日時,法國「國民公會」決定把昔日的皇宮辟為國立美術博物館;同年11月18日,盧浮宮博物館正式向公眾開放。其全部工程於1857年完成。在盧浮宮口字形正殿的西側,伸展出兩個側廳,中間的空地形成卡魯賽廣場。宮的東側有長列柱廊,建築巍峨壯麗。其畫廊長達900英尺,藏有大量十七世紀以及歐洲文藝復興期間許多藝術家的作品。館藏品達40萬件。盧浮宮美術博物館分為6大部分:希臘和羅馬藝術館;東方藝術館;埃及 藝術館;歐洲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和現代雕像館;歷代繪畫館。展覽按不同流派、學派和時代劃分。一層展出雕刻。二層油畫,三層是素描和彩粉畫。八十年代初,法國政府實施擴建和修復盧浮宮的「大盧浮宮計劃」。

巴黎聖母院 (Notre-Dame de Paris)是最著名的中世紀哥特式大教堂,以其規模、年代和在考古、建築上的價值而著稱。巴黎主教莫里斯·德緒利曾設想將兩座較早的巴西 利卡式(長方形)教堂合成一座大型教堂,1163年由教皇 亞歷山大三世奠基,高聖壇於1189年舉行奉獻儀式,1240年唱詩班席、西立面和中堂竣工,門廊、祈禱室和其他裝修在其後的一百年中陸續建成。內部平面130×48米,屋頂高35米,塔高68米。塔的尖頂始終未建。教堂經過歷代的損壞不得不 於19世紀重修,只有三個巨大的圓花窗仍保持著13世紀的彩色玻璃。後堂的飛扶垛特別雄健優美。

巴士底獄遺址(Place de la Bastille)位於巴黎市區東部、塞納河右岸,這里曾是公元1369—1382年建立的一座軍事堡壘。「巴士底」一詞的法文原意是「城堡」。這座古城堡擁有8座巍峨堅固的炮台,興建之初是用來抵抗英國入侵的。1380-1422年,這座城堡被改為王家監獄。整座城堡佔地2670平方米,四周建有一堵又高又厚的石牆和8座高30多米的塔樓,四周掘有寬24米的深溝,設吊橋進出。早在16世紀,這里就開始關押囚禁政治犯,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就曾兩次關押在這里。在法國人民心目中,巴士底獄已成為法國封建專制統治的象徵。1789年7月3日,巴黎人民奮然起義,14日,攻佔了巴士底獄,揭開了法國大革命的序幕。1791年,巴黎人民拆毀了巴士底獄,在其舊址上建成了巴士底廣場,並把拆下來的石頭鋪到塞納河的協和橋上,供路人踐踏。1830年,法國人民又在廣場中心建立起一座紀念七月革命的烈士碑。這座烈士碑高52米,碑身是用青銅鑄成的圓柱體,人稱「7月圓柱」,在柱頂端是一尊右手高舉火炬的金翅自由神像,神像左手提著被砸斷的鎖鏈象徵著獲得了自由。在監獄遺址前方立著一塊牌子,上寫:「大家在這里跳舞吧!」1880年6月,法國將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這一天定為法國國慶日。

先賢祠 (le Pantheon)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左岸的拉丁區,於1791年建成,是永久紀念法國歷史名人的聖殿。它原是路易十五時代建成的聖·熱內維耶瓦教堂,1791年被收歸國有脫離宗教後,改為埋葬「偉人」的墓地。1814年到1830年間,它又歸還教會。先賢祠中的藝術裝飾非常美觀,其穹頂上的大型壁畫是名畫家安托萬·格羅特創作的。1830年「七月革命」之後,繪畫的主題改變,先賢祠具有了「純粹的愛國與民族」特性。先賢祠內安葬著伏爾泰、盧梭、維克多·雨果、愛彌爾·左拉、馬塞蘭·貝托洛、讓·饒勒斯、柏遼茲、馬爾羅和大仲馬等。至2002年11月,共有70位對法蘭西作出非凡貢獻的人享有這一殊榮。

喬治·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 Georges Pompidou)坐落在巴黎拉丁區北側,塞納河右岸的博堡大街,當地人常也簡稱為「博堡」。文化中心的外部鋼架林立、管道縱橫,並且根據不同功能分別漆上紅、黃、藍、綠、白等顏色。因這座現代化的建築外觀極像一座工廠,故又有「煉油廠」和「文化工廠」之稱。這座設計新穎、造型特異的現代化建築是已故總統蓬皮杜於1969年決定興建的,1972年正式動工,1977年建成,同年2月開館。整座建築佔地7500平方米,建築面積共10萬平方米,地上6層。整座建築共分為工業創造中心、大眾知識圖書館、現代藝術館以及音樂音響諧調與研究中心四大部分。>>>

巴黎協和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 in Paris)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北岸,是法國最著名廣場和世界上最美麗的廣場之一。廣場始建於1757年,是根據著名建築師卡布里埃爾的設計而建造的。因廣場中心曾塑有路易十五騎像,1763年曾命名「路易十五廣場」。大革命時期又被改名為「革命廣場」。1795年又將其改稱為「協和廣場」,後經名建築師希托弗主持整修,最終於1840年形成了現在的規模。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尊23米高、有3400多年歷史的埃及方尖碑,這是路易-菲利普於1831年從埃及盧克索 移來的著名文物,碑身的古文字記載著拉美西斯二世法老的事跡。石碑兩側各有一座噴水池。池中精緻的雕刻也是希托弗的作品。廣場四周放置了8座雕像,分別象徵著8座在法國歷史上起過重要作用的城市:里昂、馬賽、波爾多、南特、魯昂、布勒斯特、里爾和斯特拉斯堡。1793年大革命時期,巴黎人民奮起搗毀了路易十五的銅像,並將路易十六送上了斷頭台。

香榭麗舍大街 (Ave des Champs-Elysees)東起協和廣場西至星形廣場,全長約1800米,街道最寬處約120米,是橫貫巴黎且最具特色、最繁華的街道之一。在法文中「香榭麗舍」是「田園樂土」的意思。過去,這里曾是一片低窪潮濕的空地。17世紀路易十四在位時,曾在這里植樹造林,使之成為專供宮廷貴族游樂的禁區。後來,圖勒里公園的東西軸線向西延伸,在這里建成了近1公里長的林蔭道。以後又加擴展。1709年才將其命名為香榭麗舍大街。大街以南北走向的隆布萬街為界,分成風格迥異的東西兩段。幽靜的東段體現了田園風光,長約700米,一排排梧桐蒼翠欲滴,街心花園夾在萬木叢中時隱時現。東端的星形廣場中央有巍峨雄偉、遐邇聞名的凱旋門。大街附近有波旁宮、瑪德琳娜大教堂。這里還有圖勒里公園、盧浮宮、市府大廈和愛麗舍宮等名勝古跡。西段長1100多米,西端的協和廣場是巴黎的另一個交通要沖。法國的一些重大節日——7月14日國慶閱兵式、新年聯歡都在這條著名的街道上舉行。
印度著名建築
只有泰姬陵
義大利著名建築
1.羅馬競技場。這座巨大的露天劇場叫做弗拉維奧劇場,因為它是由弗拉維奧家族的幾位皇帝建造的。通常,人們稱之為科洛塞。這是建造在一片凹地上的宏偉建築。尼祿時代,這一凹地是尼祿金殿花園里的一個人工湖。競技場的工程由維斯帕西亞諾皇帝於公元72年至75年開工興建,由蒂托皇帝於公元80年完工。傳統說法是,建造這座建築物使用了四萬奴隸,這是蒂托皇帝在摧毀耶路撒冷後於公元70年帶回羅馬的十萬俘虜中的一部分。羅馬圓形競技場自從誕生的那天就是,到今天仍然是羅馬的象徵。即使今天,站在大圓形競技場的遺跡上,似乎仍然可以聽到兩千年前瘋狂的觀眾地動山搖般的吶喊。這座公元前80年建成的雄偉的競技場堪稱公共建築的楷模。在這里可以見到古羅馬建築最基本結構和最偉大的成就之一:拱券結構。一系列的拱、券和恰當安排的橢圓形建築構件使整座建築極為堅固。當時的建築就是依*這種高水平的結構形式,使內部空間得以解放。競技場設計了寬敞的階梯和走廊,並設計了八十個拱門,在每一個拱門的入口處都有標有數字,方便讓觀眾很快的找到自己的座位,可以讓五萬人於十分鍾內進入劇場內坐定。這樣的設計即使在今天也算是很進步的。競技場的功能性設計也非常合理,角鬥士從何處出入,在哪裡休息,猛獸關在哪裡,死傷者從何處抬出,都有清晰的分布。直到公元608年,競技場一直用於角斗和斗獸,中世紀時改成一個城堡。此後部分被毀,成了挖取建築材料用以建造教堂和宮殿的場地。這樣破壞一直持續了好幾個世紀,到了十九世紀才被制止,並開始進行修復

2.君士坦丁凱旋門。競技場西側有羅馬保留最完整的凱旋門-君士坦丁凱旋門,它建於公元315年,是當時的市民和元老院為紀念君士坦丁大帝在羅馬的米爾比奧橋(橫跨台伯河)擊敗麥克仙烏斯而建的。凱旋門由三個拱門形成,表面有安東尼等多位大帝打敗勝戰情景的浮雕。北側曾有圓錐形噴水池,是古羅馬騎術、戰車比賽的折返點。

3。萬神殿。它是唯一保存完整的羅馬帝國時期的建築物,經歷了十八個世紀的滄桑後,銅門和拱門屋頂完整如初。萬神殿是眾神所在的神殿,建於公元前25年。後來,約公元120年重建。幾個世紀以來,萬神殿經歷著歷史的變遷:公元609年作為基督教的教堂,中世紀成為了制敵要塞。這座結構強固和諧的建築巍然挺立,殿外的柱廊,使人情不自禁地想到希臘殿宇和羅馬古典圓形大廳。萬神殿還是第一座注重內部裝飾勝於外部造型的羅馬建築。神殿入口處的兩扇青銅大門為至今猶存的原物,高7米,寬且厚,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青銅門。殿堂內部比例協調,十分恰當:直徑與高度相等,約四十三米。大圓頂的基座從總高度的一半的地方開始建起。殿頂圓形曲線繼續向下延伸,形成一個完整的球體與地相接。由於拱門分擔了整體的重量,整個店堂內沒有一跟柱子。圓形屋頂上開有直徑為9米的天窗,從這里透進來的光線照射在馬賽克的地板上,有一種庄嚴肅穆的氣氛,同時又有計時的實用功能。表現出古羅馬的建築師們高深的建築知識和深奧的計算方法,是古羅馬精湛建築技術的典範,是建築史上的奇跡。許多著名藝術家例如拉斐爾就葬在這里,義大利君主專制時期的統治者也葬在這里。

4。許願池。電影「羅馬假期」之賜,許願池是羅馬境內最大的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噴泉。許願池是十八世紀建築師沙爾威的傑作,噴泉位在三條街的交*口,這個雄偉的噴泉雕刻敘述的是海神的故事,背景建築是一座海神宮,中間立著的是海神,兩旁則是水神,海神宮的上方站著四位少女,分別代表著四季。許願池於1762年完工,因此是羅馬噴泉中比較年輕的一座。

5。 威尼斯廣場。位於羅馬市中心的圓形廣場。這個廣場的正面是綽號叫「結婚蛋糕」、「打字機」的白色大理石建造的新古典主義建築:維克多·埃曼紐爾二世紀念堂。為了慶祝1870年義大利統一而建造的紀念堂,耗時25年才建成。16根圓柱形成的弧形立面是它最精彩的部分,台階下兩組噴泉寓意深刻:右邊的象徵第勒尼安海,左邊的象徵亞得里亞海,中央騎馬的人物塑像就是完成了義大利統一大業的維克多·埃曼紐爾二世。建築物上面有兩座巨大的青銅雕像,右邊的代表「熱愛祖國的勝利」,左邊代表的是「勞動的勝利」。無論日曬雨淋,總有兩名士兵紋絲不動地在這里守護著無名戰士墓。

6。聖比得教堂。置身於梵蒂岡城的聖比得廣場,映入眼簾的是由四根壯麗精美的柱廊環繞中的被聖比得教堂。對面的紀念廣場規模宏大,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人。聖比得教堂高136米,佔地22000平方米,是基督教的象徵。由米開郎基羅設計的炮塔直徑達42米,到達塔頂約330級台階,從塔頂可俯瞰整個聖比得廣場,令人留戀往返的羅馬景色也盡收眼底。收藏於梵帝岡博物館的藝術品多為繪畫作品,其歷史悠久、數量眾多,包括了從古至今藝術品中的珍品。因當時天下大雨,鏡頭淋了雨水,只拍了局部。

7。比薩斜塔。位於羅馬式大教堂後面右側,是比薩城的標志。義大利比薩斜塔由著名建築師那諾·皮薩諾主持修建。始於1174年動工興建,1350年完工,為8層圓柱形建築,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塔高54.5米,塔身牆壁底部厚約4米,頂部厚約2米余.塔體總重量達1.42萬噸。開始時,塔高設計為100米左右,但動工五六年後,塔身從三層開始傾斜,直到完工還在持續傾斜,在其關閉之前,塔頂已南傾(即塔頂偏離垂直線)3.5米。建造塔身的每一塊石磚都是一塊石雕佳品,石磚與石磚間的粘合極為巧妙,有效地防止了塔身傾斜引起的斷裂,成為斜塔斜而不倒的一個因素,堪稱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跡,使比薩斜塔聞名遐邇。在底層有圓柱15根,中間六層各31根,頂層12根,這些圓形石柱自下而上一起構成了八重213個拱形券門。整個建築,造型古樸而靈巧,為羅馬式建築藝術之典範。鍾置於斜塔頂層。塔內有螺旋式階梯294級,遊人由此登上塔頂或各層環廊,可盡覽比薩城區風光。1987年,義大利比薩斜塔與旁邊的大教堂等建築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1990年,義大利政府將其關閉,開始進行整修,現塔頂已定時定量對遊人開放。

8。水城威尼斯。在義大利東北部,人口35萬,形狀像海豚,涵蓋了僅3平方英里,但是由118個島嶼組成縱橫有177條河道,2300條小巷,400座橋梁;現存400多座宮殿,120座教堂,120幢鍾樓,64所修道院;城市的大部分是建在打入到瀉湖湖底的數百萬計的木樁之上的;簡單的方形紅磚塔樓高近百米,是威尼斯最高的建築,它始建於9世紀末10世紀初,於1902年7月倒塌,現在的這座是1912年依原樣重建的;大鍾塔右邊是壯麗的著名建築,是威尼斯總督府,原先建於9世紀的拜占庭式建築遭了火劫,如今的這座建於15世紀,其雙層拱廊優美簡潔的組合,以及樓層上部同一模式的玫瑰窗,全部用白色大理石做成,是哥特式建築風格用於非教堂建築的典範。

9。 威尼斯是舉世聞名的水鄉,整個城市建築在水上,是世界上唯一沒有汽車的城市,「貢多拉」上華麗而迷離的情調,是世界遊客永遠的夢。

10。威尼斯聖馬可廣場。聖馬可廣場呈梯形,東西向長170多米,東邊寬80米,西邊寬55米;東端有聖馬可大教堂和大鍾塔。聖馬可大教堂是威尼斯的驕傲,它是基督教世界最負盛名的大教堂之一,是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的出發地。聖馬可大教堂建於829年,重建於1043~1071年,它曾是中世紀歐洲最大的教堂,是威尼斯建築藝術的經典之作,是東方拜占庭藝術、古羅馬藝術、中世紀哥德式藝術和文藝復興藝術多種藝術式樣的結合體,結合得和諧,結合得協調,美不勝收,無與倫比。大教堂有五個圓圓的大屋頂,這是典型的東方拜占庭藝術,但供奉的卻是一個西方的聖人。僅此一點,便是獨一無二。其次,大教堂內外有400根大理石柱子,內外有4000平米面積的馬賽克鑲嵌畫。每天從世界各地來瞻仰和欣賞大教堂的人成千上萬。乘電梯登至大鍾塔其頂部白色大理石環廊內,可近觀聖馬可廣場、遠眺亞得里亞海灣。

11。威尼斯嘆息橋。連結總督府和旁邊的地牢有一座非常有名的嘆息橋,過去當犯人在總督府接受審判之後,重罪犯被帶到地牢中,可能就此永別俗世了,所以在經過這座密不透氣的橋時,不由自主的發出嘆息之聲。這座橋是建於1600年,也是威尼斯的必訪景點之一。

12。佛羅倫薩喬托鍾樓和聖母之花大教堂 。聳入雲天的喬托鍾樓,是義大利天才藝術家歐洲繪畫家之父喬托的傑作。鍾樓高84.7米,也是由紅白綠大理石砌成,整個外形細長而優雅,裡面有許多精緻得讓人窒息的雕塑,上414級台階可以到達上部的露台。聖母之花大教堂從1296年開始興建,歷經了將近一個半世紀的時間,先後經歷了三位偉大的建築設計師之手終於成就。特別是最後一位建築師於1436年完成的哥特式穹頂堪稱一絕,使當時佛羅倫薩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穹頂。一個世紀後,才讓位給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而位居第二。設計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的圓頂正是佛羅倫薩人米開朗基羅,他當時曾指著這座穹頂說:「我可以比它建的更高更大,但是我無法超越它的完美」。喬托鍾樓比聖母之花大教堂建成得早:舊鍾樓遭大火燒毀後,佛城人就請了喬托來設計新鍾樓。1334年,在喬托的主持下,新鍾樓開始興建;但才建完鍾樓樓基和第一層,喬托就去世了。隨後的工程是由另兩位建築師照著喬托留下的設計圖紙完成的,只除了原圖上頂部的一座尖頂至今也未修建外,總共花了30年。雖然被人稱為「現代繪畫之父」的喬托,最主要的成就在美術上,是文藝復興萌芽期美術方面的開路先鋒,但他設計的這座鍾樓細致典雅,也堪稱傳世之作。

13。佛羅倫薩舊宮。西尼奧列廣場位於佛羅倫薩市中心,這里有一座建於十三世紀的碉堡式舊宮(現為市政廳)。舊宮上的塔樓高94米,它是義大利最奪人眼目的公共建築之一。舊宮側翼的走廊,當初為修道院院長和行政長官宣讀文告的會場,現在連同整個廣場成為了一座露天雕塑博物館,其各種石雕和銅像作品栩栩如生,形象傳神。

14。佛羅倫薩《大衛》塑像。這尊大衛塑像在舊宮台階旁,是復製品,原件已保存在藝術博物館里,還有一件復製品則豎立在米開朗琪羅廣場上。據說現在有一種叫「大衛暈眩證」的流行病!仔細看看吧。
澳大利亞著名建築
悉尼歌劇院
中國著名建築
太多了。故宮,天壇,圓明園,長城,四合院
其他著名建築
俄羅斯 「東正教教堂」「紅場」俄羅斯---莫斯科聖巴西利亞大教堂
美國 「自由女神」「白宮」
法國 「凱旋門」「埃菲爾鐵塔」
奧大利亞 「悉尼歌劇院」
英國 「大笨鍾」「泰晤士橋」
馬來西亞 「吉隆坡國油雙塔」
義大利 「古羅馬角斗場」比薩斜塔
希臘 「帕提農神廟」希臘---巴特農神廟
印度---泰姬陵
比利時---撒尿男童
馬來西亞---雙塔
新加坡---魚尾獅
德國---勃蘭登堡門

⑵ 西摩會堂有著怎樣的歷史

在今天的靜安區江寧路街道轄區內,位於陝西北路500號的院落里,有一幢在高樓環抱中的百年建築,人們無不感嘆它的規模宏大、庄嚴肅穆,這座像是希臘神殿式的新古典主義風格建築,就是遠東地區現存最大的猶太教會堂——西摩會堂。

西摩會堂於1918年開工,落成於1920年,1921年舉行了盛大的開堂儀式。因陝西北路舊名西摩路,所以人們習慣稱之西摩會堂,其實它的原名為拉希爾會堂(Ohel Rachel Synagogue),是沙遜家族成員雅各布·沙遜為了紀念愛妻拉希爾獨資建造的。

說到沙遜家族,在舊時上海灘可謂無人不知。1840年前後,塞法迪猶太人陸續來到上海,他們建立了塞法迪猶商集團,並從東西方進口貿易中賺取了巨額利潤。塞法迪猶商集團資本雄厚,很快在上海的經濟發展中占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而沙遜家族因為其悠久歷史和顯赫地位更成為當時塞法迪猶太商人的領袖。

雅各布·沙遜就是20世紀初新沙遜洋行在上海業務的實際控制人。雅各布·沙遜去世後,由他的侄子維克多·沙遜,人稱「翹腳沙遜」,繼任新沙遜洋行總管。這位商業奇才對上海地產、金融等領域的投資為他帶來了巨額回報,使他在上世紀三十年代一躍成為上海灘的首富。直到上海解放,沙遜家族仍是上海最大的房地產商,產業佔地678畝,房屋面積54萬平方米,有房屋近2000幢,包括沙遜大廈(今和平飯店)、河濱大樓、華懋公寓、格林文納公寓、羅根花園等公寓、花園洋房、里弄,分布在全市近百處地方。

西摩會堂:猶太人社區的生活中心

西摩會堂建成開放後,很快成為當時猶太人聚集、生活的中心。1931年,由塞法迪猶商阿伯拉罕創辦的上海猶太學校遷至西摩會堂旁,除了教室之外,還有圖書館、實驗室等。教學偏重文科,聖經、希伯來語教學放在首位,還開設英語、漢語等語言課以及英文速記打字、木工、縫紉等應用技能課。一般猶太家庭都樂於將子女送到這所學校學習。二戰時期,西摩會堂還曾作為上海猶太僑民協會會址,一度成為在上海的猶太人宗教信仰和聯絡交流活動的中心。

1948年前後,塞法迪猶商集團轉移產業,離開了讓他們輝煌過一個世紀的上海,而西摩會堂也隨之關閉。近年來,有不少猶太人和國外政要到此舊址參觀。以色列兩任總統赫爾佐格和魏茨曼、兩任總理拉賓和內塔利亞胡,前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奧爾布賴特都曾到訪此地。1999年,前德國總理施羅德來此參觀,還留言道:「我們紀念這段史實,並向這里伸出援手的人們,致以極大的感謝和贊賞。」他們中的很多人,對經歷了這么多年歷史變遷後,上海還能保存這樣完整的猶太教原物,深感驚訝和欽佩。

如今,西摩會堂已不再進行猶太教的宗教活動,但是它已經成為、並將繼續成為猶太人與上海這座城市的友誼見證。

⑶ 哈爾濱有哪些歷史遺址

哈爾濱作為一個近代興起的城市,在興起緣由有些類似上海,都是因大量的外籍人士,以及便利的交通,作為一個東西方交流的口岸城市,但又有自身獨特的風情。

哈爾濱在民國年間作為一個國際性商埠城市,大量的西方人士在此定居,留下了大量西式建築。

日本軍部曾以石井部隊、東鄉部隊、關東軍防疫給水部的名義:從事人體實驗、動物實驗、生化武器研究生產等戰爭犯罪活動。1936年開始在哈爾濱平房建立細菌武器研究生產基地。

這一段罪惡的歷史,始作俑者卻百般逃避。日軍在這里做著慘無人道的凍傷、鼠疫等各類實驗。其中最讓人感到無力恐怖的實驗,是一名731軍官說的話,“人凍傷之後,最快的治癒方法就是在37攝氏度的溫水下浸泡,直到消退為止。”

⑷ 上海科學會堂的前身

位於南昌路47 號的科學會堂門口掛上了本市第一塊「優秀歷史建築」銘牌。

上海優秀歷史建築有「名片」了。10月25日,坐落在南昌路上的擁有78年歷史的科學會堂,首次掛上了中英文對照的「優秀歷史建築」標志銘牌。這樣的「名片」將先在上海已經批準的337處優秀歷史建築上統一掛設。

「原為法國學堂、法童學校。萬茨、舍倫設計,姚新記營造廠承建,磚混結構,1926年竣工。略具法國文藝復興特徵並結合新藝術運動的裝飾。南向設有通場外廊、陽台,中部為盔式四坡頂,外牆多用券窗,檐下為木製牛腿。」在科學會堂的「名片」上看到,除了標明地址、被列為保護建築年份等內容,還有這樣一段文字,娓娓敘述著老建築的歷史與個性。

科學會堂是上海最早認定的市級建築保護單位之一。由於從2003年開始施行的《上海市歷史文化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條例》對保護建築名稱作了修改,由原來「市級建築保護單位」更名為「優秀歷史建築」,加上原掛設的標志牌內容過於簡單,缺乏中英文對照,已不適應上海當前不斷開放和強化保護管理的要求。因此,市政府決定對全市已批准公布的優秀歷史建築和即將批準的第四批優秀歷史建築重新掛設統一的標志銘牌;以凸顯其重要的歷史文化地位。截至目前,上海市政府先後分三批公布了398處、1398幢優秀歷史建築,其中,61處既是優秀歷史建築,又是文物保護單位;337處為優秀歷史建築。最近,又公示了230處、746幢優秀歷史建築的名單,將在徵求市民意見後確定是否列入優秀歷史建築保護范圍。副市長楊雄為科學會堂"優秀歷史建築"標志銘牌揭牌。

⑸ 湛江中國城酒店去法國公使署舊址怎麼走

公交線路:908路空調,全程約6.9公里

1、從湛江中國城酒店步行約460米,到達海灣大橋西站

2、乘坐908路空調,經過11站, 到達時代廣場站

3、步行約220米,到達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

⑹ 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的陳列布局

1. 摩西會堂舊址
摩西會堂舊址是上海僅存的兩座猶太會堂舊址之一,1928年由俄羅斯猶太人修建,二戰期間是在滬猶太難民們經常聚會和舉行宗教儀式的場所,2004年被列為上海市第四批優秀歷史建築。以色列前總理拉賓在1994年參觀時留言感謝「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上海人民卓越無比的人道主義壯舉」。2007年3月,虹口區人民政府依據從檔案館發現的原始建築圖紙斥資對其進行了全面修繕。摩西會堂舊址現已恢復為1928年作為猶太會堂時的建築風貌,內部結構也根據圖紙進行了調整,此建築圖紙的復製品現被安置於一樓。三樓設有遊客簽名儀、猶太難民資料庫和視頻節目等。
2. 二號展示廳
於2007年底完工,共展示圖片140餘幅,並在上海首次運用了多幕多媒體播放系統。內容豐富的短片配合情景雕塑、圓雕和油畫等藝術品,生動再現了猶太難民在上海的這段歷史,此外還展有難民護照和上海猶太早報等實物復製品、刻有拉賓題詞的大型石片等。歷史學家和藝術家的攜手努力,使這一展廳令觀眾流連忘返。
3. 三號展示廳
於2008年5月完工,經常有各種主題新穎的展覽在此展出。

⑺ 法國領事館舊址的歷史沿革

位於龍州鎮利民街,四周皆為民居。該館原址位於河西岸簍園角,現址原為中法合營的龍州至同登鐵路龍州火車站,後鐵路因軌距爭執停辦,領事館遂於1908年遷入,(當年法國修築龍州鐵路的陰謀因鐵軌爭執沒有得逞,鐵路停辦後,法國將駐龍州領事館從原設在水口河與平而河交匯處的簍園角遷至空置的火車站)直至1949年8月才全部撤走。
1885年的中法戰爭後,中法兩國在天津簽訂了《中法會訂越南條約》(又稱《中法新約》),開辟龍州為商埠,清政府准許法國政府在龍州設立領事館。1889年,法國政府派安迪來龍州籌建領事館。經過多點查勘,安迪認為,龍州南門對岸的簍園角是平而河和水口河的匯合處,逆平而河而上,可達越南涼山省七溪(艽葑);逆水口河而上,進入牧馬河,可直達越南高平省省會高平。在豐水期,船隻從七溪或高平順流而下,一天時間即可抵達龍州。在當時公路不通的情況下,簍園角無疑是交通便利的地點,於是,安迪便決定在簍園角建館。經過征地建房,掛上「法國派駐邕龍領事館」門匾,開館辦公。

⑻ 江蘇有多少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分別在哪裡

江蘇省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一、古遺址 名稱 時代 地址 1 南京人化石地點 舊石器時代 南京市江寧區 2 藤花落遺址 新石器時代 連雲港市連雲區 3 大墩子遺址 新石器時代 邳州市 4 花廳遺址 新石器時代 新沂市 5 三星村遺址 新石器時代 金壇市 6 駱駝墩遺址 新石器時代 宜興市 7 青墩遺址 新石器時代 海安縣 8 綽墩遺址 新石器時代至周 崑山市 9 天目山遺址 周 姜堰市 10 宜興窯址 晉至清 宜興市 11 鍾山建築遺址 南北朝 南京市玄武區 12 明故宮遺址 明 南京市玄武區、白下區 13 龍江船廠遺址 明 南京市鼓樓區 二、古墓葬 名稱 時代 地址 14 鴻山墓群 周 無錫新區 15 徐州墓群 漢 徐州市賈汪區、泉山區、銅山縣 16 象山王氏家族墓地 晉 南京市下關區 三、古建築 名稱 時代 地址 17 洪澤湖大堤 漢至清 淮安市淮陰區、洪澤縣 18 泰伯廟和墓 明至清 無錫市錫山區 19 滄浪亭 元至清 蘇州市滄浪區 20 惠山鎮祠堂 南北朝至民國 無錫市北塘區 21 南通天寧寺 宋 南通市崇川區 22 崇教興福寺塔 宋 常熟市 23 海清寺塔 宋 連雲港市新浦區 24 紫金庵羅漢塑像 宋至明 蘇州市吳中區 25 報恩寺塔 宋至清 蘇州市平江區 26 太倉石拱橋 元 蘇州市太倉市 27 盤門 元 蘇州市滄浪區 28 獅子林 元 蘇州市平江區 29 軒轅宮正殿 元 蘇州市吳中區 30 寂鑒寺石殿 元 蘇州市吳中區 31 昭關石塔 元 鎮江市潤州區 32 戶部山古建築群 明至民國 徐州市雲龍區 33 瞻園 明至清 南京市秦淮區 34 泰州城隍廟 明至清 泰州市海陵區 35 東林書院 明至清 無錫市崇安區 36 昭嗣堂 明至清 無錫市新區 37 趙用賢宅 明 常熟市 38 張溥宅第 明 太倉市 39 東山民居 明 蘇州市吳中區 40 藝圃 明 蘇州市平江區 41 全晉會館 清 蘇州市平江區 42 淮安府衙 清 淮安市楚州區 43 師儉堂 清 吳江市 44 蓮花橋和白塔 清 揚州市維揚區 45 吳氏宅第 清 揚州市廣陵區 46 揚州大明寺 清 揚州市維揚區 47 小盤谷 清 揚州市廣陵區 48 高郵當鋪 清 高郵市 49 甘熙宅第 清 南京市白下區 四、石窟寺及石刻 名稱 時代 地址 50 天下第二泉庭院及石刻 唐至清 無錫市北塘區 五、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名稱 時代 地址 51 俞樾舊居 清 蘇州市平江區 52 阿炳故居 清 無錫市崇安區 53 中央體育場舊址 民國 南京市玄武區 54 國民大會堂舊址 民國 南京市玄武區 55 中央大學舊址 民國 南京市玄武區 56 金陵大學舊址 民國 南京市鼓樓區 57 金陵女子大學舊址 民國 南京市鼓樓區 58 春在樓 民國 蘇州市吳中區 59 榮氏梅園 民國 無錫市濱湖區 60 張太雷舊居 1918—1925年 常州市天寧區 61 柳亞子舊居 1922—1937年 蘇州市吳江市 62 朱自清舊居 1930—1946年 揚州市廣陵區 63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叢葬地 1937年 南京市建鄴區、下關區、鼓樓區、玄武區、秦淮區、棲霞區、雨花台區、 64 新四軍重建軍部舊址 1941—1945年 鹽城市亭湖區 65 蘇皖邊區政府舊址 1945—1949年 淮安市楚州區 66 人民海軍誕生地舊址 1949年 泰州市高港區 大生紗廠(並入南通博物苑) 1895年 南通市港閘區 徐州漢代採石場遺址(並入漢楚王墓群) 漢代 徐州市雲龍區 御碼頭遺址(並入龍王廟行宮) 清 宿遷市宿豫區 明功臣墓(並入明孝陵) 明 南京市玄武區、雨花台區

⑼ 上海為什麼叫上海

有下海,才有上海。

文 | 河西

1955年,毛主席到上海視察,在黃浦江上游覽時,突然問了陪同人員一個問題:「你們知道上海還有個『下海』嗎?」舉座啞然,沒人能答得上毛主席的問題。

最後,還是他老人家自己提供了答案,他斬釘截鐵地說:「有!」

是啊,既然有上海,那麼下海在哪裡?

上海之所以叫上海,是因為有下海才有上海,有下才有上,天經地義。名字之中,沒有一個字是憑空出現沒有來歷的。

現在上海市虹口區昆明路73號有一座下海廟,當時夏海義王廟地處下海浦,長江船隻入海處。那時候,從東大名路至商丘路一帶全是漁村。漁民出海打漁,需要祈求神的保佑,便有這座小廟應運而生。所以當時這里供奉的是海神媽祖和天妃娘娘,而現在則變成了觀音。現正對廟門的馬路就叫海門路,海門路,顧名思義,大海之門,就叫海門路。當時居民船民進廟燒香,常常提著籃子過橋,所以叫提籃橋,就是這么簡單粗暴。

吳淞江南岸有兩條支流,一條叫下海浦,一條叫上海浦,黃浦江的「浦」,在吳方言區原意是人工小河。從這個字的意思你就可以看出,黃浦江這個名字,其實是個悖論,江是大河的意思,而浦是小河,何以兩者會混為一談?

黃浦江的原名是黃歇浦,黃浦江是黃歇浦與春申江名字混雜的叫法,而黃歇指的是戰國時的春申君黃歇。

黃軒飾演春申君黃歇

宋代為解決吳淞江的泄水能力,在吳淞江兩岸,大約每隔五里就會開鑿一條進入吳淞江的大支流,這種支流水道稱為浦。吳淞江兩岸共有18個浦。

北宋郟亶著《水利書》:「松江之南,大浦十八,有上海、下海二浦」。

吳淞江在虹口區海門路段,南岸有一個浦,稱作上海浦。南宋時設上海鎮,元代建上海縣,即取上海浦之名取名為上海鎮。而與上海浦隔岸相望的北岸也有個浦,叫下海浦,卻與「上海」這個名字失之交臂,而逐漸淹沒在 歷史 的塵埃中。

上海浦與下海浦,這是江南河流命名的習慣,接近源頭的支流稱為里或上,靠近下游的稱為外或下。下海浦於清同治年間被填沒,成為了現在的海門路,即今北外灘的濱江綠地一帶,依舊在煥發著新的活力,只是世人多隻知北外灘,卻不太了解曾經的下海了,只有提籃橋附近的那座下海廟還在見證下海的 歷史 。

下海廟俗稱「義王廟」。始創於清代乾隆年間,一開始只有房屋九間,是當地漁民、居民為祈佑平安、奉祀海神的民間神廟。

嘉慶年間下海廟荒塌,由心意師太重修,此後作為一所臨濟宗的比丘尼道場,通俗點說這是一間尼姑庵。

相傳心意師太至98歲高齡時,交法成師太繼任主持,之後又陸續增建前殿等二十餘間房屋殿舍。

抗日戰爭初期,下海廟房屋被日軍炮火全部焚毀。1941年起,由覺蓮募資重新修建,至解放以後,基本保持原有規模。

2012年,經過重修的下海廟重新對外開放,讓這段上海的 歷史 為更多的人所知曉。

與下海一起被人們遺忘的是吳淞江。吳淞江,就是松江,這就是松江區的名字由來。

蘇州河(吳淞江上海市段)明明在上海為什麼叫蘇州河,跟蘇州有什麼關系?蘇州河之名,始於19世紀中葉上海開埠後,部分愛冒險的外國移民由上海乘船而上,溯吳淞江直達蘇州,就順口稱其為「蘇州河」。

在蘇州河畔,有一座建築,像一座咖啡色的巨型山嶽矗立在蘇州河流入黃浦江的交匯處。在解放前,這是上海僅次於國際飯店的最高建築。它的名字叫百老匯大廈(即今上海大廈)。1934年春季竣工,由英國建築師法雷瑞設計,為英商投資所建。

上海大廈(原百老匯大廈)

叫這個名字,卻並不演百老匯戲劇。那為什麼叫百老匯大廈呢?是因為大名路。這條馬路在虹口區南部。西南起外白渡橋北堍,東至九龍路。清同治三年至光緒十四年分段築,初名虹口路。光緒三年改名百老匯路(Broadway Road),所以這座大廈就叫百老匯大廈。1943年,百老匯路以河北大名改今名。沒錯,就是《水滸傳》中梁中書所在的大名府。東大名路的大名同樣指的河北大名,這條路是大名路的東延伸段,故名。

1951年,陳毅市長將大廈命名為「上海大廈」。這是外灘建築群重要的建築物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周恩來、陳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曾先後陪同各國元首或政府首腦、政府代表團做客大樓,俯瞰上海市容。

這張照片,就是1973年9月17日上午,周恩來總理在上海大廈等來訪的法國總統蓬皮杜。

周總理在等待法國總統蓬皮杜

現在的下海地區,最著名的就得說是提籃橋。除了大名鼎鼎的提籃橋監獄,提籃橋區域在二戰中曾積聚過許多猶太人,是他們口中的「諾亞方舟」。上海方舟是猶太人世界,在那段「反人性」日子裡的最溫暖的「避難所」,是他們最溫情的回憶,也讓中國上海成為最散發人性光芒的地方。

這就是為什麼,猶太難民在上海紀念館會建在這里。

猶太難民在上海紀念館(原摩西會堂)位於上海市虹口區長陽路62號;由摩西會堂舊址和兩個展示廳組成,是「提籃橋 歷史 文化風貌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猶太難民在上海紀念館

這是一所正統的供俄羅斯和中歐猶太人使用的會堂。1927年由俄羅斯猶太人集資興建,稱華德路會堂,後改名為摩西會堂。納粹德國瘋狂屠殺猶太人時,逃亡上海的歐洲猶太難民大多都居住在虹口,彼時的提籃橋社區接納了二萬余名從歐洲而來的猶太難民。他們與上海人一起生活在弄堂里,學會了生煤球爐、包餛飩,不少人還和上海鄰居成了朋友。而摩西會堂成為當時上海猶太人舉行宗教活動的重要場所。上海最大的猶太人社團——上海猶太宗教公會長期設在堂內(1941年遷至拉都路會堂)。摩西會堂,是整個上海有關「猶太難民聚居區」的文字和實物資料最多也最為完整的地方。

猶太人感謝上海,上海也感謝這些來滬的猶太人,因為他們中傑出的藝術家給上海留下了「藝術瑰寶」。

著名小提琴手俞麗拿的導師(上海音樂學院院長)譚抒真,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跟隨猶太籍小提琴教授布雷斯勞·衛登堡學習小提琴。傅聰也跟衛登堡學習小提琴。

白馬咖啡館,又是一處充滿浪漫和傳奇的地方。1939年,來滬避難的猶太難民魯道夫·莫斯伯格和親友盤下此樓,開辦白馬咖啡館,成為當時猶太難民重要的日常聚集場所。

白馬咖啡館

百老匯大戲院 ,這個百老匯,則是真正的百老匯了,和百老匯大廈不一樣,但它之所以建在這里,還是因為這里原本是一條百老匯路。

百老匯大戲院,1928年由美商奧迪安大戲院公司投資創建,地址在百老匯路11號(今霍山路57號),1930年9月18日開幕,首映《璇宮艷史》。

百老匯大戲院

百老匯大戲院在上海也曾紅極一時,1987年起,霍山路57號曾經的百老匯大戲院改建為多功能 娛樂 場所,底層建有400平方米180座的新型歌舞廳,取名百老匯舞廳。1988年上繳利稅超百萬元,並獲上海市第一、第二屆市文明舞廳稱號,百老匯大戲院迎來第二春。

第二春花謝後,現在我們看到這座多少有些破舊的老建築,多少會有些感慨,但只要我們從空中俯瞰這片原本叫做「下海」的區域,如今北外灘的虹口正在迅速崛起,那是一片充滿發展潛力的熱土。時代的洪流裹挾著下海向未來奔去,等待並迎接它的,將是美麗的前景。





· 違法又違德的「活動物盲盒」,怎麼能夠暢通無阻?! · 菲律賓外長爆粗口,不能就這么完了! · 良醫 | 腰突、頸椎病……這些現代人「魔咒」龍華骨傷科怎麼用中醫治療?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經正式授權一律不得轉載、出版、改編,或進行與新民周刊版權相關的其他行為,違者必究!

閱讀全文

與法國會堂舊址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2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1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