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諾曼底登陸時,德軍去哪了
諾曼底登陸是二戰時期盟軍發起的一場大規模登陸作戰。將近300萬盟軍士兵通過英吉利海峽登陸法國諾曼底,從而拉開了盟軍在西線戰場上的大反攻序幕。
諾曼底登陸的過程非常順利,盟軍在登陸過程中發生的戰斗與預期中大體一致,盟軍也確實做到了在90天(D+90)內抵達塞納河。那麼問題來了,諾曼底登陸時,德軍去哪了?
諾曼底登陸的最關鍵時間就是從1944年6月6日早上6時30分開始的24小時內,隆美爾稱之為決定性的24小時。可德軍高層卻因為對盟軍主要登陸地點猶豫不決,以至於沒能及時做好應對措施。再加上幾位關鍵人物臨時缺席,導致西線德軍主力在這最關鍵的一天卻處於幾乎無事可乾的狀態。
盟軍把握住了這一絕佳時機迅速擴大灘頭陣地,從而為後續諾曼底登陸大獲成功打下了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
㈡ 二戰時期德國是如何佔領法國的
貝當元帥與德國簽訂投降協定。
1939年9月1日,德軍入侵波蘭,法國實行全國總動員。9月3日,法國對德宣戰凱旋門,但法國節節敗退。
1940年6月22日,貝當元帥與德國簽訂投降協定。法蘭西第三共和國覆滅。
1940年6月德國法西斯佔領法國後,戴高樂將軍和法國共產黨先後發表宣言,號召人民起來抗擊入侵者。1944年初,法國的主要抵抗組織聯合組建內地軍。武裝部隊發展到50萬人。6月,美英盟軍在法國諾曼底登陸,德軍節節敗退。在這種有利的形勢下,內地軍游擊戰爭日益發展成為全民的武裝起義。8月10日,鐵路工人舉行總罷工,使首都與外地的交通陷於癱瘓。19日,巴黎人民在巴黎解放委員會領導下舉行武裝起義。數萬名內地軍是起義的核心力量,12000名民警隊的官兵也參加起義。當時,巴黎城內有2萬多名德軍和80多輛坦克。起義者浴血奮戰,8月24日,幾乎全殲在巴黎的德國守軍。24日晚,盟軍第二裝甲師開進巴黎,與內地軍相配合共同消滅德軍殘余據點。
1944年8月25日,戴高樂的法軍第二裝甲師從巴黎的南門和西門進入首都。這天下午,法國勒克萊爾將軍奉艾森豪威爾之命,在巴黎接受德軍投降,巴黎全部解放。戴高樂將軍以法蘭西共和國臨時政府主席的身份進入巴黎。1944年8月30日,戴高樂宣布法國臨時政府在巴黎成立。
㈢ 諾曼底登陸全過程
1944年春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為了加速德國法西斯的滅亡,莢、美、法同盟軍決定在諾曼底登陸,開辟第二戰場。
諾曼底是最理想的登陸地點,因為它離英國空軍基地近,可以得到空軍的掩護,而且附近又有較大的海港,運輸後勤物資和後續部隊比較有保證。此外,德軍在那裡的防守兵力比較薄弱。
盟軍一邊周密地進行登陸准備,一邊利用一切手段,製造假象,迷惑敵人,使德軍產生盟軍會在加來地區登陸的錯覺。
1944年6月6日晨,盟軍利用漲潮時機和剛剛出現的短暫的好天氣,開始在諾曼底登陸。登陸前4一5小時,在空軍密集突擊的掩護下,美空降第82師和第101師,英軍第6師,分別在登陸地域兩翼距海岸10~15公里的縱深處實施空降,佔領登陸地附近的交通樞紐和橋梁、渡口等重地。促晨5時,盟軍開始航空火力准備,對海岸上的德軍防禦陣地猛烈轟炸。此後進行半小時的炮火准備。6時30分至7時45分,第一批登陸部隊分別在5個登陸地段突擊上陸。9時,基本突破德軍防禦陣地,奪取並建立了比較穩固的立足點。盟軍共13.2萬人上陸,奪取數個縱深為8~10公里的登陸場。從6月7日~12日,建立了聯成一體的登陸場。統一的登陸場正面寬約80公里,縱深13~19公里。6月17日,已有19個師共50萬人上陸。7月5日盟軍上陸部隊達100萬人。7月24日形成一個正面150公里,縱深13~35公里的戰略登陸場。至此,盟軍完成了預定計劃,諾曼底登陸作戰宣告結束。
諾曼底登陸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一次登陸戰役,也是人類戰爭史上規模空前的一次登陸戰役。它的勝利為開辟歐洲第二戰場奠定了基礎。
諾曼底登陸戰
在著名的「霸王行動」——史稱諾曼底登陸大戰中,盟軍約動用了287萬軍隊,10000架飛機,6000艘艦船,而其中電子戰行動尤為壯觀,堪稱是歷史上規模最為宏大的一幕。
●丘吉爾說:種種欺騙令人贊美
大戰在即,英國首相丘吉爾親自過問登陸的電子戰准備和實施情況,組織電子戰科
學家和技術專家積極進行戰前准備。當時的登陸電子戰組織是一個宏大的系統工程,除國與國的聯系外,整個登陸戰整體須協調一致,陸、海、空軍須緊密協同,還包括空降作戰的全過程實施等。當時,電子戰採用了許多尖端電子技術,有些是專項發明,特別是在電子欺騙手段上有很多創新。從整個登陸戰役的作戰效果看,德軍的思想確實被搞亂,從而產生了一系列的錯誤判斷,使得指揮失利,電子戰可謂功不可沒。到希特勒明白盟軍是「真正的一次登陸行動,而不是佯動」時大勢已去。
丘吉爾在對登陸的電子戰作用進行評價時說:「我們在總攻開始之前和總攻開始之後進行的種種欺騙措施,都有計劃地引起了敵方的思想混亂,其成就令人贊美,其影響將十分深遠。」
諾曼底登陸是盟軍開辟歐洲第二戰場的重大戰役行動,德軍在法國北部60個師的部隊,海岸有堅固的防禦工事,有120部雷達形成的雷達網,希特勒聲稱「每架敵機都在它的嚴密觀察之下」,大肆宣揚是如何堅不可摧。所以,盟軍登陸冒著很大的風險,此戰勝敗事關全局,所以藉助電子戰取勝意義十分重大。
●巧施妙法避敵之長攻敵之短
根據大戰需要,盟軍統帥部門請電子戰專家羅伯特·科伯恩出山,他領導的技術班子很快拿出了四項目標和措施的方案。
第一,防止敵方獲得盟軍艦艇出發登陸的早期警報和精確的艦艇航跡。措施是組建一支電子干擾航空大隊,配有各種型號的干擾機和電子偵察接收機,適時施放干擾,使德軍雷達系統致盲或只能發現假目標。
第二,防止敵方海岸炮兵使用雷達瞄準控制的火炮射擊海面的艦艇。措施是在艦艇上加裝干擾機,在指揮登陸的巡洋艦上裝備新型全波段偵察接收機,以及時發現敵方雷達信號,並組織施放干擾。
第三,擾亂敵軍坦克和飛機的行動及防止敵方發現盟軍傘兵降落區,並施放通信干擾,使敵機聽不清攔截航向指令。
第四,令敵對登陸地作出錯誤判斷。使敵雷達熒光屏上顯示出兩支巨大的「 幽靈艦隊」向加萊進發,以轉移敵注意力,掩護真的登陸艦隊。他們還精心設計了投放金屬箔條的航線,使箔條干擾的運動速度與艦隊相同,波形的大小與艦隊回波相似;同時還施放了雜波干擾。登陸前一個月,盟軍曾用繳獲的德軍雷達進行試驗,達到了預想的目的。科伯恩為使敵巡邏飛機及早發現「幽靈艦隊」,在海軍汽艇上分別安裝了「月光」回答式干擾機和「榛子」氣球式雷達反射器,均收到了奇效。
●讓德軍防禦體系變成植物人
大戰之時,登陸艦隊出發,德軍在法國和比利時海岸的雷達網遭到盟軍空軍的猛烈轟炸,多數雷達成了「瞎子」,此時干擾和欺騙行動出台了。
盟軍模擬「幽靈艦隊」的皇家空軍飛行中隊「出航」,小小艦隊拖著 「榛子」氣球駛入大海,到達離海岸10公里時施放煙幕彈,並播放大軍登陸的聲音,德軍頓時慌了手腳。同時,模擬假「空降」的電子欺騙迅速展開,使德軍一再撲空,大呼上當;通信干擾施放後使敵機根本無法聽到導航指令,一直在箔條干擾中徘徊尋找目標;當200多艘裝了干擾機的艦艇在臨近海岸施放干擾時,將殘存雷達完全覆蓋,此時的德軍已經變成了「植物人」。整個電子戰,盟軍使傷亡和損失減少到最小程度,卻獲得了歷史意義空前的巨大勝利。http://www.qgzxol.com/gfjy/NewsSystem/Files/2005-4-22/140.shtml
㈣ 二戰期間,德軍開往西線的路線有沒有經過法國,如果經過,都經過法國哪些城市和地區
你好!
如果不繞過馬奇諾防線的話,主要是會經由盧森堡以南經過法國,主要經過的城市是南錫、梅斯、凡爾登、圖勒一帶,然後到達首都巴黎。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㈤ 二戰:從盟軍諾曼底登陸到解放法國的具體過程.謝謝!
英吉利海峽的兩邊,盟軍和德軍都在積極准備,嚴陣以待。現在盟軍所剩下的問題就是確定最後的登陸日期「D日」了。海水的潮汐有高潮和低潮。陸軍要求在高潮時登陸,這樣登陸距離短。海軍要求在低潮時登陸,這樣德軍設置的障礙物就會暴露出來,登陸艇和船隻可以避開障礙物。空軍要求在有月光的時候登陸,這樣空降部隊才好實施空降。綜合海陸空三軍的要求,最後確定在高潮和低潮之間登陸,登陸時間為凌晨1點。
盟軍最後分析得出,6月份能同時滿足海陸空三軍要求的時間只有兩組,即上旬的5日、6日、7日和下旬的3天。艾森豪維爾最終確定1944年6月5日為登陸日「D」日,並把6日和7日作為天氣不好時的替換日期。
1944年5月31日,盟軍所有的參戰部隊、車輛和裝備開始登上即將載著他們橫跨英吉利海峽的艦船。然而,天有不測風雲。6月2日,整個英吉利海峽上空充滿著連續性的低壓氣層。6月3日,狂風大作,波濤洶涌。6月4日,依舊是狂風暴雨,天氣仍不見好轉。艾森豪威爾決定把6月5日發動的進攻推遲。6月4日晚上9點半,負責氣象的斯塔格上校根據最新觀測數據分析出從6月6日凌晨開始,在諾曼底上空有可能出現大約持續12個小時的晴好天氣,風力大約3級左右,空氣的能見度也非常得好。但是到了6月6日的中午以後,將又會出現一個惡劣天氣。而6月7日和8日,將是很難預料的。
那麼究竟是選擇6月6日行動,還是將進攻再度延期呢?艾森豪威爾最終做出了決定:6月6日就是登陸日。
登陸
1944年6月6日凌晨,2775架盟軍的轟炸機在諾曼底海岸96公里登陸正面投彈9000噸,兩個美軍空降師和一個英軍空降師共17210人實施空降,7000艘艦船載著132000名士兵橫渡風高浪急的英吉利海峽駛向法國。
盟軍的空中力量占絕對優勢。登陸前盟軍發動的空襲讓諾曼底的德國空軍只剩下100架戰斗機。6月6日德國空軍只出動了319架次,而盟軍出動了14500架次。
空降兵首先踏上法國領土。空降兵的主要任務是在登陸場的10公里到15公里的淺近縱深內,奪取道路、橋梁等要點,並且掩護和配合登陸部隊向沿岸的德軍發起攻擊。
劍海灘和金海灘由英軍負責,朱諾灘由加拿大軍隊負責,美軍負責攻打猶他灘和奧馬哈海灘。德軍密集的彈雨覆蓋了整個灘頭,盟軍找不到可以藏身的隱藏物。霎時,海灘上屍橫遍地,景象慘不忍睹。
猶他海灘是「D日」作戰中最順利、人員傷亡最少的海灘。小羅斯福准將的第一批登陸部隊的受到潮汐影響,實際登陸地點比預定的登陸地點偏南了1800米。小羅斯福當機立斷改變登陸地點,把偏南1800米的地點當作新登陸點,讓第4師全部從新登陸點登陸。「D日」傍晚,第4師的3個團全部上岸,共登陸20000餘人,建立了鞏固的登陸場,僅陣亡197人,不到預計傷亡的10%。
奧馬哈海灘是5個登陸灘頭中損失最慘重的,有「血腥的奧馬哈」之稱。奧馬哈海灘是一片凹進去的海灘,兩邊有30多米高的懸崖,從海岸線向內陸延伸,逐漸形成了一個高地。在這個高地上,僅有4條人員和車輛通行的簡易便道。從地形條件上講,奧馬哈海灘不是一個適宜登陸的地方。盟軍之所以選擇它,是因為在猶他海灘和它東部的英軍登陸地點的中間,沒有一個比它更合適的地點。
奧馬哈海灘最初由德軍一個戰鬥力比較弱的守衛團防守,而且沒有堅固的防禦工事。隆美爾在戰前視察奧馬哈海灘時,對這里的障礙物設置和火力配置非常不滿意。隆美爾命令德軍在奧馬哈海灘修築了牢固的防禦攻勢,從低潮線到高潮線之間,修了3套用水泥、障礙物和地雷組成的防線,在海岸線上面設置了大量的堅固的火力支撐點。隆美爾把戰鬥力非常強的精銳部隊德軍第352摩步師調防到奧馬哈。這樣,奧馬哈海灘成了一個真正的大西洋壁壘。
美軍在奧馬哈海灘的傷亡極其慘重。登陸的6個小時里,在不到10公里的登陸正面,陣亡了2400名美軍官兵。戰斗中,每100米就倒下24名官兵,每9秒鍾就有1名士兵犧牲。
從「D日」的整體情況來看,盟軍在5個海灘都取得了成功,132715人登陸,傷亡僅10300人,大大低於預計。由於水銀計劃的成功和「D日」前持續的惡劣天氣,讓德軍對諾曼底登陸的反應非常遲緩。惡劣的天氣讓德軍認為盟軍是不可能在這樣的天氣里發動進攻的,因而一些必要的例行巡邏與警戒都被取消了,甚至德軍的一些重要指揮官都不在崗位。6月2日和3日的壞天氣讓隆美爾做出了一個令他懊悔終身的決定。德國B集團軍群司令官隆美爾認為盟軍不可能在近期登陸,因此他請假回家。因為6月6日是他的妻子的生日。防守方總是被動的,總是揣測著、等待著進攻方的進攻。
希特勒有熬夜的習慣,每天晚上要工作到很晚,並且需要服用安眠葯才能入睡,一直到第二天上午才能醒來。「D日」凌晨,當盟軍已經開始發動攻擊的時候,希特勒才剛剛入睡。德軍最高統帥部參謀長約德爾不敢打攪希特勒的睡眠,直到上午10時希特勒醒來之後,約德爾才將盟軍已經在諾曼底登陸的消息報告給希特勒。這時盟軍的空降兵已經著陸8個小時了,盟軍的陸軍也已經登陸近4個小時了。
「D日」下午2點,希特勒命令精銳的黨衛軍裝甲部隊增援諾曼底。通往諾曼底的橋梁都被盟軍在之前的空襲中有計劃地炸毀了,這迫使增援的德軍繞了很遠的路才趕到。這些坦克部隊在路上還不斷地受到盟軍的空中騷擾。這一切都為盟軍贏得了時間,可以將佔領下來的灘頭連成一片。
諾曼底登陸的第一天在基本沒有遭到德軍有效反擊的情況下渡過了。諾曼底登陸成功了。
V1導彈
「D日」之後的幾天,暴風雨降臨諾曼底,盟軍的推進速度慢了下來。久經沙場的德軍利用諾曼底一帶草場和林地交雜的地形,沿岸的灌木叢進行了抵抗。盟軍艱難地一寸一寸地向前推進,而一直正常發揮作用的桑樹人工港也被嚴重損壞,延誤了盟軍的進程。
1944年6月12日,德軍新研製的秘密武器V1導彈出現在了英國倫敦的上空。V1導彈是世界上第一種用於實戰的制導式武器。德軍從6月12日到7月6日,向英國發射了2754枚V1導彈,倫敦平均每天要挨上100枚。後來英國皇家空軍成功地將法國北部的V1導彈儲存倉庫炸毀,V1導彈的威脅才解除。
艾森豪威爾在戰後的*中說,如果V1導彈能夠提前3個月投入使用,那麼諾曼底登陸就可能無法實施。而導致V1導彈沒有及時投入使用的正是盟軍的大規模空襲。被希特勒稱為「殺手鐧」的V1導彈沒能挽回他的敗局。因為,人類歷史上還沒有靠一種武器挽回敗局的戰例。
卡昂
1944年7月,右翼的美軍最終奪下了瑟堡港。但早在投降之前,德軍就已經徹底摧毀了這個港口。1個月之內,瑟堡港將無法使用。這樣,是否能夠順利奪下進入法國平原的門戶卡昂,就成為盟軍成敗的關鍵。駐守卡昂的德國黨衛軍希特勒青年師進行了瘋狂的抵抗。蒙哥馬利在確保集中優勢兵力和火力的條件下,用了整整6個星期的時間才最終佔領了卡昂。
此時,德國人開始對前景感到絕望。但不管龍德施泰德和隆美爾怎麼請求,希特勒堅決不允許德軍放棄抵抗向盟軍投降。1944年7月初,希特勒撤換了倫德施泰特的指揮權,換上了馮•克魯克元帥。克魯克艱難地指揮著德軍進行頑強地反抗,這使得盟軍的突破面臨著重重困難。
刺殺希特勒
1944年7月20日,一名年輕的德國參謀聯合數名德國軍官,發動了刺殺希特勒的行動。一枚定時炸彈裝入手提箱在東普魯士的希特勒大本營拉斯滕堡內發生爆炸,造成了混亂的局面,但希特勒幸運地躲過了暗殺。參與暗殺希特勒的軍官很快被逮捕,4980人慘遭處決。隆美爾在爆炸發生前3天就負了傷,但也被牽涉到了此案中。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庭,隆美爾最終被逼自盡,「納粹戰神」就這樣黯然離世。希特勒給予了隆美爾一名軍人所能夠得到的最高規格的葬禮。
解放巴黎
1944年7月的最後一周,蒙哥馬利成功地將德軍裝甲部隊主力引到了東部的英軍方向,讓美軍有機會從西部進行突破。巴頓帶領的美第三集團軍很快突破了德軍的防線,向東殺入了法國的中心地區。
1944年8月中旬,盟軍試圖包圍法萊茲周圍的德軍部隊。最終,一部分德軍向*圍了,而剩下的被盟軍的空中打擊徹底摧毀了。
被擊潰的德軍殘部向東撤退,盟軍閃電般地向前推進,盟軍解放了一座又一座城市。
1944年8月25日,盟軍解放巴黎。戴高樂回到了自己祖國的首都,並掌握了政權。
戰鬥力生成
在戰爭中研發出的新武器往往難以在戰爭中發揮出其最大效能,總是要在下一場戰爭中才能被充分認識。新武器的戰鬥力生成是需要時間的。在戰爭中研發出的新武器往往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形成戰鬥力。將軍和士兵們也不願意在流血的戰爭中去摸索新武器的用法,他們更喜歡那些用起來得心應手的成熟武器。很多在戰爭中開始研發的新武器都是在戰爭快要結束時或戰後才研發成功。例如:航空母艦誕生於一戰末期,導彈和原子彈都誕生於二戰末期。
當今世界各國軍隊所使用的主戰武器都源於一戰和二戰,甚至一戰之前,二戰後軍用武器的重大原創幾乎就停止了。潛艇於1903年開始服役。坦克、戰斗機、航空母艦和化學武器誕生於一戰,導彈、雷達、核武器和生物武器誕生於二戰,二戰中就開始研製電子計算機,只是1946年才研製成功。
今天我們所津津樂道的武器裝備除了導彈、戰斗機、坦克、潛艇、航空母艦、雷達、計算機和核生化武器之外還有多少呢?二戰後軍用武器的重大原創幾乎停止了!衛星、太空梭、激光、粒子束和次聲等也是重大原創,但是它們都首先用於科研和民用。軍用衛星已經成熟,激光武器基本成熟,其他的離軍用還有一段距離。近100年來坦克、戰斗機和潛艇都是武器系統的三大骨幹(水面艦艇的種類太多了)。近50年來導彈、雷達和計算機都是武器系統的三個核心。那麼未來50年、未來100年武器系統的骨乾和核心仍然不變嗎?導彈、激光和粒子束將成為武器系統的三大骨幹。納米技術、量子技術和生物技術將成為武器系統的三大核心技術。
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一段時間,坦克、戰斗機和艦艇仍然是制勝的關鍵,但是導彈、激光和粒子束的普及將讓運載它們的坦克、戰斗機和艦艇這些武器平台不再那麼重要了。電子技術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就顯得特別重要了。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量子技術將取而代之。電子計算機和電子通訊網路將被量子計算機和量子通訊網路代替。智能計算機則將寄希望於生物技術。在人腦中嵌入晶元或在晶元上生長腦細胞才是智能計算的出路。因為用原子和分子構造出一個近似於人腦的智慧結構猶如探尋宇宙的全部真理一樣困難重重。現在最先進的電子計算機還沒有一隻蚯蚓的大腦復雜。
納米技術、量子技術和生物技術是未來100年軍事戰略的制高點。這些技術武裝出來的戰斗機對付F-22就像踩死螞蟻一樣容易。當導彈和激光橫行天下時,人們關注的重點將不再是坦克、戰斗機和艦艇本身,而是它們運載的導彈和激光武器。
㈥ 諾曼底登陸的全過程
諾曼底是法國西北部著名的歷史和文化大區。這一地區的地理位置是這樣的:
它北臨英吉利海峽,與英國遙遙相望,面積約3萬平方公里,海岸線全長600公里。連綿數百里的海岸幾乎都是懸崖峭壁,盟軍的登陸地點選在比較平緩的5個灘頭。
㈦ 二戰時期,300萬盟軍在諾曼底順利登陸,此時德軍位於何方
二戰是以德國、日本和義大利為軸心國發起的法西斯戰爭,這場全球性的戰爭給世界人民帶去了深重的災難。而諾曼底登陸則是美國等國家正式對法西斯宣戰後盟軍發起的登陸戰,共三百萬的士兵經英吉利海峽到達法國腹地,發起了反法西斯國家反攻戰的序幕。
當時盟軍的計劃是在90天內到達塞納河,而最終登陸的情況來看這個時間只短不多計劃順利。這么順利的原因是因為德軍主力部隊均未在本地防守,那麼此時的德軍位於何方呢?
有人說諾曼底登陸如此順利的原因不是因為德軍沒人,其實是戰爭後期德軍的實力已經大不如前了,面對聯盟軍三百萬的兵力,自然毫無招架之力。乍然一聽覺得這個說法頗有道理,實際上卻是完全違背了事實。
聯盟軍登陸前德國在西線布置了48個普通師另加10個裝甲部隊。
而登陸部隊這邊因為是異地作戰,艦艇都是東拼西湊十分有限的。第一批先頭部隊只有6個師的力量,第二批軍隊的到達得在一個星期後。所以如果當時德軍能夠防守及時,登陸部隊是不可能如此順利就上岸的。
實際上登陸部隊如此順利是因為德軍的失誤。其一就是當時領導作戰的德軍司令判斷盟軍將會在另一個海峽登岸,據他推斷這個海岸口最適合聯軍登陸作戰,是必爭的戰略要地。
雖然當時的隆美爾認為他們會在諾曼底登陸,卻沒有辦法扭轉司令的觀點。也正是因為雙方在登陸地點上的判斷出現了分歧,導致後面他們所做的決策也是南轅北轍的。
西線司令認為在登陸部隊上岸後立馬進行精準打擊就能夠擊退他們,而隆美爾則認為應該提前對他們發動進攻,不能夠讓他們上岸。
兩個地位相當的司令在重要觀點上出現了分歧,誰也不能徹底說服誰,而底下的軍官想著和稀泥也沒站出來明確支持誰,最後採取折中他們觀點的方法,導致德軍失了先機。
另一點則是在登陸的當天,德軍方面在海岸上只布置了一個裝甲師,按理說他們是防守一方,有一個師及時反應也能夠應付。但不巧的是登陸時,德軍方面指揮官都缺席了,德軍失去了搶先發起攻擊的機會。
那個時候的希特勒是睡得晚起得早的典型代表,而作戰局局長則認為當時的聯軍是虛張聲勢,也沒去叫醒希特勒,沒人做決策手下的士兵也不敢貿然行動。
隆美爾的預測是正確的,但正因為德軍內部的不團結,遲遲沒能商議出主要作戰的方法,再加上盟軍選取了一個十分恰當的時機,直接打了德軍方面一個措手不及。諾曼底登陸的勝利宣告了歐洲第二大戰場的開辟,德軍被分為兩部分作戰,緩解了主要戰場的壓力,給了法西斯巨大的壓力,加快了二戰法西斯聯盟的滅亡。
㈧ 二戰時期德軍是如何佔領法國的
1940年夏,德軍發動鐮刀閃電計劃,繞過盟軍重點布放的正面防線而切斷法軍主力後路,迫使法軍大部不戰而降,英軍被迫撤退。
這之後,由於德軍力量有限,還要兼顧其他戰場,所以並未完全吞並法國,而是將法國中南部及其大部分殖民地都還給了新組建的傀儡維希法國政權。不過為了防止英國重新在法國登陸,所以德國還是強佔了法國西北部所有沿海地區。43年盟軍發動火炬計劃佔領法屬北非後,希特勒認為維希法國偷偷協助了盟國,於是一怒之下佔領了法國全境直到諾曼底登陸以後
㈨ 諾曼底登陸事件簡述一下
1942年6月,蘇美和蘇英發表聯合公報,達成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的充分諒解和共識,但英國在備忘錄中對承擔的義務作了一些保留。1942年7月,英美倫敦會議,決定1942年秋在北非登陸,而把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推遲到1943年上半年。但此時蘇德戰場形勢非常嚴峻,德軍已進至斯大林格勒,蘇聯強烈要求英美在歐洲發動登陸作戰,以牽制德軍減輕蘇軍壓力。英國只好倉促派出由6018人組成的突擊部隊在法國第厄普登陸,結果遭到慘敗,傷亡5810人,傷亡率高達96.5%。
1943年1月,英美卡薩布蘭卡會議,通過上半年在西西里島登陸的決定。把在歐洲大陸的登陸推遲到1943年8月。在這次會議上,英國借第厄普的失敗,以大規模兩棲登陸的復雜與危險必須謹慎從事為理由,堅持要求推遲對歐洲大陸的登陸。實際上英國一則想乘蘇德相爭坐收漁翁之利,二則想借美國的力量恢復大英帝國戰前在北非和南歐的傳統勢力。當然遭到美國的反對,作為妥協,英國同意成立英美特別計劃參謀部,負責制訂在歐洲的登陸計劃。由英國陸軍中將F·摩根擔任參謀長。摩根上任後立即組建「考薩克」,「考薩克」就是同盟國歐洲遠征軍最高參謀部的英文縮寫,主要成員有副參謀長美國陸軍准將雷·巴克,陸、海、空軍及所有與登陸有關的各軍兵種代表,負責指揮對歐洲大陸偷襲騷擾作戰的英國聯合作戰司令部司令蒙巴頓海軍中將當然也是其成員。
1943年5月,英美華盛頓會議,決定於1944年5月在歐洲大陸實施登陸,開辟第二戰場。「考薩克」立即開始制定登陸計劃,首先確定登陸地點,根據歷次登陸作戰的經驗教訓,登陸地點要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一要在從英國機場起飛的戰斗機半徑內,二航渡距離要盡可能短,三附近要有大港口。那麼從荷蘭符利辛根到法國瑟堡長達480km的海岸線上,以此條件衡量,有三處地區較為合適:康坦丁半島、加萊和諾曼底。
1944年6月6日早6時30分,以英美兩國軍隊為主力的盟軍先頭部隊總計17.6萬人,從英國跨越英吉利海峽,搶灘登陸諾曼底,攻下了猶他、奧馬哈、金灘、朱諾和劍灘五處海灘;此後,288萬盟國大軍如潮水般湧入法國,勢如破竹,成功開辟了歐洲大陸的第二戰場。盟軍還進行了世界歷史上空前的空降作戰,在德軍的後方空投下數個師的兵力。整個登陸作歷史兩個月,在8月19日渡過塞納-馬恩省河後結束。美國:29,000人陣亡, 101,600人受傷或失蹤;英國:11,000人陣亡, 54,000 人受傷或失蹤;加拿大:5,000人陣亡, 13,000 人受傷或失蹤;法國:12,200平民死亡或失蹤;德國:23,019人陣亡, 67,060人受傷,198,616人失蹤或被俘。
諾曼底登陸的成功,第二戰場的開辟,加速了法西斯德國滅亡,在蘇聯紅軍和,英法美加等盟國的夾擊下,德國僅支撐了不到十個月就不得不於1945年5月8日向盟軍投降。
㈩ 諾曼底登陸戰役的過程是怎樣的
美、英盟軍於1944年6月6日至7月18日在法國西北部諾曼底地區進行了一次大規戰略性登陸作戰,其目的是奪取集團軍群登陸場,保障主力部隊上陸和後勤供應,進而攻佔法國西北地區,為開辟歐洲第二戰場,向德國內地進攻,協同蘇軍最後戰勝法西斯德國創造條件。
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國對蘇發動大規模進攻。同年9月,蘇聯正式要求英國在西歐開辟第二戰場。但最初,英國對此採取消極拖延的態度。隨著蘇軍在斯大林格勒會戰中取得決定性勝利,並開始轉入反攻,日軍在太平洋戰區遭到了挫敗以及美、英軍隊在北非登陸獲得成功,整個世界戰爭形勢發生了對美、英開辟第二戰場極為有利的根本變化。1943年月1月,英、美首腦在摩洛哥卡薩布蘭卡舉行會議。
會上,確定在西歐實施登陸;同年3月,授命英國陸軍中將摩根負責組建英、美參謀部,著手制定在法國進行大規模登陸作戰的計劃。11月28日~12月1日,美、英、蘇三國首腦在德黑蘭會議上正式商定,美、英盟軍將於1944年5月在法國西北部地區登陸,並在法國南部進行輔助性登陸。在德黑蘭會議結束後不久,經美、英協商,羅斯福正式任命艾森豪威爾為同盟國遠征軍最高司令。自此,諾曼底登陸戰役的組織准備工作才進入實質性階級。
1944年月1月14日,艾森豪威爾到達倫敦就職,著手建立他的盟國遠征軍最高統帥部。美國史密斯上將任艾森豪威爾的參謀長,英國摩根中將任副參謀長;同時,還宣布了同盟國遠征軍海軍、陸軍和空軍司令官的任命。
在美、軍登陸前夕,德國在西線的兵力為「B」、「G」兩個集團軍群,統由龍德施泰特元帥指揮。「B」集團軍群由隆美爾元帥指揮,下轄第15和第7兩個集團軍;「G」集團軍群由勃拉斯科維茨上將指揮,下轄第1和第19兩個集團軍。西線德軍總兵力計有海防師33個、攻擊步兵師13個,裝甲步兵師1個、裝甲師9個和傘兵師2個,共58個師。德軍根據錯誤的敵情判斷,一直認為加來地區是美、英軍隊最可能登陸的地區。
因此,兩線德軍的主力第15集團軍23個師配置在加來地區400公里長的海岸線上,擔任主要方向上的防禦;第19集團軍8個師防守法國南部的地中海沿岸地區;第1集團軍6個師防守比斯開灣沿岸地區;第7集團軍14個師防守諾曼底和布列塔尼半島地區,其中在諾曼底地區設防的只有6個師。按1944年德軍標准師的兵力計算,在登陸開始時能直接用來抗擊美、英軍登陸的德軍地面部隊不超過9萬人。
當時,德軍在法國等西線地區已喪失海、空優勢。空軍僅有戰術空軍第3集團軍,飛機總數約500架;海軍能用於抗登陸的兵力僅有中、小型水面艦艇500餘艘和駐泊在比斯開灣各港口的潛艇49艘。
為了對付美、英軍隊在西歐的登陸,希特勒早在1941年12月就下令從挪威到西班牙的大西洋沿岸以最快速度構築所謂的「大西洋壁壘」。這是一道由堅固支撐點和野戰工事構成的、設有地雷和水中障礙配系的永久性抗登陸防線。盡管這道防線直到1944年盟軍登陸時遠未建成,但已初具規模。特別是在重點設防的加來地區,德軍沿海岸建築了一道縱深為5~6公里的防禦地帶。在該地帶內,構築了綿密的由海岸炮兵陣地、火力點、鋼筋混凝土掩部、戰壕、坦克陷阱和防坦克壕組成的堅固支撐點。各支撐點之間敷設有大量的地雷和其他障礙物。在諾曼底地區,因系德軍的次要防禦方向,故防禦較薄弱。
在兵力布局上,各集團軍均將海防師和攻擊兵師配置在海岸地帶,占據堅固支撐點。進行陣地防禦;而將裝甲師和傘兵師配置於淺近的縱深,作為機動預備隊使用,以便在敵登陸部隊突擊上陸的初期限投入戰斗,求得決戰勝利。因此,德軍這次抗登陸戰役的布勢基本上是寬正面、小縱深。
當時,在法國西北部可供選擇的登陸地域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加來地區,另一個是諾曼底地區。加來地區距英國海岸僅20海里,便於航渡和支援,但距英國主要港口較遠,且為德軍重點設防地區;諾曼底地區距英國海岸約65海里,缺少良好的港口,且科唐坦半島東部又有河網沼澤地,不利於部隊行動,但諾曼底地區距登陸部隊在英國的上船港口和戰斗機基地較近,海灘和內陸條件較好,能建立同時容納26~30個師的登陸場,且德軍防禦較薄弱。
經過周密考慮和權衡,盟軍最後選定從奧恩河口到科唐坦半島南端的諾曼底地區為登陸地域。整個登陸地域劃分為東、西兩個登陸區。西部登陸區為美軍登陸區,下分2個登陸地段,其代號為「猶他」和「奧馬哈」;東部登陸區為英軍和加拿大軍隊登陸區,下分3個登陸地段,其代號為「哥爾德」、「朱諾」和「斯沃德」。
盟軍登陸部隊編成第21集團軍群,下轄美第1集團軍、英第2集團軍和加拿大第1集團軍。海軍編成西部和東部兩個特混艦隊。西部特混艦隊分為「U」和「O」登陸編隊,負責輸送美第1集團軍上陸,由美國空軍第9航空隊擔任空中支援;東部特混艦隊分為「G」、「J」和「S」登陸編隊,負責輸送英第2集團軍和加拿大第1集團軍上陸,由英戰術空軍第2航空隊擔任空中支援。各登陸編隊均有1個艦炮火力支援大隊擔任炮火准備和炮火支援。
此外,西部和東部兩個特混艦隊還各有一個後續登陸。在預定的登陸之前,盟軍將在美軍登陸區空降2個師,在英軍登陸區空降1個師。第2集團軍和英皇家空軍轟炸機指揮部組成。盟軍參加諾曼底登陸戰役的各軍兵種部隊總兵力計280餘萬人,各種艦艇5.5萬余艘各型飛機1.3萬余架。
諾曼底登陸戰役的指揮官:最高司令為艾森豪威爾,副司令為英國A·特德空軍上將,參謀長為美國W·史蒂斯陸軍上將,海軍司令為英國B·拉姆齊海軍上將,空軍司令為英國T·利·馬洛里空軍上將,登陸部隊總指揮為英國蒙哥馬利陸軍上將。
在登陸戰役開始之前,盟軍的飛機和艦艇對諾曼底等地區進行了長時期的廣泛偵察,查明了德軍的海岸防禦配系、預備隊集結地域、彈葯庫和補給品貯存地,以及防禦縱深內的交通樞紐、橋梁、機場和軍工生產基地的位置等,從而掌握了有關德軍防禦的較完整的情報資料。在登陸前數個月,盟軍的戰略空軍和戰術空軍對德國北部和比利時的鐵路樞紐、公路、橋梁和其他重要目標進行了持續不斷的大規模轟炸,使德軍的交通運輸系統和軍工生產受到巨大破壞,部隊的機動受到極大限制。在登陸前的數周內,盟軍飛機對德軍防區的岸防工事和機場等重要目標實施反復轟炸,以破壞其海岸防禦配系和削弱其空中力量。
為了在登陸地點和時間上迷惑德軍,盟軍進行了一系列戰役偽裝。例如,在英格蘭東部虛設一個由美國巴頓中將任司令官的「美第1集團軍群」,進行軍事演習和假集結,發出大量電訊,並故意讓巴頓在肯特惹人注目地拋頭露面;在多佛爾海峽的英國港口,設置大量假的登陸艦艇、坦克、滑翔機和物資器材堆積場;登陸前對加來地區的德軍防禦設施進行了集中轟炸,其投彈量比諾曼底地區多一倍;在登陸日前夜,派出一些小型艦只和飛機進行佯動,利用電子干擾器材模擬龐大的登陸艦隊和機群。通過種種偽裝措施,使德軍無論在開始登陸之前或之後都誤以為盟軍要在加來地區登陸,從而將德軍的大量預備隊吸引在加來地區。此外,盟軍還採取了嚴格的保密措施。在突擊上陸的時機方面,盟軍的各種偽裝欺敵活動主要是使德軍相信盟軍完成登陸戰役准備的是早時間是在7月中旬。
為了確保登陸戰役的順利進行,盟軍在物資保障方面作了充分的准備。1942年月1月31日~1944年5月30日,僅美國運至英國的補給品和裝備就累計達529萬余噸。為了加快人員上陸和器材卸載的速度,避免卸載作業受到惡劣天氣的影響,盟軍工程兵部隊在戰役准備階段設計、製造了兩個用空心鋼筋混凝土沉箱構成的人工港;在登陸兵突擊上陸後,又在登陸區臨時設置了5個小艇避風所。此外,參戰部隊實施了符合實戰要求的訓練和模擬登陸的三軍聯合演習。
1944年6月1日,盟軍登陸部隊各第一梯隊師分別在英國南部的15個港口上船。6月3日拂曉,各登陸編隊自各土船港起航。駛抵懷特島南側海域會合,然後駛往登陸地域。由於氣象惡劣,艾森豪威爾於6月4日宣布將突擊登陸日由原定的6月5日推遲24小時。
6月6日凌晨,盟軍3個空降師的突擊梯隊共1.7萬人,分乘1200架運輸機在登陸地域淺近縱深進行傘降。傘降地域:美第82和第101空降師在科唐坦半島東南端,英第6空降師在奧恩河口附近。其任務是奪取海灘堤道和主要橋梁,佔領主要登陸地段的翼側,阻止德軍增援,保障登陸部隊上陸。空降兵著陸後,不同程度地完成了預定任務。在空降兵著陸前,英皇家空軍轟炸機指揮部的轟炸機群對各空降地域進行了航空火力准備。6月5日午夜至6日晨5時,美、英空軍的2659架重型和中型轟炸機實施航空火力准備,對登陸部隊上陸地區的德軍岸炮陣地和岸防設施進行轟炸,共投彈約1萬噸。5時30分,盟軍5個艦炮火力支援大隊的100多艘火力支援艦開始對80公里登陸正面實施艦炮火力准備,隨後轉入火力支援,較有效地支援了登陸部隊突擊上陸。
6月6日晨,盟軍登陸部隊按照各自的登陸時間分別在5個登陸地段突擊上陸。在「猶他」登陸地段,美第7軍步兵第4師第一梯隊1個團於6時30分突擊上陸;9時30分,初步建立了團的登陸場;至6日終,步兵第4師3個團全部上陸完畢,並鞏固了正面寬4公里、縱深9公里的師登陸場。在「奧馬哈」登陸地段,美第5軍步兵第1師第一梯隊2個團於6時34分突擊上陸,上陸後,登陸部隊遇到德軍有準備的抵抗,傷亡慘重,數小時內未獲進展;至6日終,部隊只前進1.6~2.4公里。在「哥爾德」登陸地段,英第30軍步兵第50師第一梯隊2個旅於7時25分突擊上陸,至6日日終,全師建立了縱深約8公里的師登陸場。
在「朱諾」登陸地段,英第1軍加拿大步兵第3師第一梯隊2個旅於8時突擊上陸,部隊上陸後,遇到德軍堅固支撐點的火力壓制,傷亡甚大,至6日終,部隊距當天任務到達線尚有5~9公里。在「斯沃德」登陸地段,英第1軍步兵第3師第一梯隊1個旅於7時25分突擊上陸;10時左右,第二梯隊旅上陸,13時左右,第三梯隊旅上陸;部隊除最初遭到一些損失外,進展迅速,沒有遇到德軍的頑強抵抗。至6日終,前出到比伊維爾、貝諾維爾一線,並與英軍第6空降師建立了聯系。
6月7~12日,經過6天的激烈戰斗,盟軍在80公里的正面上建立了集團軍群統一的登陸場。6月18日,美登陸部隊攔腰切斷科唐坦半島,阻止德軍向瑟堡增援;22日午後,向瑟堡發起總攻擊;在航空兵和艦炮火力的支援下,經過數日的激戰,美軍先頭部隊於25日突入瑟堡,26日瑟堡守軍被迫投降;7月1日,拉阿格角和整個科唐坦半島被佔領。英登陸部隊在德軍猛烈的抗擊下,前進遲緩;預定在登陸日奪取卡昂,到7月9日才攻佔。
至7月初,盟軍已有13個美國師、11個英國師和1個加拿大師共計100萬人,56.7萬噸物資和17.2萬部車輛上陸。由於登陸場過小,美、英軍隊又展開了擴大登陸場的作戰。經過數日戰斗。美軍於7月18日攻陷交通樞紐聖洛,從而將諾曼底地區的德軍分割開。美、英軍抵達卡昂、科蒙、聖洛、萊賽一線,形成正面150公里、縱深13~35公里的登陸場。至此,諾曼底登陸戰役勝利結束。在這次登陸戰役中,盟軍傷亡12.2萬人,德軍傷亡和被俘11.7萬人。
諾曼底登陸戰役,歷時43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一次登陸戰役。它是在盟軍掌握了制空權和制海權的條件下,三軍密切協同作戰,出奇制勝的一個典型戰役。它的勝利實施,對美、英盟軍在西歐展開大規模進攻,推動西歐各國人民反法西斯的武裝斗爭和加速納粹德國的崩潰,起了重大作用;並為組織和實施大規模登陸作戰,提供了許多有益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