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布里索的吉倫特派
布里索積極贊同大革命的開始。7月15日,他在斐爾·聖托馬區建議任命拉法耶特為國民自衛軍司令,後者恢復了被反動政府撤銷的這個職務。布里索不是制憲議會的代表,但被選入巴黎市府。他既是雅各賓俱樂部成員,也是君主立憲派「1789年會」的成員,與拉法耶特過從甚密。布里索性格易變,主意頗多,他當時主要傾向於君主立憲派。
1791年6月路易十六逃走事件對於布里索思想轉變起了重大作用。布里索當時任巴黎市府調查研究委員會主席,於7月10日在雅各賓俱樂部發表長篇演說,闡明國王並非神聖不可侵犯。他又草擬一份請願書,指出路易十六逃走實為退位,要求撤換國王,反對議會保護逃王,主張最高主權屬於國民。此時,布里索已逐漸認清君主立憲的弊病,基本轉到共和派立場。17日,人們就此請願書在馬爾斯廣場徵求簽名,遭到君主立憲派政權鎮壓。布里索與君主立憲派的分歧加深。
立法議會於1791年10月1日開幕。布里索作為巴黎代表作用顯著,他是外交委員會成員。他在議會、雅各賓俱樂部和《法蘭西愛國者報》精闢分析法國與歐洲政局,大力宣傳全面改革,成為吉倫特派的領導人。吉倫特派是立法議會中左翼的主力,起初因吉倫特省選出的維尼奧、讓索內等議員而得名,主要代表外省工商業資產者利益。該派組織上未曾建立一個政黨,沒有主席等職務。布里索、維尼奧及其同伴們常在羅蘭夫人沙龍中聚會,商討國家大事,協調政治行動。
立法議會開幕不久,布里索建議改變原來對於逃亡貴族的寬大政策,依法從嚴懲辦王弟等逃亡貴族首腦以及擅離職守與策動逃亡的官員。吉倫特派利用自己在立法議會中的影響,促使它通過三項法令:王弟普羅旺斯伯爵如不在兩個月之內回國,則取消其繼承權;逃亡貴族於年底之前不返回法國者,則地產充公;懲辦反革命教士。路易十六批准了第一項法令,但否決了其他兩項。 1792年春,布里索為首的吉倫特派成為左右局勢的力量,他們力求掌權執政。3月23日,路易十六讓步,撤銷君主立憲派內閣,改任吉倫特派內閣。羅蘭為內政部長,克拉維埃為財政部長,布里索本人未曾入閣。
外交政策是吉倫特派內閣的重要課題。1791年末至1792年初,布里索與羅伯斯比爾爭論長達三月之久。布里索主張對外進行革命戰爭,主動進攻,「如果希望一舉擊倒貴族、反抗派教士以及不滿者,則必須打倒科布倫茨」。「要攻打他們(德意志各反動諸侯)還須考慮嗎?……為了我們的光榮,為了鞏固革命並使之深入人心,這一切都使我們非如此不可」。羅伯斯比爾認為:「在打倒國外那一群貴族之前,先應打擊國內的貴族」。布里索的主張迎合了當時的民意。1792年4月20日,法國向奧國宣戰。吉倫特派內閣進行對外戰爭,但是當時將領多屬君主立憲派,不敢堅決進攻,造成出師不利。5月中,拉法耶特企圖率軍回兵巴黎,反對革命。布里索從此與拉法耶特關系破裂。
為了改變局勢,立法議會解散了國王的衛隊,公布放逐反抗派教士法令,並決定在巴黎結集兩萬名後備軍。但是,路易十六拒絕批准上述法令,又於6月13日將吉倫特派部長免職。君主立憲派重掌政權。20日,布里索等發動三萬群眾到王宮示威,反對解除吉倫特派各部長的職務,要求國王批准法令和積極對外作戰。
6月末、7月初邊境局勢惡化,敵軍侵入法國。此時,布里索與羅伯斯比爾兩位雅各賓俱樂部領導人互相呼籲團結,共同抨擊君主立憲派的妥協外交。布里索在議會明確指出:「祖國陷於危急,是因為有人使它的力量癱瘓了。是誰呢?只有一個人,就是憲法規定的國家元首」。要打擊歐洲封建君主、反動教士和一切叛國分子,首先應當打擊杜伊勒里宮庭,「因為這個宮庭是牽線的中心……是罪惡的根源,應該首先從此開刀」。他堅決主張廢黜國王。由於人民群眾與布里索等左翼議員的要求,議會於7月11日宣布「祖國在危急中!」上述情況表明,法國革命第一時期的斗爭為布里索提供了活動舞台,使他逐漸成為吉倫特派的領導人和一位著名政治家。
布里索及吉倫特派未曾積極領導1792年推翻君主立憲派的8月10日起義,但他們承認山嶽派和群眾取得的成果。這種現實主義態度,以及他們在此之前為打擊封建制度和爭取共和國而贏得的政治影響,使他們獲得政權。從1792年8月至1793年6月吉倫特派掌權時期,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一個重要階段。此時,布里索的作用十分突出。與吉倫特派的其他領導人相比,他不如維尼奧口若懸河、孔多塞深謀遠慮和羅蘭處事嚴謹,但也不像伊斯納爾那般浮誇急躁。當時,他與佩蒂昂、維尼奧的影響遠遠超過羅伯斯比爾。他剖析國內外局勢時思想敏銳,知識淵博,見解明確,從而獲得很高威望,成為法國革命重要領導人之一。 8月10日起義後,布里索等吉倫特派占優勢的立法議會採取一系列措施:停止國王權力,召開國民公會,撤換原有部長和任命吉倫特派各大臣復職,流放近4000名拒絕宣誓的教士,派遣特使整頓軍隊。此外,還曾宣布領主法庭對農民的各種訴訟一律無效,以及進一步廢除若干封建權利。
國民公會於1792年9月21日開幕,佩蒂昂被選為主席,布里索、孔多塞和維尼奧等人當選為秘書。這次,布里索未曾在巴黎競選,而以家鄉厄爾一盧瓦爾省代表資格進入國民公會。吉倫特派在國民公會中擁有2/3代表,力量最強。9月21日,國民公會決定廢除王政,次日宣布法蘭西為共和國。吉倫特派部長們來到議會祝賀共和國的誕生。國民公會於10月11日成立憲法委員會,由布里索等七名吉倫特派以及西哀耶斯與喬治·雅克·丹東共九人組成。布里索關於憲法的主張比1791年憲法較為民主,但不及山嶽派激進。
審判路易十六問題使布里索經受重大考驗。吉倫特派一致認為路易十六犯下罪行,但不主張立即處以死刑,並建議由人民作出判決。布里索在議會中還指出:「當我們辯論時,我們沒有充分估計到歐洲」。國民公會以387票的多數宣布判處國王死刑。隨後,布里索提議死刑緩期執行,但未獲多數贊同。盡管布里索等吉倫特派態度猶豫不決,他們終於投票贊成死刑。他們也是將路易十六送上斷頭台的主要力量之一。 吉倫特派掌權之際,充滿了他們與山嶽派的爭斗。他們的分歧起源於對戰爭的不同看法。1792年9月3日,布里索的住所曾遭山嶽派控制的巴黎市府的搜查,並被懷疑私通英國。10日,布里索在《法蘭西愛國者報》上宣稱,山嶽派挑起9月2日「屠殺」目的在於均分土地與財產。國民公會成立之初,雙方一度停止辯論。23日,布里索指責山嶽派為了阿諛人民而攻擊吉倫特派政權。山嶽派立即應戰,並在雅各賓俱樂部激烈攻擊他。布里索和同伴們從此不再出席該俱樂部會議。10月10日,在他們缺席情況下,雅各賓俱樂部決議開除布里索,其他吉倫特派隨即退出俱樂部。24日,布里索出版小冊子《告法國全體共和派書》,公開指責羅伯斯比爾、馬拉等為「破壞者」,「是要踏平一切的人,無論財產、安適、物價及對社會的各種義務都要平等」。布里索號召各地雅各賓俱樂部與巴黎中央俱樂部斷絕從屬關系。波爾多和馬賽等地俱樂部立即響應。1793年1月處死國王從而使山嶽派對吉倫特派擁有優勢。3月19日,布里索在報上指控山嶽派受雇於英國並挑起旺代叛亂。不久,巴黎富家子弟舉行示威反對徵兵,布里索贊賞他們對「市府不公正命令」的抗議。
吉倫特派掌權時未能堅決徹底打擊國內外敵人,對勞動群眾困苦生活無動於衷。他們遲至5月初才派遣大批正規軍鎮壓旺代叛亂,以及通過穀物最高限價法令。但此時局勢已經無法挽回。盡管如此,布里索為首的吉倫特派執政時,還是為革命做了一些好事。進一步打擊封建制度,宣布成立共和國,抗擊歐洲君主入侵,保證資本主義經濟自由發展等革命成就的取得,都與布里索及其同伴的重要努力不可分開。布里索主張法國實行聯邦制。他指出:丹東和羅伯斯比爾「都怕我要建立一個聯邦共和國」。他希望在法國實行美國式的憲法,用地方權力對抗中央,即反對山嶽派主張的高度中央集權。布里索等還主張實行法制。
B. 哲學家
西方哲學家年表
(分期眾說紛紜,此按一般分法;年表按辭海)
古希臘時期:公元前七世紀——公元前二世紀
泰勒斯(Thales,約前624-約前547,古希臘第一個哲學家,米利都學派創始人)
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ros,約前610-前546,古希臘米利都學派唯物主義哲學家)
阿那克西美尼(Anaximenes,約前588-約前525,古希臘米利都學派唯物主義哲學家)
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約前580-約前500,古希臘數學家,唯心主義哲學家)
色諾芬尼(Xenophanes,約前565-約前473,古希臘哲學家,埃利亞學派第一個代表人物)
赫拉克利特(Herakleitos,約前540-約前480與470之間,古希臘唯物主義哲學家,愛非斯學派創始人)
克拉底魯(Kratylos,前五世紀,古希臘愛非斯學派哲學家,赫拉克利特的學生)
巴門尼德(Parmenides,約前六世紀末-約前五世紀中葉之後,古希臘埃利亞學派唯心主義哲學家)
留基波(Leukippos,約前500-約前440,古希臘唯物主義哲學家,原子說奠基人之一)
阿那克薩戈拉(Anaxagoras,約前500-約前428,古希臘唯物主義哲學家)芝諾(埃利亞的)(Zenon Eleates,約前490-約前436,古希臘唯心主義哲學家,巴門尼德的學生)
恩培多克勒(Empedokles,約前490-約前430,古希臘唯物主義哲學家,修辭學創始人)
高爾吉亞(Gorgias,約前483-約前375,古希臘智者派哲學家)
普羅泰哥拉(Protagoras,前481-約前411,古希臘智者派哲學家)
蘇格拉底(Sokrates,前469-前399,古希臘唯心主義哲學家)
德謨克利特(Demokritos,約前460-前370,古希臘唯物主義哲學家,與留基波並稱原子說創始人)
安提西尼(Antisthenes,約前435-約前370,古希臘哲學家,犬儒學派創始人)
亞里斯提卜(Aristippos,約前435-前360?古希臘哲學家,昔勒尼學派創始人,蘇格拉底的弟子)
柏拉圖(Plato,前427-前347,古希臘客觀唯心主義哲學家,學園派創始人,蘇格拉底的學生,亞里士多德的老師)
第歐根尼(錫諾帕的)(Diogenes o Sinopeus,約前404-約前323,古希臘犬儒學派哲學家)
亞里士多德(Aristotles,前384-前322,古希臘哲學家、科學家,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逍遙學派創始人)
皮浪(Pyrrhon,約前365-約前275,古希臘哲學家,懷疑論者)
伊壁鳩魯(Epikouros,前341-前270,古希臘唯物主義哲學家)
芝諾(季蒂昂的)(Zenon Kitieus,約前336-約前264,古希臘斯多葛學派創始人)
羅馬時期:公元前二世紀——公元五世紀
西塞羅(Marcus Tullius Cicero,前106-前43,古羅馬政治家、雄辯家、哲學家,在哲學上,是折衷主義的代表)
盧克萊修(Titus Lucretius Carus,約前99-約前55,古羅馬詩人、唯物主義哲學家)
安德羅尼柯(Andronicus Rhodius,約前一世紀,古希臘逍遙派哲學家,因編纂亞里士多德著作而著稱)
埃奈西德穆(Aenesidemus,公元前一世紀,古希臘哲學家,懷疑論者,皮浪的思想繼承者)
斐洛(Philo Judaeus,約前30-約後45,古猶太神秘主義哲學家)
塞涅卡(Lucius Annaeus Seneca,約前4-後65,古羅馬哲學家、戲劇家,新斯多葛主義的主要代表之一)
愛比克泰德(Epiktetos,約66-?古羅馬斯多葛派哲學家)
琉善(Loukianos,約125-約192,一譯盧奇安,古希臘散文作家、唯物主義哲學家、無神論者)
馬可×奧勒留(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121-180,古羅馬皇帝[161-180],新斯多葛派哲學家)
塞克斯都×恩披里柯(Sextus Empiricus,約二世紀中葉,古羅馬哲學家,懷疑論者)
德爾圖良(Tertullianus,150-160年之間-約222,基督教教父之一)
奧利金(Origenes,約185-約254,基督教神學家,教父哲學的主要代表之一)
第歐根尼×拉爾修(Diogenes Laërtius,約200-約250,古希臘哲學史料《名哲言行錄》的編纂者)
普羅提諾(Plotinos,約204-約270,古羅馬時期希臘的唯心主義哲學家,新柏拉圖主義的最重要代表)
波菲利(Porphyrios,233或234-約305,古羅馬時期生於希臘的唯心主義哲學家,新柏拉圖主義者,普羅提諾的門徒)
作者: 愛打聽的聾子 2006-7-13 14:41 回復此發言
--------------------------------------------------------------------------------
2 西方哲學家年表
奧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354-430,羅馬帝國基督教思想家,教父哲學的主要代表)
希帕蒂亞(Hypatia,約370-約415,羅馬帝國女數學家、天文學家,新柏拉圖主義哲學家)
波伊提烏(Anicius Manlius Severinus Boethius,約480-524或525,古羅馬晚期唯心主義哲學家)
中世紀時期:公元五世紀—— 十四世紀末
埃里金納(Johannes Scotus Erigena,約810-877,歐洲中世紀前期經院哲學家)
安瑟倫(Anselmus,1033-1109,歐洲中世紀基督教思想家,實在論主要代表,有「最後一個教父和第一個經院哲學家」之稱)
洛色林(Roscellinus,約1050-約1112,中世紀法蘭西經院哲學家,唯名論者)
香浦(Guillaume de Champeaux,約1070-1121,中世紀法蘭西經院哲學家,實在論者)
阿伯拉爾(Petrus Alars,1079-1142,中世紀法蘭西經院哲學家,「概念論」者)
大阿爾伯特(Albertus Magnus,1193或1206或1207-1280,中世紀德意志經院哲學家、神學家,天主教多明我會僧侶)
羅吉爾×培根(Roger Bacon,約1214-約1292,英國思想家,實驗科學的先驅者)
托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26-1274,中世紀神學家和經院哲學家,天主教多明我會會士)
西格爾(Sigerus de Brantia,約1240-1281至1284,尼德蘭哲學家,阿威羅伊主義者)
愛克哈特(Meister Johannes Eckhart,約1260-1327,中世紀德意志神學家和神秘主義哲學家)
鄧斯×司各脫(Johannes Duns Scotus,約1265-1308,中世紀蘇格蘭經院哲學家,唯名論者)
奧卡姆(William of Occam[或Ockham],約1300-約1350,中世紀蘇國經院哲學家,唯名論者)
胡斯(Jan Hus,約1369-1415,捷克愛國者和宗教改革家)
文藝復興時期:十五世紀初—— 十六世紀末
但丁(Dante Alighièri,1265-1321,義大利詩人,恩格斯稱他「是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
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h,1304-1374,義大利詩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先驅之一)
薄伽丘(Geovanni Boccàccio,1313-1375,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作家,人文主義的主要代表之一)
保爾(John Ball,?-1381,英國民間傳教士,瓦特�泰勒起義的領導者之一)
威克里夫(John Wycliffe,約1320-1384,英國人,歐洲宗教改革運動的先行者)
尼古拉(庫薩的)(Nicolaus Cusanus,1401-1464,文藝復興時期德意志哲學家,樞機主教,泛神論者)
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藝術家、自然科學家、工程師、哲學家)
彭波那齊(Pietro Pomponazzi,1462-1524或1525,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哲學家,人文主義的主要代表之一)
伊拉斯謨(Desiderius Erasmus,約1469-1536,文藝復興時期尼德蘭人文主義者,原名蓋哈爾脫�蓋哈爾茲(Gerhard Gerhards),生於荷蘭鹿特丹)
莫爾(Thomas More,1478-1535,文藝復興時期英國空想共產主義者)
馬丁× 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十六世紀德國宗教改革運動的發起者,基督教(新教)路德宗的創始人)
閔采爾(Thomas Münzer,約1490-1525,1524-1525年德國農民戰爭的領袖,德意志農民和城市平民的宗教改革家)
加爾文(Jean Calvin,1509-1564,法國人,歐洲宗教改革家,基督教加爾文宗的創始者)
特勒肖(Bernardino Telesio,1509-1588,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哲學家)
蒙田(Michel Eyquem de Montaigne,1533-1592,一譯蒙台涅,文藝復興時期法蘭西思想家和散文作家)
沙朗(Pierre Charron,1541-1603,文藝復興時期法蘭西哲學家)
布魯諾(Giordano Bruno,1548-1600,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哲學家)
康帕內拉(Tommaso Campanella,1568-1639,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空想共產主義者)
伯麥(Jakob Böhme,1575-1624,文藝復興時期德意志神秘主義哲學家)
格勞修斯(Hugo Grotius,1583-1645,荷蘭資產階級法學家,自然法學派早期理論家,對法學、神學、歷史、文學及自然科學均有研究,以國際法研究著稱)
瓦尼尼(Lucilio Vanini,1584-1619,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哲學家)
近代哲學時期:十七世紀初—— 十九世紀三十年代\現代哲學時期:十九世紀三十年代—— 今
弗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馬克思])
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
伽桑狄(Pierre Gassendi,1592-1655,一譯伽森狄,法國唯物主義哲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
笛卡爾(René Descartes,1596-1650,法國哲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生理學家,解析幾何的創始人)
勒盧阿(Hendrik van Roy,法文名Henri Le Roy,拉丁名Henricus Regius,1598-1679,荷蘭醫生,哲學家,早期機械唯物主義代表人物)
溫斯坦萊(Gerrard Winstanley,約1609-約1652,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掘土派運動領袖,空想共產主義者)
李爾本(John Lilburne,約1614-1657,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小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平均派領袖)
海林克斯(Arnold Geulincx,1625-1669,荷蘭笛卡爾派唯心主義哲學家,他和馬勒伯朗士並稱為偶因論者)
斯賓諾莎(Baruch [後改名為Benedictus] Spinoza,1632-1677,荷蘭唯物主義哲學家)
洛克(John Locke,1632-1704,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
馬勒伯朗士(Nicolas Malebranche,1638-1715,法國唯心主義哲學家)
萊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德國自然科學家、數學家、唯心主義哲學家)
培爾(Pierre Bayle,1647-1706,法國啟蒙思想家、唯物主義哲學家)
考爾德(William Coward,1656-1725,英國自然神論者)
梅葉(Jean Meslier,1664-1729,法國唯物主義者,無神論者,空想共產主義者)
維科(Giovanni Battista Vico,1668-1744,義大利唯心主義哲學家)
托蘭德(John Toland,1670-1722,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
舍夫茨別利(Anthony Ashley Cooper Shaftesbury,1671-1713,英國自然神論者)
柯林斯(Anthony Collins,1676-1729,英國自然神論者)
博林布羅克(Henry St. John Bolingbroke,1678-1751,英國自然神論者)
沃爾弗(Christian Wolff,1679-1754,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
貝克萊(George Berkeley,1685-1753,英國唯心主義哲學家)
孟德斯鳩(Charles Louis de Secondat Montesquieu,1689-1755,法國啟蒙思想家、法學家)
伏爾泰(Voltaire,1694-1778,法國啟蒙思想家、作家、哲學家。原名弗朗梭阿�馬利�阿魯埃(François Marie Arouet))
摩萊里(Morelly,筆名,本名不詳,十八世紀中葉法國空想共產主義者)
哈特萊(David Hartley,1705-1757,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心理聯想說創始人之一,自然神論者)
馬布利(Gabriel Bonnot de Mably,1709-1785,法國空想共產主義者,孔狄亞克之兄)
拉美特利(Julien Offroy de La Mettrie,1709-1751,法國啟蒙思想家,唯物主義哲學家)
李德(Thomas Reid,1710-1796,英國哲學家,蘇格蘭學派即常識學派的創始人)
羅蒙諾索夫(Миxaил Вacильевич Ломoносοв1711-1765,俄國學者,詩人,俄國唯物主義哲學和自然科學的奠基者)
休謨(David Hume,1711-1776,英國唯心主義哲學家、不可知論者,歷史學家、經濟學家)
盧梭(Jean 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法國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學家、文學家)
狄德羅(Denis Diderot,1713-1784,法國啟蒙思想家,唯物主義哲學家,無神論者,文學家,《網路全書》主編)
鮑姆加登(Alexander Gottlieb Baumgarten,1714-1762,德國哲學家,沃爾弗哲學體系的擁護者)
愛爾維修(Claude Adrien Helvétius,1715-1771,法國啟蒙思想家,唯物主義哲學家)
孔狄亞克(Etienne Bonnot de Condillac,1715-1780,法國啟蒙思想家,感覺論者,馬布利之弟)
達蘭貝爾(Jean Le Rond d' Alembert,1717-1783,一譯達朗伯,法國數學家、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曾任《網路全書》副主編)
霍爾巴赫(Paul Heinrich Dietrich d' Holbach,1723-1789,法國啟蒙思想家、唯物主義哲學家、無神論者)
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德國古典唯心主義的創始人)
萊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1729-1781,德國啟蒙運動時期思想家、文藝理論家、劇作家)
多德維爾(Henry Dodwell,?-1784,英國自然神論者)
羅比耐(Jean Baptiste René Robinet,1735-1820,法國哲學家)
孔多塞(Jean Antoine Condorcet,1743-1794,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資產階級理論家)
雅科比(Friedrich Heinrich Jacobi,1743-1819,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
赫爾德(Johann Gottfried von Herder,1744-1803,德國文藝理論家、哲學家,狂飆運動(十八世紀七十到八十年代德國資產階級文學運動)理論指導者)
邊沁(Jeremy Bentham,1748-1832,英國倫理學家、法學家,資產階級功利主義的主要代表)
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德國詩人、劇作家、思想家)
葛德文(William Godwin,1756-1836,英國作家、社會思想家,牧師出身,後擁護無神論和啟蒙思想)
卡巴尼斯(Pierre Jean Georges Cabanis,1757-1808,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資產階級理論家、生理學家,庸俗唯物主義前驅者)
沃爾涅(Constantin François Volney,1757-1820,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資產階級思想家)
巴貝夫(Gracchus Babeuf,原名François Noël Babeuf,1760-1797,法國革命家,空想共產主義者)
聖西門(Claude Henri de Saint-Simon,1760-1825,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者)
邦納羅蒂(Filippo Michele Buonarrotti,1761-1837,法國空想共產主義者。原籍義大利,參加法國1789年革命,獲「法蘭西共和國公民」稱號)
費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1762-1814,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家)
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德國古典唯心主義的集大成者)
歐文(Robert Owen,1771-1858,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
傅立葉(Charles Fourier,1772-1837,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者)
謝林(Friedrich Wilhelm Joseph von Schelling,1775-1854,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
波爾察諾(Bernhard Bolzano,1781-1848,捷克數學家、哲學家、邏輯學家)
卡貝(Etienne Cabet,1788-1856,法國空想共產主義者)
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唯意志論者)
庫辛(Victor Cousin,1792-1867,法國唯心主義哲學家,自稱其哲學體系為折衷主義)
海涅(Heinrich Heine,1797-1856,德國詩人、政論家、思想家)
孔德(Auguste Comte,1798-1857,法國實證主義哲學家)
德薩米(Théodore Dézamy,1803-1850,法國空想共產主義者)
費爾巴哈(Ludwig Andreas Feuerbach,1804-1872,德國唯物主義哲學家)
布朗基(Louis Auguste Blanqui,1805-1881,法國革命家,空想共產主義者)
施蒂納(Max Stirner,1806-1856,卡斯巴×施米特(Kaspar Schmidt)的筆名,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青年黑格爾派代表之一,唯我論者,無政府主義的前驅者)
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英國唯心主義哲學家、經濟學家、邏輯學家,詹姆斯�穆勒之子)
魏特林(Wilhelm Weitling,1808-1871,德國早期工人運動活動家,空想共產主義者)
施特勞斯(David Friedrich Strauss,1808-1874,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青年黑格爾派代表之一,以對基督教的批判而著名)
蒲魯東(Pierre Joseph Proudhon,1809-1865,法國小資產階級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無政府主義創始人之一)
鮑威爾(Bruno Bauer,1809-1882,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青年黑格爾派的主要代表)
別林斯基(Виссарион Григорьевич Белинский,1811-1848,俄國革命民主主義者,文藝批判家、哲學家)
路易×勃朗(Jean Josehp Charles Louis Blanc,1811-1882,法國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者,歷史學家)
赫爾岑(Александр Иванович Герцен,1812-1870,俄國革命民主主義者,唯物主義哲學家、作家)
克爾愷郭爾(Soren Kierkegaard,1813-1855,丹麥唯心主義哲學家,他的思想成為現代資產階級哲學流派存在主義的理論根據之一)
巴枯寧(Михаил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Бакунин,1814-1876,俄國無政府主義者)
洛采(Rudolf Hermann Lotze,1817-1881,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自稱其哲學為「目的論的唯心主義」)
格律恩(Karl Grün,1817-1887,德國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者)
福格特(Karl Vogt,1817-1895,德國博物學家,庸俗唯物主義者,自稱其哲學為「生理學人本主義」)
馬克思(Karl Marx,1818.5.5-1883.3.14,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和領袖)
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11.28-1895.8.5,馬克思主義創始人之一,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和領袖,馬克思的戰友)
斯賓塞(Herbert Spencer,1820-1903,英國社會學家、不可知論者、唯心主義哲學家)
摩萊蕭特(Jacob Moleschott,1822-1893,荷蘭生理學家、哲學家,庸俗唯物主義的代表之一)
畢希納(Ludwig Büchner,1824-1899,德國醫生,庸俗唯物主義代表之一)
拉薩爾(Ferdinand Lassalle,1825-1864,德國工人運動中機會主義派別的首領)
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1825-1895,英國博物學家)
宇伯威格(Friedrich Überweg,1826-1871,德國哲學家,以著有《哲學史概論》一書而出名)
朗格(Friedrich Albert Lange,1828-1875,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早期的新康德主義者)
約瑟夫×狄慈根(Joseph Dietzgen,1828-1888,德國社會主義著作家和哲學家,製革工人)
車爾尼雪夫斯基(Николай Гаврилович Чернышевский,1828-1889,俄國革命民主主義者,唯物主義哲學家、文學批判家、作家)
泰納(Hippolyte Adolphe Taine,1828-1893,一譯丹納,法國文藝理論家、史學家、孔德實證論哲學的繼承人之一)
馮特(Wilhelm Wundt,1832-1920,德國心理學家、哲學家,構造心理學派創始人之一
狄爾泰(Wilhelm Dilthey,1833-1911,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最初屬於新康德主義,後轉向生命哲學)
杜林(Karl Eugen Dühring,1833-1921,德國哲學家、庸俗經濟學家)
哈里斯(William Torrey Harris,1835-1909,美國教育家、唯心主義哲學家,黑格爾哲學在美國最早的傳播者)
格林(Thomas Hill Green,1836-1882,英國唯心主義哲學家)
舒佩(Wilhelm Schuppe,1836-1913,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內在論的創始人)
馬赫(Ernst Mach,1838-1916,奧地利物理學家、唯心主義哲學家,經驗批判主義的創始人之一)
皮爾斯(Charles Sanders Peirce,1839-1914,美國唯心主義哲學家,實用主義創始人)
李普曼(Otto Liebmann,1840-1912,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早期的新康德主義者,最早提出「回到康德那裡去」口號)
倍倍爾(August Bebel,1840-1913,德國社會民主黨和第二國際的創始者和領導者之一,車工出身,第一國際成員)
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美國唯心主義哲學家、心理學家,實用主義者,機能心理學創始人)
拉法格(Paul Lafargue,1842-1911,法國工人運動活動家,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學生,1868年同馬克思次女Laura Marx(1845-1911)結婚)
柯亨(Hermann Cohen,1842-1918,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新康德主義馬堡學派的創始人)
哈特曼(Eart Hartmann,1842-1906,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
阿芬那留斯(Richard Avenarius,1843-1896,德國主觀唯心主義哲學家,經驗批判主義的創始人之一)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1844-1900,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唯意志論者)
梅林(Franz Mehring,1846-1919,德國社會民主黨左翼領袖之一,政論家、歷史學家)
布拉德萊(Francis Herbert Bradley,1846-1924,英國唯心主義哲學家,新黑格爾主義者)
倭鏗(Rudolf Eucken,1846-1926,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
文德爾班(Wilhelm Windelband,1848-1915,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新康德主義弗賴堡學派的創始人)
毛特納(Fritz Mauthner,1849-1923,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語言哲學的代表,出生於波希米亞)
伯恩施坦(Eart Bernstein,1850-1932,德國社會民主黨和第二國際右派首領,修正主義的代表人物)
舒貝特-索爾登(Richard Schubert-Soldern,1852-1935,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內在論的代表之一)
邁農(Alexius Meinong,1853-1920,奧地利唯心主義哲學家)
考茨基(Karl Kautsky,1854-1938,德國社會民主黨和第二國際修正主義的首領之一)
普列漢諾夫(Георгий Валентинович Плеханов,1856-1918,俄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後成為修正主義者,孟什維克首領之一)
畢爾生(Karl Pearson,1857-1936,英國唯心主義哲學家、數學家,優生學的提倡者之一)
亞力山大(Samuel Alexander,1859-1938,英國唯心主義哲學家,新實在論者)
胡塞爾(Edmund Husserl,1859-1938,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現代現象學的創始人)
柏格森(Henri Bergson,1859-1941,法國唯心主義哲學家,生命哲學和現代非理性主義的主要代表)
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國唯心主義哲學家、社會學家、教育學家,實用主義者)
懷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1861-1947,英國唯心主義哲學家、數學家)
彼得楚爾特(Josef Petzoldt,1862-1929,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經驗批判主義者)
歐根×狄慈根(Eugen Dietzgen,1862-1930,約瑟夫�狄慈根之子,父死後,利用其父哲學中某些混亂,歪曲辯證唯物主義,「滾入反動哲學」[列寧])
李凱爾特(Heinrich Rickert,1863-1936,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新康德主義弗賴堡學派的主要代表之一)
席勒(Ferdinand Canning Scott Schiller,1864-1937,英國哲學家,實用主義者,把自己的實用主義哲學稱為「人本主義」)
柯羅齊(Benedetto Croce,1866-1952,一譯克羅齊,義大利唯心主義哲學家、史學家,新黑格爾主義者)
杜里舒(Hans Driesch,1867-1941,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生物學家,新活力論者)
列寧(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Ленин Ульянов,1870.4.22-1924.1.21,馬克思和恩格斯事業和學說的繼承者,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和領袖)
羅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英國唯心主義哲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
波格丹諾夫(Александ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Богданов,1873-1928,俄國唯心主義哲學家)
穆爾(George Edward Moore,1873-1958,英國唯心主義哲學家,新實在論主要代表之一)
秦梯利(Giovanni Gentile,1875-1944,義大利唯心主義哲學家,新黑格爾主義者)
斯大林(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Сталин Джугашвили,1879.12.21-1953.3.5,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
施本格勒(Oswald Spengler,1880-1936,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史學家)
德波林(Абрам Моиесевич Деборин,1881-1963,蘇聯哲學家,十月革命前曾參加孟什維克,1929年後任蘇聯科學院院士,三十年代哲學觀點受到批判)
施利克(Moritz Schlick,1882-1936,唯心主義哲學家,生於德國,曾在奧地利維也納大學任教,維也納學派領導者,邏輯實證論創始人之一)
馬利丹(Jacques Maritain,1882-1973,法國神學家、唯心主義哲學家,新托馬斯主義的主要代表)
雅斯貝斯(Karl Jaspers,1883-1969,德國存在主義哲學家)
維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1889-1951,奧地利唯心主義哲學家、邏輯學家。1838年希特勒吞並奧地利後,入英國籍,劍橋大學任教)
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1976,德國存在主義哲學家,希特勒統治時期曾任大學校長、教授等職,擁護納粹主義)
毛澤東(1893.12.26-1976.9.9,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中國共產黨、中國各族人民的偉大領袖和導師)
梅洛×龐蒂(Merleau Ponty,1908-1961,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
加繆(Albert Camus,1913-1960,法國存在主義者)
C. 在法國大革命中,著名的思想家都有誰
盧梭(1712——1778)
是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出生於瑞士日內瓦一個鍾表匠的家庭,是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啟蒙運動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哲學上,盧梭主張感覺是認識的來源,堅持「自然神論」的觀點;強調人性本善,信仰高於理性。在社會觀上,盧梭堅持社會契約論,主張建立資產階級的「理性王國」;主張自由平等,反對大私有制及其壓迫;提出「天賦人權說」,反對專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張教育目的在培養自然人;反對封建教育戕害、輕視兒童,要求提高兒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張改革教育內容和方法,順應兒童的本性,讓他們的身心自由發展,反映了資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從封建專制主義下解放出來的要求。主要著作有《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社會契約論》、《愛彌兒》、《懺悔錄》等
孟德斯鳩(1689—1755)
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法學家。
使孟德斯鳩成為舉世聞名的資產階級卓越思想家的,是他在1748年發表的重要著作《論法的精神》。在這部著作中,他不僅尖銳地揭露了封建專制制度,反對天主教和神學,更加重要的是,他在這部著作中完整地提出了資產階級國家和法的理論。尤其是在這部書中他提出的「三權分立」的學說,即國家權力分為立法、行政、司法三種,分別由議會、君主、法院三家掌管,各自獨立,相互牽制,彼此平衡,以維系國家的統一。他的三權分立的學說,成了資產階級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則
伏爾泰(1694~1778)
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的倡導人,他在文學、史學、哲學、自然科學和政治等方面寫了大量著作,近百卷之多。法國啟蒙運動的著名人物如狄德羅、盧梭、孔狄亞克、布封等人,無不是他的後輩,對他推崇備至,公認他是他們的導師。
狄德羅(1713年10月5日 - 1784年7月30日), 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哲學家,美學家,文學家,網路全書派代表人物,第一部法國《網路全書》主編。
狄德羅是法國十八世紀傑出的啟蒙思想家、唯物主義哲學家和教育理論家。他的最大成就是主編《網路全書》。此書概括了18世紀啟蒙運動的精神。其它著作包括《對自然的解釋》 和《生理學基礎》
約瑟夫·德·梅斯特,1753年出生,出生在尚貝里一個法官家庭。雖然他從小接受了傳統的耶穌會教育,但是,生活在尚貝里這種屬於法語文化圈的地方,很難不受啟蒙文化的影響。實際上,梅斯特一度為啟蒙思想所吸引,他花了大量時間去閱讀研究「哲學家們」的著作。然而,法國大革命最終促使梅斯特成為啟蒙思想的堅決反對者。在對法國大革命的反思中,他逐步認為,這場具有「魔鬼般特性」[2]的革命是啟蒙哲學的實踐;因此,伏爾泰、盧梭等都是社會罪人。[3]但是,值得指出的是,無論是大革命前還是大革命爆發後,梅斯特從未懷疑過啟蒙哲學的重要性,而且,他經常會借用啟蒙思想家的一些觀點。梅斯特與啟蒙哲學的這種特殊關系,在他對盧梭思想的批判中體現得最為明顯。
盧梭是一名民主主義者,他抨擊舊制度下不平等的社會狀態,並希望通過社會契約建立一個完美的政治社會。約瑟夫·德·梅斯特卻是一位保守主義者,他極力反對民主思想,強調既存權威,為舊制度辯護。因此,通常他們被視為是截然相對的——盧梭居於激進的民主主義者陣營,梅斯特則堅守保守主義者和教皇至上論者的陣營。
孔多塞(1743.9.17-1794.3.29)是18世紀法國最後一位哲學家,同時也是一位數學家,啟蒙運動的最傑出代表人物,有法國大革命「擎炬人」之譽。理論有兩方面的成就:一是主張社會政治研究必須引用數理方法。以此和維柯並列,成為18世紀建立有效的社會科學的努力中最有貢獻的兩個人。其二,就是《人類精神進步史表綱要》中提出的「人類不斷進步」的歷史觀念,而成為西方歷史哲學中歷史進步觀的奠基人之一。
西哀耶斯,馬拉,喬治·雅克·丹東,羅伯斯庇爾 應該算是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政治家。抑或革命家,算不上思想家
D. 法國大革命各黨派,自由黨和民主黨等。
法國大革命主要是三個執政黨派和阿貝爾派,介紹如下:
斐揚派:法國大革命中的資產階級君主立憲派,代表金融資產階級利益。1791年7月16日君主立憲派從雅各賓俱樂部分裂出去,因在斐揚修道院舉行集會而得名。主要代表人物有西哀士、拉法耶特、巴伊、巴納夫、拉默特兄弟等。他們主張君主立憲制,反對共和制。
吉倫特派:法國大革命中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溫和派,主要代表當時信奉自@由主義的法國工商業資產階級。該派著名的活動人士包括雅克·皮埃爾·布里索、孔多塞侯爵、羅蘭夫婦、皮埃爾·維克杜尼昂·韋尼奧、阿爾芒·讓索內等人。他們主張共和制,但是不贊成處死路易十六。1793年6月被雅各賓派推翻。
雅各賓派:法國大革命時期參加雅各賓俱樂部的資產階級激進派政治團體,成員大多數是小業主。主要領導人有羅伯斯比爾、丹東、馬拉、聖茹斯特等。 1793年6月2日,雅各賓派推翻吉倫特派統治。 1794年春,羅伯斯庇爾先後將埃貝爾派和丹東派主要成員送上斷頭台。資產階級不願繼續受到限制,雅各賓派內部矛盾更加尖銳。7月27日的熱月政變結束了雅各賓派統治。
阿貝爾派: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雅各賓派的左翼。主要領導人為阿貝爾、肖美特等。代表廣大平民階層的要求。1794年3月,因反對羅伯斯庇爾,被其消滅。又譯作埃貝爾派。
總之四者的主張一個比一個激進。
E. 對法國大革命古倫特派的描述
吉倫特派,有時稱「布里索派」或「長棍麵包派」,是法國大革命時期立法大會和國民公會中的一個政治派別,主要代表當時信奉自由主義的法國工商業人士。
該派著名的活動人士包括雅克·皮埃爾·布里索、孔多塞侯爵、羅蘭夫婦、皮埃爾·維克杜尼昂·韋尼奧、瑪格麗特-埃利·加代、阿爾芒·讓索內等人。
1791年6月法國國王路易十六齣逃事件發生後,隨著王室和貴族的反革命立場逐漸暴露,吉倫特派脫離了君主立憲派(又譯「斐揚派 」),開始激烈抨擊國王,主張建立共和體制,並不惜與周邊支持國內貴族反叛的國家開戰,以推翻君主制。
1792年春,剛剛組閣的吉倫特派即對奧地利宣戰。然而,戰爭卻因國王路易十六和其他反革命勢力的暗中破壞而遭到失敗。
1792年8月10日,憤怒的巴黎群眾攻佔王宮,迫使立法議會宣布國王停職。
F. 讀《基督山伯爵》3~5章
【讀書筆記分享→《基督山伯爵》謎團被一一解開,「皇上」就是拿破崙,唐戴斯也因為跟這個人的接觸,命運開始發生變化】
這本厚厚的書,怕邊讀邊忘,只能以這種方式,記錄每一章節大概的內容,同時分享一些歷史大背景的知識。
第三章 主人公唐戴斯的意中人梅塞苔絲,被她的堂哥費爾南糾纏,她的堂哥想要跟她結婚,但她對唐戴斯忠貞不渝。
第四章 唐格拉爾(唐戴斯船上的會計)、卡德魯斯(唐戴斯的鄰居)、費爾南(唐戴斯的情敵)三人在酒館,陰謀舉報唐戴斯是波拿巴黨人
*註:波拿巴黨人,指的是拿破崙一個黨派的人,拿破崙姓波拿巴,這本小說就是以法國皇帝拿破崙「百日王朝」時期為背景的故事。
第五章 訂婚宴上,唐戴斯被當成波拿巴黨人被警察抓走,法老號船主莫雷爾先生開始為救唐戴斯奔波,唐格拉爾顯露心聲:他想當船長,因此想要除掉唐戴斯。
✍️這次的筆記解開了前一次留下的疑惑,那個唐戴斯替老船長送去得信,就是送給拿破崙的,前面稱為「皇上」的人就是拿破崙,也總算明白為什麼莫雷爾先生得知唐戴斯去送過信之後,為他擔憂可能會惹來麻煩。
基督山伯爵提到的各個黨派:
波拿巴黨:拿破崙黨派
保王黨:擁護路易王朝的黨派
燒炭黨:義大利秘密革命組織
吉倫特黨:18世紀法國最後的一位哲學家孔多塞(1743-1794)是啟蒙運動最接傑出的代表之一,曾有法國大革命的「擎炬人」之稱。
孔代軍:孔代,即約瑟夫·孔代親王(1736—1818),法國波旁王族孔代家族成員。法國大革命時期流亡並招募軍隊對抗共和政權的軍隊,人稱「孔代軍」。
山嶽派:法國大革命期間國民公會的激進派議員,因開會時坐在議會中較高座位上得名。1792年秋,山嶽派作為較溫和的吉倫特派的對立面而出現。1793年至1794年間,山嶽派實際上一度統治法國。
G. 近代法國歷史上各個階段的統治力量分別代表哪些階級
史學界一般以1789年爆發的大革命作為法國近代史的開端。此後,近代法國的統治力量先後有經過君主立憲派、吉倫特派共和國和雅各賓派、法蘭西第一帝國、復辟的波旁王朝、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法蘭西第二帝國和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君主立憲派代表的是代表大資產階級利益,是通過制憲議會來行使權力的。君主立憲派為法國大革命作出了很多貢獻,這表現在從政治上、經濟上和法律上改造了封建的舊制度,創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原則。君主立憲派於1791年頒布了《1791年憲法》,這部憲法除肯定了制憲議會以往頒布的各項反封建法令外,還規定了法國是資產階級的君主立憲制國家。這就適應了資產階級統治的需要,確保了資產階級掌握政權的合法性。
吉倫特派主要代表當時信奉自由主義的法國工商業資產階級。該派著名的活動人士包括雅克·皮埃爾·布里索、孔多塞侯爵、羅蘭夫婦、皮埃爾·維克杜尼昂·韋尼奧、瑪格麗特-埃利·加代、阿爾芒·讓索內等人。
雅各賓派是法國大革命時期參加雅各賓俱樂部的激進派政治團體,代表的是小業主的利益。主要領導人有羅伯斯庇爾、丹東、馬拉、聖茹斯特等。794年春,羅伯斯庇爾先後將埃貝爾派和丹東派主要成員送上斷頭台,雅各賓派內部矛盾更加尖銳。7月27日的熱月政變結束了雅各賓派政權。
法蘭西第一帝國是拿破崙建立的一個君主制度國家,又被稱拿破崙帝國,在19世紀的歐洲影響甚大。代表了資產階級的利益,對內鞏固了資本主義政權,頒布了《拿破崙法典》,這是世界上第一部資本主義民法典。
復辟波旁王朝。1814年,拿破崙倒台,在反法聯軍和法國國內拿破崙軍中的新貴的奉迎下,流亡英國的普羅旺斯伯爵返國即位為法王路易十八。在軍隊和資產階級的壓力下,路易十八被迫接受一部傾向自由主義的憲法。因此,代表了封建君主勢力、新貴族和資產階級的利益,比較混亂。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1848法國二月革命推翻七月王朝建立的共和國,也是1848年11月4日到1852年12月2日間統治法國的共和政體。由拉馬丁,賴德律洛蘭等人以及工人代表組成了臨時政府,代表了工人階級的利益。
法蘭西第二帝國,是波拿巴家族的路易-拿破崙·波拿巴在法國建立的君主制政權(1852~1870年),代表了國王和資產階級利益。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國號為法蘭西共和國,是在1870年至1940年統治法國的共和政府。共和國採用議會民主模式並在1870年9月4日成立。共和國在第二帝國因普法戰爭的失敗而倒台、巴黎公社被成功鎮壓後而建立。一直到1940年時,因為納粹德國入侵而垮台。代表的是資產階級的利益。
H. 孔多塞是誰
馬奎斯·孔多塞外文名:Marie Jean Antoine Nicolas de Caritat, marquis de Condorcet別名:康多塞國籍:法國出生日期:1743年9月17日逝世日期:1794年3月28日職業:數學家、哲學家、科學院院士主要成就: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重要奠基人
發明投票悖論和孔多塞悖論
啟蒙運動的最傑出代表人物代表作品:《人類精神進步史表綱要
I. 孔多賽屬於法國革命時期的哪一個派別
吉倫特派,有時稱「布里索派」(Brissotins)或「長棍麵包派」(Baguettes),是法國大革命時期立法大會和國民公會中的一個政治派別,主要代表當時信奉自由主義的法國工商業資產階級。該派著名的活動人士包括雅克·皮埃爾·布里索、孔多塞侯爵、羅蘭夫婦、皮埃爾·維克杜尼昂·韋尼奧、瑪格麗特-埃利·加代、阿爾芒·讓索內等人。吉倫特派的名字來源於以上最後三人的家鄉吉倫特省,但這個名字是直到1847年法國作家拉馬丁的暢銷書《吉倫特派史》出版之後才開始流行起來的。在革命當時,人們還是多以該派的領軍人物布里索的名稱來為其命名,稱為「布里索派」。
J. 孔多賽屬於法國革命時期的哪一個派別
孔多賽,(1743年9月17日-1794年3月28日)是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時期最傑出的代表之一,同時也是一位數學家和哲學家。
1743年9月17日-1794年3月28日)是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時期最傑出的代表之一,同時也是一位數學家和哲學家。他親身參加了1789年爆發的法國大革命。他是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重要奠基人,並起草了吉倫特憲法。他也是法國革命領導人中為數不多的幾個公開主張女性應該擁有與男子相同的財產權、投票權、工作權以及接受公共教育權的人之一。1793年7月,執政的雅各賓派於1793年7月以「反對統一和不可分割的共和國的密謀者」為罪名追捕捕孔多塞,後者於9個月後,即1794年3月服毒身亡。
在9個月的逃亡生涯中,孔多塞在最後朝不保夕的時刻,完成了自己的思想絕唱,即《人類精神進步史表綱要》。他所表述的進步史觀,不僅成為了法國啟蒙運動的重要遺產,並對後來的思想家造成了深遠的影響。恩格斯將其與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並列,成為「在法國為行將到來的革命啟發過人們頭腦的那些偉大人物。」1782年當選法蘭西科學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