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你認為紀錄片能對社會或個人產生怎樣的影響
優秀的紀錄片能引發社會反思,同時也能引起每個人共鳴。
紀錄片的核心就是真實。以真實事件為基礎,通過一些藝術手法加以修飾,最終呈現給觀眾。一部好的紀錄片能夠引發社會深思,從而改變一些社會不良風氣。
1.什麼是紀錄片?
紀錄片能讓人類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能讓新生代人群了解老一輩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能讓不同國家了解其他國家的政治結構,能讓經濟學家了解到世界經濟的變革,能讓科學家更好的激發自己的創作想像能力。紀錄片的存在能夠給人們帶來一絲寧靜,讓觀眾靜下心來感受前人的智慧,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能讓群眾們更好的了解世界,從而改變自己慵懶頹廢的生活。所以觀看一些優秀的紀錄片,也會促進自己的成長。
⑵ 新紀錄片《無窮之路》中,講述的都是些什麼故事
《無窮之路》這個新的紀錄片是記錄了國家脫貧的路程,講述的都是那些貧困地區已經在政策的號召下脫離貧困,而且山區的人民都過上了好日子,這離不開我國人民的努力,是一部深入人心的紀錄片。
鏈接: https://pan..com/s/1m_yX0_YVXgzpXwV5phdpIw
這個紀錄片的製作組有四個人,這四個人在海南省出發,途經廣西、貴州、雲南、四川跟寧夏六個省,路途上一共有十四個個深度貧困落後的地區。由於這幾個製作人都是城裡人,所以對貧困地區的認識還停留在表面,但是這個旅程卻讓大家對貧困地區的印象大為改觀。
從《無窮之路》可以得出,我國現在已經成為脫貧國家,讓香港乃至世界的人都認識到中國是可以在短時間內脫貧的,也增進了香港跟內地的友誼,節目製作很精良,讓全國人民大受感動。
⑶ 中國鐵道大紀行的紀錄片影響
《中國鐵道大紀行》在日本引起熱烈反響
日本NHK電視台的系列紀錄片《中國鐵道大紀行》日前播出後,在日本觀眾中引起熱烈反響。主人公關口知宏是一名年僅34歲的年輕演員,曾經製作過乘火車縱貫日本列島、周遊歐洲各國等旅遊節目。他的中國之行是春天從西藏拉薩出發,乘火車一直到陝西西安,秋天再從西安出發,終點是新疆的喀什,全程3.6萬公里。行程基本沒有什麼事前安排,就是拍攝關口乘火車背包游,畫面全是鐵路沿線的風景、中轉城市的風貌以及與中國普通百姓一起交談、吃飯、幹活的情景。這個簡單的旅遊節目不僅收視率位列同類節目前茅,而且每周播出之後,節目組的博客都會有大量的觀眾感言。日本觀眾為中國的壯麗山河所吸引,為中國百姓的熱情質朴所感動,也為對中國的誤解與現實的差異而驚訝。
關口把自己的中國之旅稱為「沒有之旅」。他在博客中寫道:我們日本人有自謙的價值觀,即使在自誇的時候也要在前面加上「這沒什麼了不起」之類的話,聽到的人當時不說什麼,過後卻會評論這個人的自大,引起不融洽,這種事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中國人則沒有這種「心理游戲」,他們沒有那種怪怪的自誇,也不要求別人自謙。除此之外,還有好多「沒有」。在我實地接觸到的人中,沒有人因為中國5000年的歷史而誇誇其談;沒有人因為我是不會講中文的外國人而不理不睬;沒有人因為自己生活的艱辛而仇恨別人的幸福……發現這些「沒有」,其實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一些專家也注意到了這個「沒有之旅」。在剛剛結束的新一屆中日友好21世紀委員會年會上,委員們討論「中日各領域交流」時認為,中日兩國近些年缺乏人與人的交流。媒體代表園田矢就此稱贊《中國鐵道大紀行》是日本媒體少有的好節目。好就好在沒有任何先入為主,貼近平民,拍到什麼算什麼。園田舉例:有一期節目,關口在貴州的河邊拍攝時,有位老人一直站在旁邊默默觀看,問他在看什麼,老人笑著回答,「沒有什麼,我只是在看你。」這種普通人之間最簡單的交流感動了無數日本觀眾。
《中國鐵道大紀行》對中日關系的意義
中日兩國邦交正常化35周年。中日關系,單純用「友好」來定義已經太簡單。戰略互惠關系不僅需要政治關系的春天,更需要兩國民間的進一步相互了解和感情融合。雖然兩國之間如今交通便利、資訊暢通,然而訪問對方國家的旅遊者總是忙著觀光購物,難得坐下來與對方傾談。媒體每天關於對方的報道有一大堆,不帶主觀判斷的新聞總是無法佔據顯要位置。日本著名學者竹內實在上世紀70年代就有一句「友好容易理解難」的名言。在他看來,日本民族的表達方式講究「曖昧化」,習慣講冠冕堂皇的話,而把內心的意思掩藏起來。在與其他民族交往時,則非常重視對方對自己的看法,同時特別希望對方接受其獨特的思維方式。這種情況下,增進兩國民間相互了解和感情融合的最好辦法就是推動和倡導人與人的交流,通過親身感覺體會對方的狀況和內心。因此,當前的中日關系正需要多傳達一些客觀、單純、感人的「沒有之旅」。這不僅是兩國媒體的責任,也是雙方百姓的希望。
⑷ 《路邊野餐》:靜默成詩,鬼氣浪漫
一個曾經熟悉或去過的地方,當其以電影的方式出現時,那刻所見所感是與眾不同的。電影因人而異的緣故,有了作品之外的屬性,彌漫出些許回憶的氣息。其實《路邊野餐》更適合叫原本的名字——《惶然錄》,裡面的人物看似早已隨遇而安,然現實和夢境都氤氳著不安的氛圍,交錯出總帶著些陰郁的往昔。
若沒有在貴州生活過多年,若不是心裡也有往事的傷,《路邊野餐》之於觀眾而言,不過是一部看完只覺懵懂而迷惑的小眾電影,甚至會覺得看了一部DV拍的紀錄片。說到以貴州為背景的電影,上一部記憶深刻的是十年前的《青紅》,猶如旁觀父母那代人的倉促青春。這才是電影精分的魅力,能讓人找到被遺忘的情愫。
一、 凱里:現在心不可得
「凱里東接台江雷山兩縣,南臨麻江丹寨兩縣,西部福泉縣,北接黃平縣,地理位置在東經107.40.58-108.12.9,東西最長跨度51.76公里,南北最長度44.3公里……」後面洋洋過河時背的導游詞中,凱里再次以書面文字的形式登場。往往會看城市簡介的,不是在此生活多年的人,而是充滿好奇心的客。
故事從停電的凱里診所開始,穿白大褂的陳升卻是病人。在空曠的露台上,老醫生望著入夜的凱里,嘮叨幾句服葯的醫囑,嫌棄酒鬼的狗又跑過來。天無三日晴,陰沉而潮濕,給影片罩上自來舊的濾鏡,如同多次出現發霉的舊牆、滴答漏水的屋內,還有多雲不放晴的天空。佔了過半篇幅的凱里,是陳升生活的現在,有他的工作和親友,還有他的困頓與無奈。
從防空洞里走出來,陳升看上去很孤單,實際上也很孤獨。人到中年,孑然一身,妻子病逝,母親也去世了,弟弟與他不親近,就剩下侄子衛衛算個慰藉。這樣的男人,平凡如任意的路人甲,乍一看沒什麼特別,卻愛寫抽象的詩。寫詩還出了本集子,他怕也多少有些故事,畢竟詩人是罕見的身份,除了言之無物的回車鍵。
背著城市
亞熱帶季風的河岸
淹沒還不醉的橋
不醉的建築
用靜默解酒
貴州沒有平原,哪怕大些的城市,也多有陡坡還連著山。而這里的山,不比別的地方,更像拔高的野地,無序混雜長著荊棘和灌木,在怪石間又種著玉米高粱等莊稼。近看遠看都是雜亂無章的野地,外行人也難辨哪些是人為種的,哪些是自行生長的,山頭倒像是被剃壞的短發,東一塊長西一塊禿。我視之為野蠻生長,一個「野」字頗有個性。
地方其實和人一樣,都有各自的脾氣和性格。貴州多高山且險峻,河流瀑布都湍急,山洞和防空洞也多,隨處可見的野地風格,生出些許與眾不同的「鬼氣」。我所謂的鬼氣,與鬼神志怪無關,而是形容黔地的神秘,仿有靈力去引人探尋。發生在這里的故事,哪怕看著毫不起眼,必有些內里的曲折,就像多重身份的陳升。
當詩人時,他是細膩的。當醫生時,他是耐心的。當丈夫時,他是深情的。當朋友時,他是仗義的。當哥哥時,他是忍讓的,當伯父時,他是慈愛的。只有當兒子時,他是逃避的。他後來的種種,究其根本,源於孤獨的童年,甚至有被拋棄的類似感覺。於是,他才會特別珍惜情感,因為最需要時缺失過。
沒有了音樂就退化耳朵
沒有了戒律就滅掉燭火
像回到 誤解照相術的年代
你攝取我的靈魂
沒有了剃刀就封鎖語言
沒有了心臟卻活了九年
說到這里,陳升的人設都是趨於完美的。而現在都是當下的表象,過去的黑歷史仍會現身。原來,年輕時陳升跟過大哥混過社會,後因替大哥出頭斷人手指被判刑。沒心如行屍走肉,九年牢獄之災,陳升就此失去了母親和妻子,連最後一面也沒能見到。
之後日子裡的陳升,好好地活著,卻沒了盼頭。直到得知侄子被賣,陳升對弟弟老歪怒了,拿母親留下的房子作交換,以換取小衛衛日後的安穩,也從而踏上了找尋的路途。這時起,小衛衛成了陳升的期望。人要想踏實地活,總得找些念想,也好義無反顧走下去。
在這里的現在,每個人都不快樂,每個人又無能為力,只有照著習慣的軌跡走。整個城市彷彿籠罩在下雨前的悶熱中,人們心中都有些憋屈的郁結,不聞不問地耽擱久了,一旦動手整理起來,就像老醫生的舊箱子,一拿出來就散架了,放久了鞭炮也點不著。到處似乎都是無可奈何的錯過,盡是於事無補的遺憾。
二、盪麥:未來心不可得
夢見母親穿的綉花鞋,夢見蠟染布上的圖案,夢見苗人吹奏的蘆笙曲,陳升將這些揮之不去的夢境,都歸結為快拆遷的老房風水。片子里數次提到夢的內容,老醫生夢到車禍死去的兒子、花和尚夢到兒子想要塊表,還有陳升在火車上夢到的盪麥。夢就是一個幽靈,趁著意識睡著了,從心的黑洞飄出來放風。
弗洛伊德曾解釋說,「睡眠的時候,心靈面對外界的刺激,要麼不予理睬,要麼採用夢去否認它的存在,或者「編織栩栩如生的謊言",盡可能地延續睡眠。因此,我們可以把'睡眠的慾望'也看成是夢的動機之一,每一個夢都是這種慾望的滿足。」於是,夢承載了眾人無法釋懷的過往與失去。湟然不可得,初心方成夢。
一定有人離開了會回來
騰空的竹籃裝滿愛
一定有某種破碎像泥土
某個谷底像手一樣攤開
說到盪麥的段落,有人著迷於四十多分鍾的長鏡頭,有人在爭論究竟是夢還是真實,還有人在糾結於時空的交疊。就像關於野人的說法,眾說紛紜難下定論。而我的第一感覺是將盪麥當做臆想中的一場告別,也是陳升對自己的一種開解。
從不唱歌的陳升主動當眾唱了首《小茉莉》,開摩托的小年輕愛吃粉愛畫鍾表也叫衛衛,開理發店的少婦長得和亡妻很像也想看海,瘋癲的酒鬼竟然成了司機但仍愛喝酒,這些在凱里都熟悉的面孔好似有些不對勁。這種不對勁卻是圓滿的,夢中沒有遺憾的立足之地,陳升彷彿又見到了亡妻張夕,為她唱歌還描述大海和海豚,衛衛長成了大人有了喜歡的姑娘,連只會在廢車里鬧騰的酒鬼都正常了。
巧合得不可思議,就可能是個騙局。陳升送出磁帶時,說是李泰祥的《告別》。我突然明白過來,在盪麥發生的一切,都是陳升借著夢說再見。跟過去的往事告別,跟過去的自己告別,跟過去的妻子告別,跟過去的母親告別,陳升自導自演著跟過去和解。只有真送走了過去,陳升才能繼續未來的生活。
白醋春夢 野柚子
把回憶揣進手掌的血管里
手電筒的光透過掌背
彷彿看見跌入雲端的海豚
唯一的新面孔是洋洋,她是過去無關的人物,她是即將要離開盪麥的,她就像是屬於未來的存在。在整部影片里,只有洋洋的裙子是鮮艷的亮色,回憶里的張夕雖穿著紅色連衣裙,卻是偏暗沉的深紅,遠不如洋洋的檸檬黃來得跳脫,點綴了所有的暗沉與壓抑。這樣的黃色,代表著希望、光明和快樂。
我很喜歡洋洋去坐船的片段,兜了個看似無意義的圈,可是你還在我身邊等著。沿著屋旁的石階走到河邊,上船開始背本上的導游詞,卡殼時聽到大衛衛在岸上大聲提醒。洋洋下船買了個風車,可風車被等著的大衛衛搶走。洋洋聽到火車開過的聲音,大衛衛把風車弄壞了。兩人一起走過河上的吊橋,大衛衛提出陪她去凱里,洋洋沉默卻沒有拒絕。又回到了原來的路徑,洋洋過河其實什麼也沒做,甚至沒必要坐船過去。可是,回來後洋洋的心已經有了決定,關於和大衛衛的關系,後來給摩托車上綁紅繩是接受。
大衛衛雖有些小滑頭,卻還是信守承諾的人,他一邊載著陳升去坐船,一邊囑咐對付野人的方法。果不其然,大衛衛給陳升的胳膊上綁了木棍,那個樣子實在滑稽而可笑。等船時,陳升拆掉了木棍,因為他已經不再懼怕所謂的野人,也終於鬆掉了心頭的捆綁。野人是回憶里的死結,因為曾經不敢面對,所以總沒勇氣解開。
三、鎮遠:過去心不可得
終於來到了頗有淵源的鎮遠,也終於見到了吹蘆笙的苗人,原來老醫生念念不忘的林愛人就是蘆笙師傅。陳升找了一路的苗人,吹蘆笙是給林愛人送葬。老醫生沒有來或許是對的,分開了半生的舊時戀人,若見他病重是心焦,未履行承諾也心焦,知道死訊更是心傷。無聲的牽掛終究敗給了時間,再多的思念卻終究挽不回重逢。
在片中,鎮遠與人物的過去,有著剪不斷的糾葛。陳升在這里度過了孤獨的童年,而他的母親對這里有著深深的歉疚,老醫生知道曾經的戀人一直在這里生活,花和尚選擇在這里開間鍾錶店撫慰喪子之痛,以及埋葬曾經混社會當大哥的過往。鎮遠就像《花樣年華》結尾里吳哥窟的樹洞,裝著許多人的舊時光與秘密,靜靜地望著有人來有人走有人停。
所有的轉折隱藏在密集的鳥群中
天空與海洋都無法察覺
懷著美夢卻可以看見
摸索顛倒的一瞬間
關於鎮遠的戲份,只有最後十來分鍾。於大多數人而言,現在是冗長的,未來是飄渺的,過去是零散的。所有當下與以後的脈絡,都來自那些不連貫的過去,如同奔涌的江河源於不起眼的細流。長久以來對愛的渴望與缺失,都是從陳升在鎮遠的日子開始,然而他的童年以及和母親的心結,始終都是透過旁人的口說出的,他自己似乎並不願過多提及。
許多年後,陳升為找侄子再次回到鎮遠,既像重溫記憶,又像重復命運。一直以來,陳升對小衛衛的照顧,幾次提出讓侄子跟自己過,除了親緣關系和母親遺願,還因為他的困境像極了兒時的自己。被遠離親人,被獨自生活,不過是體面些的拋棄。
歲月和失去是至烈的侵蝕劑,曾經的江湖大哥如拔牙去爪的老虎,花和尚以老者的絮叨不願讓陳升接走小衛衛,他脆弱地將孩子當作親情的替補。老舊的電風扇,和各式的鍾表,有所指代地出現了,循環往復總不順暢,修了又修好好壞壞,過去不可得,歲月亦不可追,上了年紀更易陷入記憶的怪圈。若說陳升看小衛衛像自己,花和尚又何嘗不是看陳升像自己?嘗過後悔滋味的人,才更懂得珍惜眼前。
冬天是十一月十二月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當我的光曝在你身上
重逢就是一間暗室
終究沒能狠下心,陳升留下了幾顆紐扣,和周一的最後期限,躲在暗處用望遠鏡,遠遠看了眼小衛衛便走了。小衛衛後來究竟有沒被陳升接回去?想到未言明的以後,感覺就像讀沈從文的《邊城》,揣測走了的翠翠是否會回來。
長大後的小衛衛,會成為大衛衛、陳升、老歪或是花和尚,其實就取決於他的境遇,以及他面對的態度。陳升和老歪這對兄弟,家裡都掛著旋轉彩燈,舞廳的元素出現在此,帶著些超現實風格的反差。一個掛在嘈雜明亮的陽台,一個掛在昏暗潮濕的屋裡,就像一個選擇努力生活,而一個選擇渾渾噩噩。不同的人生,怪不得命,卻怨得了己。
車後的隧道口變得越來越小,前方的光亮卻越來越寬闊,陳升回去時又打了個盹,閉眼的時候對向火車上有倒走的鍾。小衛衛看到了,卻沒馬上接走,陳升至少算是放心的。林愛人找到了,卻只有送葬曲,陳升也算是忠人之事。而盪麥的一游,夢也罷,幻也好,陳升終於是有所收獲,有些重逢的本身,也是一種自我治癒。
灌熱水瓶時悶悶的聲音、木頭書桌上的小盆文竹、窗戶可打開的綠皮火車、藍布蠟染和黑衣苗人、隨處可見野地山頭里的苞米、喧嘩的瀑布和黢黑的山洞……盡是遙遠的念想碎片,度過了最初童年的地方,哪怕離開許多年未歸,是好是傷早已揮之不去。
《金剛經》中如是說,「過去之心不可得,現在之心不可得,未來之心不可得。」這部電影之於我,如同盪麥之於陳升,在不為人知的時空夢了一場,醒來該忘的忘該放的放,然後逐漸成為更坦誠的自己。既知不可得,或能少憾事。
片名的英譯是Kaili Blues,與詩相配的藍調,自帶憂郁的情緒。被汞礦染藍的水塘,像海卻不可能會有海豚,因是重金屬超標的污染。還有陳升說和張夕結婚時,住在瀑布旁的小房子里,兩人在家只跳舞不說話,因為說了也聽不見。只出現在台詞里的景象,在靜默的時光中回顧,幻想出來竟覺浪漫,沾染著返潮空氣中的鬼氣,寫成了光怪陸離的詩句。
⑸ 記錄片的意義
紀錄片反映生活、記錄歷史、傳播知識及其社會功能,賦予紀錄片多重價值。
紀錄片是以現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實的人和真實的物質為表現對象,對其進行藝術處理和展示的一種影視藝術形式,以表現真實為本質,用現實引發人們對影視藝術形式的思考。這部紀錄片的核心是真相。
1、社會價值
紀錄片的創作者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對社會現實的關注。一方面,忠實地記錄著社會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社會的需要推動著紀錄片在觀念、內容和形式上的發展和變化。記錄片作為一種變化形式,致力於記錄片,闡釋社會的本質及其對人類的影響,是衡量記錄片價值的重要標准。有的紀錄片講述生活故事,糾正歷史偏差,揭示歷史真相,展現人性的真善美,體現作品的社會價值。社會價值不僅是紀錄片的意義,也是作品的影響。紀錄片主題越深,其社會價值就越大。
2、文化價值
紀錄片是具有文化特色的電視作品。作為一種高品質的文化代表,它涉及的是文化,無論是歷史的、現實的、自然的、社會的、民族的、世界的等等。紀錄片強調創作者的獨立創作、個人解讀和精心打磨,創造出良好的文化品格。
3、藝術價值
角度的選擇、結構的安排、再現的方式、表現的形式、細節的捕捉、節奏的把握、意境的創造等都體現在創作者對人物和事件的敘述中。講故事和戲劇是紀錄片評論的重要藝術價值取向,是提高作品感染力的重要手段。鏡頭語言、聲音語言等是提高紀錄片藝術價值的重要因素。
紀錄片藝術不僅是用紀錄片的鏡頭來完成對人和事物的記錄,紀錄片拍攝歡迎咨詢青島國韻中天,而且善於用紀錄片的鏡頭來完成紀錄片鏡頭的創作、情感的表達和內心的寓意。
⑹ 紀錄片《相約未知地帶--貴州篇》
《相約未知地帶》是法國電視台播出的一檔紀錄片節目,展示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相約未知地帶——貴州篇》是電視台首次在中國拍攝,貴州的一個交通十分不便的偏僻苗寨作為「未知地帶」。同以往節目一樣,由主持人邀請一位知名人物(這次是電影演員克洛維斯)一起前往,在這個陌生地方和陌生的人們相處,用他們親身的經歷展示基本與世隔絕、環境艱苦條件下未知地帶人們的生活狀態及對生活的感悟,從而啟發生活在現代社會里的人們思考。
貴陽轉乘十小時的汽車,然後徒步兩個小時,到達貴州省榕江縣陽開苗寨。漫漫雲海之下,青山環抱之中一個美麗的小寨子,四周是延綿起伏的梯田,金黃色的稻子,風光無限好。但是當你往下接著看時,讓人難忘的是人們的生活態度,尤其是苗族女村民朱老鋪的燦爛笑容。盡管年少時被母親「拋棄」,卻不抱怨生活的艱辛,盡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勞作生活仍然艱難,盡然充滿信心,盡管孩子要徒步三小時到學校,每周只能回一次家,但堅信只有接受教育才能有出息,盡管是個閉塞的村子,但村民之間團結友愛,一家有農忙眾人幫……
二位法國人和一戶苗寨家庭吃住在一起,釀米酒、剁豬食、割稻、抓魚,朝夕相處,坦誠相待,還分享了戀愛經歷、城市的職業狀態、對生存環境的選擇,真誠的對話,產生了感情。很快是分別的日子,硬漢克洛維斯最終灑淚而歸,他說:「我會永遠想念你們」,還特別對朱老鋪說,「你有全世界最美的笑容。」
這是一部心靈交流的記錄片,貴在真誠的溝通,所以特別打動人。
⑺ 陳貝兒獲評「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她是憑借什麼讓廣大觀眾喜歡的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中有一個人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那就是陳貝兒。陳貝兒是TVB女主持人,能夠獲得這個獎項,主要是拍攝了紀錄片《無窮之路》。在這個紀錄片,陳貝兒通過幾個月的時間,帶領這個團隊走訪了內地的各個貧困地區,展現了當地人民的扶貧生活,並且依靠自己的講述,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扶貧的故事。所以就是憑借這樣的奉獻精神,讓陳貝兒可以獲得“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
好的創意都是要有好的立足點的,陳貝兒能夠憑借紀錄片獲得獎項也是因為自己的出發點好,所以才會獲得巨大的成功。
⑻ 如何評價紀錄片《善良的天使》紀錄片在講述什麼內容
由一個英國人執導,講述中美關系的紀錄片《善良的天使》在7月2日剛剛上映,主創團隊用了五年時間走遍世界聚焦中國的普通人民,從客觀的角度用小人物的真實經歷展現兩國人民的真實的生活狀況,這部影片的初心,就是加深中美兩國之間的了解,讓信息嚴重不對等的美國人民看到不被媒體染色的真實中國。
⑼ 約翰格里爾遜對紀錄片的影響
約翰格里爾遜對紀錄片的影響:
1、 拍攝了標志作為獨立影片式樣的紀錄片誕生的影片——《漂網漁船》1929年。
2、確立了「紀實」作為紀錄片的美學思想 真實生動、具有技巧、相對與束縛在電影棚具有革命意義。
3、建立了紀錄片的基本運作模式(非娛樂、教育與宣傳)。
4、在政府的扶持下建立了一所記錄電影學校。開創了「英國紀錄片學派」主張:藝術是一把錘子而不是一面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