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萊昂是法國的里昂嗎
不是,萊昂(Leon)和里昂(Lyon)是不一樣的兩座城市,萊昂即是中世紀琅城起義的琅城,在法國西南,而里昂位於法國東南,是羅馬時期就存在的城市,兩座城市都是歷史名城。
⑵ 中國哪座城市與法國有著比較緊密的聯系!
中國——法國友好省區、友好城市一覽表
二OO三年一月三十日
北京:
北京——巴黎大區
北京——巴黎
昌平區---巴黎塞納馬恩省馬恩河谷新區
天津:
天津——北加來大區
河北省:
河北省——上塞納省 (屬於巴黎大區)
邯鄲市——上維埃納省
秦皇島市——敦刻爾克市
山西省:
長治市——勃利耶市
內蒙古自治區:
包頭市——拉羅舍爾市
遼寧省:
大連市——勒阿佛爾市
遼陽市——塞日/蓬圖瓦斯市
上海市:
上海市——馬賽市
江蘇省:
蘇州市——格勒諾布市
徐州市——聖艾蒂安市
淮安市——維尼雪市
常熟市——布雷斯特市
吳江市——布爾昆—雅里昂市
浙江省:
浙江省——上諾曼底大區
杭州市——尼斯市
寧波市——魯昂市
安徽省:
安徽省——弗朗什—孔泰大區
福建省:
福建省——下諾曼底大區
福州市----巴黎大區馬恩河谷省
山東省:
山東省——布列塔尼大區
濟寧市——米盧斯市
淄博市——拉羅什市
河南省:
河南省——索恩/盧瓦爾省
洛陽市——圖爾市
湖北省:
湖北省——阿基坦大區
湖北省——洛林大區
武漢市——波爾多市
宜昌市——梅斯市
宜昌市——瓦朗謝訥市
湖南省:
湖南省——中央大區
廣東省:
廣東省——普阿藍大區
廣州市——里昂市
佛山市——波塞雄市
深圳市——維埃納市
海南省:
海口市——聖納澤爾
三亞市——嘎納市
重慶市:
重慶市——圖魯茲市
重慶市萬州區——熱爾省
四川省:
四川省——南方——比利牛斯大區
成都市——蒙比利埃市
陝西省:
西安市——波城市
咸陽市——勒芒市
廣西壯族自治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普夏
巴黎處於法國北部。狹義的巴黎市只包括原巴黎城牆內的20個區,面積為105平方公里,人口230萬。大巴黎地區還包括分布在巴黎城牆周圍、由同巴黎連成一片的市區組成的上塞納、瓦勒德馬恩省和塞納-聖但尼省。巴黎市、上述三個省以及伊夫林省、瓦勒德瓦茲省、馬恩-塞納省和埃松省共同組成巴黎大區。這片地區在古代也被稱作「法蘭西島」(Ile de France)。
法蘭西島(île-de-france),法國的一個行政區域,12012平方公里,人口一千一百萬。該區域以巴黎為中心,包括塞納-聖但尼省(Seine-Saint-Denis),瓦勒德馬恩省(Val-de-Marne),上塞納省(Hauts-de-Seine),瓦勒德瓦茲省(Val-d'Oise),伊夫林省(Yvelines),埃松省(Essonne)和塞納-馬恩省(Seine-et-Marne)。
如果「聯系」是指政治方面的話,不用說也知道了吧...
⑶ 里昂是在哪裡
里昂是法國的一個城市,里昂這個城市歷史非常的悠久,因此這里也是一個兼有傳統文化氣息的城市,里昂在法國的東南地區,並且分成了新城和舊城兩個部分。里昂的舊城主要保留了古老傳統的氣息,並且舊城與傳統的古老宗教有一定的關系,舊城裡的教堂氣勢非常的恢弘,也是各具特色,這里的教堂大多是哥特式風格,並且里昂舊城的教堂都許多都已經存在了千年之久。里昂是一個藝術氣息非常濃厚的國家,可以說是藝術的殿堂,這個城市的博物館有二十多個,其中不僅有人們熟悉的美術作品博物館,還有紡織博物館等新奇的博物館。 里昂城的建築風格大多保留了中世紀的風格特色,走在里昂的大街小巷,你可以隨處感受到歷史的文化底蘊。里昂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旅遊城市,這里每年都會舉行世界文明的國際博覽會,每年這個時候,都會有大批的世界各個地區和國家的遊客來里昂。里昂是一個全年陽光宜人,舒適燦爛的地方,非常適合到這里旅遊,到里昂,你不僅可以切身感受歐洲世界的一切,還可以親身看到中世紀的藝術和傳統,以及中世紀的建築。 里昂是一座文化名城,這里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偉大的藝術家,里昂在這些人心中,是獨一無二的適合藝術發展的殿堂。除此之外,里昂還是有名的絲綢生產地,絲綢紡織在里昂整個發展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很多人都慕名而來尋找世界一流的絲綢,里昂絲綢紡織的歷史非常悠久,因此政府還在里昂專門建立了絲綢博物館。里昂作為一個典型的旅遊城市,這里有許多值得一看的名勝古跡。白菜果廣場就是其中之一,不僅因為這個廣場建築的非常美麗壯觀,還有他是里昂市中心最大的廣場,廣場上的雕像,以及廣場周圍具有特色的咖啡屋,富有情調的花店,提供里昂城特色美食的餐館應有盡有。 法國里昂是一個非常適合旅遊的地方。
⑷ 法國城市有哪些
法國城市有巴黎、馬賽、里昂、圖盧茲、尼斯、南特、斯特拉斯堡、蒙彼利埃、里爾、戛納等。法國為歐洲國土面積第三大、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東與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義大利接壤,南與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本土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大致呈六邊形,三面臨水,南臨地中海,西瀕大西洋,西北隔英吉利海峽與英國相望,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
法國從中世紀末期開始成為歐洲大國之一,在17-18世紀路易十四統治時達到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1789年爆發法國大革命之後,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先後經歷兩次帝國和三次共和國,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到巔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法國是當時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殖民地面積等於本土的20倍。二戰後,建立法蘭西第四共和國,1958年被夏爾戴高樂建立的第五共和國所取代。在漫長的歷史中,該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文學家和思想家,此外還具有全球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⑸ 請問以下城市分別是哪個國家
拉維那 = 摩拉維亞〔捷克和斯洛伐克中部一
地區〕。Moravia
佛羅倫薩 = 佛羅倫斯義大利城市,在比薩東
邊。Florence
列支頓士登 = 列支敦斯登歐洲,在奧地利和瑞
士之間的一個小高山公國。
Liechtenstein
尼斯 = 突尼西亞 = 前巴貝里在非洲北沿海
南,1575 年它由土耳其人征服,1881年變
法國受保護國。 Tunis
威尼斯 = 東北義大利城市在小島在一
個鹽水湖之內在威尼斯海灣, 北亞得里
亞海的一個寬入口。 建立在第5 個世
紀,1866 年威尼斯被割讓了給義大利。
Venice
里昂 = 里昂法國城市南部。Lyons
⑹ 里昂在法國哪個地方
里昂(法語:Lyon,讀音: /ljɔ̃/),是法國的第三大城市,羅訥-阿爾卑斯大區和羅訥省的首府。位於法國東部。包括郊區和衛星城,里昂是僅次於巴黎的法國第二大都市區,有1,648,216居民(1999年統計),在西歐排名第20位到25位。市內人口445,452(1999)。
⑺ 誰有法國的資料
國名: 法蘭西共和國 (The Republic of France,La Republique Francaise)
國慶日:7月14日(1880年議會立法確認攻克巴士底獄日為國慶節以紀念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 法國歡度國慶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旗面由三個平行且相等的豎長方形構成,從左至右分別為藍、白、紅三色。法國國旗的來歷有多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巴黎國民自衛隊就以藍、白、紅三色旗為隊旗。白色居中,代表國王,象徵國王的神聖地位;紅、藍兩色分列兩邊,代表巴黎市民;同時這三色又象徵法國王室和巴黎資產階級聯盟。三色旗曾是法國大革命的象徵,據說三色分別代表自由、平等、博愛。
國徽:法國沒有正式國徽,但傳統上採用大革命時期的紋章作為國家的標志。紋章為橢圓形,上繪有大革命時期流行的標志之一——束棒,這是古羅馬高級執法官用的權標,是權威的象徵。束棒兩側飾有橄欖枝和橡樹枝葉,其間纏繞的飾帶上用法文寫著「自由、平等、博愛」。整個圖案由帶有古羅馬軍團勛章的綬帶環飾。
國歌:《馬賽曲》
國花:鳶尾花
國鳥:公雞
國石:珍珠
自然地理:面積為551602平方公里。位於歐洲西部,與比利時、盧森堡、瑞士、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西北隔拉芒什海峽與英國相望,瀕臨北海、英吉利海峽、大西洋和地中海四大海域,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平原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主要山脈有阿爾卑斯山脈、比利牛斯山脈、汝拉山脈等。法意邊境的勃朗峰海拔4810米,為歐洲最高峰。河流主要有盧瓦爾河(1010公里)、羅訥河(812公里)、塞納河(776公里)。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邊境線總長度為5695公里,其中海岸線為2700公里,陸地線為2800公里,內河線為195公里。西部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南部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中部和東部屬大陸性氣候。平均降水量從西北往東南由600毫米遞增至1000毫米以上。
人口: 6140萬(2003年1月),包括400萬外國僑民,其中150萬人來自歐盟各國。通用法語。居民中90%的人信奉天主教,另有約400萬穆斯林及少數新教、猶太教、佛教、東正教徒。
首都:巴黎(Paris) ,市區人口217萬。
行政區劃:分為大區、省和市鎮。省下設專區和縣,但不是行政區域。縣是司法和選舉單位。法本土共劃為22個大區、96個省、4個海外省、4個海外領地、2個具有特殊地位的地方行政區。全國共有36565個市鎮,其中人口不足3500人的有3.4萬個,人口超過3萬人市有231個,人口超過10萬的市有37個。22個大區是:阿爾薩斯、阿基坦、奧維爾涅、布爾高涅、布列塔尼、中部地區、香檳-阿登、科西嘉、弗朗什-貢岱、巴黎大區、朗克多克-魯西翁、利姆贊、洛林、南比利牛斯、北加萊海峽、下諾曼底、上諾曼底、盧瓦爾地區、皮卡爾迪、布瓦圖-夏朗德、普洛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羅訥-阿爾貝斯。4個海外省是:瓜德魯普、馬提尼克、法屬蓋亞那、留尼旺。4個海外領地是:法屬波利尼西亞、新喀里多尼亞、瓦利斯群島和富圖納群島、法屬南半球和南極領地。2個地方行政區是:馬約特島、聖皮埃爾島和密克隆島。
國家的誕生
法國的歷史是長期以來人民的點滴勞動匯集而成的。法蘭西眾多的獨特之處正是其文化的體現。二千年來各個朝代和他們的文明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印證,最後才形成了今天的現代法國。
史前時期
大約一百萬年前,從歐亞大陸遷移來的人類一直來到最後的邊界——大西洋邊。從此定居下來。薩比安人則最早在公元前四萬年到八千年開始出現在這里。許多考古遺跡證明了在法國這片土地上史前就有人類文明存在。
高盧時期
約公元前1200年到前800年,凱爾特人離開他們在西里西亞的家鄉,向萊茵河和大西洋之間的這一地區開始入侵。這塊土地當時居住著90個不同的部落,被稱作高盧人。高盧人在農業和十分發達的手工業基礎上建立了他們的文明。他們發明了收割機、木桶、四輪馬車和鐵劍。
很快羅馬帝國也注意到了這片土地。公元前50年,朱利葉斯·凱撒大帝來到這里,征服了這一地區。高盧-羅馬文明定都於里昂,統治了相當長時間,形成了今日法國的最初藍圖。正是這一時期法語開始形成,許多大城市已經有了雛形,道路網也從此初現端倪。
法蘭克王國
從五世紀起,來自東方的漢斯、汪達爾、阿拉曼斯、維斯高特、奧斯特洛
高特和法蘭克人先後入侵該地區,高盧-羅馬人為了抵禦入侵而和法蘭克部落聯合了起來。他們的基地設在巴黎附近地區,也就是令天被稱作法蘭西島的地方,這股力量慢慢征服了全國。
法蘭克王朝的梅羅文家族和卡洛林家族統治從五世紀延續到十世紀。這一時期,高盧一羅馬文化和日耳曼文化逐漸融合。
法蘭西王國
在公元768年到814年查理曼大帝統治時期,他建立了許多學校,促進文化繁榮並召集了許多學者在身邊。他的工國劃分為郡,郡長(世俗政權)和主教(宗教權威)共同管轄。米斯統領則負責執行帝國法律。
987年,雨果·卡佩,法蘭西島領主,加冕成為國王,而法蘭克人的土地(被稱作法蘭斯)成為法蘭西王國。新建立的法蘭西王朝想把宗主權施及整個統治領域內。
從11世紀至15世紀,先後有18任國王不斷地向封建領主們施加權威,王國得以擴大(吞並了布列塔尼和勃艮第),並奪取了一些英國的領土,例如阿基坦和諾曼底。這幾個世紀中突出的特點是宗教熱情高漲,文化、經濟和城市也得到極大發展。這一時期開始出現了資產者,他們形成了社會中一個新的階級。城市也變成了行政單位。
從1226年到1270年間統治法國的國王路易十一十分重視司法,曾經親自在萬森的一棵橡樹下主持審判。他一生中建造了許多醫院和教堂,參加了兩次十字軍東征,成為君王中的典範。他後來被尊稱為聖路易。
從16世紀到18世紀,十位國王致力於加強國家的權力以及其行政。在抵禦東方和南方的敵人入侵的戰斗中,他們逐漸建立了國家的自然邊界。這其間有三位政治人物尤其值得提起:
-亨利四世結束了國內的天主教與清教徒的宗教戰爭,把西班牙入侵者逐出了國境。這樣,他鞏固了國家的統一。此外他還曾試圖改善貧苦的法國農民的不幸處境。
-黎塞留,路易十三的宰相。他領導法國抵抗住了奧地利的軍事干涉,通過削弱貴族和清教徒的力量加強了主權。他還下令成立了索邦大學並促成了法蘭西學院的建立。
-科爾貝,路易十四的首席大臣。他曾嘗試統一全國的法制,以及通過建立大製造業和國際貿易公司來促進革新。他曾寄希望於法國的殖民地加拿大和路易斯安那。
幾次歷史變遷
1789年的大革命
1789年的國民會議變成了憲政會議。封建權力被廢除、公布了人權宣言,建立了議會君主制。
1792年由於外國勢力的干涉、君主出逃等事件,君主制被廢除,第一共和國宣告成立。自此至1795年,包括羅伯斯庇爾在內的革命者們同時與國外(普魯士、奧地利、英國、西班牙)和國內(旺代)的反革命勢力作著斗爭。在政治生活中,革命者們採納了孟德斯鳩和盧梭提出的原則(三權分立原則和人民主權原則)。
從1799年至1804年,第一執政拿破崙.波拿巴將軍領導著法國政府,他統治期間建立了一個強大的集權制資產階級國家、現代化的行政管理體制和法典(其民法典至令仍然有效)。政府還建立了高中教育體制並改革了大學教育。
拿破崙帝國
1804年拿破崙加冕稱帝,他在到1815年的12年統治期間力圖建立一個龐大的歐洲帝國。10年間,法國軍隊在整個歐洲大陸不斷與一些強大的聯盟較量。曾有一個時期法國疆域急劇擴大。只是到了1815年它的邊界才回到1789年的狀態。
俄羅斯戰役中法國軍隊的慘重傷亡導致了拿破崙的下台和被放逐。他後來曾再次統治法國,但僅一百天後,他就因為滑鐵盧戰役失敗而再次退位。
君主制復辟
1815至1830年間的兩任國王都想要在復辟的舊君主制下維持革命和拿破崙帝國期間的一些進步措施。法蘭西王國的殖民帝國在北非繼續擴張。
法國的最後一任國王:路易斯-菲力浦被加以封號「法國人之王」。1830至1848年間出現了貿易商業資產階級,工業革命開始,社會主義和聯邦主義運動也開始興起。經濟危機和社會動盪最終將法國引向了 1848年大革命,導致了君主制的最後崩潰。
第二共和國和第二帝國
普選制、新聞自由和對勞動者階層起義的恐懼給了拿破崙一世的侄子路易·拿破崙·波拿巴一個機會當上了法國總統。在經過一段獨裁式的總統統治時期後,路易拿破崙通過公民投票和政變方式當上了皇帝,號稱拿破崙三世。他的政府倡導激進的經濟改革政策,推行大量目的在於重建國家資本的重要經濟計劃。第二帝國以工業擴張為其特徵。就在政府向議會制政體變化之時,法德戰爭爆發了(1870年)。法國在蘇丹的失敗導致了第二帝國的覆滅。
第三共和國
1871年成立了共和國並建立了國防政府。法國戰敗,在與德國簽訂的和約中法國割讓了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省。同年發生了著名的巴黎公社起義,但起義被血腥地鎮壓了。
共和國的議會制政體在1871年至1914年間建立了有關公共自由的一系列重大法律,證明了其本身的價值。儒勒法里總理(186年至1885年在任)對言論自由、集會自由和新聞自由的確立發揮了重大影響,他對非教會的免費義務小學教育制度的建立也有重大貢獻。
法國在亞洲和非洲的殖民地繼續擴張,但與此同時社會動盪和宗教與學校之間的紛爭(政教分離)動搖著社會統治。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使法國失去了十分之一的勞動力。1917年12月是戰爭的轉折點,喬治·克雷孟梭帶領法國及協約國一起取得了勝利,德國戰敗。阿爾薩斯和洛林重歸法國。
在戰後重建不久,法國就象世界上其他國家一樣被1929年大危機嚴重打擊。廣泛的罷工和左翼聯盟給法國帶來了1936年的人民陣線政府,這屆政府在國家計劃中設定了建立基本社會法律的義務。
在法國的四周,納粹主義、義大利法西斯主義以及西班牙內戰都預示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來臨。
隨著著名的所謂「奇怪戰爭」的結束,1940年法國宣布了休戰,法國成為德軍佔領區。法國經濟處於不穩定中。整個國家分為兩部分:一方面是與佔領國合作的維希政府,另一方是以倫敦為基地的「自由法國」流亡政府及抵抗運動。經過五年的戰爭,法國在1944年被盟軍解放。
第四共和國
1940年6月18日夏爾·戴高樂發表了廣播講話後,被公認為法國抵抗運動的領袖和象徵。他在1944年至1946年間任政府首腦,建立了法國社會保障體系並給予婦女選舉權。可是,由於議會制政體不能清楚地提供政治方向而導致了政府改組,第四共和國被動搖了。1945年至1958年的這段時期法國一直忙於重建國家發展經濟。不斷尖銳化的非殖民化問題(印度支那和阿爾及利亞戰爭)意味著虛弱行政權的結束。
第五共和國
1958年,夏爾·戴高樂將軍重登歷史舞台。他設計並建立了加強行政權的第五共和國體制。即建立了人民普選總統制。法國從此走向一個現代化發展和經濟持續增長時期。1968年5月的學生運動和社會騷亂反映了年輕一代的不安情緒、社會的缺乏秩序以及國家的過度集權,戴高樂將軍因此被迫辭職。然而右翼政府仍把持著政權。喬治·蓬皮杜任總統直至1974年去世。他的繼任者瓦雷里·吉斯卡爾·德斯坦任滿了七年,但在1981年被第五共和國第一位左翼總統弗朗索瓦·密特朗擊敗。密特朗1988年競選連任成功。不過總的來說,這一時期的法國政壇的特點就是左翼和右翼政府輪流執政。
統一的歐洲市場開始建立
1993年12月1日,歐洲聯盟在歐洲經濟共同體的基礎上誕生。
雅克·希拉克當選為共和國總統
1995年5月,雅克·希拉克當選為共和國總統 。1997年4月21日國民議會被解散。5月25日和6月1日,進行提前選舉。地方選舉則在3月已經進行。這一選舉的結果產生了左翼和右翼的「並存」。
一個現代化的國家
在過去的數三十年裡,法國建立了一套穩定的制度。在1958年戴高樂將軍任總統期間通過全民公決方式確立的第五共和國憲法保證了政治體制的良好運作。法國是統一的、民主的、世俗的社會主義共和制國家。其公民不論出身,種族或宗教信信仰,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現代法國民主制度是1789年法國大革命留下的遺產。其原則以1791年人權與公民權利宣言為基礎,今天已經成為憲法的引言部分。
法國的銘言是「自由、平等、博愛」。
法國國旗是三色豎條組成的三色旗:藍、白、紅。
法國國歌是馬賽曲。
法國國慶是7月14日,1789年攻佔巴士底獄的日子。
國家制度
行政權
共和國總統是國家元首,以普選制選舉產生,任期七年。總統頒布法律並有權提出議案要求國家公民投票表決。他還有權在與總理,國民議會議長和參議院議長談話後宣布解散國民議會。
總統任命總理,並任命由總理提名的政府成員。
政府應答復國民議會的質詢。
立法權
議會由兩院組成:國民議會,由五年一次普選產生;參議院,議員任期九年,每三年改選其中的三分之一席位。
議會投票表決決定法律的通過與否,批准國際條約以及行使由共和國總統授以憲法修改權。
司法權
司法機構獨立於行政權和立法權。
473個初審法院和186個大審法院負責執行法律。上訴法院有35個。終審法院負責判斷法律是否被正確地執行。刑事犯罪由法官和陪審團組成的重罪法院審理。
在行政司法領域有行政法院和國家最高行政法院。審計法院負責審核公共開支情況。
憲法規定的其他組織
-憲法委員會:委員會成員由共和國總統、國民議會議長和參議院議長分別任命。憲法委員會的職能是監督選舉和審查法律的合憲性。
-經濟和社會委員會:其成員是各種不同社會階層(工會、商人、各種協會)的代表或政府指定的具特定資格者。在議案、法令或有關計劃具有經濟和社會性質時,要咨詢經濟和社會委員會的意見。
-最高行政法院:行政方面的最高權威。政府在起草議案和實施法令前必須征詢其意見。
-最高司法官委員會:由司法官和特定資格者組成。委員會由共和國總統和司法部長分別任主席和副主席。由它對高級司法官的任命提名,同時也負責司法官的紀律處分。
-共和國司法法院:以前被稱作高等司法法院,由十五名法官組成,他們或是議會成員(12名是國民議會議員),或是司法官(3人)。法院負責審理政府成員所做的、被認為是有刑事犯罪性質的職務行為。任何個人一旦認為自己被政府成員的犯罪或違法行為所損害,就可以向一個專門申訴委員會起訴。
行政管理
大區
法國被分成21個大區以及科西嘉島。大區由地區委員會管理,委員會主席及其成員通過普選產生。 省
法國大陸有96個省,此外還有四個海外省:瓜特羅普島、馬堤尼克島、留尼旺島和南美的法屬蓋亞那,海外領地還有玻利尼西亞、新卡勒陀利亞、馬約特島、聖皮埃爾和馬可隆、瓦利斯和富圖納群島、特爾·阿特里、科格倫群島,克羅塞和聖保羅島。
省由總委員會管理,其主席和成員通過普選產生。省長是中央政府派到地方的代表。省被分為區(包括海外省在內共339個),小區(3,995個)和市(36,560個)。
市政
市政管理由市長在市政委員會協助下負責,市政委員會成員通過普選產生。
競爭性的經濟體制
1945—1961
盡管法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她在戰爭結束時面臨著巨大的經濟困難:人口只有四千萬(與1900年相同),工業生產總值只有戰前的一半。原材料極度缺乏,通貨空前膨脹。
首要的三個經濟計劃是重建基礎工業,促進生產和准備國際經濟競爭。
1962-1975
這段時期,在國家的督促下經濟得到了驚人的持續發展,達到了預期計計劃。這一時期法國的經濟增長率創下了空前記錄(年增長率達5-6%),帶來了充分就業、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增長和工資水平的迅速提高。
接下來的經濟計劃把重點轉向了地區經濟發展,投資政策和社會組織(改革社會保險體系建立全民退休金)。
1976年以來
三次連續的石油危機(197、1979、1980)和持續的世界經濟動盪使法國這二十年來一直強調經濟的結構調整和現代化,從而導致了高失業率(20年來減少了三百萬以上的工作機會)。
政府開支緊縮以及強調減少能耗,發展競爭力強的工業、研究和職業培訓賦予法國以新的活力,使其能面對國際競爭的挑戰、歐洲一體化和下個年的來臨。
高度多樣化的經濟體制
法國經濟涵蓋了所有重要的經濟部門:農業(世界第三、歐洲第一大出口國),工業(世界第四、歐洲第二),漁業(歐洲捕撈量第四)。
法國出口貿易名列世界第五,有五家法國公司躋身世界百強。
農業
法國農業是一個現代機械化,高生產率的生產部門。法國的農業生產面積占歐盟總面積的近三分之一,農產品占歐盟產量的23%,其中一半是畜產品(肉、奶、乳酪),其餘的是穀物、糖和加工業。
工業
法國工業既包括大量正在重組和自動化的傳統工業部門(鋼鐵、冶金、機械、汽車和紡織工業),也包括一些新的發展中技術工業(食品加工、精密化學、航空航天工業和新型材料)。
法國工業生產在原材料和能源上主要依賴於進口,只有電力是個例外。25%的電力來自於本國的核電廠。
服務業
服務部門(對集體和個人消費者)正在國民經濟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主要的服務部門,如交通、電子通訊、郵政、電力和水在本領域都配備了先進技術(微型電話、高速列車和地鐵系統更是享有國際聲譽)。法國的旅遊業名列歐洲第一,對維持國際收支平衡有重大意義。事實上,法國在這個「無形出口工業」中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
法國如何看待自己
從大小、人口和國民生產總值上看法國都算不上是個「超級大國「。但法國依然佔有很重要的位置。由於高科技企業的蓬勃發展,她是世界重要經濟強國之一,在出口方面排名世界第四或第五位。她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擁有否決權,也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常任國之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位於巴黎。
從另一些角度來看法國也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拉丁國家之一(到2000年全世界六個人中就有一個是拉丁人後裔)。
-法語國家之一。法語人口在全球共有一億零五百萬。在美洲和非洲的某些地區,法語已經被使用了幾百年。
-歐洲國家之一。法國和中歐及東歐的許多國家有著良好的政治、貿易和文化交往。在1990—1991年蘇聯的政治變化後這些國家變得越來越強大。更重要的是,法國的未來與西歐聯盟的其他十五個成員國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由於歐洲理事會和歐洲議會(普選產生)的建立,法國人民積極地參與到歐洲政治生活之中去了。
附錄1:法國經濟數據
GDP:78Y,610億法郎
人均GDP:134,656法郎
出口值:18,860億法郎
工業企業:196,600家
農業/食品企業:72,000家
GDP增長率:2.3%(到1996年)
1996年總增長值:農業5.5%;工業和能源25.2%;服務業56.4%
現有就業人口:25,590,000
附錄2:法國的特點
盡管法國在地理上和種族上都是多樣化的,國家仍有強烈的凝聚力和濃厚的文化個性。法國人民對他們的歷史和文化個性有強烈認同感。
現代法國的基本理念是保衛人權和自由、民主、統一。這些理念已經得到了普遍的認同。
附錄3:法國的外國人
外國移民在過去四十年中對法國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繁榮作出很大貢獻。但由於現前的經濟危機,移民潮已被官方停止。現在法國有大約不到四百萬的外國人(自1995年來占人口總數的6.5%)。自1990年來外國人所佔比例大致未變。
參考資料:http://www.elitefrance.com/french%20culture/history/french%20culture%20history_1.htm
⑻ 法國里昂和魯昂是一個地方嗎
法國里昂和魯昂不是一個地方:里昂是法國東南部城市,魯昂是法國西北部城市。
里昂(Lyon):法國東南部城市,奧弗涅-羅訥-阿爾卑斯大區首府和羅訥省省會。於2015年1月建立了帶有部分省級管理權力的「里昂大都會」,也稱為「大里昂」。里昂市區位於羅訥河(Le Rhône)和索恩河(La Saône)交匯處,其主城區以河流為界大致可分為三大部分:西側為富維耶山,老城區位於兩河之間的半島上,新城區則主要集中在東部。
里昂是法國重要的工業城市和除巴黎之外最重要的科教中心,機械、電子、化工、重型汽車、計算機等產業實力雄厚,擁有20餘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常被認為是法國的第二大都市區。里昂也是法國乃至歐洲重要的文化與藝術中心,以絲綢貿易而聞名,在羅馬時代就相當繁榮[2],1998年裡昂老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里昂也是世界電影的誕生地和二戰期間參加抵抗運動的城市。此外,里昂還是國際刑警總部的所在地,里昂足球俱樂部也位於里昂。
魯昂(法語:Rouen):法國西北部城市,濱海塞納省(76省)省會及諾曼底大區(Région Normandie)首府。歷史上,魯昂是中世紀歐洲最大最繁榮的城市之一。市區位於塞納河下游,距入海口110公里,離巴黎140公里。市鎮人口11萬,整個魯昂城市圈的人口數量則大約66萬,是法國西北部人口第二多的城市圈,僅次於南特,在全法國排名第六。
⑼ 里昂在哪個國家
里昂在法國,是法國東南部的一個大城市。
里昂(Lyon),法國羅納-阿爾卑斯大區的首府和羅納省的省會,法國第二大都市區,常被稱為「外省首都」。位於羅納河和索恩河匯流處和從地中海通往歐洲北部的戰略走廊上,水、陸、空交通樞紐,里昂是溝通北歐和南歐的交通要道。
中文名稱:里昂
別 名:LUGDUNUM(魯格敦烏姆)
下轄地區:羅納-阿爾卑斯大區、羅納省
地理位置:法國東南部
面 積:47,95 km²
人 口:125.71萬(2007)
方 言:法語
著名景點:富維耶聖母堂、聖讓首席大教堂、白萊果廣場
參考http://ke..com/subview/21828/7334261.htm
⑽ 法國有哪些城市
1、巴黎
斯特拉斯堡 (Strasbourg),法國東北部城市,大東部大區(Région Grand Est)的首府和下萊茵省的省會,也是法國第七大城市和最大的邊境城市,又稱白堡。市區位於萊茵河西岸,東側與德國巴登-符騰堡州隔河相望,西側則為孚日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