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虱子打垮拿破崙60萬大軍,最後僅剩3000人,結局怎麼樣了
只要發生戰爭,一定就會出現流血!毫無疑問,戰爭只會給人類帶來災難,制約經濟的發展。對建築、人員的破壞和傷害都是巨大的,其經濟損失不可估量!眾所周知,拿破崙60萬大軍東征俄國以失敗收場,追其失敗的原因:「竟是小小的虱子」?
拿破崙畫像
追其士兵死亡的原因,隨軍的醫生回答道:「東征的路上陰雨連綿,士兵們體力跟不上,在加上頻繁的飲酒過度導致。」一字未提到是虱子的存在而使瘟疫傳播蔓延。很顯然,當拿破崙大軍在莫斯科城下時,這支龐大的隊伍,因疫情肆虐以及長途勞頓,已無力征服整座城池。
1812年10月19日,東征俄國歷經4個月有餘,拿破崙眼看形勢不妙,率軍開始返回法國。在回法國路上,飢寒交迫的士兵襲擊了維爾紐斯。餓得兩眼發昏的士兵,在維爾紐斯一學校實驗室,竟然吃掉了用甲醛泡著的動物標本。
此時來到維爾紐斯的士兵僅剩2.5萬人左右,活著回到法國的只剩3000餘人。60萬的大軍只剩3000餘人,但其中60萬士兵有將近四成是虱子傳播斑疹傷寒等疾病而折損的。回到法國的拿破崙,為了穩固軍心,甚至命人發布公告說:「 陛下現在很健康」,這是多麼的嘲諷。
2. 拿破崙的主要事跡,他怎麼死的
拿破崙波拿巴是法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法蘭西第一帝國的創立者,歷史上稱之為拿破崙一世。他縱橫馳騁於歐洲戰場二十多年,指揮過將近六十次戰役,常常是以少勝多,以弱制強,多少次戰勝英國和歐洲封建國家組成的反法聯盟。他的軍事實踐活動,對於資產階級軍事科學的形成和發展,產生過相當巨大的影響,後人稱贊他是「真正的軍事藝術的巨匠」。拿破崙好像是一個傳教士,他是用刀劍和槍炮來傳教的,他走遍了全歐洲以宣揚「全國皆兵」的福音,結果,終於使這項福音成為所有深感困擾的歐洲人民的軍事教條。拿破崙曾經這樣感慨的說:如果我和盧梭都不存在的話,這世界是否會比較寧靜?這個問題只能留待後人去判斷了。
第壹節生平背景
一七六九年八月十五日,拿破崙生於科西嘉島阿雅克修城一個破落貴族家庭。父親夏爾波巴拿曾獲法學博士學位,在該城任法律顧問,拿破崙有一個哥哥、三個弟弟及三個妹妹,僅靠父親薪金維持全家生活,家境比較清寒。一七七九年,拿破崙不到十周歲,靠著科西嘉總督的幫助和貴族的特權,獲得法國王室獎學金,進入法國東部布里埃納的預備軍官學校學習。從此,開始了這位未來法國統治者的軍人生涯。拿破崙在該校就學六年,本來想當海軍,但由於母親不贊成,就選了炮兵專業,他學習勤奮,精心鑽研有關軍事的各種科學知識,奠定了自己軍事素養的基礎。
一七八四年十月,拿破崙在預備軍官學校畢業,被保送到巴黎軍事學校深造,在巴黎軍事學校中發現整個學校是那麼富麗奢華,曾向副校長陳情這種教育制度的害處,爾後在部隊如何適應艱苦的任務。在第一學年結束時,由於學習成績優異提前畢業,取得炮兵少尉的軍銜,被派到駐扎在瓦朗斯的陸軍拉費爾炮兵團服役,拿破崙十六歲就踏進現役部隊,在見習期間他親身做過士兵所做的一切工作,獲得了基層工作的經驗。一七八六年,因父親去世後家庭生活困難,拿破崙返回科西嘉島,清理產業,處理債務,幫助母親渡過難關,當他返回團隊後,意識到自己將以軍事為終身職業並決心將來要在政治上干出一番事業,自己利用閑暇之時,閱讀了孟德斯鳩、伏爾泰和盧梭的著作,以及歷史上著名統帥亞歷山大、漢尼拔和凱撒等人的傳記,由於勤奮學習,他在現役部隊中很快成了年紀最輕且有政治抱負而又精通炮兵業務的出類拔萃的軍官。
一七八九年,二十歲的拿破崙迎接法國大革命的來臨,他對當前統治階級一直有強烈的反感,於是便毫不猶豫加入共和主義的革命派。當時許多職業軍人被指為保皇派而遭到放逐,拿破崙便在人才不足的情況下,嶄露頭角。一七九三年,革命軍攻擊土倫要塞,拿破崙立下大功,因而被拔擢為少將,一七九五年他鎮壓巴黎暴動,被特任為國內軍總司令。青少年時的拿破崙浮沉差別待遇、貧困、革命的激流中,現在終於幸運地攀住了浮木。
一七九六年,拿破崙以二十七歲的英年被拔擢為義大利軍團總司令,而躍登歷史舞台,八年後,三十五歲的他便當上法國皇帝,君臨法國與歐洲諸國,真可謂是英姿煥發的『旭日將軍』。然而到了一八二五年,他卻在四十六歲的盛年敗於滑鐵盧,被放至聖赫勒拿島,在歷史上銷聲匿跡,其歿落之迅速,令人聯想到秋天的落日,可說是好景不常的『斜陽將軍』,其過程也是當今天人類一些軍略、軍事學家,始終要研究的。做為一位天才領袖,拿破崙突破傳統,發明以局部優勢展開各個擊破作戰的命令戰法,而瞬間席捲整個歐洲,然而當戰場擴大時,卻暴露出鞭長莫及的缺點,最後敗於以具備獨立能力的戰略兵團展開組織作戰的訓令戰法。茲簡述拿破崙一生,由盛而衰之過程:
土倫之役,展現軍事天分:
一七九三年九月,拿破崙被派往參加圍攻土倫的戰役。土倫由於反革命勢力的叛亂,被王黨和英國干涉軍所控制,城防十分堅固,港內還停泊著強大的英國艦隊,政府軍屢攻不下。在圍攻土倫的戰役中,拿破崙在組織火力方面起了重大作用,並且在發動攻擊的決定性關頭,他身先士卒,擊潰頑強,佔領了制高點,隨即炮轟英艦,迫使英艦倉皇逃入地中海,一七九三年十二月十七日革命軍攻佔了土倫,該城叛軍只得投降。拿破崙在這次戰役中嶄露頭角,第一次顯示了卓越的指揮才能,一七九四年一月,拿破崙破格提升為准將旅長,這時,他年僅二十四歲,成為法國革命軍中的一位年輕將領。
炮擊巴黎,開啟用大炮鎮壓城市暴動的先例:
一七九四年七月熱月政變後,拿破崙被關十四天,出獄後不被重視,而潦倒於巴黎,直到一七九五年八月,他才在最高司令部屬下一個地形測量部謀得職務,但在二個月後,拿破崙生活中發生了重大轉機。一七九五年十月,政府頒布了維護共和制的新黨法,這使王黨對熱月黨人復辟君主制的希望落空,王黨立即在巴黎組織二萬人參加叛亂,此國內軍總司令官巴拉斯負責指揮鎮壓叛軍,但他不是一位軍人,面對緊急狀況束手無策,便任用土倫英雄,拿破崙為副總司令。這時拿破崙指揮的軍隊只有六千人,他果斷地運用大炮轟擊王黨叛亂,暴民作夢也想不到在市街戰中會遭到炮擊,一下子便被拿破崙的一擊所消滅。王黨被迅速平定後,拿破崙聲名大噪,隨即接任巴黎衛戍司令的職務,晉升為少將,從此,拿破崙平步青雲。去實現征服歐洲的願望了。
第一次遠征義大利,名震歐洲:
一七九六年,為了解除英國和歐洲封建國家所組成的反法聯盟的威脅,法國政府派出三路軍隊攻打奧地利,北路和中路是主力,由著名將領茹爾丹和莫羅率領,沿美因河和多瑙河向維也納進軍,南路由拿破崙率領,主要任務是進攻義大利,牽制奧軍,以配合主力部隊。二十七歲的拿破崙充分發揮了傑出的統帥才能。一七九六年四月九日,拿破崙率領四萬三千名遠征軍翻越阿爾卑斯山天險,進入義大利,採集中優勢兵力,分割包圍,各個擊破,窮追猛打的戰略戰術,半月內六戰六捷,迫使撒丁王國簽訂和約之後,法軍又強渡波河,大敗奧軍,佔領首府米蘭,直逼維也納,奧國大為震驚,被迫媾和,同法國簽訂坎坡福米奧和約。這是第一次使反法聯盟瓦解。拿破崙在英姿煥發的二十七歲擔任義大利軍團總司令,為素有乞丐部隊之稱的三萬名疲弱士兵加入活力,使其轉身成為驍勇善戰的軍隊,不到二年便將義大利納於統制下,並擊破強國奧地利的老練軍隊,締下了空前的偉業。
進攻埃及,無功而返:
奧地利被擊敗後,只剩下英國繼續與法國作戰,為了打擊英國,迫使求和,拿破崙提出遠征埃及,切斷英國通向東方的道路,然後進一步奪取英王王冠上的明珠——印度的計劃。一七九八年五月十九日,拿破崙派遣戰艦十三艘、巡洋艦十四艘、小型艦若干艘、輸送船四百餘艘,上面搭載將兵約三萬五千名(其中包括騎兵四千及炮兵三千)和學者及其他人員,總共五萬人,從土倫出發,於七月初在埃及登陸,先後佔領亞歷山大港和開羅城及埃及大部分的領土,但在八月初,停泊在阿布基爾港的法國艦只被納爾遜率領的英國艦隊焚毀,此時,埃及人民又紛紛起來反對法國入侵者,當時,埃及是奧斯曼帝國的屬地,土耳其在英國的支持下派兵取道敘利亞,准備收復埃及,拿破崙為了先發制人,率軍進攻敘利亞,結果在阿克要塞遭到當地阿拉伯人民和土耳其軍隊的頑強反抗,被迫退回埃及,陷於兩難困境,且戰況陷入膠著狀態,在一七九八年,正當拿破崙遠征埃及時,英國聯合奧地利、土耳其和那不勒斯等國組成第二次反法聯盟,對法國展開了強大攻勢,英軍在荷蘭登陸,德意志境內的法軍敗退到萊茵河左岸地區,特別是蘇沃洛夫率領的俄奧聯軍把法國逐出義大利,拿破崙征服義大利的勝利果實全被丟掉。且國內政局不穩定,王黨也加緊復辟活動,因此拿破崙隨即將埃及的部隊交給自己的部下,率五百人,四艘戰艦,偷渡地中海回國。也因此結束了遠征埃及戰役。
霧月政變,奪取政權:
一七九九年十月,拿破崙到達巴黎後,就致力於推翻督政府的活動,他拉攏了五名督政官中的二名督政官羅歇杜科和西耶士,還有督政府的外交部長塔列朗及警察總督富歇等人,元老院中不少元老支持他,五百人院議長則是自己的胞弟呂西安。此外,拿破崙還得到軍人的支持,銀行和工業也都來贊助。終於在一七九九年十一月九日,即法國共和歷霧月十八日,拿破崙被任命為巴黎衛戍司令官後,就發動軍事政變,使用軍隊驅散議會兩院,推翻督政府,然後又糾集一小撮議會代表通過決議,把國家的政權交給以拿破崙為首的三人臨時執政(三頭政治),而實際上拿破崙卻一人獨佔了政權,霧月十八日政變使廷續十六年之久的拿破崙軍事獨裁統治確立起來,拿破崙曾得意地說:我的家譜是從霧月開始的。這個獨裁政權起先稱為執政府,後來改稱為法蘭西斯第一帝國,即拿破崙帝國。
第二次征服義大利:
拿破崙執政後,面臨的首要任務是解除反法聯盟軍隊壓境的巨大威脅,他通過外交途徑,利用俄、英爭奪馬爾他島的矛盾,促使俄國退出反法聯盟。同時,拿破崙向英、奧建議停戰媾和,但遭到拒絕,於是決定再次遠征義大利,打擊奧地利。一八00年五月,拿破崙率領法軍第二次遠征義大利,這一次,他不是重覆他在一七九六年進軍義大利的路線,而是選取了另一條距離最短,但卻很難通行的路線,即繞道瑞士攀越阿爾卑斯山上號稱『天險』的大小聖伯納德山口,冒著隨時會發生雪崩的危險,沿著腳下就是萬丈深淵的羊腸小道,只花了七天時間,就翻越了阿爾卑斯山,進入義大利境內,實踐了他那句名言:任何小徑只要山羊能走過,就可以來迂迴敵軍。我們從擔任攀越聖巴爾尼娜峰向導的當地農夫回憶說:「———來到有地獄谷之稱的危險地帶時,軍隊已無法動彈,可是一旦拿破崙出現吆喝一聲,精被力盡的士兵又恢復精神,站起來開始前進,每當面臨眼看無法攀越的險峻之地,他就在隊伍前頭喝馬前進,,命令士兵吹突擊號、打進軍鼓,以激勵士氣,隊伍往往都能提振精神越過去,越過阿爾卑斯山的過程中,炮身全部卸下,放入挖空的圓木中,以人力扛負,有時搬運一門大炮動用一百人以上,炮車的車輪也分別卸下,綁在木頭上用肩膀扛著,彈葯類存放在橡樹制的箱子裏,由馬或人背負著搬運。」,這一著完全出乎奧軍司令官的意料,法軍乘奧軍措手不及之時,攻佔了米蘭及熱那亞等地。尤其在馬倫哥之戰,陷入苦戰中,但由於拿破崙站在陣頭指揮,遏止軍隊的崩潰,並運用巧妙的計策集結兵力,激發士兵不屈的鬥志,使戰勢逆轉,因而獲得完全的勝利。此次征服義大利,前後經歷三十日,故又稱『三十日戰役』。奧地利失敗後,拿破崙與沙皇保羅一世談判締結法俄聯盟。這樣,英國陷於孤立,不得不同法國談判。一八0二年三月,英、法兩國簽訂了亞眠和約,英國把它在戰爭期間奪取的領土交還給法國及盟邦西班牙和荷蘭,承認法國在歐洲佔領的領土,此時,第二次反法聯盟徹底瓦解。
一八0二年——終身執政,一八0四年——登上帝位:
亞眠和約的簽訂,使拿破崙獲得了一個短暫的和平時期,得以專心致力於加強和鞏固自己的政權。他除了加緊對雅各賓派進行迫害和嚴厲地鎮壓王黨復僻活動外,在內政方面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強化中央集權;全國從上到下由集權的行政機關嚴格控制,而行政機關的統治權則由拿破崙一人獨攬。中央和地方的高級官吏都由他任命。
創立全國警察特務系統:推行告密制度,使公民包括官員互相牽制和監視,並嚴格控制輿論,建立苛刻的書籍書報檢查制度。
恢復天主教在法國成為合法的宗教:拿破崙曾說:宗教對政府是有用的,應當利用宗教來感化人民。沒有宗教,就沒有政府,精明的征服者是從來不同神甫爭吵的,可以迫使他們就範,又利用他們。因此,天主教就成為拿破崙政權的支柱和思想統治的工具。
加強法制,頒布民法典(史稱拿破崙法典):這部法典肯定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把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的關系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了下來,它還確定了農民在革命期間獲得的土地所有權。這部法典也隨著法國軍隊的向外擴張,在佔領的地區和國家中推行過,對歐洲的封建秩序,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產生相當作用。拿破崙在其生命的最後歲月中,曾回憶道:我真正的光榮並非打了四十次勝仗,滑鐵盧之戰抹去了關於這一切勝利的記憶,但有一樣東西是不會被人忘卻的,它將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
改革稅收制度:拿破崙任命財政專家為財政大臣,健全貨幣制度,一八00年創立了法蘭西銀行,一八0一年成立了獎勵民族工業協會,實行關稅保護政策,向私人企業提供補貼,鼓勵採用新技術等等,這些為法國經濟的增長開辟了廣闊的道路。
由以上措施完成了軍事獨裁製度,又符合資本主義發展的要求,表明了拿破崙不僅是個軍事家,也是個能乾的政治家。隨著內政及外交工作取得的卓越成效,拿破崙獨裁統治更加鞏固了,一八0二年八月二日,元老院宣布拿破崙為「終身執政」,並有權任命繼承人和修改憲法。一八0四年五月,拿破崙修改憲法,宣布法國為帝國,並在他的授意下,元老院擁立他為皇帝,十二月二日,拿破崙在巴黎聖母院受教皇庇護七世加冕,稱拿破崙一世。
嬴得歐洲第一名將榮譽的奧斯特里茨戰役:
亞眠和約只是暫時的停戰協,英法之間為爭奪歐洲和殖民地霸權的矛盾存在。一八0五年四月,英國利用新任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反法的立場,聯合俄國組成第三反法聯盟,參加者還有奧地利、瑞典、那不勒斯等國,向法國推進。一八0五年十二月二日,正是拿破崙加冕一周年的紀念日,法國同俄奧聯軍塹奧斯特里茨村會戰,沙皇亞歷山大和奧皇弗蘭西斯親自率軍參加戰役,法軍由拿破崙親自指揮(史稱三皇會戰),在兵力上,拿破崙處於劣勢,但此戰役上其採取攻勢防禦戰略,部署正確,反攻及時,追擊組織好,會戰只經一日就結束了,法軍以死傷八千八百人的代價,斃傷聯軍一萬二千二百人,俘虜一萬五千人,繳獲一百三十三門大炮。這一次戰役一舉摧毀了第三次反法聯盟。
征服普魯士——耶拿戰役,擊退俄軍——弗里德蘭戰役:
拿破崙在歐洲勢力不斷擴大,引起了許多國家的不安,於是在一八0六年九月,英國、俄國、普魯士等國結成第四次反法聯盟,這次是由普魯士首先發難,拿破崙決定在俄軍未能援助普軍之前,就給予毀滅性的打擊,他認為擊破在耶拿西北方的霍亨洛侯爵,將是勝利的關鍵,於是將炮兵推進至敵前附近的耶拿北方的蘭多格拉芬堡高地,想趁黎明時以猛烈的炮擊一舉獲勝,但該山地險峻又沒道路,而且在下著雨的黑夜拖拉沉重的大炮攀登陌生的山地,實在是難上加難。雖然拿破崙十萬十急地催促,作業一點也無法展開,最後部隊哀聲說:不可能。拿破崙的名言『對我來說,沒有不可能的字。』便是在這個情況下說出的。他親臨陣前指揮,軍團投入三萬人力火速開路,以繩子捆綁大炮,終於將大炮拉了上去,此一標高三百六十一公尺的高地,便是後世稱為『拿破崙高地』或『拿破崙兵陣地』的制高地點,拿破崙親臨陣地指揮成為決定性的一擊,普軍很快潰敗,僅在六天內就被法軍完全打敗了,此後,法軍長驅直入,於十月二七日,進佔了柏林。正如德國大詩人海涅所描寫的那樣:『拿破崙呵一口氣,就吹掉了普魯士』。拿破崙擊潰普魯士後,揮軍進入波蘭,向已經開到東普魯士的俄軍發動攻擊,一八0七年二月八日,法、俄兩軍展開了艾勞之役,由於雙方勢均力敵,戰斗相當邀烈,拿破崙冒著生命危險,為了激勵士兵士氣,穩定軍心,鎮定自若地墓地上指揮,使得士兵們毅然地屹立在這個死神籠罩的地方,待命出擊,抵制了俄軍的猛烈攻擊,這次戰役,雙方損失慘重,不分勝負。六月十四日,法、俄兩軍恢復戰斗,會戰於弗里德蘭,拿破崙先派遣部隊前去偵察敵方陣地,待兵力整合完畢後,又將預備軍投入前線,命令全軍總攻擊,俄軍無法支撐,兵力三分之一被消滅,無法繼續作戰,開始撤退至梅美爾河畔的契吉特。一八0七年六月,拿破崙和亞歷山大在尼門河中游上的豪華船筏中帳篷內會面,締結契吉特條約,第四次反法聯盟瓦解。
孤立英國的『大陸封鎖制度』未能成功進而加速拿破崙的沒落:
拿破崙眼見不能以軍事力量和政治力量勝過英國,便打算以經濟力量征服英國,於是在一八0六年十二月發出柏林勒令,封鎖歐洲大陸的經濟,當時英國經濟的基礎主要是以殖民地所發展出來的產業生產工業製品,向歐洲大陸輸出以獲得貿易利益,針對這一點,拿破崙發出柏林勒令:歐洲大陸諸國禁止與英國貿易。沒收英國製品和英國殖民地產物。停靠英國港灣的船隻,禁止駛入歐洲大陸諸國的港灣。接著又在一八0七年發布米蘭勒令,逮捕並沒收出入英國商港的船隻。此舉不但可以在經濟上打擊英國,還可以將英國逐出歐洲大陸的市場,由法國獨占,法國可以藉此發展,並支配歐洲大陸的經濟,的確堪稱是雄偉的國家戰略,如果歐洲各國都服從拿破崙的政治命令,拿破崙就能夠在政治、經濟、軍事上支配歐洲大陸諸國,實現他擔當歐洲帝國大君王的美夢。但是現實卻不能像他所夢想那樣地發展,反而產生了反效果,因為歐洲大陸諸國的國民經濟,很依賴與英國的貿易,不能失去這種關系,因為:
從西班牙、葡萄牙,乃至俄國等歐洲大陸諸國中,只有法國、瑞士、西德意志具備國民工業生產力,其他都是落後的農業國,例如普魯士、俄國、葡萄牙和北歐等,都向英國輸出農產物等初級產業製品,再由英國輸入次級產業(工業)製品,國民經濟依此維系,如果斷絕這一層關系,歐洲大陸諸國經濟將會比英國更早崩潰,而且法國也沒有足夠的工業能力可以取代英國,因此大陸封銷令只會導致歐洲諸的經濟蕭條。
法國國內的商業資本家與產業資本家相對立,而且同樣是產業資本家,有的使用來自英國殖民地產物,與其他資本家利害相反,此外,砂糖、咖啡等消費品價格因而上漲,影響了國民大眾的生活。
總之,大陸封銷令,對所有歐洲大陸國家人民而言,形同苛酷的賦稅。這個法令無視人民的需求,更令人怨恨。所以大陸封銷是英國資本主義與拿破崙軍事力量的對決,結果歷經產業革命洗禮的英國資本主義,獲得最後勝利。
教訓第三次尋釁的奧利地:
一八0九年英淢又與奧地利組成第五次反法聯盟,奧地利一直找機會向拿破崙復仇,西班牙戰爭爆發時,便企圖乘拿破崙親率大軍西進之際,突然攻擊法國。七月,雙方決戰在維也納附近瓦格蘭,由於拿破崙作戰前,先利用廣范圍藏匿,欺敵的策略,發揮很大的效果,及戰術運用得當,看出奧軍的戰面太廣,中央部分較為薄弱,決定突破中央,終於使奧軍大敗。雙方在維也納的聖布倫宮締結和約。也因此粉碎了第五次反法聯盟。隔年,拿破崙還娶了奧地利公主路易絲為皇後,且與約瑟芬離婚。
由盛轉衰的侵俄戰爭:
拿破崙先後打敗了五次反法聯盟,在軍事上取得了極大的勝利,這些勝利的取得是有它的深刻必然因素。但長期以來,拿破崙對歐洲列強的外交方針,是壓服普、奧,聯俄抗英,然而,同樣懷有稱霸歐洲野心的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卻不願充當英國皇帝小夥伴的角色,極力向外擴張自己的勢力,並暗中恢復同英國的貿易,拿破崙不能忍受俄國勢力在土耳其的擴張和對大陸封鎖政策的破壞,把俄國看成是自己推行歐洲大陸霸權的主要障礙,於是決定進攻俄國。拿破崙莫斯科進攻作戰和豐臣秀吉的朝鮮作戰一樣,都是不可行的,法國人民亟盼和平,將兵對戰事厭倦,而拿破崙的戰力,早在一八0七年對俄國作戰時(艾勞之役)就已經顯露不祥的前兆。而最致命性的前兆,則是法國人民已經覺得「拿破崙不是為法國的光榮而戰,而是為自己的光榮而戰。」因此,群臣反對,尤其身為拿破崙心腹的佛雪更是極力解說此舉的謬誤,但拿破崙斥責他說:你這位大人物曾幾何時變成了小人物?,這時的拿破崙似乎已失去觀察天下情勢的眼光。不顧大家反對,於一八一二年六月,率領軍隊渡過涅曼河,侵入俄國。九月七日,法、俄軍隊在距離莫斯科一百二十公里的博羅迪諾村激戰,雙方都遭到很大的損失,俄軍退卻,實行堅壁清野,迴避決戰,保存實力的策略,九月十四日,法軍進入莫斯科,但莫斯科已是一座火光熊熊,幾乎一無所有的空城。就這樣,拿破崙在莫斯科白白呆了五個星期,在政治上及軍事上都毫無作為,隨著寒冬來臨,法軍陷入飢寒困苦的絕境,十月十九日,拿破崙不得不下令撤退。法軍在撤退途中,遭到俄國人民游擊隊的襲擊和俄軍的追擊,死傷累累,潰不成軍,十二月中旬,渡過涅曼河離俄境時只剩下二萬餘人。此次戰役法軍死傷十二萬五千人,凍死與疲勞而死者十三萬二千人,被俘虜者十九萬三千人,合計四十五萬人。
巴黎淪陷,拿破崙被放逐到厄爾巴島:
拿破崙在俄國的潰敗,使歐洲力量對比發生急遽變化。一八一三年,英國、俄國、普魯士、奧地利等國組成第六次反法聯盟。十月十六日,拿破崙軍隊同聯盟軍在萊比錫展開了決戰,結果拿破崙大敗。於十一月九日,返回巴黎,由於他的撤退,易北河、奧得河、窩塞河等要塞及守兵約十萬,全部落入敵軍手中。這時內外情勢對拿破崙極為不利,如;
拿破崙苦心經營的萊茵同盟已經崩潰。
盟軍丹麥及西北德意志被瑞典攻略。
荷蘭被英國、普魯士佔領。
拿波里王繆拉為拿破崙的部將,因功高成為米蘭王,但卻還想當義大利王,因而向盟軍示好,背叛了拿破崙。
進攻西班牙的英國威靈頓公爵,連破當地法軍,越過庇里牛斯山,侵入法國境內。
法國政府內企圖打倒拿破崙,國內保皇黨及共和黨的反政府運動白熱化。
聯軍於一八一四年三月三十一日,佔領巴黎,達到戰爭的目的,使得原先蟄伏在巴黎的政治內訌終於表面化,形成巨大的分裂,使皇帝拿破崙的權利為之瓦解,四月六日,拿破崙被迫簽署退位詔書,並被放逐到地中海的厄爾巴島,在反法聯盟各國的扶植下,以新國王路易十八為代表的波旁王朝在法國復辟了。
滑鐵盧戰役失敗,終於結束了拿破崙的王朝:
波旁王朝復辟後,大批的逃亡貴族和僧侶返回法國,極力重建封建專制統治,要求歸還在革命期間被沒收的土地和財產,引起了廣大人民包括一部分資產階級的恐懼和憤怒,從而又開始重新懷念拿破崙。拿破崙利用這一情況,於一八一五年二月二十六日帶領保衛他的一千零五十名官兵逃出厄爾巴島,巧妙地躲過英國和法國的巡邏艦,三月一日在法國南部的儒昂港安全登陸,登陸後,迅速向西北前進,沿途受到農民的熱烈歡迎,波旁王朝得悉後,就派兵前去阻擊,但政府士兵遇到拿破崙時不肯開火,並且高呼「皇帝萬歲」的口號,歸順了拿破崙。三月二十日,拿破崙進入巴黎,受到了幾十萬市民的夾道歡迎,而路易十八倉皇逃出,拿破崙又登上帝位。拿破崙的再起,猶如晴天霹靂,極大地震動了歐洲各國,它們立即組成了第七次反法聯盟。聯盟的成員幾乎包括所有的歐洲國家,兵力遠超過拿破崙的軍隊。拿破崙認為在聯軍未聯合之前,先予以各個擊破,於一八一五年六月十六日,在里尼之役打敗了普魯士的軍隊,但由於他的部下的貽誤,沒有將普軍澈底消滅,種下爾後的敗因。一八一五年六月十八日,拿破崙同威靈頓率領的英軍在滑鐵盧展開激戰,雙方爭奪異常激烈,損失慘重,法軍一再猛攻,曾突破英軍的中央陣地,但因兵力不足,未能擴大戰果。正當英軍難以支持之時,得到普軍前來支援,形勢頓時大變,拿破崙把最後的預備隊投入戰斗,然而,這時為時已晚,無法扭轉戰局了,拿破崙不得不率領殘余部隊敗退,盡管雙方損失相差無己,然而對拿破崙來說滑鐵盧之敗已是最後的致命一擊。一八一五年六月二十一日,拿破崙回到巴黎,次日,他宣布第二次退位,被流放到大西洋南部的聖赫勒拿島。這一次拿破崙政權只維持了近百天,史稱『拿破崙百日王朝』。拿破崙在聖赫勒拿島上住了將近六年,於一八二一年五月五日,因患胃癌死於島上,終年五十二歲,一八四0年,拿破崙的遺骸運回巴黎,安放在殘廢軍人院里。
第貳節 重要戰役之成敗分析
第一次征服義大利,震驚歐洲:
拿破崙指導的義大利戰役,是決定當時法國命運的關鍵之一戰,此一戰役發生於十八世紀末葉,適值法國大革命之後,此際歐洲帝王組成反法大同盟,以維護王權為號召,對法國革命實行制壓與干涉,但由於民主潮流之所趨,再加以各國利害的不一致,反法勢力卒告互解,惟奧國此時仍為歐陸強國,而居於領導地位,與法國形成抗衡之局,於是法國政府為圖設法打破奧國之勢力,基於當時陸總裁卡爾諾之建議,於一七九六年,編成三個軍,企圖征服奧國,令朱丹率領八萬軍隊自萊茵河下游,莫洛率領八萬軍隊自萊茵河上游,拿破崙率領三萬軍隊自義大利,各自向維也納進擊。當時奧軍亦以卡爾大公、烏龍澤、波里等三軍共計二十四萬人分途迎擊,法軍是以萊茵河方面為主作戰,義大利方面為助作戰(拿破崙負責),結果主助互易,適得其反,於萊茵河之法軍被奧軍擊退,竟至一蹶不振,而拿破崙所率領的義大利軍反而以寡擊眾,連戰皆捷,最後攻抵維也納近郊,迫使奧國訂城下之盟,遂奠定法國雄霸歐陸達數十年之久的基礎。當拿破崙奉命擔任義大利軍總司令官時,乃為
3. 拿破崙遠征俄羅斯一共折損了多少軍隊
法皇拿破崙一世借口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破壞《提爾西特和約》,遂率軍60萬,分二路渡過涅曼河侵入俄境,企圖殲滅當面俄軍20餘萬,一戰定勝負。俄軍在巴爾克萊指揮下執行後退決戰方針,但引起強烈不滿,8月20日換上庫圖佐夫出任俄軍總司令,不到一星期就在博羅季諾和法軍血戰,雙方傷亡慘重。爾後俄軍主動撤離莫斯科,機動至卡盧加.威脅法軍交通線,並組織軍民「堅壁清野」,襲擾法軍。法軍飢寒交迫.只好撤出莫斯科.沿南方撤回。俄軍轉入反攻,追殲大量法軍。法軍喪失了全部騎兵和幾乎所有炮兵,只剩三萬人退出國境。
1812年,拿破崙一世在歐洲大陸獲得了空前的軍事勝利,法國佔領了幾乎整個義大利、德意志地區(成立了受法國控制的萊茵聯邦),擊敗了歐洲強國奧地利,大敗普魯士,控制了義大利、尼德蘭等地和西班牙北部。為了獲得整個歐洲的霸權,讓當時的法國的死敵、海上帝國英國臣服,法國聯合其他歐洲大國發起了「大陸封鎖」政策,但俄羅斯帝國處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且對法國的擴張存有強烈的戒心,所以在參加法國的大陸封鎖一段時間後,退出了和法國的聯盟,成為歐洲大陸阻止拿破崙實現爭奪世界霸權計劃的中堅力量。俄國的敵對行為招致拿破崙的憤怒,並萌生通過戰爭迫使俄國投降的念頭。
從1811年開始,為了准備入侵俄國,拿破崙的軍事和外交政策有越來越強的針對性。
1812年春,法國分別同普魯士和奧地利結成短暫的軍事同盟。根據盟約,為了對俄作戰,普軍2萬人,奧軍3萬人歸拿破崙指揮。法國的其它附庸國政府也開始訓練遠征俄國的軍隊。在這一年,拿破崙准備了空前強大的軍隊,其控制的由歐洲各民族組成的軍隊總數達到約120萬人,其中一半用於進攻俄國。
俄國在獲悉法國即將入侵的消息後,也採取了相應的措施備戰,包括加強軍隊和預防戰時孤立無援的措施。在外交方面,俄國也有所建樹,1812年4月,俄國同瑞典締結盟約,規定雙方共同行動,反對法國。戰爭爆發後,俄英締結了和約,結束同土耳其的戰爭,對俄國來說,和英國這個海上帝國結盟是政治上的巨大勝利。
1812年夏,拿破崙集結軍隊61萬,分為三路,其中中路由其親自帶領指揮,這支龐大的軍隊被拿破崙稱為「大軍」(Grande Armée),大軍在法國控制的華沙公國集結,6月24日,渡過涅曼河,向俄國不宣而戰,這場為了爭奪歐洲霸權的戰爭爆發了。
兵力對比
法國:作戰兵力:30萬(其餘為別國軍隊),分為兩個梯隊,第一梯隊分3個集團,共44.4萬人,940門火炮;第二梯隊17萬人,432門火炮;
俄國:西部邊境共軍隊22-24萬(實際可用兵力60萬),分3個集團,火炮942門。
俄法戰爭對歐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拿破崙法國因為戰敗而分崩離析,其建立的歐洲秩序很快就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很多法國佔領的領土發生民族獨立運動。拿破崙本人也因為戰敗而退位,被放逐到義大利沿海的一個小島──厄爾巴島上。通過俄法戰爭和後來的滑鐵盧戰役,拿破崙一世的軍事和政治生涯就此終結。而俄國來說,俄法戰爭充分體現了俄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戰後俄國成為了歐洲舉足輕重的力量。
4. 在拿破倫戰爭中的博羅季諾戰役中 俄軍陣亡了幾名將軍
博羅季諾戰役是拿破崙侵入俄國時期的一次會戰。1812年夏,法國皇帝拿破崙一世從法國本土及其歐洲盟國與附庸國中徵集了一支60餘萬人的大軍,入侵俄國。俄軍在莫斯科以西125公里的博羅季諾村附近築有完備的工事,迫使法軍在對其不利的地形上與俄軍交戰。俄國方面的戰略企圖是在防禦中消耗法軍;拿破崙則希望以集中自身優勢,一次沖擊達成殲滅俄軍,成為事實上的決戰。8月26日(俄歷9月7日),俄法兩軍在博羅季諾展開了一次規模最大的會戰。會戰結果是雙方均損失慘重。俄軍達成戰略目的,戰爭主動權逐漸轉移至俄軍方面。
在這次戰役中,雙方投入的總兵力將近30萬人。雙方的傷亡異常慘重,特別是高級將領的死傷人數更為驚人。看來很可能有大約30%的參戰人員負傷,但誰也不清楚確切的傷亡數字。據西爾·羅伯特·威爾遜將軍說,俄軍傷亡3.6萬人,法軍傷亡3.5萬人,然而他並沒有親臨戰場,而是在整個戰斗期間都在沙皇的大本營里。他提供的法軍傷亡數字有可能是准確的(盡管他宣稱法軍只有26名將領傷亡,這個數字顯然太低了,實際上是38人),但俄軍很可能損失了4萬人。一般估計為俄軍傷亡4萬4千多人、法軍傷亡3萬5千多人。在這場會戰中,盡管雙方的總司令都沒有立下卓著戰功,但是雙方下級指揮官卻以他們的勇氣,鬥志和堅韌不拔的精神激發了部隊英勇頑強、不屈不撓的戰斗熱情。
庫圖佐夫從博羅季諾撤下來,拿破崙並沒有追趕他。9月13日,庫圖佐夫在莫斯科城郊重新部署部隊,打算在此抗擊法軍,但最終又被眾人說服放棄了這個計劃。於是他率俄軍穿過莫斯科城繼續後撤。9月14日下午,繆拉率領的第一支法國軍隊進入了莫斯科城,不久莫斯科城變成了一片火海。博羅季諾戰役是拿破崙戰爭期間最重要的戰役之一,該戰役不僅對整個「1812年俄國戰爭」的影響深遠,而且在9月7日一天的戰斗當中雙方傷亡總數高達6萬6千多人的記錄,也創造了到目前為止在戰爭史上有記載的單日死傷人數最多的戰役。
5. 哪位朋友知道拿破崙軍隊鼎盛時期有多少萬人
巔峰時候應該是遠征沙俄的時候,總兵力在六十萬到七十萬左右。死了四十萬左右,被俘約十萬人。
如果沒有這次戰爭,可能後期反法聯盟依然無法擊敗他。滑鐵盧戰役時候,法軍連十萬人都不到,也是一種悲哀。
6. 拿破崙在1812年率60大軍遠征俄國,為何最後只剩下1萬人
拿破崙貿然的進軍沙俄,沒有了解清楚沙俄的具體情況。法國軍隊根本沒有辦法適應沙俄的氣候。再加上沙俄土地面積廣大,拿破崙沒有充足的補給,再加上瘟疫蔓延。俄羅斯軍隊對上完全沒有還擊之力。在這樣的情況下,拿破崙帶領60萬大軍遠征俄國,最後卻沒能達成目標。
法軍進入俄國第一座城,絲毫沒有受到任何阻礙,全城無一兵一卒,如此順利讓拿破崙覺得事有蹊蹺,更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連個老闆姓也沒有,彷彿空城一般。原來沙皇早已下令讓所有人都撤離了,60萬大軍進入俄國,卻猶如進入荒漠一般,城內沒有糧食和水早供應給軍隊和戰馬,很快法軍的就有近1萬匹馬餓死了。
7. 拿破崙戰爭參戰力量有多少
拿破崙戰爭席捲歐洲、亞洲、非洲,於1815年11月20日結束。但拿破崙建立的帝國最終戰敗,讓波旁王朝得於1814年和1815年兩度復辟。以下是我為你精心整理的拿破崙戰爭參戰力量,希望你喜歡。
拿破崙戰爭參戰力量
法軍60萬人
反法同盟軍隊先後共120萬人
拿破崙戰爭傷亡情況
傷亡共6,500,000人
拿破崙戰爭死亡人數現在已無法統計,但是在記載中僅法國死亡人數就達到了百萬之多,再加上拿破崙戰爭時期參戰的國家眾多,幾乎覆蓋了整個歐洲大陸,而且每個國家的參戰人數都在不斷的擴大,這導致拿破崙戰爭死亡人數不斷的飆升。
從參戰人數上看,法國在1790年代的最頂峰時期,法國軍隊就達到了近150萬人。在進入到拿破崙時代後,在大陸上參戰的法國人達到了280萬人,在海上作戰的也達到了近15萬人,總計出現了300萬法國戰士。英國參戰的士兵達到了近75萬人,而且還有25萬人的皇家海軍。俄國和奧地利也有近百萬人參加到戰斗中,還有歐洲的大部分國家都超過了數十萬人。
在每一次戰斗中,都會有數以萬計的參戰人數傷亡,而且拿破崙戰爭時期經歷了有六次的反法聯盟戰爭,在最後了幾次戰斗中拿破崙都損失慘重。他在西渡別列津納河時遭遇重創,幾乎是全軍覆沒。第六次反法聯盟戰爭時,雖然獲得了勝利但是損失慘重,損失了大部分士兵。拿破崙在最後的戰役中,集結了約8萬人的軍隊,結果全軍覆沒損失慘重,拿破崙被迫無條件投降。
拿破崙戰爭中包含的著名戰役
馬倫哥戰役
馬倫哥會戰為法國與奧地利帝國於第二次反法同盟時期的一場戰役。法軍由當時任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的拿破崙領軍,拿破崙於此役的勝利,不僅保住了法國的革命政權,也是拿破崙畢生最引以為傲的一次勝利。
奧斯特利茨戰役
奧斯特里茨戰役又作奧斯特利茨戰役,因參戰方為法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奧地利皇帝弗朗西斯二世,所以又稱“三皇之戰”,它是世界戰爭中的一場著名戰役。73000人的法國軍隊在拿破崙的指揮下,在奧斯特里茨村(位於今捷克境內)取得了對86000俄羅斯-奧地利聯軍的 決定 性勝利。第三次反法同盟隨之瓦解,奧地利皇帝也被迫取消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封號。
耶拿戰役
1806年10月初,不倫瑞克公爵指揮的普魯士—薩克森聯軍(10萬餘人)在耶拿和魏瑪地域設防。拿破崙軍隊(15萬餘人)由班貝克、拜羅伊特地域向前推進,企圖前出至對方的翼側和後方。除留在耶拿和魏瑪的霍恩洛厄公爵的一個軍(3.8萬人)和呂謝爾的一個軍(1.5萬人)之外,普軍主力(5.3萬人)開始向奧厄施泰特撤退。拿破崙誤認霍恩洛厄軍為普軍主力,將大部兵力投向耶拿和阿波爾達,只有達武一個軍(2.7萬人)進攻奧厄施泰特。拿破崙決定使用主力(9萬人)突擊耶拿。10月14日,內伊元帥率先遣部隊進展順利,在繆拉騎兵支援下,法軍發起沖擊,各縱隊迅速擊敗普軍,迫其潰逃。沿魏瑪大道進攻的奧熱羅軍正迂迴普軍右翼。這時,普軍呂謝爾的軍成兩列橫隊展開,騎步位於兩翼,向法軍攻擊。法軍先以猛烈槍炮火力迎擊,繼之以優勢兵力從正面和兩翼對普軍實施反沖擊。呂謝爾軍被擊潰,法軍追擊其殘部直至魏瑪。普軍各軍共傷亡2.7萬人,損失火炮200門;法軍傷亡5000人。這次戰役之後,對於 政治 軍事 上仍相當專制的普魯士來說,自由改革的必要性及迫切性日漸明顯。他們的軍事改革與之後持續多年的社會改革,開始了普魯士轉變成為現代國家的過程。
弗里德蘭戰役
弗里德蘭戰役爆發於1807年,它是法軍與第四次反法聯盟軍隊在弗里德蘭的決定性勝利戰役。從此拿破崙勝利的光環又多了一顆明珠。
拿破崙入侵俄羅斯
1812年6月24日夜間,不可一世的法皇拿破崙,突然向俄國發起大規模的進攻。法軍迅速向俄國腹地進軍,很快佔領了維爾諾、明斯克、波洛茨克等地。俄皇亞歷山大一世是個庸碌無能而又剛愎自信的人,缺乏指揮才能,俄軍節節敗退,舉國上下一致要求盡快任命具有全權的統帥。8月,亞歷山大迫不得已再次起用庫圖佐夫為總司令。
當拿破崙佔領莫斯科時,庫圖佐夫已完成了反擊拿破崙的戰略部署。當拿破崙從莫斯科向南撤退時,庫圖佐夫已在馬洛雅羅斯拉維茨部署就緒,單等法軍到來。10月下旬,拿破崙軍隊在馬洛雅羅斯拉維茨同俄軍遭遇,雙方展開一場惡戰,馬洛雅羅斯拉維茨易手八次,俄軍終於把法軍徹底擊敗。
遠征俄國的慘敗卻改變了拿破崙的命運,他一手締造的法蘭西帝國從此一蹶不振逐漸走向衰亡。對於這次失敗,世人議論紛紜,說法不一,遂成 歷史 之謎。
萊比錫戰役
發生於1813年10月在德國萊比錫附近。拿破崙以十八萬人與俄羅斯、普魯士、奧地利及其他各國三十萬聯軍苦戰,最後敗陣。拿破崙敗返萊茵河西岸,最後返回巴黎。
隔年元老院宣告廢除拿破崙的帝位。整場戰役下來,反法聯盟死傷約5.4萬人,法軍約死傷3.7萬人。萊比錫戰役是拿破崙戰爭中最激烈的戰役,拿破崙的戰敗代表著拿破崙統治德意志的最後希望已經幻滅。
滑鐵盧戰役
1815年6月18日,拿破崙軍隊同英普軍隊進行了歷史上著名的滑鐵盧戰役。英軍由威靈頓率領,普軍由布呂歇爾元帥率領,駐扎在比利時附近。6月18日午後,滑鐵盧戰役正式展開。法軍在224門大炮的猛烈轟擊下,向威靈頓的軍隊發動了猛烈進攻。威靈頓率領英軍頑強抵抗,始終堅守著陣地。當日傍晚,普魯士軍隊擺脫了法軍的尾追,按計劃趕到了滑鐵盧,猛攻法軍的右翼。威靈頓在普魯士軍隊的配合下,乘勢轉入反攻,法軍大敗。
8. 在普法戰爭中,是什麼造就了十餘倍的傷亡差
騎兵
我國古代存在著許多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如赤壁之戰、官渡之戰等等,那時候畢竟是冷兵器時代,有許多人的傷亡並不是兵器直接造成的,而是利用計謀對對方造成巨大傷亡。然而在近代的歐洲,同樣發生了一場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那就是普魯士和法國之間的戰斗,普魯士軍隊僅僅傷亡了九千餘人。
驕傲的拿破崙三世怎麼能受得了一個小小的普魯士的叫囂,於是這場空前慘烈的戰爭都這樣展開了。法國軍隊的節節戰敗使得士兵們軍心渙散,戰意全無,面對呼嘯而至的普魯士軍隊,多數人的心裡都在考慮怎麼逃跑。而不斷勝利的普魯士軍隊卻是愈戰愈勇,最終造就了本次普法戰爭中十餘倍的傷亡差。
9. 為什麼說博羅季諾戰役被稱為拿破崙「偉大的軍隊」覆滅的開始呢
1812年8月26日,俄國和法國軍隊在博羅季諾發動了規模最大的戰斗。戰斗的結果是雙方傷亡慘重,雖然法軍獲勝,但未能完全實現殲滅俄軍主力的戰略目標;而俄軍在占據有利地形、防禦工事齊全、准備充分的情況下被擊退。然而,它成功地消耗了法國軍隊的大量有效兵力,並實現了一些戰略目標。戰爭的主動權逐漸轉移到了俄國軍隊的手上。
博羅季諾戰役也標志著拿破崙的「偉大的軍隊」覆滅的開端。這是人類戰爭史上的一場惡戰。而拿破崙事後寫道:「在我一生的作戰中,最令我膽戰心驚的,莫過於莫斯科城下之戰。」
10. 不可一世的拿破崙明明有60萬大軍,為何會栽倒在俄國
因為補給的糧草不夠了,另戰馬士兵死亡太多。
法國軍隊無法在現場獲得食物,這打亂了拿破崙原本的快速決策計劃,也導致拿破崙的計劃在戰斗中搶奪補給品。由於補給草料不足,並且寒冷的冬天臨近,戰馬士兵蒙受了慘重損失,場外行動也壓抑了軍隊的士氣。法國士兵的戰鬥力下降,紀律放鬆,搶劫成為普遍習慣,進攻速度變慢。拿破崙不得不下令停止前進。隨著冬天的臨近,前線正在下雪,法國軍隊太深,補給線太長。拿破崙意識到這個地方不能長期維持,因此他命令南部尋找草料和溫暖的住所,並逐漸向西撤退。看到法國軍隊開始撤退,俄羅斯軍隊的主要力量即將移動,散布到游擊隊中,並經常伏擊和騷擾法國軍隊。一次小小的碰頭,最初只有幾千人。後來,它發展到超過10萬人,拿破崙幾乎被俘虜了。從那時起,俄羅斯軍隊和游擊隊的主要部隊開始追擊並贏得反擊,法國軍隊一路逃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