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1870-1945,法國和德國之間發生了幾場戰爭
三次戰爭.
鑒於70年中,法國三次(1870,1914,1940)遭到德國的入侵,又擔心戰後德國東山再起,重新構成對法國的威脅;出於對本國經濟利益的考慮(即需要魯爾地區和薩爾地區的煤鐵資源),在戰後初期法國主張肢解德國,建成像1871年以前那樣鬆散的聯邦,魯爾地區由國際管理,薩爾地區在經濟上與法國聯系。但是,法國的對德主張遭到決定德國民族命運和前途的美國和蘇聯的冷淡、抵制和反對。與此同時,法國和德國兩國的壟斷資本開始相互滲透,從而使兩國經濟逐漸加深了相互間的依賴。正是在上述因素的影響下,加上要利用德國來加強法國在歐洲和世界上的地位的政治考慮,法國開始改變要肢解德國的立場,採取了和解的政策。戴高樂於1949年9月25日系統地論述了他的新見解:「總有那麼一天,在德國人民和法國人民之間有可能達成一種直接的、實際的協議。……將來會不會有一個歐洲,就要看日耳曼人和高盧人之間會不會直接達成協議。」戴高樂的新見解正好代表了第四共和國政府的看法。而正是法國採取了和解的政策,促進了法德兩國的接近,在第四共和國期間兩國開始建立經濟聯盟。
第五共和國初期,戴高樂把德國作為歐洲建設的關鍵。1958年9月,戴高樂與西德總理阿登納(Adenauer)舉行了第一次會談。在會談中,戴高樂指出歐洲聯合的極端重要性,而這種聯合首先要求巴黎和波恩的合作,使兩個民族言歸於好,並把兩者的力量和能力結合起來。通過談判,雙方達成了諒解、互通有無和科技交流的協議。從此揭開了法德關系史上的新的一頁。1962年9月戴高樂訪問德國把兩國關系推向高潮。他導致兩國於1963年1月23日簽訂了法德合作條約。根據條約規定,兩國政府就外交政策的重大問題、首先是共同利害的問題將定期磋商;法德兩國首腦每年進行兩次會晤,兩國外交部長每季度舉行一次會談。法德兩國還開展防務、教育和青年的交流。法德不僅取得了相互諒解,而且建立了密切的關系,形成了巴黎-波恩軸心。法德軸心構成了歐洲聯合的基礎,成為推進歐洲一體化向前發展的主要動力。
蓬皮杜執政期間,擔心西德經濟的發展導致在歐洲經濟共同體內的支配地位,對西德東方政策的疑慮和保留,決定接近美、蘇、英來抑制西德,因此法德關系有所鬆弛。但從總的方面來看,蓬皮杜為了推進西歐聯合,還是要藉助西德,在歐洲經濟共同體內部加強兩國間的合作。
吉斯卡爾·德斯坦認為,法德兩國是西歐聯合的基礎,應該把法德的關系推向縱深方向的發展。1978年,法德雙方為了加強政策協調,規定兩國首腦會晤從每年兩次增加到每年四次。
密特朗為了平息歐洲經濟共同體成員國對「法德軸心」提法的不滿,避免使用「法德軸心」,但為了歐洲建設的需要仍然要保持法德「特殊關系」。法德兩國在80年代至90年代初密切合作和緊密的配合,加速了歐洲一體化前進的步伐,並加深了兩國在各個方面的關系、特別是軍事方面的關系,如1986年2月法德兩國決定實行戰略和軍事合作和1987年3月兩國決定聯合生產一種新型武裝直升飛機,從而使兩國形成了某種「聯盟中的聯盟」。
希拉克當選總統後,大力調整外交政策,積極推動西歐建設。他為了維護法國大國的地位、對美國的「單邊主義」進行抗爭、造就歐洲一極,首先加強法德的合作,重申了「法德軸心」的重要性,指出「歐洲雙發動機」作為推動歐盟發展的聯合力量仍然有其現實的意義,在歐洲一體化中發揮關鍵性的作用。法德兩國首腦決定兩國首腦的非正式會晤今後將定期舉行,每6周到8周舉行一次,兩國外長每月會晤一次,以便加強法德兩國在歐洲建設政策的協調以及雙邊的合作。自此,法德從峰會到部長等各個級別的會議經常召開,就雙邊關繫到准備歐洲聯盟文件進行協調或起草。法德兩國從政治、經濟、貨幣、軍事、社會、文化、青年各個方面開展了密切的合作和交流。這在兩國關系史上是空前的,在國際關系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貳』 法國和德國在歷史上發生過幾次戰爭
法國和德國在歷史上發生過3次戰爭,具體如下:
1.普法戰爭,普法國戰爭是1870~1871年普魯士王國(德意志帝國)同法蘭西第二帝國之間的戰爭。因長期爭奪歐洲大陸霸權和德意志統一問題,普魯士(德國)和法國之間關系長期緊張。1870年7月14日,普魯士首相俾斯麥就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發表了挑釁性的「埃姆斯密電」,觸怒了法國政府。7月19日,法國對普魯士宣戰,但戰爭開始後,法軍接連敗北。9月2日,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親率近十萬名法軍在色當投降。9月4日,巴黎爆發革命,法國大資產階級建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法蘭西第二帝國滅亡。但普軍仍長驅直入。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加冕為皇帝,成立了德意志帝國。法國資產階級政府請求停戰。2月26日,雙方在法國凡爾賽簽訂初步和約。5月10日在法蘭克福簽署了正式和約。這次戰爭使普魯士(德國)完成德意志統一,取代了法國在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
2,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德國屬於同盟國一方,法國屬於協約國一方,戰爭中德法的一部分以德國入侵為開端,雙方都投入了大量的部隊,但卻很難移動戰線,成為純粹的消耗戰.最終德國戰爭資源消耗殆盡,基爾港的海軍官兵不願出海送死而發動政變,並迅速蔓延至德國全境,導致德國一方的同盟國失敗.德國因戰敗喪失了13%的領土和12%的人口,德意志帝國(第二帝國)瓦解,軍隊被嚴重削減。這一切也逐漸埋下了德國復仇的種子。
3,第二次世界大戰(1940-1945)。希特勒上台後充分調動了德國人復仇的心理,使德國機戰車迅速開動,德國屬於軸心國一方,法國屬於同盟國一方.其中的德法部分以德國入侵法國為開端,戰爭經歷了僅僅六周,就以法國投降告終.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瓦解。在希特勒的命令下成立了維希法國。而流亡海外的戴高樂將軍則好找法國抵抗,成立自由法國組織。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德國一方的軸心國的失敗告終,隨後法蘭西第四共和國成立。德意志「第三帝國」瓦解,被東(蘇聯)西(美國)方劃分為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兩部分。
『叄』 二戰時德國與法國有什麼戰役
唯一的一場戰役稱之為法蘭西戰役。
該戰役由數個小的戰術階段組成,細分為荷蘭比利時戰役,索姆河戰役,馬斯河戰役等多個小的戰役
該戰役於1940年5月10日德國進攻荷蘭開始(荷蘭於當日投降,3天後全境淪陷),至6月24日法國政府宣布投降為止
『肆』 法國和德國戰爭有幾次
3次
19世紀70年代 普法戰爭
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
1940年8月 二戰中德國閃擊法國
『伍』 法國和德國在歷史上發生過幾次戰爭
按時間順序羅列如下(我知道的):
1.三十年戰爭:當時的神聖羅馬帝國(大致由德意志和奧地利組成的一個帝國)代表傳統天主教勢力對陣新教的戰爭,實質上也是歐洲爭霸戰。戰爭對方有法國(為了自身利益反對神聖羅馬帝國)、英國、瑞典和波西米亞。盟友是西班牙。關鍵人物是神聖羅馬帝國方的華倫斯坦,反神聖羅馬帝國方的古斯塔夫和黎塞留。神聖羅馬帝國敗。
2.七年戰爭:歐洲諸強爭霸,當時的英國和普魯士對陣法國和神聖羅馬帝國(當時主要有奧地利部分組成)。關鍵人物是普魯士的腓特烈大帝,一位改革軍事家。普魯士方勝利。
3.反法戰爭(反拿破崙).歐洲對法國的戰爭,在於遏製法國資本主義思潮和制度的傳播。關鍵人物:俄國的庫圖佐夫、拿破崙和奧地利的梅特捏。
4.普法戰爭、普奧戰爭(和奧地利)和普丹戰爭(和丹麥):德意志的統一戰爭,發生時間的順序顛倒過來。關鍵人物:俾斯麥、毛奇和威廉國王。普魯士全勝。
5.一戰二戰:這個不用多說了。……
『陸』 二戰時期法軍與德軍有哪些重大戰役
法國戰役(又稱法國淪陷,法語:Bataille de France,德國將其稱為西方戰役(Westfeldzug)),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納粹德國從1940年5月10日開始進攻法國及低地國家,從而結束了僵持半年多的假戰。戰爭在歷時不到三個月,法西斯納粹德國便拿下法國,戰爭最後,英國遠征軍和許多法軍士兵在發電機行動中從敦刻爾克成功撤退至英國本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名稱:法國戰役
地點:低地三國,法國
時間:1940年5月10日-1940年6月22日
參戰方: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王國
結果:德意聯軍獲得決定性勝利,法國淪亡
參戰方兵力:軸心國3,350,000,同盟國3,300,000
傷亡情況:德國155,492,盟國360,000(不含被俘)
主要指揮官:曼施坦因,希特勒,古德里安
『柒』 19世紀初到20世紀中期,法國與德國之間有過哪幾次大規模的戰爭
主要的戰爭大概有四場。
1:拿破崙戰爭時期的普法戰爭。這時期的普魯士同法國之間的戰爭主要是以鋪路石參加歌詞犯法同盟的形式完成的。在第四次反法同盟時期,拿破崙取得耶拿戰役勝利,犯法同盟瓦解,之後法國攻入普魯士,佔領柏林,普魯士名存實亡。之後的第六次反法同盟,英國同普魯士盟軍在滑鐵盧擊敗拿破崙,隨後攻入法國,流放拿破崙,法蘭西第一帝國終結。
2:普法戰爭(1870-1871)。由普魯士國王挑釁,法蘭西第二帝國皇帝拿破崙三世發起,目的在於阻止普魯士統一德意志。但很快法軍在邊境的進攻失利,轉入防禦,但仍難以阻止普軍進攻,最終,拿破崙三世被圍困在色當,率眾投降。法蘭西第二帝國終結。法國賠款50億法郎,割讓阿爾薩斯,洛林兩地。統一德意志帝國出現在歷史上。
3: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德國屬於同盟國一方,法國屬於協約國一方,戰爭中德法的一部分以德國入侵為開端,雙方都投入了大量的部隊,但卻很難移動戰線,成為純粹的消耗戰。最終德國戰爭資源消耗殆盡,基爾港的海軍官兵不願出海送死而發動政變,並迅速蔓延至德國全境,導致德國一方的同盟國失敗。德國因戰敗喪失了13%的領土和12%的人口,德意志帝國(第二帝國)瓦解。
4:第二次世界大戰(1940-1945)。德國屬於軸心國一方,法國屬於同盟國一方。其中的德法部分以德國入侵法國為開端,戰爭經歷了僅僅六周,就以法國投降告終。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瓦解。在希特勒的命令下成立了維希法國。而流亡海外的戴高樂將軍則好找法國抵抗,成立自由法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德國一方的軸心國的失敗告終,隨後法蘭西第四共和國成立。德意志「第三帝國」瓦解,被東(蘇聯)西(美國)方劃分為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兩部分。
其實嚴格來說德國是知道普法戰爭之後才統一的,因此前兩個也可以不算在內。
『捌』 歷史上德國和法國之間的大規模戰爭,誰勝利的次數更多有什麼依據
對於「歷史上德國與法國之間的大規模戰爭,誰勝利的次數最多」這個問題,我們必須結合歷史,從德國和法國的國史、背景等多個角度來解析。
其實,算上德國前身「普魯士」的話,德國和法國在歷史上有過兩百多個戰爭,其中,法國比德國勝利的次數稍微多幾次。
但如果說是大規模的戰役的話,主要有四個戰爭,它們分別是:拿破崙戰爭、普法戰爭、一戰、二戰。
在這樣戰爭中,法國勝利次數和德國是一樣多的,接下來,慕慕將給大家講解一下這些戰爭。
一、法國和德國的淵源背景首先是兩個國家的歷史關系。
德國和法國的關系可是不簡單,用中國古人的話來說就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啊!
你知道在歐洲歷史上,有一個叫查理曼的大帝嗎?如果不知道也沒關系,你可以伸手拿一張紅桃K出來看一下,上面就是他的原型。
經歷了長時間的戰爭,法國和反法聯盟各有勝利,於1802年簽訂亞眠條約,但野心是不可低估的,由於不滿這個條約,於是爆發了拿破崙戰爭。
由於恩怨與利益,歐洲各國開始瘋狂打擊法國,德國,就是其中之一。
在第六次反法戰爭中,英國連同普魯士於滑鐵盧擊敗拿破崙,終於,在俄國的游擊戰術中,法國開始實力下降,最終失敗,以拿破崙被俘虜、流放為結局。
雖然而後又有小小的抵抗,但這場戰爭還是於1815年6月18日,拿破崙全軍覆沒為尾聲,結束了。
德國勝利,法國戰敗。
三、普法戰爭普法戰爭開始於1870年,終止於1871年,這是普魯士與法蘭西第二帝國之間的戰爭。
『玖』 歷史上德國與法國之間的戰爭有哪些
在法國路易十四時期曾和神聖羅馬帝國(德國的前身)皇帝發生了九年戰爭;
之後又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普魯士以及德意志諸侯站在同法國敵對的陣營。
七年戰爭中,普魯士又和法國處在敵對戰線上。普魯士軍隊多次擊敗法奧聯軍。
法國大革命期間,德意志多諸侯國加入反法同盟,普魯士和奧地利多次入侵法國,企圖鎮壓法國革命。
拿破崙帝國時代,多次發動了對德意志諸侯國的戰爭,曾一度多次擊敗奧地利和普魯士,成為德意志萊茵聯邦的仲裁者,奧地利和普魯士的控制者,神聖羅馬帝國滅亡。而最後普魯士也始終參與了反對拿破崙的戰爭,從耶拿戰役,萊比錫會戰,到最後的滑鐵盧戰役!
普法戰爭後,德國統一。在一戰與法國再次交兵。
二戰爆發,德法又一次戰爭,德國戰勝。
『拾』 歷史上德國和法國共打過多少次
主要的幾次
三十年戰爭,法國在三十年戰爭晚期加入戰局,幫助神聖羅馬帝國新教徒諸侯對抗天主教諸侯.最終以法國,瑞典和德意志新教徒諸侯為首的聯盟獲勝,簽訂《威斯特伐利亞條約》.
歐洲反拿破崙戰爭,以普魯士為首的德意志諸侯加入反法同盟對抗法國.普魯士經歷了耶拿會戰的慘敗,但最終歐洲反法同盟在萊比錫擊敗拿破崙.不久在滑鐵盧反法同盟再次擊敗拿破崙,法國徹底失敗.
七年戰爭,最終結果普魯士先輸(敗給沙皇俄國)後嬴擊敗法奧聯軍,保住了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中取得的西里西亞.
普法戰爭(俾斯麥第三次王朝戰爭),拿破崙三世在色當慘敗後被迫退位,而普魯士的霍亨佐倫家族則在凡爾賽宮的鏡廳宣布成立德意志帝國,法國顏面掃地.
第一次世界大戰,法國和德國陷入陣地戰,最終德意志帝國失敗,霍亨佐倫王室退位.
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國黃色計劃擊潰法國陸軍,法國政府在抵抗六星期後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