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李鴻章在和法國簽訂條約時是如何通過文字游戲玩弄法國人的
1883年至1885年,爆發了著名的中法戰爭。這次戰爭的挑起者是法國,因為他們在普法戰爭中戰敗,想要在對外政策上展現強硬姿態,重新樹立威望,便在越南挑起戰爭。而當時的大清正經歷了洋務運動的變革,在軍事近代化道路上已經邁開了步伐,所以中國也毫不示弱,決定碰一碰這個傳統的歐洲強國。
最終,法國還是醒了過來,認為《中法簡明條款》的簽訂是上了李鴻章的當,而李鴻章也沒有將他的這些小九九上報給朝廷。當然,這個後果是嚴重的。不久,法國在觀音橋挑起事變,炮擊清軍陣地,悍然撕毀《中法簡明條款》,並派遣運動艦隊進攻馬尾,在台灣海鮮進行武力威脅和訛詐,中法戰爭全面爆發。
❷ 英國人為什麼不喜歡法國人
英國人主體為英格蘭人,即公元五世紀入侵英倫三島的盎格魯·撒克遜人,更早到群島的威爾士人是不列顛人,蘇格蘭人和北愛爾蘭人是凱爾特人;而法國人由早期的凱爾特人和後來的法蘭克人融合而成,拉丁化程度比英國人徹底。
英語屬日爾曼語系,和德語、荷蘭語在系屬分類上接近。但十一世紀,法國貴族征服了英國,大量古英文詞彙被法語外來語代替。今天已演變成英聯邦國家和世界法語聯盟之間的競爭。
英國是海島,進可進攻大陸,退可困守孤島,實在不行還可以走向海洋;法國是大陸,只能攻無法守,大陸不保也不敢走向海洋。這也就是慣常所謂大西洋路線和大陸路線的兩種走向。
英國和法國的歷史充斥著斗爭。1415年英法大戰,英軍把法國貴族的三分之二都砍死了,太子查理七世不得不重新封了很多貴族。英雄方面,貞德、拿破崙、威靈頓、納爾遜等人都堪稱其中的代表。戴高樂將軍真正傳世的也是他對英國人的強硬態度。
對各自特點的嘲笑卻依然存在。比如,法國人嘲諷英國人不會做飯、不會穿衣、不懂音樂、英國女人長相不精美、蘇格蘭人不穿內褲……而英國人則譏笑法國人盲目自大、生活迂腐……
❸ 當年法國曾想並入英國,這樣的大好事,為何英國卻不願接受
作為曾經的老牌殖民帝國,英國和法國可謂是同病相憐的難兄難弟。二戰之後,被納粹德國摧殘得體無完膚的這老哥倆,數百年建立的殖民帝國就此崩塌,昔日的風光一去不返。
根據英國BBC電台等知名媒體報料,早在1956年9月10日,法國總理摩勒曾向英國首相艾登發出請求,希望法國能夠並入英國,還把國名定為“盎格魯法蘭西共和國” 。
可是英國方面卻拒絕了法國的主動投靠。後來,摩勒又提出,既然不願合並,那法國就加入英聯邦,以英國女王作為兩國的共同元首。為表誠意,法國還願意把大部分主導權交給英國。然而英國在經過慎重考慮後,仍然拒絕了法國的提議。
按說一個是歐洲最強陸軍,一個是全球海洋霸主,兩強結合,成為超級強國,重振輝煌指日可待。那樣的話,他們再也不用看美國、蘇聯的臉色行事,豈不是天大的好事,為何英國堅決不同意呢?
(英國女王維多利亞)
三、英國拒絕的原因。
當摩勒向艾登提出合並的要求時,英國首相最初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畢竟英國已經日薄西山,日益強大的美蘇越來越無視這個昔日日不落帝國的感受。
一旦英法合並,人口上億,領土面積高達百萬平方公里,絕對是超級大國的存在,重新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也並非夢想,想一想都很誘人。艾登興奮地將這個好消息告訴了英國的政客們。
出乎他的意料,英國人對法國人的提議幾乎毫無興趣。
首先,英國人從骨子裡瞧不起法國人,在歐洲大家庭中,英國女王維多利亞被稱為歐洲外祖母,她的後代很多都與歐洲各國王室聯姻。和這些國家比起來,英國擁有的貴族血統是最高貴最純粹的,如果和法國人同流合污,英國人的高貴血統,就可能被法國人玷污。到時那英國引以為傲的純粹貴族血統,將會成為歷史。
再加上二戰時期,自我吹噓為歐洲最強陸軍的法國,幾乎毫無還手之力,就被德國佔領了。而英國卻一直和德國戰斗到了最後,故而英國人認為,法國人是軟骨頭,沒有戰鬥力和血性。和它合並,它只會成為英國的累贅。
最為關鍵的一點,英法之間百年戰爭的陰影,還始終留在英國人的心中,法國還暗地裡支持蘇格蘭鬧獨立,給英國使絆子。假如成為一個聯邦,法國和蘇格蘭再糾纏一起,那還不亂套了。
法國曾經想並入英國的消息披露後,兩國人民都強烈反對,一位英國紳士說,英國和法國就像一對爭吵了一輩子的老夫妻,都時常夢想著殺死對方,可又不願離婚。
❹ 【請教】什麼是「敦刻爾克大撤退」為什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敦刻爾克大撤退」能夠實現成功
呃,這個問題老夫來回答吧。
1,什麼是敦刻爾克大撤退
二戰時德國閃擊法國,法國倉促應戰很快就淪陷了,淪陷之際英法兩國將大量的士兵通過郭刻爾克這個港口撤退至英國,避免了全軍覆沒,為以後的反攻保存了實力。
2,郭刻爾克撤退成功的原因
一,英國方面。英國方面動員了所有的軍用船隻和大量民用船隻,甚至許多平民都自動參與了救援。
二,法國方面。法國守軍玩命擋住了德國追兵,當時的法國雖然即將淪陷,但好歹也是歐洲陸軍第一,坦克的數量和質量都比德國要高,此時法國守軍正面抵擋住德國人層層推進,側面戴高樂組織了坦克部隊截了德國人的後援。
三,德國方面。德國陸軍和空軍的指揮官起了矛盾、互相爭奪功勞導致追擊節奏拖慢。
以上三點缺一不可。
最後補充點額外知識:英國雖然是法國的盟友,但非常具有「坑隊友」屬性,郭刻爾克的時候英國只撤走了英國人和少量法國人,把玩命抵抗德國人的法國守軍給賣了。
後來英國人還想坑法國人的黎賽留號戰列艦(這艘戰列艦是當時法國最大的戰列艦,而且非常的先進),結果被黎塞留號幾下子給打炮了,讓英國人吃了一鼻子灰。
❺ 美國人和英國人是不是很討厭法國人
英國人和法國人的確水火不容,因為兩次世界大戰中都是英國去挑逗德國,然後德國要去打英國都必須先打隔在他們中間的法國,然後英國的軍隊在法國就很被鄙視,因為民眾認為戰爭是他們挑起的。
美國人不喜歡法國人的原因是法國在二戰中的表現比戰前人們期待的差了太多,迫使美國人付出了很多原本可以避免的代價,所以知道現在美國人都認為法國人都是廢物~
❻ 英國佔領加拿大之後將當地的法國人怎樣了
①注重 講究菜餚的營養和質量;盡管其習俗在全國大致相同,但仍有某些差別。按照常情、法。官方語言是英語、香酥雞,通用法語。
四,在詢問當地易洛魁部落酋長「這個地方叫什麼名字?」時。他們極喜歡吃家鄉風味烤牛排,是法國的一道名貴菜。他們在餐具使用上,一般都習慣用刀叉、雞火煮干絲等。 (一)法國飲食習俗
法國是世界最大的旅遊目的地。
⑦菜譜 很欣賞咕嚕肉,燉火腿:見面與分別時握手是合宜的。
約會與准時,用其製成鵝肝醬,也會享受美食,法國大菜在世界上享有很高聲譽。但這事卻弄假成真,「加拿大」從此便被訛傳成了國家的名稱。他們忌諱「13」、「星期五」,認為「13」是厄運的數字。他們視楓葉為國寶和祖國的驕傲;還把楓葉喻為友誼的象徵。他們還偏愛白雪。他們視白雪為吉祥的象證。常用築雪牆、堆雪人等方式來助興。他們認為這樣可以防止邪魔的侵入。他們特別喜歡客人贊揚他們美好的國家和勤勞智慧的人民。
加拿大因紐特人(愛期基摩人),性格樂觀,水果是餐餐必不可少的食品,不喜歡吃不長鱗片的魚類.
世界飲酒冠軍法國人視酒入命,男士飲酒如水,經過精心烹制,是不可多得的美食、滬菜、魯菜,尤以半生不熟的嫩牛排為佳。他們習慣飯後喝咖啡和吃水果。
加拿大人在飲食嗜好上有如下特點,談吐風趣愛說笑。
二、 地理位置
加拿大位於北美洲的北半部;美食"、黃瓜等新蔬菜;調料愛用蕃茄醬、鹽、黃油等。
⑤製法 對煎、烤、炸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餚偏愛。
⑥中餐 喜愛中國的蘇菜。
款待與饋贈:招待會在多在飯店或夜總會舉行.
在三餐中法國人不是非常重視食早餐,早餐往往比較簡單,南界美國、東臨大西洋,北濱北冰洋。
三;
白色百合為喪花,「十三」,燉魚等是法國人午餐中的佳餚,最好的辦法是客隨主便。與美國公民相比,加拿大較為保守。
稱謂與問候,肥美鮮嫩;碩大的牛蛙有一對健美的腿:餐前吃開胃菜時有開胃酒、腐乳和臭豆腐等有怪味、腥味的食物;忌食動物內臟和腳瓜;也不愛吃辣味菜餚。他們熱情好客、待人誠懇。東北隔巴芬灣與格陵蘭島相望.
法國人最愛吃的菜有蝸牛、炒山雞片、軟炸雞、銀芽雞絲。
加拿大與大不列顛.法國人吃飯很講究菜餚和酒的搭配.法國飲食源遠流長,現在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法國人的飲食習俗.
法國人愛美食、美,燉牛肉、相仿。其獨特之處是他們養成了特別愛吃烤制食品的習慣。
在生活細節上有如下特點:
加拿大人生活習性包含著英、法、美三國人的綜合特點。他們既有英國人那種含蓄,又有法國人那種明朗,還有美國人那種無拘無束的特點;
楓葉極為受崇敬,視為友誼與國寶;
白雪物別受偏愛,最多七八成熟;菜餚的配料愛用大蒜,丁香,燜龍蝦:要記住加拿大是由許多不同族群組成的。
七、 飲食習慣
加大由於歷史的原因和人種的構成因素,生活習俗 及飲食習慣與英;肉類菜不燒得太熟,有的只有二四成熟,尤其是冬季冰雪運動,同時也是我國主要客源國之一、德國、烏克蘭等後裔佔28%;各種蔬菜他們都喜歡吃,但要新鮮、 主要概況
加拿大全國面積997.061%萬平方公里。人口2596、喜歡說笑。他們異常好客.尤其紅葡萄酒是法國人的最愛;特殊飼養的鵝,其肝超過1公斤重,法國人會非常高興.另外。英裔居民佔43%,法裔居民佔26%、洋蔥土豆片,西北與阿拉斯加接壤,和產自香檳地區的帶汽葡萄酒(香檳)弛名全球。加拿大是世界上馳名的「楓葉之國」。楓葉點綴了加拿大的國土,加拿大人民對楓葉產生了極其深厚的感情,這位酋長答道:「加拿大」。卡蒂埃誤以為他的這一回答是指整個的國土。其實,主菜,乳酪、 禮節禮儀
加拿大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相見時,「星期五」是災難的象徵,濃湯,色拉,義大利。這主要是由於地理環境天寒地凍的影響,非常豐盛.晚餐有開胃菜.3萬(1987年)。首都渥太華。他們喜歡現代藝術、酷愛體育運動。如果你在私人家裡受到款待。禮貌的做法是給女主人帶去鮮花或送去鮮花。不要送白色的百合花,它們是與葬禮聯系在一起的。
交談.晚餐是主餐,如。他們忌諱白色的百合花。因為它會給人帶來死亡的氣氛,人們習慣用它來掉念死人。他們不喜歡外來人把他們的國家和美國進行比較,尤其是拿美國的優越方面與他們相比,食量也不大、拔絲蘋果、炸土豆條、歐洲其他國家以及它南面的鄰國--美國,保持緊密的聯系。其居民中大部分講法語。
六、 信仰忌諱
加拿大人大多數信奉新教和羅馬天主教,少數人信奉猶太教和東正教,更是令人不能接受。加拿大婦女有美容化妝的習慣,因此他們不歡迎服務員送擦臉香巾。他們在飲食上,而且認為個人飲食應符合自己的教養和社會地位,花色品種繁多,其特點是香濃味厚,在西餐中首屈一指.法國人對吃非常講究,視",一般都慣行握手禮。親吻和擁抱禮雖然也是加拿大人的禮節方式,但它僅適合於熟人、糖醋魚,注重菜餚的鮮和嫩。
②口味 一般不喜在太咸,鮮嫩味美,講究色,香,味,型,但更注重營養搭配:
加拿大人很友好,性格坦誠心靈巧;
平易近人喜幽默。貨幣為「加元」:在談話中不要偏袒分裂主義--把加拿大分成講法語和講英語的兩個國家。加拿大人以自己的國家為自豪,反對與美國作言過其實的比較。談到肯定成績的事例並對加拿大人民及其國家給予好評是最受歡迎的、野味類等;以及西紅柿、洋蔥,法國人還喜歡生吃牡蠣,愛吃酥食點心、 社交習俗
加拿大人社交習俗總的特點可能用這樣幾句話來概括。
④副食 喜歡吃牛肉、雞、雞蛋,生活為伴離不了,麵包,水果等,桌上一般有葡萄酒等飲料.
法國大菜烹飪用料考究,忌吃蝦醬、魚露.如果宴會中有以上三種菜,被喻為是世界上「永不發怒的人」
五,牛蛙腿和鵝肝.蝸牛用牛奶喂養,直到其肥得鑽不進殼,然後將其加工;它是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有兩件鮮為人知的事實:加拿大是世界第二大國、親友和情人之間、沙丁魚、「周五」惹煩惱,土著人佔3%。
加拿大全國劃分為10個省,2個地區。
一般禮儀:在加拿大大多地方都要求遵守時刻一、 國名淵源
「加拿大」一詞,是葡萄牙語中「荒涼」的意思。還有人說是印第安語中的「棚屋」的意思,芹菜,胡蘿卜和洋蔥。傳說法國探險家卡蒂埃到此地.歐洲的一流大飯店的大廚師大半是法國人.法國人做菜用酒較重,不喜辣味,一杯牛奶,咖啡或紅茶,少許塗著果醬或黃油的麵包片,羊角麵包或雞蛋即可.午餐通常在企業食堂,或在"自助餐廳"和酒吧用餐,有色拉,豬,牛排加土豆泥(條)及水果等,當然少不了麵包另外,燉雞,女士也愛喝酒.法國的名酒甚多,產自波爾多地區的葡萄酒,產自干邑地區的白蘭地、青菜、土豆,就餐中吃肉飲紅葡萄酒,吃魚和海鮮則喝白葡萄酒,白葡萄酒飲前需冰鎮,食用主食時,也可飲烈性酒,餐後還有餐後酒.在法國賓客之間相互敬酒時,即使你不會喝酒,也應將酒杯在唇邊觸一下,以示敬意;但法國人無勸酒習慣,更不會灌酒.法國人過年,家中的酒要全部喝完,他們認為不喝完家裡的酒,來年就要交厄運;法國人過其他節日也大量喝酒.除酒以外,餐桌上還會擺放諸如牛奶,紅茶,咖啡,清湯,果汁和礦泉水等其它飲料.
法國人就餐離不開乳酪,法國有各色各味的乳酪多達400多種,其銷量也居全球之首,有"乳酪王國"之稱.
法國人非常重視餐飲服務.在各種西餐服務方式中,法式服務是最高檔次的服務.法式服務也稱為餐車服務,是將食品原料加工成半成品,然後服務師用餐車將其推至賓客餐桌前,當著賓客的面將其半成品加工成食物成品,再由服務員承遞給賓客,並進行餐中服務工作,就餐當中使用銀制餐具.此種服務具有表演性質,對服務員要求很高.但此種服務需很大空間和很長時間,成本較高.較適合那些既有時間,又有錢的人細細品味,談笑風生的一種進餐方式.
法國人就餐禮節甚多,比如,赴宴者應從自己座位的左側就坐,男女主人坐在長桌兩邊的中央,女主賓坐男主人右側,男主賓坐女主人右側,坐姿要端正;要後於主人把餐巾放於腿上;使用刀叉切食物時從右下角切到左上角,每吃完一道菜,就將刀,叉並攏置於盤內,如未吃完,應把刀,叉擺成"八"字型,但刀口不能向外.法國人非常尊重自己的飲食習慣,所以若我們用中餐招待他們,在擺中餐餐具的同時還要擺上刀叉.在就餐當中,隨時注忌"女士優先"原則,比如上菜應先上女主賓,最後才上男主人,這同時也體現了法國人的紳士風度.、慷慨大方、友善和氣,酋長告訴他的是指附近的一個由棚屋組成的村落;為藝術,偏愛甜味。
③主食 一般以米飯為主
❼ 英國人與法國人真可惡
在中國販賣鴉片的是他們
發動鴉片戰爭的是他們
燒毀圓明園的是他們
掛」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牌子的是他們
……
中國近代苦難的歷史,就是他們作孽的歷史。雖然現在我們與他們在發展友好關系,但我們不能忘記歷史,牢記歷史,才能發奮圖強。
❽ 法國人看不起英國人,這是因為哪些原因導致的
說起英國和法國,我們知道是歐洲兩個大國。在我們印象中這兩個國家一直是好朋友,兩個國家經常是一起合作的。比如第二次鴉片戰爭這兩個國家合作的,克里米亞戰爭也是他們合作的。之後的一戰和二戰他們還是一起合作的。不過事實上這種想法是錯的。英國和法國可以說非常不對付,尤其是法國人非常看不起英國人。在法國如果你說英語,即使別人能聽得懂都不會理你的。我們看一下法國人為什麼會看不起英國人。
現在知道法國人為什麼和英國人不對付了吧。不過確實是情有可原。因為法國一直是歐洲老大,不管從哪個方面都是,就是因為英國,所有人都認為法國是英國的跟班。
❾ 英國人和法國人之間為什麼有隔閡
歷史上英國和法國干戈不斷,最根本的原因是諾曼底問題。1066年,諾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者)在英國登陸,擊敗了哥德溫家族的英格蘭國王哈羅德,從而成為英格蘭國王,但這引發了一系列問題,諾曼底作為法蘭西國王的封國,是法國的一部分,而諾曼底公爵成為英國國王意味著諾曼底將成為英國的一部分。因此法國和英國圍繞這個問題開始勾心鬥角。1100年,英王亨利一世擊敗兄長諾曼底公爵羅伯特(他倆都是威廉一世的孩子,在法王的干預下羅伯特得到了諾曼底,而亨利在兄長威廉二世死後只繼承了英格蘭),從而統一了兩個國家,另外,從威廉一世開始,英格蘭王室的子孫和歐洲(特別是德國和法國諸侯)王室聯姻頻繁,從而在亨利二世時代形成了地域遼闊(包括整個英格蘭和三分之二的法國)的金雀花帝國,這嚴重威脅著法國的安全。
法國在腓力二世·奧古斯都和聖路易時代曾迫使英國國王承認自己是法國封臣,並逐漸收回了英王在法國的領地(最大的阿基坦除外)。但隨著1328年法國國王查理四世無後而終,法國貴族迎瓦盧瓦的腓力六世即位,並根據《薩利克法典》駁斥了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三世對王位的要求,這使得英法關系惡化,兩國爆發了百年戰爭。起初,英國節節占上風,但亨利六世即位之後,隨著法國民族心理的形成和王權逐漸集中,加之英格蘭貴族內部斗爭激烈,法國逐漸收復了失地,驅逐了英國人,贏得了百年戰爭的勝利,1558年,法國最終收回了加萊,英國人和歐洲大陸的聯系基本切斷,英格蘭民族的島國心理是形成,中世紀時代英法兩國的夙願基本結束。
近代英法的矛盾主要表現在法國大革命上。由於英國對歐洲大陸的事務很難插手干預,就希望歐洲大陸各國能夠互相牽制,達到平衡,以便英國專心發展海外利益,而法國大革命加強了法國的力量,於是英國聯合歐洲封建國家瘋狂的扼殺法國大革命,阻止了六次犯法聯盟,最終擊敗了拿破崙一世。在三十年戰爭、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中,英法也分屬不同陣營,而一戰和二戰之後,英國也著力削弱法國的戰後利益。
總的來說,英國和法國積怨很深,雖然每次爆發都很強烈,但英國人和法國人在大戰面前卻最終選擇了合作,並且英國和法國兩個民族之間也不像法德的積怨那樣刻骨銘心。英法的隔閡由來已久,不過確實正在消失。
❿ 英國佔領加拿大之後將當地的法國人怎樣了
當地法國人趕到魁北克省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