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騎士團的中心在哪裡

法國騎士團的中心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12-13 05:57:07

1. 三大騎士團還在嗎

三大騎士團之一的聖殿騎士團,早在1312年,就由羅馬教皇克萊門特五世,正式下令解散。除此之外,另外兩大騎士團,都還在。聖約翰騎士團的總部,在義大利羅馬。條頓騎士團於1929年更名為德意志騎士團,總部在奧地利維也納。

世界上這三大騎士團,都發源於耶路撒冷。它們之中,最早成立的是聖約翰騎士團。公元603年,教皇格雷戈里一世,命令他的使者在耶路撒冷建一座醫院,取名聖約翰醫院,以救助來此朝聖的病者和傷者。1005年,醫院被穆斯林軍隊燒毀。

聖約翰醫院重建後,法國人傑勒德·托姆成立了一支小小的武裝部隊,稱為騎士團,專為保護醫院在救治病人時,不受宗教沖突的影響。騎士團的名字,就叫聖約翰騎士團,又叫醫院騎士團。

聖約翰騎士團逐漸演變為耶路撒冷一支強大的軍事和政治力量,獲得歐洲8大天主教國家的支持。所以騎士團在總團之下,還有8大分團。分團團長,由這些國家的國王任命。鼎盛時期,聖約翰騎士團在中東地區有7座要塞、140座教堂、宮殿、學校。

第二個成立的聖殿騎士團,沒有建立過國家就被滅掉了。三大騎士團中成立最晚的,是條頓騎士團。它和聖約翰騎士團,分別建立起了強大的國家雄霸一方。聖約翰騎士國的疆土,主要在如今希臘的羅德島和馬爾他一帶。

但條頓騎士國,包括了普魯士、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以及義大利、希臘、法國、羅馬尼亞、捷克和俄國的部分地區。這些領土,有的是騎士團直接征服統治,有的則通過租借、購買或交換獲得。

條頓騎士團初期的成員全部來自德意志,故有此名。他們為教皇的宗教版圖而戰,後又為各國皇帝的利益而戰。自然,騎士團也獲得了皇帝們贈予的特權,包括金錢、土地、城堡。這是它能富甲一方、稱霸一方的原因之一。

那時波羅的海的海盜盛行,瑞典人拿他們無可奈何。國王阿爾伯特以海上貿易權作條件,請來條頓騎士團。條頓騎士團果然趕走了海盜團伙,從此控制了波羅的海的貿易通道多年,除了收取往來商船的通行費,還壟斷了琥珀貿易。

這兩個雄霸一方的騎士國家,最後都滅於拿破崙之手。滅國之災後,兩個騎士團財產大幅縮水,再次居無定所。1869年,一個叫安東尼奧·博西奧的考古學家去世,將自己的財產贈給自己的任騎士團大團長的叔叔,騎士團才在羅馬有了自己的全球總部。

這便是位於義大利羅馬孔多蒂大道68號的馬爾他宮。後來,義大利政府授予這塊1.2萬平方米的土地治外法權。如今,聖約翰騎士團,還在發行護照、郵票和錢幣。當然,他們發行的這些東西,大多用於收藏,並未流通。

它的正式公民只有幾十人,但是有「聖約翰騎士團」騎士稱號的,全球有1.2萬人。每名騎士,每年要向騎士團交納1250美元的「騎士費」。據統計,美國是全世界擁聖約翰騎士最多的國家,約2300名。

中世紀的歐洲,有三支被後人稱之為「傳奇」的騎士團。即為:條頓騎士團、聖殿騎士團、醫院騎士。


三大騎士團是以「天主教」為信仰,以「武力換取和平」為信條,以修道士視人的外表下手持武器,秉持著「犧牲自我」誓死抵抗阿拉伯穆斯林教派侵略並對地中海地區發動戰爭的中世紀軍事集團。

他們將象徵著基督的十字架做為標志,佩戴在戰甲的肩部和胸前,代表著「東征十字軍與基督的意志」。


騎士團內部實行嚴格的等級制度,第一等級的總團長為最高首領,掌管團內一切事物,相當於獨立團團長李雲龍。第二等級的支團長負責管理騎士團轄區內的大小團體。第三等級為司令,負責管理隊長、馬廄長、組長這些低等級機構。包括支團長在內的所有管理人員會成立一個總會,總會的作用在與收集和管理情報,總會由總團長領導。在團內至高無上的總團長,則無條件服從騎士團的組織者羅馬教皇,相當於李雲龍最懼怕的旅長。

騎士團可以說是一個等級分明、制度嚴格並且信息共享的優秀軍事集團。


條頓騎士團成立於巴勒斯坦,在巴勒斯坦境內的阿卡作為總部,人員大多數為德國人,效忠於羅馬教皇與羅馬皇帝。

條頓騎士團,身披綉有黑十字的白色披風,頭戴由薄鐵盔,身穿鐵甲(米蘭甲)或鏈子甲,護臂護腿均為鐵制,鐵甲內套著亞麻鐵絲甲,鐵盔下的護顎向上滑動可以遮住摳鼻,起到保護面部的作用,可以說是全副武裝。(三大騎士團的標配)。



條頓騎士團,使用的主要武器為木桿鐵頭長矛,長矛約兩米長,適合突刺與拼殺。

副武器為葉型盾牌與長劍用於防禦和反擊。

條頓騎士團所穿戴的米蘭甲是由教皇出資打造的全歐洲最為昂貴的戰甲,騎士團戰士在米蘭甲的保護下可謂是刀槍不入。

條頓騎士團的初建時期不足200人,精良的裝備與昂貴的戰甲局限了這只部隊的規模,但在對戰立窩利亞的斗爭中,條頓騎士團在200vs1000的劣勢下橫掃了敵軍。名聲大噪的條頓騎士團在隨後的發展中日益壯大,其規模一度達到3萬人(約1萬人為騎士),1291年條頓騎士團將總部遷移至威尼斯的馬林堡,他們在那裡建立了一個獨立的國度。


1410年,曾經被條頓騎士團橫掃的波蘭東山再起,派出3.9萬立宛淘部隊與2.7萬條頓騎士團在坦倫堡展開決斗,此時的立宛淘部隊已經找到了對抗騎兵團的方法,立宛淘部隊利用弓兵梯隊式的進攻方式,射殺護甲不足的戰馬,與消減騎士團的步兵兵力,最條頓騎士團大敗,8千名騎士戰死,從此條頓騎士團走向了衰亡。


1809年,法國雄獅拿破崙攻入德國後,下令垂垂老矣的條頓騎士團解散,曾經在中世紀令整片歐洲大陸膽寒的條頓騎士團就此解散。

1834年,條頓騎士團以慈善機構的名義重建延續至今。



醫院騎士團,1099在羅馬建立,騎士團人數不到百人,也是三大騎士團中實力最弱的,醫院騎士團的最初職能並非作戰,而是為傷員提供治療,相當於作戰醫療隊。

1120年,羅馬教會與阿拉伯穆斯林的關系越發嚴峻,醫院騎士團內部進行軍事改革,成為了一支保護朝聖者不受異教徒攻擊的軍事團隊,隨著醫院騎士團的改革,人數一度達到7000人,但只有少數約1000人擁有條頓騎士團的精良裝備。


1522,蘇萊曼一世率領23萬土耳其大軍進攻羅得島,只有7000人的醫院騎士團抵抗23萬土耳其部隊長達6個月!土耳其部隊約5萬人喪生,戰後醫院騎士團轉移至歐洲於1530年定所馬爾他。



18世紀,法國雄獅拿破崙征服法國後命令醫院騎士團投降。終此醫院騎士團走入了條頓騎士團相同的命運,

醫院騎士團雖然走向衰落,但卻並未滅亡,如今的醫院騎士團改為宗教性質的慈善組織活躍在歐洲大陸。



聖殿騎士團成立於1119年,1129年得到羅馬教皇的重視,受到了法國貴族的青睞,在短時間迅速發展一躍成為三大騎士團中勢力最為強大的存在。

聖殿騎士團是教皇的直屬軍隊,除教皇之外,聖殿騎士團不受任何政治力量所左右,並且在經濟上也受到教皇的庇護,聖殿騎士團所擁有的土地一律免於上稅,這也使聖殿騎士團旗下擁有約9000座庄園的土地財產。


聖殿騎士團的裝備最好,財產最多,兵力規模最大,戰斗能力也最為強悍。

1177年80名裝備精良的聖殿騎士團與375名普通騎兵和6000步兵與阿拉伯3萬部隊決戰,其阿拉伯3萬部隊被消滅2萬,聖殿騎士團大勝。

1312聖殿騎士團的財富已經超越了法王腓力四世,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法王腓力四世誣陷聖殿騎士團是侮辱天主的異教徒,下令聖殿騎士團解散。



在法王腓力四一系列的運作下,聖殿騎士團被徹底消滅。

聖殿騎士團在1312年就已經徹底涼了,不過條頓騎士團和醫院騎士團還活著。 目前來說,醫院騎士團多少還算是個國家,也就是我們說的「馬爾他騎士團國」。

盡管條頓騎士團國早就涼在了中世紀,條頓騎士團這個組織一直在政治層面上存在到了現代 ,還在哈布斯堡家族的盛期和其有過很深的關系。條頓騎士團在現代一直在進行慈善活動、修建醫院(你們搶醫院騎士團的活了),還出資支持以色列的 旅遊 業發展。

在2000年,條頓騎士團的德國分團宣告破產。現在,條頓騎士團的領導中心在奧地利的維也納,團長是弗蘭克·貝亞德神父。同樣在奧地利的還有條頓騎士團的金庫,似乎是對公眾開放參觀的。此外,條頓騎士團的檔案庫也在維也納,不過好像是不讓無關人員進去的。

和今日的條頓騎士團相似,醫院騎士團也在搞慈善和經營醫院。 不過今日的醫院騎士團有兩個分支。直接繼承舊日醫院騎士團衣缽的,是馬爾他主權軍事騎士團。而耶路撒冷聖喬治騎士團聯盟是醫院騎士團的分支,分家的原因主要是當家的信了新教……

現在的醫院騎士團還在積極活動,並且樂於吸納 社會 名流成為騎士。

現在,馬爾他並不歸馬爾他主權軍事騎士團管,不過醫院騎士們和馬爾他政府簽訂了協議,協議給了騎士團聖安傑洛要塞的使用權,期限是99年。聖安傑洛堡就在馬爾他島上,也是醫院騎士團 歷史 上的行動基地。

和上兩個騎士團不同,聖殿騎士團是徹底掛了的。 時不時會有現代組織宣稱自己和聖殿騎士有關,但這些現代組織所宣稱的傳承都無跡可尋。它們當中最老的也才有兩百多年 歷史 ,而聖殿騎士在1312年就涼了。

取締聖殿騎士團的主要推手是法王菲利普四世。當時他因為征戰而向聖殿騎士借了很多錢,於是這個逃債鬼才想出一個好主意:把聖殿騎士團弄死,自己就不用還錢了。他逮捕並殺死了大量聖殿騎士,包括其大團長。剩下的聖殿騎士要麼融入了 社會 ,要麼被吸收進了其他的軍事教團。聖殿騎士團正式從 歷史 舞台上消失。

誠邀,如題。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要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三大騎士團的 歷史 。


按照網路的解釋,其實所謂騎士團,指的就是十字軍東征期間,為了從穆斯林手裡保護公元1096年建立的四個基督教國家,統治歐洲的羅馬教皇發動封建主組織起了幾個僧侶騎士團,這就是 歷史 上著名的三大騎士團,即醫院騎士團、聖殿騎士團和條頓騎士團。

所以騎士團的輝煌已經是1000年前的事了。

三大騎士團實際上就是一種軍隊,它們實行嚴格的等級制度。每個騎士團最高等級為總團長,下設支團長,知道底下的騎士,整體結構類似於西歐的中世紀封建等級劃分,他們沒我仁義,只用戰爭得到和平,可以說是一群好戰的傢伙。

一群好戰的人又處在混亂的環境中,騎士團的結局可想而知。

三大騎士團都沒能撐到最後,其中聖殿騎士團被法王聯合教皇聯合絞殺,醫院騎士團留在了馬爾他後來成了共和國。條頓騎士團遷到了東歐,殖民東歐,後世俗化成了普魯士公國,後聯合勃蘭登堡成為了普魯士王國的基礎。二戰後就被波蘭吞並了,首都則被俄國人占著,就是俄國的飛地加里寧格勒。


以上就是我回答,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三大騎士團在歐洲中世紀的 歷史 上是一個絕對耀眼的存在, 他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又各有特點與專長, 隨著 歷史 的演進,他們的命運也在長河中各自沉浮。

下面,飛揚為大家揭開他們神秘的面紗,去 歷史 的長河裡看看他們沉浮的命運。

騎士團誕生的共同背景

三大騎士團的誕生,其實有著共同的背景——歐洲中世紀的十字軍東征。

歐洲中世紀

歐洲中世紀指的是歐洲從公元5世紀到15世紀這段長達1000多年的 歷史 時期 ,始於西羅馬帝國滅亡(公元476年),結束於東羅馬帝國的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土耳其攻陷而滅亡(公元1453年)。



自西羅馬帝國滅亡後, 歐洲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權來維持統一,因此各地封建割據,戰亂不斷。這時羅馬教皇因擁有宗教和世俗的絕對權利,成為了歐洲大陸的最大權力中心,而主宰著整個歐洲 (歐洲各國的國王上台都需要教皇加冕)。教皇為了維持自己的絕對權力,壓抑和排斥一切不符合天主教的思想和行為,因此嚴重阻礙了歐洲文明的發展,使得中世紀成為歐洲文明史上最黑暗的時期。



羅馬教皇

十字軍東征

自從阿拉伯帝國崛起後,富強而文明的阿拉帝國不斷地開疆拓土,不久便將天主教的聖城耶路撒冷收入囊中。

但是,耶路撒冷作為天主教的聖城,是所有教徒每年必去朝拜的場所, 遠在羅馬的教皇突然發現,聖城已經被伊斯蘭教(阿拉伯人信仰伊斯蘭教)佔領 ,於是便策動歐洲各國組建起十字軍(十字架是天主教的標志)發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東征,想從阿拉伯人手中奪回聖城耶路撒冷。



由於十字軍東征和保護前往耶路撒冷的朝聖者的需要,三大騎士團便作為軍事組織應運而生了。 也正因為這樣的相似背景,三大騎士團的標志都是十字架,只不過略有不同而已。

需要強調的是, 騎士團跟騎士並不是一個概念 ,騎士是一種貴族身份,而騎士團是軍事實體組織,歐洲的普通百姓都可以加入。

聖殿騎士團

聖殿騎士團的標志是白底紅十字,在三大騎士團中,它有著最輝煌燦爛的發展 歷史 。

聖殿騎士團,最初是由9個參加十字軍東征的歐洲農民在耶路撒冷的聖殿山上建立的, 它以鎮守聖城耶路撒冷和保衛朝聖者為主要職責,旗號一打出,便得到了教皇的承認。

在很短的時間內,聖殿騎士團迅速發展成了擁有幾萬名騎兵的龐大軍事組織,隨後他們開始在富裕的伊斯蘭教地區攻城略地,積累了大量的財富。



防守不住耶路撒冷,退回歐洲後,聖殿騎士團在歐洲各地建立了大量城堡,並且 以這些城堡和先前積累的豐厚財富為基礎,經營起了借貸、存款、發放支票等業務,就像是現代的銀行。 他們經常借款給各國國王,並收取一定的利息,慢慢的聖殿騎士團的財富越來越多,達到了富可敵國的程度。

然而,豐厚的財富不但沒有使聖殿騎士團延續下來,反而成為了其滅亡的原因 。

法國國王腓力四世因為打仗的緣故向聖殿騎士團借了巨額的貸款,利滾利之下欠的錢越來越多,腓力四世便起了邪意。他不但不想還錢,還看上了聖殿騎士團的巨額財富。

1307年10月13號,腓力四世突然將聖殿騎士團列為「異端」,開始了進行大規模清洗。隨後, 從聖殿騎士團最高領導者大團長到普通的小兵,聖殿騎士團的成員通通被法軍抓了起來,用火刑送上了西天 。



法國國王腓力四世,毀滅聖殿騎士團的老賴

作為一個曾經橫跨歐洲數國,擁有巨額財產和數萬兵員的超大型騎士團,聖殿騎士團就這樣在一個老賴的陰謀下落幕了。 聖殿騎士團的人怎麼也想不到,他們攻城略地、借貸放款積累起來的巨額財富,卻最終成為了把他們推向地獄的黑手。

醫院騎士團

1050年,一些教士和義大利貴族在耶路撒冷建立了一座醫院, 其目的是為朝聖者提供食宿、醫療救助和安全庇護 ,慢慢的他們發展成了一個醫院騎士團,他們的標志是黑底白十字。



在被教皇承認和授予特權後,醫院騎士團也發展了起來, 他們頑強而穩定,在聖城耶路撒冷堅守了幾百年。 雖然堅守到了最後,但是最終,醫院騎士團也因為實在抵擋不住阿拉伯人的攻勢而退回了歐洲。

一開始他們駐扎在希臘的羅德島,但不久後又被土耳其的大軍趕走。之後,在教皇的活動下,他們得以在地中海的一個叫馬爾他的小島上安家。

在歐洲大航海和殖民時代來臨之際,醫院騎士團不甘落後,也曾擁有海外殖民地。 但是,最終還是由於沒有與歐洲各航海大國對抗的力量而落敗。

1798年,拿破崙將醫院騎士團驅逐出了馬爾他島,他們失去了地盤,只能開始了流浪之旅, 直到1834年醫院騎士團才在羅馬租了一塊12000平米的土地,在這里修了馬爾他宮和別館。


如今,醫院騎士團雖然沒有領土,但卻是聯合國觀察成員之一,是一個「准國家」。 他們也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依然在堅持做慈善事業,在全世界范圍內經營著幾十所教會醫院和學校,也經常做募捐和慈善活動。

條頓騎士團

條頓騎士團是在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時,教皇下令成立的直接隸屬教會的軍團,標志是白底黑十字。


但是,條頓騎士團參與的第4、5次東征均以慘敗告終。退回歐洲後,條頓騎士團占據了普魯士地區,經過了多次變亂和遷徙後,16世紀初,條頓騎士團最後一任大團長接受了馬丁·路德為擺脫教皇控制的宗教改革,建立起了普魯士公國。 從此以後,條頓騎士團宗教軍事組織的身份,退出了 歷史 舞台,但是他們的血脈變成了普魯公國。

後來,普魯士公國又發展成了普魯士王國,在鐵血宰相俾斯麥的建設和帶領下,普魯士王國統一了德意志,創立了德意志帝國。 所以說,實際上,條頓騎士團演變成了德意志的主要血脈, 這也是我們在一戰和二戰中的照片中,可以看到德國軍隊的各種武器裝備上,印有白底黑十字的標志的原因,因為這是從條頓騎士團繼承過來的標志。

二戰德國坦克,有白底黑十字的標志。

三大騎士團各自浮沉

歐洲的中世紀早已成為了 歷史 ,三大騎士團也在 歷史 的長河中各自沉浮。

聖殿騎士團因征戰和聚財而興,卻也因為巨額財富而亡;醫院騎士團堅強而穩定,始終不忘慈善初心,一直作為一個獨立的力量實體堅持到如今;條頓騎士團將自己的血脈融入德意志,作為一股精神和文化依然活在德意志民族之中。

我想問現代紅十字會和騎士團有關嗎?

還有後人存在,只是騎士團的榮耀已經失去傳承

聖殿沒了,醫院還有一棟樓作為騎士團國的主體,條頓變成了普魯士,是現代德國的前身。

2. 詳細介紹一下古代歐洲的三大騎士團

史上的歐洲三大騎士團 聖殿騎士團(Knights Templar), 一譯神廟騎士團。正式名稱是「基督和所羅門聖殿貧苦騎士團」(The Poor Fellow-Soldiers of Christ and of the Temple of Solomon),歷史上著名的三大騎士團之一。第一次十字軍東侵(1096-1099)之後,為保衛地中海東岸的十字軍國家,約於1118年在耶路撒冷建立的宗教性封建軍事組織。法國香檳區的貴族雨果·德·帕英(Hugh De Payens)和其他八名騎士於1119年創立了該組織。主要由法國騎士組成。騎士團最初駐扎在毗鄰救世主教堂的耶路撒冷聖殿山上的阿克薩清真寺的一角,而這個清真寺正是建在傳說中所羅門王的神殿(The Temple Of Solomen)上。據說因騎士團首領最早駐地在耶路撒冷聖殿附近而得名。與條頓騎士團、醫院騎士團一起並稱為三大騎士團。

頭銜:
馬爾他騎士團全名耶路撒冷、羅得島及馬爾他聖若望獨立軍事醫院騎士Sovrano Militare Ordine Ospedaliero di San Giovanni di Gerusalemme)古名醫院騎士團為三大騎士團之一。

該組織初於1050年在耶路撒冷成立阿馬爾菲醫院,其目的是幫助及提供前往聖地朝聖的窮人與病人。在1099年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期間佔領耶路撒冷後便成為一天主教軍事修士會。在之後陸續喪失天主教聖地的情形下移至羅得島,但還是保持其主權獨立地位,之後再遷往馬爾他,該地當時是西班牙駐西西里島總督的行政中心。縱使最後騎士團遭拿破崙逐出馬爾他島,但存活下來的團員依舊繼續活動。在當時騎士團的女爵只是騎士的輔佐而已,而馬爾他騎士團是整個聖傳的承接者。
條頓騎士團(拉丁語:Ordo Domus Sanctae Mariae Teutonicorum,德語:Deutscher Orden,英語:Teutonic Order),又名德意志騎士團,與聖殿騎士團、醫院騎士團一起並稱為三大騎士團。條頓騎士團的口號是「幫助、救治、守衛(Helfen,Heilen,Wehren)」
</TABLE></TABLE>

3. ■■關於騎士……■■

中世紀的騎士
騎士從幼年時代開始,就被養育成為專門適應戰爭的人。他接受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為了強健體魄和鞏固信仰。他的學校就是軍隊前哨站里的守衛室,他的家園是永遠處在外敵進攻之下的城堡。作為侍臣,他必須經常服從領主的徵召,參加反對另外一個領主的戰爭。作為回報,他可以得到一些攻城掠地所得的戰利品,或是沿路打劫商人所得的財物。偶爾騎士也會被國王徵召去,投入一場被國王認定是有利可圖的對外戰爭。
騎士最初是陪伴領主和國王的,這種同伴的資格必須得到正式認可。大約到了公元1200年左右,教會接管了冊封騎士的儀式,並且將很多宗教禮節和規范加入了這個儀式,使之近於神聖。將要成為騎士的年輕人首先要沐浴,象徵靈魂得到潔凈。然後穿著潔白的上衣,身披紅色長袍,在祭壇前佇立或是跪拜10小時。他的盔甲和佩劍就放在祭壇上。到天色破曉的時候,他來到一群騎士和女士面前,那裡正在舉行一場盛大的彌撒。他的擔保人將他帶到領主面前,並且將他的武器和防具一件一件的遞給他,每遞一件,都要加上一句祈禱和祝福。儀式中最關鍵的一步是為新騎士綁上馬刺。一位年長的騎士還要用自己的掌緣或劍身在新騎士的脖子或面頰上重重的打一下——這一擊是所有的騎士都必須承受而且不得反擊的。這位剛剛被冊封的騎士接下來還要宣誓:自己的劍永遠只用於正當的理由,用來捍衛教會,保護孤兒寡婦,濟貧救苦,鏟除奸惡。整個儀式以馬術表演、模擬決斗和格鬥游戲而告終。全部的儀式是非常感人的。很多誠摯的騎士終其一生都無法忘懷他們在祭壇前度過的一夜,也無法忘懷他們當年作出的誓言。但是,這也是個非常昂貴的儀式。其花費之高使得14世紀的很多有資格的年輕人寧可終身都保持著扈從的身份。

騎士的義務就是必須在他主人出征時服役,不過在封建制早期,一年裡也就四十天而已。當然,他們當時認為的戰爭,有很多其實不過是掠奪的同義詞。真正意義上的戰爭只有在一方的領主向另外一方發下戰書,約定在何時何地作戰以後才可能發生。很多時候,指揮官的目的並不是要打敗敵人,而是盡可能的焚毀村莊,屠殺農民,削弱對方的經濟來源,而對方的領主還在他自己的城堡里,暴跳如雷卻毫發無傷。

戰爭中,使用騎兵的最佳方案莫過於讓他們全速沖向對方的防線了。被嚇壞的農民們在狂奔的軍馬和全身鐵甲的騎兵的雙重威脅下,只有潰敗逃命的份了。但是這種沖鋒也不是全無危險的。在不平坦的地面乃至沼澤地帶上,這種沖鋒的效果就非常有限,而一條隱蔽的溝壕則可以讓騎兵完全失去作用。防禦的一方如果足夠沉著,還可以在雙方陣前布下大量削尖的木樁--在這種障礙面前,即使是再勇猛的馬也是不敢前進的。如果防禦方還有訓練有素的弓箭部隊的話,他們還可以用自己的箭矢去迎接沖鋒而來的騎兵。不過弓箭手能夠有效發揮作用的時間很短,因為箭的有效殺傷距離只有大約150碼左右,而製作精良的裝甲可以承受除了直接劈砍以外的幾乎所有打擊。因此,一個有經驗的弓箭手總是瞄準敵人的坐騎開火,因為一旦騎士沒有了馬,他的全部優勢就幾乎都變成劣勢了。

騎兵沖鋒結束以後,戰斗就演變為一系列的白刃戰了。當兩軍混戰之時,弓箭手就撤出戰場,把戰斗留給騎士們。戰爭的勝負取決於雙方的傷亡數目,傷亡較少的一方就可以占據戰場的主動權。但是真正戰死在戰場上的騎士其實是很少的,因為有點名氣的人物都被關押起來勒索贖金了。

直到公元13世紀,中世紀的軍隊還是幾乎全部由戰斗人員所組成,專門負責輔助性事務和後勤供給的人幾乎沒有。士兵們必須自行解決給養問題,因為部隊經常不在本國境內作戰。一般而言,部隊里大約有三分之一是全副武裝的騎士——不過這個比例經常隨著情況的不同而有很大的變動。步兵中有一些是經過訓練的正規士兵,但是更多的則是臨時招來應付戰爭的農民。他們身穿著他們隨便找到的各種盔甲,通常是用鐵環加固過的皮甲。他們攜帶的武器和防具可謂千奇百怪:盾牌、弓箭、長劍、梭鏢、斧頭、甚至還有棍棒。騎士的裝備體現了進攻和防守的平衡,也可以說是機動性和防護力的平衡。長槍或者長矛是馬上部隊的傳統武器,並且一直到今天,它還是騎兵部隊的標志。一個持著10英尺長,帶有鐵頭的長矛的騎士,在全速沖鋒時可以輕易的擊倒一個全副武裝的敵人,或是穿過盾牆把他的敵人刺穿。但是第一擊之後,這桿長矛也就沒什麼用處了,騎士只能把它扔掉,換上長劍或是戰斧。戰斧即使隔著裝甲仍然有很強的殺傷力,鎖甲的鏈子經常會被砍得嵌入傷口,並且在傷口內生銹,造成嚴重的壞疽。有些騎士攜帶的則是釘錘,或者就是最原始的武器--棍棒,但是在上面加了許多釘刺,令人望而生畏。征服者威廉和獅心王理查在戰場上時,釘錘就是他們的徽章。

給騎士穿盔甲是件很耗時的工作。隨著盔甲變得越來越重,設計也越來越復雜,後來的騎士已經沒辦法自己穿戴盔甲了。他必須坐著,讓他的扈從們幫他把褲子拉上--褲子是用鐵條加固的;然後,他還要站著讓扈從們把鎧甲的各個部分在自己身上用帶子和搭扣拼裝起來。首先穿上身的是一件貼身襯衣,通常由毛氈或是棉布縫制而成,外面再罩上一層鎧甲--這就是早期的鎖子甲。鎖子甲的外形其實就是一件衣服,長度常常過腰,甚至還有過膝的。鎖子甲由無數的小鐵環鉚接而成,如果製作精良的話,應該是柔韌而有彈性的。盡管鎖甲的強度還算不錯,它還是無法抵擋猛力一擊。另外一個問題就是鎖甲很容易生銹。當時的一種除銹方法是在一個皮口袋裡裝上浸過醋的沙子,然後把鎖甲塞進去。鎧甲被不斷地改進,越來越繁復,逐漸出現了保護頭頸的護帽,護肘,護膝,還有護脛。為了保護容易受傷的面部,頭盔的重量不斷增加,保護的面積也越來越大,最後把整個頭部都保護了起來,只在眼睛面前留下幾道狹縫。當然,要獲得這種強大的防護也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在戴上頭盔之前,騎士必須把自己的頭包好,否則一旦摔倒就很容易腦震盪。

到了14世紀的時候,板甲取代了鎖甲。板甲可以度身定做,並且常常飾有精美的花紋。全套板甲的重量超過60磅,。如果盔甲的關節處鉸接妥帖並且潤滑良好的話,穿著板甲的人活動起來可以比穿著鎖甲的人更加自由。

騎士的盾牌一般是用幾層結實的木板做成的,用釘子把它們釘在一起,外面覆以皮革,邊上還包著一圈金屬。為了彈開敵人的刀刃,一般在盾牌中央還有用金屬做成的一個突起。步兵慣用的盾牌是圓形的,而騎士們為了保護他們的腿,一般都使用風箏形狀的盾牌。為了能夠在作戰和比武大會時負載全身鐵甲的騎士,戰馬必須是強健有力的。這種軍馬在當時並不多見,而且極其昂貴,因為草料並不充裕,而且一般的牲畜體形都很瘦小。養馬者必須想辦法把自己的馬喂得高大強壯才行。當時阿拉伯馬非常受歡迎,而全身純白的雄馬更是上上之選。按照當時的觀點,騎母馬是不合騎士身份的。為了能夠承受戰爭時的各種沖擊,選作軍馬的馬匹必須經過長期精心的訓練。另外,騎士在戰場上經常拿著劍、盾、長槍,騰不出手來握韁繩,控制坐騎就只能靠用馬刺驅策、用腿壓馬腹、還有移動身體重心之類的動作來完成--這些也需要事先訓練。

十字軍是歷史上的一個新鮮事物,是第一個為了一個理想而發動的戰爭——盡管到了後來,這個理想自然而然的失去了它原有的純潔和高尚。但是十字軍仍然被看作是為基督教的上帝所作的服務,同時十字軍戰士也把自己看作效力於一個神聖目的的高尚的僕人。

在十字軍中成立了醫院騎士團,當時它的宗旨是救助有傷病的朝聖者。加入騎士團的志願者必須宣誓以苦修的方式生活,忠實於本篤派的誡條。他們的標志是一個白色的馬爾他式十字架。攻下耶路撒冷以後,他們只接受教皇的直接命令。他們在耶路撒冷的會所可以容納1000名朝聖者。由於他們要負責朝聖者沿途的安全,他們的性質也就越來越變得像一個軍事組織。在以後的年代裡,醫院騎士團的總部搬遷過幾次,也因此曾更名為羅德斯騎士團和馬爾他騎士團。

聖殿騎士團是一批勇武的騎士,他們以紅十字作為自己的標志。聖殿騎士團始建於公元1118年,最初的總部設在聖墓教堂,因為十字軍認為那裡是所羅門王的聖殿所在地。聖殿騎士團成立之初的目的是守護通向聖地的通路。但是很快,醫院騎士團和聖殿騎士團就變得類似於警察,一直忙於調解十字軍和撒拉遜人時間的日常糾紛。當地基督教國家的統治者無權干涉騎士團的行動;騎士團擁有自己的城堡,制訂自己的政策,甚至可以自行簽署協議。他們和基督教徒發生的摩擦並不比和撒拉遜人發生的摩擦少。有些騎士團的成員改信了伊斯蘭教,其他成員即使沒有改變信仰,也深受伊斯蘭教一些神秘儀式的影響。但是他們在法國的支部在14世紀的時候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因為當時的法國國王腓力四世垂涎於聖殿騎士團的財產,欲將其充公。今天的秘密共濟會繼承了騎士團的名號,也一並繼承了那些古老而神秘的儀式。另外一個以苦修式的行為規范約束自己的騎士團是條頓騎士團,其成員必須是貴族出身的德意志人。

當歐洲大陸趨於穩定,中央集權的政府日益強大,商業帶來的利潤日見豐厚的時候,好戰的聲音就越來越小了。社會的機構也從依靠軍事力量轉向依靠法律力量來維持。到了中世紀後期,騎士們悲哀的發現,自己已經過時了。決定戰爭的力量,越來越多的是來自出身卑微,像流氓一樣的雇傭兵、工兵和炮兵們。

但騎士的精神和理想卻依舊長存:對抗背叛行為;為窮人伸張正義,維護地方的和平;為自己的同胞流血,必要時犧牲生命。時至今日,在法國和德國的陸軍軍官和英國公立學校的傳統里,還依稀可以見到這種理想的影子。

歐洲騎士制度對中世紀社會發展的影響

多年來國內史學界對歐洲中世紀騎士制度研究成果甚少,史家學者一般都將其作為封建等級制度中的一個等級來研究。而目前西方學者認為,騎士制度不僅是一種全歐洲的機制,中世紀就是騎士時代,騎士階層是社會的中堅力量,而且騎士制度具有一種影響整個時代的騎士文化與精神,直至"十五世紀,騎士制度在宗教之後,仍是支配人們思想和心靈的強大倫理觀念。人們將其看作是整個社會體系中的王冠"。因此,騎士文化精神不僅是西方思想文化史研究中所關注的對象,而且也是歐洲軍事歷史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

歐洲騎士制度源於中世紀加洛林朝的法蘭克王國,後逐漸推行到歐洲各國。732年查理•馬特成為法蘭克王國宮相,依靠斯克拉西亞中小地主出身的侍從兵支持,征服國內與周邊民族後,又加強騎兵力量打敗了強大的阿拉伯人軍隊。由於8世紀時,一匹帶裝備的馬相當於45頭母牛或者15匹牝馬的價值, 9世紀僅一匹馬就等於6頭牛的價值,故為了鞏固騎兵,錘子查理進行改革:一方面摒小農於軍役之外,讓貴族和富裕農民成為職業騎兵;一方面將土地分封成為提供騎士的軍事采邑,奠定騎士制度的堅實基礎,並成為中世紀軍事封建主義的濫觴。因此,采邑作為騎士制度的經濟基礎,其不僅使土地從國王向公、侯、伯、子、男、爵直至騎士的一種層層分封,而且使凡能以馬匹裝備為封主參戰並接受冊封者都可稱騎士,這包括參戰的所有等級的貴族,甚至國王都以自己的騎士名號而感到榮耀。如先後參加十字軍東征的英王理查一世(獅心王)、愛德華一世、法王路易七世、九世、腓力二世、德皇腓特烈一世、二世等皆是以"騎士國王"著稱於史。1449年英王愛德華三世建立襪帶騎士團,其作為成員與騎士們圍繞圓桌議事,共同進餐,主持比武等等,儼然是一名高級騎士。這從而使中世紀成為一個騎士的"英雄時代"。

由於中世紀歐洲的國家是從蠻族社會組織的基礎和戰爭中發展而來的,因此其整個結構和社會風氣都是軍事的,維持社會穩定和統一的力量就是軍事貴族騎士階層及其首領。所以,要成為一名貴族,首先必須成為一名勇武的騎士。而要成為一名騎士,則必須經過侍童(7、8歲以後)、扈從(14、15歲以後)和騎士(21歲以後)三個階段的封建騎士教育。在侍童階段教育,主要將孩子送到權勢高的領主城堡中當侍童干雜活,並可從貴夫人及其女兒那裡學習一些騎士禮節和文化知識,還有唱歌、樂器、象棋、口才等技藝。進入扈從階段,則成為主人的隨從護衛,也是預備騎士,主要學習稱為"騎士七技"的騎術、游泳、投槍、劍術、狩獵、吟詩、弈棋。學習騎術就是要熟練地在快速奔跑的馬背上操縱武器進攻敵人;學習狩獵則不僅是一種娛樂消遣活動,而且也是演練戰術,在狩獵中鍛煉作戰勇氣和智謀;學習吟詩目的在於通過許多敘事詩中對騎士生活和精神的描寫故事,獲得對現實生活的教育意義。作為預備騎士,戰時還隨主人出征,並有保護責任。進入騎士階段,要成為一名真正騎士首先必須經過晉封儀式或稱為授劍儀式,這種儀式在中世紀有其演變和發展的過程,其最初源於日爾曼人的武器授予儀式,這在古羅馬作家塔西佗《日爾曼尼亞志》中就有所記載。中世紀晉封儀式一般要選擇在宗教節日,有時在戰場上舉行。史稱查理大帝為網羅人才,禁止貴族冊封騎士,"讓扈從們都聚集到宮廷來,在這里每人將獲得一匹騎馬、一把寶劍、一副上好的鎖子甲、頭盔和一件刺綉的絲綢外套。而且,如果願意,他將立刻被封為騎士"。

騎士晉封儀式程序較復雜,一般可分為三種類型。一種是世俗型,主持者為君主和世俗貴族,地點多在王宮、城堡;一種是宗教型,主持者為教皇、主教或神職人員,地點一般在教堂;一種是世俗與宗教混合型,主持者一般是君主或世俗貴族,神職人員擔任其中的禱告彌撒等宗教活動,地點或在宮廷城堡、或在教堂。在整個儀式過程中,授劍儀式最為隆重,可謂核心儀式。候選騎士要齋戒、洗浴、懺悔、祈禱宣誓、穿戴鎧甲頭盔、裝踢馬刺等等,然後是接受象徵騎士職能的劍;封主用佩劍放在受封者的頸上或肩頭輕輕拍打幾下,同時莊重陳述騎士的基本准則。最後,新騎士在賓士馬背上展示其武功,持矛猛刺靶子以及即興比武等等。由於晉封儀式及其以後慶典活動開支頗費,故往往有幾個騎士共同舉行晉封儀式。14世紀以後騎士晉封儀式漸趨簡單,統治者為擴充兵源,使許多非貴族出身者通過錢財或戰功都可獲得騎士稱號。英法百年戰爭期間,英王為鼓舞士氣往往在戰役前冊封大量騎士。1338年英法兩軍在威倫佛斯對陣,一隻受驚野兔使法軍前部騷動,法軍海諾特伯爵以為英軍進攻了,便利用這短暫時間就匆匆受封了14名新騎士,以致他們後來被戲稱為"兔子騎士"。

教會對於騎士受封儀式極其重視,其往往利用儀式過程所象徵的意義,灌輸與滲透基督教觀念與精神。如10世紀時教會在《儀典書》中對騎士武器的祈禱列為教會的服務內容。11世紀時,教會開始宣揚騎士是上帝在世間的戰士,在授劍儀式中引入彌撒,以堅定騎士對上帝的信仰;教會封主用劍拍打騎士後背被解釋為:"從噩夢中醒來保持清醒,信仰基督,為獲得崇高的榮譽而奮斗";騎士則宣誓:"我將成為一名勇敢的騎士,我將按上帝所願生活"。在教會宗教思想寓意下騎士劍的雙刃意義為:一邊打擊異教徒和上帝的敵人,另一邊保護人民和弱者。而全身武裝的騎士則意味著是保護教會的銅牆鐵壁,他們被賦予了宗教的職能:"基督的騎士為教會而戰"。同樣,在世俗晉封儀式上,宗教精神仍是其靈魂。如12世紀格里菲《不列顛國王史》中載一個城堡封主在授予騎士劍時道:"持我已給你的劍,上帝已制定和指令最高的秩序:騎士制度的秩序,它應沒有污點"。同時,劍也是正義和榮譽的象徵,騎士隨身帶劍可隨時隨地對呈十字形的劍柄發誓。騎士死後其劍往往要隨葬或掛在他的墓碑上。1095年教皇烏爾班二世在法國克萊蒙號召十字軍東征時曾講了一句名言:"過去的強盜,現在都應該成為騎士"。12世紀索爾慈伯里的約翰納斯曾這樣說道:"為什麼建立騎士制度?為了保衛教會,為了與不信教的人進行斗爭,為了尊敬教士,為了保護窮人免受不公正的對待,為了生活能得到安寧,為了獻出自己的鮮血,如果需要,願為兄弟獻出生命"。 10世紀末在法國南部地區發起並擴展到北部的上帝和平運動,這是在教會領導下的維護權利和秩序的運動,騎士的職責與信仰在其中得到充分體現。

歐洲中世紀騎士是封建貴族階層,其所遵循的忠誠、榮譽、勇敢的道德倫理與思想精神直接體現了封建的傳統。在封建體制中,騎士作為大貴族的附庸,封建義務決定他必須向之效忠;作為自己領地的主人,他又必須保護依附於他的農奴,其封建權利也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正是這種封建社會所倡導的騎士道德精神及其封建義務和權利,使其在紛爭不斷、戰火紛飛的歐洲中世紀,成為歷史舞台或文學作品中演繹的種種傳奇故事和高大形象,以致人們往往忽略了騎士及其制度的黑暗面。

(二)

從軍事角度而論,戰爭和競技是騎士的主要職能。在中世紀一名戴頭盔、著鎧甲、挎寶劍,左手操盾御馬、右手持握長矛的全副武裝的騎士及其侍從就是一個作戰單位。其在戰場上沖鋒陷陣、勢不可擋,有人形容"一個騎在馬上的法蘭克人能把巴比倫城牆沖個窟窿"。在中世紀騎士馳騁戰場不僅是其必須履行的軍事封建義務,而且也是其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利。因此中世紀的騎士既是軍事藝術的體現者,又是軍事戰略戰術的謀劃策動者。從一方面而言,騎士必須每年為封主提供40天軍事性質的服役,或隨封主征戰;從另一方面而論,更多的是騎士為保護或捍衛自己的權利與榮譽、抑或是宗教紛爭、路見不平以及種種糾紛等等進行戰斗。因為在中世紀封建割據的政治狀態下,通過封建的私法私戰來解決矛盾,似乎已是一種社會通行的方法。所以持劍縱橫、打仗私鬥對騎士來說既是一種職業或生活方式,也是一種獲得榮譽財富的途徑。因此,在歐洲中世紀的武裝騎士不僅是軍隊戰斗的核心,而且也是封建林立城堡的主要守護者。

歐洲中世紀是"城堡時代",每一座城堡都是一個地區的封建軍事、政治、經濟和社交的中心,是封建領主制形成的基礎,而城堡的捍衛者則是騎士。有些城堡甚至就是騎士的大本營。如溫莎城堡,14世紀時英王愛德華三世將其作為騎士團的中心。城堡的興起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正如湯普遜指出:"城堡的興起和它們的遍布歐洲,在生活方式和文明性質方面,產生了一個深刻的變革。它們開始了一個新時代,一個軍事占優勢的時代,就是封建時代。在第九、第十甚至十一世紀,即在封建制度已自覺有力並發展成為一個鞏固的政體之前,生活對社會上的一切階級來說,是又困難又粗野的。只在封建制度成了一個有秩序的制度的時候--至少達到象人類政府在任何時代所可辦到的合理管理制度--城堡里的生活才變為文雅又舒適了。到那個時候,軍事建築也已進步到這樣的程度:城堡不復僅僅是木頭防舍而變為寬敞甚至雄壯的石頭建築了"。歐洲早期的城堡還都是一些具有防禦性能的堅固設施,更確切地說是庄園式的設施,10世紀以後開始發展為居住型的城堡。中世紀的戰爭常常就是在爭奪城堡,因此11世紀起城堡多修築在山上以增強防禦能力。有一個歷史問題值得注意,就是現今保存下來的城堡一般都是中世紀晚期的,而且多在19世紀進行了改建,並非當年騎士城堡的風貌了。在當時盡管也有許多較大的著名的城堡,但大多數騎士城堡的長度不足40米。例如1293年在位於普魯士施瓦本的布爾克高城堡里,只有5個堡民、8個守衛、2個守門人和一個守鍾樓的人。中世紀的戰爭多圍繞爭奪城堡而進行,城堡是主要的政治軍事目標。對城堡的"圍攻戰爭繼續在軍事活動中占據著絕對的統治地位,而發生在戰場上的大型戰役則相對較少"。戰敗的軍隊可暫避於城堡城牆之內,最後的陣地可以退至城堡中的主塔。城堡主要防衛工事由護城河、圍牆、塔樓、幕牆等組成。城堡中儲存的糧食一般可供一年食用,一支60人的守軍足以抵抗10倍於自己的敵軍,往往被給養所困的是攻城者而非被圍困者。因此城堡在騎士的捍衛下常常是易守難攻。攻破城堡的方法經常主要是利用攻城槌、活動進攻塔樓和石弩炮(拋石機)等機械裝置,以及挖坑道後燃燒油和木致頂部土石建築倒塌等方法。如1215年英國約翰王對曼切斯特城堡中百名反叛騎士與守兵的防守,就是命令首席政法官胡伯特日夜兼程送來40頭最肥的豬,用豬油與木頭在坑道中猛燒,使城堡高樓圍牆大段倒塌而攻破之。1244年阿爾比派主教圍攻蒙特塞格城堡時用拋石機日夜不停地向城牆同一點發射重達40公斤的投擲物,最後終於擊破一個豁口。城堡攻防戰經常是十分慘烈的,因為其往往是決定一個地區性戰役勝負的關鍵。英法百年戰爭(1337-1453年)、英國紅白玫瑰戰爭(1455-1485年)就是騎士與城堡攻防戰的經典演繹,其不僅在軍事史上記錄了一系列的攻防戰術戰例,而且也在歷史上留下許多英勇悲壯、可歌可泣的騎士戰斗故事。

中世紀歐洲騎士是軍隊的核心、是戰場的主人,因此他們的武器裝備以及道德准則往往也是影響戰爭的主要因素。一般騎士使用的主要武器是長矛和劍,也有一些騎士使用戰斧、鐵錘、鐵棍、狼牙錘等等。騎士的長矛在戰場上可拋出刺殺敵人。1066年的哈斯丁戰役,法國騎士正是用這種方式打亂了英國軍隊城牆似的盾牌陣容。但弓劍往往被認為是下等的步兵裝備,被騎兵蔑視而不屑使用。同時,曾有一段時期教會也禁止在基督教徒間的戰爭中使用這類武器。然而英國由於封建制發展,出現了招募熟練弓箭手成為職業軍人,他們打仗時常將鐵頭尖樁置於陣前阻敵騎,自己在尖樁外用可射250碼之遠的大弓利箭射殺馬匹和敵人。百年戰爭期間英王愛德華三世就是利用大弓武裝的二萬僱傭軍打敗了有重裝鎧甲的法國騎士軍隊,1360年法王約翰也戰敗成了俘虜。在此前幾個世紀以來,戰爭藝術主要通過高傲的騎士英勇事跡來體現,然英國長弓手證明弓箭手的價值不遜於騎兵,這對騎士地位起了動搖作用。此後法國軍隊也開始僱傭熱那亞等地的職業弓箭手。然而騎兵在軍事上的重要作用仍是不可否認的,"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若沒有它,任何一支15世紀的部隊都不可能在戰場上取得決定性勝利"。既便是到了拿破崙戰爭期間,騎兵仍是戰場上軍事機動和沖鋒陷陣的主力。

中世紀文學作品裡曾討論怎樣才能做一個騎士道:"我是一名騎士,騎馬出行,尋找一個男子,象我一樣武裝起來,願與我格鬥。他要是能打倒我,就會提高他的聲譽;我要是能戰勝他,就會被看做是英雄,我將得到前所未有的尊敬"。然而盡管領主騎士好勇鬥狠,互相不斷打仗,但騎士在戰場上的爭斗往往不以殺戮對方為目的。維泰利描述Bremule (1119年)之戰,報告說:"900個武士中,只有3個被殺死"。在廷切布雷(Tinchebrai)(1106年)之役,英王亨利一世打敗所有的諾曼底人,400個武士被捕,但是亨利的騎士卻沒有一個陣亡。布汶(Bouvines)之役是中古流血最多,最富決定性的一場戰役,1500個騎士中,只有170個喪生。這不僅僅是盔甲和堡壘大有益於保障騎士生命,而主要是騎士間的默契與規約均要求善待俘虜及索取合理的贖金額。通常俘虜以信譽保證於一定日期繳給贖金後即被釋回,很少有騎士會破壞這種誓約。有史載英法戰爭時在克里西及普瓦泰被俘的法國騎士,與英國之俘擄者自由而舒適的生活在一起,並與他們的主人分享餐宴及運動,直到被贖回為止。這種以金錢贖被俘騎士貴族的方式,甚至連國王也如此。英國獅心王理查在十字軍戰爭時被內哄的奧地利人俘獲,英國就用重金贖回,他照樣是人們心目中勇敢英武的英雄騎士國王。法王路易九世也有同樣的經歷。當然中古騎士在戰場"英雄惜英雄"、甚少殺戮對方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考慮到傷亡過重會引起嚴重的復仇。因此戰場戰死最多的是地位低下的步兵。湯普遜曾指出中世紀"戰爭使封建主獲得土地與農奴而發財,它也使他們的騎士和扈從獲得戰利品與贖身金而致富--正是這種貴族在繼續戰爭方面所享有的特殊利益,幾百年使各種為取消私戰而作的嘗試歸於失敗。--這批不生產者只能用來打仗"。為了使騎士們成為封建統治秩序穩定的重要因素,封建統治者和教會必須對其精神上的價值取向和行動精力上的指向有所規范和引領。這主要有三個方面:

其一是經常進行騎士比武大會。騎士比武大會流行於西歐,舉辦時機往往是慶祝騎士晉授典禮或皇族貴族間的婚典、一個國王或大貴族的來訪以及種種喜慶、宗教節日等。一場比武大會有時要舉行一周,比武場是城中廣場或野外空地,周圍有裝飾漂亮的看台包廂供紳士民眾觀看,並有樂隊演奏。騎士先進行馬上槍戰,兩騎對沖以矛擊對方,一方被擊落地後,雙方可在地上繼續打鬥直到一方求饒或主持人叫停。這種槍戰有時騎士往往是為他們心儀的小姐之榮耀而戰。勝利者將獲裁判官或一貴婦頒發的獎品。大會高潮是參會騎士們分為兩隊,真正打一仗,雖通常使用鈍兵器,但傷亡仍是常事。如1240年諾斯(Neuss)的一場比武就有60名騎士死亡。同時敗者被捕為俘虜,並被榨取贖金和戰利品。比賽結束後,凡活命的騎士與貴族們一起參加歌舞宴,得勝的騎士可親吻一位可愛的女子,並接受典禮中詩歌的贊頌。因此在這種比武大會上,"自豪、榮譽、愛情和藝術都為競賽提供了傳統的動機",騎士的忠勇和英雄精神得到彰揚。在一些著名的比武大會遺址上人們還建立了紀念碑。騎士比武競技決斗的精神一直是歐洲中世紀英雄精神的源泉和典範,以致英格蘭的理查德二世意欲和他的叔父們--蘭開斯特公爵、約克公爵和格羅塞斯公爵一起出戰法國國王查理四世及他的叔父安茹公爵、勃艮第公爵和貝里公爵。奧爾良的路易向英王亨利四世挑戰。英格蘭的亨利五世在向阿金庫爾進軍前向法

4. 歐洲三大騎士團的成立時間

聖殿騎士團(約118年):聖殿騎士團的正式名稱是"基督和所羅門聖殿貧苦騎士團",始創於1118年前後,其團員主要是來自法國的十字軍騎士。這個騎士團的創始者最初住在毗鄰救世主教堂的耶路撒冷王宮的一角,而救世主教堂的原址是阿拉伯伊斯蘭教的一個清真寺,據傳此地原是所羅門國王的神殿。"聖:殿騎士團"的名稱由此而來,有時也譯為"神殿騎士團"。另一種說法是:據說當時耶路撒冷國王鮑德溫二世把猶太教聖殿內一部分院落劃予法國騎士們作為駐地,因而得名。
條頓騎士團(1198年):條頓騎士團是三大騎士團中建立時間最晚的一個,但卻是影響最大的一個。它於1198年在巴勒斯坦建立,主要由德意志騎士組成,著白色外衣,佩戴黑色十字章,白色斗篷上繪有紅色寶劍和十字。
善堂騎士團(12世紀初):善堂騎士團的雛型出現於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尚未開始的1070年左右,它的任務是進行一些"慈善"工作,比如保護來"聖地"朝聖的西方基督徒,供給朝聖者食宿,醫治生病的基督徒等等,故得此名。它的成員是以耶路撒冷的"聖約翰聖殿"為中心而聚集起來的,故又稱為"約翰騎士團"。

閱讀全文

與法國騎士團的中心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2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1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