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法國的著名建築
名勝:巴黎凱旋門 (L'arc de Triomphe)坐落在巴黎市中心星形廣場(現稱戴高樂將軍廣場)的中央,是法國為紀念拿破崙1806年2月在奧斯特爾里茨戰役中打敗俄、奧聯軍而建的,12條大街以凱旋門為中心,向四周輻射,氣勢磅礴,形似星光四射。工程由建築師夏爾格蘭設計,1806年8月奠基,歷時30個寒暑,於1836年7月落成。凱旋門高49.54米,寬44.82米,厚22.21米。它四面有門,中心拱門寬14.6米,門樓以兩座高墩為支柱,中間有電梯上下。在拱形圓頂之上有三層圍廊,最高一層是陳列室,這里展示著有關凱旋門的各種歷史文物以及拿破崙生平事跡的圖片;第二層收藏著各種法國勛章、獎章;最低一層則是凱旋門的警衛處和會計室。 圖集:法蘭西的華美樂章
埃菲爾鐵塔在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南岸,是世界上第一座鋼鐵結構的高塔,被視為巴黎的象徵。因法國著名建築師斯塔夫·埃菲爾設計建造而得名。建於1887—1889年。塔高300餘米,塔身重達9,000噸,分三層。第一層平台距地面57米,設商店和餐廳;第二層平台高115米,設有咖啡館;第三層平台高達276米,供遊人遠眺,底部面積1萬平方米,在第三層處建築結構猛然收縮,直指蒼穹。從一側望去,象倒寫的字母「Y」。該塔由1.8萬余個組成部件和250多萬個鉚釘構成。有電梯或徒步登塔頂。入夜,塔頂發出轉動著彩色探照燈光,防飛機碰撞。塔旁豎立長方形白色大理石柱,柱頂安放斯塔夫埃菲爾鍍金頭像。
盧浮宮 (Palais Louvre)是法國最大的王宮建築之一, 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右畔、巴黎歌劇院廣場南側。原是一座中世紀城堡,16世紀後經多次改建、擴建,至18世紀為現存規模。佔地約45公頃。早在1546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決定在原城堡的基礎上建造新的王宮,此後經過9位君主不斷擴建,歷時300餘年,形成一座呈U字形的宏偉輝煌的宮殿建築群。1793年8月10日,在推翻君主制的周年紀念日時,法國「國民公會」決定把昔日的皇宮辟為國立美術博物館;同年11月18日,盧浮宮博物館正式向公眾開放。其全部工程於1857年完成。在盧浮宮口字形正殿的西側,伸展出兩個側廳,中間的空地形成卡魯賽廣場。宮的東側有長列柱廊,建築巍峨壯麗。其畫廊長達900英尺,藏有大量十七世紀以及歐洲文藝復興期間許多藝術家的作品。館藏品達40萬件。盧浮宮美術博物館分為6大部分:希臘和羅馬藝術館;東方藝術館;埃及 藝術館;歐洲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和現代雕像館;歷代繪畫館。展覽按不同流派、學派和時代劃分。一層展出雕刻。二層油畫,三層是素描和彩粉畫。八十年代初,法國政府實施擴建和修復盧浮宮的「大盧浮宮計劃」。
巴黎聖母院 (Notre-Dame de Paris)是最著名的中世紀哥特式大教堂,以其規模、年代和在考古、建築上的價值而著稱。巴黎主教莫里斯·德緒利曾設想將兩座較早的巴西 利卡式(長方形)教堂合成一座大型教堂,1163年由教皇 亞歷山大三世奠基,高聖壇於1189年舉行奉獻儀式,1240年唱詩班席、西立面和中堂竣工,門廊、祈禱室和其他裝修在其後的一百年中陸續建成。內部平面130×48米,屋頂高35米,塔高68米。塔的尖頂始終未建。教堂經過歷代的損壞不得不 於19世紀重修,只有三個巨大的圓花窗仍保持著13世紀的彩色玻璃。後堂的飛扶垛特別雄健優美。
巴士底獄遺址(Place de la Bastille)位於巴黎市區東部、塞納河右岸,這里曾是公元1369—1382年建立的一座軍事堡壘。「巴士底」一詞的法文原意是「城堡」。這座古城堡擁有8座巍峨堅固的炮台,興建之初是用來抵抗英國入侵的。1380-1422年,這座城堡被改為王家監獄。整座城堡佔地2670平方米,四周建有一堵又高又厚的石牆和8座高30多米的塔樓,四周掘有寬24米的深溝,設吊橋進出。早在16世紀,這里就開始關押囚禁政治犯,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就曾兩次關押在這里。在法國人民心目中,巴士底獄已成為法國封建專制統治的象徵。1789年7月3日,巴黎人民奮然起義,14日,攻佔了巴士底獄,揭開了法國大革命的序幕。1791年,巴黎人民拆毀了巴士底獄,在其舊址上建成了巴士底廣場,並把拆下來的石頭鋪到塞納河的協和橋上,供路人踐踏。1830年,法國人民又在廣場中心建立起一座紀念七月革命的烈士碑。這座烈士碑高52米,碑身是用青銅鑄成的圓柱體,人稱「7月圓柱」,在柱頂端是一尊右手高舉火炬的金翅自由神像,神像左手提著被砸斷的鎖鏈象徵著獲得了自由。在監獄遺址前方立著一塊牌子,上寫:「大家在這里跳舞吧!」1880年6月,法國將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這一天定為法國國慶日。
先賢祠 (le Pantheon)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左岸的拉丁區,於1791年建成,是永久紀念法國歷史名人的聖殿。它原是路易十五時代建成的聖·熱內維耶瓦教堂,1791年被收歸國有脫離宗教後,改為埋葬「偉人」的墓地。1814年到1830年間,它又歸還教會。先賢祠中的藝術裝飾非常美觀,其穹頂上的大型壁畫是名畫家安托萬·格羅特創作的。1830年「七月革命」之後,繪畫的主題改變,先賢祠具有了「純粹的愛國與民族」特性。先賢祠內安葬著伏爾泰、盧梭、維克多·雨果、愛彌爾·左拉、馬塞蘭·貝托洛、讓·饒勒斯、柏遼茲、馬爾羅和大仲馬等。至2002年11月,共有70位對法蘭西作出非凡貢獻的人享有這一殊榮。
喬治·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 Georges Pompidou)坐落在巴黎拉丁區北側,塞納河右岸的博堡大街,當地人常也簡稱為「博堡」。文化中心的外部鋼架林立、管道縱橫,並且根據不同功能分別漆上紅、黃、藍、綠、白等顏色。因這座現代化的建築外觀極像一座工廠,故又有「煉油廠」和「文化工廠」之稱。這座設計新穎、造型特異的現代化建築是已故總統蓬皮杜於1969年決定興建的,1972年正式動工,1977年建成,同年2月開館。整座建築佔地7500平方米,建築面積共10萬平方米,地上6層。整座建築共分為工業創造中心、大眾知識圖書館、現代藝術館以及音樂音響諧調與研究中心四大部分。>>>
巴黎協和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 in Paris)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北岸,是法國最著名廣場和世界上最美麗的廣場之一。廣場始建於1757年,是根據著名建築師卡布里埃爾的設計而建造的。因廣場中心曾塑有路易十五騎像,1763年曾命名「路易十五廣場」。大革命時期又被改名為「革命廣場」。1795年又將其改稱為「協和廣場」,後經名建築師希托弗主持整修,最終於1840年形成了現在的規模。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尊23米高、有3400多年歷史的埃及方尖碑,這是路易-菲利普於1831年從埃及盧克索 移來的著名文物,碑身的古文字記載著拉美西斯二世法老的事跡。石碑兩側各有一座噴水池。池中精緻的雕刻也是希托弗的作品。廣場四周放置了8座雕像,分別象徵著8座在法國歷史上起過重要作用的城市:里昂、馬賽、波爾多、南特、魯昂、布勒斯特、里爾和斯特拉斯堡。1793年大革命時期,巴黎人民奮起搗毀了路易十五的銅像,並將路易十六送上了斷頭台。
香榭麗舍大街 (Ave des Champs-Elysees)東起協和廣場西至星形廣場,全長約1800米,街道最寬處約120米,是橫貫巴黎且最具特色、最繁華的街道之一。在法文中「香榭麗舍」是「田園樂土」的意思。過去,這里曾是一片低窪潮濕的空地。17世紀路易十四在位時,曾在這里植樹造林,使之成為專供宮廷貴族游樂的禁區。後來,圖勒里公園的東西軸線向西延伸,在這里建成了近1公里長的林蔭道。以後又加擴展。1709年才將其命名為香榭麗舍大街。大街以南北走向的隆布萬街為界,分成風格迥異的東西兩段。幽靜的東段體現了田園風光,長約700米,一排排梧桐蒼翠欲滴,街心花園夾在萬木叢中時隱時現。東端的星形廣場中央有巍峨雄偉、遐邇聞名的凱旋門。大街附近有波旁宮、瑪德琳娜大教堂。這里還有圖勒里公園、盧浮宮、市府大廈和愛麗舍宮等名勝古跡。西段長1100多米,西端的協和廣場是巴黎的另一個交通要沖。法國的一些重大節日——7月14日國慶閱兵式、新年聯歡都在這條著名的街道上舉行。
⑵ 巴黎有哪些著名的建築物
一、盧浮宮
始建於1204年,在法國大革命後改為博物館,與倫敦大英博物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並稱為世界三大博物館。如今館藏多達40萬件,展品跨度1500多年之久,古希臘、古羅馬、古埃及等文明瑰寶在這里華美呈現。館內必看三寶為達芬奇傳世名畫《蒙娜麗莎》、斷臂維納斯以及勝利女神鵰像。盧浮宮不僅展品豐富、珍貴,其本身也是一座傑出的藝術建築。用來展示珍品的數百個寬敞大廳富麗堂皇,四壁及頂部都有精美的壁畫和精細的浮雕,處處都是嘔心瀝血的藝術結晶。
⑶ 誰知道國外的宮殿名
法國—凡爾賽宮
俄羅斯—冬宮(彼得宮和克里姆林宮也行)
義大利—卡塞塔王宮
奧地利—美泉宮
德國—無憂宮城
日本—京都御所(平安宮)
韓國—景福宮
朝鮮—安鶴宮(已毀)
西班牙—馬德里王宮(阿爾汗布拉宮也行)
荷蘭—和平宮
波蘭—華沙王宮
匈牙利—布達皇宮
葡萄牙—里斯本王宮
越南—順化皇城
柬埔寨—金邊皇宮
緬甸—曼德勒王宮
泰國—泰國大王宮
尼泊爾—納拉揚希蒂王宮
秘魯—多古宮(為古時印加王國王宮)
墨西哥—帕倫克宮殿(為古時瑪雅城邦王宮)
挪威—奧斯陸王宮
瑞典—德羅特寧霍爾姆王宮
立陶宛—維爾紐斯皇宮
土耳其—托普卡比宮
英國—白金漢宮
比利時—布魯塞爾國王宮
捷克—布拉格皇宮(布拉格城堡)
希臘—克里特島上的米諾斯王宮
⑷ 法國的著名建築
有:巴黎聖母院、埃菲爾鐵塔、盧浮宮、巴黎凱旋門 、巴士底獄遺址等。
1、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是一座位於塞納河畔、法國巴黎市中心、西堤島上的哥特式基督教教堂建築,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座堂。它的地位、歷史價值無與倫比,是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建築之一。
當地時間2019年4月15日傍晚,法國巴黎著名地標巴黎聖母院起火。據法國媒體報道,巴黎警察局表示起火原因很有可能與現場的修繕施工有關。大火致使塔尖倒塌,左塔上半部被燒毀。
巴黎聖母院始建於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蘇利決定興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歷時180多年,正面雙塔高約69米,後塔尖約90米,是法蘭西島地區的哥特式教堂群裡面,非常具有關鍵代表意義的一座。
祭壇、迴廊、門窗等處的雕刻和繪畫藝術,以及堂內所藏的13~17世紀的大量藝術珍品而聞名於世,是古老巴黎的象徵。雖然這是一幢宗教建築,但它閃爍著法國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
2、埃菲爾鐵塔
埃菲爾鐵塔(法語:La Tour Eiffel;英語:the Eiffel Tower)矗立在塞納河南岸法國巴黎的戰神廣場,於1889年建成,是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埃菲爾鐵塔得名於設計它的著名建築師、結構工程師古斯塔夫·埃菲爾,全部由施耐德鐵器(現施耐德電氣)建造。
埃菲爾鐵塔高300米,天線高24米,總高324米,鐵塔是由很多分散的鋼鐵構件組成的——看起來就像一堆模型的組件。鋼鐵構件有18038個,重達10000噸,施工時共鑽孔700萬個,使用1.2萬個金屬部件,用鉚釘250萬個。
除了四個腳是用鋼筋水泥之外,全身都用鋼鐵構成,共用去熟鐵7300噸。塔分三樓,分別在離地面57.6米、115.7米和276.1米處,其中一、二樓設有餐廳,第三樓建有觀景台,從塔座到塔頂共有1711級階梯。
埃菲爾鐵塔是世界著名建築、法國文化象徵之一、巴黎城市地標之一、巴黎最高建築物。被法國人愛稱為「鐵娘子」 。
3、盧浮宮
盧浮宮(法語:Musée Louvre)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館之首。始建於1204年,原是法國的王宮,居住過50位法國國王和王後,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最珍貴的建築物之一,以收藏豐富的古典繪畫和雕刻而聞名於世。
現為盧浮宮博物館,佔地約198公頃,分新老兩部分,宮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佔地面積為24公頃,是華人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的。1793年8月10日,盧浮宮藝術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一個博物館。
盧浮宮已成為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是舉世矚目的萬寶之宮。
4、巴黎凱旋門
巴黎凱旋門,即雄獅凱旋門(法語:l'Arc de triomphe de l'Étoile),位於法國巴黎的戴高樂廣場中央,香榭麗舍大街的西端。
凱旋門正如其名,是一座迎接外出征戰的軍隊凱旋的大門。它是現今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圓拱門,位於巴黎市中心戴高樂廣場中央的環島上面。
這座廣場也是配合雄獅凱旋門而修建的,因為凱旋門建成後,給交通帶來了不便,於是就在19世紀中葉,環繞凱旋門一周修建了一個圓形廣場及12條道路,每條道路都有40~80米寬,呈放射狀,就像明星發出的燦爛光芒,因此這個廣場又叫明星廣場。凱旋門也稱為「星門」。
凱旋門就位於著名的香榭麗舍大街的盡頭。凱旋門的設計人原來是夏格朗與賴蒙,因意見不合,兩年後賴蒙辭去,於是凱旋門最後按照夏格朗的設計完成。由法國國家古跡中心負責維護修繕與管理。
5、巴士底獄遺址
1380-1422年,這座城堡被改為王家監獄。整座城堡佔地2670平方米,四周建有一堵又高又厚的石牆和8座高30多米的塔樓,四周掘有寬24米的深溝,設吊橋進出。早在16世紀,這里就開始關押囚禁政治犯,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就曾兩次關押在這里。
在法國人民心目中,巴士底獄已成為法國封建專制統治的象徵。1789年7月3日,巴黎人民奮然起義,14日,攻佔了巴士底獄,揭開了法國大革命的序幕。1791年,巴黎人民拆毀了巴士底獄,在其舊址上建成了巴士底廣場,並把拆下來的石頭鋪到塞納河的協和橋上,供路人踐踏。
1830年,法國人民又在廣場中心建立起一座紀念七月革命的烈士碑。這座烈士碑高52米,碑身是用青銅鑄成的圓柱體,人稱「7月圓柱」,在柱頂端是一尊右手高舉火炬的金翅自由神像,神像左手提著被砸斷的鎖鏈象徵著獲得了自由。
在監獄遺址前方立著一塊牌子,上寫:「大家在這里跳舞吧!」1880年6月,法國將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這一天定為法國國慶日。路易十六於1793年被送上斷頭台。
⑸ 法國宮殿叫什麼名字
盧浮宮: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
凡爾賽宮:位於法國巴黎凡爾賽鎮,是法蘭西國王路易十四至路易十六的主要住處,也是當時法國的政治中心。
這是最著名的兩個。
⑹ 法國宮殿叫什麼名字
法國凡爾賽宮是世界五大宮殿之一(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至今約有330多年的歷史,全宮佔地111萬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為11萬平方米,園林面積100萬平方米。
⑺ 外國的皇宮都叫什麼名字
1、法國的凡爾賽宮:
法國凡爾塞宮位於巴黎西南18公里的凡爾賽鎮,這座以香檳酒和奶油色磚石砌成的龐大宮殿,以東西為軸,南北對稱。整個宮殿佔地面積為111萬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為11萬平方米,園林面積為100萬平方米。
凡爾賽宮在17世紀由路易十四下令修建。宮殿西面是一座風格獨特的法蘭西式大花園,風景秀麗,其中軸線長達3公里,大小道路都是筆直的,被稱為「跑馬者的花園」。
凡爾賽宮及其園林堪稱法國古建築的傑出代表。其宮殿外觀宏偉壯觀,內部陳設及裝潢也富有藝術魅力。200多間大殿小廳金碧輝煌,豪華非常。牆面多由五彩大理石鑲制,或用錦緞裱糊。
宮室里吊著各種巨型水晶燈,晶瑩璀璨。主要宮殿的牆壁和天花板上布滿壁畫和天頂畫,題材主要是神話故事和國王戰績。
1833年凡爾賽宮被辟為國家歷史博物館,198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名錄。
2、英國的白金漢宮、
白金漢宮,英國的王宮。建造在威斯敏斯特城內,位於倫敦詹姆士公園的西邊,1703年為白金漢公爵所建而得名,最早稱白金漢屋,意思是「他人的家」。
白金漢宮是現今世界上最為人認識的建築物之一,它和英國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宮、倫敦塔橋、紅色雙層巴士一樣,都是倫敦、以至整個英國的國際標志。
白金漢宮不同於許多國家首都的著名歷史建築,白金漢宮並不是只供遊人參觀的博物館。這座宮殿還是君主制的中心,是女王陛下作為英國國家元首和英聯邦領袖辦公和履行禮儀性職責的地方。
女王平常會在白金漢宮工作,通常在周末會回到溫莎城堡。要知女王在不在宮殿里,只要看一看白金漢宮中央的旗桿就可以了﹔因為如果女王在宮里,旗桿上飄揚的會是君主旗,否則人們便會看到英國國旗。如遇到盛大的禮儀場合,在天氣允許的情況下,宮殿則會掛一面加大號的旗幟。
3、俄羅斯的克里姆林宮:
莫斯科克里姆林宮位於俄羅斯首都的最中心。它那高大堅固的圍牆和鍾樓、金頂的教堂、古老的樓閣和宮殿,聳立在莫斯科河畔的博羅維茨基山崗上,構成了一組無比美麗而雄偉的藝術建築群。它已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和自然保護遺產。
莫斯科克里姆林宮是俄羅斯國家的象徵,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築群之一,是歷史瑰寶、文化和藝術古跡的寶庫。
4、美國的白宮:
白宮是美國總統府所在地,坐落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市中心區的賓夕法尼亞大街1600號。北接拉斐特廣場,南鄰愛麗普斯公園,與高聳的華盛頓紀念碑相望。
白宮的基址是美國開國元勛、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選定的,始建於1792年,1800年基本完工,有趣的是,第一位入主白宮的總統並不是第一任總統華盛頓,而是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從此,美國歷屆總統均以白宮為官邸,使白宮成了美國政府的代名詞。
白宮的設計者是著名的美籍愛爾蘭人建築師詹姆斯·霍本,他根據18世紀末英國鄉間別墅的風格,參照當時流行的義大利建築師柏拉迪的歐式造型設計而成,用弗吉尼亞州所產的一種白色石灰石建造。但當時並不稱白宮,「白宮」是1902年西奧多·羅斯福總統正式命名的。
5、土耳其的托普卡帕宮:
托普卡帕宮是位處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一座皇宮,自1465年至1853年一直都是奧斯曼帝國蘇丹在城內的官邸及主要居所。托普卡帕宮是昔日舉行國家儀式及皇室娛樂的場所,現今則是當地主要的觀光勝地。
皇宮建築群位於薩拉基里奧角,薩拉基里奧角是一個可以俯瞰金角灣及馬爾馬拉海的岬,皇宮內許多地方都可以清楚觀覽博斯普魯斯海峽,地處山崗,為近海的最高點。
托比卡皇宮與鄰近的其他歷史遺產同屬「伊斯坦布爾歷史地區」,該區在1985年成為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的世界遺產,托普卡帕宮被描述為「奧斯曼帝國時期皇宮的表率。」
6、印度的阿格拉紅堡
建立在阿格拉的「紅堡」,坐落在亞穆納河畔,佔地38萬平方米,外圍由高十二米的紅色砂石城牆圍成,總體呈半圓形。曾經是莫卧兒王朝的皇城所在地,現在是伊斯蘭教建築的代表之作,著名世界遺產和印度著名的旅遊之地。從16世紀到18世紀初,阿格拉一直是印度首都。
遠自16世紀莫卧兒王朝.從那位信奉伊斯蘭教的突厥人的後裔巴卑爾立國起,阿格拉就成為首都。
尤其是阿克巴大帝(系沙賈汗的祖父)選中了現今阿格拉堡的城址,費了近8年的時光,終於在1573年建成了這座古堡。
它具有宮殿和城堡的雙重功能,城牆高20米,因全部用紅砂岩砌成,在陽光照耀之下,發出刺眼的紅色。堡內有著名的 "謁見之廳",是莫卧兒王朝帝王接見大臣、使節的地方。
另有賈汗基爾宮(Jehangir's Palace)、八角瞭望塔(Octagonal Tower)和莫迪清真寺(Moti Masjid,因用純白色大理石建築而成,精緻典雅,故又稱珍珠清真寺)等建築物。
⑻ 法國著名宮殿是哪幾個
盧浮宮
這個舉世聞名的藝術宮殿始建於12世紀末,當時是用作防禦目的,後來經過一系列的擴建和修繕逐漸成為一個金碧輝煌的王宮。從16世紀起,弗朗索瓦一世開始大規模的收藏各種藝術品,以後各代皇帝延續了這個傳統,充實了盧浮宮的收藏。如今博物館收藏的藝術品已達40萬件,其中包括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及古代東方,古代埃和古希臘羅馬等7個門類。1981年,法國政府這座精美的建築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從此盧浮宮成了專業博物館。值得一提的是盧浮宮正門入口處有一個透明金字塔建築,它的設計者就是著名的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
凡爾賽宮
凡爾賽宮是法國封建時的帝王的行宮,在巴黎市西南凡爾賽城。始建於十六世紀,後屢經擴建形成現存規模。包括宮前大花園、宮殿和放射形大道三部分。形體對稱,軸形東西向。宮內裝潢極其豪華,內壁懸掛壁毯、油畫、雕刻,大廳內陳列著名雕刻家的青銅或大理石雕像,享有藝術宮殿之盛譽。1919年《凡爾賽和約》在此簽定。
楓丹白露宮
法國最大的王宮之一,在法國北部法蘭西島地區賽納-馬恩省的楓丹白露,具體坐標為48°24'7.50"N 2°41'57.40"E從12世紀起用作法國國王狩獵的行宮。「楓丹白露(fontainebleau)」由「fontaine belle eau」演變而來,「fontaine belle eau」的法文原義為「美麗的泉水」。楓丹白露風景綺麗,森林茂盛,古跡眾多,是著名的旅遊勝地。最美的是弗朗索瓦一世的畫廊。室內有眾多的寓意畫、水果裝飾品、花環綵帶和豐富的石膏花飾、雕塑品,是帶義大利風格的法國文藝復興藝術的典範。在西方博物館中,收藏和展覽圓明園珍寶最多最好的要數楓丹白露宮,宮中的中國館可以說是圓明園在西方的再現。這座16世紀的宮殿,直到19世紀它的修繕擴建都未停止過,各個時期的建築風格都在這里留下了痕跡,眾多著名的建築家和藝術家參與了這座法國歷代帝王行宮的建設。
愛麗舍宮
法國巴黎古建築,愛麗舍宮(ElyséePalace)是法國總統官邸,巴黎重要建築之一。 始建於18世紀初,距今已有200多年。「愛麗舍」一詞源於希臘語,意為「樂土、福地」。1718年,戴佛爾伯爵亨利在巴黎市中心蓋了這座宮殿,取名「戴佛爾宮」,由建築師阿爾曼-克勞德·莫萊(ArmandClaudeMollet,1670-1742)主持設計。最初為艾弗瑞伯爵的私人宅第。後幾經周折,1804年拿破崙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取代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其妹夫繆拉元帥於1805年購得這座公館,大肆裝修,卻名為「愛麗舍宮」。
⑼ 法國最著名的宮殿是
凡爾賽宮
凡爾賽宮(法文:Chateau de Versailles)位於法國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會凡爾賽鎮,是巴黎著名的宮殿之一,也是世界五大宮殿之一(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1979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凡爾賽宮所在地區原來是一片森林和沼澤荒地。1624年,法國國王路易十三以1萬里弗爾的價格買下了117法畝荒地,在這里修建了一座二層的紅磚樓房,用作狩獵行宮。二樓有國王辦公室、寢室、接見室、藏衣室、隨從人員卧室等房間,一層為傢具儲藏室和兵器庫。當時的行宮擁有26個房間,如今擁有2300個房間,67個樓梯和5210件傢具。作為法蘭西宮庭長達107年(1682-1789)。
1789年10月6日,路易十六被民眾挾至巴黎城內,凡爾賽宮作為王宮的歷史至此終結。在隨後到來的法國大革命的恐怖時期中,凡爾賽宮被民眾多次洗掠,宮中陳設的傢具、壁畫、掛毯、吊燈和陳設物品被洗劫一空,宮殿門窗也被砸毀拆除。1793年,宮內殘余的藝術品和傢具全部運往盧浮宮。此後凡爾賽宮淪為廢墟達40年之久,直至1833年,奧爾良王朝的路易·菲利普國王才下令修復凡爾賽宮,將其改為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