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法國大革命在什麼背景下發生的
兩大背景。
一是當時歐洲的文藝復興帶來的思想啟蒙運動,開啟了人民追求「自由」的思潮;
二是當時法國在與普魯士的斗爭中失敗,民族處在危亡時刻,從而選擇革命方式自救。
『貳』 法國大革命發生的歷史背景是什麼呢這次革命有什麼意義呢
法國大革命是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發生在歐洲最具影響的歷史事件。大革命的爆發摧毀了法國的君主專制統治,震撼了當時歐洲各國君主,對世界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這次革命的意義是:大革命導致了法國婦女的解放。大革命提出了男女平等的要求,社會上逐漸出現「女公民」這一稱呼,標志著女性具有和男人同等的政治權利。大革命對婚姻法和繼承法進行了改革,調整了公民權利,得到了積極響應。法國政府於1792年調整了婚姻法,保證了男女享有平等的繼承權,婦女的財產權也得到了保證。對後來各國的女權運動產生了極大影響。
『叄』 法國大革命的背景
第一,革命前尖銳的階級對立。法國大革命的發生比英國革命要晚大約一百五十年,當英國已經完成資產階級革命並開始工業革命的時候,法國還處於波旁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時期,階級關系處於十分尖銳的對立狀態。它表現為:法國社會被分成三個等級,第一等級是教士、第二等級是貴族,他們占人口總數的不到1%,但卻佔有全國土地數量的2/3,並不承擔任何納稅義務。而廣大的第三等級卻承擔著國家的賦稅和其他封建義務,尤其是工人、城市平民和廣大農民,生活困苦不堪,他們強烈要求改變生活狀況。尖銳對立的階級關系,使法國社會如同到處堆滿了乾柴,隨時都有爆發革命的可能。
第二,資本主義發展與封建專制統治的矛盾。18世紀下半期,法國資本主義經濟已有很大發展,紡織業、冶金業和采礦業的發展最為迅速,其發達程度居歐洲大陸首位。對外貿易也得到迅速發展。但封建專制統治卻成為法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障礙,其表現為:封建政府不斷提高稅收;全國各地關卡林立;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對此,資產階級十分不滿,他們要求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取消封建特權,反對專制統治。他們的要求和主張,在政治思想上的反映就是資產階級啟蒙思想。18世紀資產階級啟蒙思想的出現和廣泛傳播,為法國大革命和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台,作了思想和輿論上的准備。
第三,財政危機的加劇。18世紀法國的專制王朝已經非常腐朽。對外戰爭屢遭敗績,統治者的揮霍無度,使得法國的財政赤字增加,負債累累。到1789年,國債已達45億鋰,僅付出的利息已同全年的財政收入相近,法國政府的財政瀕臨破產境地。
『肆』 法國大革命背景,內容,結果,影響意義
法國大革命:
1789年5月由於財政困難國王被迫召集三級會議,路易十六企圖向第三等級徵收新稅,但第三等級紛紛要求限制王權、實行改革。6月,他們依然決定將三級會議改為國民議會。路易十六准備用武力解散議會,巴黎人民於7月14日起義,攻佔了法國象徵封建統治的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爆發。
1789年8月,制憲會議通過了《人權宣言》。內容:①自由、平等是天賦的人權;國家的主權屬於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國家實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
後來雅各賓派推翻吉倫特派,採取一系列恐怖統治措施,較為徹底地摧毀了封建制度,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任務。
1794年7月雅各賓派專政即被熱月黨人推翻,恢復共和制,也標志著法國大革命的結束。
法國大革命勝利的意義:
1.法國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規模最大、最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它結束了法國封建統治,為法國資本主義發展掃清了道路;
2.法國大革命對歐洲其他國家的封建統治產生了極大影響,促進了其他國家的資產階級革命;
3.法國大革命為其他地區的資產階級革命樹立了典範。
法國大革命的特點:
1.18世紀資本主義在法國部分地區已相當發達,出現許多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工場,個別企業僱傭數千名工人並擁有先進設備。金融資本雄厚。資產階級已成為經濟上最富有的階級,但在政治上仍處於無權地位。
2.18世紀末第三等級同特權階級的矛盾日益加劇。特權階級頑固維護其特權地位。
3.農民和城市平民是基本群眾,是後來革命中的主力。資產階級則憑借其經濟實力、政治才能和文化知識處於領導地位。
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原因:
1.經濟原因:法國資本主義工商業有了一定發展,受到封建專制統治阻礙;
2.階級基礎:資產階級日益壯大;
3.思想基礎:啟蒙思想為大革命的爆發做好了思想准備;
4.外部因素:美國獨立戰爭對法國大革命的影響。
『伍』 法國大革命發生的歷史背景是什麼呢法國大革命有什麼特點呢
在路易十五統治期間(1715-1774),人們不斷受到攻擊,因為他們對國王的統治極為不滿。這就形成了啟蒙運動,涌現出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和狄德羅等一大批啟蒙人物。自然人權、君主立憲制、三權分立和人民主權的思想應運而生,並越來越流行。
1789年7月9日,國民議會宣布將其更名為制憲議會,呼籲制定憲法並限制王權。路易十六意識到這危及他的統治,並動員軍隊試圖解散議會。7月12日,巴黎市民舉行大規模示威,支持制憲會議。第二天,巴黎教堂的鍾聲響起。市民們與來自德國和瑞士的國王雇傭兵作戰,當晚控制了巴黎大部分地區。7月14日,人民群眾攻克了象徵獨裁統治的巴士底監獄,釋放了七名囚犯,並取得初步勝利。這一天後來成為法國的國慶日。
『陸』 法國大革命爆發的背景包括哪幾個方面
經濟方面
革命發生的原因之一是1788年春法國的旱災。1788年法國還沒有從發生在三年前的乾旱中恢復過來,上次乾旱因飼料不足出現了大規模的屠宰牲畜的情況,造成以牲畜的排泄物為主要肥料的法國農田肥力不足大量閑置。
1788年7月13日,周長達40毫米的冰雹連續敲打著農田,造成大量土地收成全無。同年冬天,法國處於嚴寒狀態。這致使法國大革命前夕,麵包的價格大幅度上漲(從正常情況下的一個4磅麵包8蘇到1789年底的12蘇),患病人數和死亡率上漲,大規模的飢荒和普遍的營養不良。飢荒甚至蔓延到歐洲的多個地區,而且政府缺乏足夠的運力致使食品無法運往災區。[1]
18世紀是法國經濟由於通貨膨脹而日益惡化的時代,通
貨膨脹使得社會購買力下降,1780年代地主因欠收加租又進一步削弱農民的收入。國內最大的地主羅馬天主教會教廷對穀物徵收什一稅。什一稅盡管表面上減輕了國王稅項對民眾的壓力,實際上對每天都餓著肚子的窮人而言是一座大山。
國內設置的關卡則限制了國內的經濟活動,以及在間歇性的作物歉收時成為運輸障礙。資料顯示1788年貧戶的家庭一半收入花費在麵包上,1789年則達到80%。商品滯銷,農民湧入城市造成高失業率,都使得社會開始動盪不安。
法國由於路易十五時代的過度參戰又未能打贏(特別是七年戰爭)而導致國庫空虛,以及參加美國獨立戰爭帶來的財政壓力。當時法國國債總量高達20億法郎。由於戰爭債務帶來的社會負擔,加上君主體制下的軍隊無能,為給退役老兵提供社會服務所拖累。同時貴族階級,尤其是住在凡爾賽的路易十六和瑪麗·安托瓦內特皇後的奢華生活大大加重平民百姓的經濟負擔。老舊而效率低下的財政系統無法負擔政府債務,而不合理的稅務制度又讓這一切雪上加霜。[1]
階級因素
新舊階級勢力之間的沖突在某種程度上對革命推波助瀾。法國
的貴族頭銜是開放的,讓一些有能力及有錢的第三等級人群有機會成為貴族。
1700年至1789年間,法國社會增加了約5萬個新貴族。隨著國家財政陷入危機,封爵的價格越來越高。
另一方面,一些沒落的貴族對這些新貴族也十分的不滿。貴族本身也有投資商業、礦業、地產等行業,因此資產階級財富與貴族財富的概念界限在18世紀以後變得模糊,但資產階級和貴族之間的沖突依然日益嚴重。
意識形態
由啟蒙時代帶來的憤恨和渴望,以及由此而生的社會和政治因素也是法國大革命產生的重要原因。
這包括對專制王權的憤恨;那些和荷蘭、英國等國的商業城市有聯系的,也因為荷蘭爆發愛國者起義失敗吸引了荷蘭流亡人士,無形中助長了法國革命的政治意識形態;知識分子和商人對貴族特權和統治的憤恨;農民、工人以及資產階級對傳統貴族領主特權的憤恨;對神職特權者的憤恨和對宗教自由的渴望,相對貧困的鄉村低等教士對貴族主教的憤恨,和由此延伸的對天主教的憤恨,受新教徒控制的小兄弟會修士會對其它宗教機構的影響;對自由以及共和制度(尤其是隨著革命的深入發展)的渴望;以及國王解僱財政顧問中被視為人民代表的安·羅伯特·雅克·杜爾哥以及後來的雅克·內克爾。
『柒』 法國大革命是什麼樣的歷史背景下產生
大革命爆發前的法國(可以用內憂外患來形容):
1.外部環境極度惡化。法國在歷經了路易十四末期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歐洲的反法同盟開始於此),路易十五時期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七年戰爭(使法國喪失了印度和北美的大片殖民地)的打擊後,到了路易十六統治時期,太陽王(路易十四)的光芒早已煙消雲散,一方面,歐洲各國在數次戰爭中組成反法同盟與對抗法國。另一方面,法國已經難以與老對手英國抗衡。與法國相比,英國無論從經濟上(英國的工業革命開始於18世紀最後幾十年),還是政治上(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已經完成,確立了資產階級統治)都與法國拉開了差距。
2.法蘭西內部此時也是危機四伏。專制體制對人的漠視,對人的權利的剝奪和橫空暴斂是空前的。在這樣的體制下,居於法蘭西底層的第三等級承載著整個國家的重負,但卻享受不到任何政治權利。稅收負擔全落在貧困者身上,使他們更加怨聲載道。 封建專制政府不斷提高稅收,加重對企業的剝削,全國關卡林立,阻礙國內貿易的發展。同時,官僚制度充滿惰性、政府人員腐敗懶散、行政管理龐雜而且混亂。
3.啟蒙思想家們的自有,平等思想早已傳片了整個歐洲大陸,共和明主的思想早已深入民心,社會契約論,天賦人權,三權分立等學說徹底瓦解了封建統治的思想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