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法國小農經濟為什麼會長期大量存在
小農經濟大量長期存在
原因:法國大革命時期,雅各賓派把逃亡貴族的土地分成小塊出售給農民,形成法國農村的小農經濟
下面兩點可以不答
第二,大革命時期頒布的法令和拿破崙頒布的《民法典》,為法國小農經濟的長期大量存在提供了政治、法律保障。
第三,農村中異常猖撅的高利貸活動,為法國一小農經濟的長期大量存在提供了經濟庇護。
Ⅱ 說一說在法國農村生活是怎樣的一種感受
特別安逸,不用擔心類似馬賽巴黎這種安全問題,小城市不會被壞人看上。時不時可以開車十幾分鍾去海邊散散步。對了,這里雖然亞洲人很少知道,但是對於歐洲人,特別是英國人,也算是旅遊聖地了。
Ⅲ 法國的民俗風情(簡略)
法國民俗風情
交際習俗
注重服飾的華麗和式樣的更新。婦女視化妝和美容為生活之必需。時間觀念強,工作計劃性強,奉行「女士第一」的原則。習慣行握手禮,有一定社會身份的人施吻手禮。少女常施屈膝禮。男女之間,女子之間及男子之間,還有親吻面頰的習慣。社交中不願他人過問個人私事。反感向婦女贈送香水及初次見面就送禮。
信仰禁忌
大多信仰天主教。忌「13」和「星期五」。忌黃色和墨綠色。忌孔雀和仙鶴。視菊花、杜鵑花與核桃等為不祥之物。喜愛藝術和娛樂活動。
飲食特點
法國人會吃,也講究吃。法國菜風靡世界。法國人喜歡吃蝸牛和青蛙腿,最名貴的菜是鵝肝。喜歡喝酒。法國菜的特點是鮮嫩。法國人也非常喜歡中國菜。
服飾
法國時裝在世界上享有盛譽,選料豐富、優異,設計大膽,製作技術高超,使法國時裝一直引導世界時裝潮流。在巴黎有2000家時裝店,老闆們的口號是:「時裝不賣第二件」。而在大街上,幾乎看不到兩個婦女穿著一模一樣的服裝。目前高級時裝最有名的有:「吉萊熱」、「巴朗夏卡」、「吉旺熙」、「夏奈爾」、「狄奧爾」、「卡丹」和聖洛朗」。近年來,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巴黎女郎的裙子,其式樣之多。款式之新,在別國很難見到。法國人是把收入的最小部分用於穿著的歐洲國家,法國人一般很注意服裝方面的鑒賞力,也接受比較便宜的而不十分講究的仿製品。
小動物
當今法國家庭,對小動物恩寵倍加,不惜耗費巨金收買哺養。有一半以上家庭飼養各種小動物,總頭數在3000萬只以上。1/3的家庭養狗,狗的數量已近4萬條。各種狗醫院、狗服裝店屢見不鮮。動物不僅給法國人帶來了樂趣,也造成一定災難。法國每年發生狗傷人的事件50多萬起。
禮儀
法國是一個講文明禮貌的國家。對婦女謙恭禮貌是法國人引以自豪的傳統。法國人見面打招呼,最常見的方式莫過於握手。不過握手時一是握時間不應過長,二是沒有必要握住人家的手使勁晃動。一般是女子向男子先伸手,年長者向年幼者先伸手。上級向下級先伸手。
吻
法國是第一個公認以吻表示感情的國家。法國人的吻有嚴格的界限:他們在見到久別重逢的親友、同事時,是貼貼臉或頰,長輩對小輩則是親額頭,只有在愛人和情侶之間,才親嘴或接吻。
婚俗
結婚前先訂婚,儀式簡單,一般由女方的家長宴請男方的家長及兄弟姐妹,也可同時邀請其他親戚、甚至一兩名好友出席。婚禮也已逐漸簡化,但仍不失為最隆重的家庭節日,帶有庄嚴神聖的色彩。婚禮由市長或他的一名副手主持,習慣上是在周二、四、五、六早9時至下午5時之間。婚後大宴賓客。法國農村有的地方在婚前要簽訂財產婚約並辦理公證。婚約中要寫明未婚夫婦的全部財產、未婚妻的嫁妝和未婚夫的產業。婚齡紀念在民間已成為一種喜慶的風俗。女子守寡300天後,或宣布與丈夫分居300天後可以再嫁,男子則無時間上的限制。
聖靈節
每年11月1日聖靈節,相當於中國的清明節。法國人習慣上在這一天去墓地祭奠,緬懷為國捐軀的先烈。
聖喀德琳娜節 巴黎「大齡女青年」的節日。每年11月25日這一天,年滿25 歲而尚未婚配的姑娘們到喀德琳娜塑像前獻一束鮮花,再到大時裝店跳舞,飲酒狂歡,最後選出一位最美的姑娘作為節日的王後。
用餐習慣
法國人把烹調看成是一門藝術,法國菜也確實風糜全球。在法國一日三餐通常是這樣安排的。早餐:麵包、咖啡、熱巧克力; 午餐:午餐是法國人最重要的一餐,一般在下午一點左右, 晚餐則在九點以後。
法國人社交的正餐一般要持續兩小時以上,開始先是開胃菜,然後是魚或義大利面條,再才是主菜,主菜還附帶許多生菜、沙拉、乳酪,水果,有時還有甜點心,餐後咖啡也必不可少。
Ⅳ 在國外,農民是什麼樣的社會地位和處境
這個國外比較籠統,還是要區分一下的,簡單的區分成發達國家的農民和發展中國家的農民。
綜上所述,國外農民的社會地位和處境要區別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比較,農民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處境是完全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論。發達國家的農民的經濟水平和社會地位普遍都是中等的。而發展中國家的農民社會地位低,其生存環境也是比較嚴苛的。
Ⅳ 法國立法保護鄉村「感官遺產」,哪些東西屬於被保護之列
法國議會在1月21號通過了一部“保護和界定法國鄉村感官遺產”的法律條文,認為法國農村的雞啼聲、鳥叫聲、教堂傳出的鍾聲、牛糞散發的氣味、牛身上的牛鈴聲、草地里蚱蜢和樹上蟬的鳴叫聲、以及法國鄉下拖拉機發出的噪音、田地里農用機械運作發出的聲音等,都應該視為法國農村的自然文化遺產,寫入環境法規屬於被保護之列,讓各地法院在處理類似相關糾紛時有法可依。
立法保護鄉村感官遺產最後當地法院判退休夫婦敗訴,並且賠償費索的訴訟費用和名譽損失費總共1000歐元。由於莫里斯公雞案的出現和影響力,也促進法國議會加快了保護鄉村遺產的立法程序,並且要求各地方政府清晰界定當地的鄉村自然遺產,對此許多法國官員和民眾表示贊揚,認為這是法國鄉村社區的勝利,有了法律條文的支持後,法國農村也能保持真正的鄉村面貌,發生類似的民事糾紛也能更快地解決了。
Ⅵ 法國18世紀的農村公社扮演什麼角色
手工業者的搖籃
Ⅶ 法國農業的類型及分布和區位條件
1、法國地形平坦,以平原為主,西歐平原大部分面積位於法國境內。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平原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為法國農業帶來豐富的耕地。
2、氣候適宜。南部沿海為地中海氣候,熱量充足,光照強烈,水分足夠。
適宜葡萄和油橄欖等經濟作物的生產;西北部大西洋沿岸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氣候溫和,降水均勻,有利於牧草生產,對畜牧業發展提供良好條件;中部為溫帶大陸性氣候,熱量充足、光照強,有利於糧食作物成熟,所以適宜種植小麥等糧食作物。
3、經濟及科技發達,靠近歐洲大市場。法國經濟發達,為農業生產提供經濟基礎,且促進農業科技水平的提升。歐洲市場對糧食作物求大,所以使法國成為西歐糧食出口最多的國家。
4、交通便利,有利農業發展。北靠大西洋,南臨地中海,且境內有方便的鐵路、公路及內河運輸,大大促進了農業發展。
5、農業促進的政策。法國是工農業並重的國家,國家政策鼓勵農業發展。
法國農業極度發達,是世界主要農業大國。主產小麥、大麥、玉米和水果蔬菜。葡萄酒產量居世界首位。有乳、肉用畜牧業和禽蛋業。法國是歐盟最大的農業生產國,也是世界主要農副產品出口國。
機械化是法國提高農業生產率的主要手段,法國已基本實現了農業機械化,農業生產率很高。農業食品加工業是法國外貿出口獲取順差的支柱產業之一。歐洲前100家農業食品工業集團有24家在法國,世界前100家農業食品工業集團有7家在法國,法國的農副產品出口居世界第一,佔世界市場的11%。
法國政府農業支持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為了發展農業,法國政府制訂的一系列政策。法國農村土地分散,農場規模小,不適應農業大發展的需要,戰後法國政府於50年代末期實施了土地集中政策。
Ⅷ 以法國法蘭西最美麗的村莊為實例談談如何建設美麗鄉村
呵呵,別說還真有一個法國社團叫"les plus beaux villages de france",專門去考察各地最漂亮的法國村莊然後大力推廣於民眾,目前有157個法村當選,遍布21個大區,69個省.
一般的評選標准有幾點
該村莊的建築有一定的歷史
整個村莊維持一直以來的格調(這是法國建築的一大特點),整體建築都遵守歷史的風格和特色建築.在法國大多人都以當地特色為榮,很少有人會"突發奇想"把自己的住房(至少外部結構)改造成"異域風情",比如整個山區小木屋中突然來個中式亭台樓閣.這個在建築證的審批上面就不會通過
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比如 :
一些歷史傳說(還都不是虛構的,新近幾年才興起的那種),
一些古早菜餚,用傳統方式原汁原味烹飪出來,這個過程是歷史的再現(方式,風俗,還有味道),即使有更現代的方式烹飪,這些食譜也會一代傳一代流傳下去
還有一些當地的特殊詞彙(說給外地人聽都不一定知道)
一些特殊的生活方式,或者生活習慣等等
關於建設鄉村,在法國追求生活現代化(比如寬頻光纖入網,比如3G移動網路覆蓋農村等),但不破壞傳統風格(比如不會因為生的孩子多了就把自家2層小別墅擴建成4層5層,這種過高的"大樓"會破壞掉整個鄉村的和諧),會鼓勵孩子走出農村走向大城市,但也幫助留守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的年輕人(比如法國很受歡迎的專給農業生產者介紹對象的生活節目l'amour est dans le pre).最重要的是在法國沒有對"農村人"的歧視,生活在農村或者城市,對生活學習各方面都沒有特別顯著的條件限制差別,只是個人的喜好和選擇而已.
對於中國,可以學習和借鑒的有很多東西.最重要也是最理想的狀態是讓中國的"農村人"不再有自卑感,讓農村人能夠自由選擇居住在農村或者城市. 不過這個目標目前我看很難實現啊...
Ⅸ 法國為什麼是一個農業大國
法國成為農業大國的原因是什麼?
1地理原因 法國六邊形的國土擁有歐洲最富饒的土地 氣候也是非常不錯的 再加上幾條大河流穿過法國而利於灌溉農作物 先天的地理優勢決定了他在歐洲農業大國的優勢!
2歷史原因 法國做為歐洲中世紀封建國家的典範 農業是其根基 強盛的封建國家有著共同的標志 那就是農業的鼎盛
3民生 法國也是歐洲的人口大國 沒有強力的農業支持是不能維持其人口增長的 這也是法國重農主義的原因之一
法國不但是一個工業大國,同時也是一個農業大國,其農產品出口長期居歐洲首位。
目前,雖然法國的生態農業實現了跳躍式發展,但與強勁的需求相比,其綠色農業產品的產量仍顯得大大不足。1995年,法國從事生態農業開發的企業僅有3500家;到1998年底,其數量已迅速上升到6200家。截至1998年底,法國在生態農業用地面積已經超過了22萬公頃,而4年前還不足12萬公頃。
過去一年裡,在強有力的資金支持下,法國的生態農業發展迅速大大加快,增速高達80%。盡管如此,生態農業在法國農業生產中的地位仍很脆弱,綠色農業用地只佔法國實際農業用地的0.6%,其發展潛力不可不謂巨大。與其它歐洲夥伴相比,法國的生態農業發展確實落後不少,盡管開足馬力追直,卻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平起平坐的。1997,義大利的生態農業耕作面積整整翻了一番;1998年更是達到了64萬公頃,雄踞歐洲首位。位居第二的德國擁有生態農業用地39萬公頃,奧地利則以34.5萬公頃緊隨其後,而作為農業大國的法國在歐盟范圍內僅排名第四位。
論及發展落後的原因,一是法國各省對待生態農業的看法和態度不同,二是部分農業企業和農民對生態農業有抵觸。舉例而言,一個本來收益不錯的農民沒有勇氣和膽量冒著產量驟降的風險去嘗試陌生的生態農業;同時,生態農業耕作拒絕化肥,為了保持土壤的肥沃度,農民不得不經常進行輪作。
生態農業發展滯後的直接後果是:作為歐洲最大的谷作生產國,法國不得不每年大量進口生態穀物,以滿足國內日益增長的需要。一般來說,綠色穀物是從中歐進口的,而純天然的生態糖是從斯洛伐克和荷蘭進口。與滯後的種植業相反,法國的生態畜牧業顯得生機勃勃,每年都能供應充足的綠色動物食品。由於法國人對天然乳酪的偏愛,法國目前的綠色奶類製品產量仍無法滿足國內的需要,但以其發展趨勢而言,法國生態農業的前景必定是輝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