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盧梭在法國的哪個時期

盧梭在法國的哪個時期

發布時間:2022-12-20 12:45:05

㈠ 思想家和哲學家盧梭有著怎樣的傳奇一生

盧梭是法國啟蒙運動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學家,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十歲起獨自寄居在親戚家裡,然後開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涯,最後還遇到對他影響至深的幾個女人,並且對他的思想著作產生了影響。後來的盧梭隱居著書,最後在潦倒中死亡。雖然盧梭去世,但他仍是法國的精神圖騰。盧梭的墓地現在仍在法國巴黎佇立,而通過盧梭簡介可以了解盧梭的傳奇一生。

首先是他復雜的情感生活;盧梭的父親被迫離開日內瓦,盧梭從此變成一個流浪兒,寄居在親戚家庭。11隨時他在牧師的家裡成了伯爵夫人的情人,17歲時在華倫夫人的引導下步入上流社會,華倫夫人既是他的情人也是他的支持者,還是他思想上的母親,最後遇到了他一生不愛卻陪伴他到最後的黛萊斯瓦瑟。

盧梭簡介中更加強調的是他的思想著作,盧梭為後世留下最多的是他的思想精華,在他的作品中有著集中地體現,比如《社會契約論》《愛彌兒》《論政治經濟學》《新愛洛綺絲》等,在《社會契約論》中,盧梭將人與社會的關系形象的比喻為一個契約,並提出人生下來就是自由的,人人平等。就是這些思想指導了後來的法國大革命。

盧梭簡介提到盧梭的後期生活過得極為凄苦,由於意見觀點與伏爾泰等人不和,受到社會的各界的壓迫,書籍不允許出版,最後被一輛馬車撞傷,回到屋內後,悲慘死去。

㈡ 歷史上的盧梭是個怎樣的人

盧梭是法國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是法國啟蒙運動時期的代表人物,盧梭為後世留下的思想精華指導了後來的法國大革命和美國大革命。在當時封建愚昧的宗教統治之下,盧梭提出的天賦人權人人平等的觀念就如同一柱燈塔,為黑暗中的法國人民指引方向,盧梭為當時的人民從思想上走進一個全新的領域。對於盧梭是個怎樣的人這個問題應當從兩方面看,在思想上盧梭是偉人是巨人,但是從生活中,盧梭只是普通人,有自己的特殊癖好,也有自己的在懺悔錄中寫到的那些卑劣樣子。
盧梭的啟蒙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那盧梭是個怎樣的人?在政治上提倡社會契約論和人人平等,提出人生下來就是自由的。在哲學上表示人性本善,人的道德與法律的關系等。在教育思想上,更是史無前例的順應天性、自然教育,順應兒童自然狀態下的身心發展。其實每一項觀點都是盧梭對封建宗教的反抗和對人民的喚醒。在生活中,盧梭的私生活極為糜亂,和多個女人同時保持情人關系,和自己的妻子黛萊斯瓦瑟共有五個孩子,為了明哲保身全部被送到育嬰堂,在與自己的妻子生活了23年後才為妻子補辦一個簡單的婚禮,對於此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如果說盧梭是個怎樣的人,那麼盧梭在思想上是人類的先驅,是偉人,但在生活中他不是一個好的父親,也不是一個好的丈夫。
為什麼盧梭要寫懺悔錄
盧梭是法國啟蒙運動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留下了許多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文學巨著,也是那個時期大受歡迎的文學家。在最後的一段時間里,盧梭寫下了驚世駭俗的懺悔錄,對自己進行重新的審視和認知。但是盧梭為什麼要寫》《懺悔錄》一直如同一個迷縈繞在人們心中,畢竟在書中一條條的批判自己過去的罪行,無論是普通人還是偉人都是難以做到的。
盧梭在法國的地位,足夠讓他出版自傳,從而揚名立萬,萬古流芳。可盧梭出生貧寒,從一個流浪兒開始,經歷種種坎坷和漂泊,終於最後在文學界有所建樹,並且在哲學上獨樹一幟。盧梭完全符合寫自傳的要求,但是他拒絕了,不想在自傳中牽連到別人。
但是隨著盧梭與當時其他文人在思想上的分歧,文學上的互相攻擊愈演愈烈。政府和教會都開始對盧梭進行打壓,就連身邊原本的好友也站在另一方對他進行污衊和攻擊。盧梭為了保護自己,開始寫《懺悔錄》以自己審判自己的方式為自己辯護。這就是盧梭為什麼要寫懺悔錄的緣由。
盧梭在懺悔錄中做到了完全真實的解讀自己,無論自己在那時虛偽與否高尚與否,盧梭一一寫下,似乎從來沒有這樣誠實認真的對待自己。盧梭的懺悔錄是一部自我保護的自傳,而不得已將自轉寫成這樣的形式,這便是盧梭為什麼要寫懺悔錄的原因了。
盧梭的反叛精神體現在哪裡
盧梭與反叛精神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在當時那個愚蒙腐朽的社會下,沒有盧梭就沒有反叛精神,沒有反叛精神也就沒有盧梭在啟蒙運動時期的卓越成就。反叛精神以為盧梭發起,縱橫了一個世紀,最後為後世的人們留下一個永久的精神圖騰。
盧梭的反叛精神主要體現在其政治、哲學和教育思想上。在政治上盧梭提出人人平等、天賦人權的觀點,他的社會契約論更是想像的闡述人與社會的關系,在契約面前人人平等,統治者應該遵循契約,在當時麻木的人群中間,盧梭的這個理論轟然炸響,指導了後來的法國大革命和美國大革命。這就是反叛精神的一個表現。在哲學上盧梭討論了社會法律與人性道德的關系,提出人性本善的觀點,這一點深刻表明了人的自由意志,而在宗教的統治下,社會迂腐殘破不堪,人們對於宗教的束縛已經根深蒂固,觀點中人的自由與法律就是社會契約的關系,同樣體現了他的反叛精神。
在教育思想中,盧梭過度提倡自然發展,順應孩子的天性,雖然在當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畢竟孩子的發展還是需要成人的引導,但是在兒童接受宗教思想教育的環境之下,盧梭的過度提倡是在對封建思想的強烈抵制。啟蒙運動時期,是盧梭與反叛精神的集中體現時期。盧梭的墓至今仍在法國巴黎的東北角屹立,墓地在一個湖中的小島上沒有任何人可以上去打擾,由此可見盧梭對於法國來說具有如何的重要的意義。盧梭與反叛精神在啟蒙運動之後,就如同在思想上給了人們武器,指引一個自由民主的方向。

㈢ 盧梭思想的高峰期在什麼時期

盧梭思想的高峰期在十八世紀。

盧梭生前遭人唾棄,死後卻受人膜拜。盧梭被安葬於巴黎先賢祠(Le Panthéon)。1791年12月21日,國民公會投票通過決議,給大革命的象徵盧梭樹立雕像,以金字題詞——「自由的奠基人」。

盧梭的學說對後世影響極大。在政治上,他的反封建、反專制的精神影響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傳統,他的文學創作也具有鮮明的民主主義傾向,同樣深深地影響了以後的許多作家。

盧梭反歸自然、崇尚自我、張揚情感的思想,直接導致了19世紀歐洲浪漫主義文學。許多詩人作家都受到他的影響,就連歌德、雨果、喬治·桑、托爾斯泰都無一例外地聲稱是盧梭的門徒。

(3)盧梭在法國的哪個時期擴展閱讀:

盧梭的思想觀點

1,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盧梭使用抽象分析的方法,從「人所形成的人性」,即既成的人性事實中,剔除人的社會性,剩下的就是人的自然本性。經過這樣的抽象,他能夠透過丑惡的現實和社會的罪惡,追溯到自然狀態中的人的善良本性。

按照盧梭的分析,在自然狀態中的自然人是孤獨的,相互之間沒有交往和聯系,人們自由自在地漂泊在森林中,沒有語言、家庭、住所、技能,除了生理上的差異而外彼此自由平等。自然人的唯一的需要就是食物、異性和休息。

自然人有兩種天然的情感——自愛心和憐憫心。自愛心使人關心自己的生存,憐憫心使人本能地不加害於別人,並在同類遭受災害和痛苦時,會感到天然的憎惡。人心中的這兩種情感相互協調,使得人人獨化,相忘於江湖。人類在不知道社會、私有制和家庭因而沒有「你的」和「我的」的觀念的狀態下度過了許多世紀。

自然狀態既賦予人以自由,也包含著喪失自由的原因。人在生理上是不平等的,這是「由年齡、健康、體力以及智慧和心靈的性質的不同」等自然原因造成的。個人充分發揮自己不同的自然能力,在技巧、知識、聲譽、分配等方面產生了事實上的不平等,最後到達自然狀態的終點——私有制的產生。

盧梭說,私有制首先產生於對土地權的要求,誰第一個把一塊兒地圈起來並想到說「這是我的」,而且找到,一個頭腦十分簡單的人,居然相信了他的話,誰就是文明社會的真正奠基人。他對文明的批判著重指出,文明的基礎是私有制。

2、自然與文明對立

盧梭關於社會的學說包含著對人類文明的反省,他克服了啟蒙學者盲目的社會進步觀。

在其第一篇論文中,他對第戎科學院徵文題「科學和藝術的復興是否有助於敦化風俗」做了否定的回答。在他看來,文明與自然、理性與自然本能相比,是一種蛻變,甚至是墮落。

在自然狀態中,人類在為自己的生存而與自然作斗爭中和睦相處,並在與自然的相互關系中形成了良好純朴的德性。而文明的發展摧毀了這些原始的德性,人變得越來越聰明,而私有制卻使人的心靈變壞。

盧梭把文明的進步稱做人類「最大的不幸」,因為人類所有的進步,不斷地使人類與其原始狀態背道而馳。因此,他認為, 「文明的發展史」不過是一部「人類的疾病史而已」,有理性的人類失去了原始樸素的感性,產生了大量無益的需求,科學和藝術助長了奢侈浪費,自由變成了專制。

3、自由和平等的理想

盧梭的社會政治哲學所追求的最高目的是人的自由和平等。

《論人類不平等》的主題是探討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社會契約論》則提出了實現社會平等的理想。前者的終點是後者的起點:專制被暴力推翻後,人們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在社會中達到新的平等。

盧梭說可能的道路有三條:一是回到自然狀態,二是通過暴力革命廢除一切不平等的根源,三是用社會契約來保證社會平等。第一條道路是不可行的,返歸自然狀態的道路已經被人們遺忘;第二條道路也走不通,因為暴力只能打破,而不能產生新的權力。「

那麼剩下的就只能用契約作為人間一切合法權力的基礎。」鑒於歷史上的契約是以犧牲人的自由平等為代價的,所以盧梭要創立一種真正合法的契約來取代它。

在盧梭看來,社會契約的核心是權力的轉讓。

盧梭認為,社會契約的要旨是一切人把一切權力轉讓給一切人。由於,這種轉讓的條件對每個人都是同樣的,因而每個人並沒有把自己奉獻給任何一個人,反而從所有訂約者那裡獲得了與自己轉讓給他們的同樣多的權力,所以每個人在訂約後仍然只是服從自己本人,並且仍然像以往一樣自由。

社會契約所產生的結果既不是霍布斯所說的有絕對權力的「利維坦」,也不是洛克所說的只有有限權力的政府,而是集強制的權力和自由的權力於一身的「公意」。

所謂公意,指全體訂約人的公共人格,是他們的人身和意志的「道義共同體」,它是「每一個成員作為整體的不可分的一部分」。

「公意」是一個抽象概念,而不是一個集合概念;「公意」不同於「眾意」:「眾意」是個別意志的總和,它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 「公意」是沒有相互矛盾的個人利益,它是在扣除「眾意」中相異部分之後所剩下的相同部分。「

公意」永遠以公共利益為出發點和歸宿,永遠是公正的,不會犯錯誤。「公意」在具體的政治實踐中表現為法律。

㈣ 盧梭的生平經歷介紹

讓·雅克·盧梭 (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1778年),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是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啟蒙運動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社會契約論》、《愛彌兒》、《懺悔錄》、《新愛洛漪絲》、《植物學通信》等。
經歷
孤兒
讓-雅克·盧梭
盧梭出生於瑞士日內瓦的一個鍾表匠家庭,祖上是從法國流亡到瑞士的新教徒。他的母親在他出生後因難產而去世,他有一個兄長,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家出走,從此盧梭再沒有得到他的任何消息。由於家境貧寒,他沒有受過系統性的教育,書卻讀了不少,他父親將他送去當學徒,先跟一個公證人,再跟一個鏤刻匠,後來受不了苛待,十六歲時他就逃離日內瓦去流浪。當過學徒、雜役、家庭書記、教師、流浪音樂家等。後又被通緝流亡國外。期間得到了華倫夫人的愛護。

寵兒1742年盧梭搬到巴黎。在巴黎期間,盧梭與德尼·狄德羅認識,並從1749年起參與《網路全書》的撰寫,最重要的貢獻是1755年寫的關於政治經濟學的文章。但那以後不久,盧梭與狄德羅的關系緊張。

1750年盧梭對以《論科學與藝術》("Discours sur les sciences et les arts")一文贏得第戎學區論文比賽首獎,因此成為巴黎名人。在這篇論文裡面盧梭主張,從道德的觀點來看,科學與藝術的發展並無益處。

盧梭的作品語言風格獨特(獨白式),具有浪漫激情。

1761年《新愛洛琦絲》出版,立刻轟動巴黎。
朋友與敵人盧梭與他那個時代的一些著名思想家大多相識,但結果卻無一例外地反目成仇。這些人中包括法國的伏爾泰、狄德羅,英國的大衛·休謨。
性虐待及露體狂盧梭除了開創政治學說外,他的私人生活亦成為性研究的對象。他在《懺悔錄》里曾提及,8歲時受到女教師蘭貝爾斯的鞭罰,帶來的「肉慾的快感」,「正是這種懲罰註定了我終生的趣味、慾望和感情」。年長後,盧梭鍾情年輕少女,一心渴望著她們的鞭打。他亦曾在躲在黑暗街頭,向陌生女子露出他的臀部,他曾說深知這是一件非常愚蠢的行為,但每次做時總會帶來無比的性滿足,他最終被一名男子捉拿。
死於窮困潦倒1768年8月29日,盧梭與同居了25年的女僕瓦瑟在布戈市結婚,此前他們生有5個孩子,並全部寄養在孤兒院。

1778年7月2日,已患「逼害性心理分裂症」的盧梭在巴黎東北面的阿蒙農維拉(Ermenonville)去世。(恰與伏爾泰在同一年去世)死時窮困潦倒,死前被馬車撞翻,又被狗撲傷踐踏。

㈤ 盧梭什麼什麼時代的人是什麼人

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讓·雅各·盧梭)(1712——1778)是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是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啟蒙運動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認為一切權利屬於人民,政府和官吏是人民委任的,人民有權委任他們,也有權撤換他們,直至消滅奴役壓迫人民的統治者。這就是人民主權思想。
在哲學上,盧梭主張感覺是認識的來源,堅持「自然神論」的觀點;強調人性本善,信仰高於理性。在社會觀上,盧梭堅持社會契約論,主張建立資產階級的「理性王國」;主張自由平等,反對大私有制及其壓迫;提出「天賦人權說」,反對專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張教育目的在培養自然人;反對封建教育戕害、輕視兒童,要求提高兒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張改革教育內容和方法,順應兒童的本性,讓他們的身心自由發展,反映了資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從封建專制主義下解放出來的要求。
但是盧梭拋棄了他自己的孩子,因為懷疑他那年幼的老婆對他不忠和記恨他丈母娘的刻薄吝嗇。這一點在《悲慘世界》中也被雨果反復嘲笑挖苦。而他自己的《懺悔錄》也極內疚地提到了這一點。
他的主要著作有《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社會契約論》、《愛彌兒》、《懺悔錄》等。
盧梭1712年6月28日出生於瑞士日內瓦一個鍾表匠的家庭。盧梭的祖父原是法國新教徒,因躲避宗教迫害於16世紀中期來到瑞士。父親是鍾表匠,技術精湛;母親是牧師的女兒,頗為聰明,端莊賢淑。母親因生他難產去世。他一出生就失去了母愛,他是由父親和姑媽撫養大的。比他大7歲的哥哥離家出走,一去不返,始終沒有音訊。這樣,家裡只剩下他一個孩子。
盧梭懂事時,知道自己是用母親的生命換來的,他幼小的心靈十分悲傷,更加感到父親的疼愛。他的父親嗜好讀書,這種嗜好無疑也遺傳給了他。盧梭的母親遺留下不少小說,父親常常和他在晚飯後互相朗讀。每讀一卷,不一氣讀完是不肯罷休的,有時通宵達旦地讀,父親聽到早晨的燕雀叫了,才很難為情地說:「我們去睡吧,我簡直比你還孩子氣呢。」在這種情況下,盧梭日復一日地讀書,無形之中養成了讀書的習慣,漸漸充實並滋養了他年幼的心靈。在父親的鼓勵下讀了許多古希臘、古羅馬文學中的名人傳記。7歲的盧梭就將家裡的書籍遍覽無余。他還外出借書閱讀,如勒蘇厄爾著的《教會與帝國歷史》、包許埃的《世界通史講話》、普魯塔的《名人傳》、那尼的《威尼斯歷史》、莫里的幾部劇本等等,他都閱讀過。
由於這些歷史人物的典範影響和他父親的諄諄教誨,盧梭深深體會到了自由思想和民主精神的可貴。他既有父親的愛國血統,又以這些偉人為榜樣,甚至言行之間常把自己比作那些歷史中的人物。有一天,他在桌旁敘說斯契瓦拉的事跡,在座的人全都很驚訝地看到盧梭走上前去,把手放在熊熊燃燒的爐火之上,來表演斯契瓦拉的英雄壯舉。這種早熟早慧的表現,正是盧梭特有天資的最初顯露。
編輯本段1、獨立謀生
盧梭快活的童年生活很快就結束了,在他13歲時,舅舅決定將他送往馬斯隆先生那裡,在他手下學當律師書記,希望他能賺點生活費用。但盧梭非常討厭這種只為了賺錢而缺乏趣味的職業,每天瑣碎的雜務使他頭暈目眩,難以忍受。馬斯隆先生似乎也不怎麼喜歡盧梭,常常罵他懶惰愚蠢。盧梭無法忍受這種侮辱,便辭掉了工作。
不久,盧梭又換了一個職業,在一位雕刻匠手下當學徒。鑒於以前做書記時得到的不少教訓,所以他對這個新工作依命而行,毫無怨言。盧梭本來很喜歡這種工作,因為他愛好會畫,揮動刻刀也覺得很有趣,而且鏤刻零件,用不著多麼高超的技術,所以他很希望在這方面取得卓越的成就。有一天,盧梭在空餘時間為幾位朋友刻騎士勛章,他的師傅發現後,以為他在製造假銀幣,便痛打了他一頓。其實,當時盧梭年紀很小,對於銀幣根本沒有什麼概念,他只是以古羅馬時期的錢幣形狀,做為模型罷了。由於師傅的暴虐專橫,使盧梭對本來喜愛的工作感到苦不堪言。盧梭在師傅家的生活非常不愉快,但這卻使他恢復了時隔已久的讀書習慣。這種興趣受到當時環境的限制,不能順利發展,但愈受限制,學習的興趣反而愈濃。附近有一個女租書商,經營一家租書店,盧梭經常去那裡,手不釋卷地看書,有時甚至誤了工作時間,受到師傅的責罵和體罰。不到一年功夫,盧梭把這家小店的書全讀光了。在這些書的熏陶下,他糾正了許多幼稚的脾氣和不良習慣。同時無形之中也在他內心裡喚起了更高尚的感情。他覺得雕刻師傅這里的環境很不理想,一切都缺乏情趣,令人難以忍受。
16歲時,他離城出走,他相信自己可以獨立生活,自由地支配一切。崇尚自然盧梭離城出走後,經由一位朋支的介紹,結識了華倫夫人。他原以為華倫夫人是個老態龍鍾的丑老婆子,不料她卻是一位滿臉和氣、風韻十足的年輕女子。這使他大感驚訝和激動,正是這位夫人影響了他日後的生活。最後,她做了他的情婦和養母。盧梭聽從華倫夫人的勸告,開始他的遠途旅行。這也正適合他那早已形成的漫遊癖好,他覺得這樣的年紀就有機會爬山越嶺,登臨阿爾卑斯山的高峰,真是件美事。一路上,盧梭心情十分愉快,沒有什麼可擔心的。這次旅程雖短,但盧梭喜愛自然風光,沿途的美景盡收眼底,他將感情寄託於大自然,雖然身處漂泊之中,卻沒有精神空虛之感。凡是映入盧梭眼簾的東西,都令他內心感到一種醉人的享受。大自然的奇偉、多彩和實際的美,深深地影響了盧梭的人生觀。以後他又經歷了多次旅行,不論是旅途中的美景,還是鄉村的田園生活,仍使他陶醉著迷。他熱愛自然,崇尚自然。「他最偉大的教師,並不是任何一種書籍,他的教師是'自然'」。
從少年期起,盧梭便酷愛自然。這種熱忱,他曾不厭其煩的摹寫、表現於他的著作中。自然,滲透了他整個生命。他用華倫夫人的某些清醒而奪人心目的特質,表現了自身,並使他陷入劇烈的情緒,這在他較晚的生活中,顯得特別明晰,且使他和東方的大神秘主義者,呈現出相似之點。涉足音樂盧梭在華倫夫人家居住的這段時期里,他感到非常滿足和快活。華倫夫人的嗓子輕柔動人,還會彈琴,她常教盧梭唱歌,熏陶激發盧梭對音樂的興趣。後來盧梭去神學院學習,華倫夫人送他音樂方面的書。盧梭在神學院除學習外,經常帶著歌譜,練習歌唱。
華倫夫人認為盧梭對音樂感興趣且有天賦,有意讓他朝音樂方面發展。她經常在家裡舉辦一些小型音樂會,並介紹盧梭與一些作曲家認識,使他的音樂水平不斷提高,後來他不斷地自學和研究,想出一種用數字代替音符的簡易記譜法,即以數字1234567來代替Do、Re、Mi、Fa、So、La、Si音階,並寫出了具有獨創性見解的著作《音樂記譜法》,希望藉此革新音樂世界。同時還撰寫了《現代音樂論文》一並帶到巴黎,呈交給巴黎科學藝術院,想藉此機會出名,這時的盧梭,靈感有如泉涌,他寫了一部名為《新世界的發現》的歌劇,充分表現了他的創作才華。
後來盧梭帶著修改好的稿子去科學院,當眾宣讀了他的論文,它那簡潔的內容有力地吸引了委員們的注意力,博得了贊揚。他認為自己的記譜法是音樂史上的創新和改革,但委員們不贊成這種意見,經過幾次討論,他們得出一個結論,認為盧梭的記譜法可用於演唱,但不適合於演奏。為了安慰盧梭,藝術院給他頒發了一張獎狀,措詞中誇獎了他一番。
盧梭雖遭受了失敗,但心裡很不服氣,他將自己的手稿重新整理之後,找到一個願意接受這部手稿的出版商,以《現代音樂論》為書名出版。盧梭滿懷希望,盼望這本音樂著作能引起較大的反響,然而銷路很差,這使盧梭又一次遭受沉重的打擊。
雖然他一心想在音樂方面有所創新,希望對音樂愛好者能有所啟發,但效果卻不佳,除了少數幾個學者對他倍加贊譽外,並未產生什麼大的反響。

㈥ 盧梭一生經歷了什麼

讓·雅克·盧梭(1712年—1778年)法國18世紀著名的啟蒙思想家和教育家。1712年6月28日出生於瑞士日內瓦一個鍾表匠的家庭。母親早逝,很小就跟隨父親識字,閱讀文學、歷史一類書籍。10歲時父親因打官司敗訴外逃,盧梭由此成為孤兒,沒有受過系統的學校教育。從16歲開始離開故鄉過流浪生活。他走遍了全瑞士,還到過法國、義大利的許多地方,做過僕役、家庭教師、私人秘書。長期的流浪生活和復雜的工作經歷,使他對下層平民社會有較深的了解,對法國封建社會的不平等有深刻的認識,由此也使他獲得了廣泛的知識,逐漸形成了他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成為18世紀資產階級激進的啟蒙思想家。

盧梭30歲時帶著自己創作的樂譜和劇本來到巴黎。以後他很快結識了啟蒙運動的思想家狄德羅、伏爾泰等,成為「網路全書派」的重要成員。

㈦ 法國政治思想家、文學家盧梭都有哪些著作

盧梭(1712~1778)是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傑出的政治思想家、文學家。他的才思文藻風靡了當時的整個歐洲,並為後人留下了一系列劃時代的巨著。他的《藝術與科學談》獲法國第戎獎,使他榮獲歐洲哲學大師稱號。他的文學名著《新愛洛漪絲》在世界文學史上有著很高地位,使他躋身於啟蒙時期著名文學家的行列。《社會契約論》又譯作《民約論》,是他最為傑出的代表作之一,被譽為「人類解放的第一個呼聲,世界大革命的第一個煽動者」。

㈧ 盧梭生活在什麼樣的年代

1712年6月28日盧梭出生於瑞士日內瓦的一個鍾表匠家庭,祖上是從法國流亡到瑞士的新教徒。他出生後第十天,母親因產後失調,於7月7日逝世。10歲那年,他的父親因和當時日內瓦共和國的「小議會」的一個名叫戈迪耶(此人曾任法國陸軍上尉,並和小議會里的人有密切的聯系)的先生發生了爭執,最終盧梭的父親在捍衛正義與向黑惡勢力屈服之間毅然選擇了前者,在法院下達的緝拿通知下憤然地離開了日內瓦,留下了孤苦伶仃的小盧梭。他有一個兄長,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家出走,從此盧梭再沒有得到他的任何消息。由於家境貧寒,他沒有受過系統性的教育,書卻讀了不少,他父親將他送去當學徒,先跟一個公證人,再跟一個鏤刻匠,後來受不了苛待盧梭,十六歲時他就逃離日內瓦去流浪。當過學徒、雜役、家庭書記、教師、流浪音樂家等。後又被通緝流亡國外。期間得到了華倫夫人的愛護。1728年3月14日星期天,快年滿16歲的盧梭,隻身離開日內瓦。盧梭長年做臨時工,他默默無聞,到處謀生,漂泊四方。他有過幾起羅曼趣事,其中包括與旅館女僕黛萊絲·瓦瑟的風流韻事,他倆有5個孩子,盧梭把所有這五個孩子都送進了一家育嬰堂(他最終到了56歲時才與黛萊絲結婚)。盧梭曾在《懺悔錄》中如是說:我一想到要把孩子交給這樣一個亂糟糟的家庭去撫養,我就感到害怕。如果把孩子交給他們去教育,那必然會愈教愈壞。育嬰堂的教育,比他們對孩子的危害小得多。這就是我決定把孩子送進育嬰堂的理由。

閱讀全文

與盧梭在法國的哪個時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7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2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0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