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有哪些文化組織

法國有哪些文化組織

發布時間:2022-12-24 00:14:41

㈠ 法國文化有哪些

社交禮儀

與英國人和德國人相比,法國人在待人接物上表現是大不相同的。主要有以下特點:

第一,愛好社交,善於交際。對於法國人來說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內容,沒有社交活動的生活是難以想像的。

第二,詼諧幽默天性浪漫。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大都爽朗熱情。善於雄辯高談闊論,好開玩笑,討厭不愛講話的人,對愁眉苦臉者難以接受。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法國人不僅愛冒險,而且喜歡浪漫的經歷。

第三,渴求自由,紀律較差。在世界上法國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義者」。「自由、 平等、博愛」不僅被法國憲法定為本國的國家箴言,而且在國徽上明文寫出。 他們雖然講究法制,但是一般紀律較差,,不大喜歡集體行動與法國人打交道,約會必須事先約定,並且准時赴約,但是也要對他們可能的姍姍來遲事先有所准備。

第四,自尊心強,偏愛「國貨」。法國的時裝、美食和藝術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在此影響之下,法國人擁有極強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們看來,世間的一切都是法國最棒。與法國人交談時,如能講幾句法語,一定會使對方熱情有加。

第五,騎士風度,尊重婦女。在人際交往中法國人所採取的禮節主要有握手禮、擁抱禮和吻面禮。

服飾禮儀

法國人對於衣飾的講究,在世界上是最為有名的。所謂「巴黎式樣」,在世人耳中即與時尚、流行含義相同。

在正式場合:法國人通常要穿西裝、套裙或連衣裙,顏色多為藍色、灰色或黑色,質地則多為純毛。

出席慶典儀式時:一般要穿禮服。男士所穿的多為配以蝴蝶結的的燕尾服,或是黑色西裝套裝;女士所穿的則多為連衣裙式的單色大禮服或小禮服。

對於穿著打扮,法國人認為重在搭配是否得法。在選擇發型、手袋、帽子、鞋子、手錶、眼鏡時,都十分強調要使之與自己著裝相協調相一致。

㈡ 法國的文化

近現代,法國的藝術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頗有創新,不但出現了羅丹這樣的雕塑藝術大師,也出現了像莫奈和馬蒂斯等印象派、野獸派的代表人物。從17世紀開始,法國在工業設計、藝術設計領域的世界領先地位早已有目共睹。有關實用美術、建築、時裝設計、工業設計專業的學校也早已憑借其「法國製造」的商業碩果而聞名海外。
奧賽博物館——歐洲最美的博物館
阿維尼翁戲劇節由法國戲劇導演讓·維拉爾於1947年創立。當時剛從二戰陰影中走出的法國正在努力重建,戲劇節的宗旨就是為了推動法國文化藝術的復甦與發展,讓高雅的戲劇藝術走出殿堂、走入民間。阿維尼翁戲劇節每年夏天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法國南部小城阿維尼翁舉行,已成為歐洲現代戲劇集中展示的大舞台。 ●報刊
法國主要的報刊有:《費加羅報》、《世界報》、《法蘭西晚報》、《解放報》、《巴黎日報》。地方報紙主要有:《西部法蘭西報》,它是法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北方之聲》;《獨立報》;《阿爾薩斯消息》(DNA)。主要周刊有:《快報》、《觀點》、《新觀察家》、《巴黎競賽畫報》、《費加羅雜志》等。法國約有6000家出版社,其中51家的圖書出版量佔全國的83%。
●通訊社
法新社全稱法國新聞社,是世界主要通訊社之一。1835年創立,原名哈瓦斯通訊社,1944年9月重建並改用現名。是與路透社、美聯社和合眾社齊名的西方四大世界性通訊社之一。法新社是西方四大通訊社中資格最老的一個。1956年政府確定法新社的獨立地位,但其財政管理仍由國家控制。在國外有110家分社,輻射165個國家,向全球約7000家報紙、2500家電台和400家電視台供稿。
●廣播電台
法國國家廣播公司成立於1975年,下設6個廣播電台:國內綜合台、新聞台、文化台、音樂台、藍色台、7號台。此外,還有國家廣播公司和地方共同投資的17家獨立的地方台。為加強對外宣傳,國家廣播公司專設獨立的法國國際台,以17種語言全天對外廣播,幾乎覆蓋全世界。1982年政府通過法令,取消國家對電台的壟斷,允許私人和團體設立電台。截止2014年,法國全國私營電台近1300家,主要有盧森堡電台、蒙特卡洛電台、歐洲一台等。
●電視台
法國現有5家全國性國營電視台:法國2台、法國3台、法國4台、法國5台(教育台)、法國Ô台(文化交流台)。3家全國性私營台:TF1、TV6、CANAL+(收費台)。幾十家中央或地方的有線電視台,主要通過ADSL和TNT(數字地面電視)方式播出,另可接收大部分國際衛星電視頻道。TV5和法國國際台France24是覆蓋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的法國電視台。 法國的電視一台TF1隸屬於法國布依格集團,是一家私人電視台。
●電影節
戛納國際電影節是世界五大電影節之一,每年5月在法國東南部海濱小城戛納舉行,它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國際電影節之一,為期兩周左右。1956年最高獎為「金鴨獎」,1957年起改為「金棕櫚獎」。 國慶日:7月14日(1880年議會立法確認攻克巴士底獄日為國慶節以紀念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
遺產日:9月的第三個周六和周日(1984年正式開始,最初的活動在9月的第三個周日舉辦,在當時的文化部長雅克·朗的推動下,諸多深宮中的歷史文化遺產敞開大門向公眾開放,目的是讓更多的人了解熱愛進而保護人類歷史和文化遺產,最初名稱為「國家文物開放日」,到1992年,開放時間延長為周六和周日兩天。)

㈢ 法國有哪些宗教及其法語名稱

法國是一個擁有穆斯林信徒、猶太教徒和佛教徒人數最多的歐洲國家。
1) 天主教(le catholicisme)依然是大多數法國人的信仰,65% 的法國人聲稱信奉天主教
2) 伊斯蘭教(l』islam)是法國的第二大宗教,以多種表現形式存在。據估算,在法國有500萬人其來源國為穆斯林國家,佔法國總人口的6%
3) 信奉耶穌教(le protestantisme)的佔法國總人口的2%,即120萬人,其中350,000人是福音派和五旬節派的信徒
4) 舊基督教派(chrétientés historiques)的人數約在750,000人左右:東正教派、美國教廷派以及各種東方教派
5) 信奉猶太教(le juda�0�7sme)的約有600,000人,大部分人都是地中海沿岸猶太裔
6) 篤信佛教(le bouddhisme)的約400,000人
7) 非典型性宗教活動(les mouvements religieux atypiques)也有一定的活力,如耶和華證人會聲稱有140,000人

主要的宗教都有代表性機構,它們是政府的正式對話者。

* 代表天主教的有法國主教團(L』Eglise catholique),成立於1966年。

* 法國的耶穌教聯合會(a Fédération protestante de France,簡稱FPF)是耶穌教徒的代表,成立於1905年。

* 猶太教的組織為法國猶太機構代表會議(Le Conseil représentatif des institutions juives de France,簡稱CRIF),與1808年12月11日成立的猶太長老會相似,自1944年以來,該組織是猶太人社團的政治和世俗代表機構。

* 東正教的組織為法國東正教主教會議(Assemblée des évêques orthodoxes de France),成立於1997年。

* 穆斯林教徒組織為伊斯蘭教法國委員會(Le Conseil fran�0�4ais culte musulman,簡稱CFCM)),成立於2003年。

* 佛教徒的組織為法國佛教聯盟(Union bouddhiste de France),成立於1986年。

㈣ 國際組織標志有哪些 國際組織介紹

1、聯合國:由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立,的五大常任理事國有:美利堅合眾國、俄羅斯聯邦、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法蘭西共和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共193個成員國 。聯合國致力於促進各國在國際法、國際安全、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人權及實現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

2、東盟:東南亞國家聯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簡稱東盟。成員國有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菲律賓、新加坡、汶萊、越南、寮國、緬甸和柬埔寨。其前身是馬來亞(現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於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東南亞聯盟。

3、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1946年11月正式成立,總部設在法國首都巴黎,現有195個成員,是聯合國在國際教育、科學和文化領域成員最多的專門機構。該組織旨在通過教育、科學和文化促進各國合作,對世界和平和安全作出貢獻,其主要機構包括大會、執行局和秘書處。

㈤ 有誰知道法國的各種文化

法國葡萄酒文化一瞥
--------------------------------------------------------------------------------
http://heritage.tom.com 2004年12月29日09時39分來源:千龍新聞網

自從古代英勇無畏的水手把葡萄樹枝從尼羅河的山谷和克里特島帶到希臘、西西里和義大利南部,再由此傳入法國之後,葡萄的種植和釀酒技術在這塊六邊形的國土上得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改良、提升和發揚光大。葡萄酒文化不僅表現了法蘭西民族對精緻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是法國文明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個重要部分。

法國著名化學家馬丁·夏特蘭·古多華(1772 1838)曾說過:「酒反映了人類文明史上的許多東西,它向我們展示了宗教、宇宙、自然、肉體和生命。它是涉及生與死、性、美學、社會和政治的網路全書。」

葡萄和酒的象徵意義在宗教上隨處可見。耶穌創造的有關酒的第一個奇跡是在佳娜的婚禮上,他把水變成了美酒。耶穌說:「我是真正的葡萄,我的父親是種植葡萄的農民。」對耶穌的門徒來說,酒是上帝之子的鮮血。在聖體聖事等儀式上,葡萄和酒受到了教士們的普遍青睞。在中世紀的藝術畫中,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被表現得像一串壓榨機下的葡萄。直到18世紀,人們還認為喝下去的酒會在體內變成血液。在疫病流行時,所有的人都會喝酒避邪。

酒會使人陶醉。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醉酒在民間是神聖的。但基督教反對醉酒,因為「歡樂之源的酒會像毒蛇一樣咬人」。在古希臘,除了音樂家和舞蹈家,其餘人不得參加宴會飲酒。古羅馬男子嗅妻子之口以探其是否偷偷喝酒,如若聞到酒味則會將其處死。無神論與人文主義改變了宗教的嚴格戒律。哲學家柏拉圖和蒙田都曾提倡有節制地飲酒。在文藝復興時期,詩人贊美美酒帶來的創造力。在這一時期的文藝作品中,帝王和王子常以善飲的形象出現。

從很古老的時候開始,人們已將酒與藝術、善與美兄弟般地結合在一起。在希臘神話中,維納斯因為酒才與巴克科斯相逢,酒又因此被認為給人類帶來情愛和歡娛。幾乎所有的藝術都贊美美酒給人帶來的陶醉和靈感。

16世紀義大利畫家阿爾欽博托把金秋之神繪成酒神模樣,他們的形象既表現出青春的緊張,又表現出在轉瞬即逝的和諧中所煥發出的精神。畫家佛朗西斯科·德·科雅,查爾斯·福朗索瓦,德比涅,和奧古斯丁·赫努(AugusteRenoir)等的繪畫均就葡萄及葡萄豐收時的採摘場景加以表現,以展示大自然的慷慨無私。福朗索瓦·米勒的畫表現了箍桶匠酒桶的粗壯,亞吉納·布丹(EngèneBoudin)的畫表現的則是波爾多葡萄酒桶的運輸場面。

在伏爾泰的小說中,我們會讀到這樣的句子:「克拉里·艾黎克斯親手倒出泡沫濃濃的阿伊葡萄酒,用力彈出的瓶塞如閃電般劃過,飛上屋頂,引起了滿堂的歡聲笑語。清澈的泡沫閃爍,這是法蘭西亮麗的形象。」

1650年,巴黎出現了最早的可飲酒咖啡館。那兒通常擁有一個平台。在風和日麗的日子裡,巴黎市民常會聚在其上暢飲歡歌並品嘗美食。1789年,僅夏河內(Charonne)一地就擁有102家這樣的咖啡館。各式各樣的人物在那裡或賭博,或嫖妓,或吵架,或跳舞。那裡是平民百姓尋找歡樂,忘卻煩惱的地方。當然在18到19世紀的小說中,那裡也是罪犯藏匿,娼妓出沒的場所。「Bistrot」 小酒館 這個名字往往能激起法國人無限的懷舊情思。同時,它也被留在了印象派的繪畫作品中,留在了戰前戰後的黑白電影中。當讓·加賓 JeanGabin 唱起「當我們在河邊散步……」這首歌時,時光彷彿又倒流回了那些已逝的歲月中。小酒館溫暖的場面其實一直深藏在法國人的記憶里。

即使在今天,我們仍然能在法國見到許多被稱為「bistrot」或「tapas」的小餐館。人們不僅可以在那兒吃到簡單的便餐,也往往會發現那裡松軟歡快的氣氛更適合於朋友聚會和聊天。在時髦的大飯店裡,客人們通常只能看見大牌的波爾多酒。但在小酒館里,老闆們卻會教給客人們明智的選酒方法,從而招攬客人。

選擇精緻悅目而又科學的酒具,正確的飲酒方法是酒文化中另一個不可忽視的細節。莫里哀曾把漂亮的酒瓶比作自己的愛人:「美麗的酒瓶,你是那樣溫柔;/美麗的咕嘟聲,你是如此動人。/但我的命運充滿嫉妒。/啊!酒瓶,我的愛人,/如果你永遠是那麼美滿,/又為何要倒空自己?」

除了形狀顏色各異的酒瓶之外,酒杯的材料和質地也會影響品酒人的情趣。理想的酒杯必須光滑透明,可以使人欣賞到酒的顏色。光滑細膩的材質能給嘴唇帶來舒適的觸覺。

「飽滿,豐腴,厚實,芬芳」,「散發著溶化丹寧的芬芳和可可樹細膩的清香」,「有如松樹在林間跳躍的流暢」,「熱烈透明得像漁夫的眼淚」,這些飽含感情色彩的語言表達了愛酒的人對葡萄酒的感受。在法國有專門的學校和專業研究品酒藝術。他們認為,如果在沒有欣賞到酒的色澤和芳香之前就把酒喝下去就是放棄對喝酒最基本的享受。此外,喝酒也是有步驟的:在拿起酒杯前,必須停止說話。品嘗前,向上舉起酒杯,用眼觀賞美酒飽滿、清澈、亮麗的色澤,輕輕晃動酒杯,讓酒香散溢開;再用鼻子嗅一嗅,然後開始品嘗。

食物與酒的搭配也是一門學問,在這一過程中,有人重視和諧統一,也有人強調對比。對於缺少食物與酒搭配知識的人來說,把同一地區的酒和當地的食物搭配在一起一般不會出錯。當然個人的愛好是關鍵,新的嘗試常會使人享受到創新的成就感。低度的紅酒常被用來佐餐魚,大部分的乳酪和葡萄酒都得平衡搭配,甜點(除非是半乾的)若是配香檳則會被認為是致命的搭配,但是阿爾薩斯的穆斯卡酒(Muscat)與蘆筍配在一起卻被視作是絕配!

談論葡萄酒文化,就不能不提及採摘葡萄的文化。收獲葡萄是法國農業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在烈日下采葡萄很辛苦,但充滿歡樂。到處可見快樂的人群,隨處可聞愉快的歌聲。在著名的波加萊榨汁歌中,可以聽到這樣的歌詞:「滾滾的美酒,快裝滿酒壺……」每年新酒上市時,法國餐館都會忙乎一陣。全國大大小小的餐館開始出售各種牌子的新酒,而親朋好友、同事、戀人們則會去餐館相聚,品嘗新酒。空氣中到處飄揚著豐收的節日氣氛。

法國的葡萄酒文化是伴隨著法國的歷史與文明成長和發展起來的。葡萄酒文化已滲透進法國人的宗教、政治、文化、藝術及生活的各個層面,與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作為世界政治、經濟與文化大國,法國葡萄酒文化也影響著全世界人的生活方式與文化情趣。了解法國葡萄酒文化將有助於我們對法國文化的整體認識。
盧浮宮(Palais beuvre)是法國的故宮,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畔,佔地面積約18.3公頃,是歐洲最壯麗的宮殿之一。它始建於1546年,設計者為勒斯克(Plerre Lbescot,1510~1570年)等。現為美術博物館,以收藏豐富著稱。盧浮宮的歷史追溯至十三世紀初。1204年,菲利普·奧古斯塔最先在這里建起一座城堡。1546年法蘭西斯一世(Francois,1515~1547年在位)令勒斯克將盧浮城改建成宮殿,至亨利二世(HeneiiH,1547~1559年在位)時完成了宮殿的最初部分,直到路易十四(louisX IV,1643 ~1715年在位)時代才完成其全貌。平面為一四合院,內院立面裝飾非常細致,由下而上逐漸豐富。檐壁上飾有浮雕。最上面是具有法國特色的方底穹頂。1667~1674年重新改建了盧浮宮東立面,改建後的東廊作為法國絕對君權的紀念碑而聞名。這是一個典型的古典主義作品,由勒伏(LOUIS LE Vau,1612~1670年)、勒勃亨(Charles le Brun,1619~1600年)和克·彼洛(Claude Perrault,1613~1688年)設計。東廊全長約172米,高28米。上下按照柱式比例分作三部分,底層為基座,高9.9米,中段是兩層高的雙柱往廊,高13.3米,最上面是檐部和女兒牆。沿水平方向將立面分為五段,中央和兩端各有凸出部分。兩端的凸出部分用壁柱作裝飾,中央部分用倚柱,上有山花,因而主軸線十分明確。整個東立面成功地運用了幾何圖形的比例尺度,簡潔洗練,層次豐富,充分體現了宮殿建築雄偉威·懾的性格。xz盧浮宮里的阿波羅長廊(Galerie d' A plllon,1662年)的內部裝修,是路易十四時代宮殿內部裝修的代表作之一。盧浮宮的西側為圖勒里宮(Palais des Tulleries,15揚年始建),兩座宮殿於十六世紀時用大迴廊連接起來。1871年巴黎公社起義時,圖勒里宮已被焚毀。1768年,貴族馬利尼(Marigny)鑒於盧浮宮中有許多波旁王朝的寶物,乃建議改作美術博物館供人觀賞,25年後終得實現。

閱讀全文

與法國有哪些文化組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7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2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0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