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鷹的品種有哪些
1、蒼鷹,是中小型猛禽。體長可達60厘米,翼展約1.3米。食肉性,主要以森林鼠類、野兔、雉類、榛雞、鳩鴿類和其他小型鳥類為食。棲息於不同海拔高度的針葉林、混交林和闊葉林等森林地帶,也見於山施平原和丘陵地帶的疏林和小塊林內。
2、雀鷹,屬小型猛禽,體長30-41厘米。以雀形目小鳥、昆蟲和鼠類為食,也捕食鴿形目鳥類和榛雞等小的雞形目鳥類,有時亦捕食野兔、蛇、昆蟲幼蟲。分布於歐亞大陸,往南到非洲西北部,往東到伊朗、印度和中國及日本。越冬在地中海、阿拉伯、印度、緬甸、泰國及東南亞國家。
3、赤腹鷹,是小型猛禽,翅膀尖而長,因外形象鴿子,所以也叫鴿子鷹。體長27-36厘米,體重108-132克。頭部至背部為藍灰色,翅膀和尾羽灰褐色。棲息於山地森林和林緣地帶,也見於低山丘陵和山麓平原地帶的小塊叢林,農田地緣和村莊附近。
4、阿根廷巨鷹,世界上最大的飛行鳥類之一,體重可達70公斤,翼展最大可達7米,是人類已知第二大的飛禽。阿根廷巨鷹的喙角尖呈彎鉤狀,可捕捉15公斤重的獵物,是典型的肉食鳥類的特徵。
5、角雕,又名哈佩雕或哈比鷹,是新熱帶界的一種鷹,後來被編入自立的角雕屬中。它們是美洲中最大隻及最強壯的猛禽,很多時都棲息在熱帶低地森林的上冠層。它們也是世界上最大型的鷹之一,現存只有食猿雕較它們大。
2. 鷹有哪些種類
鷹的種類繁多,常見的有禿鷹、隼、海東青、蒼鷹、黃庭、鴿鷹、魚鷹、鷂鷹等。禿鷹即座山雕,它常以腐屍為食,頭頸部要探入動物的腹腔啄食,所以長此以往頭頸部便無毛。
隼也叫土鶻,形體雖然比鷹小,性情卻非常兇猛,飛行起來風馳電掣般。
鴿鷹專吃鴿子與小鳥。
魚鷹能從高空向下俯沖,用雙爪抓住水中的魚類。
海東青是極為名貴的鷹,性情兇猛,形體矯健,身長僅一尺多的海東青竟能捕獲18斤重的天鵝。
此外,還有別名為松子、白熊、跺子、細熊、燕松的鷂鷹等。
捕鷹需要專門的技能,捕鷹的工具有網、彈繩,還要有一隻鴿子或其他小鳥作為"誘子",用來引誘老鷹。
為了防止"誘子"看見老鷹而嚇癱,還特意將其眼睛縫上,將其用繩子拴著放在網窩中間。
網有六尺見方,捕鷹要躲隱蔽之地,等到老鷹從空中俯沖下來捕捉"誘子"時,只要一拉彈繩,網就會翻過來把老鷹扣在網里。一般大雪過後,鷹撲獵物較難,看見"誘子"會不顧一切地撲食,這時張網捕鷹較易。不過天冷路滑,捕鷹也變得非常艱難。
捕鷹難,馴鷹也難。鷹生性狡詐梟悍,成年的鷹較難馴化,雛鷹馴化則比較容易。
捕獲得雛鷹後,用皮條套住鷹腿,用特製的皮帽罩住鷹的頭和眼睛,使它不致於因見到人而亂飛。然後開始"熬鷹",即不讓它睡覺。鷹是白天撲食夜間睡覺,當夜間它睏乏欲睡時,熬鷹人要驚醒它,不讓他睡去,一般是幾個人輪流值班熬鷹的。
大概經過10天左右,鷹的野性漸被磨滅。熬鷹要掌握火候,如果熬的不夠,老鷹可能飛走;如果熬過關了,老鷹會因體力不支而無法捕獵或死去。所以熬鷹的人需要每天稱鷹的體重,以達到馴化它的目的。
熬鷹完了就是遛鷹,黎明時,給鷹帶上紅皮小帽,帶著它到空氣清鮮,風景優美的地方遛彎兒。
馴鷹人一般給鷹餵食羊肉,但從不喂得過飽,防止它不願捕食。在喂熟後即馴練其跳掌,然後再馴練其低飛捕食的本領。每年除冬季外,其他季節要架著鷹到清澈的河流邊上,放鷹入水,讓它潛水洗浴。
鷹的相貌與性情有極大的關系。凡是忠誠的鷹頭較大,鼻樑較寬,捕獲獵物後盡管十分飢餓,仍會將獵物叨回到主人面前。奸詐狡猾的鷹,一般頭小、鼻樑狹窄,這種鷹不但難以馴服,而且馴服之後捕獵時,常先填飽自己的肚子,之後即便主人再讓它捕獵,也不理睬了。
馴熟的鷹可以隨主人到野地里捕兔子,鷹的眼光十分銳利,一旦看見兔子便像箭一樣飛過去,在兔子正後方時一收翅膀斜著落下去,用雙爪緊緊抓住兔子的後背和頭部。一隻優秀的鷹經馴化後,非常有靈性,還有廉恥之心。捕獵時,如果撂空了,則會落在樹上,不肯下來,感到很羞愧,似乎沒臉見主人。這時補救的辦法是放出一小雀誘之回來,這個辦法有時會誘使鷹飛回來,有時則不靈,不靈的話,鷹就會一去不返。
這股玩鷹的風氣一直延續到民國時期。這時的旗人大多生活落魄,沒有閑錢玩樂了,"玩鷹熱"才逐漸衰落。
3. 鷹有哪些種類
鷹的種類很多,全世界估計有190多種。
基本所有的鷹都可以馴養成獵鷹。比較好的是金雕(適合捕捉中大型獵物)和游隼(適合捕捉小型獵物)。金雕為國家保護動物,比較少見。其它的鷹,除了市場(並不是經常都有的),可以從山裡人那裡買到新捕的鷹。
不同的獵鷹也有不同作用。
按所馴養的鷹類不同,馴熟後捕獲獵物也不同。為捕捉野兔而馴養的蒼鷹
為捕捉雀類等害鳥而馴養的雀鷹,獵捕狐狸等較大型獵物,則需馴養金雕等大型猛禽,金雕兩翅展開時可達1米以上。
新捕到的野鷹,性極凶暴不安,見人後恐懼沖撞,或可主動向人攻擊,馴養的第一步是先馴服它的野性(熬鷹),首先用皮革製成的頭罩戴在頭上,遮蓋雙眼,使之失去視力。並以細繩或皮條拴其足部,使之立於架上或手臂之上,此時每天喂1次食,以新鮮肉類浸水後用手送至其嘴邊,僅喂其原食量的1/2,使其處於飢餓狀態。盡量多使其聽到各種聲音,也可將其架在手臂上或棲架上帶到繁華街巷,隨著馴養者的行動和手臂的晃動,以手撫摸鷹體各部位,包括其頭和嘴殼等處,通過上述方法,促使獵鷹與馴養人接近。並在其飢餓和精疲力盡的狀態下,加快接近馴養人。夜間可使其立於架上。
待獵鷹野性逐漸減少後,飼養人在喂飼時,發出一種聲音作為採食信號,使之聽到聲音就有採食的條件反射。以後在採食的信號聲中以獵物誘引並訓練其捕捉獵物,在捕獵成功後給以少量獵物為食,更有利於下次的捕獵效果。
總之,獵鷹不宜喂飼足量,使之略有飢意;體質不得過肥,因為肥壯的獵鷹常不願追捕獵物,也常會逃失。但過度瘦飢的獵鷹,體力不佳,也不利於快速追捕獵物。
獵鷹的日常飼料,以新鮮的牛羊肉為主食,喂前需以溫水浸泡,增加水分和溫度,有利健康。適當喂些獵物更有利於健康。具體食量應靈活掌握。馴養的獵鷹需要經常訓練捕捉獵物,不宜求偶繁殖。一隻馴成的獵鷹,其身價將升高數百倍甚至千倍以上。
4. 鷹的種類有哪些
1、蒼鷹,是中小型猛禽。體長可達60厘米,翼展約1.3米。食肉性,主要以森林鼠類、野兔、雉類、榛雞、鳩鴿類和其他小型鳥類為食。棲息於不同海拔高度的針葉林、混交林和闊葉林等森林地帶。
2、雀鷹,屬小型猛禽,體長30-41厘米。以雀形目小鳥、昆蟲和鼠類為食,也捕食鴿形目鳥類和榛雞等小的雞形目鳥類,有時亦捕食野兔、蛇、昆蟲幼蟲。
3、赤腹鷹,是小型猛禽,翅膀尖而長,因外形象鴿子,所以也叫鴿子鷹。體長27-36厘米,體重108-132克。頭部至背部為藍灰色,翅膀和尾羽灰褐色。棲息於山地森林和林緣地帶。
4、阿根廷巨鷹,世界上最大的飛行鳥類之一,體重可達70公斤,翼展最大可達7米,是人類已知第二大的飛禽。阿根廷巨鷹的喙角尖呈彎鉤狀,可捕捉15公斤重的獵物,是典型的肉食鳥類的特徵。
5、角雕,又名哈佩雕或哈比鷹,是新熱帶界的一種鷹,後來被編入自立的角雕屬中。它們是美洲中最大隻及最強壯的猛禽,很多時都棲息在熱帶低地森林的上冠層,它們也是世界上最大型的鷹之一。
5. 老鷹分成幾大類
鷹的類別很多,隼、鷹、鵟、鷲、雕等等,都屬於鷹類,在每個類別里又包括很多種。 鷹科(Accipitridae)是一個成員非常復雜的科,我們所熟悉的猛禽如鷹、雕、鷂、鵟和舊大陸兀鷲都是鷹科的成員。鷹科成員大小,習性各不相同,有最大型和最兇猛的的猛禽,也有小型的猛禽,有的食腐肉,如多種兀鷲,有的食鳥類,如雀鷹,有的食獸類,如角雕,有的食魚,如漁雕,有的食爬蟲,如蛇雕,有的食昆蟲,如蜂鷹,還有些適應特殊的事物,如食水果的棕櫚鷲和專食蝸牛的蝸鳶。鷹科可進一步劃分為9亞科,有64屬209種,其中我國有鳶亞科、鷹亞科、雕亞科、鵟亞科和禿鷲亞科,共20屬46種 鷹一般指鷹屬的各種鳥類。視覺敏銳,能在高空飛翔時看到地面上的獵物。由於鷹眼的視網膜的黃斑處有2個中央凹,不僅比一般動物多1個,而且中央凹的感光細胞每平方毫米多達100萬個(人眼僅約有15萬個)。上喙尖銳彎曲,下喙較短。4趾具有銳利的鉤爪,適於抓捕獵物。性情兇猛,肉食性,以鳥、鼠和其它小型動物為食;有些種類喜食屍體,如禿鷲(Aegypiusmonachas)。兩翼發達,善於飛翔,一般多在晝間活動。多棲息山林或平原地帶,如蒼鷹(Accipitergentilis)、雀鷹(鷂子)(Accipi-ternisus)、鳶(老鷹)(Milvusmilvus)等。 雕是大型猛禽,體型粗壯,翅及尾羽長而寬闊,扇翅較慢,常在近山區的高空盤旋翱翔,能捕食野兔,幼畜等大形哺乳動物,也嗜食鼠類。我國常見的種類有金雕和烏雕。
烏雕
烏雕(Aguilaclanga)俗稱皂雕或花雕,體形比蒼鷹大,全身黑褐色,腰部有V字型白斑,尾比金雕及白肩雕長。幼鳥翼的復羽先端有淡色斑。翼下初級飛羽基部也有淡色斑。常棲於沼澤、河川、水邊等地,嗜食蜥蜴、蛙、小型鳥類、鷗、鴉以及鼠類,也常食動物屍體。終年留居我國東北和長江下游一帶,冬時常見於福建、廣東等地。
隼
隼是小型猛禽,一般比鴿子稍大一些,翅狹而尖,尾長,飛行敏捷,以小型動物及昆蟲等為主食。我國常見種類有游隼,燕隼及紅隼等。 游隼(Falco peregrinus)是隼類中體型較大,翼較寬的一種,成鳥上體濃青黑色,下體發白,有細的橫紋。幼鳥上體暗褐色,下體有縱紋,幼鳥及成鳥頰部有鮮明的須狀黑斑。性甚兇猛,飛行迅速,常棲於沿海地區,在河湖上空疾飛,掠捕野鴨等鳥類為食,為我國北方的旅鳥,南方為冬候鳥。
燕隼
燕隼(Farco subbuteo)體形似游隼但較小,翼先端尖銳,棲止時翼與尾等長,與其他鷹類不同。上體黑褐色,成鳥從胸到腹有黑色縱斑,從脛到下尾赤褐色。幼鳥縱斑粗,下體褐色較濃,頰部有須狀紋。翼下面淡灰色,飛翔時看起來似為黑色鳥類。棲於林區農耕地、平原、草原等地,飛翔輕捷迅速,常在飛翔中捕食昆蟲及小形禽鳥。遍布我國東部,在黃河長江流域,為夏候鳥,為廣東省留鳥。
紅隼
紅隼(Falco tinunculus)雄性背褐色,頭尾青灰色,尾先端有黑帶。雌體為赤褐色,上面有橫斑,下體有縱斑,飛翔時飛羽黑褐色、復羽褐色很顯明,翼較游隼為尖銳。常棲於農耕地、田圃附近以及開闊的山麓草原等地。常常停翔在空中,見到餌物即直下掠之,嗜食昆蟲、小鳥及小型嚙齒類。終年留居於華北一帶,冬時見於我國東南部大陸及台灣。
草原雕
就拿雕來說,在我國有7種,其中有一種叫「草原雕」的,是唯一棲息在內蒙中部開闊草原地帶的鷹類。它能大量獵食嚙齒類有害動物,如野兔、黃鼠、跳鼠及田鼠等,在保護牧草的茁壯生長、提供牲畜足夠的飼料方面,起著積極作用,從而是發展畜牧業生產上的「有功之臣」。另外,由於它們捕食了那些帶有傳染疾病的和體弱的鼠類,因此,在控制疾病的蔓延、保持生態平衡上起著「清道夫」的作用。 草原雕的雄鳥體形較小,體長約740毫米,全身羽毛褐色。雌鳥較大,體長約780毫米,羽毛的顏色較深。它們遍布我國西部,南抵喜馬拉雅山脈,東達內蒙中部、東部及河北省。秋後遷到南方越冬。草原雕多見於低山和開闊的草原地帶,平時飛行較低,多見翱翔在150-200米高的草原上空,有時在地面上尋找獵獲物,站在鼠類洞外「守株待兔」。它每日取食的時間,與鼠類的活動規律恰好一致,大都在早上7-10點以及傍晚時候進行覓食,故此是鼠類的有力天故。營巢在樹上、岩壁上或在旱獺洞里。樹上的巢,主要以樹枝、蘆葦等為材料,內鋪草或羊毛等物。4-5月間產卵,每次產2-3枚,卵上有紅褐和蒼灰色斑點。孵卵期45天,育雛期55天,8月底幼鳥即可出飛。 鷹絕不僅僅是供人類狩獵用的獵禽。更重要的是,它們在維持生態平衡中是不可替代的角色。50年代初期,法國兔子成患。為了控制兔子的數量,保護農牧場,法國人故意使兔粘液瘤病在野兔中流行。這樣,法國確實有效地控制兔子的數量,但歐洲其他國家卻因此遭殃。因為這些國家兔子的數量維持在正常水平,而兔粘液瘤病的流行造成90%兔子死亡。可是,在西班牙南部馬里馬斯生活的兔卻一直保持相當的數量,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馬里馬斯地區捕食猛禽較多,而感染粘液瘤病的病兔又較易被猛禽捕殺,染病的兔子不斷被淘汰,於是粘液瘤病並沒在馬里馬斯兔群中流行。如果沒有猛禽,誰又能使馬里馬斯兔群兔於瘟疫之災呢!這是一個極端的例子,但它說明,在自然生態系統中,鷹這種捕食鳥類能對它捕食對象的群體起控制或保護作用。實際上,它們是在幫助捕食對象的群體淘汰體弱多病、無生存競爭能力的個體,從而保證獵物群體的健康及競爭能力。當然,它們也在一定范圍內控制獵物的數量,如一隻雀鷹每年要吃290隻老鼠,這相當於16對老鼠一年所能繁殖的小鼠數。可想而知,雀鷹對鼠類的數量具有強有力的控制能力。因此鷹類是生態平衡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讓我們努力保護這些猛禽吧。
金雕
金雕(Aguilachrysaetos)俗稱潔白雕,體較大,全身為黑褐色,體色為雕類與鷹類中最發黑的一種。成鳥頭頸部金黃色。幼鳥尾羽基部以及翅膀飛羽的基部為白色,成長後白色部分消失。飛翔時翼長而寬,尾端稍圓形。在我國也有分布的白尾海雕與虎頭海雕的幼鳥,全身也為褐色,與金雕很相似,但尾形為楔形,是與金雕相區別的重要 標志。棲於山地,常高踞山崖巔頂或飛翔於高空中。性兇猛,喜食野兔、雉、鶉以至大形哺乳動物幼麝等。巢營於高山懸岩上或峭壁的樹上,遷徙時在我國東北常能見到。幼鳥馴養作獵鷹;飛羽及尾羽可供製扇,有重要經濟價值。 金雕素以勇猛威武著稱。古代巴比倫王國和羅馬帝國都曾以金雕作為王權的象徵。在我國忽必烈時代,強悍的蒙古獵人盛行馴養金雕捕狼。時至今日,金雕還成了科學家的助手,它們被馴養後用於捕捉狼崽,對深入研究狼的生態習性起過不小的作用。當然,在放飛前要套住它們的利爪,不至於把狼崽抓死。據說,有隻金雕曾捕獲14隻狼,它的兇悍程度可見一斑。 金雕並非金色的雕,盡管它源於希臘語的名字直譯是金色的鷹。這里提到的金色,可能是就它頭和頸後羽毛在陽光照耀下反射出的金屬光澤而言,因為它全身的羽毛呈栗褐色,跟金色相距甚遠。金雕體長近1米,體重4千克左右,是雕中最大的一種,它們的腿除腳趾外全被羽毛覆蓋,看上去確實儀表堂堂。 金雕翼展達1.5米,飛行很快,在追擊獵物時,它的速度不亞於猛禽中的隼。正是因為這一點,分類學家最初將它們列為隼的一種。金雕飛行快捷,它有機智靈活的捕獵方式。在搜索獵物時,金雕是不會快速飛行的,它們在空中緩慢盤旋。一旦發現獵物,它們便直沖而下,抓住獵物後便扇動雙翅,疾若閃電般飛向天空。剛剛出窩的狼崽常常遭到這種襲擊,待母狼趕來營救已為時過晚。在空中,金雕也能隨心所欲地捕食。有人記述過金雕從地面沖上天空,捕食飛過的野雞的情形:金雕沖上天空,當飛到野雞下方時,突然仰身腹部朝天,同時用利爪猛擊野雞。野雞受傷後直線下落,金雕又翻身俯沖而下,把下落的野雞凌空抓住。這簡直是一位卓越的飛行家在表演。 金雕的巢都建在高處,如高大樹木的頂部、懸崖峭壁背風的凸岩上,因為這些地方人和其他動物很難接近。一對金雕占據的領域非常大,有近百平方千米,對接近它們巢的任何動物,它們都會以利爪相向。因此,研究金雕巢是一項冒險的活動。然而,一位瑞典女鳥類學家卻成功地進行了一次冒險活動。她發現了一個金雕巢,並想接近它。由於她的冒犯,金雕立刻發起攻擊,在「嘰—嘰—」的尖利叫聲中,金雕一次次向她俯沖,但每次她都敏捷地避開金雕的攻擊。最後,金雕無可奈何,只好放棄攻擊,盤旋著飛走了。於是,她在金雕巢對面的懸崖上建起觀察點。她發現她所觀察的巢中已經有兩只渾身長滿白色絨羽的幼雛,金雕每天都要飛出很遠為幼雛尋食。久而久之,金雕就不再注意她。有一天,她換了一頂帽子,沒想到此舉又招來金雕的輪番攻擊。她只好又換上原來的帽子,金雕才安然地飛去。金雕的這一舉動引起她的興趣,於是,她製做了一個假人,並為它穿上一身跟自己不同的衣服。她把假人背在背上走出來。金雕立刻又發現了這個攻擊目標。這次金雕成功了,它抓起假人,飛到離巢不遠的一片空地上,丟下假人便飛走了。原來,這片空地是金雕的「糧庫」,那裡還貯存著一些金雕沒吃完的動物屍骨。 時間一天天過去了,小金雕漸漸長大了。一天,一隻不安分的小金雕走出巢來,一失足跌到巢下的山坡上。女鳥類學家趕忙前去搭救,捕食歸來的金雕見狀尾隨而來。也許是由於女鳥類學家懷中抱著它們的「愛子」,這次金雕並沒有發起攻擊。待女鳥類學家把小金雕放口巢中,安然離去後,金雕才迫不及待地落到巢里。 我國是盛產海雕的國家,產地集中在西部和東北部。玉帶海雕是一種廣泛分布於我國西部高原的海雕,它們體型巨大,翼展達2米。它們特別愛吃旱獺幼崽和鼠兔。它們常靜棲在距旱獺洞和鼠兔洞十幾米的地方,當獵物探頭出洞四處張望時,碩大的玉帶海雕便猛撲過去。它們起飛時的聲響很小,因此捕食的成功率很高。在蘇聯外貝加爾地區生活的玉帶海雕主要以魚為食,兼吃一些鼠免和鴻雁。玉帶海雕的尾羽黑褐色,尾羽中部還有一條白色的寬頻。玉帶海雕的尾羽是非常珍貴的羽飾,因此它常遭到人們捕殺。白尾海雕跟玉帶海雕大小相近,它尾羽是純白色的,非常顯眼。白尾海雕生活在沿海地區,繁殖時它們遷徙到東北及長江下游一帶,冬季在長江以南越冬。白尾海雕的食物除魚外,還有野兔、鼠、幼鹿。在冬天,它們還偶爾捕食狗和貓,甚至能以屍體腐肉和漁場附近的垃圾為食。白尾海雕的食量很大,但它們也很耐飢餓,它們可以45天不吃東西而安然無恙。白尾海雕的全身羽毛幾乎都有經濟價值,翼羽、尾羽可制扇,尾下覆羽可作裝飾羽。白尾海雕和玉帶海雕在我國都很稀少,已列為國家二類保護動物。白頭海雕是最著名的一種海雕,它們只生活在北美。18世紀,美國國會將白頭海雕定為國鳥。從那時起,美國的國徽和軍服上全都印有白頭海雕腳握橄欖枝的圖案。在這個圖案中,橄欖枝象徵著和平,白頭海雕則意味著戰爭,兩者結合在一起象徵著集和平和戰爭兩大權利於一身的美國國會。
白頭海雕
白頭海雕最突出的特點是頭和尾都潔白如雪,身體其餘部分為棕色。它們的幼鳥跟成鳥不同,出生時全身羽毛都是栗褐色,跟金雕相似。隨著年齡的增長,小白頭海雕頭部和尾部的羽毛逐漸變白。一般幼鳥需要7年才完全成熟,那時頭尾才變得跟父母完全一樣。白頭海雕以捕食魚類和其他一些小動物為生,它們也食腐肉。它們還常常倚仗武力奪他人口中之食。有時它們逼著鷗等弱小的捕魚鳥吐出獵物;有時則強行搶食,弱小的鳥迫於它們的強大而讓出食物。甚至體型較大的美洲鷲也得在它們的威逼下,乖乖地吐出已吞入嗉囊中的腐肉,否則美洲鷲就會遭到白頭海雕的猛烈攻擊,輕則受傷,重則喪命。但是,就是這樣一種強悍的猛禽也沒能逃脫被人類捕殺的厄運。即使在它們被推崇為國鳥的美國,從1922年到1940年就有103454隻白頭海雕被槍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仍有1000餘只白頭海雕喪生於獵人的槍口下。但白頭海雕的厄運不止於此,近來,科學家們發現,白頭海雕血液中有毒化學物質的含量明顯高於其他猛禽,許多白頭海雕的生殖器官和腦組織都因而受到損傷。更為嚴重的是,大量的胚胎常常死於體內過量的有毒化學物質的毒害。白頭海雕的數量因此而急劇減少。目前,美國正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來拯救瀕危的白頭海雕。真是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鳶
提起老鷹,大概無人不曉,因為無論在城鎮郊區還是鄉村山野,幾乎處處可見它們的蹤跡。它們時而振翅直飛,時而高空盤旋,飛行姿態之輕盈,令人羨佩。清代詩人高鼎有一首詩:「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這里紙鳶就是風箏,而鳶是老鷹在分類學上的稱謂。古人把風箏稱作紙鳶,說明人們對鳶那種輕盈優美的飛行姿態多麼熟悉。在英語中,鳶也被稱作kite,而kite的中文意思就是鳳箏。由此可見,古今中外對鳶的認識是非常相似的。 鳶是鷹的一種,辨認它們很容易:它們全身羽毛呈暗褐色,在飛翔時,翅上左右各顯露出一塊白斑,尾是中間凹的叉形,跟其他鷹中間凸的圓形尾截然不同。 「老鷹抓小雞」盡人皆知.那麼,鳶是不是嗜雞成性呢?實際上,鳶的食性很雜,它們常在田野間捕食兔、鼠等小哺乳動物,也吃小鳥、蛇、蛙、魚、蝗蟲、螞蟻和蚯蚓,有時它們甚至吃一些五穀雜糧。在海濱,鳶時常以垃圾、腐魚、小動物屍體為食,因此被人稱作清道夫。相對來說,小雞在鳶的食譜中只佔很小一部分。
赤鳶
赤鳶是廣泛分布於歐洲、北美和中東的一種鳶。它跟我國常見的鳶的不同之處,在於它的羽毛呈紅褐色,因而得名「赤鳶」。赤鳶體長0.6米左右,雙翅展開達1.6米,尾也是叉形。每到繁殖季節,雌雄赤鳶在天空中比翼齊飛,萬里晴空像一個巨大的「舞場」,雄赤鳶盡情地上下翻飛,向雌赤鳶展示自己的飛行本領。「互訂終身」之後,雌雄赤鳶便一同「嘰嘰嘰嘰嘰……」地歡叫著飛到它們中意的巢址,「安家立業」。赤鳶的巢大部分是舊巢,很大的可能是它們這一對前一年用過的。巢一般建在接近森林邊緣的高大樹木上,這使巢不僅成為它們的孵卵「場」,還成了它們的瞭望塔,非常便於搜索獵物。當然,舊巢必須經過修理才能使用,於是「夫妻」雙雙忙碌起來,它們用嘴叼來小樹枝、苔鮮、各種各樣的紙條、獸毛、爛布頭,甚至還從附近人家晾衣繩上叼來衣服,真是「不拘一格選巢材」。 當舒適的巢修好後,雌赤鳶便產下2~4枚卵。4月中旬,渾身長滿灰色絨羽的小雛便出殼了,它們張開大嘴,不停地鳴叫討食。雄赤鳶便急忙外出為雛鳶捕食,這時,雄赤鳶每天出獵多達6次,每次行程至少也有20多千米。 赤鳶的食譜跟鳶一樣龐雜,它們吃田鼠、家鼠、旱獺、蛇、蠕蟲、動物屍體及腐肉等等。在食物緊缺時,赤鴦還會為「孩子們」去「討飯」。當然,嚴格他說它們並非真正地「討飯」,它們只是悄悄地站在正在撕食食物的大型猛禽或猛獸身邊。如果食物的主人「大發慈悲」,就會剩下一些吃不完的食物,赤鳶便把這些剩食「收拾回家」。 在幼雛孵出的第一個星期里,雄赤鳶總要單獨外出,為「全家」捕食。一個星期之後,雌赤鳶才跟「丈夫」一同出獵。 小赤鳶出世後45天左右開始「鍛煉」翅膀,它們站在巢邊,不斷地扇動翅膀,但不能起飛。「父母」對小赤鳶的練習漠不關心,每天仍不斷出獵,全憑小赤鳶自己不斷摸索。練習4~5天之後,強壯的小赤鳶就試著做第一次飛行了。在小赤鳶練飛的這段時間內,「父母」格外地忙碌,因為練飛的小赤鳶總是吃不飽。赤鳶「父母」一次次出獵,回到巢中把食物往巢里一放,便又急忙飛向狩獵場」。而巢內,隨著它們一次次地飛回,發生一次又一次的「搶食斗爭」。飢腸轆轆的小赤鳶們互不相讓,爭先搶食。當然,強壯的小赤鳶總是占上風,生存競爭即使在「兄弟姐妹」之間也無例外!幾個月後,翅膀練硬了的小赤鳶們離開了「家」,開始了獨立生活。
蝸牛鳶
鳶類中,有不少奇特的種類。例如,有一種分布在美國佛羅里達州以及南美洲地區的鳶,它叫做蝸牛鳶。很久以前,人們就知道這種鳶專以蝸牛為食,但怎麼個吃法卻鮮為人知。後來,一位名叫赫伯特.朗的美國探險家根據他在英屬蓋亞那的觀察,詳細地描述了蝸牛鴛吃蝸牛的方法。原來,當蝸牛鳶拾到一個蝸牛時,它並不急於行動。它用爪握住蝸牛殼,靜靜地耐心等待。當蝸牛認為萬事大吉,身體緩慢伸出殼時,蝸牛鳶使用尖利的嘴准確地刺中蝸牛的肉身,2分鍾後,蝸牛便癱瘓了。然後,蝸牛鳶搖動硬殼,甩出蝸牛的肉身。這時,它們才迫不及待地吞下蝸牛肉,連蝸牛封閉硬殼的角質化厴也一同吞下去。
鵑隼
蝸牛鳶的這種取食方法的確獨特有趣。然而,更有趣的是分布在印度—馬來亞地區叢林中的另一種鳶——鵑隼。它們可以用腳掏取藏在樹洞中的動物。它們的腳如同猴子的「手」一樣靈活。它們的腳踝,就是一般人們印象中鳥的「膝關節」,不僅可以向前彎曲,而且還可以向後彎曲,如同人的手腕那樣。
蜂鷹
蜂鷹也是一種鳶。它們體長約0.6米,背部羽毛深褐色。臉部呈有小而致富的羽毛,看上去像鱗片一樣。蜂鷹經常棲息於稀疏的松林中,常到鄉村田野和草原上活動。蜂鷹挖掘蜂巢,吞食蜂卵、蜂幼蟲甚至長有毒刺的成年蜂。它們臉部鱗片一樣的緻密羽毛像頭盔一樣,使蜂群奈何不得。蜂鷹在夏季常隨蜂群移動而轉移棲息地。冬天,它們則又回到較溫暖的地區。蜂鷹不僅吃蜂,它們也吃蟈蟈、蝽象、鼠類、蛙及蛇等小動物。據記載,蜂鷹在我國東部丘陵和南方很常見。蜂鷹嗜食蜂類,給養蜂業帶來一定的損失,但在另一方面,蜂鷹也啄食害蟲,給農林業生產帶來一定益處。 在廣闊的非洲大草原上,大群的食草動物不論走到那裡,都尾隨著一些垂涎欲滴的動物。在這些覬覦者中,禿鷲隨時可見,它們緊追目標,不停地在獸群上空盤旋。突然,其中一隻禿鷲發現一具屍體,它在空中盤旋幾圈後,准確地落在屍體旁邊,剎那間,二三十隻禿鷲相繼降落,於是,屍體被撕裂,內臟被吞食,肌肉被成條地撕下。
安第斯神鷹
在南美安第斯山脈,安第斯神鷹正遨遊碧空、俯視丘陵,期望能遇到一隻死羊以飽飢腸。從外表看,安第斯神鷹跟非洲草原上的禿鷲非常相似:頭和脖子都只生著短短的絨羽,彷彿是裸露的。但是,鳥類學家指出,它們並無共同的祖先,也沒有親緣關系。非洲草原上的禿鷲是舊大陸鷲的後裔,是鷹的近親。而安第斯神鷹是新大陸鷲。 大約在2000萬年前,舊大陸鷲曾駐足美洲新大陸。後來,由於某種目前尚未確知的原因,它們徹底從新大陸上消失了。隨著舊大陸鴛的消失,新大陸鷲的祖先興起了,成了新大陸上以屍體、腐肉為食的鳥類。據研究新大陸鷲的祖先在生存歷史上較舊大陸鷲還要久遠,它們是單獨進化的一類鷹鷲類鳥。跟舊大陸鷲不同,新大陸鷲的鼻孔是相通的,有些種類有根發達的嗅覺器官;新大陸鷲的爪很細弱,不像舊大陸鷲有雕一樣強勁的利爪。另外,新大陸鷲的鳴管很不發達,因而近乎「啞巴」。 現存的新大陸鷲只有7種,因為它們全部分布在美洲,所以又稱美洲鷲,安第斯神鷹就是其中之一。這種鷲體羽黑色,雄鷲前額有一個大肉垂,裸露的頸基部有一圈白色的羽領,裸露的頭、頸和嗉囊都呈鮮紅色,因它們主要棲息在安第斯山脈中溫尼佐拉至苔拉德福格的高山上,又因它們展翼達3米,體重達12千克,被認為是可飛行的最大的一種鳥,所以,人們稱它們為「安第斯神鷹」。 安第斯神鷹善於翱翔,能藉助山間的上升氣流升高,並悄無聲息地飛越溝壑大川。它們可以以任何動物的屍體為食,尤其愛吃牛羊的屍體。跟許多舊大陸鷲不同,安第斯神鷹很少聚成幾十隻的大群一起進食。安第斯神鷹十分貪食,不吃完屍體,是絕不會離去的。安第斯神鷹常常在吃食後飛到高高的懸崖上久「坐」,因為它們吃得太多太飽。不過,它們的消化系統肌肉發達,消化力強,即使所食過多也能順利消化。目前,因為得到了嚴格的法律保護,安第斯神鷹在安第斯山區和南美太平洋沿岸比較常見
6. 鷹的種類有哪些
廣義的鷹(hawk;eagle)泛指小型至中型的白晝活動的鷹形類鳥,尤指鷹屬(Accipiter)的種類(真鷹,true hawk),包括蒼鷹和雀鷹。
廣義的鷹(hawk;eagle)一詞也常用來稱呼鷹科的其他種鳥類(如鳶yuān、鵟kuáng和鷂yào),甚至用來稱呼某些隼(sǔn)科鳥類(如隼、卡拉卡拉鷹)。
(6)法國鷹有哪些擴展閱讀
鷹會捕捉老鼠、蛇、野兔或小鳥等小型動物。大型的鷹科鳥類(雕)可以捕捉山羊、綿羊和小鹿。鷹多數在白天活動,即使它在千米以上的高空翱翔 ,也能把地面上地獵物看得一清二楚,是鼎鼎有名的千里眼。它有一副強壯的腳和銳利的爪,便於捕捉動物和撕破動物的皮肉。
它的喙大,胃腸發達,消化能力強,吃下去的老鼠,一會兒功夫就被消化得精光。不能消化的如稻草,會將它們裹成團狀吐出去。它的體態雄偉,性情兇猛,動物學上稱它是猛禽類。
7. 鷹的種類有哪些啊
鷹的種類有:
1、蒼鷹
蒼鷹,是中小型猛禽。體長可達60厘米,翼展約1.3米。食肉性,主要以森林鼠類、野兔、雉類、榛雞、鳩鴿類和其他小型鳥類為食。棲息於不同海拔高度的針葉林、混交林和闊葉林等森林地帶。
8. 鷹的種類有哪些
鷹是隼形目鷹科中的一個類群,是食肉的猛禽,嘴彎曲銳利,腳爪具有鉤爪,性兇猛,食物包括小型哺乳動物、爬行動物、其他鳥類以及魚類,白天活動。漢語中將隼科中較大的鳥類和鴟鴞科的鳥類(貓頭鷹)等食肉鳥類俗稱也劃為鷹類,但一般只是專指鷹科鳥類。
鷹的視力相當敏銳,從天空上可以發覺地面的小動物,肌肉非常強有力,大型鷹兩腳甚至可以將一頭小鹿的脊椎骨折斷,可以攜帶一頭幾十斤重的羊飛行。
鷹是大型肉食性鳥類,屬於隼形目鷹科,其下可分為幾個屬,彼此未必非常接近。60多個物種中,多數原產地在歐洲、亞洲及非洲。此外北美洲美國和加拿大僅有白頭海雕和金雕,在中美洲、南美洲有9個品種,澳洲有三個品種。
鷹的種類多,有的叫鷹,有的叫鷲,叫鳶,叫鷙,叫梟,叫雕,叫隼等等,反正都是些吃小動物的大鳥,草原上的這種鷹,身體比鷂鷹大,比雕小,它們飛行速度快,眼睛能看清楚十幾公里外一隻小雞的一舉一動。它們狡詐而兇殘異常,獵人們也很難將它們用槍打下來。但是,有的獵人卻用另一種鳥做誘餌,用網將它活捉,用熬鷹的方法,把它馴練成為人類賣命的抓兔能手。 鷹的種類很多,全世界計有190多種,台灣省常見的有20多種,分布於台灣島的中、低海拔的山區、沼澤、海岸、河口,以動物為食,屬猛禽類。在屏東平原常見的鷹中,有一種叫白尾鷲的鷹,其頭、頸為淡褐黃色,背、腹為褐色,以白色尾羽毛為特徵,是台灣稀有的候鳥。還有一種叫灰面鷲的鷹, 背為紅褐色,腹部白色有條斑,喉部、腮部為乳白色。每到秋季,灰面鷲隨著寒流從祖國的東北,或是俄國的西伯利亞經過海上長途跋涉,成群結隊來到屏東,有時是幾百隻,甚至上千隻、上萬只。可是,最近幾年由於外國商人大量收購這種鷹的標本,造成人們對灰面鷲的大規模捕殺。屏東成了灰面鷲的「鬼門關」每年都有2萬多隻灰面鷲難逃捕殺的噩運。對此,許多熱心人士指出,如這樣濫捕下去,這種鷹將瀕臨絕滅。
蒼鷹(Accipiergentilis)俗稱雞鷹或黃鷹。雄鳥體長約半米,雄鳥體形較雌鳥小,從頭部到前部為灰黑色,眼後為黑色,有明顯的白色眉斑;下體白色,雜有數目很多的灰黑色小橫斑。雌鳥上體及翼表面為灰褐色,眉紋白而雜以褐紋,下體白色,體下面有縱斑。蒼鷹在飛翔時,翼短而寬,先端圓,尾較長。一般常常是扇翅和滑翔交替進行,呈直線狀飛翔。在飛翔時翼保持水平狀。扇翅速度較其它大型鷹類快。棲於山地森林中,善於捕食小型哺乳動物,如野兔和野鼠等,偶爾也捕食鳥類。分布於我國東北以至雲南、廣東、文本等地。繁殖於西伯利亞以及我國的小興安嶺等地。此鳥嗜食鼠等,對農業有益。幼鳥常被馴養作為獵鷹,用以捕捉野兔及小鳥。
雀鷹(Accipiternisus)俗稱鷂子,體形比蒼鷹稍小,成鳥上體青灰色,尾羽較長,有十分明顯的深褐色橫斑,很容易識別。飛翔時主要是扇翅和短距離的滑翔交替進行,並常在空中呈圈狀的飛翔。常棲於山地林間,或在村落附近河川小溪附近地帶,飛翔力很強,善捕食小鳥等動物。繁殖於我國華北北部、東北西北部、呼倫貝爾盟博克圖、北部大、小興安嶺等地,冬時常見於四川、雲南以東的地區。此鳥也能馴養作獵鷹,用以捕捉小型鳥類。
赤腹鷹(Accipitersoloensis)比雀鷹稍大,上體為青黑色,尾羽有幾條細橫帶,無眉斑,下體淡灰色。飛翔姿勢與雀鷹同,常棲於林中,以蛙、蜥蜴和小形鳥及大形昆蟲為食。繁殖於長江中下游一帶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廣東等地。
9. 鷹有幾種
老鷹有190多種。廣義的鷹一詞也常用來稱呼鷹科的其他種鳥類。老鷹的類別很多,隼、鷹、鵟、鷲、雕,都屬於鷹類,在每個類別里又包括很多種。著名鷹類有蒼鷹俗稱雞鷹或黃鷹、雀鷹俗稱鷂子、赤腹鷹、阿根廷巨鷹。外形特徵。鷹科喙切緣具弧狀垂突,適於撕裂獵物吞食,基部通常被蠟膜或須狀羽。
10. 鷹有幾種,分別是什麼
老鷹的類別很多,隼、鷹、、鷲、雕等等,都屬於鷹類,在每個類別里又包括很多種鷹科是一個成員非常復雜的科,我們所熟悉的猛禽如鷹、雕、鷂、和舊大陸兀鷲都是鷹科的成員鷹科成員大小,習性各不相同,有最大型和最兇猛的的猛禽,也有小型的猛禽有的食腐肉,如多種禿鷲,有的食鳥類,如雀鷹,有的食獸類,如角雕,有的食魚,如漁雕,有的食爬蟲,如蛇雕,有的食昆蟲,如蜂鷹食水果的棕櫚鷲和專食蝸牛的蝸鳶。鷹科可進一步劃分為9亞科,有64屬209種我國有鳶亞科、鷹亞科、雕亞科、亞科和禿鷲亞科,共20屬46種,並不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