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法國因為什麼爆發全國性的示威活動
根據環球網的報道,在法國的街頭發生了全國性的示威行動,此次行動在法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也是較大規模的一次示威活動。在法國國家超過70多個城市在街頭進行了大規模的遊行示威,但示威者的態度非常的堅決,也特別的蠻橫。這些示威者在街頭上舉著標語,對警察的行為進行抗議。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這場示威的活動當中,示威遊行逐漸演變成了一場街頭暴亂。
此案自己公布之後,就遭到了法國民眾的強烈抗拒,有人表示公民有權利記錄警察執法的全過程。而且如果警察在執法過程中出現了暴力執法的行為,將警察暴力執法的行為記錄下來,也會成為證據。不過法國政府稱所頒布的整體安全法沒有任何的問題,會影響媒體和公民舉報警察暴力執法的權力,安全法的公布目的就是為了保護警察的合法權益。
『貳』 法國隊的內亂是怎麼回事
阿內爾卡辱罵主教練多梅內克並拒絕道歉,導致了被開除的後果
世界盃首現罷訓高盧雞一鳴驚人
法國隊內訌昨日火爆升級,在一堂公開訓練課上,隊長埃弗拉與體能教練發生了激烈的言語沖突,隨後帶領全隊罷訓,法國足協官員、球隊領隊讓·路易斯·瓦倫丁表示這是一個恥辱,並引咎辭職。這是世界盃歷史上首次出現罷訓現象。 □今報世界盃報道組
昨天法國隊按計劃抵達訓練場,雖然法國隊在世界盃上戰績不佳,但仍有200多名球迷到現場觀看訓練。
讓他們萬萬想不到的是,他們在訓練場上看到的卻是體能教練羅伯特·迪韋納與隊長埃弗拉進行的激烈爭執,眼見兩人爭吵越來越激烈,主教練多梅內克上前試圖將兩人分開,但迪韋納的怒火也噴向了多梅內克。雙方情緒越來越激動,要不是球員都圍過來勸阻,兩個人很可能在訓練場就發生肢體沖突。
在激烈的爭執過後,這位體能教練離開了訓練場。埃弗拉一怒之下召集全體法國隊員罷訓,22名球員都離開訓練場返回大巴,很快大巴就開動駛向法國駐地,留下球迷和媒體記者面面相覷。
本屆世界盃開賽以來,內訌一直是困擾法國隊的最大問題,球員之間互相指責,比賽成績糟糕。在0比2完敗墨西哥之後,法國隊幾乎已經無緣小組出線。而在那場比賽的中場休息時,憤怒的阿內爾卡甚至侮辱主教練多梅內克是「骯臟的婊子養的」。這一事件被法國《隊報》曝光之後,法國足協立即對切爾西前鋒做出了開除的懲罰。
法國隊隊長埃弗拉曾在新聞發布會上就阿內爾卡遭開除一事表達了他的不滿,尤其對於將阿內爾卡辱罵多梅內克一事透露給媒體的「叛徒」更是憤恨,有消息指出,迪韋納很有可能就是埃弗拉所指的「叛徒」。
『叄』 法國多地發生遊行示威160多人被捕,當地遊行示威活動為何如此頻繁
法國政府不久前提出《整體安全法》法案,並提交會議審核。在法案中的第24條款中規定,對惡意傳播警察和憲兵形象,泄露其面部特徵和身份信息的行為進行處罰。
但是法國近期發生的警察暴力執法事件,加劇了民眾對該條款的不滿,爆發了法國多個城市的民眾不滿。
據法國媒體報道,爆發騷亂的城市包括巴黎,里昂,蒙彼利埃等,他們反對政府提出的《整體安全法》,要求刪除法案中第24條款等內容。因為大量民眾聚集,已經至少有164名民眾被抓。
印象中,法國此類活動一直都有,那麼為什麼在當地此類活動會如此頻繁呢?我認為是法國是革命發源地,當地人推崇民主自由,當地人充分利用自己的權利。對此,我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法國是革命發源地在18世紀末,法國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這次大革命瓦解了波旁王朝,同時較為徹底地摧毀了法國封建制度。這次大革命使過往的貴族和宗教特權不斷受到自由主義的沖擊,舊觀念逐漸被取代,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對此,你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告訴我。
『肆』 法國為何成為恐襲重災區
恐怖主義是全球人民的災害,反恐任務是任重而道遠,美國、法國目前成為恐襲重災區。2015 年 11 月 13 日巴黎發生系列恐怖襲擊事件,造成至少197人死亡。2016年7月14日法國尼斯市舉行國慶日慶祝活動時發生襲擊事件,一卡車沖入人群事件,並與警方交火,造成至少77人死亡,上百人受傷。2018年3月23日上午,一名持有武器的恐怖分子在法國南部奧德省的卡爾卡松市和特雷布鎮製造恐怖襲擊,導致3人喪生,16人受傷。法國為什麼會成為恐襲重災區呢?筆者認為原因有三:其一、法國穆斯林移民數量較多,給了恐怖組織溫床;其二、法國行政效率低下,反恐力度不足;其三、法國出兵中東地區,給恐怖組織了借口。
最後法國作為北約成員國,總是追隨美軍征戰世界,中東地區的戰爭幾乎都有法國軍隊的參與。在敘利亞內戰中法國不但聲稱巴沙爾政權「已失去合法性」,還積極追隨美國在各種場合推動和協調對敘利亞的政策立場,並採取了一系列針對巴沙爾政權的干預政策。2011 年 11 月法國外長朱佩聲稱,不排除對敘利亞採用軍事手段,這使法國成為第一個提出對敘利亞進行軍事干預的西方大國,並對敘利亞進行了經濟制裁。法國還派遣大軍進入敘利亞,給敘利亞各派系沉重打擊,一些恐怖組織以此為借口在法國策劃恐怖襲擊,以此威懾法國政府。
『伍』 法國巴黎為什麼騷亂
騷亂起因
10月27日,法國巴黎北郊克利希蘇布瓦鎮的兩名男孩在躲避警察時不幸觸電身亡,該市數百名青少年因此走上街頭抗議,焚燒汽車和垃圾桶,打砸店鋪和政府機關,並與警方發生沖突。騷亂事件由此蔓延開來。
騷亂時間表
10月27日,巴黎北郊克利希蘇布瓦鎮兩名非洲裔穆斯林少年為躲避警察追捕,慌不擇路,跑入一所變電站,觸電喪生。該鎮數百名青少年走上街頭抗議,與警方發生沖突,隨後引發騷亂。
10月28日,騷亂繼續,克利希蘇布瓦街道多輛汽車遭到焚毀。兩天的騷亂造成23名警察受傷,13人被捕。
10月29日,克利希蘇布瓦鎮數百名居民在市政廳和事發變電站間舉行默哀遊行。
10月30日,警方向克利希蘇布瓦鎮一座清真寺投放催淚彈,騷亂進一步升級。
10月31日,內政部長薩爾科齊到巴黎市郊的阿爾讓特耶視察,遭抗議人群示威。
11月1日,騷亂從克利希蘇布瓦鎮蔓延到歐奈蘇布瓦鎮,造成該地區30多人受傷。
11月2日,法國總統希拉克首次就騷亂事件發表講話,呼籲民眾保持冷靜。
11月3日,騷亂進入第7天,沖突愈演愈烈。參與騷亂人員向警察和消防人員開槍,焚燒了約40輛汽車、兩輛公共汽車、多個垃圾箱和一些巴士站。
法國巴黎騷亂暴露出錯綜復雜的政治紛爭
發生在法國巴黎周邊的騷亂3日出現新的不祥之兆,騷亂中有人向警察與消防員開槍。法國人擔心,「40個夜晚暴亂」的宣言可能成為現實。
騷亂暴露出法國社會在移民與同化政策上的積弊,也帶來錯綜復雜的政治斗爭。
騷亂升級
3日晚上,騷亂中響起了槍聲。在巴黎北部的塞納-聖但尼省,3處騷亂現場傳出4聲槍響,開槍者的目標是警察與消防員。所幸無人受傷。騷亂升級的苗頭還表現在暴力方式與規模的擴大。騷亂參與者已不滿足於縱火焚車、燒店、投擲石塊。3日早上,兩輛連接巴黎與戴高樂機場的通勤列車遭到石頭襲擊,一條線路被迫中止運行。襲擊者威逼列車停下來,並打破了列車車窗,其中一名女性乘客被玻璃劃傷。在騷亂破壞最嚴重地區的歐奈蘇布瓦鎮,青年們圍攻了一所警察局,縱火點著一家雷諾車行、一家超市與當地的體育館。僅在塞納-聖但尼省,一周來的騷亂已造成9人受傷,315輛車遭到焚毀。
社會代價
此次騷亂的導火索看起來微不足道。10月27日,巴黎東北郊克利希蘇布瓦鎮的兩名少年在躲避警察追趕時觸電身亡。憤怒的當地青年開始縱火發泄不滿,騷亂在一周內,迅速蔓延到巴黎周邊十多個城鎮。一些人把騷亂的擴大歸咎於法國內政部長尼古拉·薩爾科奇的「暴言」。騷亂剛起時,這位內政部長聲稱要用高壓水槍「清除」郊區的「烏合之眾」。
但更多的人把騷亂歸結到兩個原因。其一是法國大城市與周邊郊區貧富、治安、就業上的強烈落差;其二是法國一直以來尋求的種族、民族、文化同化政策反而加深了對立。這次發生騷亂的巴黎周邊地區主要聚居著非洲與阿拉伯人移民。他們大多居住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建造的房子里。法國政府當年為緩和巴黎城區住房壓力,在郊區及周邊省份集中興建了大批住宅樓。
高人口密度,移民眾多,高失業率,使這些地區逐漸成為貧困、犯罪、吸毒、被遺忘者與被損害者的代名詞。尤其在政府提供的公共住宅區,15歲至25歲青年人的失業率甚至高達40%。
巴黎郊區埃夫里市市長曼努埃爾·瓦爾斯對德新社記者說:「我們正在為30多年來的社會、地域、種族隔離付出代價。」
政治紛爭
歐洲媒體認為,作為法國2007年總統大選的有力候選人,法國內政部長薩爾科奇開始為他的強硬發言付出代價。英國《每日電訊報》說,「清除」郊區「烏合之眾」的說法簡直是極右翼的口氣,「他毀了自己的機會」。
薩爾科奇的最大競爭對手、總理德維爾潘也因為其政策未能消除郊區的被邊緣化趨勢遭到抨擊。
捷克《人民報》說,薩爾科奇與德維爾潘都想利用這次騷亂打擊對手,並為自己的總統競選撈取政治資本,「法國政治家視其為撈分的良機」。
一些歐洲右翼黨人則把巴黎的騷亂視為「對歐洲的一個警告」,因為許多歐洲國家面臨同樣的移民與文化融合、經濟差異問題。
馮武勇(新華社特稿)
巴黎騷亂折射歐洲移民政策缺失
雖然法國政府採取斷然措施來平息騷亂,相信騷亂過後社會秩序很快會得到恢復,但如果我們以理性的眼光來深究這場騷亂的緣由,可以說是法國的移民政策和「共和同化」原則激化的結果。
———趙俊傑
肇起於10月27日的法國巴黎郊區騷亂持續至今,引起歐洲國家的高度重視,也折射出西歐國家近年來移民政策的缺失。
雖然法國政府採取斷然措施來平息騷亂,相信騷亂過後社會秩序很快會得到恢復,但如果我們以理性的眼光來深究這場騷亂的緣由,可以說是法國的移民政策和「共和同化」原則激化的結果。
眾所周知,法國已進入老年化社會,新一代本土法國人出生比例偏低,為給社會注入新的活力,並保持經濟的持續增長,近年來法國政府吸納了一大批北非國家及土耳其移民,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信仰伊斯蘭教,無論是在宗教信仰、價值觀,還是在日常生活習俗方面,都同法蘭西民族有明顯的差別。新生的法國移民由於缺少就業機會和社會保障,更因為得不到良好的教育,逐漸形成了城市邊緣化的「社會弱勢群體」。以這次騷亂為例,巴黎北郊的非洲裔移民居住環境惡劣,失業率為巴黎市的兩倍以上,貧富懸殊大,犯罪率高,本來新生的一代移民就對法國政府的移民政策深為不滿,如今,遇到他們的同胞遇害這樣的悲劇,自然會產生社會群體發泄不滿的騷亂現象。
因此,這場社會騷亂絕非偶然,它充分表明法國政府的移民及社會政策存在諸多弊端。
據法國內政部統計,目前在法國類似克利希蘇布瓦市這樣潛藏社會動亂的敏感郊區多達751個,這類地區人口密度大,移民數量多,就業機會少,貧困和犯罪面廣,存在暴力及種族歧視現象。法國政府對這類地區雖有一定的政策扶持,但往往把這類地區的移民視為對法國社會福利體制的一種威脅,特別是法國內政部長薩爾科齊一貫主張「選擇性移民」和「清洗」郊區移民群體,他在處理這次騷亂中更發表一些強硬的言詞,聲稱對騷亂者實行「零容忍」,自然引發眾怒。
由於法國政府推行的移民政策存在諸多問題,加之城郊貧富差別過大,才引發了這場大規模的騷亂。騷亂過後,法國政府該認真坐下來想想,為什麼「共和同化」原則得不到認可?為什麼強硬的移民政策引起社會的反彈?法國社會黨發言人對此聲稱,「對富人區實施安全政策,失去了普通大眾。」此話言之有理,法國雖然一貫強調自由、平等、人權、博愛,但在現實生活中往往難以做到本土法國人與新生移民的平等,種族歧視及警察暴力現象的確存在,這一點美國也不例外。
痛定思痛,法國當局應以此為戒,高度重視法國社會中的不平等現象和貧富懸殊問題,而不應收緊移民政策,製造更多的社會不穩定。同樣,其他歐洲國家也存在移民社會問題,也當以巴黎騷亂為戒。
□趙俊傑(社科院歐洲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