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英國的殖民地有哪些
曾經是英國殖民的國家共56個,地區2個(現在的國名):
一、大洋洲14個:澳大利亞,紐西蘭,萬那杜,吐瓦魯,索羅門群島,薩摩亞,諾魯,聖文森及格瑞那丁,聖露西亞,聖克里斯多福與尼維斯,巴布亞紐幾內亞,斐濟,巴貝多,吉里巴斯。
二、非洲21個: 南非,奈及利亞,喀麥隆,賴索托,波札那,迦納,馬拉維,坦尚尼亞,辛巴威,史瓦濟蘭,尚比亞,烏干達,湯加塞席爾,模里西斯,莫三比克,納米比亞,獅子山,肯亞,甘比亞。
三、美洲9個:美國的一部分,加拿大,貝里斯,蓋亞那,特利尼達和多巴 哥,牙買加 ,格瑞那達,巴哈馬,安地卡及巴布達。
四、亞洲11個:印度,巴基斯坦,馬來西亞,新加坡,孟加拉國,馬爾地夫,斯里蘭卡,緬甸,汶萊,民主葉門、中國香港。
五、歐洲3個:愛爾蘭,塞普勒斯,馬爾他。
例舉介紹:
一、非洲
巴蘇陀蘭 即今賴索托。1868年英國吞並了該地區,1871年交由好望角殖民政府管轄,1884年英國恢復對其的直接管轄。1966年獨立。
貝專納即今波札那。1884年英國遠征軍到達該地,1885年宣布其為英國的保護國,1895年貝專納部分地區交由好望角殖民政府管轄,其餘部分繼續直接隸屬於英國的管轄之下。1966年獨立。
英屬多哥 原為德國的殖民地,一戰後被分為法屬多哥和英屬多哥。戰後英國對該地區進行委任統治,1919年被並入黃金海岸,迦納獨立後成為其領土的一部分。
英屬喀麥隆原為德國殖民地,一戰後英國對其部分地區進行委任統治,1961年英屬與法屬喀麥隆合並並宣布獨立。
甘比亞 自1661年起該國就是英國商人的要塞,1821年被並入獅子山,1888年成為獨立的英國殖民地,1894年部分內陸地區也被宣布成為英國的保護國,1965年獲得獨立。
南非 1795年和1806年英國從荷蘭人手中兩次奪得好望角的部分領土,1814年全面吞並好望角,1872年起受英國直接管轄。
英國佔領了這個原屬荷蘭的殖民地後,眾多荷蘭裔白人開始向奧蘭治自由邦和德蘭士瓦移民,但英國在1900年布爾戰爭後吞並了這兩個地區。納塔爾則於1843年被英國吞並並成為其殖民地。1910年由上述殖民地合並組成南非聯邦,成為一個自治領。
西南非洲今納米比亞。1878年納米比亞的沃爾維斯港被宣布為英國領地,1884年被並入好望角殖民地,1915年英國吞並了該港周圍的德國殖民地,於1919年成立南非委任統治地。1990年獨立。
史瓦濟蘭1890年英國與德蘭士瓦對史瓦濟蘭統治者進行聯合保護,1906年英國單獨對其保護,1968年獨立。
蘇丹原是埃及的殖民地,後在1880年代埃及統治被馬赫迪推翻;1898年英國以埃及的名義重新佔領蘇丹,並與埃及共同對蘇丹進行統治。1956年蘇丹獨立。
坦噶尼喀原為德國在東非的殖民地,1919年英國開始對其進行委任統治,1961年獨立,1964年與桑給巴爾組成坦尚尼亞。
桑給巴爾 1841年英國在該島建立領事館,1890年宣布其為英國的保護國,1963年獨立,次年與坦噶尼喀合並組成坦尚尼亞。
烏干達1890年英國東非公司與布干達王國簽訂條約,1894年布干達正式成為英國的保護國,1896年其他幾個地區陸續加入保護國,1905年成立烏干達殖民地,1962年獨立。
二、美洲與大西洋
安提瓜 聖克里斯托弗於1632年對其進行殖民統治,1663年被置於英國的管轄之下,1981年獨立為安地卡及巴布達。
巴哈馬群島1717年開始被英國統治,1973年獨立。
巴貝多1625年起開始有人在該島上居住,1663年歸英國政府統治,1966年獨立。
百慕大群島1612年一家倫敦公司開始管理百慕大,1684年起由英國政府直接管轄。
英屬維爾京群島1666年起就有人在此居住,1713年起成為英國殖民地。
開曼群島1670年西班牙割讓該群島,行政上一直屬牙買加殖民政府管理,直到1959年成為獨立的殖民地。
多米尼加1761年英國從法國手中獲得該島,1778年法國重奪多米尼加,英國則於1783年再度佔領;1978年獨立。
格瑞那達1762年英國從法國手中獲得該島,1779年法國重奪格瑞那達,英國則於1783年再度佔領;1974年獨立。
牙買加 1655年英國從西班牙手中奪得該島,1962年獨立。
蒙特塞拉特1632年起島上開始有人居住,1663年成為英國殖民地,法國曾在1664~1768年和1782~1784年兩度統治該島。
聖克里斯托弗和尼維斯1623年聖克里斯托弗成為英國在加勒比海地區的第一塊殖民地,1663年起由英國政府直接統治,1782年至1783年間曾被法國短暫佔領。1882年聖克里斯托弗與尼維斯島組成聯合政府,1983年獨立,稱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聖露西亞1778年英國從法國手中奪得該島,1783年又歸還法國,1796年和1803年英國又分別兩次重新佔領,1814年英國永久吞並聖露西亞,1979年獨立。
聖文森特英國於1762年佔領該島,1779年~1783年法國曾佔領該島,1979年聖文森及格瑞那丁獨立。
三、亞洲
亞丁1839年不列顛東印度公司從阿拉伯人手中奪得該港口,1858年東印度公司將統治權交給英國政府,成為英屬印度殖民政府的管轄范圍。
1936年亞丁與其內陸地區成為一個單獨的殖民地亞丁保護地。1963年亞丁加入南阿拉伯聯邦,後者於1967年獨立為南葉門,1990年南北葉門統一後亞丁依然是葉門的一個港口城市。
巴林1820年,英國政府與巴林埃米爾簽署協議,將其變為保護國,1971年巴林宣布獨立。
不丹1864年英國通過戰爭佔領了不丹的邊境地區,1911年不丹與英國簽署條約,不丹的外交政策交由英國執行,內部事務則保持自治;1947年印度獨立後英國也結束了對不丹的控制。
四、歐洲
塞普勒斯1878年英國與土耳其簽訂條約,獲得了塞普勒斯的統治權,1914年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1960年完全獨立。
直布羅陀1704年英國從西班牙手中奪得這個軍事要塞,1713年英國與西班牙簽訂條約,正式確認其主權歸英國所有。
(1)法國哪些城市是英國殖民地擴展閱讀:
1、殖民影響:
由於美洲的殖民地獨立較早,因此殖民地的歷史作用主要體現在非洲和亞洲地區。
1853年,卡爾·馬克思在《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來結果》一文中提出殖民地及殖民主義有「雙重使命」,即破壞性使命和建設性使命,兩者都是既有積極方面又有消極方面。
殖民地的「破壞性使命」主要表現在對殖民地傳統社會經濟結構的破壞上,但由於宗主國的政治、經濟情況不同,各個殖民地的歷史情況、殖民對象、自然生態條件和社會集團的不同,因此殖民地所受的影響在質量上有很大的差別。
由於殖民,西屬美洲殖民地和英屬印度殖民地傳統經濟結構的瓦解和破壞是巨大的。但在熱帶非洲,除占極少面積(法屬西非為8%,撒哈拉以南非洲為5%)的經濟作物種植地區外,殖民地的絕大多數地區都保持了原始的農業社會結構。
殖民地的「建設性使命」,即積極意義,通常表現在以下方面:宗主國通過向殖民地輸出資本、技術,進行建設,為其提供了現代化的港口、道路等基礎設施。
殖民地的商品經濟也得到發展,城市化步伐加快,出現了鐵路、公路、電訊、電話、醫院、學校,把原本落後的殖民地地區帶入了市場經濟領域,比較典型的例子如香港。
對於殖民地歷史作用的評價,在學術界一直存在爭論意見。左派的和來自社會主義國家的歷史學者通常認為,在非洲、美洲和亞洲的殖民地對於當地的文明、文化、經濟和政治只起到負面的、破壞的作用。
也有觀點認為,殖民地在不同時期的歷史作用是不同的,以非洲為例,在早期奴隸販賣時期,殖民地對非洲文化起了毀滅性的破壞作用;在自由資本主義時期,禁止非洲本土的奴隸貿易,是功大於過;在帝國主義時期,對非洲的資源掠奪加劇,是過大於功;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是殖民地的建設時期,既有對殖民地的投資和發展,也有對殖民地民族運動的鎮壓,功過相等。也有觀點認為,殖民地的歷史貢獻大於它對當地造成的損害。
2、現存殖民地
內部自治的海外領地:安圭拉、百慕大群島、開曼群島。
無自治權的海外領地:英屬印度洋領地、英屬維爾京群島、直布羅陀、蒙特塞拉特、皮特凱恩群島、聖赫勒拿、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
歐洲:直布羅陀(英)、大西洋地區、安圭拉(英)、百慕大、英屬維爾京群島(英)、福克蘭群島(包括南喬治亞島)(英);
開曼群島(英)、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英)、蒙特塞拉特(英)、聖赫勒拿(包括戈夫島、特里斯坦-達庫尼亞島、阿森松島)(英)、皮特凱恩群島(英)。
Ⅱ 法國有幾個海外殖民地
法國現在沒有殖民地了 這些叫海外屬地
按照行政區域劃分:
4個海外省份(départements d′outre-mer, DOM):瓜德羅普,馬提尼克,蓋亞那,留尼旺島。
5個海外領土(collectivité d′outre-mer):法屬波利尼西亞(987),瓦利斯和富圖納群島(986),馬約特(976),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975),法屬南極領地。法屬蓋亞那
還有1個特殊行政單位(Statut spécifique):新喀里多尼亞。
Ⅲ 英國曾是法國殖民地嗎
不是,英法兩國曾有過長達百年的戰爭,史稱「百年戰爭」
百年戰爭(Hundred Years' War)是指英國和法國,以及後來加入的勃艮第,於1337年 - 1453年間的戰爭,是世界最長的戰爭,斷斷續續進行了長達116年,百年戰爭中,發展出不少新戰術和武器。 12世紀中,英國金雀花王朝在法國佔有廣闊領地,12~13世紀,法國國王逐漸奪回部分被英王佔領的土地。14世紀初,英國仍占據法國南部阿基坦地區,成為法國政治統一的最大障礙。雙方還爭奪富庶的佛蘭德地區。佛蘭德毛紡業主要依賴英國的原料,英國則從羊毛貿易中獲取巨利。1328年,法國佔領佛蘭德,英王愛德華三世(1327~1377在位)下令禁止羊毛出口。佛蘭德因失去原料來源,轉而支持英國的百年戰爭中戰場上的法軍反法政策。戰爭的導火線主要是王位繼承問題。1328年,查理四世去世,法國卡佩王朝絕嗣,支裔瓦盧瓦王朝的腓力六世繼位,英王愛德華三世以法王查理四世外甥的資格,與腓力六世爭奪王位,觸發戰爭。 1337年11月英王愛德華三世率軍進攻法國,戰爭開始。1340年,英法兩國發生海戰,法軍戰敗。英國控制了英吉利海峽。1346 年8月,雙方在克雷西會戰,英軍大捷,乘勝進入諾曼底。1347年攻佔法國的加來。1356年9 月,普瓦提埃之戰,法軍大敗,法王約翰二世(1350~1364在位)及眾臣被俘,英藉此向法國索取巨額贖金。1360年法國王子查理被迫簽訂屈辱的《布勒塔尼和約》 ,把加來及法國西南部大片領土割讓給英國。 1364年,王子查理繼位,稱查理五世(1364 ~ 1380在位 ), 為了奪回失地, 改編軍隊,整頓稅制,緊張備戰。1369年起連續發動攻勢,幾乎收復全部失地,1396年雙方締結二十年停戰協定。 1415年8月,英王亨利五世(1413~1422在位)趁查理六世(1380~1422在位)即位後法國統治階級發生內訌之機,領兵進攻法國,10月佔領法國北部。1420年,雙方簽訂《特魯瓦條約》,條約規定法國王太子的王位繼承權轉歸英王亨利五世。亨利五世與查理六世之女結婚。這項條約實際上將法國分為由亨利五世、勃艮第公爵和法國王太子查理分別統轄的三個部分。1422年法王查理六世與英王亨利五世先後去世,英方宣布由未滿周歲的亨利六世(1422~1461,1470~1471在位) 兼領法國國王。1428年10月,英軍圍攻通往法國南方的要塞奧爾良城,形勢危急。法國人民組成抗英游擊隊,襲擊敵人。1429年,法國女民族英雄貞德率軍擊退英軍,解奧爾良城之圍。此後,法國人民抗英運動繼續高漲,英軍節節敗退。1429年7月,王子查理在蘭斯加冕,稱查理七世。1435年勃艮第公爵臣服於法王。1453年10月,駐波爾多英軍投降,除加來外,法國領土全部收復。至此,百年戰爭以法國的勝利而結束。
Ⅳ 英國法國有哪些殖民地
很久以前就有!英國:(我就說未解放的)聖赫勒拿,皮特凱恩島,安圭拉,蒙特塞拉特,特克斯和凱特斯群島,開曼群島,百幕大.法國:留尼望,瓜德羅蒲,馬提尼克,法屬蓋亞那.還有荷蘭,德國,西班牙,葡萄牙等.還剩下法屬蓋亞那,安圭拉,蒙特塞拉特,特克斯和凱特斯群島,開曼群島.
Ⅳ 非洲哪些國家是英國的殖民地
英國在非洲殖民地如下:
1、巴蘇陀蘭即今賴索托,1966年獨立。
2、貝專納即今波札那,1966年獨立。
3、英屬多哥,原為德國的殖民地,一戰後被分為法屬多哥和英屬多哥。戰後英國對該地區進行委任統治,1919年被並入黃金海岸,迦納獨立後成為其領土的一部分。
4、英屬喀麥隆,1961年英屬與法屬喀麥隆合並並宣布獨立。
5、甘比亞,1965年獲得獨立。
6、黃金海岸即今迦納,1957年獨立。
7、埃及1882年埃及被英國佔領,1914年至1922年期間是英國的保護國,1922年獲得獨立,但對英國履行必要的條約義務,英國軍隊在該國持續駐軍直到1954年。
8、肯亞,1963年獨立。
9、模里西斯,1968年獨立。
10、奈及利亞,1960年獨立。
11、北羅得西亞今尚比亞,1964年獨立。
12、尼亞薩蘭今馬拉維,1964年獨立。
13、獅子山,1961年獨立。
14、南羅得西亞今辛巴威,1980年白人政權與黑人族群達成共治協議,更名辛巴威,成為獲廣泛承認的主權國家。
15、英屬索馬里蘭,1960年並入索馬里後獨立。
16、南非,1910年與其他殖民地合並組成南非聯邦,成為一個自治領。
17、西南非洲今納米比亞,1990年獨立。
18、史瓦濟蘭,1968年獨立。
19、蘇丹原,1956年蘇丹獨立。
20、坦噶尼喀,1961年獨立,1964年與桑給巴爾組成坦尚尼亞。
21、桑給巴爾,1963年獨立,次年與坦噶尼喀合並組成坦尚尼亞。
22、烏干達,1905年成立烏干達殖民地,1962年獨立。
(5)法國哪些城市是英國殖民地擴展閱讀:
世界頭號殖民強國——英國
隨著新大陸的發現,18世紀歐洲與非洲和美洲殖民地之間建立「大三角貿易」航線,大西洋取代地中海,成為商業交通的必經之路,導致義大利和德意志北部漢薩同盟各傳統商業城市的衰落,英國、法國、荷蘭這幾個面向大西洋的國家興起。
英國最初試圖經過俄羅斯打通東方貿易路線,為此於1533年成立了莫斯科公司,不久之後發現俄國與東方沒有直接商業往來,於是轉而尋找西北航線,試圖經北美洲北部前往東方。
1588年英國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開始了對北美洲的殖民,建立了哈得孫灣公司和新英格蘭殖民地。1600年英國商人建立了英國東印度公司,隨後開始了在印度的擴張。
荷蘭在16世紀末獨立後,迅速發展為世界最大的航海和商業國家,於1602年設立荷蘭東印度公司,逐漸壟斷了與中國、印度、日本、錫蘭和香料群島的貿易。
法國則在北美洲建立了新法蘭西殖民地,並在加勒比海占據了數個具有戰略意義並盛產蔗糖的島嶼。
由於英國在北美殖民地進行煙草和棉花的商業種植,法國需要向加勒比海島嶼的甘蔗種植園輸送人力,因此兩國對奴隸的需要也日益擴大。1526年,英國開始奴隸貿易。不久之後,荷蘭和丹麥作為活躍的貿易中轉國也加入奴隸貿易活動中來,試圖從中分得利益。
瑞典、勃蘭登堡、漢堡、庫爾蘭等也在這一時期從事奴隸貿易,為此在非洲海岸佔領了一些據點。
由於西非地區的本土經濟以採集和狩獵為主,食物產量有限,為了供養奴隸在長途販途中的伙食,在這些據點周圍開辟了農業地區,從歐洲和美洲引進甘薯、薯蕷等糧食作物。
從17世紀初到18世紀中葉,英國和法國由於在歐洲大陸的利益爭奪而進行了四次戰爭,英國憑借強大的海軍力量,在海外奪取了法國在印度、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大片領土,一躍成為世界第一流的殖民大國。
並且在同荷蘭的數次戰爭取代了荷蘭,成為主要的船運國,建立起龐大的商船隊和海軍。以1763年英國與法國和西班牙簽訂《巴黎條約》為標志,英國取代西班牙,成為世界頭號殖民強國。
Ⅵ 請問過去法國有哪些殖民地
法國的殖民地除了中南半島的越南、柬埔寨、以及西亞的敘利亞、黎巴嫩外,其餘的殖民地大多分布在非洲。法屬西非的八個殖民地包括毛利塔尼亞 (Mauritania)、塞內加爾 (Senegal)、馬里 (Mali)、幾內亞、布吉納法索 (Burkina Faso)、達荷美、象牙海岸 (Ivory coast)、尼日 ; 法屬赤道非洲的四個殖民地有加彭 (Gabon)、中剛果、中非共合國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與查德 (Chad)。另外還有北非的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等;非洲島國馬達加斯加,美洲的法屬蓋亞那,拉丁美洲的海地等一些島嶼。 具體請看地圖所標明的紫紅色部分就是法國及其所屬殖民地。Ⅶ 法國在哪些國家建立過殖民地
茅利塔尼亞、塞內加爾、馬里、剛果、敘利亞等。
1、茅利塔尼亞
茅利塔尼亞伊斯蘭共和國(英語:The Islamic Republic of Mauritania),簡稱茅利塔尼亞,位於非洲西北部,地處北緯15~27度之間,面積103.07萬平方公里。
茅利塔尼亞西瀕大西洋,北部與西撒哈拉和阿爾及利亞接壤,東南部與馬里為鄰,南與塞內加爾相望。地區屬熱帶沙漠性氣候,全境地勢平坦。有2/3的地區是沙漠。
茅利塔尼亞最早的居民是巴富爾黑人民族,後北非柏柏爾人遷入茅利塔尼亞北部。公元7世紀阿拉伯人進入茅利塔尼亞。1912年淪為法國殖民地。1920年成為法屬西非洲管轄下的殖民地。
1956年成為「半自治共和國」,1958年9月加入法蘭西共同體,11月「茅利塔尼亞伊斯蘭共和國「宣布成立。1960年11月28日獨立。
2、塞內加爾
塞內加爾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Senegal),簡稱塞內加爾,位於非洲西部凸出部位的最西端,首都達喀爾。北接茅利塔尼亞,東鄰馬里,南接幾內亞和幾內亞比索,西臨維德角群島。海岸線長約700公里。
公元9世紀建立泰克魯王國,13世紀被馬里帝國征服。14世紀中葉建卓洛夫王國,16世紀前後屬桑海帝國。1444年起遭葡萄牙入侵,17—18世紀遭荷蘭、法國和英國爭奪。
1677年法國組建塞內加爾殖民地,1895年劃歸法屬西非管轄。1946年成為法國海外省。1958年成為法蘭西共同體內自治共和國。1959年與馬里結成聯邦,1960年退出,成為獨立共和國。
3、馬里
馬利共和國(République Mali),簡稱馬里,是西非的一個內陸國家,向北與阿爾及利亞、向東與尼日、向南與布吉納法索和象牙海岸、向西南與幾內亞、向西與茅利塔尼亞和塞內加爾接壤,是西非面積第二大的國家。
它的北部邊界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心,大多數人集中在南部,塞內加爾河源於這里。馬里國家面積的2%是農用地,同時80%的勞動力在農業工作。
曾是迦納帝國、馬里帝國和桑海帝國的中心地區。1895年淪為法國殖民地,稱法屬蘇丹。1904年並入法屬西非洲。
1958年成為法蘭西共同體內自治共和國,定名蘇丹共和國。1959年與塞內加爾結成馬里聯邦。1960年9月22日獨立為共和國。1979年成立第二共和國,1992年成立第三共和國。
4、剛果
剛果共和國(英語:The Republic of Congo;法語:République Congo),簡稱為剛果(布),位於非洲中西部,赤道橫貫中部,東、南兩面鄰剛果(金)、安哥拉,北接中非、喀麥隆,西連加彭,西南臨大西洋。海岸線長150多公里,總面積為34.2萬平方公里。
13—14世紀建立剛果王國。15世紀起被葡萄牙、英國和法國先後入侵。1884年被劃為法國殖民地。
1958年成為自治共和國。1960年8月15日完全獨立,定名剛果共和國。1969年改名剛果人民共和國,1991年改回現名。
5、敘利亞
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阿拉伯語:الجمهوريّة العربيّة السّوريّة;英語:The Syrian Arab Republic;法語:La République arabe syrienne),簡稱敘利亞。
位於亞洲西部,地中海東岸,國土總面積(包括戈蘭高地)185180平方公里。北與土耳其接壤,東同伊拉克交界,南與約旦毗連,西南與黎巴嫩、以色列為鄰,西與塞普勒斯隔地中海相望,首都大馬士革。
敘利亞在公元前3000年時就有原始城邦國家存在, 公元前8世紀起,先後被亞述帝國、馬其頓帝國、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歐洲十字軍、埃及馬穆魯克王朝和奧斯曼帝國統治。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淪為法國委任統治地。1946年4月17日獲得獨立。1963年起由阿薩德家族領導的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執政至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茅利塔尼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塞內加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剛果共和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敘利亞
Ⅷ 法國及英國現在的海外區份及殖民地有那些
英國:
加拿大
澳大利亞
法國現有的殖民地
最大的是法屬蓋亞那,另外還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和大西洋的一些小島。
法國海外領土為殖民帝國擴張時期留下來的文化政治遺產。法國共有4個海外省,分別是:留尼汪、馬提尼克、瓜德羅普與法屬蓋亞那;4個海外領地,分別是:新喀里多尼亞、法屬波利尼西亞、瓦利斯群島和富圖納群島、法屬南半球和南極領地;2個地方行政區:馬約特島、聖皮埃爾和密克隆。它們分布於大西洋、印度洋與太平洋。
Ⅸ 介紹一下一戰前英國.法國的殖民地的情況
A曾經是英國殖民的國家共56個,地區2個(現在的國名):
大洋洲14個:澳大利亞,紐西蘭,萬那杜,吐瓦魯,索羅門群島,薩摩亞,諾魯,聖文森及格瑞那丁,聖露西亞,聖克里斯多福與尼維斯,巴布亞紐幾內亞,斐濟,巴貝多,吉里巴斯.
非洲21個: 南非,奈及利亞,喀麥隆,賴索托,波札那,迦納,馬拉維,坦尚尼亞,辛巴威,史瓦濟蘭,尚比亞,烏干達,湯加塞席爾,模里西斯,莫三比克,納米比亞,獅子山,肯亞,甘比亞.
美洲8個: 加拿大,貝里斯,蓋亞那,特利尼達和多巴 哥,牙買加 ,格瑞那達,巴哈馬,安地卡及巴布達.
亞洲10個:印度,巴基斯坦,馬來西亞,新加坡,孟加拉國,馬爾地夫,斯里蘭卡,緬甸,汶萊,民主葉門.
歐洲3個:愛爾蘭,塞普勒斯,馬爾他.
地區2個:美國的一部分(指紐約州及周圍),中國香港.
註:以上56個國家中除緬甸,愛爾蘭,辛巴威,民 主葉門外,其他國家現在均為」英聯邦」組織成員
現在依然是英國管轄的海外領地,屬地還有16個:
海外領地9個:安圭拉、百慕大、英屬印度洋領地、英屬維京群島、開曼群島、直布羅陀、蒙拉賽拉特島、聖海倫納及其附島、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
屬地3個: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稱為「福克蘭島」) 南喬治亞與南三明治群島,皮特凱恩群島.
皇家屬地3個:根西島,澤西島,馬恩島.
特殊屬地1個:賽普勒斯英屬基地區 B法國曾經殖民地:
新法蘭西 路易斯安那 聖皮埃爾和勒克隆 海地 瓜德羅普 馬提尼克 法屬蓋亞那 法屬西非 茅利塔尼亞 法屬赤道非洲 阿爾及利亞 摩洛哥 突尼西亞 法屬索馬里 馬達加斯加
模里西斯 葛摩 留尼汪 克爾戈倫島 塞席爾 敘利亞 黎巴嫩 亞歷山大勒塔 法屬印度支那 東京(越南北部)越南(越南中部)交趾支那 西貢(越南南部) 寮國 柬埔寨 法屬印度
(本地治里 加里加爾 亞南 馬埃 昌德納戈爾) 法屬波利尼西亞 土阿莫土群島 社會群島 土布艾群島 馬斯克林群島 新喀里多尼亞 新赫布里底 廣州灣租借地 在華租界(上海法租
界 天津法租界 漢口法租界 廣州法租界)法屬交趾支那 阿卡地亞 阿爾薩斯 昂儒昂島 阿維尼翁 那瓦爾 比利時 柏林法佔區 喀麥隆 中非共和國 查德 南卡羅來納 科西嘉
島 達荷美 貝南 多米尼克島 費贊 法屬安的列斯 法蘭什孔德 法屬剛果 法屬幾內亞 法屬大洋洲領地 法屬波利尼西亞 聖赫勒拿島上法屬領地 美洲法屬領地 法屬索馬里蘭
吉布地 法屬南方及南極領地 法屬蘇丹 馬里 佛羅里達 得克薩斯 加彭 格瑞那達 哈泰/阿歷山德勒塔 哈德遜灣 法蘭西島 模里西斯 伊利里亞 達爾馬提亞 諸省 愛奧尼亞
群島 象牙海岸 蘇埃達 基隆 和 澎湖群島 廣州灣 拉塔基亞 利古里亞/熱那亞 倫巴底 米蘭 洛林 盧森堡 印度(馬德拉斯) 馬爾維納斯群島 福克蘭群島 馬爾他 馬約特島
墨西哥 中央剛果 米諾卡島 莫埃利島 摩納哥 蒙特利爾 蒙特塞拉特島 荷屬東印度 尼維斯島 新喀里多尼亞島 紐芬蘭 新赫布里底群島 萬那杜 尼斯 尼日 帕爾馬 皮
德蒙特 普萊桑斯 魁北克 留尼汪島 波旁島/波拿巴島 魯西永 聖巴特勒米島 聖克里斯托弗島 聖多明各 海地 聖露西亞島 聖馬丁島 聖文森特島 聖多明各 聖多美島 薩爾
薩伏依 塞內加爾 塞席爾群島 多巴哥 多哥 烏班吉沙立 中非共和國 上沃爾特 布吉納法索 威尼西亞 瓦利斯 和 富圖納群島 拿破崙時期短期佔領:(埃及 不來梅 加泰
羅尼亞 但澤 貝爾格和克累弗 厄爾巴島 埃爾富特 西班牙 托斯坎尼 瓦萊 華沙大公國 呂貝克 萊因蘭 羅馬 荷蘭 那不勒斯 皮昂比諾 葡萄牙 漢堡 日內瓦)第二次世界大戰以
後短期佔領:(德國法佔區 柏林法佔區 奧地利法佔區 維也納法佔區)
現有的:
馬提尼克、瓜德羅普、法屬蓋亞那、留尼汪、新喀里多尼亞、瓦利斯和富圖納、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社會群島、馬約特、法屬南方和南極領地 C1914年英國殖民地的人口近四億-------------------------------------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世界領土已分割「完畢」。1876年以後英、俄、法、德、日的殖民地領土有了極大的擴張,到1914年這六個強國的殖民地增加到六千五百萬平方公里,比宗主國的面積差不多大四倍。1914年英國殖民地的人口近四億、俄國三千三百多萬、法國五千五百萬、德國一千二百多萬、美國九百多萬、日本一千九百多萬。但是各國經濟政治發展是不平衡的,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力量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如下:地位 1860年 1880年 1900年第一 英國 美國 美國第二 法國 英國 德國第三 美國 德國 英國第四 德國 法國 法國
Ⅹ 請問拿破崙時期法國在全世界的殖民地有哪些
工業革命時代:殖民地的萎縮
工業革命時代到來後,傳統的以蔗糖、煙草和奴隸為主的殖民貿易已經不再具有重要意義。工業國家對棉花、羊毛、燃料、鐵、銅、錫、煤炭等工業原料的需求取代了對消費品的需求,同時這些國家迫切需要在本國之外開辟市場,以消化本國生產的工業製成品。由於歐洲地區的市場已經飽和,因此只能向美洲和亞洲(當時尚未開始對非洲的殖民)尋求發展空間。
1776年北美十三州獨立後,英國的殖民事業受到很大打擊,遂將殖民經略重點由北美洲轉至資源更為豐富、市場更為龐大的印度。此外,英國還佔領了澳大利亞、紐西蘭、緬甸、開普殖民地、香港等地。
由於法國大革命宣揚的天賦人權觀念影響,加上宗教、人道和經濟方面的原因,英國於1807年宣布奴隸貿易為非法,此後荷蘭、法國、瑞典、丹麥等國也宣布禁止奴隸貿易。這一措施使得各國在非洲沿海的據點迅速萎縮,丹麥、荷蘭均於19世紀中葉賣掉了在西非沿海的商站。同時由於拿破崙戰爭的沖擊,西班牙和葡萄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紛紛宣布獨立,對奴隸的需求銳減,這兩國在非洲的殖民力量也迅速衰弱。
在北非,法國利用土耳其的衰敗,藉助消滅北非海盜的機會向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突尼西亞等土耳其附屬國滲透,海盜最活躍的阿爾及利亞受到最沉重的打擊,1815年美國海軍打敗了阿爾及利亞海軍,1819年英荷聯合艦隊炮轟了阿爾及爾城,法國也與阿爾及利亞發生多次沖突,於1830年佔領了阿爾及利亞。
從1825年到1875年這段時間,除英國和法國外,歐洲國家征服新殖民地的活動已基本停止,代之以向海外殖民地移民的運動。而就英國的情況來說,英國首相迪斯雷利在1852年的一句話可以說是這一時期英國對殖民地態度的最好總結:「殖民地是掛在我們(英國)脖子上的沉重磨盤」(these wretched colonies are a millstone round our necks)。以英國在甘比亞和黃金海岸的兩小塊殖民地為例,其商業稅收遠遠趕不上行政開銷,英國議會幾次建議縮小殖民地規模或將其完全拋棄,只是由於英國皇家海軍西非分艦隊需要在幾內亞灣建立海軍據點禁止奴隸貿易,英國才最終保留這兩處地區。
但是,為了安置加勒比海諸島被解放的黑人奴隸,英國在殖民地萎縮時期通過建立授權公司的形式,又開辟了獅子山殖民地,美國殖民協會在同一時期開辟了賴比瑞亞殖民地,法國則開辟了利伯維爾(今加彭)殖民地,這些殖民地都被用來安置被釋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