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自1922年起,英法便處於「有禮貌的破裂階段」,造成這種狀況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答案是正確的,你有疑惑的原因可能因為歷史教科書語焉不詳。
A肯定是錯誤的。當時德國都沒有復甦,何談綏靖。而且歷史上綏靖政策的主要責任方應該是法國。
B也是錯誤的。法國佔領魯爾區的最根本目的是限制德國的工業能力,其次才是能給自己帶來什麼。英國不同意法國獨占魯爾區後,法國馬上就提出魯爾區國際化,反正就一條宗旨無論如何也減緩德國復甦的速度。在這點上英法不可能有根本上的分歧。
之所以把1922年作為英法聯盟破裂的時間節點,是因為那年召開了華盛頓會議,算是對巴黎和會內容的補充,這兩者構成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法國因為無論是工業實力還是人口都不如戰前的德國,所以極力想要削弱德國。英國則認為德國已經沒有了海軍,他就算再逆天關我屁事。英國那時候財政吃緊,承受著美國和日本在太平洋擴張的壓力,當然是希望歐洲力量能夠平衡少惹亂子,所以跟法國的觀點有根本分歧。
Ⅱ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德國與法國的關系
德法兩國的關系,從企圖媾和到德國發動侵略並佔領法國,再到後來的敵對陣營,協約國和軸心國的敵對關系。
具體進程是一戰後,法國政府一直試圖通過凡爾賽體系制約德國,防止其東山再起,甚至直接派兵佔領德國的魯爾工業區;希特勒上台後,撕毀凡爾賽和約擴軍備戰,二戰期間法國被德國全線佔領在德國對波蘭宣戰後,為了完成對波蘭的承諾,英國和法國在1939年9月3日先後對德國宣戰。
後來德軍繞過了馬其諾防線,法國戰敗,貝當建立維希法國,直至戴高樂的自由法國與盟軍打敗德國,法國與德國戰斗才結束。1944-1945年,隨著盟軍佔領西歐大陸,德國戰敗,法國得以光復。
Ⅲ 什麼事件使法國喪失了在德賠款問題的優勢
因為法國占據了德國的工業,又想要德國給出大量的賠款,於是其他國家擔憂自己在德國的優勢喪失,所以法國不得不做出退步。
Ⅳ 有誰知道歷史上的法國和德國為何是政治宿敵
法國自古以來一直對德國持敵視狀態,加上宗教的因素,信奉天主教的法國始終敵視信奉新教的德國
早在歐洲的三十年戰爭的時期,法國的實際當權者,紅衣主教黎塞琉就致力於防止德國統一,在他的不懈努力和陰謀之下,德國變成了一堆分裂的國家
隨後,在法國拿破崙上台之後,又屢屢侵入萊茵流域,使用各種手段防止德國統一
等到普魯士打敗法國,統一德國之後,大家的梁子就更深了,法國將注意力完全放在這個崛起的鄰居身上,一心想著雪恥,奪回阿爾薩斯和洛林
此後是一次大戰,主戰區又在法國,把法國打得一塌糊塗
好不容易一戰勝利了,法國人歐提出了苛刻的對德條件,被譽為這不是和平,而是一次20年的和平
而且法國派兵佔領德國的魯爾區,想盡辦法扶植其他小國,包圍德國。大家的仇越來越深
接著是二戰,德國佔領法國
轉機在於二戰之後,戴高樂拉攏德國組成歐共體,一起排擠英國,獲得更多的話語權,從這時候大家的關系算是有所好轉
Ⅳ 法國和比利時佔領了魯爾區後,德國出現了什麼危機
法國和比利時以德國不履行《凡爾塞和約》,停止支付賠款為名,出兵佔領了魯爾區。德國政府以「消極抵抗」作為對策,導致了國內大量工人失業、通貨膨脹、貨幣貶值。德國共產黨提出反對法比佔領軍和本國資本家、組織統一戰線、建立工農政府的口號,薩克森和圖林根兩地很快便成立了工人政府,後來又爆發了漢堡起義。但是,工人政府被鎮壓,起義很快失敗,反革命勢力獲勝。
德國籠罩著嚴重的政治、經濟危機,社會動盪不安。
就在此時,希特勒發動了著名的慕尼黑啤酒館暴動,這次幼稚的政變雖然失敗了,希特勒的大名卻傳遍了整個德國。而使得希姆萊進一步投入到極右翼運動中。他加入了民族社會主義自由運動組織。
Ⅵ 為什麼法國二戰後想讓魯爾區國際化
魯爾區是德國的重要工業基地,交通便利,煤資源豐富。
魯爾區的工業是德國發動兩次世界大戰的物質基礎。戰後又在西德經濟恢復和經濟起飛中發揮過重大作用,工業產值曾佔全國的40%。現在仍在德國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魯爾工業區
魯爾工業區突出的特點是,以採煤、鋼鐵、化學、機械製造等重工業為核心,形成部門結構復雜、內部聯系密切、高度集中的地區工業綜合體。
從德意志帝國成立的那天其,法國就跟德國是生死仇敵(一戰二戰都是法國先遭殃)。
魯爾區國際化的直接後果就是剝奪德國戰後死灰復燃的可能性(二戰前已經證明)。而且當時國際環境不允許法國獨吞魯爾區(這也是法國一直都想做到的事),退而求其次將魯爾區國際化,不僅杜絕了德國擁有魯爾區的可能(想奪回就得得罪多個列強),而且法國可以方便的利用魯爾區的資源加快自身的發展。是個既打擊對手又壯大自身的妙招。
Ⅶ 1923年法國和比利時軍隊出動3個師,10萬軍隊佔領魯爾區,德國為何不進行軍事抵抗
打仗是要錢的!它剛剛戰敗,賠了款有割地,哪有有錢和精力去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