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二戰法國敗給德國的原因
1、原因
①法國國民士氣低落,無心應戰,軍隊戰鬥力較德軍而言堪稱一個地下,一個天上
②(較其德國而言)法國軍事理論過於落後。在法蘭西戰役中法國仍沿用了一戰的陣地戰、防禦戰,而且盲目依賴馬奇諾防線,完全忽略了兩次世界大戰之間軍事技術和戰術思想的進步。而這次戰役中,精明的德軍實行了閃電戰,即各兵種立體式配合進攻,對敵軍進行突然毀滅。
③二戰時法國將領過分輕敵。
2、簡介
第二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I,簡稱二戰,亦可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國、義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軸心國( 及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4萬多億美元付諸流水。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3、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深刻地改變了人類歷史。其影響廣泛地涉及到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和科技各個層面。以軍事科技的發展為中介,人類的智慧與自然界的能量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被極大地釋放出來,戰爭的破壞力空前增大、戰爭手段空前增多、戰爭樣式空前豐富、戰爭空間空前廣闊。人類的戰爭活動由此由盲目走向自覺、由浮躁走向理智、由幼稚走向成熟,進入到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B. 1924年德國法國開戰誰贏了
你的時間可能有誤,德法近代戰爭只有三次,
第一次,德法戰爭德國勝。
普法戰爭是1870~1871年普魯士王國同法蘭西第二帝國之間的戰爭。因長期爭奪歐洲大陸霸權和德意志統一問題,普魯士和法國之間關系長期緊張。1870年7月14日,普魯士首相俾斯麥就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發表了挑釁性的「埃姆斯電報」,觸怒了法國政府。7月19日,法國對普魯士宣戰,但戰爭開始後,法軍接連敗北。9月2日,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親率近十萬名法軍在色當投降。9月4日,巴黎爆發革命,法國大資產階級建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法蘭西第二帝國滅亡。但普軍仍長驅直入。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加冕為皇帝,成立了德意志帝國。法國資產階級政府請求停戰。2月26日,雙方在法國凡爾賽簽訂初步和約。5月10日在法蘭克福簽署了正式和約。這次戰爭使普魯士完成德國的統一,結束了法國在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
第二次,是一戰,協約國之一法國勝。
第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戰(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國家向其終極階段,即帝國主義過渡時產生的廣泛的不可調和矛盾、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強瓜分完畢,新舊殖民主義矛盾激化、各帝國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秩序劃分不對等的背景下,為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全球霸權而爆發的一場世界級帝國主義戰爭。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斗。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王國屬同盟國陣營,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俄羅斯帝國、義大利王國和美利堅合眾國則屬協約國陣營。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大約有6,500萬人參戰,1,000萬人喪生,2,000萬人受傷。戰爭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第三次,是二戰,初期德國勝法國亡,後期同盟國加入法國勝。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納粹德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為首的法西斯軍國主義國家為軸心國一方,以三巨頭美國、英國、蘇聯為首的反法西斯國家同盟國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法國是二戰中最早滅亡的國家,滅國後流亡政府逃往英國,在法國本土建立了偽政權由貝當擔任法國總統。1945年德國戰敗,法國流亡政府回國成立新政府,宣布反法西斯勝利。
C. 為什麼德軍能在二戰前期迅速擊潰波蘭和法國雙方兵力對比如何
1939年9月1日,德軍入侵波蘭。兩天後,英國履行了之前答應維護波蘭領土完整的承諾,向德國宣戰。之後法國也向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拉開序幕。
在當時許多歐洲人心目中,波蘭算得上是一個擁有較強實力的國家,即使它無法打敗德軍入侵,但至少也能將德軍拖入持久戰的泥潭之中。然而令英法兩國政治家都始料未及的是,不到一個月時間,波蘭就已被徹底擊潰。
在二戰爆發前夕,波蘭的指揮官們仍深信騎兵沖鋒的價值。他們沒有裝甲師,沒有摩托化師,卻一直維持著數量龐大的騎兵部隊。這種軍事思想幾乎落後了整整一個世紀。
另一方面,法國在武器裝備上並不遜於德國,但他們卻無法將其組織成為一個整體。比如法國擁有的坦克數量比德國還要多,但法軍指揮官們卻將坦克當成是步兵的輔助,將坦克分散在密集的步兵之中。這與德軍利用坦克集群作戰形成了鮮明對比。
此外,無論是波蘭還是法國,陸軍部隊都缺乏空軍的支援,所以使得戰場局面變得更加糟糕。波蘭因缺乏工業基礎,因此無法發展空軍是情有可原的。然而法國卻是由於陸軍話語權過強,從而限制了空軍的發展。結果等到戰爭爆發時才發現,德國空軍在法國境內如入無人之境。
因此,波蘭被擊潰除了軍事思想落後外,自身實力不足也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原因。而法國被擊潰的主要問題則都是出在他們自己身上。明明手裡有一副「好牌」,卻因「牌手」水平太差,結果打成了「爛牌」。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
D. 請問二戰德國打敗法國用了多久
一個多月,時間是1940年5月10日—1940年6月22日。
1940年5月10日,天剛破曉,成群的德軍Ju87斯圖卡式俯沖轟炸機突然對法國、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的機場、鐵路樞紐、重兵集結地區和城市進行猛烈的轟炸。
5時30分,在北海到馬奇諾防線之間的300多公里的戰線上,德軍地面部隊向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發起了大規模進攻,揭開了入侵法國的序幕。
1940年6月10日,法國政府撤出巴黎,遷往圖爾。同日,義大利趁火打劫,向法國宣戰。13日,巴黎被宣布為不設防城市。14日,法國政府再遷往波爾多時,德軍不費一槍一彈佔領了巴黎。
就在德軍佔領巴黎的當天,德軍A集團軍的左翼已進至到馬奇諾防線的側背,「因為這條無用的防線,畢竟還存在著數十萬沒有投降或被消滅的法國軍隊」。
希特勒要求倫德施泰特與C集團軍合作,徹底消滅那裡的法國部隊。根據希特勒下達的15號作戰指令,一直在馬奇諾防線當面執行吸引法軍注意力任務的C集團軍,立即選擇馬奇諾防線守軍的薄弱處,即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築壘地域的接合部發起進攻。
A、C兩集團軍前後夾擊,馬奇諾防線很快被突破。17日,C集團軍進至馬恩-萊茵運河上,A集團軍佔領了凡爾登,法軍50萬被包圍在阿爾薩斯和洛林南部,除少數逃往瑞士外其餘全部被殲。
18日,法國政府宣布停止抵抗。22日,法德簽訂康邊停戰協定,法國戰役結束。
(4)二戰法國被德國和什麼國打敗擴展閱讀:
二十世紀世紀三十年代,法國在國防部長馬其諾將軍的主持下,耗費六十億法郎的巨資,沿著法德邊境修築了長約四百公里的堡壘群,共有五千八百個永久性工事,這就是聞名於世的馬其諾防線。
法國政府以為有此防線即可高枕無憂。然而在戰爭中,當德軍穿過法比邊境直趨巴黎時,這在紙上被描繪成「堅不可摧」的偉大工事,立即化為一堆廢銅爛鐵,起不到任何作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法國和英國同屬協約國,共同對德作戰,戰後盡管形勢多有變化,兩國仍維持了某種盟友關系。
1939年上半年,法國和英國共同允諾承擔保衛波蘭、羅馬尼亞和土耳其的義務。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法國和英國又一起宣布對德作戰,並共同進行所謂「奇怪戰爭」,致使百萬法軍空等在馬其諾防線中,坐失作戰良機。
1940年5月10日,德軍發動「西線戰事」,這一次炸彈直接落到了法國人的頭上,英法同盟也開始面臨真正的考驗。5月15日,法軍總司令甘末林即驚呼,防線已被突破,敗局無法挽回。
次日丘吉爾趕到巴黎,氣急敗壞地申斥法方作戰不力,並表示英方除派出少量空軍外,已無能力再提供其他支援。5月20日,魏剛接替甘末林出任法軍總司令。
6月10日,所謂魏剛防線又被突破,次日,丘吉爾再次趕到法國,建議法方即使在正規軍完全潰敗後,也應開展游擊戰,遭到時已出任副總理的貝當嚴詞拒絕。
6月13日,即巴黎陷落前的一天,丘吉爾來到都爾,和法國領導人作最後一次會晤。此時英國在法國僅有一個步兵師、一個裝甲師和匆匆趕來的一個加拿大師,均不足以成大事。不久它們又都全部撤走,於是在歐陸遂無英國的一兵一卒。
眼看法國這艘大船行將傾覆,作為盟友的英國不僅不鼎力相助,反而想乘人之危,為自己大撈一把。
陸上雖告慘敗,但法國依然保留了一支幾乎未被觸動的海軍,共擁有:七艘主力艦、一艘航空母艦、十八艘巡洋艦、四十八艘驅逐艦和七十一艘潛艇,自然使英國垂涎三尺。
6月16日,英國兩次急電法國政府,聲稱只要法國艦隊駛向英國港口停泊,英國就同意法國停戰。
美國駐法大使蒲立德電告國務院,英國人當務之急為保留自己的空軍和海軍,「以便一旦被迫和希特勒作交易時,能用來作為手中的王牌」;貝當則說英國人有意讓法德相互廝殺,然後再自己與德媾和。
英國不僅想佔有法國的艦隊,而且還想乘機吞並法國的殖民地,6月16日提出建立「統一的英法聯盟」的建議,它是一個具有統一的憲法、議會、政府和軍隊的實體。
英國外交部當即指示法屬殖民地的英國總領事向當地殖民機構提出接受英國保護的建議,在絕大多數場合均遭拒絕。
盡管6月18日,法國方面向英政府保證不讓法國艦隊落入德軍之手,但英國仍出動大批艦艇圍攻停泊在北非米爾斯克比爾港的法國艦隊。
當時法國在那裡集中了兩艘主力艦、兩艘巡洋艦、一艘航空母艦和十一艘驅逐艦,在英軍的猛烈炮火下,除「斯特拉斯堡號」主力艦外,大多數法艦均失去戰鬥力,另有一千兩百餘名法軍官兵喪生。
而在北非的亞歷山大港,法艦在多日被圍困後,於7月7日同意解除武裝,只有一艘主力艦「黎塞留號」設法逃至達喀爾。
在馬提尼克的法國艦隊則受到英、美海軍的嚴密監視,動彈不得。這樣一來,一個世界海軍大國就在自己的盟友、另一個世界海軍大國背信棄義的打擊下,徹底消失了!
法國在敗亡之際,不僅希望自己的盟友能給予幫助,而且還多次懇求大洋彼岸的美國能伸出援助之手。5月22日,法國總理保羅·雷諾又要求羅斯福派美國海、空軍參加歐戰。
6月10日,雷諾呼籲美國除遠征軍外,能提供所有一切可能的援助。6月14日,雷諾又將法國比作一個溺水的人,哀求美國及時援助。
羅斯福對法國方面的請求均置若罔聞,僅在6月17日敦促剛出任法國新總理的貝當切勿放棄法國的殖民地。
法國正是在這樣完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與德國在6月22日簽訂停戰協定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國戰役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法國在二戰中的崩潰:大禍臨頭時軍方如在夢游
E. 二戰中的法國為什麼這么快就被德國打敗
我覺得,是因為他們對時局的判斷錯誤導致的。
在清朝會,那時候中國,閉關鎖國,導致自己落後。只不過清朝沒有意識到問題,還覺得自己的武器特別厲害,認為自己是大國,卻沒想到外國人的武器更加厲害了。
而法國也是這樣的,在一戰過後,法國是世界上的大國。看不起德國,並且法國自己的身份,給了法國人優越感,讓他們自己覺得,他們的武器,他們的軍隊是最棒的。然後都沒怎麼更新這些武器,反觀德國,一直在發展,一直在創新。
要知道,德國在一戰輸了,但是輸的很不開心,輸的很不服氣。
所以,德國一直想要復仇,想要重新回到世界的巔峰。在二戰之前,德國的工業化水平,都超過了許多國家,德國發展的很快。反觀法國,不說了。
所以,武器落後,再加上法國自大,沒有及時發現到德國的野心。最後德國對法國發動閃電戰,法國措手不及,被打懵了。直到巴黎淪陷,法國宣布投降。
F.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與法國發生戰爭的資料
二戰法德的矛盾可以從一戰說起,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與義大利、奧匈帝國結成同盟國,而法國則與英國、沙皇俄國等結成協約國軍事同盟,一戰以同盟國戰敗告終,法國迫使德國與其簽訂了令德國感到憤怒和屈辱的《凡爾賽條約》。後來二戰爆發,希特勒在侵佔波蘭、丹麥、荷蘭、比利時等一眾小國之後,便刀鋒直逼法國;遺憾的是當時法國高層過於依賴馬奇諾防線(盡管馬奇諾防線在當時堪稱世界數一數二的防禦工事)消極避戰,再加上德國故意製造的德軍准備借道比利時入侵法國(實際上是坦克裝甲集群穿過阿登森林進入法國)的假象,導致法國整個戰略方向出現偏差,在裝甲坦克的碾壓下,法軍以及英國投送到法國的英國遠征軍一路敗退到敦刻爾克,盡管這時候由於希特勒的失誤使得絕大部分英法軍得以逃脫,但法國淪陷之勢已不可避免,在不到短短不到40天的時間里,號稱歐洲陸軍第一強國的法國宣布投降,由主和派貝當組閣,成立名義上的法國維希政府,而實質上早已是受希特勒掌控的傀儡。當時的法國海軍既不願投降德國,又不肯為英國效力,無奈之下做了最悲壯也是最無奈的選擇--自沉。同一時期,當時的主戰派法國戴高樂將軍、二戰後的首任法國總統逃離到英國,在當時英國首相丘吉爾的支持下發起「自由法國「運動,號召流亡在世界各地的法國人團結起來為解放法國而戰,這只隊伍的人數並不多,卻配合盟軍參加了北非戰事和後來解放法國第一戰的諾曼底登陸戰並取得勝利。隨著美國的參戰和蘇聯的反攻,德國最終陷入了捉襟見肘的困境直至徹底潰敗。毫無疑問,戰敗後的德國受到了有史以來最為嚴酷的懲罰----領土被美、蘇、英、法四國瓜分。
G. 19世紀初到20世紀中期,法國與德國之間有過哪幾次大規模的戰爭
主要的戰爭大概有四場。
1:拿破崙戰爭時期的普法戰爭。這時期的普魯士同法國之間的戰爭主要是以鋪路石參加歌詞犯法同盟的形式完成的。在第四次反法同盟時期,拿破崙取得耶拿戰役勝利,犯法同盟瓦解,之後法國攻入普魯士,佔領柏林,普魯士名存實亡。之後的第六次反法同盟,英國同普魯士盟軍在滑鐵盧擊敗拿破崙,隨後攻入法國,流放拿破崙,法蘭西第一帝國終結。
2:普法戰爭(1870-1871)。由普魯士國王挑釁,法蘭西第二帝國皇帝拿破崙三世發起,目的在於阻止普魯士統一德意志。但很快法軍在邊境的進攻失利,轉入防禦,但仍難以阻止普軍進攻,最終,拿破崙三世被圍困在色當,率眾投降。法蘭西第二帝國終結。法國賠款50億法郎,割讓阿爾薩斯,洛林兩地。統一德意志帝國出現在歷史上。
3: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德國屬於同盟國一方,法國屬於協約國一方,戰爭中德法的一部分以德國入侵為開端,雙方都投入了大量的部隊,但卻很難移動戰線,成為純粹的消耗戰。最終德國戰爭資源消耗殆盡,基爾港的海軍官兵不願出海送死而發動政變,並迅速蔓延至德國全境,導致德國一方的同盟國失敗。德國因戰敗喪失了13%的領土和12%的人口,德意志帝國(第二帝國)瓦解。
4:第二次世界大戰(1940-1945)。德國屬於軸心國一方,法國屬於同盟國一方。其中的德法部分以德國入侵法國為開端,戰爭經歷了僅僅六周,就以法國投降告終。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瓦解。在希特勒的命令下成立了維希法國。而流亡海外的戴高樂將軍則好找法國抵抗,成立自由法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德國一方的軸心國的失敗告終,隨後法蘭西第四共和國成立。德意志「第三帝國」瓦解,被東(蘇聯)西(美國)方劃分為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兩部分。
其實嚴格來說德國是知道普法戰爭之後才統一的,因此前兩個也可以不算在內。
H. 二戰,德國希特勒和法國什麼戰勝簽條約的
簽訂 《凡爾賽條約》。
1940年6月22日,德軍發起總攻,法國投降。
在的《凡爾賽條約》簽字之後,協約國又相繼同德國的盟國奧地利簽訂了《聖日爾曼和約》、同保加利亞簽訂了《納依和約》、同匈牙利簽訂了《特里亞農和約》、同土耳其簽訂了《色佛爾和約》。
這些和約統稱為凡爾賽體系。
(8)二戰法國被德國和什麼國打敗擴展閱讀:
談判過程
談判於1919年1月18日在凡爾賽宮鏡廳開始。1870年德國取得普法戰爭勝利並統一德國後德皇曾在此舉行加冕儀式。來自38個國家的70名代表參與了談判。戰敗國德國、奧匈帝國被排除在談判之外。俄國因於1917年和德國單獨媾和且布爾什維克取得國家政權也被排除在談判之外。
從1919年三月開始,談判由五個戰勝國(英國、法國、美國、義大利、日本)政府首腦和外長組成的「十人委員會」主導,該機構組成復雜,矛盾重重,難以做出有效決定。
談判過程中日本和其餘各國外長先後退出十人委員會,實際上只剩「四巨頭」,後義大利因對南斯拉夫的阜姆(現里耶卡)的領土要求被拒絕也退出。
最終的談判由三大國(英國、法國、美國)的政府首腦,即英國首相喬治、法國總理克列孟梭、美國總統威爾遜把持,義大利首相維托里奧·埃曼努爾·奧蘭多的作用微乎其微。
甚至不準德國參與條約討論。因為各國談判目標不一致甚至存在沖突,每個決定都是經過「不愉快的妥協」後才能達成。亨利·基辛格稱之為「美國式理想主義和歐洲式偏執狂之間的脆弱妥協」。
1919年4月29日由德國外長烏爾里希·格拉夫·馮·布魯克多夫-蘭祖率領的德國代表團抵達凡爾賽宮。5月7日德國代表團接受戰勝國提出的條件,內容包括將德國領土分割一部分給鄰國,戰勝國瓜分德國海外殖民地,限制德國再次發動戰爭的能力等。
但因德國被排除在談判之外,德國政府認為以上條件不公並提出抗議,隨即退出和會。
6月20日以古斯塔夫·鮑爾為總理的德國新政府成立,在23日德國國會舉行的投票中支持接受條約者以237票比138票勝出,28日德國新外長赫爾曼·穆勒在和約上簽字。
1920年1月10日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s)宣告成立。
I. 二戰時,法國是如何被德國打敗的
德國裝甲部隊繞道比利時,避開馬其諾防線,從前後兩面夾擊法國,法軍大部部署在馬其諾防線,一打就很被動。法國對馬其諾防線過分自信,對自己認識不足,對德國過分輕視,戰術落後,結果三周而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