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100年前為什麼要留學法國

100年前為什麼要留學法國

發布時間:2023-01-03 13:40:07

1. 1919年前後的年輕人們為何可以大批量的赴國外留學呢日本 法國 美國 而且很多都是窮苦家庭的孩子

當時是當權者覺得不學習國外的新東西不行了,就大批派出中國的青少年去國外讀書。想振興中華吧。現在國家也很鼓勵大家出國留學呀。我們聽說有些學校是985,其實就是一些重點大學的出國留學項目。每年國家都要拿出好幾十個億來資助這些學校的學生出國留學的。這對於家境貧寒卻希望留學深造的同學來說是個改變命運的好機會。別的學校我不知道,我們學校每年基本上都能派出100多人去深造,今年聽說是要派出160人。就這還是全國派出人數居於第二還是第三(前面好像有哈工大吧),可見國家的支持力度。機會大大的,就是要自己懂得去抓住機會。你也可以關注國家留學基金網站,上面經常會更新信息,其實機會真的很多,只要自己努力的充實自己,達到人家的條件。 就可以得到國家的資助去圓自己的夢想了,不過讀成以後,是必須回國的。

回答者: 千與千尋的傷心

2. 巴金為什麼要去法國留學

巴金去法國留學一部分原因是自己的意願,另外一部分原因可能是當時法國的社會環境較好比較適合學習、求學,法國政府每年平均為每個高等教育的學生投入補助。重要的是外國留學生也享受該免學費待遇,在一定程度對於中國留學生來說是較好的。

巴金1923年,到上海求學,1924年,考入南京東南大學附中,1925年,高中畢業後在上海從事社會活動和編譯工作。1927年1月,巴金奔赴法國留學。

(2)100年前為什麼要留學法國擴展閱讀:

巴金文學思想的核心為:真與善。這兩點之間,「真」是巴金文學思想的生命,是核心,「善」是巴金文學思想的基點,是價值。巴金文學思想中的善是人的絕對自由追求的價值觀,這主要得益於他早期所接觸的無政府主義思想。

無政府主義思想提倡個體之間的自助關系,關注個體的自由和平等。而巴金處女作的《滅亡》則把他反專制的憎和對人類的愛的這兩面作了非常青春激情的表述,而後的《家》則更為直接的體現了他對限制個人自由的封建的主義的無情的控訴。

3. 1900年為什麼都去法國留學

尋求救國求存的真理。1900年中國被西方列強侵佔、刮分嚴重,國家幾近滅亡。大批愛國青年尋求救國求存的真理,出國留學。而當時法國是歐卅的中心、世界的多元文化中心,反封建中心。所以1900年都去法國留學。

4. 周恩來為何出國留學法國的

因為1920年在南開大學的周恩來因為領導學生運動遭到反動派逮捕,後經營救出獄,為了保護他,南開創始人嚴修建立基金會出資協助周恩來出國留學。
留學法國另外的原因是當時認為發過大革命是最成功的革命,很多當時的先進中國人都去法國取經。而來法國政府對於各類思想都不反對,自由發展,所以去法國不會遭到歧視。三來當時的法國經濟復興,好找工作,而且可以半工半讀,可以很大程度上自給自足---因為當時周恩來的家庭已經沒有錢資助他了。

5. 為什麼選擇去法國留學

法國因為其優秀的教育質量,平價的生活費用,免費的學費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學生關注。當家長們決定送孩子去法國讀書時,在為孩子選擇專業方向上卻總是不知所措,在這里小編就跟大家一起聊聊法國的優勢專業,希望可以給大家在選擇專業時有一些啟迪。

法國是一個大國,什麼大國呢?工業大國,農業大國,藝術之都,這些都是法國的光環。因此,法國的商學院、生物制葯及醫學、農業、宇航、交通運輸、法學、藝術設計方向有它獨特的地方。
商學院:
法國商學院獨立於公立大學之外,因為建校之初許多大型的集團公司很難找到合適的實習生,久而久之影響公司的發展,痛定思痛,大型的公司根據自己的方向自己成立了各式各樣的商業學校,培養各自需要應用的管理人才,把書本知識和理論知識相結合。時間長了,業內人士就有了一把無形的尺子,大型的公司非常樂意聘用畢業於這些學校的學生,水漲船高,自然商學院名聲鵲起。
INSEAD、HEC、ESSEC、INSEEC、ESG就是其中的佼佼者。INSEAD號稱「歐洲的哈佛」,其中它的MBA,每年全球都招不了幾個名額,一年3-4萬歐元的高昂學費也嚇不倒應征者,用「趨之若鶩」形容絕對不過分。
農業專業:
法國是世界上農產品出口最多的國家,麥浪滾滾,大型農業機械在土地上耕耘是法國田園最常見的景象。法國在農業方向上卓有建樹。
宇航、交通運輸:
阿麗亞娜火箭的研發是歐洲航天局的傑作,圖盧茲是歐洲的航天中心,眾多的人才、圖紙、測試均來自於法國,可見宇航非常發達。
前段時間眾多媒體都在關注的京滬高鐵的技術選擇,其中阿爾斯通的TGV與日本的新干線爭得你死我活。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法國的交通運輸已經是國際上最尖端的技術,而這項技術在法國的鐵路系統上已經運行了近四十年,其穩定的信號傳輸,規范的管理體系得到了國際官方的承認。
法學:
大家想必都知道中國的法律是有條文規定的,大家依據頒布的法律法規維持我們的社會秩序。但其實中國法律的鼻祖來自法國,1804年拿破崙登基,法蘭西第一帝國成立。拿破崙在任時頒布了《民法典》,這是大陸法的藍本,此後許多國家以此借鑒,紛紛出了成文的法律,中國就是其中之一,法國的法律完備之極,是學生理想的專業,但是也要認清法律專業非常不好學,高中生一定要慎選啊。
藝術設計:
不用說了,法國最著名的就是藝術了,不管是純藝術的美術、油畫、雕塑,還是服裝設計,平面設計也好,都秉承了近千年的藝術氣息和敏銳的時尚前沿。
歐元硬幣的設計者、模特和捲尺的發明者都來自於這個國家,來法國學習藝術學習設計絕對讓你眼界大開,接觸到最新的風向標。

6. 一百年前的古人如何留學嗎古人留學始末

一百年前的古人如何留學嗎?古人留學始末

他們不是翻過的前史,而是一百多年前的青年人,和今日相同,有著青年人的追求和朝氣。前段時間,電視劇《小分別》引起一波熱議。這部電

視劇討論了我國爸爸媽媽送「00後」初中生出國的疑問,適可而止地反映了這一當下屢見不鮮的社會現象,擊中了許多望子成龍的「我國式爸爸

媽媽」的心。留學不是個新疑問,至少在一百多年前,我國人就開端將其作為一種「辦法」。周恩來、魯迅、胡適、徐悲鴻、陳岱孫、錢偉長、

費孝通……近現代史上有名的人物,當然還有更多無名的人物,都曾卷進這一潮流,留日,留歐,留美,留蘇。今日的留學各有各的思考,而其

時的出發點大都是為了共同的方針——救亡圖存、啟蒙革新。三千年未有之變局,激起三千年未有之留學潮。但他們不是翻過的前史,而是一百

多年前的青年人,和今日相同,有著青年人的追求和朝氣。近來,香港作家、出版人、前香港商務印書館總編輯張倩儀推出了一部專著《大留學

潮》,書名里的「留學潮」指的就是這一批人,從甲午戰役後到整個20世紀上半葉,我國知識分子競相出國留學,構成一股大潮。她以年代為

經,以留學生所赴國度為緯,調查了300多位親歷者的記敘,以復原新舊年代、文明交接處的際遇和轟動。書中探索和提煉出的一些疑問,比如

留學生經濟、身份輕視、教學區別、禮教沖突等等,都依然對當下富有啟發性。結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的張倩儀曾主修文史和教學學,教學一直是

她關注的重點。在《大留學潮》之前,她曾寫過另一本書《再會幼年》(1997),是從民國人物的幼年頭緒中討論其時的生長教學疑問,描繪

西風東漸下兒童生長環境變遷。而這本《大留學潮》可看作是其續作,調查了那一批身處動亂社會中的人從幼年到青年的軌道。「生長教學有十

分多的共通性,背面是年代的改變和我國本來的基礎,這影響他們日後變成一種如何的我國人,有如何的我國做法、思維和習氣。」留學自然是

一種自個做法,但在新舊年代替換的關頭,彼此照應,匯成了一股激流,然後推進更多的人參加這一隊伍,變成一種團體認識。

1.做起留學夢


第一個到美國留學並取得學位的我國人是清末的容閎,他1854年從耶魯大學結業後回國,二十年後


,又向曾國藩提議遴派一批幼童赴美留學。此舉取得曾國藩支撐,從1872年到1874年這幾年間,每年政


府派出30名。但是在1881年,清政府緊急召留美幼童回國,方案夭亡。許多年裡,留學都是零散做法,


極為稀有。


狀況在1896年呈現改變。此前,我國剛剛在甲午戰役中敗於日本,我國知識分子深為轟動。這一年


,清政府派出13名留學生去日本,後來變成國家方針。同時,民間心態也有所改變,不少年輕人看到「


日本維新以後,政治工業,效法西洋,前進很快,猶以海陸軍更優,且膏火亦省」,因此挑選自費留學


也不在少數,敞開了連續幾十年的留學潮。


留學,很快變成了其時我國青年的願望。加之清廷廢棄科舉,斷了傳統讀書人的上升途徑,留學成


了新的未來未來乃至鍍金辦法。留學生一時身價百倍,引人艷羨,競相追逐。前史學家蔣廷黻在回憶錄


中就寫道,1907年時,正在上中學的自個有一次看到剛從日本留學回來的堂兄弟穿一身白制服,令村夫


側目,仰慕不止。因此他立誓說,「假如東瀛念書就遭到如此的敬重,將來我必定要到西洋去念書」。


後來,他公然去到了美國留學。


季羨林也有一段類似的閱歷。他從清華大學結業後,難找作業,幸而母校山東省立濟南高中約請他


回校任教,薪酬優渥,日子滿意。但是不可,「他人出國留學鍍金的音訊,不時傳入自個耳中。一聽到


這種音訊,就像我看他人相同,我也渾身發抖。我遙望歐山美水,看那些出國者如神仙中人」。


從自個的視點說,留學自然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作業,但當其變成一個團體做法,背面就有更強大的


驅動力,也就是救國報國,學成有用的人才,為國家作貢獻。特別是辛亥革新覆亡清政府後,留學生們


精神為之一振,方針更加清晰起來。比如外交家顧維鈞1912年被袁世凱政府聘為秘書,彼時他正在哥倫


比亞大學攻讀博士,為了為新政府效能,他趕寫結業論文,以便早日回國。


與「留學夢」相伴相生,其時國內流行著各式各樣帶有舶來性質的思潮,實業救國、科學救國、軍


事救國、教學救國乃至體育救國、學術救國等都各自有一批擁躉,吸引著留學生從不一樣的途徑去探索「


救國」的課題。不過,盡管青年人的熱心令人深為轟動,盡管他們給我國帶來了廣泛的影響和氣候,但


其時的國家千瘡百孔、根深蒂固,「留學」能開出葯方,卻不能予以徹底治癒。歸國的留學生們,很快被卷


入政治的動亂和戰役的顛沛中,為大年代所掣肘,不得不逐漸偏離了邁出國門時的方針。但是他們留下


來的精神,和一代人之學術,卻值得後來人珍愛。


跳脫出我國的特別環境,將「大留學潮」置於國際近代史和人類文明交流史的結構下去調查,會有


更深刻的洞見。它牽涉的不僅是一國時勢,而是現代化的進程。


2.錢從哪裡來?


留學需求用錢,並且是很大一筆錢。據統計,1934年擺布,公私留膏火用一年要2000萬元。這是什


么概念呢?其時1000萬元「若拿來辦大學研究所,可辦一二十個有餘,用它對折亦有十個八個不愁經費


設備無著」。


錢從哪裡來?一種是國家花錢,即請求遴派的公費留學。公費留學中包括國家公費和各省省費,其


中最安穩、最大宗的就是為人所熟知的庚子賠款資助留學。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後,依據隨後簽訂


的《辛丑公約》,我國要分39年向八國補償白銀四億五千萬兩,此即「庚子賠款」。後來,各國退還了


一部分,清政府用這部分錢開展教學,派學生留學,還建成了清華大學。其間,以美國退款最早、最周


詳,掀起一陣公費留美的高潮,其間就包括胡適、金岳霖等人。美國支撐退款留學,有培育一批親佳人


才的思考,但從客觀上說,也讓我國得以有一筆安穩的錢來開展科教。


與公費生相比,自費生若不是身世大富大貴之家,就綽綽有餘得多。但我國人歷來注重後輩未來,


不吝變賣家產、親朋相幫籌款來送子出行。比如巴金,想向大哥要一筆錢去法國,大哥回信說家中現在


捉襟見肘,籌款困難,勸弟弟過兩三年再去。巴金固執不讓步,大哥只好匯來錢,讓他去法國。


「勤工儉學」也變成其時一個時尚的標語,一邊做工,一邊讀書,一方面掙出膏火,一方面也呼應


「勞工神聖」的潮流。其間,因法國科技、文藝水平高,且一戰後法郎幣值低,尤以赴法勤工儉學為最


,從1919到1921年,多達2000人擺布,適當一次「工讀運動」。但是,聽起來誇姣,但實際確有許多誤


會,在法國「勤工」不是洗洗盤子刷刷地板,許多都是名副其實進入大工廠作業,勞動強度大、時間長


,對膂力請求很高,經濟困頓,又苦又累,一天下來只能「工」不能「學」。


1921年,赴法勤工儉學生爆發了大學潮,直接導火線是華法教學會告訴隔絕經費保持,要他們自個


解決疑問。學生反常驚懼憤恨,還占據了里昂中法大學。一部分學生被拘禁強行回國,陳毅便是其間之


一。他回來後說:「留法的勤工儉學是寄在敵人底下,僅可供吾人的苦工訓練,不是解決疑問的主義生


活,差不多我來法的初志完全是絕望了。」


勤工儉學是個立異的留學辦法,能讓更多平民承受教學,結果卻是失利的。但在做工中承受洗禮,


這個運動後來趨向政治化,其間催生了一大批我國共產黨的領袖人物,如周恩來、鄧小平、聶榮臻、陳


毅、李立三等。


3.戀愛婚姻悲喜劇


在傳統的我國爸爸媽媽眼裡,傳宗接代是一件大事,但留學生合理婚娶卻一別數年,讓這一夙願難以了


結。因此,在留學生出國前,爸爸媽媽就常常做主為他們結了婚,乃至生了子。


但留學生思維新潮,多數講究自由戀愛,反對老式婚姻,更擔心娶個大字不識的小腳太太會束縛自


己的未來和自由,因此常對爸爸媽媽之命媒妁之言大加抵擋。爸爸媽媽有時只好宣稱家中有變故,「騙」留學生


回來成婚,遇上抵死不從的,只好解除婚約或牽強將就,有時竟會釀成一出女性被扔掉的悲慘劇。


不過,這種事單個時分也會歪打正著成了喜劇。劇作家歐陽予倩便是如此,他留日剛回來,家裡就


叫他娶親。他決議成婚三天後就跑,其他人都為之著急,唯一丈母娘不驚不亂。公然,三個月後他都沒


走。本來這位夫人十分聰明能幹,詩文繪畫都不在丈夫之下,歐陽予倩和她志同道合,還想帶她一道出


洋。


出洋的留學生正值情感悸動期,也會在異國他鄉演出一出出羅曼史,加之留學環境自由無拘,男女


聯系有時比歐美還敞開。郁達夫在《沉淪》等小說里寫到的那種含著願望的愛戀心情,就經常摧殘著好


些留日青年男人。歐陸一戰後男女比例失調,種族輕視也沒有英美嚴峻,娶法德女子不是難事。詩人李


金發和畫家林風眠就趁馬克價值降低一同去了德國,還都娶了德國老婆。不幾年,林的老婆死於出產,他又


續娶了法國老婆。


赴美留學生則多以我國女子為婚戀目標,僅僅苦於人多粥少,競賽劇烈。東岸女校的宿舍院子里,


每逢放學,就擠滿了來看女友的哈佛、麻省理工、波士頓大學的男生。也有斗膽的我國男生受美國約會


文明影響,去和漂亮熱心的美國姑娘往來,僅僅成功率比較低算了。網路百家-小紅人,歡迎廣大讀者關注與訂閱!

7. 為什麼留學去法國

一、合理的留學費用
留學費用對多數人來說是非常昂貴的,很多人都是因為學費問題而放棄留學夢。不過,法國大學的留學費用相對較低,甚至有些公立大學專業課的學習是免費的。並且,在法國留學主要支付學習法語的費用加上日常生活費用,學生經濟壓力較小。
二、完善的教育體系
法國不僅學費相對較低,而且教育體系十分完善。高等學校歷史悠久、體系完善、專業明確,能夠讓學生找準定位。例如有專門培養工科方向的工程師學院,也有培養商業經營為目的的商學院,還有培養繪畫、音樂、建築、雕塑專業的藝術學院等等。
三、寬松的工作政策
就讀法國大學的學生在獲得碩士以上文憑後,政府會提供給留學生一年的找工作簽證的時間,使得留學生擁有較好的工作機遇。學生可以在這一年的時間里找到感興趣的企業工作,適合自己的工作,若能夠適應便有了工作崗位;若不合適,也可以回國發展。
四、法語競爭力優勢大
法語、英語、俄語、德語、日語都屬於小語種行列。相對中國來講,學習英語的人數較多,法語人數較少,所以法語競爭力較小,更有競爭優勢。另外,學習法語在加拿大、比利時移民上也有很大的優勢。

8. 為什麼中國人留學法國與法國人在中國辦學堂

除隨耶穌會士赴法學習大主教和個別被派出國求學的少數人外,最早一批留學法國的中國人,當是光緒三年(1877年)由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沈葆楨(公元1820~1879年)派去的福建船政學堂的學生。1876年,沈葆楨獲准選派學生26名、藝徒4名赴法學習船舶製造及駕駛技術。第二年,學生們在法國人日意格(Prosper Marie)帶領下成行,日意格任洋監督,福州船政局總考工李鳳苞任中方監督。這是中國官費生成批留法的開始。

中國早期資產階級思想家、著名語言學家馬建忠,年青時即開始研究西學,光緒二年(1876年)被派往法國留學兼任清朝駐法公使郭嵩燾的翻譯。他在巴黎大學學習法律,1879年獲博士學位後歸國,隨李鴻章辦洋務。他主張發展新式工業和學校。發展對外貿易,爭回關稅自主權;認為對外通商是「求富之源」。其參照西方語法著成的《馬氏文通》是中國第一部系統的語法著作。《馬氏文通》原名《文通》(文:文字語言;通:通則、通例。文通即語法),出版時馬建忠已辭世,為紀念其著述的功績,也為了區別於其他同類著作,故在原書名前加上了作者姓氏。

辛亥革命後,留法學生逐漸增多。1912年,李石曾等發起組織留法儉學會,並設立留法預備學校。1912年至1913年間,留法儉學會共派遣4批150多人到法國,後因歐戰而終止。1915年,蔡元培(公元1868~1940年)、吳玉章(公元1878~1966年)等組織勤工儉學會,以「勤於作工,儉以求學」為目的,號召有志青年去法國半工半讀。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中國國內掀起了留法勤工儉學的高潮。1919年至1921年間,在中法兩國知名人士共同發起的華法教育會的組織下,先後有1600多名中國學子赴法求學。其中不少人後來都成了無產階級革命家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物,如湖南的蔡和森、向警予、蔡暢、李富春、徐特立、羅學瓚李維漢、何長工、肖三;四川的趙世炎。陳毅、鄧小平、聶榮臻;貴州的王若飛等。

華法教育會發起於巴黎,並在中國上海、廣州設立分會,由蔡元培任會長,發起之日,蔡元培發表題為《華法教育會之意趣》的講話,他說:「現今世界各國之教育,能完全脫離君政及教會障礙者,以法國為最……法國自革命時代,既根本自由平等博愛三大義,以為道德教育之中心點,至於今日益擴張之范圍……法國科學之發達,不獨在科學固有之領域,乃又奪哲學之席,而有所謂科學的哲學。法國美術之發達,即在巴黎一市,觀其博物院之宏富,劇院與音樂會之昌盛,美術家之繁多,已足證明之而有餘。至中國古代之教育,禮樂並重,亦有兼用科學與美術之意義。」在談到中國人為什麼要留學法國並引進法國文化時,蔡元培在1916年3月29日華法教育會發起會上作了這樣的解釋:「法國文化有特宜於我國計五:一日道德之觀念,二日文學藝術之臭味(xùiwèi,氣味),三日自由之精神,四日習慣之類似,五日儉學之機會。」

通過興辦教育傳播福音,是19世紀西方傳教士普遍採用的傳播方式。傳教士或其他外國僑民所辦的學校,是晚清中國新式學校的一類,新式學校比較集中地體現了西方近代科學和文化精神,體現了西方的教育風格。它們在中國的出現和存在,成了西學傳播的重要渠道。一批又一批的學生進入這樣的學校接受西學熏陶,然後又帶著西學分散到各地去。

從19世紀中葉起,法國大主教也積極在中國辦學,其中在上海創辦的學校就有:1849年創辦的徐匯公學(後改為徐匯中學)、1851年創辦的石室小學(初為讀經班)、1852年創辦的仿德小學(後改為董家渡路第二小學)、1853年創辦的明德小學(後改為上海市蓬萊中學)1855年創辦的徐匯女校(後改為上海市第四中學)和經言小學1874年設立的聖芳濟學校(後改為聖芳濟中學)1886年設立的中法學校(後改為光明中學)、1894年設立的善導學堂(後改為善導中學)等。

1903年,震旦大學院在上海成立,這是法國天主教會在中國創辦的教會大學。震旦大學第一任校長馬相伯(公元1840~1939年),少年時曾在上海徐匯公學學習拉丁文和法文。1870年得神學博士學位,經教會授職為神甫,成為耶穌會教士。1872年任上海徐匯公學校長。1905年,因不滿於震旦大學天主教當局的考核,又與嚴復、袁希濤等在上海創辦復旦公學(即後來的復旦大學)。

1920年,中法大學在北京正式成立,蔡元培任第一任校長。經過若干年的經營發展,大學逐步成立了以法國學者命名的四個學院,即:拉馬克(Jear~Baptiste Lamarck)學院,講授生物學科;居里(curie)學院,講授理化科;孔德(AugllsteComte)學院,講授哲學科;伏爾泰學院,講授文科。1921年,在中法兩國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中法大學又在法國里昂成立了海外部,所接受的多是北京中法大學和廣州中山大學的優秀畢業生。

9. 為什麼選擇法國留學

因為法國留學選擇公立大學有很大的優勢:
1、留學費用相對偏低
在法國留學一般只需要支付語言學習的費用,在進入法國公立大學後就只需要支付生活費用,法國留學生與本土學生享受著同等的待遇。申請者只需提供6萬元錢以上的銀行存款證明,如政府的住房、交通及就餐補貼。公立大學通常只收注冊費100-300歐元左右,不收學費;言語強化課程一年學費在1200-4000歐元左右;住宿費及生活費每年約5000歐元,法國政府提供住宿補貼150-200歐元/月。

2、留學生群中的學生較易取得居留

到法國留學學習碩士課程並持有長期學習簽證的外國學生,第一年將自動取得暫時居留證,第二年取得多年居留證。外國學生在法國學習完畢並取得文憑後,將被允許在法國居留六個月,以尋覓與所學專業有關的帶薪工作。六個月完畢後,如學生已取得一份工作或受聘將被允許在法國寓居工作同時,法國還設立了「優秀人才居留證」。持有優秀人才居留證者在法國和學生來源國之間出入無需再辦特別手續。外國學生在本國或法國完畢高層次學習後,如果想在法國尋覓第一份職業,且能證明本人具有高技術才幹,就能夠向法國遞交「優秀人才居留證」申請。

10. 二十世紀初,為什麼中國人大都去法國留學或做工

五四運動後中國年青人在全盤西化影響,人人都想到西方留學學富國強兵之路,美國在1911開始因伊利諾大學校長詹姆斯建議美國總統利用庚子賠款開啟了中國留學生赴歐美之路,但能去美國的都是全國菁英學生,名額極有限,每年僅有幾十人。

1912~15年,李石曾、吳玉章、吳稚暉等在北京發起組織留法勤工儉學會,錄取條件遠彽於美國並與法國政府有合約允許學生打工,當時法國左傾政府施行民主社會主義多年,所以勤工儉學吸引無數左派青年紛紛留法,人數在1919~21答達高峰時有近3000人,人數快速超過留美生。

和留美生不同,留法生大都先進入工廠工作,能立即讀書的人不多。而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百業消條,也沒有太多工儉學學生的工作機會,加上因留學生參加反對當時北洋政府運動,北洋政府在1921年切斷資助,留法學生法國陷入絕境,生活所逼下在法國開始鬧事,最後大多數被法國政府遣送回華,勤工儉學也劃下句點。

閱讀全文

與100年前為什麼要留學法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6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2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6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96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7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3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3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5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6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7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10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7